欧战尾声,盟军上下逐渐弥漫着乐观的情绪。为了提前结束战争,各地盟军将领认为只要一番猛攻,便可提早直捣柏林结束战争。于是轻率地将大批伞兵空投在德军营地背后,去攻占阿纳姆的那座横跨莱茵河的大桥。不料遭遇德军的顽强抵抗,盟军付出了伤亡惨重的代价。这场堪称二战中最具戏剧性的战役,终以盟军的惨痛失败而告终。
由奥斯卡金像奖得奖导演理查德·阿滕伯勒执导的战争巨片《遥远的桥》,根据科尼利厄斯·瑞恩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影片表现和讴歌了盟军在二战中浴血奋战的斗争精神,被誉为电影史上的超级战争巨片。本片的明星阵容空前强大,聚集了诸如詹姆斯·卡恩、迈克尔·凯恩、肖恩·康纳利、罗伯特·雷德福、安东尼·霍普金斯等数国的数十位明星。本片荣获1978年第31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摄影、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声等多项大奖与提名。
少年
戴眼镜的金发少年对他的父亲说:“我9岁的时候,德国人来了,如今我十四岁了”。被占领区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情报员。可是,在奈亨战役中,城镇被打成废墟,少年不幸死于流弹。而母亲也死了,只剩下悲伤绝望的父亲一人。
纪念碑
有一系列的纪念碑在阿纳姆地区。靠近阿纳姆一个纪念碑文上写道:“对于海尔德兰的居民来说,英国和波兰空降部队士兵在这里与纳粹德国进行着极端不利的战斗,以期打通进入德国的道路和使战争早日结束。虽然这为居民们带来死亡和毁灭,但他们从来没有埋怨过谁。”“……这个纪念碑标志着我们钦佩你们的勇气,特别是妇女记住照料我们的伤员。在之后漫长的冬季,你们的家人冒着死亡隐藏盟军士兵和空军官兵,而抵抗组织成员引领获得安全。”
傲慢与愚蠢
诺曼底登陆后,特别是法国战役结束。第三帝国在西欧已经是个强弩之末,希特勒的失败指日可待。然而,好大喜功的蒙哥马利元帅和他的高层指挥官们,以及他们的高级参谋们所指定的作战计划、后勤补给和增援都是灾难级的。事后,蒙哥马利元帅恬不知耻的宣称:市场花园行动成功了90%
勇士
参与市场花园行动的几乎是英军精锐中的精锐,以及波兰独立第一空降旅、美军101和82空降师。至今,这些盟军单位在市场花园行动中的英勇事迹仍被传颂。
一篇相关地点记录
决定水一篇评论,和对《兄弟连》的评论一样,其实这是一篇相关地点记录。因为先在BoB的那篇评论里面记录了,但其实以下地点和这个电影更紧密,所以就Ctrl+C一下哈哈哈哈。
正好就住在阿纳姆附近的村子里,去年看过《兄弟连》后对相关历史感兴趣,才又看了《遥远的桥》,于是后来去阿纳姆的时候当然就要去实地看看在差不多80年后,这些地方都发生了什么改变呢?
1. Ginkel Heath
地址:直接Google Map搜此地名
这里是一个自然保护区,实际上是二战市场花园行动中由空降兵主导的市场行动(为了抢夺阿纳姆的大桥)在靠近阿纳姆市郊的降落点。该降落点是市场行动中降落人数最多的地方,主要是英国的空降兵(应该是英军第一空降师)军队。这个保护区现在也是荷兰军队的训练场地,不进行演练的时候开放给市民做休闲活动。
此地是一大片平地(典型的荷兰地貌),集合了石楠花丛、沙地和森林的景观,非常适合来散步、骑马、遛狗和放风筝,上次去的时候还看到有人来放羊,还挺惬意。夏天石楠花开的时候此地的景色应该会比较不错,去年10月份去的时候已经差不多光秃秃的,地上的草也黄黄的,加上荷兰阴郁的天气和狂野的大风,只能拍出下面这张照片的景色。
靠近公路的一边有一个空降兵降落点纪念碑,用铁质材料展现当时空降兵们降落时的景象,想象一下差不多80年前这个平地上有上千名士兵降落(如下图剧照),还是挺震撼的。虽然市场花园行动总体以盟军失败为结局,荷兰能把这个地方保存下来而不是开发成为房地产项目(因为真的很大一片),看得出来还是深受二战历史的影响,历史在这块地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留。
2. Eder Heide
地址:直接Google Map搜此地名
这里也是一个自然保护区,与Ginkel Heath(上一个地点)隔着一条马路相望,地貌差不多。此地有一个一战时比利时人纪念碑,是为了纪念一战时期逃来荷兰的比利时人在这里建立了一个难民营,生活基本自己自主,甚至还有学校、医院和教堂。如今也是一片空地,和Ginkel Heath一样是荷兰军队的演习场所。几乎在同一片土地上,在一战二战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个地方还是蛮值得来走一走的。
3. Airborne Museum at Hartenstein
地址:Utrechtseweg 232, 6862 AZ Oosterbeek;网站:http://www.airbornemuseum.nl/
强烈推荐的一个博物馆!
在市场花园行动中英军降落点Ede和Arnhem中间的Ooosterbeek,有一个空降兵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的前身是当时英军降落后的指挥部,在本电影中也有出现(如下)。
这个博物馆对市场花园行动做了非常充分的回顾,也展现了不同空降兵的装备,很值得来了解一下这段历史。最有意思的是博物馆负一层有一个Airborne Experience体验,以互动的方式展现从降落到穿越战地徒步至阿纳姆的过程,身临其境,非常有趣!
4. 约翰弗罗斯特大桥
地址:直接Google Map搜此地名
How does THE BRIDGE look like after nearly 80 years?
约翰弗罗斯特大桥是市场花园行动中的阿纳姆战役主要发生地,也是本电影表现的主要事件(下图)。英军为夺取该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虽然第一批军力未被德军发现而得以靠近此桥,但由于降落点与实际战斗地点距离过远、后续兵力被德军包围无法抵达前线、补给不足等等问题,在坚持了一周多之后,英军终于投降,也导致市场花园行动的最终失败。
在这座桥的旁边,也有一个小型的博物馆,是上面那个Airborne Museum的分馆Airborne at the Bridge,较为简略的介绍了阿纳姆战役的时间线,如果来了这里,不妨顺便参观(免费),做一下背景补充。当时参观的时候和工作人员聊了会儿天,了解到荷兰本地人对二战的看法,结论:国家层面或许有输赢,但对于每个个体来说,不会有赢的一方。
艨艟别三岛。诺曼底,千帆竞渡,六军横棹。南北二师冠飞将,西西里事重蹈。争意气,哪管算庙。自诩神兵从天降,下荷兰,黄龙欲直捣。提劲旅,卜难料。
万朵奇云破残晓。阿纳姆,孤军困兽,天荒地老。步卒无计驱血肉,枉填独逸虎豹。待援兵,眦裂首翘。咫尺天涯已泡影,旌旗渐远楚歌渐杳。桥下冢,魂未了。
这是我在国外工作期间赴阿纳姆游览写的游记
在中国军事爱好者眼中,阿纳姆或许比一些荷兰的大城市都更著名。那场发生于1944年、被称为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空降作战行动的“市场花园行动”,让这座城市被历史铭记 1944年6月6日,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开辟第二战场后,乐观的情绪逐渐在盟军内部蔓延。一向以谨慎著称的英军统师蒙哥马利元帅策划了代号为“市场花园行动”的大胆计划。根据这一计划,盟军将夺取跨越莱茵河、瓦尔河等河流上的一系列重要桥梁,随后从荷兰直插德国腹地,进而实现在1944年圣诞节前结束欧洲战场作战的目标。 1944年9月17日,美英空军几乎动用了自己的全部家当,发动了这一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空降作战行动。然而,由于情报失误,战场的情势似乎从一开始就向德国倾斜。负责夺取阿纳姆大桥的英国第一空降师和波兰伞兵旅损失最为惨重。英军第一空降师只有不到2000人突围成功。该师一位战地指挥官望着阿纳姆大桥哀叹道:“那座桥对我们来说太遥远了!” 二战后,凭借《遥远的桥》《兄弟连》等书籍和影视作品,阿纳姆和那座在盟军眼中遥远得无法企及的阿纳姆大桥被广为人知。 近日,笔者走访了阿纳姆,探访二战遗迹,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宝贵。 一座“太遥远”的桥,让盟军90%的胜利化为乌有 阿纳姆是荷兰东部重镇,莱茵河在城市中蜿蜒而过。根据当地老人介绍,二战时期的阿纳姆有两座横跨莱茵河的大桥,其中一座能通行载重车辆的公路桥是那次战役中双方争夺的焦点。“市场花园行动”中,盟军意图夺取从埃因霍温到阿纳姆的公路桥共计5座。 美国著名电视剧《兄弟连》讲述了这段历史。美国101空降师的官兵降落在埃因霍温,最初行动一直很顺利,但英国第一空降师空降在阿纳姆附近,欲占领阿纳姆公路桥,却遭到驻守的德国党卫军装甲师的猛烈进攻。 最终,盟军占领了其他4座桥,按照蒙哥马利的说法盟军赢得了90%的胜利,但阿纳姆公路桥是荷兰东部最重要的渡口,不能夺取并守住它,盟军解放荷兰、包抄齐格菲防线、跃进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战略构想就不能实现。时任盟军第一空降集团军副司令的弗雷德里克·布朗宁中将在行动期间便担忧地说道:“我们可能是要前往一座过于遥远的桥了。” 果然一语成谶,英军第一空降师伞兵团第二营在约翰·弗罗斯特中校率领下夺取该桥北入口之后不久,便遭到了德军的反扑。600余名伞兵在阻挡了德军三天两夜之后,发出最后一封“弹尽粮绝,神佑吾王”的电报后,同德军展开白刃战,最终全军覆没。他们拼死保护的桥也没有保存下来。后来,为防止德军利用该桥,美国空军将其炸毁。 战后,荷兰人在原址复原架设了该桥,大桥的北入口依然保持着二战时的沧桑风貌。如今,走在大桥的步行楼梯和人行道上,看着北入口两边的桥头堡,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年战争的血雨腥风。1977年,为纪念指挥官约翰·弗罗斯特在战斗中表现出的骑士精神,该桥被命名为约翰·弗雷斯特大桥,他的名字被铭刻在伞兵们曾经坚守的北入口附近的一块铜碑上,碑文写着“谨以约翰·弗雷斯特命名此桥,以纪念其领导的士兵们为争取自由所做的贡献。” 大桥北入口附近有一个阿纳姆战役信息中心,该中心的讲解员对本报记者介绍,发生在桥上的战斗持续了3天,起初荷兰人以为自己很快就要被解放了,他们兴奋地帮助盟军,但随后迎来的是血腥的战斗,上百名当地平民遇难,但是他们还是无畏地帮助受伤的士兵,并为盟军士兵提供掩护。德军虽然取得了那场战争的胜利,但同样损失惨重。讲解员指着信息中心四面的墙,墙上张贴着英军、德军、美军、波兰军以及当地平民经历者的口述,似乎希望通过最客观的角度向来访者诉说这段历史。 “我比任何时候都更惧怕夜晚,我们被敌人彻底包围……但经过3天毫不停歇的战斗,我们依然活着……”这是一位英军幸存者的口述。 一位当地幸存者讲道,“我和母亲、哥哥、姐姐在从教堂回家的路上寻找避难场所,结果一发炮弹就在我们身边爆炸,哥哥被炸死了,他的尸体在那里躺了好长时间。” “到处都是残肢和尸首,他们也都是年轻人,实在是太可怕了。”一位德军幸存者这样说道。 二战后,英国、美国、波兰等国的老兵协会每年都会来阿纳姆市举行纪念活动。在大桥北部的入口处,耸立着阿纳姆战役纪念碑,那是一块在此次战役中破损的石柱,整个柱子上只铭刻了“1944年9月”几个字,纪念碑四周,被各个老兵协会的花圈所包围。 战役中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成为影视创作的源泉 阿纳姆以西8千米的欧斯特贝克镇,是英国第一空降师着陆地,镇西侧的一座19世纪的哈特施坦因宾馆被临时改建成师部所在地。在9天的坚守中,英军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虽然最终被迫撤退,但该师天马骑士的徽章依然给当地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在的欧斯特贝克镇,依然四处可见天马骑士的徽章和旗帜。当初那个在战火中残缺不全的宾馆,现在也成为阿纳姆空降博物馆的所在地。 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参观,其中不时能看到一些拄着拐杖的老人,他们还为博物馆附近的纪念碑敬献鲜花。看着这些老人,笔者忽然想起了在博物馆看到的一个故事——德军向一个地下酒窖投掷了一枚手雷,隐蔽在其中的英军士兵则用身体护住了躲在酒窖里的荷兰妇女,这名士兵牺牲了。战后,这位妇女和他的亲人每年都会来到博物馆,在这位士兵的墓前致敬哀悼,这是在战争中英荷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友谊之歌。 同样感人至深的还有盟军间的同志情谊,《兄弟连》中一段美国士兵在荷兰救助被围困的英军士兵的情节就发生在这里:美军空降兵拼死实施“天马行动”,将这些围困在阿纳姆的英军伞兵兄弟拯救出来,他们也结成至死不渝的兄弟。 博物馆中陈列着大量英国老兵捐献的勋章,他们为这场战役付出鲜血乃至生命,并获得了英国乃至世界的认可和尊敬,虽然战斗最终以撤退告终,但他们在国内依然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 博物馆的四周,摆放了当时英军的一些大炮和坦克,来这里参观的孩子们似乎对这些更感兴趣,快乐地在坦克、大炮之间跑来跑去,在他们看来,战争是一件惊险刺激的游戏。 博物馆的底层,是对那场战役的模拟战场,游客将扮演盟军士兵的角色,经历从战前动员、登机、跳伞、战斗到撤退的全过程,呼啸的子弹声、炮弹的爆炸声,以及伤兵病员的哀嚎声充斥着战场,外加上博物馆选用黑夜来表现战争,更给人以压迫感和惊悚感。而倒在阵地上的士兵和平民的尸体模型仿佛警告世人,战争从来就不是一场游戏。 交通中断、德军报复,至少20万荷兰人死于冬季的大饥荒 在阿纳姆镇北边的另一家名为“阿纳姆40—45战争博物馆”的民间博物馆里,搜集了更多来自民间的素材,力图全面地展示阿纳姆战役乃至荷兰在整个二战中的情况。义务讲解员诺拉·尼金森女士对笔者说,这场战役的失败导致了荷兰在1944年冬季的大饥荒。德军则在付出上千伤亡之后,稳固了西部防线,此后的8个月间,莱茵河成为盟军不可逾越的天堑;而对荷兰和德国的平民来说,他们则迎来了最苦难的日子。 “1944年冬季是战时最冷的冬季,因为这场战役,莱茵河以北的荷兰交通全部中断,各大城市物资紧缺,乡下也是如此。那年冬天,整个占领区饿死、冻死至少20万人。而阿纳姆的平民更加悲惨,他们被驱赶出城,所有的家具都被运到德国供德国平民使用,所有的房子被推倒、炸毁,冬季饥荒的幸存者们在战后回到家乡时发现,自己一无所有。”诺拉女士沉痛地说道。 时任德国外交部长的里宾特洛甫在德国入侵荷兰的当天曾保证:“德国无论现在或将来……都无意……侵犯荷兰王国……的领土完整……”但事实并非如此,德国没有想到荷兰王国军队在荷兰威廉敏娜女王的领导下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对此,德国人以炸毁鹿特丹港为要挟,要求女王投降。但是在女王被迫投降并流亡英国之后,德国人还是背信弃义地炸毁了整个鹿特丹,这让荷兰人异常愤怒。德国占领者对此非常恐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战况的恶化,德国占领者的做法也越来越凶残。 为配合盟军的“市场花园行动”,女王在英国命令荷兰铁路举行总罢工,得到了铁路工人和抵抗运动的普遍响应。但随着盟军在阿纳姆受挫,德国占领军开始疯狂地报复。盟军的轰炸、德国禁止从东部农业区向城市运送粮食、铁路罢工造成的供应中断、较以往更加反常的寒冬,种种原因造成了1944年那个漫长而悲惨的寒冬。“那时的荷兰人唯一的希望就是从无线电中收听女王的演讲,她每天都会呼吁荷兰人民坚持下去。”诺拉女士一边看着博物馆里威廉敏娜女王发表演讲的照片一边对笔者说,眼中充满了崇敬。 为防止荷兰人每天收听威廉敏娜女王在英国“奥兰治广播电台”的演讲,占领者在1943年5月下令没收了所有无线电设备及其附件和零件,但荷兰人依然通过各种方法组装无线电,收听女王的演讲。诺拉向笔者展示了很多伪装的无线电,有的伪装成糖果盒、有的伪装成油画。德国占领者千方百计地破坏女王的权威,但荷兰人民对王室更加忠诚。 盟军公墓中,长眠着英国、荷兰、波兰等国的1757名年轻军人 1994年,参战的盟军士兵们在英军第一空降师师部旁竖立了一座纪念碑,以表达对当地人民的敬意。碑文铭刻着“致海尔德兰的居民们:50年前,英国和波兰空降部队士兵在这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以期打开通往德国的道路并尽早结束战争。虽然我们带来了死亡和破坏,但你们从未责怪我们。这块石碑将铭刻我们对你们大无畏精神的崇敬之情,特别是妇女们,在那长冬,是她们冒着全家死亡的风险照顾我们的伤员……我们被你们视为逃亡者和朋友带入家中,而你们将永驻我们心中。这种情谊不会随我们的逝去而消失。” 师部不远的盟军公墓,埋葬着包括英国、荷兰、波兰等国在内的一共1757名军人遗体。公墓内的纪念碑上铭刻着“他们的名字永垂不朽”。每年的9月17日,英国第一空降师、波兰第一空降旅的老兵都要到这片公墓举行纪念活动。 在公墓门口的一块牌匾上,阿纳姆战役的老兵们以“风中的花朵”为名,向打理这片公墓的当地人们致以敬意:“此匾献给这里的孩子们,感谢你们每年满怀敬重地打理这片公墓,在这里安息的人将他们的生命献给了自由事业。” 笔者到达公墓的时候已是黄昏,天上飘着蒙蒙细雨,即使如此,依然有不少人来此默哀,当天公墓中所有波兰军人的墓碑前都点燃着一根蜡烛。 公墓的最内侧,耸立着一个用骑士之剑装饰的十字架墓碑,剑刃朝下,直插地面,让人想起了英国第一空降师士兵们高唱的那首歌——“我们是插入敌人心脏的尖刀,我们是掐断敌人喉咙的铁手,我们是从天而降的雄狮,面对四周凶残的狼群,我们无畏无惧,我们浴血奋战!”凄风冷雨中,十字架墓碑前的烛光却如自由与生命之火,永不熄灭。 只有远离纳粹的思想,才能创建一个和平的欧洲 和纳粹战犯在全世界遭唾弃不同,欧洲人对二战中普通的德军士兵表现得很宽容。这和德国在战后对战争罪行的彻底清算和整个民族的深刻反省不无关系。在阿纳姆以南林堡省的叶塞尔斯特恩,坐落着荷兰最大的战争公墓。占地70公顷的公墓里,埋葬的全是二战期间在荷兰死亡的德军士兵。 二战结束后,荷兰境内几乎所有德军公墓都被清理,近3.2万具德军遗体被移送至叶塞尔斯特恩公墓下葬。在公墓的解说牌上,这些士兵被称之为战争的受害者。这个公墓由荷兰墓地服务局建立,并于1976年11月1日移交给联邦德国,由德国战争墓地委员会负责管理至今。公墓内不时可以见到花环和鲜花,整个墓园打理得井井有条,十字架型的墓碑一眼望不到边际。这些亡者生前虽然是侵略者,但也是纳粹思想的受害者。 “老实说,我并不恨德国人,德国国防军也只是希特勒的棋子。纳粹统治期间的德国,18岁以上的年轻人必须参军,很多人、很多举动都是不得已而为之,这就是战争。”诺拉告诉笔者,伴随着战争,物资紧缺,荷兰必须实行和德国一样的物资配给制度,以保证德国的供应,这里的博物馆还保存着当年的粮票、布票。“很多德国人自愿将家中带有纳粹痕迹的物品捐献给我们。德国发动了战争,也付出了代价。对德国人来说,这场战争他们必须铭记,只有远离纳粹的思想,才能创建一个和平的欧洲。” “纳粹是集权主义、民粹主义和非人道主义集合的怪胎。我们建立这些战争博物馆,就是要让当下人们明白,必须清醒地认识纳粹思想的危害,必须明白和平来之不易。”诺拉严肃地对笔者说。
四星半,略冗长,看着堵得慌。两军都有一个自以为是的领导,都是不信情报。空降的画面真是壮观凄美。
近三个小时的影片并没有让我觉得枯燥,处处洋溢着英式幽默。从最初的草率空降,到最后的难以为继,形成强烈反差。对战场的描写几近写实,比如30军第一场遭遇战的炮火延伸,相当专业。窃以为算得上是二战经典影片之一。
1A bridge too far,遥不可及。2Except try. You can do that, can’t you?3“Pleasant journey. 一路顺风。”“I don't feel much like sleeping.”
不知道如何,也许是当年看的版本不清晰的原因,对本片没什么感觉。
101空降师戏份极其之少哇,安亨被困的红魔部队为第一重点,次之属82空降师,加文个人的戏份就挺多,相比之下泰勒简直隐形人了,辛克(好吧那个不叫辛克)的戏份都比他多。再然后是30军的爱尔兰近卫团。波兰第1独立伞降旅到片子临近尾声时才空降下来。最后大家都在营救红魔。
A bridge too far. A movies too long.當年我在電影院看這片,中間居然還有休息時間,可見片真的夠長,但是大明星太多了,要交代的事太多了,導演顯然沒有足夠功力詮釋這場經典戰役,如果沒有看過原著的人看完此片應該還是一頭霧水
巨星卡司拍出的70年代最佳战争片,尤其是空降那段,场面相当宏大。还有年轻时候的安东尼霍普金斯。
70年代最好的战争片,场面真实宏大,看不出电脑制作的痕迹。尤其空降场面,真实。
太多的大场面的铺陈,空投伞兵那一段非常震撼。这是一部彻底的反战片。战争中的残酷,人的决策、天时不利,都会让大批无辜的士兵、人民丧失性命。痛失亲子的父亲、为救上尉不惜犯险犯军规的中士、哀叹为何不停战五分钟的母亲、尝试和平停战的德军将领,都在用自身的角色衬托着“正义”之战的不正义之处
将军争风吃醋,部下尸横遍野,“市场花园行动”就这样成了“坟场墓园行动”。
1,一小时18分左右,那个桥头堡白天盟军没攻占下来,晚上再动手???难道德军都是傻子?!你都明目张胆来打了,竟然没人增援桥头堡也没加强戒备。2,单兵抢空投物资那段,明知道空投地被德军控制了,但至少为跑过去的兄弟掩护一下,拿枪朝敌人射击压制一下也好,但竟然盟军都在看热闹。3,各种人物多,领带多,各路部队多,根本分不清谁是谁,谁在哪儿,谁要去哪儿,以及在那儿的是谁。虽然是纪实改编,但在影片中呈现的太杂乱,让人理不清。4,2小时10分后拖进度条快进。5,不推荐研究军事和历史的观众观看。
群星云集都不足以形容阵容。“市场花园”,兄弟连中印象最深的那一仗。相比之下,本片更宜做战略分析教材片。。。BTW,两个凯恩爷爷当时是多帅啊,康纳利爷爷说他不止穿苏格兰裙好看,穿制服其实更诱惑。。。
“演员阵容,印象深刻,可数量太多以至于很少有人能逃脱龙套的印象;战斗场面,印象深刻,拖得太长导致思绪游移;对行动各个方面的关照,印象深刻,却滞慢了叙事的节奏与方向。三个小时过后,导演似乎已让观众切身体会到了那种饥困中在泥泞的荷兰土地上吃力跋涉的感觉。”……话虽如此,还是标个四星。
7/10。重温。太事无巨细了,但许多段落拍得非常美,具有史诗般的气魄:荷兰的田园风光、摇摆的时钟,教堂上方空降的盟军如天女散花般飘落,像郊游般轻快的行军,受到满街的鲜花旗帜和欢迎人群,这与他们尊严丧尽的最终失败形成反衬,结尾处一群盟军伤兵坐在废墟的坟墓之上,唱着圣歌等着德军走来,夕阳下收容盟军的荷兰人一家流离失所,一个孩子模仿军步走在最后面,英国对胜利的渴望以战争带来的伤痛为代价。作为一部由美方控制的英国片,显出冷峻的幽默气质,例如盟军装甲部队遭遇林中的一群精神病嘲笑、英军挥舞着雨伞走上敌占桥、拼死抱回的物资袋装着不需要的红色贝雷帽,当战争的血腥、眼泪被指挥层看成一场冒险游戏,英国人恪守的尊严、规则也无法挽救这一切。
蒙哥马利的骄傲与自大令盟军乃至荷兰平民都付出了惨重代价,但盟国有的是时间。而拼尽全力最后一搏的德国人已经没时间庆祝了。所谓胜利也不过是濒死前的回光返照。英国人的固执与死板简直令人抓狂。这部群星璀璨的大戏严肃到有些沉闷,但意义非凡,正如提起珍珠港首先想到《虎虎虎》而不是《珍珠港》。
终于明白,为何国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总是近在咫尺,不能救援! 本片,也仅仅离开1英里而已!
可怜的英国空降兵,伞兵就是用来包围的,还拿不到补给,因为队友把补给投到德军阵地了,一万人,回来的只剩下两千人.........
小时候看过的老片,最近又找出来看一遍,话说当时的电影还是蛮严谨的,该说德语的说德语,该说荷兰语的说荷兰语,对比翻译配音的就不行啊
很可惜的一部電影,一部很好的原著,卻因為動用太多知名演員,而分散了戲劇張力。裡面動員的武器裝備幾乎都是真品,甚至真拿反戰車火箭打爆了一輛古董戰車,以現在的觀點來看,簡直就是浪費。
我认为本片是英国史上最好的二战片之一,远比《最后的空降兵》来得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