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看每一帧,还是很精美的。以我有限的人生经验,尽管我从没去澳门赌过,真实的叠码仔和嫖客不可能是这样的生活,这样的关系。敢这么玩,女主早被卖到窑子里,几个男主早被装麻袋扔伶仃洋里了。
近年的国产片还有一个叠码仔的角色,北京爱上西雅图2的汤唯,和在美国的地产中介写信谈恋爱,扯🥚程度是平齐的。
抱着且看你能扯多大的心态看下去,忽然想通了,当年我看陆犯焉识时觉得哪里不对劲,严歌苓老师的所有作品都是一个大型手淫。
笔下的主人公,以及在更高的层次上作者本人,都是在跟自己恋爱,最明显的是陆焉识的老婆,她老公年轻时是个浪子,后来又被流配,聚少离多,他们其实就没有过什么共同生活,然而她爱得辣么深。这个女主也是。
严歌苓也是一辈子只写一部作品的作家,手淫的内核是一样的,只是每次换了不同的场景:农场、赌场,文工团,就像日本动作爱情片,也会换各种场景:学校、医院,但老师们的角色和环境其实无关,仅仅有一些按在课桌上搞和夜勤病栋技术细节的差异,人体的孔洞就那么几个,而严老师的实践显示,人类精神的孔洞还是要丰富地多。
也就能解释,严老师为什么偏爱异常环境,劳改农场、赌场,爱情动作片也偏爱监狱主题,正因为和环境脱节,才需要加强环境的感官刺激。
现实的文工团是战争机器的润滑剂,但在小布尔乔亚文人的想象中,也可以赋予强烈反差,自由不羁的灵魂,被阴森的集体所包围。期待严老师的下一部作品,能否验证我的分析…
另:吴刚老师演得还是一如既往地好,嘉玲姐气场真是强大!黄觉这种奇特的猛男和病娇混搭气质,感觉对女人很有杀伤力。猫哥居然是钱小豪,也是沦落了…
影片用澳门赌场的叠码仔梅晓鸥的视角看赌客的来来往往,观世事的起起落落,经时代的轰轰烈烈。叠码仔是赌场与赌客之间的中介,一方面可以帮客人隐藏身份,另一方面可以以个人的信用为抵押帮客人从赌场借钱。
赌最能够暴露出人贪婪的本性,借钱更是能够扯下一个人的伪装,露出内心里的虚弱和肮脏。梅晓鸥在职业生涯中结实了两个重要的客人,一个是气宇轩昂的企业家段凯文,一个细腻敏感的艺术家史奇澜。这大概是魅力男性谱系的两个极端吧。只是,不管是哪种男人,哪怕再有魅力,进了赌场都会成为赌徒,抛弃所有的理智,露出自私的本性。
梅晓鸥的问题是无法厘清工作和感情,与段凯文和史奇澜在感情上暧昧不明,纠缠不清。他们一次又一次欺骗她,已然丧失信用的情况下,她还痴心不改地一回又一回选择相信他们,于是她的命运与它们越来越紧地捆绑在一起。与客户发生感情是所有行业的忌讳,对于职业和感情都是。对于叠码仔,更是会坑家败业的大忌。
在现实中,梅晓鸥这样的人早就会输得渣都不剩,而在电影中,她居然过上了安稳的生活。当然,这份安稳终于还是被击碎。我猜导演是想说,女人选择一而再再而三地相信男人,是在用感情赌博,就像男人用金钱和尊严去赌一样。
能看出导演李少红的野心,她想用小人物的命运映射大时代的变迁,但不知是力有不逮还是心不在焉,影片中的映射薄弱又割裂,情节也是支离破碎。电影的观感不够流畅,开车的导演一脚油门一脚刹车,坐车的观众容易晕车。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这是一部好电影,希望不要因为豆瓣的评分就错过它。 豆瓣很大一部分用户有这些臭毛病:崇洋媚外,厚古薄今,自以为是。 里面的演员演技都很棒,特别是段总,真是非常真实。
以前有个赌博的亲戚,本来也是个小老板,家里背景特别好,在家人的帮衬下,也算是小富了,后来染上赌博,结果骗遍亲人朋友,最终众叛亲离,倾家荡产,再无人信任,现在穷困潦倒。
还有一个家庭背景非常差的亲戚,也是赌博,没有倾家荡产的资格,只是让老父老母老无所依,记忆特别深刻的是,他向我父亲借了几千块钱,用来买电脑学习,以后赚了钱会还,我父亲说好,然后对我和妹妹说,这个钱百分之九十九肉包子打狗,结果不出所料,而我父亲说是亲人,愿意给他这百分之一的机会,但是不会再有第二次,后来我很少见到这位亲戚了,听说一直打光棍到现在,没有祸害到其他人。
这两个人,我都能在段总的身上看到一些影子。 赌徒的话,真是一个字都不能信。 最后再说说豆瓣评论,非常多可笑的言论,比如“我没去过赌场,但是肯定和电影里面的不一样”,就像是叛逆期的蠢小孩一样的话语,希望这是未成年人写的评论,因为小孩子可以被原谅,成年人就需要自己给自己负责了。
一千个人,一千个哈姆雷特,这部电影我看到就是那些赌徒们的挣扎和不可救药,其实赌场到底是否真实,感情线是否奇怪都非关键所在,最重要的是这部电影能让人看到赌徒的真实状态,感谢这部电影,希望让更多的人能看到,引以为戒。 最后一句:人贵有自知之明。 谨记。
前几天看了《妈阁是座城》的点映,真的是一部从故事到人物都特别“严歌苓”的电影。
说来也非常有意思,严歌苓有很多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可无论导演是张艾嘉、张艺谋、冯小刚,还是李少红,呈现出来的结果,都依然有非常鲜明的严歌苓的风格,这部片子也是。
如果稍微荡开来说一下,其实文学改编成影视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里面有导演和原著作者之间非常微妙的角力。
有些作品最后呈现出来的成果几乎和原著无关,完全是导演借作品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像徐克的《东方不败》,王家卫的《东邪西毒》,都只是借了小说中的一些意象和人物关系,全然讲的是自己的东西。
有的作品的导演则像个翻译,亦步亦趋地把书里的文字影像化出来,比如老马丁拍《纯真年代》,以视觉的方式复刻了原著的魅力,却没有太多导演个人的发挥。这种都算是好的,有时候发挥失常,比如许鞍华翻拍《半生缘》(以及即将到来的《第一炉香》),就简直让人不忍直视。
当然最好的情况就是互相成就,导演的声道与原著的声道相互交织成复调,发出动人的共振,如侯孝贤翻拍《海上花》,又如李安改张爱玲的《色戒》,于细节处力求分毫毕现,在大主题上却微妙地与张爱玲错身擦肩。张爱玲讲的是男性极致的自私、自恋与冷血,还有女性的清醒的折堕(这个真的是张爱玲反复书写的主题,从《第一炉香》、《殷宝滟送花楼会》一直到《色戒》,直到《小团圆》,才算是既有入梦,又有惊梦)。李安讲的却是家山北望泪沾襟,从个人信仰到家国概念,都是坍塌的幻觉。
说回到《妈阁是座城》。李少红按说也是一个在视觉呈现和台词改编上很有个人风格的导演,但这次的电影非常“收”,只在细节上能看出来女导演的细腻,尤其让我惊讶的是,李少红把白百何拍的很好看。
严歌苓本人其实一直是游走在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之间的作家,非常高产,喜欢尝试不同的风格与题材,结果就是作品当然会有良莠不齐。但整体来说,严歌苓的作品可读性都是比较高的,相比较“常情”,她也更钟爱“奇情”,她喜欢写在特殊的时代、特殊的环境里,一个看似的普通的女性是如何在际遇和感情中完成自己的成长。
《妈阁》的故事也是这样。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回归前的澳门赌场(澳门的英文是Macau,所以妈阁是澳门的别称),白百何饰演的梅晓鸥是一名赌场的叠码仔,被生活推着周旋在三个男人之间,这三个男人分别是她的前夫耿乐,她的客户吴刚,和她的爱人黄觉,梅晓鸥就这样胼手胝足地在妈阁这座城里谋生亦谋爱。
严歌苓笔下的女主角,无论什么个性、什么背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藏不住的女性的风情。而白百何以前演的那些电影,无论是成名作《失恋33天》,还是后来的《滚蛋吧!肿瘤君》、《捉妖记》,她的形象都是大大咧咧,有时候还有点毒舌,长相也不是妩媚风情挂,在美人如织的娱乐圈甚至算得上相貌平平,所以最开始我对她能否胜任女主角是有点存疑的。
但片子里有一场戏非常惊艳我,白百何与吴刚烛光晚餐,彼时吴刚已经欠了她一大笔钱,正打算赖账,白百何看的很明白,却并未完全戳破,俩人还没有撕破脸。那一场戏,白百何把女主角软中带硬的个性展现的恰到好处,一边要做出楚楚之姿与男性社交周旋,按捺住心中的焦躁和愤怒,另一方面又不能真的让别人以为自己是一介好欺负的弱质女流,这种微妙的分寸,她呈现的相当准确。而且在烛光摇曳里,白百何平凡的五官竟然生动妩媚起来,非常禁得住特写,有一种别样的蛊惑力,也看得我暗暗称奇。
严歌苓作品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女性无论外表多妩媚,内核总归是有地母的属性,是柔软的、宽容的、充满了母性的,她们承担生活的风云变幻,也承担男人的软弱、自私、孩子气,哪怕外表泼辣(比如小姨多鹤里的朱小环),内心深处其实是无怨无悔,坦然接受这样“女性的命运”,也体现了严歌苓本人的感情观和女性观。
《妈阁》里的女主角也是这样,非常心软,也非常隐忍。一次又一次被客户、爱人、前夫辜负,却依然替他们善后,给他们补窟窿,帮他们重建生活的秩序,给他们温柔与爱意。——但是,女性的心软、同情、与付出,真的能带来现实层面的回报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无论这个回报是指感情还是金钱。严歌苓对这一点其实看的非常清楚,很有可能一个女性付出了她全部的温柔与善意,到头来依然会是两手空空,但她们还是选择去爱,去保持柔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心。
我曾经对严歌苓这种女性观非常质疑。记得她曾经在一些访谈里表达过她的性别观,说她认为女性其实是比男性更坚韧、更神性的,所以女性是在包容、怜惜男性。当时我觉得这简直是在自欺欺人,是忽视女性被侮辱被损害的处境,将没有选择的无奈、没有出路的隐忍美化成一种更为崇高的包容。
但我后来的想法也产生了一些变化,每个人都有解释自己、为自己选择一种叙事的权利,而且站在外人的视角,确实也难以窥视他人内心的真实世界。我现在尽量避免去judge别人的观点是不是够“现代”、够“进步”,只要她对自己的生活可以自圆其说,我都尊重,虽然不见得认同。
最后,这个片子最大的看点当然还是吴刚的表演。他真是一个好演员,不愧是舞台上几十年磨出来的演技,把一个贫寒出身的地产大鳄演的活灵活现,无论是春风得意时的装模作样,欠人钱赖账时的打肿脸充胖子,在赌桌上杀红了眼的失态,还是最终满盘皆输时候的狼狈沉默,真的在个体身上呈现了时代。
当年那些捞偏门的大老板们,也曾经是顺风顺水的时代弄潮儿,有过他们的好时候,但老话说的好,“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终于山穷水尽覆水难收。放在澳门回归二十年的大背景里看,颇为意味深长。
梅晓鸥饰演的女性叠码仔,无论在职业上还是性别上,都似一个旁观者,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而她自己,赚过钱也亏过钱,得到了一个爱人又失去了他,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与最初的一无所有相比,岁月究竟荡涤了什么、馈赠了什么、又夺走了什么。
滚滚红尘翻两番。
我只想说,如果女主换年轻20岁的王姬,至少可以获地区大奖,可惜了。
谁的演技在线与否,一目了然。
梅是行走江湖的,狠劲辣味几乎没有,反而见人爱人,没有一点江湖儿女情仇,在澳门赌场那种地方怎么可能生存下去。
反观其他演员,基本演技在线,但是在女主的“努力”下,陪着大打了折扣,因为她一直出现在几乎每个镜头。看看刘嘉玲那个语气、那种眼神!人家成这么大的名不是没有原因的。
只能说她不太适合这种角色,估计导演或者制片也是无奈之选,资本说了算。
借用片中所有男主经常说的,能换个人吗?!
前言:在这种时事沸腾的当口上映了一个有关澳门的片子,总有些令人不知是个什么滋味。
相比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的腾飞,澳门显得潦倒得多。面积只有三十多平方公里的小城市,依靠博彩业和旅游业发展经济。这意味着,澳门的发展完全依靠从大陆或国际来的资金,通过资金流转产生的“经济效益”完成对城市的供给。
有个很经典的经济学故事:一个杀猪匠用五十块钱买了一袋米。卖米的人用这五十块钱换了一桶油,卖油的又用五十块和杀猪匠买了五斤肉。于是这五十块钱又回到了杀猪匠手里,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杀猪匠得到了米,卖米的得到了油,卖油的买到了肉。
这个故事常常被用来解释货币流通带来的效益。在某种程度上,博彩业其实和房地产非常相似,都通过货币的急速流通刺激经济规模的扩张。当流通速度过快时,就形成了虚假的经济繁荣——泡沫经济。
严歌苓的原著《妈阁是座城》讲博彩业里的女叠码仔。严式小说非常会挑人物,澳门的叠码仔,十个人里可能有八个男的,只有两个女的。因为叠码仔是风险很高的工作,一方面要压得住赌客,追的了债,另一方面还要在赌场之间斡旋。所以原著的主人公梅晓鸥,是一个表面左右逢源,暗地里黑白通吃的狠角色,擅长察言观色。她在段公司中追债的一段,骗过前台然后进入到公司重要人物的办公间,在一个她随时都可以喊出来让段身败名裂的位置威胁段还债,足见胆色和判断力。
电影《妈阁是座城》挑了一位长相清纯的年轻女演员演梅晓鸥,也算是一个创造性的选角。这种长相如果萝莉脸御姐范,也未必不好看(参考《风雨云》的陈妍希)。也许女叠码仔就是长了这么一副人畜无害的面孔,才骗得各个赌棍乖乖上套?但白百合的最终演绎令人失望。身在赌场,梅晓鸥可以长相清纯,但不可以毫无风尘之气。白百合演出了“少女感”,却没演出作为中年人的那份“油腻”。
严式小说的狡猾在于写人的某种层次感。她极力渲染的“美”往往不是非常纯粹的美,而带有一点畸形、扭曲或者是腌臜的“美”。护士万红的古板迂腐,何小萍的自卑和偷偷摸摸,阿尕的笨拙粗鲁,多鹤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这些都不是我们常态意义的“美好”。我们吐槽中年人自鸣得意又贪财怕死的“油腻”,梅晓鸥一点都不缺。这些令人看着很不喜的品行使得女叠码仔可以在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的赌场存活,也埋下了她与儿子缺乏沟通的伏笔。白百合的过度清爽纯洁,以及电影对梅这一角色的过度漂白,使得电影中许多人物行为缺乏动机,人物对决也缺乏张力。
其实,白百合对于这个角色还是有些太年轻了。原著关注梅人到中年的情欲与对自我衰老的追认,那不妨就找一个中年女演员来演这个角色?一边是中年女演员都害怕自己衰老没有戏演,一边是用年轻演员演绎中年女演员角色。我们到底有多恐惧衰老?
黄觉算是一个惊喜,老史那种集艺术家的疯狂和猥琐流于一身的气质不好表现,一个搞不好这个人就像精神分裂。吴刚的段凯文也非常到位。史奇澜和段凯文在书里是作为对角线出现的一体两面性角色,史奇澜前期看赌瘾无可救药颓废耍赖穷困潦倒,段凯文前期看自制淡定身家百万极有风度;而到了后期,这两个人仿佛对调了过来。史奇澜绝地求生改过自新,段凯文则完全丧失了自制力,一步步沦为赌博的俘虏。
然而这些部分在原著中都是通过女主人公的回忆和叙述推进时间线来体现的。这给影视化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影视意味着时空压缩,在电影有限的时长内,观众更乐于见到集中的冲突与人物爆破。从电影《妈阁是座城》的成片看,创作团队有偷懒的嫌疑,把原著的时间线几乎分毫不动地直接搬上来用黑屏划分时间,用大段的念白展现人物动机和心理,完全没有发挥出影视直观性和交感性的优点,使人感觉仿佛看了原著的幻灯片。
当然,主创似乎并没有完全放弃努力。加入了“华仔”这样一个反派有利于在女主充分洗白后加强戏剧冲突,段凯文“最后一局”与老史设局两段快剪略有些高潮的味道。但是作为一部两小时的电影,这些华彩段落太少太少,而漫长拖沓的叙事也未能将观众的情绪积累到足够共鸣。粤语和普通话奇怪混杂的台词让人尴尬,许多不属于场景内的对白使得演员怎么讲都自带一种文艺青年无痛呻吟的忧伤。
在这部电影的幕后采访中,创造团队表示想借影片表达澳门的变迁。但是这种变迁的表述又过于流于表面,使人除了纠结于女主男主们的私人情爱,以及苹果手机的更新换代外,看不到任何其他可以深究的可能。而也许是审查的原因,原著中泥沙俱下的粗俗爱欲全都消失不见,赌场里的腌臜黑暗也大多消失,只剩下灯红酒绿,中产阶级不痛不痒的一场大梦(最后海上空镜色调分离的滤镜这么明显调色师你出来我们谈谈?)。其实如果真的主题是要反黄赌毒,把黄赌毒的丑恶拍出来不是更好吗?格局稍微大一点,别除了主角都是样板化的人好吗(比如老猫怎么一点都不吃腥还忠仆救主)
也许妈阁是座城吧?但电影里就只有别墅的一楼啊。
三星半。白百何的表现还是可以的,但电影整体有些平,导演想以小见大,但大时代变革的感觉体会不深,有些失败。而且女主的设定太圣母了,看的憋火!男人赌钱,女人赌感情,但女主动情的点也莫名其妙,看的时候能看进去,但属于看完就会遗忘的电影。
李少红12年没拍电影了,看完可以明白她为何看中严歌苓的这部新作:女性视角,题材新颖(以回归前后的澳门为背景,以一名女叠码仔为主角),声色犬马,人性浮沉。现在已经很少在大陆银幕上见到殖民地色彩的澳门,而且深入挖掘了赌徒们的内心世界,摆脱了港片类型窠臼,吴刚演的风度翩翩、死都不认账的老赖角色实在太迷人,客串阵容强大。看完跟朋友交流,发现很多男生不喜欢女主“万花丛中过”的经历,不理解她结尾看淡一切的选择,但我作为女生还蛮有共情的,这个故事归根结底还是梅晓鸥的爱情围城,什么商海大佬、渣男艺术家、赌场小狼犬,她都不在乎了。李少红透露选择白百何的原因是看中她身上的都市感和经历感,不过白百何的表演总是有些套路化,我暂时没想到更好的人选。
希望白百合女士把片中丢掉的钱全部都砸我脸上谢谢。
“雕一个人,便是了解一个人的过程” 看之前以为是部家庭女性题材,没想到是一部发生在澳门关于戒赌的男情女爱片,各种作的还挺欢乐。澳门果然是块福地,400年没有战争、饥荒或瘟疫…剧情跌宕起伏,跟随女主经历三个男人的暧昧、欺骗、纠缠,赌上一切却执迷不悔。“不知道爱他什么,还拿命来爱,那就是真爱了” 只能说白百何太惨、但也太有钱了,又是烧钱又是扔钱的,看的我心痛。不必用三观去凌驾评价,电影剧情如此,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一边骂一边又不得不承认这就是现实。“别人赌钱,你赌感情啊!” 人生很难,那就敞开心怀,开心的做一个感情里的“赔钱货”吧!
因为抱的预期比较低,但没想到竟然是一部动人的电影,我以为只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但其实内容很丰富,白百合又一次打动了我,吴刚真的是演得太好了
两颗星给吴刚…我严重怀疑李少红是否会电影叙事……
严歌苓非常钟情写困住的人,这一类人往往背负着奇情畸恋,失魂脆弱时,要靠伸出的枝蔓去吸取其他人的养分,然后断手断脚,类似寄居蟹里长出章鱼腕,女叠码仔这个角色比白雪过去的任何一个都复杂,她的转型比我想象中决绝,可惜导演对电影叙事感基本失灵。
高于期待值,除了女主造型年龄跨度感不强,其他情感还是蛮细腻的,在人生里每个人都是命运的赌徒,无论赌对还是赌输都只能继续向前.白百何讨债吃饭那场戏真的很好,吴刚非常稳,真的感觉连皱纹都是戏,最近完全迷上吴刚了
最初是在四处游离,看这牌桌规矩,看众生百态,可当坐下的那刻谁不想以小博大,期盼永远好运呢……非要落得狼狈不堪才不情愿地放手,非要满盘皆输才肯善罢甘休,最后咬牙切齿恨这瘾难戒,意难平,欲壑难填,没有人能体面起身了。
电视剧一般拍摄,冗长琐碎的对话,沉醉于类似“赌我戒了,戒不了你”的爱情箴言。真没必要拍出来。
节奏太平了……明明设在巨型变革的十年大背景下,除却旁白和零散的新闻以外没有更多体现,想要借环境说事却无法以小见大,可惜。这种章节式的编年纪还是更适合电视剧体裁,放在大荧幕上,即便冗长两个小时也只能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唯二节奏起来的部分,应该只有老段最后一赌和老史越南设局穿插追债了。
去了那么多回澳门,终于把这里的地与海,赌场与住地,看了个仔细。赢一回,喜一回,点到即止的悲欢没意思,忍不住逾越一步,成王败寇才够绝。赌场上的人,何止赌钱赌气,还要赌情赌爱,又或者,在人生还没开始变天前,堵一个起起落落的模拟与夸张。这样的故事,是在尖峰里寻找雄奇,梅晓鸥这个女人,是在尖角里找温软。严歌苓的原著,是有纵深的,也是有自由的,可有些大时代的背景挤进去,就窄了些,有些感情放到一年年的格子里,也散了些。思来想去,最可爱的还是钱小豪演的老猫。两星半。@北影节,朝悦
多加两颗星给大陆影史上第一个接近真实的赌徒角色段凯文。这种借助精确动作和微表情、对被抻至极致的人性的高密度展示,我想不出一个能比吴刚更胜任的演员。
白百何真是倒霉啊!本来情圣上映应该可以成为中国电影票房第一个百亿的女演员的,但吴秀波出事了,所以上映不了。现在这部电影也翻身不了,票房口碑扑街!
谁能想到我觉得演技最好的是出场不多的梁天老师和胡先煦。吴刚老师演技稳的,白百合演技整体上不错,最佳是和吴刚老师吃饭那场戏,和黄觉吵架收拾东西那场有点做作。还有看到钱小豪演戏好开心。另外实在忍不说一句这叙事能力真是差,故事性一点也不强,男女主莫名其妙就爱得死去活来了,最起码爱的时候你给个心动的眼神啊,哪怕0.1秒也成啊。黄觉不知道为啥是男主,戏份没吴刚重,台词又差让人不入戏。最不能忍的是儿子从小到大都换了几个演员了妈还是二十几的模样,不出戏吗我就问问?
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我带你入赌场,你带我过情关,赌场有庄有闲,情场有赔有赚。赌徒叠积木越垒越高,在牌桌上粉身碎骨。女人赊感情越贷越多,在人生里满盘皆输。看得清谁是未来客户,看不清谁能托付一生。不知道爱他什么,还卑贱像海鸥往爱上扑。那些男人晒过煎饼,捏过泥塑,在赌场上宛若英雄,只有我在情场里像个赌徒。
感觉整个电影里面梅小欧最有钱 一大堆人欠她钱 还有能力住别墅 梅小欧的💰是怎么来的
一个不好意思追债的女人的时装秀?禁赌宣传喜剧片吧这是
论何为年度第一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