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只有十多分钟,可以分析品读的地方却非常多。 1.色彩 影片开始处在一个灰暗的破旧火车厢内,废弃的座椅多沉浸在黑暗背光中,只有远处的一道门和间隙透出明亮,压迫逼仄感。通过两个小男孩的对话,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在比赛。之后在门外拍摄两个面对面的对话,门和隔断是掉漆的黄色,此时的黄色反应出一种冲突感,正如两个小男孩丝毫不向对方妥协。寸头男孩态度十分骄狂傲慢,不时挑衅。 两人走出火车,在长满杂草树林的野外玩闹,四周亮了起来,绿色这时在画面中居于平等,不难发现,这时的氛围已轻松了许多,因此绿色草木也将这种氛围传达出来。两人通过铁门走了出来,到达废采矿厂,色调瞬间灰暗,天是阴天,地上是大堆的灰沙。 第一次寸头男孩被困,短发男孩在阴影中,是河山的阴影,挑衅愉快地面对身处困境的寸头男孩,寸头男孩则在阳光下的泥沼中奋力想脱身。这时短发男孩处在灰暗面中,不施援手,内心只想比赛,不分轻重。而寸头男孩只身烈日下,空无一人救助。 当寸头男孩脱身,一把把短发男孩推进泥沼。注意到短发男孩四周突然阴暗下来,两人位置的对调,色彩加深,暗示故事高潮来临。 没有找到救援,寸头男孩狂奔回来,这时他的朋友已彻底陷入泥潭,灰暗的背景,他已恐惧彷徨无措到极致。 灰暗干裂的大地行走许久才看到绿意,远方来了车,车上女人身着浅蓝色衬衣,车内大部分构件也是蓝色的,寸头男孩上了车,渐渐平静下来,蓝色也象征着友善、援助,他一言不发,刹车后凝视外界,绿草地上一只狐狸跑过,他终于流泪了。绿色曾是象征二人共同玩耍的颜色,但此时寸头男孩睹色思人,不过狐狸已走,再不归来。 2、声音 短发男孩并没有用太多声音,除对话外,开头部分你可以清除听到苍蝇的振翅声,还有当短发男孩被困在泥潭中,又出现了苍蝇声,苍蝇声音象征肮脏,令人烦躁变得易怒,苍蝇声出现在两人沉浸在竞争的尖锐时刻,体现两人虽为好友,但对对方有提防甚至敌意。之后两处使用了相似的音乐,一是寸头男孩走在苍茫灰漠之中,一种接近于大提琴和大号的沉闷声渐渐逼近、加速。表达出寸头男孩剧烈的绝望无助,不知所措与孤独,直到出现绿灌木丛声音才止。最后女人询问她,他在开口前支吾难言,说出的话如呓语一般。音乐再次响起:“我…我…我的朋友”内心的后悔、痛苦、无助、绝望、恐惧翻涌着,让你心跳加速也跟着紧张起来。 3、景别 在两人进入矿山时,给了一个大远景,人如蝼蚁极度渺小,周围的灰色沙漠便一览无余。 当短发男孩掉进泥沼,寸头男孩自顾在一旁狂笑,两人给的都是远景,同时两人有距离感,既展现了短发男孩的无力无助,也体现了寸头男孩不分轻重缓急的状态。 寸头男孩寻人未果回到泥沼边,这时好朋友已溺死泥沼中,给了一个特写,重点在表现他迷茫恐惧的表情,以及从表情反映出内心的绝望。 最后村头男孩流泪了,给了一个大特写,很直观的让观众感受到了他心底积蓄的情绪,他崩溃了。 4、构图 一开始导演就运用了封闭式构图,“困”字直接体现出来,两人在车厢里对话互相调侃,封闭逼仄狭小的环境,为全片奠定了“困”的情感基调。 之后尽管有所开放,但不难发现两人所处的环境仍被两旁的绿树夹击着,依然狭窄。铁丝网的道具也是包围、局限、困住的象征。 两人走到矿地,看着窗内黑漆漆一片,再次运用封闭构图,暗示将来到的危机。 两人都被泥沼困住,只不过一个出来了。另一个却溺毙其中,不仅是泥的困阻,他们住在一个盆地,地形中四周皆是沙山,也是一种困。 寸头男孩逃离矿山,这时他处在画面极小的一角,自然的宏大难以拒绝,人的渺小孤独对比中凸现出来。 其实不仅是外物的困,最根本的是困于心,走不出。“困”是名称,也是导演构图理念的核心。 5、其他 该片据说讲的是环保,这确实很有说服力,人破坏自然挖的大矿坑,终让人类的未来---孩子,深陷其中,这是一种报应,但或许也可以换个角度说,寸头男孩常把脏话带在嘴边,裤子总是不好好提上去,杀过松鼠、不穿上衣、粗俗、傲慢、不检点、邋遢、残忍,而短发男孩只比他稍好一点,看得出,他们相似又不似。 他们的比赛规则不明,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们以诓骗、嘲笑,甚至是肢体冲突决定胜负。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人性中阴暗面的一种展现,过强的好胜心以至于不相信不帮助好友,是否他们的竞赛是对战争冲突的一种隐喻。
我倒是认为孩子误入了虚无的陷阱,看见朋友也被代入其中,却无法施以援手。在最后的狐狸出现时,我仿佛听到了《大象席地而坐》里的象鸣。胡波,我很想念你。希望你在那一头,吃点好的,简简单单,就跟这个开车的女司机一样。
看似是其好友被流沙困住,实则自己的过错更是被困中之困。说不出话来,只有眼泪与无穷无尽的狐狸可以表达。
一场游戏,一次意外,一段属于两个男孩的抗争,将无知和罪恶,谎言和真实都包裹在了这层层人性的困局里,生命诚可贵,人性价更高,愿我们永远不要把无知当无罪,把天真当无害,在懊恼后悔中惶惶度日。现实生活中,“狼来了”的故事也时常上演,有些人不计后果的说谎,最终只会坑害了自己,追悔莫及,而自然之力的强大是人类想象不到的,人与自然应该是相互依赖的,我们在人与兽、人类与自然面前不要再自相残杀、互相伤害了,否则结局也是两败俱伤的!
当小男孩发现自己的伙伴已葬身于流沙中,他开始了茫然的徒步。在徒步的过程中,有些画面看似是特写,但它却是远景,有些画面看似是远景,但它却是一个近景或者特写。 这种画面的转化一直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对比,有一种迷茫关乎到底谁渺小,谁更强大。可以看出人心的险恶。还有就是人和动物大自然都要一起共生。
依据地貌的推断应该是斯拉夫民族的孩子,在这个年纪很正常的嬉皮打闹,巴尔干半岛常年战乱,所以会有凋敝破败的铁路车厢无照照看,自然成了孩子嬉戏的地方,只是万不该去到在湖边,被岩泥生吞了,他们在沼泽环境下也完全没有基本求生技巧,可见也没有发达的信息渠道,野外生存知识匮乏。
隐形摸蛤,最为致命……
所以.......
所以,为了以防万一,不站在一旁看着,必须要分享一下求生小知识了!
————————我是分界线————————
作为一个救生小知识,倒是应该讲一下,现实里面陷入淤泥是非常危险的,不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往往可能引发更大的悲剧。
所以.....
先看一段视频,让贝爷教你如何脱困。
————————我是分界线————————
第一个,是掉进流沙里,
1。停止挣扎。(因为会减小沙子的摩擦力,身体越陷越深)
我们可以看到小男主人公为我们展现了一种错误的方法。切记,停止剧烈挣扎。
2。开始尝试抬高身体,再来蠕动到流沙表面,然后改变身体角度(改变身体的重心),拿出胳膊,向一侧趴下去,试着拔出一条腿,学者像猴子一样爬离流沙(注意整个过程速度不要过快,每一个动作都是为下一个动作做准备的)
可以看到,在这里,贝爷很好的展示了面对流沙时的正确方法:不动如山,待机行事。
————————我是分界线————————
第二个,是掉进沼泽里, 如果受上游木棍,就用它来制造更大的表面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然后经胸部靠在木棍上扭动,爬出之后,要匍匐前进,直到感觉坚硬的地面。 其实两个过程都很相似,首先都是停止挣扎,避免继续下沉(侧身改变重心,让一条腿不受力,以便拔出),增大上面的受力面积(用木棍或张开双臂最为支撑),开始慢慢的拔出一条腿,拔除后要向外伸出,以便获得更大的支撑面积,只要一条腿拔出了,剩下的就好办了,再慢慢拔出另一条腿。最后就是爬出危险区域,直到找到坚实的区域。
好了,我出来了。你呢?
讲述了两个小男孩在外一起玩耍,却因骗取对方信任的玩笑最终使其中一个小男孩永远陷入泥潭之中。影片中的背景环境 画面的组接将人物内心的黑暗面和恐惧感展现出来。影片也揭露出人一旦走错一步就会像深陷泥潭一般,再也无法逃脱,一步错,步步错,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将永远成为泥潭之中的困兽,被黑暗吞噬,被自然吞噬。
今年的奥斯卡短片类让我对小孩子加深了一层恐惧。外国哪找的这么多比大人还会演戏的小孩子?相对于困于大自然,我更偏向于困于人类无知的胜负欲。现实中大多数人困于此。
魁北克狼来了
不知天高地厚,因而善恶生死都能用作玩笑的道具。不敬,走向了不经,有的人被困住了一瞬,有人被困住了一生,就像那随意切换成沙盘般的沙丘,上帝视角下谁都没有出路。小演员很会演,狐狸前的眼泪,很动情。三星半。
沉稳而有力量,色调和节奏都掌控得恰到好处。导演可期。3.5
影片的场面调度、声画运用和节奏感完成度很高。画面的倾斜与构图始终保持着两个男孩的对峙关系,画中画的运用暗示着困境的产生。赤膊肉食男孩代表着相对野性与自然的一面,他肯单纯只为兴趣而猎杀松鼠;素食的来自于有信仰家庭的男孩代表着相对文明与理性的一面。远景镜头一直强调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广袤而凶险难测的自然面前,理性在与兽性的对峙中败下阵来,原始的求胜欲占据了上风。在事态失控后,远景俯拍镜头展现了赤膊男孩在荒原中渺小、孤独、无望地行走,不知去路。偶遇草丛里的狐狸,证明此前另一个小男孩并不是出于求胜心态而谎骗他有狐狸,这唤醒了他理性的一面也留下了懊悔的泪水。迷幻配乐预示着他的心境,将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地受困而不得出路。
看完这短片很难受啊,独自活下去的孩子也只能独自面对这一切。
远景镜头意味深长,人的争斗在大自然面前,荒诞而悲哀。
专为动物和生态代言的《困兽》最终将生存的绝境掷给了人类自己。少年悔恨的眼泪换来了这部警示寓言里的道理,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戏剧张力,空间&声音不错。看到结尾处刚想说和某年拿下first创投会第一名的剧本是同样的主题大概讲的也就是这么个事就发现这片也得过first短片奖啊还是同届(懂了
构图,声音设计。
小男孩a先陷入泥沼,b以为开玩笑没帮忙,a靠自己的力量挣脱,后b看出a是真的陷入困境前来安慰被a推了一下,跌入更加稀软无法自行挣脱的地方,而a多次尝试帮忙已无能为力。。不得不说两个小孩都太可怜,逝者已矣活着的更加自责,其实谁都不是故意,希望孩子不要去危险的地方玩耍。
寸头耳钉的小男孩简直是这座露天矿的拟人形象,他绝望的呼吸声都是水泥的颜色;个人心目中的IFC 2018 Sundance Short Film Tour最佳作品。
—— 未出鏡的狐狸遮天蔽日, 被看見的狐狸雲開月明. 死困泥潭, 生困心魔.
狼来了。短小精悍,但其实也比较浅显。镜头下的自然让人生畏,有一段龟裂沙地大全景切大特写的剪辑很好看
这片输skin就离谱,镜头语言和流畅度完胜
像狐狸一样狡诈,也像野兽一样愚蠢。
熊孩子作死短片,可以拍一个系列
悲伤始于最后6分钟,内疚逐渐替代绝望。
从流沙中拼命挣脱却反手把朋友推向流沙,明知道流沙险恶却迟迟不肯施救。人比动物更残酷,猎杀松鼠不是为了吃,好胜心足以令肉食者对素食者产生杀意,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胜利。
短片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