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歌舞片很重要的一点在于选演员,本片在这方面不太成功。男主角太弱,女主角安娜·肯德里克在《在云中》等电影里的表演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说实话,她并不合适本片里这个大一新生的角色,外形气质都严重不符合,而且她还没有具备那种驾驭完全和她不同的角色的能力,造成了在观看本片时,很难进入到情节中去。再就是大家的表演都太夸张了,爱情戏也没太多说服力,群戏分配并不太合适。。。
影片最大的亮点就是很多好听的歌曲,相信如果没有这,很难有人一直不快进坚持看到影片结束的。。。
2012年的《完美音调》绝对是一部出色的商业喜剧片,作为喜剧它的搞笑情节平民化而绝不烂俗,作为音乐电影它的歌舞桥段优美动听,舞台效果绝对劲爆,更是向观众科普了“阿卡贝拉”这种纯人声无伴奏的音乐形式。作为一部大学生背景的轻喜剧它的剧情相当简单,沉迷做混音DJ的酷女孩贝卡刚刚进入大学,与大学生活格格不入她意外加入了学校的阿卡贝拉女子美声演唱团,遇到了性格出彩而不完美的演唱团女孩们。演唱团由于去年的比赛乌龙而陷入风波,女孩们遇到了诸多困难,以及还有竞争对手——同校男子歌唱团,他们历来都是比赛冠军。女生之间更是有着各种矛盾,最终女孩们化解困难夺得了新任冠军。
故事就是这样,平铺直叙,非常明了。但它带你去欢笑,当你在电影院,耳边充满笑声,心情愉悦,满屏的可爱角色,你怎么能不为她们的喜怒哀乐感染呢?每个角色设计都非常真诚,我想有一部分原因是在人物设计上参考了美国真人秀《The Sing-Off》。《The Sing-Off》是一档以无伴奏合唱为特点的美国电视歌唱比赛,于2009年12月14日在NBC首播,即取得巨大好评,在作为不如欧洲阿卡贝拉发展的美国,这也算是突入大众眼界的一种手段。
🌕
我们来说说这些女孩们,首先就是我们的主角酷女孩贝卡,她经历了成长和打磨最终带动队伍团结到一起。其次就是非常夺人眼球的胖艾米,她在第一次入团的时候,
大声道:你们可以叫我胖艾米。
两个团员一脸迷惑:什么,你是说你想让我们直接叫你胖艾米?
胖艾米回答:是啊,这样就省得你们这些瘦子在背后说了。
🌑
艾米极具性格,又是搞笑担当,很难有人不对这个可爱的小胖妞产生好感。固执又墨守成规的欧伯莉,团员精神支柱克洛伊,荒淫无度的漂亮女孩史黛西,声音富有震撼力的希雅罗斯。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位亚裔哈娜梅李,声音小如蚊子,又有些腹黑,脑子里都是些奇思怪想,但她的即兴饶舌简直是惊艳。
作为本片对手的男子团体也有几位个性突出的精彩角色,个个都很关键,(没有多余人物也是商业片成功的一个条件)陪伴在贝卡身边,帮助贝卡,走出她自己的世界,开始关爱他人的酷男孩杰西,他这个性格简直跟贝卡是天生一对。本吉,一个沉迷变魔术的死宅,因为不够主流被男团拒绝,还是他的好室友杰西陪伴他帮助他最终让他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邦珀·艾伦,校园男团的大明星,人人都得听他摆布,在冠军赛前留下一句:约翰梅尔请我给他的新唱片做伴唱,我过几个小时就要去洛杉矶,ICCA比赛(完美音调涉及的主要比赛)我都赢腻了,抱歉啦伙计们!说罢,他头也不回,兴奋不已,拖着行李消失了。
🌒
这些极具性格,一点都不平面,相互联系的人物绝对是《完美音调》的一个巨大亮点。
不要深究深刻,不要讲究内涵,跟着这群青春女孩男孩一起嗨起来,体验完美的音调吧!
🌔
本片目前共出三部,第二部讲述了欧洲舞团的加入使比赛规模扩大,而各国的舞者更是出色多彩,毕竟在美国,阿卡贝拉还不是一个发展完全的演唱形式。这回我们的主角们会不会战胜德国劲敌Das Sound Machine呢?
第三部比起前两部水平稍差,讲述几个女孩毕业之后的故事。
如果看完这部电影,并对阿卡贝拉这种演唱形式产生兴趣,强烈推荐看一看美国真人秀《The Sing-Off》,在第三季第四季的比赛中,更是诞生了总冠军Pentatonix和Home Free,现均成为美国两大知名乐团。
2022/02/19
@右手先生S x @猹鱼工作室
//mp.weixin.qq.com/s/ZJHWI1YpiTbSsp6Mbou4_A
巴顿大学新人贝卡(安娜·肯德里克 Anna Kendrick 饰),意外加入学校的阿卡贝拉女子美声合唱团,该社团集结了又乖又坏又怪的各样女性成员,唯一共通点就是能清唱出犹如天籁的美声。社团成员包括:自认歌声最好,自信过人的“胖艾美”(蕾蓓尔·威尔森 Rebel Wilson 饰)、常常出言不逊又固执墨守成规,但其实焦虑不已的欧柏莉(安娜·坎普 Anna Camp 饰)、团员精神支柱克萝伊(布兰特妮·斯诺 Brittany Snow 饰)、性事无度的撩人歌姬史黛西(亚历克西斯·克纳普 Alexis Knapp 饰)、歌声动人的男人婆辛西亚萝丝(伊斯特·迪恩 Ester Dean 饰)、声音小如蚊子但即兴饶舌却令大家惊艳不已的哈娜梅李。
与校园格格不入的贝卡,如何以她惊人的才华改变阿卡贝拉的传统表演方式?又如何率领这群女生与竞争激烈的全国美声团体一较高下?
提到音乐时你会想到什么?青春、个性、自由、坚持、以及一种被称之为梦想的东西?
我不是很懂音乐,叫不出许多专业音乐人的全名,没收藏过什么拿得出手的CD,唱K总是因为发声方式不对唱到嘶哑,也玩不来任何一种基础的乐器。
但我一直都很欣赏音乐,不断地会更新自己的曲库,时常整合与重建播放列表,偶尔也会心血来潮攒钱烧上一副耳机,只是因为很享受有音乐相伴的时光。也特别崇拜身边那些会玩音乐、会做音乐的牛人们,和他们交谈时分明能看到他们的眼中都是闪烁着光芒的,并且他们身上普遍有种乐观的性格,好像做任何事都时刻充满热情与活力,不可否认的还有他们的独特品味和极具想象力的创意。他们就像一束光,带给所有身边的人满满的正能量。
我相信音乐代表着一种人生态度,也认同热爱生活的人一定要学会欣赏音乐、文学、电影、美术这样的论调。这可能也是我之所以如此被《完美音调》(Pitch Perfect)这部校园音乐电影打动的原因所在。
之前先是一睹了汤叔领衔主演的摇滚音乐题材电影《摇滚年代》(Rock of Ages),汤叔那张永远不老的俊脸和健硕有料的开衫半裸上身配上性感高挑的嗓音,基本上能让全年龄段的女性观众无法抵抗地哭喊着尖叫,一众华丽的美少男少女更是让全片的演员卡司列表星光闪耀。
但相比之下我毫无疑问地更偏爱这部《完美音调》,我觉得它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尤其是针对我们大学生。电影中的歌唱团体由一个个不完美的各有缺陷的少女组成,但是奇妙的化学作用却将这些不完美的个体聚合成了完美的整体。不同于其他同类型电影以音乐为主,剧情为辅甚至没有剧情的表现手法,《完美音调》更多地把关注点放到了年轻人如何融入大学、处理人际关系、展现个性、应对挫折与缺憾上,并且在同时給予了敢于坚定地追逐梦想者最为极致的肯定和嘉许。
影片的剧情相当简单,讲述了大学中一支重新组建起的女子流行乐歌唱团体经历了彼此信任危机和磨合后在最后的大赛上唱出完美声调,给出完美表演击败作为对手的同校男子歌唱团夺得冠军的故事,大有Glee电影版的味道在其中。
纵观全片最让我欣赏的角色一定是安娜·肯德里克(Anna Kendrick)饰演的Beca。说起Anna可能大多数人还一下子对不上脸,而事实上早在第一部Twilight电影中她就以Bella闺蜜Jessica的形象惊艳了观众(那久久难以忘怀的龅牙和酥胸…);再之后出演过和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对戏的《在云端》(Up In the Air),西装衬衫的职场干练女强人形象带来的制服诱惑令人印象深刻;还有诸如和囧瑟夫合作的《抗癌的我》(50/50)中的心理咨询师,《孕期完全指南》(What to Expect When You're Expecting)中意外流产的低龄准妈妈等美丽可人的治愈系角色等等…… Anna出演过的角色可谓跨越各行各业,戏路宽阔,而令人惋惜的是这些角色的辨识度并不太高,无一例外地都被Anna塑造成了卷发、电眼、爱笑、美胸的阳光优质邻家学姐形象,总让人感觉不温不火却又说不出哪里欠了口气。
而这部真正意义上由Anna Kendrick独挑大梁作为绝对主演的《完美音调》让我看到了Anna的成长和打磨了多年终于在一朝淋漓尽致悉数爆发出来的深入观众灵魂的表演张力。在角色造型方面,Anna的白皙美肌和半露酥胸一如既往地看得六根未净的男性观众们阵阵硬直,除此之外,Anna从开篇就迅速入戏后展现出的强大气场和鲜明个性更是令人过目难忘。
想深入谈谈影片中Beca这名角色。这次Anna的表演丝毫没有拖泥带水,从开始就塑造出了一名热爱音乐并梦想成为最好DJ的大学新生Beca的形象。Beca对于音乐和DJ梦的执着在电影中随处可见,用于Mash-Up的笔记本和Sony耳机基本上就从未脱手,不是在编曲、剪歌、混音就是在晚间学校的Studio里连夜值班理碟排歌,她对音乐的痴狂程度绝不逊于任何一个废寝忘食奋斗于理工科第一线的死宅Geeks & Nerds。
让我记忆犹新的一句话是Beca的父亲来学校参观女儿宿舍条件的时候问Beca哲学课成绩如何时,Beca满带笑容无怨无悔地来了句“如果我哲学课没有去听过课得了F的话这从哲学角度来看是不是很讽刺?”,语气中带着自豪。
这一份对梦想的了然于胸和执着追求值得我们每一个处在大学阶段的人对之肃然起敬。我看到这个点特别感触,因为也曾一直深陷于目标不明确的迷茫之中,不知道到底要选什么课去学,甚至连自己真正的兴趣是什么都说不出像样的几条。我很羡慕这样时刻都明确自己要为何而奋斗,要向哪个方向进发的人生,敬佩着每一个为自己而活的真性情之人。
想到了年初时看过的一篇指导大学生如何确立人生目标的文章,里面有一句话,在大学里你可以只做一件事而把其他一切无关的杂事抛到脑后,但前提是你必须保证将这唯一的一件事做到极致,做到牛逼,让这件事足以成为你拿得出手的傍身之计,能够为你在步入社会后争得一席立足之地。如果你的兴趣是学习,那就每学期向GPA4.0和奖学金冲击,始终把自己的名字固定于年级最前列的名单中;如果你的兴趣是体育,那就训练出强健的体魄,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为学校为自己争夺荣誉;如果你的兴趣是游戏,那就真的把游戏当成一件严肃的事去对待,把它玩到极致,玩到你在身边难觅对手,然后再一步步打线下线上的各类比赛,打进半职业队,打进职业队;如果你的兴趣是把妹,那就去把全校最难追的女生追到手,追别人不敢追的女生,做感情上的佼佼者…… 诸如此类。
同时又想到了我自己的大学生活。刚入学的前两个月我也和很多人一样,感到迷茫,感到松散,感到无力,每天都是浑浑噩噩地拖着自己的身体往每堂课的教室里坐下,然后至于真正听了多少,又听懂了多少,那就真是天地良心惨不忍睹了。那段时间我真不知道每一天是怎么过的或是有什么意义可言,就是像以七天为周期的列表一样循环播放着,每天听着繁杂的课,下课糊里糊涂地把该交的作业涂成个看得过去的样及时上交,只为了避免不交作业被批评被扣分会尴尬,晚上不知所云地就弄到深更半夜,早起计划永远是美好的幻想……
基于后来的契机,还有和同学、和学长学姐的一些交谈,内心的某些部分开始慢慢觉醒,也逐渐懂得为自己做选择,规划自己该有的人生。坦诚地说,之后的大半个学期我翘掉了自我求学以来最多的课,有些课因为内容枯燥单调和对教授的不感冒我从Mid-term之后压根就一堂都没去过,毫无疑问逃课一时爽,学期末的GPA势必惨不忍睹,该C的C,该挂的挂,但我自认为问心无愧的一点是但凡自己认真在听没有翘过的课都无例外的以全班最高分拿了A+,纵使这拯救不了我本学期的GPA。
而奇妙和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我翘掉了绝大多数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选择自学以后,对学习的热情,以及对未来要追求的目标反而更加明确,精力似乎也比以前够用得多,整个人变得开朗起来,心态也更加积极。当然,偶尔还是会有不安,就选择经常跑Adviosr和RA办公室聊天,咨询,我坦诚地和他们一一诉说了自己翘课的事情、对这学期课程的评估,以及对自己之后大学生活的规划等,令我欣喜的是,他们全都对我的选择表示一致的认可,并且都为我支了各种招帮助我在转专业、换宿舍、选课程方面尽可能得免于碰壁。我对他们至今心存感激。
同样感谢我的所有家人在背后給予我的百分百理解和支持。没有他们我现在不可能如此自由和坚定地学自己热爱的东西。
而Beca分到的奇葩韩国室友Kimmy Jin又是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选择室友的问题上我一开始也是随大流地认为没必要太过计较,心胸宽广一些,管他分到的是哪国人,只要友好地相处,真诚地交流,和谁都能过得很融洽。但就像影片中的Beca始终不可能改变和Jin尴尬的室友关系一样,我们大学生活中的很多人际关系也真的是强求不得,在长期和形形色色的人的接触中我也愈发认识到,自己选择怎样的室友,怎样的朋友,对大学四年的生活,乃至对以后走上社会后的发展都可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存在完美的人,总有几款人是你无法相处和接受的,所以也完全没有必要在人前装老好人好像要和所有人都相处得很和谐实则痛苦不堪地每晚回到宿舍就一个人对着房间咒骂某些人的不是。既然相处无力,那就划清界限少有来往,也时刻记住不要和会消耗你的人做任何意义上的朋友。
很有意思的一个场景是对Beca有好感的男生Jesse批评爱好狭隘的Beca “Not liking movies is like not liking puppies!” ,对于要读电影专业的我看到这句台词蹦出自然是会心一笑。凭心而论,电影之于目前阶段的我们的意义确实还没有夸张到不可或缺的程度,但我想说的是,看电影,至少非低俗劣质电影,是一种非常优质的兴趣爱好,绝对不是很多人偏见中的浪费时间,即使你不懂得从专业角度或是拍摄手法去深入了解和欣赏一部电影,最起码电影能够成为你茶余饭后的谈资,可以让你迅速地和新认识的友人找到共同话题,并且某种程度上和音乐、穿着一样是你个人品味的体现。
而在看到Beca在《The Breakfast Club》这部电影里“尝到甜头”后开始自发地捧着电脑在宿舍刷片的一段时,可以想象我已经是会心一笑到合不拢嘴了。
在第二次歌唱比赛后队长和Beca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激化是全片的第一个高潮所在。队长作为一个荣誉至上者和长期“独裁政治”的团队权威,面对Beca在比赛中擅自地脱离团队音调飙高音的做法感到一种被冒犯的恼怒,这份恼怒的另一面是对Beca天籁嗓音和无与伦比的舞台表现力和个人魅力的深可见骨的嫉妒和忧虑自己领队地位被撼动的莫名恐惧。Beca与队长之间的针锋相对、怄气、排挤和诋毁,是大学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日常缩影 —— 似乎特别优秀的个体遇到一块儿的时候总会有那么些“文人相轻”的书生酸气不经意间就糊对方一脸。
我个人在大学里也亲身经历过这样的窘境,非常优秀但是极难共处共事的人,我从来不否认他们的出类拔萃和渊博学识,但是对他们的部分固有观念和个人偏见表示零容忍和零认可,有一部分之后还继续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偶尔联系,另一部分则彻底形同陌路不再有所交集。尽管可惜,尽管黯然神伤,但这也是成长必须经历的阵痛。
作为一部喜剧向的正能量校园电影,影片中Beca和队长的冲突最后自然是在姐妹团们的撬边和彼此坦白之后冰释前嫌重归于好,不但尽释前嫌,两人之间,整个队的队员之间的默契和关系纽带也较之前显得更加亲密。
值得注意的是电影中除了友情之外同样没有放掉对亲情的刻画:Beca在处于迷茫和人生低谷的时候最终还是会选择回家和父亲促膝长谈,听取长者的经验之谈和善意的建议,这个情节想必是导演对于所有大学生的一个美好愿望和期许 —— 在孤单无助的时候不要自怨自艾,永远记得在你的背后有一个称之为家的温暖地方,那里有爱你的父母和家人,他们自始至终默默地支持你的每一次人生选择,一直都在那里做你最坚强的后盾。
至于影片最后男女团体飙歌对决的劲爆场面,我不想做过多苍白的文字描述也深知无法描述,精心截了几张原图贴在下面和大家分享,至于决赛歌曲大家可以在我的个人主页听到,第一首Mash-Up就是。
也许看影评的你尚不能理解我为何如此对这部《完美音调》热衷和激动,但当你在电影里看到《Since you have been gone》、《Right Round》、《Just the way you are》、《Price Tag》、《Love Song》、《Party in the USA》、《Give me everything tonight》、《Starships》等年度high歌被用一种全新的编曲方式惊艳地混剪和演唱后,你一定感觉到体内的正能量澎湃得让你放声尖叫。
而关于梦想,还是大胆放肆地去追寻去坚持吧,找到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不要有太多冗杂的顾虑一路走下去。
伸手摘星,纵使徒劳无功,亦不至满手污泥。
图文日记:
http://www.douban.com/note/253627477/ 这部电影看了好几遍了,第一部真的灰常经典了,太多名场面,一边诙谐搞笑,一边又很青春励志,一个团队从散漫到团结,共创佳绩,见证了每一个女孩的努力、成长和不可或缺。这个题材也是第一次见,纯人声演唱也真的好精彩,尤其是电影里很多个团队接歌的时候,超炸,也因为这部电影喜欢了很多首歌。贝卡是一个习惯性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的女孩,她对音乐很有天赋,经过她改过,或是自己创作的音乐,都非常的吸引人,但是她三番两次的去校广播站投卡带,但从未有人真的播过。她大多时候宁愿戴上耳机,也不想和周遭的人交流。后来意外加入学校的阿卡贝拉女子合唱团,认识了一帮各有特色的青春美少女,有点傲娇的组长,喜欢吃负责搞笑的Fat Amy,还有看着文文静静,一唱歌就超燃的姑娘。贝卡以她独到的才华改变了阿卡贝拉的传统表演方式,让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并且率领女孩们参加了全国美声比赛。
清唱、混音、DJ、街头PK,音乐名符其实的成为了电影的灵魂。每个表情都金光闪闪,每个舞步都青春洋溢。男主角亲切却狠有魅力,狠有杀伤力。最后Price Tag、Give Me Everything和Don't You (Forget About Me)的女声混音碉堡了,致敬《早餐俱乐部》让我又热血沸腾了一把!严重推荐!
16.1.26 三星半,女生向女生片,被堂妹逼着看,看完想看第二部。至于安娜,没想过她是这种型的甜妹,一旦喜欢上她,死角自动消除。
好几个妹子真是奇葩爆了哈哈...
在电影院看的,可惜没字幕,有的地方看不太懂笑点。不过我真的很反感对亚洲人的丑化。
过了teenager的年龄再看这些炫酷荷尔蒙的直线条电影竟然能做到不烦人,说明制作够敬业,演员也够可爱。
awesome
FOR MUSIC
适合高中生观看后憧憬美好的大学生活,不适合研究生观看后揣摩“诶,我操,我当年怎么就没这些事儿呢?”
无处不音乐!
轻松的校园爱情故事,又有个音乐注主题,还是很阳光向上的。看着跟选秀节目一样。
惊喜连连,笑料十足!几个性格迥异的姑娘各显神通,在极佳的配乐里,为我们送上一道歌舞青春的饕餮盛宴!
看的很开心 歌也很棒
安娜妹子人小易推倒易推倒易推倒 ps 确定Chole不是the gay one?
have fun
激燃!!everybody high 起来!!! ( ≧▽≦)╯
只听歌就好
写东西写到头昏脑胀时看这样一部可爱的电影真是醒脑提神啊!故事俗套却很欢乐,尤其是无伴奏合唱的歌舞场面的编排真是赏心悦目,每次看到这样的电影,都为好莱坞演员的多才多艺而赞叹。安娜肯德里克真是越来越可爱了。。。
原声很好听的青春轻喜剧,节奏紧凑流畅,不做作。
完全是我的菜
A Cappe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