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愿

HD中字版

主演:林·沙烨,迈克·韦尔奇,梅丽莎·博洛纳,史宾塞·洛克,托尼·托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遗愿 剧照 NO.1遗愿 剧照 NO.2遗愿 剧照 NO.3遗愿 剧照 NO.4遗愿 剧照 NO.5遗愿 剧照 NO.6遗愿 剧照 NO.13遗愿 剧照 NO.14遗愿 剧照 NO.15遗愿 剧照 NO.16遗愿 剧照 NO.17遗愿 剧照 NO.18遗愿 剧照 NO.19遗愿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如何解读《遗愿清单》这部电影中,爱德华与卡特的友情?

爱德华与卡特的友情是被救赎者与救赎者的隐喻。此片其实没有摆脱西方影片有关宗教救赎的主题,就如悲惨世界中冉阿让是受到基督教的救赎从一个罪犯成长为一个市长一样,本片通过富翁与穷人难得的共处一间病危病房引发的救赎与被救赎的故事,这里面有对生死的终极追问,也有对人生意义的探讨。富翁爱德华不缺钱,但缺亲情,面临绝症的痛楚,心绪不宁,暴躁不安;穷人卡特虽然苦于身患绝症的无奈,但被家人环绕关切,人生虽有未竟的目标没有完成,但是尽自己所能履行了家庭职责,内心世界丰富宁静。爱德华的人生是在自我追求财富荣耀之时,置亲情爱情与不顾中度过的,但到垂死之时,他发现天堂里没有财富地位的差别,绝症把所有人打回同一起跑线,看谁走的平静安详。而这份面对死亡的淡定与从容,影片归功于穷人对宗教的信仰,影片中穷黑人一直强调“I have faith”, 旅行所选地点也与宗教信仰相关,如西藏、印度和埃及,这些地方都以宗教盛行。卡特对死亡坦然接纳,临终前积极思考梳理自己的一生,试图通过追求人生未竟的心愿达成平静离去的目标,因为经济上的拮据,他只能通过心灵的思考达成未竟的心愿,而富人爱德华空有达成愿望的经济实力,却没有什么有意义的想法,富人爱德华从穷人卡特那里获得精神上的滋养,心灵的净化,获得了宗教上的救赎,慢慢摆脱对死亡的恐惧,开始思考如何善终,继而用自己的经济实力帮助卡特一起实现两人所有的有关生命终极意义的探寻和未竟的愿望。爱德华代表世俗的物质世界,卡特代表宗教信仰的精神,人生在世,精神和物质都要达到富足才是圆满的,这就是爱德华和卡特之间的友情的隐喻。

 2 ) 去看多年后的自己

  我一直不喜欢走进医院的感觉,空气中弥漫的气味、使用过度而显得污秽的白色器皿、注射室传来婴孩的嚎哭声……但是,这些都还不是最主要。

  有一次我站在等待缴费的队伍中,看到一位老人远远得向我们走过来。说“走”并不确切,他推着一个特制的‘拐杖’——有些类似幼童学步用的小车,四平八稳,可以防止人向任何方向跌倒。而他的步伐,不,没有步伐,他的脚半厘米、半厘米地向前方挪动着,极其缓慢。陈旧的鞋底和地面的摩擦声,在医院空旷的大厅中显得那么明显。

  然后,他乐呵呵地和熟人打招呼。让我诧异的是,老人家思维清晰、口齿伶俐,不亚于任何一个年青人。待老人终于走远,身边有人小声地议论,他的疾病似乎把他的身体和头脑分离,异常艰难的行动和无比灵活的思维融于一体,矛盾又痛苦。

  那一刻,我只想立即转身离开医院,回到学校的环形操场上,畅快淋漓地跑到虚脱。和这个老人相比,能够跑,是多么幸福而珍贵的一件事。也是那一刻,顿悟自己对于医院最不能释怀的——在那里,你不得不面对最令人恐惧的事,失去健康、失去青春、失去生命……

  听说有些学校会让孩子们在作文练习中为自己写摹拟的墓志铭,我觉得这主意不错,但是效果可能就不太靠谱。对于太年轻的人,即使可以摆出个举重若轻的Pose,对于生死的沉重又真能了解几分呢?或者久经历练的老人对于这问题有他们独特的智慧和答案?

  看到《遗愿清单》的海报,我就知道这绝对要列入自己必看的电影中。两个超级大卡司——杰克·尼科尔森,我虽然不算他的铁杆Fans,但他的表演从来就没让我失望过;摩根·弗里曼,先别说《肖申克的救赎》,老爷子可也是演过上帝的:牛逼的黑人版上帝。这样的两个老戏骨针尖对麦芒地同台飙戏,来演绎一个关于衰老、死亡和‘清单’的故事,我简直要抓狂了。

  两个老爷子,本来隔着十万八千里的不搭调,因为彼此的疾病,硬是挤进了一间病房。他们太不同,平凡的那位勤恳一生,为家庭埋没了自己的梦想,富贵的那位是赚钱的老行家,会赚也会花,永远牛哄哄。他们也太相似,一样不可挽回的绝症,在病痛中忍受着明知无望的治疗,不得不面对死亡快速逼近的现实,孤独而绝望。

  他们不对台,打牌、斗嘴、闹别扭,捎带手看看对方的小笑话。看着看着,心肠又都软下来,哪里会有笑话可看,无非是活生生的又一个自己。医生拿他们的病没法子,只能拖下去,拖到最后也只有一个结果。时日无多,老爷子俩在PK的过程中,想出一个法子,把自己的想做的、未做的事列到清单上,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觉得怎么high怎么来。

  他俩的那些遗愿——这么说有些太正式,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要多热闹有多热闹!当然要有些放肆,但又不至于放纵,打定主意要kiss世界上最美的妞,还是拒绝了好似天赐的艳遇;要有些骚包,俩老头在非洲大草原扯着嗓子唱《狮子王》,说好不打猎只放一枪,蚊子都没打到一只,猎枪的后坐力直接把老爷子放倒了;要有些胆量和境界,玩高空跳伞、飙牛逼跑车、瞄金字塔、逛泰姬陵、在长城上遛摩托、到香港shopping、爬喜马拉雅山……

  说句老实话,这些疯狂愿望和死亡的主题相扣,都是那样中规中矩。而他们之间的交谈、争执、互相担待,都在人生最后的光芒之下显出别样的意味和遗憾。一直怠慢自己、放弃最初的梦想、失去亲人的联系、让爱情淡漠、把愿望遗忘——人生太短暂,清单太细琐,有些事天公就是不作美,有些事时间就是来不及。那张清单被抛弃一次,被撕碎一次,他们没有办法达成清单上的每一件事,但那清单让他们拥有了最棒的友情和最好的结果……

  本以为会相安无事,看到某一秒开始,还是忍不住哭了。《One Tree Hill》里的老教练Whitney因为脑里生病变有失明的危险,Karen去探视他。教练眼含老泪,让Karen猜测若他依然如Karen般年轻则会在人生之中尝试什么,然后他自答道:“Everything.”只这一个词,让Karen的眼彻底得亮了。其实Karen已然算不得年青,还未成年就非婚生子成了单身母亲,为了养育孩子她放弃了学业,苦苦挣扎许多年。从世俗的眼光中,她的过去是灰暗的,未来也光明有限,但是可以做任何事,这像是启示,又像是宣言。每个人都可能不再年青,但依然也可以很年轻。

  总有人不必在如此短暂的时间段落中去完成这样的清单任务。怎样让自己的生活从容又完整,每个人自有答案。我更乐意和未来的自己去讨论一些人生之后的事情。比如,我调侃着问:“把你的骨灰撒在栈桥下?”

  我看见那个老则老矣的自己笑吟吟地回答:“休想。”

 3 ) 珍惜当下!生如夏花!

 
看两位实力派演员飙戏,真是太精彩了。尤其是剧本写的真心好。這部笑中带泪的戏,看完后有许多珍贵的东西留在心深处。


如果,生命只剩最后100天,面对这样的问题,你的答案是什麼?列个在死前能实现清单,你想去做什麼事?陪伴什麼人?实现怎样的心愿?


当我们走过一生,归於尘土,有人說往事如煙随风而去,那爱过的、错过的、笑过的、哭过的、悲痛过的、想过的、做过的、经历过的、发生过的......一切人事物,意义价值何在!生命是如此珍贵,每瞬间去而不返的时光,讓人無限感慨!!


「人的一生或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我们需要启示明白如何去度过自己的人生,才能不辜负生命,活出欢喜满足的人生。


对,人总会探求生命的价值,只是这问题太大,古今多少哲学家、神学家....都在思索这大哉问。到底有没有神?我是谁?生命的意义是什麼?我想要怎麼样的人生?我真的爱过谁?谁真的爱过我?我是否 荣神益人 ,得到真正的荣耀、喜乐、满足无憾!为此我是否付出了对等的努力?脚踏实地,疯狂的实现梦想?


你的梦想是什麼呢?在每个人内心有很多想望,而我,我愿自己能活出内心中最好的自己,我希望遇见值得放在心中珍而重之,用心去爱的人,我期待自己的生命是真诚的,善良的,勇敢的,努力的,温暖的,感谢的。。。珍惜当下,如夏花怒放!

 4 ) 了无遗憾

我向来不爱看极尽煽情的chick flick好莱坞言情喜剧,连带那种让人一眼看破结局基本照煽情路线走的所有温情喜剧都不大喜欢,但这部《遗愿清单》先用强大的演员阵容便把人震住了:杰克·尼科尔森与摩根·弗里曼两位奥斯卡影帝联手压场子,能错到哪儿去?
 
片子开场先就让人禁不住要笑出声来,摩根·弗里曼扮演的老机械师卡特以旁白缓缓开始讲述:“我第一眼看到爱德华(尼科尔森的角色)……”这明明就是《肖申克的救赎》翻版嘛,句式,语气,包括后面的影片行进方式,叙事手法等等都在向《肖》一片致敬,直到最后影片依然以摩根·弗里曼的自述结尾,采取重复开片的呼应方式,敬完再敬。

当然,两部电影的具体内容是大不相同的。《遗愿清单》讲的是两个人生轨迹完全不同的老头儿,一穷一富,一个普通一个张扬,都得了重症住进医院,一来二去成为好友,一起完成人生最后心愿的过程。故事总结起来本身并没什么特别,更没什么悬念,观众看的主要就是这俩人相识相交一起烧钱游世界快活似神仙的过程。抱着这样的心态去看电影,除了对表演的信任,我并未对影片的其他方面有特别期待,但不得不说,影片是大大超出了我的预设期望值,甚至最后明知煽情也心甘情愿的被狠狠感动了一番。

首先是情节与故事行进节奏的安排。尽管看过预告片的人谁都知道故事重点是讲卡特与爱德华畅游世界大肆烧钱的,但影片前半部分却花了相当的笔墨描述这两个老头儿的病态,细致的展示这两个病友化疗后怎么呕吐,呻吟,怎么一个接一个在病房的夜里瑟瑟颤抖。在这些貌似不太重要的故事引子里,两个人性格的对比对照被自然而然的铺展开来:他们跟医生说话的不同态度方式,面对死亡宣判各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列出“遗愿清单”后如何争执等等。正因为有了这些详尽而必不可少的细节铺垫,后来这如此不同的俩个家伙被硬凑到一块去,故事才会变得更为有趣而又合情合理,铺陈得当。在二人执行“遗愿清单”的过程中,缓急有序的节奏感是十分明显的,既不是千篇一律的强劲配乐+场景快切,也没有过长时间的无谓停留在某个细节之上,几个被细致刻画的主要场面——意大利,埃及金字塔和香港——都有重要的剧情需要交代,是推动故事前进的必须。
 
其次,影片在情节发展与对话细节上都尽可能的脱离俗套,有一定独到之处。两个生命垂危的老人享受人生的最后馈赠,又是两大影帝担纲,比重必定势均力敌,不需分析也知道情节上必定是你帮我我帮你,有钱的带没钱的看世界,没钱的就得帮有钱的解决钱解决不了的人生问题。电影当然是按照这个套路走,但在具体执行中还是有一定技巧的,甚至在对话细节中还会主动借人物之口反驳这种童话般的好莱坞定式安排,在商业片中已然不俗。片中机械师卡特对生命与死亡的一些独白尽管不具独创性,但因为很好的结合了剧情,出现在了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依然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至于好莱坞商业片将煽情戏码与搞笑细节完美结合的能力就更不必多说,在语言幽默的基本功上,好莱坞编剧们接受赞扬当之无愧。
 
两大影帝的对手戏可谓精湛精彩惊心动魄,尼科尔森的“狂”对弗里曼的“稳”,爱德华的不可一世对卡特的温和内敛。尽管这两个人物的性格都不算太复杂,但在片中依然具有一定的发展变化,属于尽管发挥空间不太大,却仍可在既定限制内将表演的潜力发挥到极致的状况。尼科尔森与弗里曼斗得虎虎生风,看两大顶尖高手你来我往华山论剑,真是痛快至致!

电影最后还是要回到煽情上来,那么怎样煽得不落俗套便是检验影片是否最终成功的要素。在这点上,《遗愿清单》做得十分到位,用两个与清单相呼应的小细节出其不意的抓住人心,先靠这一招感动得观众眼泪直流;随后在大家还没来得及缓和情绪回复常态之时,套路性的煽情手段再一个接一个的连续抛出,直到最后以弗里曼的感性自白高调结尾。

这部《遗愿清单》,由于选材情节套路上都并非突破之作,恐怕不会成为2008年度的重要作品;但它是那么的温馨感人,情节上够娱乐,细节上够精心,情感上够真诚。若依照片中人物卡特对人生的某些感悟来评价,只要电影为观众带来了欢乐,甚至还可能是某种珍贵的人生启迪,那么它的任务便圆满完成,了无遗憾。

 


发表于《电影世界》2008年第三期

 5 ) 潇洒走一回

二名晚期癌症患者“偶遇”在同一间病房,一个有钱,一个有知识或者叫有“智慧”。在美国医生会直言不讳的告诉患者本人和家属,疾病治不好了,你大概还能活多久(or还剩下几个月、几年等等),这在中国简直不敢想象的做法。

二人被告知还剩下6个月,不到一年的时间。当被宣判刑期的执行时间到来之前,每个人都会思考,想法不一,有人恐惧那一天的到来,有人懊悔,有人立遗嘱料理繁杂的身后事。而富翁爱德华看见了老智慧卡特(电影里没这么叫,是我个人的称谓)列的想做的而没达成心愿事情的清,受到启发。“我们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了,你打算怎么做?你不是说45年一晃就没了?我们能完成这些事。别为钱犯难,我也只剩下钱了。你一直说没机会尝试,这不你的机会来了吗?犯傻的机会?总比没机会强。你认为现在我们该怎么做?我回去上班,然后傻坐着听别人说着融资次贷的事情,假装自己还关心那些该死的钱。你呢回家沐浴焚香穿好寿衣,任由身边的人围着你,看着你咽气,而你还要安慰他们。那就是你想要的?在同情和悲痛的气氛中慢慢窒息?我可不愿意!在你的内心深处相信你也不愿意。我们俩现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照我看来,要么我们躺在这里静静祈祷那些狗屁实验能出奇迹,要么我们采取一些行动,跳伞啊?太好了!二人在思考、讨论中下决心实现“遗愿清单。

然后他们就真的去跳伞了,“你担心伞打不开,像鸡蛋饼摊在墓地上?”超幽默的自嘲。“人活着就是为了某天离开。”

他们玩赛车 、飙车、撞车,哈哈哈!

去中国,不到长城非好汉,在长城上骑摩托车,去西藏雪域高原,想去爬那纯净的神般的雪山,因暴风雪受阻,当得知风雪要明年春天才能停时,二人的眼神透露出遗憾,转身背过去的黯然神伤,也为最后埋下伏笔。

他们还去香港,非洲看野生动物,去埃及看金字塔。坐在金字塔上他们讨论怎样才能进埃及天堂?(这段非常非常非常精彩,值得每一个人思考二个问题:在你的生命中是否有过欢乐?你这一生有没有给别人带去过欢乐?第一个是回答自己,第二个问题是个很深刻的问题!富翁说:这个要问别人,老智慧卡特说:我在问你,让你回答。富翁思考着讲出了他和女儿的故事,答案显而易见,但不简单。我们每一个人是否有从“别人”的角度考虑过是否带给别人快乐呢?也许更多的人认为我为你做了什么,所以我带给你快乐了,实际上那个“别人”真的获得快乐了吗?电影的精彩就在于此。

他们最后的遗愿清单是:亲吻世上最美的女孩。富翁终于亲吻外孙女的额头,与女儿重归于好,这是最美的快乐。

电影告诉我们:“请你去寻找你生命中的快乐!”“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想每个人有不同的答案吧!

 6 ) 我们还有那么多事没有做完

2010年的冷春,西南满目疮痍,西北哀鸿遍野。无数惨象在此时轮番上演,无数生命在此世无端逝去。仿佛每一天都是哀悼日,仿佛每一刻都写满了悲情色彩。

罹难的还有自己的亲人。他在癌症晚期的病榻上痛苦地死去,身上插满各种冰冷器械。他的儿子将他生前的照片和录影制作成视频发给了每位亲朋。悲恸的音乐里,他的坎坷一生被浓缩成了短短的十七分钟。从香江边骑单车的懵懂少年,到被爱情滋润的青年才俊,再到实验室紧张操作的工程师,直至最后生命将尽的耄耋之年……一帧帧影像都记录着一个生命的出生、成长、成熟至凋零的过程,真实而残酷的景象刺痛人的双眼。

生命的脆弱如此凌厉地横亘于眼前,让人不禁战栗。那张曾经俊朗的脸,曾经容光焕发的面容,曾经笑容可掬的样子,到最后终于干瘪枯黄、消瘦萎靡,几乎看不清原本的模样。你无法想象命运如何将欢乐和幸福同时赐予他,再将这些无情地摧残捣碎。它来的毫无理由、毫无前兆、霸道蛮横、不容置疑。天灾人祸面前,你根本没有反抗或反驳的权利。它只容许你创钜痛深,一地悲伤无处安放。 
  
而Rob Reiner的《遗愿清单》又一次让自己目睹了死亡。两个那么固执的老头,在生命行将殆尽时相约一起实践疯狂。他们抛下身后战战兢兢的家人,脱下充满消毒水气味的病服,走出憋闷压抑的病房,一起走向明媚无边的世界。他们玩高空跳伞,刻纹身,开跑车跨越极限赛道,在长城上飙摩托车,到埃及看金字塔,去印度看泰姬陵,甚至是体验激情之欢……他们用生命最后的时光完成了毕生未了的心愿。他们死的时候眼打开了心灵,也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优秀的电影总会让人观众情不自禁地入戏,将自己的现世经历移情其中,由此映照自己的生活,并从其中寻找方法论。于是,在死亡的威胁面前,开始重新检视个体生命,并为自己的人生列下条条“遗愿清单”,企图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用一抹重彩为自己的墓碑写下挽联。

可再好的电影和文字总会朽坏。诚如那些正在消逝的生命,诚如人们旁观的一场又一场灾难:汶川过后是玉树,南平过后是合浦,旱灾过后是矿难,千禧年后是2012重生寓言……来吧,反正我们已经开始习惯。不过是看看还有多少悲剧接踵而至,不过是听听还有多少死亡汹涌袭来。

于是,人们的心灵被垒砌成精神战场的马其诺防线;于是,血雨腥风过后,第二天醒来依然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于是,当昔日的黑色悲剧重新上演,没有谁的泪腺还会松弛,没有谁的神经告别麻木,没有谁再去认真总结生命的意义,为自己列一份必须完成的“遗愿清单”。也没有人悲情追问、呼天抢地,也没有人心如死灰,俱休万念……我们已经在创伤面前,渐渐失去痛感。
  
死难面前,抒情显得可耻。仅仅一秒,它把世界的颜色漂白。无法还原伤口对人性的荼毒,亦无法修复重创对勇气的消弭。放弃是一种罪,无论它包装得如何温婉。

生命的重建从来都是怀有信仰者的叙事。他明知明天即将死去,还在最后的舞会上迟迟不肯离开。如此期待末世之说会真的上演,“遗愿清单”也在咫尺的死亡面前被遍遍涂改。血色从来就未能散尽,可毕竟还有那么多事没有做完。不想让尖锐砥砺柔软的生命,不想让频繁钝挫敏感的偶然。只能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重新唤起麻木心灵对重生的热望。想一想临终前究竟要做什么,然后按它的旨谕,一一去付诸实践。

 短评

渐入佳境,直击心灵。老卡特的问题:在你的生命中,是否有过欢乐?那你这一生,有没有给别人带去快乐?爱德华的经验:想尿别谦让,硬了就快上,屁要小心放!

7分钟前
  • 天亮天黑
  • 力荐

那一刻,他闭上了双眼,却敞开了心灵。

9分钟前
  • 蛮爷
  • 推荐

笑了三分之二,最后开始落泪。你亲吻了世界上最美的女孩,你们的故事成为别人见过的最美的传奇。

12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9/10)本片和长濑智也演的《天堂之门》、片冈智晴的《水仙》都是翻拍自《敲开天堂的门》。但相比《天堂之门》一味地照搬原作,《遗愿清单》和《水仙》有着更为独到的创作思路。本片把重心放在原作的那张清单上,纯朴而美好。美国的科幻、战争、动作大片都重复得叫我一个烦,但人文类总能打动我。

14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在电影最后卡特的念白声中,科尔来到女儿家,俯身亲吻美丽的孙女,随后划去“亲吻世上最美的女孩”,我就开始哭,一直哭到电影结束,太温暖了,这个故事仿佛离我很远啊,可我为什么会被感动成这样子。

16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Kiss the most beautiful girl in the world." 哭了。。。

17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前提是:你也得有钱才行啊!

22分钟前
  • 安东
  • 推荐

过早意识到人生的边际,不知是福是祸。人都在承受自己无知的贪婪带来的后果,或是挥霍光阴,或是自怨自艾。很适合在飞机上看的一部片子,心情和飞机的颠簸一起,跟随爱德华的脚步,走遍世界。观看和践行融合一处,让人舒服也让人流泪。

26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力荐

三流剧本,一流演技,主要是看两个主角啦

30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不是很理解卡特的老婆的想法,老公为家鞠躬尽瘁一辈子啥愿望都没实现过,临了想出去放飞一下自我为啥不行?她觉得卡特是要抛弃她和孩子们,还跟爱德华说他死可以接受但不能接受他活着离开我,还说我老公不卖………这听着怎么觉得老公不需要有自我似的

33分钟前
  • hazy
  • 推荐

喜欢定好小计划然后一一划去的小成就感

35分钟前
  • 米姐起飞
  • 力荐

so one day when i go to some final resting place,if i happen to wake up next to a certian wall with a gate i hope that you are there

36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力荐

两个演员真好。两人在医院里关系慢慢建立的部分挺好的,我喜欢做化疗那段的设计,编剧有心。反而是作为重头戏的实现遗愿部分,写得很一般,临死前的遗愿就是环球旅行实在有点轻浮。还是欠缺些力量。

39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幽默而感人,向肖申克致敬

43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不知死焉知生

47分钟前
  • 暖鱼
  • 推荐

想起一句话:人只有在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世时,才开始真正地生活

49分钟前
  • 睡不醒大王
  • 力荐

@1、两个老戏骨飚戏,一个沉稳,一个怪才,摩根依旧扮演着旁观者;@2、Never too late!那一刻,他的眼睛是闭上的,他的心是敞开的;@3、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如果你知道你只有半年的时间,你会怎么度过?

54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Fing the joy in your life...在巴黎吃早饭,去香港吃午餐,溜弯儿到长城飙摩托,插缝跳伞,赛车,开飞机去金字塔和泰姬陵……两个老头去全世界旅游,用剩余不多的时间,去燃烧他们的整个生命。我也想如此来一次生命的释然!“这个故事里总有一些你因为今生没有做过而无限懊恼的事情。”When he closed

56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我笑了,也哭了

60分钟前
  • DH
  • 推荐

就算得了癌症,在连走廊都是病床的国内医院,你周围都是治不起病或是医保结算的老百姓。所以别做梦了,你的邻床不会是亿万富翁,有遗愿就好,别列什么清单,都是美好的夙愿而已!虽然感觉片中景点都是电脑特效,但我还是当风景片欣赏了这般美好。也的确被片子感动到了,这就是好莱坞+老戏霸的魅力。

1小时前
  • 十个斗的眼窝浅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