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妮和亚历山大的诞生
更新:HD中字
导演: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英格玛·伯格曼,丹尼尔·伯格曼,古纳尔·布约恩施特兰德,艾伦·埃德渥,阿娃·弗洛灵,厄兰·约瑟夫森,Lars Karlsson,斯文·尼科维斯特,Ulf Pramfors,彼得·希尔特,Gunn Wållgren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84
简介: 这是一部长达110分钟的纪录片。伯格曼在拍摄代表作《芬妮和亚历山大》的同时也制作了这部《芬妮和亚历山大的诞生》。()这部制作特辑单独发行了DVD——还是双碟。由标准公司2004年11月6日发行。详细 >
The.Making.of.Fanny.and.Alexander.1986.720p.BluRay.x264-MELiTE
自己拍过一些片子以后才会感觉到这份操心劳神的不容易和有一个专业团队几乎能给你续命一般的重要性。可爱的老头偶尔吓唬一下小男孩偶尔止不住的大笑。DP们几乎都是默言的Svan的眼神无比深邃。红头灯用的可真多。加个silk就能拍室内戏。算是现在这些小清新微过曝的鼻祖吧。
越看越兴奋的纪录片。
看过留脚印~
他有条不紊地指导群戏时在场的每一个演员,他会在片场和工作人员一起笑,他也会一遍又一遍地让有些不耐烦的古纳尔重来,他更是凝视着亚历山大仿佛看着童年的自己,在执导弑父的戏时,他凝视得那么认真,我们却发现他已和台词中的那个父亲一样“高高的、头发浅灰”了,拍电影就是杀自己啊老伯伯。
回头找一下 以前做的笔录 有一段 比电影本身还经典
(纪录片无评分)很清楚的导演工作内容说明,一切怀有诸如“演员的戏都是自己演出来的”、“导演没用的”、“后期找个人剪剪剪就能完活儿”这种想法的人都该看看。
看伯格曼调度场面。
伯格曼《芬妮与亚历山大》拍摄现场全记录,管窥伯格曼在现场如何调度复杂的长镜头场景,一一示范每一个演员的走位,多人物、大场面的人员表演和走位与摄影机运动之间的协调配合,调动演员的情绪以契合戏剧情境,演员们看起来是轻松愉快地被调动起来了,真了不起。最棒的,是伯格曼对每一场花絮的解读。
这个的观影感比芬妮与亚历山大正片强多了。伯格曼快退休的时候,也还是挺年轻的,所以拍野草莓第七封印的时候,他真心年轻啊
平淡。
影像很精致。但是。。看起来真需要耐心啊。。。
原来芬妮和亚历山大都是活泼的孩子哪!十二夜唱歌那里费时也太多了。
伯格曼亲自操刀的《芬妮与亚历山大》幕后纪录片,关于伯格曼的纪录片有数十部,而该片大概是了解伯格曼是如何工作的最好的纪录片了。
超长啊。积蓄耐心。
印象中你会觉得像黑泽明伯格曼这样的大师都是不苟言笑的,其实他们在片场却是平易近人得很。CC#261#264
"What we see, in fact, is an album of memories, images arbitrarily recorded by the mind's eye. This can be interesting; it may even be entertaining." 总体说来拍摄过程轻松愉快,伯格曼温文尔雅,直到最后一镜他就坐在两位演员身边,从始至终和蔼微笑。
片场拍摄花絮合集,主要展示伯格曼在现场如何布置演员走位,和摄影师Sven Nykvist商量取景构图,几乎没有大吼大叫的喊叫,都是温和平静的讨论,导演坐在演员近处观看一遍遍排演。最突出的一段是古纳尔·布约恩施特兰德排演《第十二夜》小丑,将近20分钟反复拍摄重来,老先生和伯格曼合作将近30年,这也是他最后一部参演的电影。
那些细节,天哪,那些细微到完全不会注意到的细节,一只黑猫,一个起身的姿势,简直要哭出来,那么细腻的老头
看过的最和谐的幕后纪录片。导演没有暴跳如雷、演员没有表现出吃苦受累、工作人员交流顺畅,没有创作陷入窘境时的尴尬沉默,似是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芬尼与亚历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