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映的《虎胆追凶》,其实与布鲁斯·威利斯的成名影片《虎胆龙威》并无瓜葛,而是70年代经典影片《猛龙怪客》的翻拍作品。
《虎胆追凶》这部时隔44年的翻拍之作,又对上述话题做了怎样的探讨?
一.警方的无奈与无为
无论是暴力犯罪频发,还是社会义警暴力执法,这些社会现象都和司法机构执法不力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正是因为社会司法体系的失效,那些无法通过正当手段声张正义的人民,才会不得不铤而走险,采取暴力执法的手段来寻找公道。
像《蝙蝠侠》、《虎胆追凶》、《猛龙怪客》这类关于义警暴力执法、声张正义题材的影片,都离不开一个或腐败、或无能的司法机构。面对罪恶而毫无作为的司法机构,才是社会暴力犯罪问题频发的温床。
在《猛龙怪客》与《虎胆追凶》两部影片中,都包含了一些警方破案不力的片段,但其性质却大有不同。
《猛龙怪客》中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的纽约,那时的警方由于刑侦技术的限制,追查凶手往往困难重重——即使追查到了,也很难用证据定罪。影片中警方在调查义警保罗的时候,所获取的客观证据十分有限,他们只能通过极其有限的证据,来推理枪杀案的详情。
在整部影片中,警方只得到了两样有效的证据:.32口径的手枪子弹,以及一张遗落的购物清单。但经验丰富的弗兰克警长,硬是通过这两样并不起眼的物证,成功锁定了影片主人公——克瑞斯先生就是暴力执法的义警。
在第二次枪击案后,弗兰克警长几乎仅靠推理,就锁定了义警最主要的两个特征:近期家中有人被害,并且枪法了得很可能当过兵。
在影片的中间时段,弗兰克警长也仅通过一张遗落的购物小票,就成功确定了克瑞斯的家庭住址,并成功的在保罗家中找到了沾有其血迹的棉花块,确定了他就是那个暴力执法的社会义警。
然而即使在如此铁证面前,70年代的刑侦技术却仍不能将克瑞斯锁定为暴力执法的真凶,而只能用它来“缩小嫌疑范围”。拥有如此确凿的证据,却仍不能给凶手定罪,可见当时落后的刑侦技术,为警方侦查案件带来了多大的麻烦。
所以当时暴力犯罪频发的社会问题,与不够先进的刑侦技术有着很大的关联。罪犯们在犯罪之后,往往能够逃之夭夭;警方在调查案件时,往往会由于线索不足而陷入困境,他们也很难通过确凿的证据将罪犯绳之以法。在面对众多暴力犯罪案件时,警方的无能为力,其实也包含着相当一部分的无奈。
在克瑞斯先生前往警局询问案件进展的时候,有一段相当有趣的小插曲:一个被抢劫了的中年黑人妇女,在反复地向警察描述自己被抢的情形,而警察因为没有别的线索与证据,只能让她反复重复描述当时的情况。
没有目击者,没有监控录像,没有先进的刑侦技术,那警方如何才能调查案件呢?他们只能一再向受害者询问当时的情况——如果受害者运气不错还活着的话。这一片段多多少少体现了当时警方的困境。
而克瑞斯先生向警方询问杀妻案件的进展时,警方时这样回答的:“如果我给你太多希望,那我就太不诚实了,克瑞斯先生。”
更无奈的话还在后头:“在这个城市里,事情就是这样!”这体现了当时警方深深的无力感。
虽然当时的刑侦技术落后,但得益于弗兰克警长老道的经验与精彩的推理,片中“警方追查义警”的情节副线却并没有被落下。随着弗兰克警长一步步逼近克瑞斯先生,观众们也能很直接地感受到那种节节攀升的紧张情绪。
这种剧情设计非常的巧妙:一方面,这将当时暴力犯罪频发的社会问题,归咎于了不够成熟的刑侦技术,而不是警方本身的能力;另一方面,影片也通过经验老道的弗兰克警长,成功调动了观众们的紧张情绪,使警方追查暴力义警的副线,也没因为无能的警方而垮掉。
虽然纽约警方有“技术落后”这块遮羞布,但在维护社会治安、履行司法职责这一点上,他们无疑是失败的:警方既没有能力解决暴力犯罪频发的社会问题,又对暴力执法的社会义警无能为力。比起打击犯罪、维持司法体系的尊严,他们反而将媒体舆论放在了更重要的地位。从这些角度去看,纽约的警方是相当失败的;他们的行为与态度,也是纽约市区暴力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
而克瑞斯这个以暴制暴的“另类罪犯”,仅仅用了一把手枪、几颗子弹,就实现了整个纽约司法体系无法实现的作用:他仅凭一人之力,就使纽约街头抢劫率降低了50%——影片似乎在暗示,无能的警方或许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这是一种非常激进、非常大胆的价值观表达。
而相比之下,18版《虎胆追凶》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则相对地保守得多;而其“警方追查暴力义警”的副线,相较而言也逊色不少。
二.我奶奶都比芝加哥警察懂刑侦
虽然两部影片讲述的是同一个故事,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却大不相同。18版《虎胆追凶》中的警方,显然有着更加先进的刑侦技术与查案手段。那么问题来了:影片中的暴力执法的柯西医生,究竟采取了哪些手段,来躲避警方的追查呢?
答案简单得让人震惊:柯西医生全片只采用了一种反侦察手段,那就是用捡来的套头卫衣遮住自己的脸,而且这居然还奏效了?!看不见脸就查不着人,芝加哥的警方也太不专业了吧?
柯西医生在逃离片中的几个枪击案现场时,也全然没有顾得上擦除自己的指纹、血迹和足印,把能留下的证据全给留下了,就差给警方寄张自拍了,然而芝加哥警方就硬是没抓住他。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74版《猛龙怪客》中,警方在故事中后段,其实就已经知道了克瑞斯先生就是暴力义警了,但考虑到社会舆论与暴力犯罪大幅下降的情况,而选择了放他一马;而在18版的《虎胆追凶》中,警方抓不住柯西医生可没有社会舆论方面的考量,他们只是真的抓不住而已。这是两部影片中的警方的不同之处。
最离谱的是,影片中的瑞恩斯警探竟然在影片的中段,通过一个巧合才发现义警枪手是个左撇子,这又是什么操作?!枪击视频中这么明显又重要的线索,都能忽视掉的?你这警察当的也太不敬业了吧!
手握这么重要的线索,警方竟然还追查错了方向,怀疑起了柯西医生的弟弟来了,就因为人家拱火了你们两句,你们就怀疑他有暴力倾向了?
18版中警方所能掌握与利用的证据,其实比74版中的警方多多了。全片中柯西医生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明显的证据,但警方全都忽视掉了——说句实话,这么多显而易见的证据,想视而不见,难度还真挺大的。这个案子我奶奶来都能破了,芝加哥这帮弟弟警察,工作划水太有一套了。
更离谱的还在后头呢:影片结尾部分,当瑞恩斯警探终于有了确凿的证据,确定了柯西医生就是暴力执法的义警时,居然还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觉得他这么做真是好样的!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真是一口盐汽水喷了出来。拜托,你可是个代表司法体系的警察,因为个人情感而放别人一马,这难道不是徇私枉法吗?社会的司法体系难道是摆设吗?暴力执法难道不需要承担后果的吗?如果真是这样,那芝加哥人民要你们这帮警察做什么?大家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端起枪来干丫的不就完事了?
如果说抓不住罪犯是因为警方能力方面的不足,那因为私人情感而选择放暴力义警一马,那牵扯的可是职业道德的问题了。包庇可是要坐牢的啊!瑞恩斯警探,你这可是在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在74版《猛龙怪客》中,警方高层是为了向媒体舆论妥协,才决定放克瑞斯一马的——而且最后他也还是被警方驱逐出了纽约。但在这部影片中,警方决定放过柯西医生,竟然完全是因为个人同情??瑞恩斯警探不但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与义务,反倒帮暴力义警打起了掩护?柯西医生也反而成了司法体系所认可的英雄了?如果代表司法体系的警察都不顾司法正义了,那么这个社会也活该乱套。
影片中的几次重大枪击杀人案件,到最后也是不了了之没有后续。合着这么大几个枪杀案件,你说不查就不查了?包大人,你好大的官威啊!
作为观众的我们,当然会对柯西医生产生同情,并且希望他能完成自己的复仇。但瑞恩斯警探代表的却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视点:作为一个警察,他绝不能把私人情感看得比司法正义更加重要。
同情柯西医生,当然可以——人人都会同情他这个倒霉蛋;但因为私人情感而亵渎自己的职责,无视司法正义,这就丧失了执法人员基本的底线了。瑞恩斯警探可以同情柯西医生的遭遇,但他没有权力代替司法体制,来判断柯西医生到底有没有罪——如果柯西医生有罪没罪你说了算的,那还要司法体制干嘛呢,那你岂不是凌驾在了司法体系之上?从这一点看,瑞恩斯警探反倒也成了游离于司法体系之外的另类罪犯——这么看来,片中的芝加哥真是全员恶人啊。
瑞恩斯警探,帮帮忙,别在芝加哥当警察嚯嚯老百姓了,回家种田去吧,好歹还能为社会贡献点粮食。
影片中全程划水的警方,把“警方追查暴力义警”这条情节副线本应展现的紧张感与刺激感全毁了。看完电影后,没有人会觉得柯西医生的反侦察手段怎么这么厉害,但所有人都能发现,芝加哥警方是真的有点蠢。这与74版《猛龙怪客》中老练机智的警方力量,以及紧张刺激的情节副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18版的《虎胆追凶》中,警方既无力打击暴力犯罪,又徇私枉法、因为私人感情包庇暴力义警,甚至其本身就成了不顾司法正义的另类罪犯。也难怪芝加哥会乱成那样,毕竟连警察自己都顾不上司法正义了,在这个城市里谁对谁错,也只能用拳头说话了。
三.这个倒霉蛋还挺走运
这两部中文译名大相径庭的影片其实有着同一个英文名字:《Death Wish》,它表达的是影片主人公由于家庭变故而产生的求死意志。而18版影片之所以翻译成《虎胆追凶》,多半是想蹭一蹭布鲁斯·威利斯早年的成名影片《虎胆龙威》的余热。
影片的名字倒取得凄凄惨惨戚戚的,那片中的主角究竟是名副其实的“真想死”,还是假意惺惺的无病呻吟?在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故后,两位主角的思想价值观,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要想客观的探讨这些问题,我们得从两部影片中的复仇主情节线说起。
18版的《虎胆追凶》中,有一条非常明确的追查杀妻凶手的主情节线;而在74版影片中却完全没有复仇这条线,克瑞斯杀死的,都是些与杀妻案件无关的街头混蛋,这是两部影片又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同。首先来聊聊复仇情节线较为清晰的《虎胆追凶》。
柯西医生这个角色可以说是个相当走运的老倒霉蛋了:倒霉的是,他原本幸福美满的中产阶级生活被三个劫犯给翻了个底朝天;而走运的是,他的复仇之路却异常顺利。
柯西医生这个老老实实赚钱养家的中产阶级中年人,一来没有枪、二来不会用枪、三来也没有追查仇敌的社会资源,那他到底是如何克法重重困难,完成复仇的呢?
因为他是主角啊!对于这部影片来说,这个梗倒成了一句实话:柯西医生之所以能够完成复仇,完完全全是因为他的运气好,主角光环够强大。
在第一次试图见义勇为却反被暴打了一顿后,柯西医生发现要想行侠仗义,得搞把手枪防身才会更有底气;然而正规途径购买的枪支又很容易被警方追查到,柯西医生在这里遇到了他复仇之路上的第一道难题。
正愁没有招,天上掉下个粘豆包。柯西医生正愁没枪用,他手术台上的病人衣服里,就掉出了一把手枪,正正好好就掉在了他的脚边——这也太巧了吧!柯西医生于是没花半分力气,就捡到了一把警方无法追查的非法手枪。
这支得来全不费工夫的非法手枪,不但成为了柯西医生复仇之路中的主要工具,其本身也承载着十分重要的叙事功能——正是这支意外得来的枪支,开启了医生的整段复仇之旅;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支手枪,柯西医生才会走上以暴制暴的道路。也就是说,这部影片的复仇主情节线,是通过一个巧合来开启的,而柯西医生在其中的作用却并不大。
而杀妻凶手的主要线索,也是从柯西医生这张神奇的手术台上捡来的:正当警方调查毫无进展、柯西医生复仇无望的时候,一个戴着医生遗失手表的劫案从犯又出现在了手术台上。柯西医生正是通过他的手机,才取得了杀妻凶手的相关信息。(建议把这张手术台拿回家供起来)
这一巧合也承载着相当重要的叙事功能:此前发生的几场枪战,只不过是给这位蹩脚的枪手练练手的,而影片复仇的主情节线,从这里才算是正式开始了。也就是说,影片复仇的主情节线,也是通过一个巧合来进一步发展的。
换句话说,这整部影片的复仇主情节线,是由一个个的巧合来驱动的——而且就连巧合发生的地点都一模一样,而主角在此间发挥的作用却并不大。这就使得柯西医生这一角色显得相当被动,因为他为复仇所做的努力其实相当有限——他只是负责捡捡东西而已。
影片中的巧合不但发挥了开启、发展复仇主情节线的作用,而且在剧中的几次枪战中,也正是运气与巧合因素,才让柯西医生保住了命。
第一场街头枪战劫匪的戏,率先开枪的劫匪并没有击中柯西医生,这才给了他反击的机会。
而在后来赃物酒吧中的枪战中,运气的作用也进一步被放大了。柯西医生进入赃物酒吧,寻找杀妻凶手的线索,被赶来的案犯之一“鱼仔”逮了个正着。正当柯西医生被逼到了死角时,一颗掉落的保龄球砸中了倒霉鱼仔的头,医生才乘势反杀了他。
类似的巧合在影片中数不胜数,柯西医生这条老命,可以说完完全全就是因为他运气好,才得以保全的。
影片中无处不在的巧合因素——也就是俗称的主角光环,无论是在复仇的剧情主线上,还是在枪战的打斗设计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让片中的动作设计多少有点没劲,因为几乎所有的危机事件,都是通过巧合来解决的,柯西医生在与在罪犯斗争的过程中,也没有展现出身为主角应该具有的智慧与力量。
这种巧合主导的剧情设计,反而让柯西医生这一主角的行动与意志,显得有些无关紧要。而柯西医生在片中,也一直扮演者着被迫反击的受害者形象——片中的5场枪战,几乎都是由罪犯们挑起的,柯西医生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才不得不反击自卫。
比起“暴力执法的社会义警”这一说法,“被迫反击的受害者”显然更加贴合柯西医生的人物设定。影片进展到最后,柯西医生暴力执法、追查凶手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保护自己与女儿,而不是为了追求什么所谓的正义与复仇。
现在我们可以反过头来,探讨柯西医生到底想不想死的问题了——他当然不想了,他还有个女儿要养呢!柯西医生的女儿在影片末尾醒了过来——并且失忆了。这个失忆的情节颇耐人寻味,因为这意味着她已经从那场痛苦经历中走了出来,可以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柯西医生的生活,也因此有了新的希望。
18版《虎胆追凶》有着一个相当圆满的结局:柯西医生大仇得报,女儿也从阴影中走了出来,一家人开始了新的生活。而在影片结束时,医生那个射击动作,也只是对原作的一种致敬,并没有接着打击犯罪的意思。
这样看来,柯西医生并配不上《Death Wish》这个片名——因为人家根本就没想着要去死,多数时候他开枪,只是为了自保而已;影片对于暴力执法也持否定的态度:暴力执法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好运气才可以,所以大家伙还是看看电影,YY一下就算了吧,可别真走到街上去当什么社会义警啊!
于此不同的是,74版片《猛龙怪客》中的克瑞斯既失去了挚爱的妻子,她的女儿也终生精神失常,克瑞斯本人最后也被警方逐出了纽约,彻底告别了从前的生活。结局更为悲惨的克瑞斯,配不配得上《Death Wish》这一片名呢?他又是为了什么,而甘愿牺牲生命的呢?
四.两代美国人的对话
与18版的《虎胆追凶》不同的是,74版的《猛龙怪客》并没有一条主角追杀凶手的情节主线,片中克瑞斯先生所杀的,都是一些与他妻子毫无干系的罪犯。影片如此设计,其目的何在?如果追杀仇敌并不是情节主线,那这部影片的主线情节又是什么呢?如果不是为了复仇,克瑞斯先生又是为了什么才冒着生命危险,走上街头去打击犯罪的?
影片中克瑞斯先生以暴制暴、打击纽约罪犯的情节线,或许能为我们提供答案。
在18版影片的开头,柯西医生是在被两个街头混混胖揍了一顿后,才产生了枪支需求;而他买枪一开始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防身自卫,而不是去街头打击罪犯。于是柯西医生在整部影片中,都一直扮演着持枪自卫的受害者形象,而并非一个激进主动的暴力义警形象。
在18版电影中,“手枪”仅仅是一件用来复仇的道具,并没有包含别的意义;但在74版影片中,手枪却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含义:那支受赠与西部友人的左轮手枪,不仅仅是一件打击罪犯的工具,更象征着勇于反抗的西部精神。艾米将那支精致的左轮手枪送给克瑞斯的时候,也将美国西部勇于抗争的可贵精神,一并送给了他。
柯西医生虽然拿着那支编剧硬塞给他的手枪,但他什么都没变,依旧是那个柯西医生;而克瑞斯先生却靠那一支手枪,完成了从纽约人到西部人的转变。这是两部影片又一个不同之处:柯西医生从始至终都没发生改变,而克瑞斯却完成了价值观上的巨大转变。
影片通过几起枪击事件,非常深刻地展现出了克瑞斯先生内心巨大的转变。
与18版电影中充满巧合因素的情节设计不同的是,74版《猛龙怪客》的影片剧情是由克瑞斯先生这一角色的意志与行动主导的;而巧合因素对剧情的影响,则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小。
公园湖边发生的第一起枪杀案中,巧合因素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因为要是那个倒霉的劫匪没有遇上克瑞斯,那这场命案根本就不会发生;但克瑞斯能成功战胜劫匪,却绝不是因为运气好,而是因为他早已做了准备:他剪掉了自己大衣的口袋,让自己能出其不意地射击。
相较之下,18版中的柯西医生则显得被动的多:他总是等到罪犯们先开第一枪后,才开枪反击,然后最终靠着自己的运气(主角光环)战胜对手;而克瑞斯先生则大不一样,他开出了那饱含深意的第一枪。
其实在公园湖边的第一次枪战中,克瑞斯先生还算不上是暴力执法的义警:因为是那个劫匪率先亮出了大宝贝,克瑞斯为求自保才干掉了他——这更像是正当防卫,而不是暴力执法。
但影片中后来发生的几次枪击案,却与第一次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第二次枪击案中的那几个小混混,其实根本没有招惹到克瑞斯先生,他们也没有对其造成生命威胁——他们拿的都是冷兵器,而克瑞斯先生可是揣着枪的。克瑞斯如果只是想解那个路人的围,亮一亮自己的大宝贝就行了,根本用不着将他们杀掉。
然而克瑞斯先生还是将他们统统干掉了。这使得这次枪击案的性质,与第一次大不相同:克瑞斯这次开枪可不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那三个小混混虽然打人在先,但也罪不致死。克瑞斯杀死了他们,纯粹是因为他想杀死他们——我们的社会义警,在这里迈出了他暴力执法的第一步。
在他面前,那些平日里嚣张跋扈、目无王法的罪犯们,反而成了需要逃跑的受害者,这种上帝一般主宰一切的感觉,也许正是克瑞斯所追求的。
而影片剧情发展到后来,克瑞斯甚至开始主动勾引起了罪犯们:他先将劫匪勾引到人迹罕至的地方,然后再掏出枪来射杀他们。在影片的后半段,克瑞斯先生碰到劫匪已经不是因为巧合了,而是因为他在主动勾引劫匪上钩——他就像一个老练的猎人,放下准备好的饵料,然后等待猎物上钩。
最后几次的枪击事件,体现出了克瑞斯先生这一人物的巨大转变:他从一开始暴力案件的受害者,转变成了主动进攻、以暴制暴的施暴者;他开枪杀人的目的,也从一开始的保护自己,转变成了纯粹的猎杀罪犯。随着剧情的进展,巧合因素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而克瑞斯这一人物的内在变化,才是影片情节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因。
在影片的高潮部分——也就是全片最后一次枪击案中,克瑞斯先生为继续寻找自己的猎物,甚至无视了警方的警告与监视——他为了继续猎杀罪犯,甚至开始公然对抗社会司法体系。
影片的末尾处,克瑞斯先生的内心OS应该是这样的:“你们这帮臭警察管不了罪犯,行,我来帮你们管;但你们要是挡着我的路了,那我也敢跟丫对着干!”于是我们这个美国硬汉,真就更警方对着“干”了起来,警方辛辛苦苦给他找台阶下,他竟全然不领情。
克瑞斯不像柯西医生,有一个“不幸中的万幸”的结局,他失去了的妻子,宝贝女儿也终生精神失常。一无所有的他,才会把打击罪犯当作生活的全部意义。这也是克瑞斯与柯西医生最大的不同之处:柯西医生还有一个女儿需要照顾,他的女儿就是他生活的意义;而克瑞斯则一无所有。
然而讽刺的是,对这个敢公然违抗社会司法体系的克瑞斯,警方还真拿他没什么办法——因为他的举动,纽约市区的街头抢劫案竟下降了50%之多,警方需要利用他维持现状;而且社会与媒体的舆论,也是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克瑞斯这个已然游离于法律之外的社会义警 ,反而真的成为了一剂治疗纽约暴力问题的良药。这当然可以解读为对无能警方的嘲讽——毕竟克瑞斯先生仅凭着几颗子弹,就解决了整个纽约警界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来,难道不正是那些毫无反抗精神的纽约市居民,助长了暴力犯罪的嚣张气焰吗?——狂野的西部没有混混敢闹事,这可不是因为警方力量,而是因为在那里,人人都敢反抗——而纽约人民却是如此地缺乏反抗精神,在那里,甚至找不到第二个敢像克瑞斯一样站出来、对罪犯还以颜色的人了。
纽约人民挨惯了打,已经不识反抗为何味了——这才使得克瑞斯先生的出现,像平地惊雷一般,把整座城市掀了个底朝天。反观西部城市中的居民,他们可不需要像克瑞斯先生一样的社会义警出来行侠仗义,因为他们人人都敢反抗。
如果说克瑞斯代表是西部的反抗精神与老派美国人的自卫传统,那他的女婿杰克所代表的,则是那些面对罪恶一昧逃避、不敢还击的懦弱纽约人。
原始而狂野的西部,孕育出了富有反抗精神的老派美国人;而在更加繁华、更加先进的纽约市区里,懦弱的市民却滋生出了罪恶——不断进步的社会,反而孕育出了越来越懦弱的人民,这难道不是一种对现代社会的讽刺吗?
而更具讽刺意味的则是,随着电影工业与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电影人拍出的电影,却也变得越来越保守、越来越肤浅、越来越没有自己的观点了,仿佛政治正确就是一切。74版的《猛龙怪客》将镜头聚焦于了暴力犯罪、民众持枪、社会义警正当性等严肃的社会议题上;而18版的《虎胆追凶》却将这个如此多元的电影主题,讲成了一个纯粹的复仇故事,对严肃的社会问题却三缄其口——现代电影人已经很少有聚焦社会问题、冒犯政治正确的勇气了。
从这一点看,我们这代人,其实就是片中的纽约人——我们在嘲笑他们的时候,其实也在嘲笑我们自己,这是多么地讽刺!
再回过头来聊聊,克瑞斯先生到底配不配得上《Death Wish》这个片名——他当然配得上,因为他已经将打击罪犯看成了生活的全部意义;勇于反抗的可贵精神,也值得他为之付出生命。
看到布鲁斯威利斯出场的那一刻已经热泪盈眶了
小时候看虎胆龙威开始,就认为英雄就应该是这样的
史泰龙?施瓦辛格? 尚格云顿 ?猛是猛,壮是壮,但总给人一种脑子里都是肌肉的感觉,反而布鲁斯虽然带些痞气,更给人感觉有血有肉,小时候那个崇拜啊,觉得男人就应该是这样的,至于酗酒导致妻离子散?小孩又没婚姻家庭的概念,who care?
后来看了第五元素,更是惊为天人,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那个味道,咋就能把一个角色演的这么活灵活现呢?
再后来老布鲁斯拍的那些罪恶之城啊赤焰战场啊,虽然觉得因为剧本啊导演啊之类的原因,总感觉差了点啥,但总觉得他真的能一个人撑起全片
好莱坞几个光头男里,个人认为老布鲁斯头把交椅,舍他其谁
当然了,六十三岁的布鲁斯也是英雄迟暮了,此片里几乎没有动作戏,就是纯突突突,但凡是布鲁斯出现的镜头,其他人长什么样什么表现仿佛根本记不得了,满眼都是他一个人刷演技
至于本片以暴制暴到底对不对,我觉得吧,在整体层面上,肯定是不对的,人人都去处决自己认为做错事的人,还要公家干嘛?那不是回到原始社会了么?
但站在个人层面上,就好像片中电台某嘉宾说的, PC总是出现在犯罪之后,对于普通人来说,难道什么都不做等着被欺辱么?
小时候去街机厅玩,被大一点的小孩盯上,我和朋友走出街机厅的时候就被抢,因为我和朋友不愿意给钱,被一顿暴打,虽然我们反抗了,但那几个小孩都比我们高一个头,还是吃了大亏。
后来报警,那几个抢钱的小孩都被找到了,但是,因为我国有未成年人渣保护法,所以他们屁事没有,我和朋友挨了一顿揍,钱也被抢光,没有给我俩任何说法
上班后买了辆电动车,停到商场楼下丢了,报案后做了个笔录,就没消息了,后来这贼开去电动车市场修车被我卖电动车的朋友发现了,我们一帮人把两个贼按住送到PC局,朋友都说先揍一顿,我说算了等PC处理,最后贼怎么处理了不知道,PC局收了我200元,为啥?因为这是z物,我要领走需要交200什么鉴定费才能拿走,哈哈,没给任何收据啥的,办案PC直接揣兜里了
我朋友的女朋友开的美甲店,那天顾客多关门晚,结果进来两个小混混拿匕首要抢劫,小混混没想到的是我们哥几个就在对面2楼打麻将,两小混混被我们提着三角凳打了个半死,PC来问谁打的,我朋友对象说路边人见义勇为,早走了,那时候路边没监控,也就不了了之了
现在网上有句话,叫莫打架,打赢了J留,打输了住院。那么,我们遇到犯罪分子欺上门的时候,真应该和小绵羊一样毫不反抗么?
在不危及生命的情况下,我个人觉得,能反抗还是得反抗,不然对方是否J留不好说,你这眼前亏肯定是吃定了,你不反抗被暴揍一顿,没啥大伤的话,你一毛钱医药费得不到,对方最多被J留几天,出来还是一条混混,你这顿揍是白挨了,而且因为你没反抗对方毫无顾忌,说不定被揍的更狠
网上有人说对方把你打伤了,是故意伤害罪,要坐L的。这个故意伤害啊,至少得轻伤,而在FL上这个轻伤,是有条件的,不是你说轻伤就轻伤,如果刀砍的,伤口要达到多少厘米,鼻骨至少骨折什么的
so,如果你被对方打个鼻青脸肿,他还真不需要坐L,J留嘛也就上限15天,赔钱?对方一般说没钱,PC局也拿他们没办法,你要真执着要钱,可以去起诉,问题是,起诉所花的时间精力金钱,对于老百姓来说,根本是得不偿失,很少有几个人为这点事民事起诉的,而且吧,你真起诉了,走程序开庭几个月,判下来几个月,对方还是不赔钱,你也没好办法。什么?强制执行?这点屁事你去试试申请强制执行,谁理你哦
所以啊,此片还真是挺现实的,布鲁斯没招谁没惹谁,就因为开了个宝马被盯上了,老婆被枪杀,女儿植物人未苏醒状态,因为不知道罪犯长啥样,dna对比没结果,探长也和布鲁斯说就这样了,某天其中一个罪犯被J留的话,对比下dna还有可能,现在他们也是一筹莫展
最后胖PC明知布鲁斯有猫腻,但一点也不想追究,为啥?他们没帮到忙啊,销赃窝点布鲁斯找到的,2个小弟被布鲁斯爆头的,带头大哥私闯民宅被布鲁斯打成蜂窝煤的,布鲁斯差点全家被杀光,这中间PC又起了多少作用?z e r o !
咱们再回到前面,假设这三个罪犯被PC第一时间抓住了,又能怎么样呢?
只是入室抢劫而已,布鲁斯老婆他们可以狡辩是误杀,而且他们三都没案底(PC局dna检测无记录),又是有色人种,很可能轻判,判个十年八年的,坐个几年申请J释又出来逛大街了
而布鲁斯呢?老婆死了,女儿植物人,家破人亡了,悲哀啊悲哀,还得担心这几个罪犯假释出来找他麻烦,活的提心吊胆的,唉
对了,我们也有正当防卫呢,呵呵,我可以告诉你们,咱的正当防卫,就是笑话
山东聊城R母杀人案 大家都知道吧?在很多国家,这完全是正当防卫,在我们这呢?呵呵了
曾经有个案子,某人被抢劫,身上被扎了七八刀,他抢过刀一刀把对方扎死了,最后判防卫过当,为啥呢?F官说你虽然被扎了七八刀,但是你生命没受到威胁啊,你看你内脏也没破动脉也没破,你把人扎死了就是你的不对了
哦F官大人,您的意思是要刀子马上要把我心脏扎穿了咱反抗才算正当防卫呗?爷都到那份上了还防卫个屁啊!
说要依法Z国,要我说啊,那些砖家叫兽们,先把咱的F改的差不多点吧?
补充:纹身男的事,舆论起的效果较多,再者,我们的法系不同,最后造成了这个结果,算是万幸吧,以前判正当防卫的只有一种,就是你在家里或者店铺里,对方在和你没有经济纠纷的情况下(必须前提),纠集超过你方人数的暴徒(比如你和你弟弟2个人,他们来了3个人),主动使用武器并造成轻伤以上伤害的,才会有正当防卫的判罚,而且这种案例极少极少,所以这次的事嘛,体现出了咱们的中国特色,微博治国不是吹的
最后,致敬我的男神, 布鲁斯·威利斯,为你点一万个赞!
看过喜欢请点有用,谢谢大家
有剧透,未看过者慎入。
首先是冲着布鲁斯威利斯的光环看了整部电影,和他之前的同类型作品相比,确实不太过瘾,缺少了近身搏斗和肌肉碰撞,只因为老布实在是岁数到了,打不动了。
从一个拿手术刀的外科医生,到拿枪的“城市英雄”这样的过度感觉导演是精心安排了大段的铺陈,从他的岳父大人拿起枪保卫农场、到芝加哥警察办事的拖沓表现,无不预示着老布拿起枪单干的结局。到这里我反而会期待老布用更加巧妙的方式智斗恶势力而不是“以暴制暴”这么简单。
这里又不得不说一个人设的问题,老布给我的印象就是硬汉、动作明星、甚至有一些蛮干,虽然比巨石强森更有智慧,但是终归还是一个打星。这里加入一个“第一次拿枪”的设定,感觉怪怪的,明明杀人杀的很6啊,非得加入第一次拿枪把手弄伤的桥段,感觉很生硬,按理说第一次拿起枪应该瞄都瞄不准才对啊。
如果是我拍,抛开大家说的“拥枪”话题,我觉得布鲁斯的角色设定应该是个“会打架的外科医生”,因为开始他弟弟交代过“他很能打”,我觉得一开始他应该是用手术刀加上不凡的身手,以肉搏为主,一刀封喉,到后面再加上被枪打伤,觉得近身的危险性太高,才决定开始用枪,是从刀到枪的一个进化过程,就像蜘蛛侠这类英雄也是进化来的,包括装备和思维等等。
这部片子整体也就是三颗星,毕竟都是给老布的,这类逼着老实人拿起武器的片子不在少数,也没有什么悬疑可讲,描述的更多的是夸大后的“拥枪”和“治安”问题,算是现实题材的艺术包装作品。
第一次写影评,逻辑和观点都不够成熟,以后慢慢进步。
感谢阅读。
second times. 喜欢影片的结尾。看了评论区一些问题和解答。1. 确实,如果女孩不反抗,也许会避免悲剧,但这有悖于前面“学习格斗、热爱运动、刚成年要上大学”的人设。2. 在医生和死神的角色中转换,看心理医生,晚上失眠,杀人时的痛快等等,仅仅是为了复仇,还是已经人格分裂?当杀死最后一个罪犯后,回归正常人的生活,开开心心送女儿去上学,路遇小孩盗窃,习惯性用手指比出开枪动作,不知道要相信他正常了呢还是不正常?这转变有点快。3. 他为什么知道医生的手机电话,这点没看懂,有评论说是因为“悬赏信息”,可能我没留意到。4. 女孩躲起来,听到父亲有危险,想出来帮忙,我看到这真恨,心里默默祈祷女孩可别出来更坏了事…因为打电话报警后的等待是最好的配合。当然了,仔细想想,这个细节处理挺好的,与前面第一次遇歹徒时的反抗形成呼应。在突出人设的同时,这次是反映失去了母亲的女孩无法承受再次失去父亲,既体现人物性格也突出珍惜和爱。5. 影片中的警方是不靠谱的形象,但不得不说,喜欢不靠谱的警方因为证据不足而没有把医生抓到警局的处理;更喜欢结尾时,不靠谱警方在激战结束后才到,在审问中帮医生提前拟好的口供顺便吃了块披萨表示满意,嘴角的微笑是心照不宣👍。
为什么我打算看的都是这种套路的片子,一个老实人家庭突然被歹徒袭击,不是妻儿被杀,就是小狗被杀,主人公有的是退出江湖的老杀手,有的是非常普通人的弱鸡,然后孤身一人挑战整个黑帮来复仇。现在欧美片这么流行这种套路的片子吗?看个开头就完全能猜到结局啊……看的无非就只剩下了复仇的过程,看他如何残忍地将犯人一个个解决,如果手段不够残忍,片子就不够精彩,落入了这个奇怪的循环。最后有个极其假的片段,男主躲在厕所单间里,那么狭小的空间,歹徒开了20枪过去,门全都打透了,男主一枪没中,这主角光环真的可以。这种片子有什么意思。
有人怀疑这是枪支协会的广告电影 ,鼓励人们买枪自保,可能有这一层意思吧,不然为什么把本片背景虚拟成一个枪案频发的城市?枪店的服务员MM有点俏皮,如下图。布鲁斯·威利斯给人的感觉就是很能打,但在本片中饰演一个儒雅的医生,而且不会使用枪支,给人一种反差感。有人说直接把枪给布鲁斯开打不行吗?楼主觉得这样反而不好,有反差才有戏剧张力,才有看头。
剧情:在枪案频发的芝加哥,保罗(布鲁斯·威利斯)原本是一个温文儒雅仁心妙手的医生,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场入室抢劫让他的妻女惨遭暴徒欺凌,女儿昏迷不醒,爱妻丧失生命。城市里连串的凶案让警方束手无策,种种原因使得保罗的案件无法结案,本应受到制裁的凶徒逍遥法外。 在崩溃和绝望中,保罗的人生价值观彻底改变。为了替家人复仇,保罗决定练习使用枪支,主动出击,单枪匹马在城市街头制裁暴力犯罪。警方和大众对这位伸张正义的神秘“帽兜男”众说纷纭,有人赞扬他是“守护天使”“死神”,有人指责他非法制裁。保罗为一个濒死伤者救治时发现他戴着自己的手表,于是顺藤摸瓜,找到另外两个仇人地址,为家人报仇。幸运的是,长期昏迷的女儿最后醒过来了。
观影过程中右边坐了个黑人小哥哥跟我乐得都快high five了,左边一对荷兰小情侣各种尖叫捂眼。出了影院一丝冷风吹过,突然觉得这电影看着是爽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但是身在异国他乡细思恐极。还是我朝优秀,起码走大街上不用担忧生死。看the post想移民,看death wish想回国。
《疾速追杀》:地表最强爱狗人士。《伸冤人》:地表最强爱女性人士。《虎胆追凶》:地表最强爱家人人士。PS:这警察如果当初在《绝命毒师》里对老白这么宽松就好了。
2018年,在刚过去的20周里,美国发生了22起校园枪击案,5月18日德州Santa Fe枪击案,10名学生和老师死亡。美国人民正在热议“枪械控制法律”,这部影片的出现,无疑成为了枪支协会的公益广告了。3.5星推荐
还行,简单爽快,动作戏干净利落,KO从不废话,比起老版的戾气和边缘,本片温和了许多,也更主流,但还是有着老版鲜明的右翼观点,比如枪支崇拜。乔卡纳汉的故事+伊莱罗斯导演,这样的组合其实可以更狂野一些,现在还是不太过瘾,就虐杀那段很爽,最后一个镜头致敬老版
加一颗星为了老布终于接了一个像模像样的片子,警察其实不傻,就是受限制和不作为,也放过了老布。
好久没有见到如此unapologetic conservative且无视PC的片了。除了贯穿全片对拥枪自卫的支持,女儿昏迷,同学在床前念Milton Friedman,老爹在床前念C.S.Lewis,西裔罪犯,非裔电台主持人打种族牌。得亏立项早,现在肯定拍不出来这种片了
简单粗暴,挺爽的,最后一镜致敬老版
还OK,就是片名中文翻译太不靠边了...
丰富了细节,也完善了行为动机,并且顺应时代发展:YouTube自学各项技能,死神降临meme世界。更符合常规好莱坞叙事,也少了几分戾气,一看到各种浪费时间的Establishing Shot就想快进;但通篇反左立场好评,麸质不耐探长最后不管不顾吃下普通披萨简直是个太有趣的象征。
美国太危险,茶几加入购物清单
打死冰激淋人的時候我就不看了。
新版「猛龙怪客」,反正就是一顿胡打,以暴制暴图过瘾的片子。伊莱罗斯拍这种片子有点屈才啊,太普通了。不过片子可看度还可以,毕竟还有布鲁斯威利斯,虽然我也不太信他是个温柔的医生。
强烈怀疑这是枪支协会的广告电影,很是应景啊;艺术为政治服务,一点不假,左派拍出来一部《The Post》,右派就来一部《Death Wish》回应。PS:威利斯真是老了。
中规中矩,无惊无喜。
一位哥谭市居民平凡的日常
畅快,最喜欢这种以暴制暴的解决方式了。当法制无法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时候,是选择保持信仰然后坐以待毙还是撸起袖子大干一场。另一个角度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金发无脑,都挨了一次枪子了还自不量力,吃一百个豆不嫌腥
与其炮制蹩脚的故事,赋予似是而非的意义,不如直接把枪交给老布,这是作为粉丝的唯一要求——好在导演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医生速成枪神这种事情也就不需要繁文缛节去解释了。
74版诞生于犯罪率飙升的七十年代,男主面对伤害选择以暴制暴,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反英雄”一词也一直沿用至今。极为讽刺的是:这个故事在44年后依然没有过时,今年美国枪击案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美军伤亡人数,美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这部电影,即使它再也不会像74年那样引起热议和轰动。
看到布鲁斯威利斯出场就热泪盈眶了好吗,还要什么自行车?
这电影是美国步枪协会赞助的吧?老布当年可是徒手击落过F35的男人……现在被拍成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