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为混乱的群像戏,片头一个机场戏就把所有24个人物全都牵扯出来,再加上片子无所不在的竞选广播,前一半时间就深陷于认脸记名字对剧情发展的泥沼之中。全片采用了类纪录片的手法,160分钟片长始终叙事舒缓,看似没有安排层层递进高潮迭起的戏剧冲突,但隐藏其下的却是更多的矛盾冲突与讽刺,政治与娱乐,开发与传统,家庭与社会,性解放与性保守,甚至乡村音乐与摇滚乐等等等等。
Nashville,1975
大概在18年,陆续看了阿尔特曼(RobertAltman)的《短篇集》、《大玩家》、《漫长的告别》、《花村》和《陆军野战医院》。根据记忆,比较喜欢的是改编雷蒙特·钱德勒同名小说的《漫长的告别》(我很喜欢这个小说),时代整个更替,开头逃跑的小猫更是作为了故事友情的隐喻;另外《陆军野战医院》的曲子《SuicideIsPainless》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但不知道是否对乡村音乐不太上心,所以一直没有动力打开《纳什维尔》。而《想像我的电影馆》这一片单(阎啸平老师的百大电影选单)里面,这部片赫然在列。随着观看计划的推进,终于把这部长达160分钟的影片分两次看完了。 不过也不怪我对此片不上心,据说导演本人也认为乡村音乐很土,这部片的想法也只是公司的指派任务而已。阿尔特曼在拍摄《花村》时,里面的多角色对白叠加好像也曾受到质疑,一些观众抱怨没法听清楚。他认为是技术问题,于是找专家来解决声音的录制问题,首先在《加州分裂》率先进行试验,开创了在拍摄同时进行多轨道录音的先河,创造出了14个不同的声音轨道。然后才在《纳什维尔》中有了更进一步的实践,影片故事本身就已经和声音有莫大的关联,充斥着现场音乐,音乐录制,采访,广播,电话等等。 影片里的24个主要角色的人生交错,透过令人不安的剪辑和铺满的音轨去进行了一次旁观者式的时空统辖。在这不安的氛围里,靠着声音去维持他们的关系,使得人与人之间共情的缺失更为明显,也更显其中真情的可贵。好几次,角色都把歌曲完整地唱完,让人不禁沉迷。就像没有收录进原声碟的《Since you’ve gone》(让人触景生情的音乐),由电影里面的民谣摇滚三人组合Bill,Mary and Tom演唱。透过镜头的取景,匹配上歌词的内容,诠释出了这个组合内部的紧张三人情感关系。之后又由Tom一人独唱《I‘m easy》(这首各大音乐APP都能找到,在美国好像算是经典级别),这是从上一曲的三角关系所诱发出的下一个三角关系,他爱上了有妇之夫Linnea,他为她所演唱。 也全赖这种群戏,对比随手可得。一开始就是紧接在政治广播后两个录音室的情景,一边是争执不断的美国独立两百年音乐录制,人员分工明显,由Hamilton主宰全局,歌曲在歌颂美国;另一边是由灵歌歌手Linnea带领一班黑人唱诗班在散漫自由地录制他们的音乐,这里在歌颂主与信仰。这就是影片的主要基调,批判美国式虔诚,但是歌颂混乱中的个人自由,这就是为何影片最动人的音乐全是关于个人的情感,即使他是背德的。
《纳什维尔》里面的所有歌曲几乎都是由唱他们的歌手所作,配合新音效的情景,再次强调真实性。终于可以明白到,这片子出现在阎老师的百大片单中毕竟有其重要意义:在声片之后,电影又往摹写真实的路上前进了一小步。
群戏之王、70年代美国浮世绘,借音乐隐喻政治,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正处于经济衰退期,面临各种危机,尤其是一些未知威胁,恐怖主义的萌芽,政治腐败,人们各种疑惑感觉孤立无助理想幻灭,比如水门事件开始、越南战争、政府腐败等影响,德黑兰事件结束的近代美国最萎靡的时期,对这一切的不确定性,在那个时期所有电影都有所体现,见证典型70年代美国家庭关系变化的巨大恐惧,比如异形同年1979年获得最佳影片5个大奖的《克莱默的夫妇》,对于家庭分崩离析的恐慌,比如《曼哈顿》从对话场景来看,就像是一部罗伯特.奥特曼Robert Altman 的电影。/原片8个小时,剪成2个小时。/《纳什维尔》nashville1975美国导演罗伯特奥特曼altman&4奥斯卡提名,最佳影片&导演&女配&原创歌曲,因为碰上了《飞越疯人院》。/纳什维尔是乡村音乐的世界之都,音乐代表了这座城市,因此电影实际上是一首连贯的歌曲,音乐水平很高而且从电影使用音乐来定义角色和设定情绪的角度,以至于奥特曼把纳什维尔称为音乐剧,尽管纳什维尔没有像传统电影或者舞台音乐剧那样使用歌曲来推进情节。和1984《摇滚万万岁》This Is Spinal Tap不同(他们是虚构的英国重金属乐队Spinal Tap的成员,是英格兰“最响亮的乐队”之一, 导演莱纳扮演纪录片制片人 Martin 跟随他们进行美国之旅,影片讽刺摇滚乐队&音乐自负&摇滚纪录片的圣徒倾向,比如The Song Remains the Same 1976&The Last Waltz 1978,大部分对话都是即兴创作的拍摄了数10个小时)不是讽刺乡村音乐而是庆祝它。电影有2个背景,这座城市的音乐&政治,这部电影发生在田纳西州总统初选前几天,实际年份没有说明猜测是 1976 年,一位特立独行、立场很激进的候选人哈尔·菲利普·沃克 Hal Phillip Walker风靡全国,赢得了3场初选准备拿下田纳西州,他的纲领拒绝主要政党的一切,比如改变国歌&罢免国会的所有律师,在水门事件后的时代(这部电影是在尼克松辞职时拍摄的)当时愤世嫉俗的政治世界中,沃克很有吸引力但他从未在银幕上露过面,即使他的声音在整部电影中都能听到,他的竞选车在纳什维尔街头传播空洞陈词滥调的竞选口号。在这个音乐&政治的大锅中,奥特曼混合了一个2个重要人物,纳什维尔不是一个长故事,是很多短故事交织在一起,虽然有很多次要故事线,但直到最后在户外集会,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在那之前他们彼此相距很近过着各自生活但互不打扰。露脸时间比较长的角色是罗妮·布莱克利扮演的乡村巨星Barbara Jean芭芭拉·琼,在她控制性强的经理丈夫巴内特的陪伴下,她从火灾的烧伤中重返巡回演唱会,虽然芭芭拉·琼仍然很虚弱,无法经常出现在观众面前但她坚持按照计划进行,即使这会对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她的同行歌手哈文·汉密尔顿对芭芭拉·琼很同情,但实际上更关心的是他自己的职业生涯,他在公共场合演唱伟大的美国&美德的歌曲,实际上在幕后是一个虚伪的马基雅维利式的恶棍。与此同时芭芭拉·琼的死对头凯伦·布莱克扮演的康妮·怀特正利用对手暂时在聚光灯之外来巩固自己的事业。候选人沃克的前锋、全国竞选经理迈克尔·墨菲扮演的约翰·特里普莱特&纳什维尔的律师德尔伯特·里斯正在纳什维尔地标帕台农神庙,努力争取音乐界的支持,为沃克举办的一场大型户外集会,聘请了传奇歌手Barbara Jean在集会上唱歌,还有当地歌手苏琳盖伊Sueleen Gay(女服务员,有抱负的歌手,格温·威尔斯扮演)在观众面前跳脱衣舞,Sueleen 认为这是她的重大突破,但她要求只有在舞台上&Barbara Jean 一起唱歌后才同意脱衣服。汤姆&玛丽&比尔组成的黑人福音唱诗班在纳什维尔录制歌曲专辑,当比尔&Triplette关于在沃克集会上表演的好处讨价还价时,汤姆&玛丽发生了婚外情,玛丽并不是唯一一个&汤姆睡觉的人,他还&正在纳什维尔拍摄纪录片的 BBC 英国记者 欧伯Opal(杰拉尔丁·卓别林扮演,是卓别林的女儿)等等其他女人也发生了关系,电影开场就是卓别林正在制作这座城市的纪录片,卓别林不小心打断了乡村音乐家哈文汉密尔顿的歌曲录音,坐在他的儿子巴德身边,她也参加了另一场由当地家庭主妇带领的福音歌手的歌曲录音;雪莱·杜瓦尔Shelly Duvall扮演一个加利福尼亚的像得了厌食症很瘦的衣着暴露的追星族女孩,到田纳西州探望她叔叔格林先生身患绝症的妻子,但直到她死了都没去看因为她把所有时间都花在追逐音乐家上。另外的小角色比如杰夫·高布伦饰扮演一个神秘人骑着《逍遥骑士》里的哈雷摩托车在城里转悠,他从来没说一句话,充当各种场景变化之间的链接,出现在电影大部分的背景里;一个自命为芭芭拉·琼的保护者的越战军人(斯科特·格伦饰);离家出走的妻子的芭芭拉哈里斯想成为歌手,穿着黑丝袜在高速公路上直接就趁着丈夫不留神就跑了追逐歌手梦想,在枪击事件后接过麦克风,她在悲剧发生后得到了最大的机会;那个拿着小提琴盒的人最后射杀了芭芭拉·琼,但我们无法了解他的动机;汤姆在演唱《我很容易》iam easy,4个女人看着他都以为他只是在为自己唱歌,即使他是个很具有吸引力的混蛋滥交到分不清女孩是哪个,当Linnea说必须离开不能过夜时他就在给别的女孩打电话,对于这个男人来说,征服才是最重要的,这首歌也非常出名。大多数角色的露脸时间不到20 min,有时这部电影就像一部怪诞喜剧,布景总像派对,奥特曼不是以纪录片拍摄纳什维尔,而是以“纪录片的风格”,尽管对话是按剧本但奥特曼鼓励即兴创作,演员们不确定他们什么时候会被相机捕捉到,所以在整个场景中始终保持自己的角色,即使没有台词只是站在镜头远处,表演都很真实,演员里没有一个明星但有几个人把这部电影作为成功事业的垫脚石:杰夫·高布伦&内德·比蒂&斯科特·格伦&雪莉·杜瓦尔&杰拉尔丁·卓别林,最好的表演是莉莉汤姆林,这位聋哑孩子的慈爱母亲。纳什维尔以暗杀告终,不是暗杀政客而是暗杀艺人,1975 年在现实生活中暗杀不是司空见惯但总和政治人物有关,在芭芭拉·巴克斯利Barbara Baxley一段冗长的独白中提到了肯尼迪一家,纳什维尔把这点延伸到了另一个领域,类似的场景在5年后的纽约市上演,子弹击中了约翰列侬。许多评论家把纳什维尔视为群戏电影中最伟大的,奥特曼以和大量演员合作而闻名,这些演员把故事情节&重叠对话联系起来,即使是《捷径》一部挑战性的电影也缺乏纳什维尔的情感和力量,但出于剧本&表演,&奥特曼的《纳什维尔》一样被公认为群戏的顶峰&以及评判它们的标准,这部电影的内容太多了,一次观看无法全部吸收建议反复观看。电影是一部马赛克和复杂的挂毯,当时那个混乱年代的众生相,生活不会以线性方式进行。/在《陆军野战医院》MASH等电影之后确立了罗伯特奥特曼的地位,成为“新好莱坞”的最伟大代表之一,这些电影在 60 年代末受到新电影的影响,类似于约翰卡萨维茨。导演当时是个酗酒者,他对生活&电影采取了一种无政府主义的态度,演员在最后一刻担任关键角色,奥特曼经常在拍摄的早晨才给场景写对话。/电影遭到右翼人士的猛烈批评,认为电影是对美国的诽谤,艺术界&知识界支持他对美国的看法。如今重温电影有2个核心事实:如果奥特曼的意图是展现现代美国生活的全景,那他的努力也许不可避免地失败了,这部电影被无数次夸大其词称为杰作&对美国社会的史诗宣言&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美国电影等等,纳什维尔不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它有很多优点缺点,有很多有趣的时刻&很多草率粗心的,电影尖锐的矛盾需要在适当背景下才能看到,奥特曼的局限并不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电影前半段的交通事故的讽刺相当严厉。不可预测性、不稳定性、偶然性、自发性、任意性、宇宙中缺乏逻辑,这些构成了奥特曼的感性,&当时好莱坞体系的许多呆板电影相比,这种感性让大家了解美国生活,尤其是在《漫长的再见》1972&《像我们这样的盗贼》1974&《加利福尼亚分裂》1974这类更稳重的电影是无法获得的,但这都是有限度的,纳什维尔过于依赖艺术直觉而牺牲有意识的理解的局限性,一个人不能偶然的发现社会真相,正如黑格尔指出一部重要的作品不会在“睡梦中”出现在艺术家面前,电影的失败表现在他对美国人民的矛盾的态度上,奥特曼和当时许多激进知识分子一样把尼克松的选举胜利,尤其是 1972 年自由派乔治·麦戈文的失败,归咎于民众,在 1975 年一次采访中他被问及是否有认同或同情的政治人物是奥特曼回答“我是民主党人,如果有的话,我支持尤金麦卡锡&麦戈文&罗伯特肯尼迪,我从一开始就对尼克松这样的人非常生气,我不喜欢里根&乔治华莱士。”“我认为改变将来自社会压力,60年代发生的反文化就是这种表现”,导演指责民众的冷漠&缺乏理解,他蔑视那些“为他们的新雪佛兰工作,他们有房子和烧烤,他们已经送孩子上大学”的人,“纳什维尔与西部乡村明星进行政治类比,意义在于人们不听” 这是当时中产阶级的激进主义包括新左派,他们把美国的工人阶级描述为无可救药的落后&惰性,事实上美国工人阶级刚刚经历了历史上最激进的阶段之一,比如1969-70 年的通用电气罢工,1970 年代主要困难不是冷漠,也不是不愿意做人们“不应该做”的事情,而是工会&民主党的历史积累的政治问题,正是奥特曼所在的政党继续播下幻想,激进的工人运动走到死胡同,因为它仍然在资本主义政治&资本主义经济的范围内,从 1970 年代后期开始对工人阶级进行的恶性反攻成为可能。这种历史&社会分析。/
电影人并不总是遵循标准的声音等级划分,有的人反而会尽力规避。
《纳什维尔》中有着革新录音的技巧,颠覆声音占据主导位置的传统,以此引领多声道、多音轨录音的潮流。
影片没有使用吊杆式麦克,而是采用了无线麦克风。每位演员身上都别有一个麦克风,随后他们的声音会传递到一个录音接收器上。
在混音过程中,奥特曼想制造大量的声音,正如一个人在喧闹的房间中听到的那样。许多演员同时讲话,对白是多层次的,话语彼此交叠。此外,无线麦克风能收录到普通录音技巧无法捕捉的环境声,如衣服发出的沙沙声。因此,最终得到的混音极为丰富,展露出不同方面的声音,并且某个人单独角色的声音也不会凌驾于该场景其他声音元素之上。影片的混音达到了与画面一致的效果,即许多事情同时发生。
这样的做法会让当时的观众与评论家们大跌眼镜,毕竟他们更习惯传统的声音级别划分制度—所有声音元素加以调控和均衡之后,在混音中单独给予演讲者主导地位。虽然奥特曼在70s初期拍摄的影片都颇具争议性,但其多轨录音技术如今却成为电影制作的传统,即使大多数影片并向他那样有所追求的高密度声音。
10/10 一部微缩的美国社会模型,从政治大选和娱乐商业等社会表层的喧哗与骚动直入各时代的美国人心中对历史和现实的多维解读,暗喻并剖析了公众人物谋杀案背后暗藏在每个美国人心中理想主义对实用主义冲突的无力,无能,卑鄙,悲哀和叹惋。尽管如此,贯穿全片的还是导演一贯的人文关怀——对置身既定社会背景之下的芸芸众生温柔的怜悯和幽默的讽刺。对于美国来说,70年代是个五光十色,五味杂陈的过渡时期,前有黑人民权运动、性解放、嬉皮士运动、核战争威胁、肯尼迪遇刺、阿波罗登月、越战创伤,后将迎来美国主导的战后金融体系的彻底崩塌和对传统生活方式以及保守主义价值回归的雅皮士时代。奥特曼经典的多线叙事正好最为完美地适用于架构这一宏大而复杂的社会背景,而且他真的知道怎样拍「电影」——全片用音乐串联起复杂的场景关系,作为与观众沟通的桥梁,最后15分钟的演唱会伴随着一声枪响和It Don't Worry Me的歌声而结束,将观众彻底卷入暗潮迭起的“美国风情画”之中,成就了真正的cinema时刻。
罗伯特·奥特曼的美国70s乡村音乐之都浮世绘。多线网状结构,对数十位人物一视同仁,多主题叙事,政治讽喻,叠加的对白,音乐与竞选演说。怀念肯尼迪家族,汽车坟场与大象墓地的女诗人,连环车祸,[逍遥骑士]摩托,五音不全&脱衣舞。you may say that I ain't free, but it don't worry me.(9.0/10)
75/100,奥特曼用顶尖的群像塑造力强行建立了结构,70s美国战后芸芸众生速写,从文化到政治皆有详尽的反映,像一篇虚构的社会研究材料。
纳斯维尔或为奥特曼影史最佳。因为其鲜明的风格元素似乎找到了一块最佳的落脚点。你看,乡村音乐节,登台献歌穿插期间顺理成章,使影片合理地维系在一种轻快散漫的基调中;歌手歌迷媒体各色人等扎堆的地方,想不要群演碎嘴台词叠加都很难;歌星间的奉承嫉妒,歌迷们的狂热痴迷,一系列台下幕后的八卦揭示,相较于政治战争或西部等其他题材类型,更适于奥式琐碎去魅与温情讽刺的嵌入融合;最后,惊悚元素无需杜撰,历史掌故随手可得,并且演唱会高潮与开枪射杀之间形成了最强烈的情绪反差!……“你可以说我不自由,对此我不心忧。”片尾曲的演唱者芭芭拉哈里斯,与凯伦布莱克在1975年前后曾同时出现在《纳斯维尔》和《大巧局》。
本科的时候教文学概论的老师说:当你修饰的时候你已经离本义很远了。歌唱作为语言(说话)的一种终究修饰,那么是不是当你唱歌的时候你已经离真理很远了。
本片揭露了资本主义的腐朽,让一个想混进娱乐圈的女孩跳脱衣舞,并以最后歌星遇刺说明了艺术是脱离不了政治的。
浮生扰扰,散而不乱;曲音靡靡,悦耳动心。
永远的群戏大师阿尔特曼如果不玩多线叙事就不是他了。纳什维尔众生百态的群像,角色遍布各种阶层和类别,甚至可以辐射到整个美国社会。而且还隐隐带着些冷幽默,像最后上位的女歌手,永远赶不上热点的BBC记者以及那个遍及影片始终的政治宣传。
《纳什维尔》有奥特曼最纯粹的意识外现,充满了独立又感性的微观联结浮世绘,如创造角色的方法论是在上一个语境中建立人物,然后放到下一个语境中来显现,于此同时,不同故事的纠缠方式,也为这幕嬉皮士年代芸芸众生相互相标注微妙而精确的评论,意指用乡村民谣千篇一律却深入人心的歌词,搭配细致不拘一格的风情画,呈现时至今日依旧可以窥探的去魅缩影,包容且前卫。
导演研究二刷,乡村音乐发源地纳什维尔众生相:歌星乐队经纪人,政客记者追星族,士兵刺客嬉皮士,梦想死亡乐声扬。普世欢腾下掩藏着无出路的脆弱迷茫伤感,奥特曼再显群戏大师派对男本色,熟脸多多原声赞爆(演员亲自作词作曲),与遗作《牧场之家好作伴》形成呼应:人生如演出,终究要落幕。
擅长处理群戏的罗伯特•奥尔特曼以其出色的调度与控制力,在“喋喋不休”的对白与“混乱无序”的场景中,精确地描绘了越战阴影下美国芸芸众生的人情性态,并深刻揭示出普世欢腾气氛下的美国社会精神危机。本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与最佳导演等提名,堪称美国70年代电影代表佳作
十星神作!奥尔特曼好像没想讲任何故事,可是观众就已经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复杂情绪,这是一首献给70年代受伤者迷茫者的温柔诗歌,25个人物的生活相互交错,伴随着那些独立创作的歌曲,台上台下满是喧嚣后的落寞,复杂的画外音和声效处理是时代的最佳注脚,怅然若失的结尾令人感动不已。
当时以为Player是他的神作,不想他只是惯常为之而已。到Short Cuts已深刻明白这个道理,Prairie Home Companion也绝非偶然,我们早在七五年就已有了全明星多线条连唱剧可供享用了。
Altman's comment on Country-western music hub -- Nashville, filled with politics, just like Hollywood. A calculated and brilliant point-by-point deconstruction of the folk musical and the American myth.
摇滚乐汹涌的年代来拍老土的乐种,当然有挖苦右翼老粗群体的动机在(衣着艳俗的女歌星问谁是朱莉克里斯蒂?对比两人衣着的不同就看得出讽刺的点)。但是阿尔特曼的讽刺并不刻薄阴毒(矛头一样对准貌似左翼前卫其实虚荣做作的记者)。时代隔阂加文化隔阂,要领会所有的梗当然不可能但观影乐趣不缺。
When faith is fading, music or anything becomes the shelter; when the shelter is still trembling, idols are made to fool the minds. Fortunately, the next generation is deaf. Rich, but not busy; modern, yet still well grounded.
【B】奥特曼的音乐品味真的很棒,音效运用和场面调度出色,另外美国迷笛有没有约炮的呢?
越战后的美国浮世绘 奥特曼同学在下一盘野心勃勃的大棋 出色的群戏调度 混乱的音效 谁能告诉我那个开摩托的酱油到底是在做什么?还有谁能告诉我为啥奥特曼同学的音乐总那么好?
[纳什维尔]究竟是在说什么?到了最后我们发现根本没法讲出电影的主题,而这一次它一点问题也没有:我们无法为它归类,这正是伟大作品的标志。奥特曼看似散漫无结构其实大巧若拙的叙事是大师级的,人物线众多却清清楚楚有点有面,漫画式的人物却在下一秒就变得立体而人性化。这是一等一的浮世绘。
好像全片都可以总结成一句歌词"You may say that I ain't free, but it don't worry me",如果只有时间看一部鲍勃,那一定是纳什维尔,它就是整个70年代人们半醉半醒人生的写照,在那里,他们随意走进一间酒吧,走上舞台,everybody sings! 原声太棒了
如果要挑出一部最具有美国气质的电影,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纳什维尔》。此片并不是因为塑造个人英雄,塑造美国梦而拥有美国气质。相反,罗伯特.奥特曼锋利的切开了美国人的头颅,将脑子里的“精神”展示在了手术台上。在70年代这个遍地都是电视节目,嬉皮士,摇滚乐,毒品,性放纵的年代,那是美国社会最多元,最自由,最有魅力的时代。而这样的魅力来源于文化工业的兴起,其中广播,电视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单一化的文化工业输出下,人也变得单向化。而反抗这种文化极权的叛逆者也随之出现,两股力量相互撕扯,好不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