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看着片子的都是冲着想看非洲军团开坦克血虐美英联军来着,结果放的却是纳粹日薄西山的1944年,整个场面除了几场飞机空袭和英国特种部队渗透,基本对战争都是远景描写,所以才会有这种打分。都说德棍德棍,面对德国人拍的纳粹末期混乱的政变史,某些人去跳起脚骂这不德意志片子垃圾,也是搞笑,大概在他们看来战无不胜、高科技武器、型男冷峻指挥官才是德意志,对于他们来说美国拍的高堡奇人、钢铁苍穹、德军总部才是德意志,而不是这种讲述纳粹战败、军队离心离德的纪录片。 我初中的时候十分抵触斯大林格勒之后的二战史,看书看纪录片专挑德国意气风发的39年-42年的黄金时间,家里小号手的虎式、虎王、4号堆成山。上大学后脱离了中二期,倒是慢慢对43-45年之后的纳粹历史感兴趣里来的。这段时间里没有荣耀和胜利,只有德国面对苏联钢铁洪流日渐逼近柏林的惶惶不可终日,每过一天、苏联的履带就离柏林越近,纳粹高层就更加心慌意乱,而这种大破灭导致的各怀鬼胎各种斗争,比起被胜利冲昏头脑带来的万众一心、天下无敌的假象更具有故事性。
读书那会就知道,隆美尔之死是个公开的秘密。这个电影其实难度不小。没有立场不可能,立场不对又无疑是自残。
先说电影结尾,隆美尔告别妻儿那段拍得很好,他穿戴整齐,站在自家门口,简单跟儿子交代后事,脸上没有悲伤(许是强作镇定),轻拍儿子臂膀说保重。
至少从父亲的角色来看,隆美尔扮演得比较完美。这种永别的姿态无疑给儿子上了生命中最重要一课,教他如何面对生死,举重若轻。
隆美尔最擅长指挥大规模坦克战,他这个人在我脑中的形象也近乎是一辆坦克,电影赋予他情感与多面的性格,当然这是艺术表现的需要。但我认为这些对真实的隆美尔来说都是多余的。
他就是一部战争机器,他就该面无表情地告诉妻子自己就要死了,让儿子别忘记把某物还给某人,然后说句保重,毫无眷恋地转身上车,透过车窗挥一挥手杖,连家的模样都不最后再瞥一眼。
无欲则刚,无求则强,无知则妄,无情便狂。我的观感正如标题:别试图去揭示一辆坦克的细腻情感。
电影把焦点锁定在诺曼底登陆这一段,艾森豪威尔领着巴顿,希特勒牵着隆美尔,盟军兵力2倍于德军,总投入426万人。隆美尔任德陆军元帅,肩负抗击盟军登陆的重任,但他有数,守不住,建议希特勒与盟军和谈,遭希特勒严拒。
和谈派不止隆美尔一人,其中也有激进与保守之别。保守派当然是在忠于希特勒的前提下劝谏,而激进派则在策划政变,密谋刺杀希特勒——瓦尔基里行动。汤姆克鲁斯出演的《行动目标希特勒》一片中有详尽交代。
隆美尔对激进派的密谋有所耳闻,甚至屡次被激进派试探,站哪边?隆美尔对希特勒终究是忠诚的,但这种忠诚在步步紧逼的战事面前放松了警惕,以为政变不过是激进派的幻想,故而没有及时通报希特勒。
刺杀希特勒的行动恰好发生在隆美尔重伤住院期间,事后大批德军高级将领被牵涉其中,隆美尔伤愈后也被调查。希特勒认为他知情不报也是不忠诚的表现,故赐毒而亡,对外却称其中风,国葬之。
这一切都发生在战败的前夜。从现实角度来看,隆美尔早点走也许更干净,再拖几个月,也是沦为战犯的命,国葬就别想了。
电影还是不错的,唯一可惜的就是战争场面几乎都是纪录片的形式。
另外由于我是看完《隆美尔战时文件》在看的电影,可以发现很多的情节都是根据这本书里来的。
比如说克鲁格刚刚调往西线的时候,对隆美尔非常的不满,但是在经过亲自去前线视察之后,马上就跟隆美尔道歉,并表示他此时的想法跟隆美尔一样。
还有就是拜尔莱因的装甲训练师被盟军1600架以上的各种轰炸机轰炸,整个师在阵地上几乎被摧毁干净,没死的幸运儿,大都被吓成了精神病,在阵地中漫无目的的乱跑,然后被盟军射杀,这段虽然没有进行战争场面描写,但是在电影中也有一段德军的装甲师在路上已经被击毁的片段。
电影中大部分情节都是.《隆美尔战时文件》中的,大部分对话也是照办,所以,我感觉看这个电影的时候,不要从电影中看出什么,因为他就是历史,几乎没有导演掺入进去的个人情感。
唯一可惜的就是电影没有对盟军的绝对空中优势进行描写,没看过这段历史的人可能对西线德军将领的绝望感到差异。
我想说,字幕组翻译不来可以放弃,不要硬着头皮上结果看图说话好吗?
德语还是太差
一生的悲剧是:1、当英军袭击阿拉曼时,他不在非洲;2、当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他在家庆祝妻子的生日;3、当7月20日刺杀希特勒时,他躺在战地医院里。
这部片,拍摄的还是很不错的。 隆美尔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还是忠诚的为他的国家服务,鞠躬尽瘁。在最艰难的战时,挑起防御的重担,准确判断了诺曼底的登陆。忠于自己的誓言和作为一个士兵的职责,拒绝参与兵变,但支持以法律手段审判希特勒。
2012年德 法 奥三国联合摄制电视电影传记片《隆美尔》
这片豆瓣评分这么低全拜字幕所赐。记得之前流传的一个段子,一部电影看到一半,字幕没了,屏幕上出现一段话:“我不懂X语,前面的字幕都是我编的,我编不下去了。”看这片时我就在等这段话出现。小语种电影如果不是风光片或A片的话,很大程度仰仗字幕,任重道远啊不能这么胡闹啊字幕君!
失望。竟能拍得如此乱糟糟。
无感
题目应该改成:斯派达尔——隆美尔身边的最后七个月。元帅实惨,用诺曼底换来的鞋居然不合夫人的脚,怀疑是被拉罗什福科女爵掉包了,她真是你能遇到最坏的那种女房东。只给三星是因为演员们长得跟本不像。
其实是隆美尔之死:负责大西洋壁垒时备受掣肘,力主对英美谈判被拒,结果默认了政变计划被连累,其实死得其时,否则战后难免不进纽伦堡……真牛的是参谋长,熬过了希特勒,牢底坐穿,战后担任北约中欧陆军司令。本作跟美版正相反,除了男主,其他人都很出彩
片名,唯一亮点。
汉娜阿伦特说:我们必须要为自己的顺从负责。隆美尔的最后七个月,他一生所有的成功在于叛逆希特勒,而失败则在顺从。惋惜下沙漠之狐最后的决定,如果选择接受公审,可能整个德国的命运都不一样了。有的人成功在人生的转折上,可他正相反。6.6诺曼底登陆,他在家中为妻子庆生;刺杀元首前两日,被袭
很典型的欧美传记片,以细节描绘人物,以配角衬托主角,至于历史的真相,都是悬案了谁又能确定呢?凑合,不算烂,但是也缺少亮点。
隆美尔的最后日子
隆美尔最辉煌的生涯在北非战争,赢得沙漠之狐的称号。而电影讲述的隆美尔最后两年的生平,对联盟诺曼底登陆判断失策、卷进刺杀希特勒事件而被赐死,塑造一个平实的隆美尔形象。
德國人民的良心和智慧的化身,道具都是的德國產的
我看的版本字幕不是很好,很多人物需要和相应的历史书结合起来看。
#观影手记# 1501 2.5 除了隆美尔和希特勒,别人一个都不认识。背景知识不足,看不懂。大篇幅放在诺曼底的失败和卷入刺杀希特勒案以及不知所云。女秘书是卧底?参与刺杀希特勒计划的副手不是隆美尔的人啊,那哥们竟然没死日后还得重用,真是幸运儿。
到现在为止这部片子的翻译都是一个版本吧? 看完以后怀疑翻译的人是否懂德语,全片百分之七十(甚至更多)的对话,翻译字幕都是错误的。晕
看得有点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