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楷然
人类幼崽研究员
Netflix新剧《小小姐们》在九月初开播时,媒体曾普遍看好,期待其会成为今年的爆款韩剧。毕竟本片的编剧郑瑞景、美术指导柳成熙都曾与朴赞郁合作多次,《分手的决心》、《小姐》均出自三人之手。在《分手的决心》拿下今年戛纳最佳导演奖之后,对于这部朴赞郁御用班底的新作品,观众的期待值水涨船高也是常理。
《小小姐们》第一、二集也的确不俗,节奏紧凑,主角三姐妹的人设大体上借用了《小妇人》中的设定,《小妇人》中二姐的青梅竹马“劳里”和终生未婚的有钱姑婆也能在《小小姐们》中找到对应的角色。19世纪的美国故事置换到当代韩国社会,经过一些巧妙的融合和转化,几个基本设定不仅没有违和感,甚至有些《神探夏洛克》开局的影子。三姐妹的三条故事线都抛出了令人期待的开端,人物动机也开宗明义:当会计的大姐吴仁珠爱钱,当记者的二姐吴仁京富有正义感,读艺术高中的三妹吴仁惠具有极高的绘画天赋。每条线所牵涉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背景也都交代得比较清楚,尤其是秋瓷炫饰演的陈花英,美丽,神秘,干练,独立,非常容易博得观众好感,她身上埋藏的线索、她的生死不定,更是吊足了人们的胃口。于是《小小姐们》首播两集,豆瓣评分一度飙到8.9,从韩国国内的收视率和讨论热度来看,这部剧也有大爆的潜质。
然而从第3、4集往后,整部剧不论是剧情的合理性,人物的行为逻辑,还是细节上的真实度,都呈断崖式垮塌。大姐和二姐作为绝对主角,其实离编剧想讲的故事的核心相当之远。看得出编剧郑瑞景想在穷人和富人的世界之间创造一些链接,像《寄生虫》一样,呈现两个世界重叠后强烈的反差,表达讽刺或是制造奇观。但从最后的呈现上来看,两个主角像是被生拉硬拽进了这些与财阀、上流社会、政治阴谋有关的情节里,主角的“处处显贵”让她们的底层生活看起来假而悬浮,反派对无脑的主角姐妹的依赖程度则让上流社会看起来荒谬不已。当这几条本身就没立住的人物线以牵强的方式都交织在同一件事中时,整个故事便完全经不起细看和推敲。
照近些年韩剧的惯例,每一集都要结束在一个悬而未决的高潮,留一处“钩子”,勾观众来看下一集。推到顶的高潮如何在下一集开头合理地落地,非常考验编剧的功底。在类型接近的韩剧中,《城市猎人》是这一点上做得很成功的例子。《小小姐们》几乎每集结尾都铆足了劲反转再反转,让人担忧编剧的脑洞随时会玩脱,尤其是第8集结尾。但当打开新的一集之后,不过几分钟就会意识到那些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所谓反转不过是并无无含金量的障眼法。就像是剥一块洋葱,每一层都刺激着感官,层层深入却发现最终空空如也,只得自嘲,却又像是被洋葱嘲笑。
编剧对于剧情上的反转和奇观过于苦心经营,几乎没有留任何空间去刻画三姐妹的日常相处,尤其是大姐仁珠和二姐仁京,她们的性格、特质、人物动机像一句空洞的口号,只在全剧开头响亮地喊了一嗓,往后就再无其他细节来填充,全靠这一句口号强撑。人物也就失去了成长性和弧光,沦为推进剧情的工具。
每一集之间,甚至小的情节线之间,人物的行为逻辑都会时常出现割裂和脱线,比如大姐仁珠几天前才被发现在姑婆的死亡现场满手是血、眼神极度绝望恐惧地抱着尸体,却也没有被调查,几天后她就仿佛已经忘记这件事,无忧无虑地在高档餐厅给自己过起了生日。二姐仁京不管对着谁都永远是一副叛逆高中生被叫到办公室、面对老师故作倔强目不斜视的表情,表演之单薄令人疲倦。三妹仁惠的形象相对立得住一些,她与反派的女儿朴孝琳是朋友,戏份不多,也都游离在主线之外,却反而是更有看头的——两个小女孩的友情有些许《我的天才女友》+《末路狂花》的味道。
不单是主角,剧中对于反派的塑造也十分简陋,刻板而脸谱化的反派们永远在不合理的地点对着不合理的人说着不合理且故弄玄虚的台词。但编剧显然认为财阀之间的阴谋与政治斗争是观众更想看的,于是吊诡的一幕出现了:展现主角们家庭生活的篇幅几乎为零,却大量刻画了反派夫妇家中的场景、人物在其间的行动乃至陈年秘辛。且即便是脸谱化的反派,其背景故事都比吴氏姐妹们来得更加详实、耐人寻味。这其实仍然暗含着一种“上层社会的故事更有趣、更值得讲”的价值取向,以及创作者作为“上层”在俯视着观众的傲慢。
如果说我们肉身所适应的世界先于我们,外在于我们,对立于我们,挤迫我们;我们心灵所建构的世界为我们所造所有,内在于我,充实我们,伸张我们,编织出意义之网,那么《小小姐们》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根本无意以三姐妹的视角为出发点去构建一个对她们而言有意义的的世界,有的只是外在世界的无尽挤迫。人物顶着单薄的人设与这些力量拉扯,像在急流中被不断冲击的水草一样无力。而《小妇人》原著的成功,恰恰在于它赋予了主角们“心灵所建构的世界”,在三姐妹真正走出家门、踏上迥异的人生旅途时,一切关于未来的伏笔都已经在她们曾经一起生活时的点滴中初现端倪,故事的发展总是以人物的性格和关系为基础,而不是靠生搬硬套的标签、强行制造的巧合。
美术指导柳成熙延续了《分手的决心》中的美术风格,大量以图腾、物品象征人物性格特征、暗示其命运走向。高跟鞋、兰花、娃娃屋、绿裙子……这些有着强烈的隐喻和象征意味的符号置于电影或是舞台剧中或许会是美学上增色的一笔,置于这样一部现实题材的电视剧里、在总时长长达12小时的剧集中反复出现,则显得设计感太重且过于形而上。在兰花的致幻作用被反复渲染的几集中,甚至一度以为剧情要朝《W-两个世界》的方向发展,走奇幻路线。给观者这种跳戏的飘忽感,多少说明了美术风格与剧集本身的不贴合。
美术风格应当取决于故事的类型和质感,故事应当由人物之间的推拉、互动交织而成,人物的互动则应当从人物自己身上自然生长出来。空心脆洋葱一样的故事,和飘摇打旋的水草般的人物,只会糅合出一个三流剧本,充满为了反转的反转和故弄玄虚的奇情。
- FIN -
一大群让人心水的小姐姐们都聚在一起了,我却满眼只看到让剧情拉跨了的美貌。
看到韩国电视剧从去年的井喷式优秀作品大爆发,到今年群星云集但仍旧乏善可陈的滑铁卢,我想了很多种可能的原因。想到最后我发现,越是偏向专业性的分析,最后越会被韩剧曾经的辉煌历史反驳得无法立论。唯一说得通的逻辑,大概还是要俗不可耐地谈钱。
在国外这几年,我经常看韩剧解压。过往韩剧出圈的主要都是迷你剧,其人物关系和中国数十集的长篇电视剧相比,往往更加简单清晰,加之以较为公式化的呈现模式,十分便于熟悉韩剧拍摄套路的观众理解剧情逻辑。有时再佐以独特的世界观视角,着实有不少下饭消遣之良品。
但是奇怪得很,今年的韩剧套路,却总也不太灵。不但月火和水木几乎没上几部剧,而且一年下来,每上一部让人期待的,最后基本都打脸不轻。以至于年末将近,能让我有兴致从头到尾追下去的作品,只有《解放日记》《社内相亲》《警察课堂》和《魔幻之音》四部。且后三部都离让人意犹未尽的标准差很远,剧情都比较单薄,完全都没有让我二刷的欲望。
那么,韩剧没落,和钱有啥关系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我们不妨首先想一想,为什么从前几年开始,大陆电视剧中精品虽有、但不多?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大概就是电视剧市场上的热钱太多。钱多就造成了208w现象,演员原本的地位被抬到虚高,演员外形有时甚至高于剧本质量,形成了电视剧市场的「形式主义」:电视剧徒有各种明星光环,而剧情内容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庆幸的是,我觉得近几年,国产剧的这个问题已经在逐渐得到改善。)
反观韩国电视剧的现状,如今他们的寒冬,也离不开一个无奈:
没办法,网飞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网飞投资刚进入韩剧市场时,对韩剧创作的影响是正向的。有钱能使鬼推磨,大把的刀勒摆在眼前,自然足够激发创作者们的热情。而且,将韩剧的优势同美式热血结合起来,在内容上创新也还算容易。
不过,演艺行业本身存在不少灰色地带,演员上位往往不光靠演技,还要依托多种不能言说的潜规则。观感上韩国演艺圈这种风气甚至更甚。那么,突然多出来个金主爸爸,先搭上的人会是之前在韩剧市场上最吃香的那一批人吗?当然一定不是。因为这部分人在热钱进入市场之前已经培养出了掌握市场的自信,自然是相对保守迟钝的。反而是那些在家抠脚的原来市场的边缘人等,闻到铜臭倒容易后来居上。他们当中部分吃了信息差的红利,赚到了第一波刀勒。至此,整个韩剧的演艺市场已经开始被洗牌了。
而当第一批电视剧完成试水,韩剧市场肯定了网飞的投资实力之后,随着进入的钱越来越多,本质还是打工仔的韩剧创作者们的心态会逐渐发生变化。无论是编剧导演,还是演员工作人员,心里都在盘算观望:人家网飞给这么多,你们几个大台要不要给啊?不给哦?那只能不排、少演了。
于是如今的月火水木剧骤减。市场开始逐渐混乱。
当打工仔们向着网飞蜂拥而至时,决定权就开始逐渐从创作者向投资者倾斜了。现在再回看网飞当时的宣传,所谓不管内容如何、只管出钱,难免显得有些滑稽了。人家哪里是不管啊,人家是压根儿不用管啊。钱在我手里,还用我要求吗?你自然会投我所好,贴着我喜欢的方向去创作呗。这种近乎谄媚的大趋势,影响的是主创们整体的创作心态,即便是非网飞剧,也难免在耳濡目染的大环境下被迫着色。
于是,今年韩剧开始疯狂产出欧美范的「四不像」,无论是言情生活,还是悬疑推理,绝大多数都几乎抛弃了韩剧原有的内敛温柔、沉稳含蓄的东亚文化形态的表达优势,整体透着一股仿美式而不得的浮躁粗糙、浮夸做作之感。
如若未来韩剧市场上水涨船高,也形成208w之风,那人性之贪婪便很可能会再将创作危机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文化产业本是韩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立身之本,失去了这份自信,整个民族都很难再从容。
银子从来只是好仆人,却做不得好主子。原本体量就没多大的韩剧市场,如今让高达5亿的不可控的外来资本做了主,冲击之大几乎是难以想见的。自古无功不受禄。我想,去年眼见如此超额财富流入韩剧市场时,整个东亚文化圈有多么艳羡不已,未来仍有优秀国产剧看的我们,就会有多么庆幸。
近来拍了剧的南韩主创和演员们,想必都吃到了盆满钵盈的甜头。但是韩剧和韩国,搞不好未来很久都要吃投资毒药的苦头了。
写几个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隐喻吧!!!
元奇先将军 | 全斗焕 情兰会 | 一心会
剧中元奇先将军是保安司司令官,恰巧在朴正熙时代官至韩国国军保安司司令官,军衔陆军少校。1979年10月26日,时任韩国总统朴正熙遇刺,全斗焕利用心腹军官组成的“一心会”于同年12月12日发动双十二政变,攫取军权。恰巧剧中也描述到元奇先将军创办的神秘组织“情兰会”,行事手段极其残暴,但凡是忤逆组织或者想脱离组织者结局都是不得善终,例如剧中的陈花英惨死在家中衣柜;申理事驾车坠落爆炸;姑婆惨死在家中。。。
张玲子李哲熙金融诈骗案 | 剧中甫培储蓄银行案件 | 剧中的秘密资金700亿韩元
张玲子的丈夫李哲熙,政府官员,李哲熙的哥哥李圭光(时任矿业振兴公社)是全斗焕夫人的叔父
第一步是找一家现金流困难的公司,说要给予借款,前提条件是开出超过借款额度的期票;
第二步是找一家银行,拿着这些期票申请贴现;
第三步是将多出来的部分用来投机股票市场,另一部分用来兑换外汇(准备跑路)。
由于有“青瓦台背景”,张玲子的投机活动很受人瞩目,最终的案值接近7000亿韩元,张玲子从中牟利近1800亿韩元。结果到了1982年5月,张玲子在股票市场的投机失败,这套操作玩不下去,张玲子夫妇和李圭光相继被捕,与张玲子投资的共荣土建关系密切的民正党事务总长权正达承担“道德责任”辞职。
1970江南 | 官商勾结不动产发家
早期的江南区和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新开发的城区一样,除了少量棚户区就是农田,政府和地产商获得土地的成本很低,于是在这个土地上再建造现代化的公寓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政府和商业都在江南区开发过程中赚的盆满钵满,获得的收益又继续投入江南区的基础建设中区,当时可以说整个江南区到处都是建筑工地。
相比于政府的热情高涨,普通民众对江南区兴趣并不大,因为在韩国市民心里,江南区只不过是个乡下地方,只有穷人才会住在那里。
政府在江南区建了新房但市民却不愿意居住,朴正熙政府于是要求政府公务员作出表率,首先给公务人员在江南区分配住房,在政府的压力下,很多公务员搬到江南居住,但因为处于建设初期相对比较荒凉,商业配套也没有,上班也不方便,很多公务员就偷偷把房子卖了搬回江北,这个时期江北的房价远高于江南,所以也是很不值钱的。
为了鼓励民众去江南区买房,政府特意把江南区作为不限制区域,甚至取消了房产交易相关税赋,在政策鼓励下,很多投机者趁机底价买入江南区房产,而且投资客很多,导致房产空置率过高,人口流入不明显。为了起到真正疏解首都人口的目的,朴正熙政府采用了多管齐下的方式。1)在产业上鼓励企业搬迁到新城区,可以减免税收和提供补贴;2)在公共服务上,计划把重要的政府机构比如是政府,法院,和各大银行总部搬迁到江南,但这个过程也比较曲折受到了很多公务员和市民的反对;3)在老城区,政府限制开发,尽量避免新增医院,学校和各种住宅,导致老城区没有新房提供,新房都建在江南,挤压江北居民去江南;4)同时在交通上政府也向江南区倾斜,把交通枢纽站点建在江南区吸引人气;
但也出现了一些人工作在江南区,居住却在江北区的情况这给江南江北的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此政府决定把江北著名的八大名校搬迁到江南区,后来这八大校又发展为江南15校,教育资源的注入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很多公务员和中产阶级纷纷在江南区买房。
到了1975年,全区人口增加到30万,江南区已经初步形成新城区的样子了,随着地价的提高,政府在土地财政上获得了巨大的收益,然后又把资金投入到江南区的基础设施完善上,老城区公园少,那么就在江南多建公园,老城区商业混乱,那么就在江南区集中建设CBD,老城区道路狭窄,那么就在江南区建设宽阔的道路,于是一个新首尔就这样在政府的不懈努力下诞生了。
到了88年汉城奥运会时期,韩国政府对江南区进行了大量建设和改造,新建奥运馆,改造道路,新增各种公用服务设施,江南区在此期间房价飚升,成为韩国最昂贵的区域,可以参见韩国电视剧《请回答,1988》,德善的爸妈想搬到江南区,但江南区的房价实在太贵了,根本买不起,这一时期江南区人口已经超过了80万。于是这个最初被江北居民认为是鸟不拉屎的荒郊野外区域,一路逆袭,逐渐成为韩国首尔最成功的新城区,江南区科学的规划,崭新的城市建筑,公园,广场,绿地,给首尔居民呈现了不同于老城区的新城市景象,最终形成了共识,让首尔的中产和富人都争先入住江南区。如今有了鸟叔的江南style
最近四十年江南地区房价暴增83倍,涨幅远高于江北,昔日江北房价的零头就可以买江南区,但现在江南区的房价却是江北的2倍多,谁也没有想到当初被认为乡下的地方竟然成为现在韩国的富人区。
江南区的成功鼓舞了韩国政府,于是韩国不再遵循传统的摊大饼的模式,开始在韩国周边建设卫星城,把产业和市政功能逐步迁移到新城区,这样很好的避免了首尔的大城市病,给韩国首都圈城市发展指明了道路,那就是多中心的发展道路。
其实回过头来看江南区崛起的路径,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朴正熙政府的原因,但真正的原因其实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无论怎样的城市,在快速经济发展的周期内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果只是在老城中心打转是很难维持下去的,最终将不可避免的走向多中心的新城开发模式,过去的城市发展历史也证明了这点。
上海跳出老城推进浦东大开发获得了成功,深圳不断的在荒地上建设新城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苏州放弃老城在郊外建设苏州园区,郑州建设郑东新区,杭州建设钱江新城,南京建设河西新城,我们最终发现,凡是跳脱老城建设新城的大城市都获得了成功。
凡是在老城里折腾的都发展的不尽如人意,比如武汉,广州。
这是为什么?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赵燕菁老师的说法我很认同,他说为什么凡是跳脱老城发展新城都获得了成功,而在老城里折腾的都发展的不太好?
主要原因是土地财政的问题,土地国有化,让荒地的获得成本更低,通过规划宣传可以滚动开发不断的在低成本土地上获得巨大的收益;
而如果在老城里开发,建设用地必然要依靠拆迁获得,土地成本很高,土地财政的收益也就比较小,城市获得的资金就小,然后再滚动投入城市建设的资金就不够多。
这就是为什么走新城开发路径的城市很容易获得成功,而在老城里打转的就发展的不好。
这什么鬼逻辑?
怀疑财阀杀了自己好朋友,财阀老婆给个花让睡觉闻着就乖乖听话?一直也没害过自己的洗钱男警告兰花有危险,偏偏不信。就非要作死推动剧情发展吗?
老二通过姑妈的公司资料知道了某些秘辛,忙不迭的公之于众,也算和财阀斗了几集的人,就凭个这犯法都算不上的“污点”就想让财阀下台?明明已经知道了有不少人为此死了,还是不能冷静。看似在“调查”,实则发现点鸡毛蒜皮就大张旗鼓的喊,生怕别人不知道。
真的是蛮无语的到现在。
老大的目的,搞钱。可自己啥也不懂,到目前只能求助于洗钱男,有求于人还不信对方。一直在被人牵着鼻子走。
老二的目的,正义。实现正义的途径就是吵吵叭火,到现在敌方支持率再创新高,自己丢工作害姑婆公司快倒闭。坏蛋都忍不住夸一句真神助攻。
老三的目的,达成自己人生目标。现在看来我倒是觉得这才是个正常人。知道风雨欲来,还知道和自己好闺蜜一起想出路。
三个姐妹相依为命长大,遇事却彼此拉黑。
后面几集再怎么圆,都无法抵消这几集的失智表现。
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智者、是所有不幸的例外,实际上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处境中,我们如此普通,我们的选择并不见得比三姐妹更睿智、更游刃有余。不完美的她们虽然慌乱仍然战斗、并依然被爱,体现的是创作者的仁慈。
《小小姐们》的口碑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伏。剧集开播前,观众期待值拉满,其以《小妇人》为原型改编(其实剧集跟小说已经没啥关系),由朴赞郁的御用编剧郑瑞景(《亲切的金子》《小姐》《分手的决心》)执笔,由这几年声名鹊起的女导演金希元执导(《金钱之花》《文森佐》),集结了金高银、南志铉、朴持厚、严志媛等不同年龄段的实力女演员。虽然这几年韩剧女性向色彩很浓重,但像《小小姐们》这样由女性工作者主导、讲述女性故事的作品还是颇为少见。
剧集首周收视率亮眼,好评颇多;三四集播出后,豆瓣上差评肉眼可见多了起来;随着第三周剧情推进,口碑又有所起色,但不少观众对三姐妹的评价没有改观,他们还是不解:为什么把三个女主角刻画得这么“讨厌”?
《小小姐们》依然是这几年韩剧偏爱的财阀剧。坦率地说,对于熟悉韩剧韩影的观众而言,财阀题材真的是看“麻”了,韩国创作者几乎将这个题材掘地三尺。要做出像《寄生虫》这样形式与内容兼备的杰作太难了,大多数创作者只能在通俗性、猎奇性上下功夫——变着花样让观众领略财阀生活的奢靡,窥探财阀精神世界的扭曲与变态。收视率一再证明了,观众是买账的。
郑瑞景编剧对财阀世界的刻画,倒没有太体现出她作为电影编剧的创造力。搭配金希元导演对美学形式的追求,剧集把财阀生活场景拍得很有艺术感;红色高跟鞋、蓝色兰花作为剧集的麦高芬,是韩剧里热衷玩的意象,称不上多新奇;在《顶楼》里饰演大反派的严基俊,在《小小姐们》饰演利欲熏心的野心家朴载相,这类角色已经模板化了,反转可能性不大(欢迎编剧打脸);观众倒是可以更多留意朴载相的妻子——严志媛饰演的元尚雅,她是真正的政治家二代,她与朴载相是表面婚姻,表面上她是被利用的一方,但种种细节暗示了也许她才是幕后的大BOSS。
真正体现郑瑞景意图的,是对三姐妹的刻画,编剧着重表现三姐妹意外卷入财阀斗争漩涡后的处境。
大姐吴仁珠(金高银 饰)、二姐吴仁京(南志铉 饰)、三妹吴仁惠(朴持厚 饰),生长在贫穷家庭,父亲欠债累累,母亲毫无责任,三姐妹感情深厚、相依为命。大姐在大公司里做财务,二姐是电视台记者,三妹是艺术学校的高中生。
作为女性群像剧,讨好观众的写法,要么是把三个姐妹都刻画得很完美,更多凸显“girls help girls”;要么是反其道而行之,来一个剧版《亲切的金子》或《小姐》,三姐妹城府一个赛过一个,大家都不是好人,与不完美的世界做决斗。
但《小小姐们》并非使用这两个策略。郑瑞景颇为冒险地把三姐妹刻画成“普通人”,哪怕她们还是有各种金手指加持(比如大姐得到意外之财、二姐有青梅竹马的高富帅好友),但她们的个性、认知、判断,都是普通人的普通水准。自然地,你很难指望一个普通人闪耀多么夺目的人性光芒,面对诱惑与抉择时,三姐妹的一些决定不免显得笨拙、刻板抑或自私。
大姐记事最早,经历最多,她更强烈地感受到金钱的重要性,想着有钱就可以保护妹妹,想要跟妹妹们住在有漂亮窗户的公寓。只不过,相较于靠自己(也知道单纯靠自己不太可能成为有钱人),她更想靠男人,也经历了一段被欺骗的婚姻。后来面对同事兼好友陈花英(秋瓷炫 饰)留给自己的20亿韩元(相当于1000万元人民币),虽然知道这钱来得蹊跷(陈花英还“死”在自己面前),她心动了。
大姐属于穷怕了的人,抵挡不了男人与金钱的诱惑,很容易就降智、失去判断与分寸。这让她的一些表现有种“傻大姐”的感觉,观众都要替她着急。
二姐身上更具有传统韩剧女主的品格,即,作为一名记者,她不事权贵,执着探索真相。得知大姐获得“不义之财”,她反对大姐据为己有,因为她自己的工作是“报道贪污、盗窃和欺诈”,她不允许自己与大姐同流合污。
只不过,她这份理想主义坚守在现实面前常常是不堪一击——这让她患上酒精依赖症,她需要用酒精来振作或逃避。而在一些观众看来,二姐的“圣母”不合时宜,冲动且不接地气,自己的理想是护住了,却没有顾虑到姐妹的处境。
拥有绘画天赋的三妹,虽然一直有着两个姐姐的爱护,但她的个性利己且凉薄。她知道两个姐姐很爱护她,只是她也意识到,她们帮助不了她什么;她想要逃离这个家,哪怕是成为权贵同学的小跟班,也比待在暗无天日的底层强。
第二周剧情一播出,三姐妹的个性展开,不少观众纷纷喊《小小姐们》怎么这么快就“低走”了?看多了励志向或暗黑向爽剧的观众,已经很难接受相对现实向的人物塑造。
但相较于爽感与角色魅力,郑瑞景更在意的是“真实”的呈现——女性是不完美的,尤其是在一个不平等社会里,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更可能是不完美的。由于家庭、家教、学校、社区等方面上存在的严重不足,穷人更容易困于某种“穷人思维”,他们在观念、视野、性格、胆量等方面亦“先天不足”。这么说,当然不是贬低弱者,而是呼吁公平,呼吁对弱者进行社会救济。
《寄生虫》说到,穷人身上有“气味”,《小小姐们》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剧中有这样的对话:
“你家境很贫困吗?”
“什么?”
“因为你太会隐忍了。”
《小小姐们》的三姐妹身上,体现出这种残酷性,她们有来自于家庭与出身的性格“缺陷”,就像一种挥之不去的“气味”。
而郑瑞景不想避讳这一点,甚至这才是她想创作的。她说:“写角色时,朴赞郁导演会想把女性角色写得更加帅气,但相反的是,我想把女性角色的不足、缺点显露出来。至今为止女性角色的特征是‘男性喜爱的理想女性’,但是女性知道:我们自己并不是美丽、善良、惊奇的存在,我们希望在缺点和不足显露出来的状况下被爱。从这里故事开始,角色可以成长。但是做出正确选择、完整选择的角色,故事没有开始的余地”。
从这一层面上看,三姐妹的“普通”,既是为女性形象塑造卸掉“包袱”——“完美”实际上是对女性的规训与苛求,观众对不完美女性的责骂恰恰折射了这种规训之深;也意味着角色具备成长空间,700亿韩元的诱惑下,她们如何抉择引人好奇。
应该承认,相较于电影的篇幅来说,郑瑞景在剧集节奏的处理上还不够自如,譬如朴载相与元尚雅的进入稍迟,而有时节奏快得飞起(比如第一、三周剧情)、有时又略显平淡(比如第二周剧情);人物关系的设定上也有烂俗的地方,比如大姐、二姐的感情线;财阀内斗的想象力也略显匮乏,个个智商都不太行,一个个“死”得太容易……
但不论怎么说,骂三姐妹倒也没太必要。她们有普通人的怯懦,亦有着普通人的可爱可敬。大姐爱护妹妹,她那么拜金、也想着得把坏人先扳倒;二姐如此执拗,可她的每一次妥协也是出于对姐妹的爱;三妹看似冷血,实际上她反而是三姐妹里最冷静最理智的,有着更为清晰的判断力……可以笃定的是,姐妹情是她们彼此的软肋、也会是盔甲,她们的爱不会被击垮。
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智者、是所有不幸的例外,实际上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处境中,我们如此普通,我们的选择并不见得比三姐妹更睿智、更游刃有余。不完美的她们虽然慌乱仍然战斗、并依然被爱,体现的是创作者的仁慈。
——首发澎湃新闻·有戏——
本帖将剧情发生场景为主要顺序展开,前一部分主要是贴图、阐述以及基本推理,参杂着一些延伸信息补充和彩蛋,后一部分是综合分(cai)析(ce)
故事简介:公主有一个暴虐的父亲,和一个怪物兄弟(妈妈和牛所生,需要献ji人),公主帮助那么1打败了怪物兄弟,男1原本承诺公主与她结婚,却抛弃了她。后有男2酒神,与女主在一起。但女主终究是凡人,终有一死,男2十分悲伤。大家可以自行对应一下人物。和猜测一下朴对应的关系是什么。
看完第四集可以弃了,不以爽剧的标准来要求它,三姐妹真的要智商没智商要情商也没情商,倒都有某名其妙的“正义感”,感觉下一秒她们就要大难临头各自飞了,还girl helps girl也蛮好笑的。
秋瓷炫的角色太神秘,太带感了!我以为她要坑女主的,那种盗用别人身份证做法人代表的……结果给女主留下一大笔💰的是她,估计后面还有正常财产(那个程序?的版权)留给女主了……
电视版朴赞郁顶楼。朱丹泰爱到卡惨死。
金高银、南志炫,南韩最会演戏的两位新生代“青衣”。
看完一集直接过来五星了,韩剧质感就是比国产高个几层楼,那配色,那编剧,那BGM,只能说顶尖
第三集弃了,背着20亿和一盆兰花到处跑,不是一个正常人该干的事
不好意思,估计年轻的你们都没看到本质:无论韩影再拿多少奖,韩剧再怎么敢拍,韩团再怎么风靡海外,就像日本如动漫的软实力和科技的硬实力,再怎么努力都逃不过内卷和人口低生育率的儒家宿命。
我以为她会真的发现并思考底层人的生活,没想到大女儿有20亿韩元,二女儿炒股神童,三女儿油画天才,还有个巨有钱的姑妈,简直就是在搞笑,跟那个自闭症律师一样离谱!韩剧真的完了!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金高银三姐妹对抗朱蛋挞2.0
这三姐妹全都让人喜欢不起来也是牛
以为是三个才貌双全的女子逆风翻盘反杀财阀的故事,结果是三个靠运气参加男生女生向前冲的愣头青
前两集还能饶有兴致,第三集就开始倒胃口。大姐到底是哪里让在座的各位觉得绝非凡人?二姐到底是什么魅力将隔壁帅哥吃得死死的?一切都进行得愈发荒谬,我已经猜到朱丹泰只手遮天的结局。
导演的拍摄手法胜过编剧的写作能力。
看简介是三姐妹三条线的意思吧,第一集暂时只看到两条线,不得不承认第一集最出彩的还是秋瓷炫。第二集看完,三条线汇在一起了,虽然戏份还没第一集多,但是第二集最惊艳的表演还是秋瓷炫啊。说实话,要写就写真穷人三姐妹,主角其实是隐藏富豪的一家人(姑婆如果去世遗产就是她们的)略感有点矫情,非要强行把生活活的这么苦。
和《非常律师禹英禑》对弱势群体的表现手法如出一辙,虽然自闭症但是出身首尔大法学部且服务于顶级律所,虽然穷得捉襟见肘,身后却有刻薄但富有随时可施以援手的奶奶,或莫名给你20亿的朋友,或惊人的艺术天才。这类消费弱势群体的爽剧,哪怕情节上再热衷表现与权力的对抗,也不过是陈腐的、套路的、站不住脚的安慰剂。
太typical了 穷人有千万种穷 这家人太typical了
不烂尾就来改五星,秋瓷炫客串太惊喜了,太有气质导致我很快就觉得她在装穷,关弹幕真的有被吓到,好大一盘棋悬疑感拉满,金高银的剧好像都可以期待下~
秋瓷炫真的可惜了,接什么婚生什么娃,演技明明这么好,搞事业多好啊
最后一个镜头 全黑透过locker的光 太绝了啊 好有故事感 但感觉秋瓷炫演得呢个角色没死 不是说整容了吗
剧情不能细想就是个爽剧。崔道日和吴仁珠能不能谈一个啊!这对我来说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