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台湾小文艺片的感觉,但是还是太生硬了,没有主线剧情,都是80后怀念的拼凑,有点台湾小文艺片的感觉,但是还是太生硬了,没有主线剧情,都是80后怀念的拼凑,有点台湾小文艺片的感觉,但是还是太生硬了,没有主线剧情,都是80后怀念的拼凑,有点台湾小文艺片的感觉,但是还是太生硬了,没有主线剧情,都是80后怀念的拼凑
这个是发生在梅州的故事,但并没使用客家话。记得这个片子上时,潮汕题材电影《爸,我一定行!》正如火如荼,本片导演也想蹭热度,就发文声称自己是客家电影,但这一水的普通话,一个儿童题材,这放在全国各地都可以。
家里老人不叫小孩子上学的吗?我小时候在乡下,都是大人(妈妈或者奶奶)叫起来上学,还有就是同学叫一起上学,那时候起得更早,天刚亮甚至没亮就出门了,因为我们粤西冬天日短夜长,天黑得早亮得也迟。
小朋友玩的那些游戏,“弹珠桌球”有创意。
女音乐老师教唱《新鸳鸯蝴蝶梦》,但为了不“误人子弟”而改词。我乡下小学的音乐老师,有教《卖报歌》的,也有一个最爱教电视剧流行曲的,如《大地恩情》、《京华春梦》,当然她也教《望星空》、《小草》、《军港之夜》、《十五的月亮》、“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古装臆想这一段有点多余,迎合了今天“小戏骨”的风潮。然后突然想起,泰国电影《小情人》也有这么一幕。再细细一想,这不片子本身就是对《小情人》的东施效颦啊!
有个骑单车的镜头,后面的房子不合理吧?明显是当下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农村还以泥房为主,就算是砖房也普遍是低层。
黄家驹这个新闻,其实和片中的小男孩们并无关系,明显是导演自己在致敬青春。
没什么故事可言,也并不是《城南旧事》、《巴黎淘气帮》、《放牛班的春天》、《伴我同行》。
别看现在大陆院线电影一部部的动辄卖多少亿,票房几千万的都算不成功的了,但其实还有很多片子过五关斩六将杀进电影院上映,却只能斩获几十万的票房。
今年8月下旬上映的国产片《纯真年代》就是这样。
它的票房只有24万。
国产片这么惨的当然不止有它。举些例子——
1月上映的《我的影子在奔跑》,讲母亲对自闭症儿子的爱,38万
2月上映的《盲·道》,讲流浪乞讨儿童,52万
3月上映的《落绕》,讲贵州深山的苗族,14万
4月上映的《清水里的刀子》,讲宁夏农村穆斯林,58万
5月上映的《天下父母》,讲养父母和养子的情感,19万
6月上映的《马兰花开》,讲村官的主旋律,38万
7月上映的《北方一片苍茫》,讲农村小寡妇被当成神仙,73万
8月上映的《怒放的花儿》,讲学生遭遇山体滑坡求生,14万
9月上映的《过往的梦》,讲追求音乐梦想,28万
10月上映的《沿海出发》,讲渔民家庭的亲情故事,22万
另外,《天使的声音》12万、《大雪冬至》28万、《吻瘾者》60万、《过往的梦》28万……其实还有好多。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国产片、没有名导、没有大腕,题材要么偏传统要么偏文艺。
除了历来的没有大明星就没有话题外,现在的普通观众喜欢看爽片:剧情节奏要快、人设要鲜明、场面要大、特效要燃,如果没有哪一点卖相能catch到他,他就没有意愿买票。
那么有偶像明星又会怎样呢?
2月上映的《毕业旅行笑翻天》,讲高三毕业班的青春,票房21万,卡司有星女郎徐娇、有“王子”邱胜翊、有快男王栎鑫、有欧阳娜娜的姐姐欧阳妮妮,豆瓣2.3分
11月上映,少女穿越到游戏里的《破梦游戏》36万,卡司流量更大,主演过4.8亿票房《左耳》的人气校花陈都灵、主演过《凤囚凰》的小鲜肉宋威龙,豆瓣4.1分。
可见大众口碑会成为指挥棒、对票房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不然怎那么多票房不佳的影片要去撕豆瓣。
而跟《纯真年代》题材风格有点类似的影片,有没有奖项加持,宣传做得好不好,决定了不同票房命运。
10月上映,讲述亲子关系的《向阳的日子》22万,卡司里有吕聿来,在顾长卫《孔雀》中演过张静初的弟弟。
5月上映的《西小河的夏天》,在2017年10月釜山电影节拿过观众选择奖,卡司里面有谭卓,190多万。
去年3月上映的《八月》,在2016年11月时拿下金马奖最佳剧情片,430多万相对算不错了。
如果说有什么汉语词语,经过多年集体意识的丰盈填充,本身就成了一个IP,那么“纯真年代”四个字绝对算一个。另外“正传”也能算一个。
《纯真年代》是个香饽饽的名字,无惧同名,用之不疲。
1934年的美国电影。提名过5次奥斯卡影后的艾琳·邓恩主演,19世纪反抗当时社会世俗偏见意义的一段三角爱情故事。
1988年-1993年出过六季的美剧。剧情类年代青春情景喜剧,获过艾美和金球奖。
1993年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爱情文艺片。
2002年韩剧,现在已是柏林影后的金敏喜主演,讲三角恋。
2015年韩国根据“戊寅靖社”改编的宫廷古装情欲片。
2015年国产电影,周咏轩主演的,豆瓣2.7分,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段哥、嫂、弟的三角恋。
稍微变化的一点也不少。
例如2013年国产电视剧《纯真的年代》。事故时代背景是知青大返城前夕的1978年,李亚鹏和应采儿主演。
例如2016年国产电视剧《我们的纯真年代》。年代情感励志剧,时间线是从唐山大地震开始,郭晓东和左小青主演。
除了影视作品,歌曲也非常喜欢“纯真年代”。
1999年叶蓓演唱的校园民谣:纯真的年代象流水,想要追 想要追,我们第一次流下的眼泪啊。
2011年李宇春演唱歌曲:最好的年代,最真的存在,最暖的记忆,因为有你在。
2000年张惠妹、2006年伍佰、2007年双女生组合爱乐公社、2012年少女偶像组合爱朵女孩、2018年刘悠然全都唱过同名但不重样的歌曲。
近段一地鸡毛的孟庭苇在1994年出过《纯真年代》民歌专辑。
尤其想提一下的是郭柯宇,她是追星族乐队的主唱,唱过电影《完美新娘》的插曲也叫《纯真年代》,这部片里大鹏饰演“英俊帅气的白马王子”。
呃,你不知道谁是郭柯宇?来,上图 ↓
郭柯宇主演过1995年的《红樱桃》,导演是叶大鹰,那个年代算是大陆院线片尺度最大的,片中的裸体纹身曾是80后的童年阴影……
今天我要说的电影《纯真年代》讲述的是80后的童年故事。
时间线是1992年-1993年,以小镇男孩马晓羲的视角白描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马晓羲三年级时是班长,四年级时是副班长,五年级的时候连组长都没得当了,沦为老师眼里的叛逆学生,因为他迷上了看《水浒传》之类的课外书。
他有三个最要好的小伙伴,一个是全班最调皮的、一个是全班最老的(留级生)、一个是全班最胖的。
留级生有武侠梦,立志要比李连杰更厉害。
调皮蛋是长大后想生活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
胖男孩有明星梦,追星追得,会给刘德华写信,还很有经验地把“刘德华叔叔”改称“刘德华哥哥”。
而马晓羲,是想成为一个作家。
四个人一起玩耍,一起罚站,考试的时候互相照应作弊,还一本正经地结拜了,幻想着拔刀相助、行走江湖。
那时候,改革开放浪潮开始涌入到小城小镇,年轻人会外出打工,歌舞厅、游戏机室、台球室、发廊悄然兴起,社会青年会被叫“二流子”,学校由一周上六天课开始变成一周只上五天了。
配合时代背景,要有古朴的乡村风光,要有露天放映电影,要有墙上印刷的政宣标语,要有做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要有课间休息抢乒乓球台,要有放学约架比试谁更厉害,要有罚抄时会把几支笔绑在一起同时写好几份,要有张国荣的《Monica》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和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
影片整体情绪舒缓,但光有白描了,戏剧张力全看观众有没有那份心境了。
怀旧其实不容易拍,旧物风情固然看着亲切,但情感共鸣基石还是得有事件承载。
平淡可以,但平和得太甚,就显得略为寡淡了。
要说片子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桥段,是他们上音乐课。
五个学生齐力把风琴抬来教室,简直和我小时候一模一样。那时候一个学校可能就只两三台风琴,得轮流使用,哪个班级需要上音乐课就派学生去抬——我常被点名去抬琴。
老师教的歌是《新鸳鸯蝴蝶梦》,但会把歌词里“爱情两个字,好辛苦”悄悄改成“感情两个字,好辛苦”,被学生指出来和电视里放的不一样,老师还会气急败坏。
殊不知,成长就是一件辛苦的事啊,爱情算什么洪水猛兽。
90后、00后们已经无法想想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是什么样子了,但我们80后心里,那就是我们怀念的纯真年代吧。
整部影片以一年的时间为轴线,还原了九十年代初期的生活场景。一群天真无暇的少年儿童并没有因为改革开放的浪潮而受到太大的影响,依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现在的七零后八零后上有老下有小,是社会的中坚力量,生活压力大,他们会更怀念以前无忧无虑的童年。
影片中唯美的画面、淳朴的少年、有趣的童年游戏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年代,那段美好的时光!
《纯真年代》:干净、真诚、用心,八零后童年往事尽收眼底
01
一代人的记忆,一代人的童年。像《纯真年代》这样的电影,每个时代都有无数,像台湾电影《在那河畔青草青》。只是电影与电影的差别,大概就在于那种干净、真诚与用心的程度。
其实,《纯真年代》作为电影名字,已经被用过无数次,这次是2018年新锐导演韩荣声,其拍摄地在广东梅州的松口古镇上,讲述发生在那里的一代八零后的童年往事。
电影将布景设置在一个小镇、几个家庭、一个学校。看似简单的场景,却最是日常的表达。像极了所有年代的童年,无忧无虑才是最真实的表达。
电影之中的四人组,马晓曦、刘小墩、刘晓明、张小宏。难道没有让你想起你的童年,在那时候,有几个要好的朋友,希冀着明天的太阳,也幻想着成为武林高手,去挽救整个世界,尤其是英雄救美?
而小镇上的二流子,估计每个村,每个镇,都有那么几个,也都有那个年代的时代特色。混迹在录像厅和台球室,索要小孩子的钱,甚至调戏良家妇女。他们似乎是时代的产物,只是那个荷尔蒙没有爆发窗口的漫无目的游荡罢了。
而小镇的女子,有的已经辍学,有的发廊妹也开始春心荡漾,或许希望通过擦边球的方式,赚取另外的金钱。
当一群八零后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时候,注定也有属于那个时代的典型特征。任何娱乐方式,除了那个需要人工摇摆天线的电视,就是下象棋和看小人书了,间或还能来个桃园结义。
童年,深藏在每个人的心中,赋予每个人温暖底色,人们总是会在梦中回到童年之中去,在那里找寻到属于自己的精神皈依。
02
一个温馨的家,必然是爸妈都在的。像马晓曦的家那样,象征着当年八零后大部分孩子的家庭,父母都在,还有爷爷教育自己写字看书,其乐融融,好不惬意。
而有的家长,却已经在外出打工的路上,开启了新的征程。留守,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伤痕。那些父母不在家的孩子,在爷爷奶奶的抚养下,存在着亲情的缺失,幸好有玩伴的陪伴,才不觉得空虚寂寞冷吧!
下湾、下河、下水库,这看似无聊的选择中,浸透着每个孩子释放天性的内心。与父母帮忙干农活,难道不是每个我们的过去?
那时候,我们总觉得日子太长,希望自己长大。却不晓得,长大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再回到从前,却已然成为梦幻般的存在。
《纯真年代》,如此干净的画面,如此真诚的描述,如此用心的绘制,其实就在于勾勒一副八零后童年的美丽画卷,让观众能够沉浸其中,想到自己的点滴,再次来一个昨日重现,这岂不是好事?
03
由点滴构成的全部,有点到的面,最终囊括了整个八零后的童年细节。上课时候的三八线,偷偷看小人书,斑驳的课桌,老师的严肃,朦胧的爱意,这些岂不是每个我们的那时那刻?
《纯真年代》又不是纯粹的纪录片,当马晓曦他们四个人在大树下讨论自己的未来,当电视机里传出的歌曲,那小卖部里的陈设,还有那些赊账的二流子。
每一个小小的画面,都是纯洁而美丽的,没有沾染尘世间的一点杂质。或许,这就是童年,每个八零后的童年,也注定是每个人的童年。
或许,每个人都在想象,生活本真的样子。像电影呈现的这种,难道不就是生活的本真吗?如此原生态展示出属于我们的生活原貌,更带给我们这样的思考。
当每个人都尽力而为地活着,都在展示着属于生命年轮之中最大能量的时候,这难道不就是纯和美吗?或许,最为平凡的生活,最为细微的事情,才是能够传递一个人真诚内心的遗珠所在吧!
平淡的有点儿令人发指,哦,平淡即纯真。近乎平铺直叙式的演绎成长和经历,没有情节上的抑扬顿挫,但给人真真切切的实在感。小时候也挺好的,无处不在的天然和自然,小人书,露天电影,眼保健操,弹棉花,爆米花,磨豆浆,二流子,江湖,比现在低头看手机值得玩味。几个小男孩儿演的很好,小女孩儿更好。别的书法都是人与写分开给镜头,这个爷爷是真写。
故事主线弱,时间发展得很零散,结束得有点突然,非专业的本地演员有点生硬,贵在满满客家音的国语里让人找到了亲切感。画面很美,尽是小时候的回忆。打多一分,情怀分。
没有内核,没有故事线,平淡得只剩下平淡了。两分给梅州风景和调色师。
其实应该是了两星 多一星给情怀 最主要是没有电影感 有点电视电影的味道 故事有点散 就是几个小朋友一起上学玩耍的故事 色调不是很喜欢 没有80 90年代的感觉 避免小朋友的表演 应该学学《朋友》小孩子的部分几分钟足矣 这个可以做反例来看 不能为了情怀而情怀 小孩子的台词尽量少 《八月》就很聪明的避开的这点
大陆温暖治愈系,上世纪90年代南方小镇(梅州松口古镇)风情,几个小学生的纯朴、可爱、还没有手机的日常,挺适合疫情时期观看;
这拍的挺好的呀~年代感十足~
很寡淡,但很真实。平和的有些过分。
贩卖怀旧
客家话这种最有代表性的风俗特色在影片中很少出现。有点纪实风,但是没有什么剧情,有点像用一些零碎的回忆而堆积的一部回忆录,而且有些镜头转换的太过突然。不过,里面的一些风俗以及时代特征还是可以较为清晰的体现的。和父亲一起观看的时候,有些部分还是可以唤起父亲的回忆的。画面挺美,内容空洞,如果主题再深刻些会更好。
画面质感真的没得说!好看!想想看,这不就是我的童年吗?……但看到预告片觉得导演只在于形式,和画面感……故事紧不紧凑,那就有点令人期待了。
对童年的怀念变成贪恋了,有些控制力偏弱,节奏拖沓,美术太新。
吃多了快餐的城裡人,受不了老火的湯,希望更多人看過這部電影之後,給它更合理的豆瓣評分。
北宋家声 南阳世第 五云第
其实很想去看这部电影,可惜我们这没有排片,看到短评有朋友说小学音乐课不会教新鸳鸯蝴蝶梦,这个我不认同,作为80后,我记得我小学时候音乐课属于玩闹性质,老师也没有正规地教我们认谱,反而是比如喜欢教比较火的流行歌曲,电视剧的片头曲片尾曲等等,《新鸳鸯蝴蝶梦》我们也学过,因为那个时候《包青天》非常火,印象深刻的还有一首《萍聚》。
作为80后的尾巴表示,电影里大部分场景道具音乐和出现的影视作品都有着当年的感觉。父亲的塑料凉鞋,课间打花牌儿,对車子……这些细节表示导演在背景上做了点功夫。不足的是整体故事情节太过平淡薄弱,有些地方背书严重,把黄家驹刻意放出来也有点卖情怀的意味,或许导演认为所有80后都喜欢beyond把
还蛮喜欢的。忙了一周之后看看小时候的平淡生活。小时候不就是这样吗?没啥事但又每天都很快乐。
年代是纯真的。画面是怀旧的。剧情是生硬没有感情的。
6.5分。导演是下过一番功夫的,对于经历过这段日子的我来说还是挺有情怀的,但可惜精力花在这块上有点太多了还不知道怎么,竟然故事上没花什么心思?整个电影就没什么主线,来来去去如果拍成几部短片放放可能口碑会更好一些呢~~~
卖一堆90年代记忆的东西堆凑的情怀。全电影没什么逻辑性,也没什么意义性。也就只是糟蹋了当年的情怀和观众的期待
细节有用心还原,与自我成长的印记也有照应;单故事的叙述没做好,寡淡是缺点。
没有故事线,很多的过去记忆的堆积。小孩子演的都不错,大人反而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