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诚:娄烨导演看了我的一部电视剧,找到了我。为这部电影光等待就等了半年。期间推掉了很多其他电视剧、电影工作。我跟秦昊一样,都觉得虽然当时这部电影前途叵测,不知道会发展到什么方向。完全出于对娄烨的信任。
秦昊:和娄烨导演合作是因为看了《苏州河》觉得他是非常优秀的导演。接他的(这部)片子是两年前,那时他在国内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不能拍电影。我觉得作为那么有才华的导演,在那个时期还想拍这么优秀的电影,我非常感动。所以我义无反顾地要和他合作怕电影。
秦昊:看剧本时发现有同性恋题材的桥段,我本身是异性恋,(看到这些戏份安排)我的内心会有一些抗拒。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文化也比较相似,我的父母也会顾忌我为什么会拍这么一部电影,会不会是一部色情电影?我和娄烨见了一面,他说你去看看我拍的《颐和园》。你看了那部电影后再去判断我是一个色情导演还是艺术导演(笑)。我看了那部电影,我告诉我的父母说,我要合作的导演是一个艺术电影导演,不是色情电影导演。在同性恋方面,娄烨给了我很多文字、影像资料。拍摄过程中会有两个人性爱的问题。这是在接戏前、拍摄中都会困扰我自己的问题。
陈思诚:首先我跟秦昊比较相近的是,我们性取向一样,我也是异性恋者。同志电影在中国大陆,我们应该算是比较……而且最重要的是娄烨导演当时是被禁忌的,四年不让拍电影的阶段。本身这部电影就方向未卜。娄烨当时和我谈,说“你要做好(心理)准备,这个电影可能拍完了就不见了。”当时我们在南京接触了很多同性恋人群,试图和他们走近。我觉得这部电影给我带来最大的改变是,通过两个多月的创作,我拓宽了自己的人生体验。我通过对同性恋族群的认知,觉得自己更接受这个世界的多元化、世界的广泛。我越来越明白要接受各式各样的人群。这给我带来是最大的改变。
秦昊:变了吗那现在?(笑)
陈思诚:没没,谢谢啊!(笑)
秦昊:作为电影的基础,我们有个剧本。在人物关系方面完全按照剧本走的。成片到剧本基本没有变化。在单个个人的塑造方面,我们加了很多,删减了很多。比如我演的姜成的角色,在拍了几天的时候,娄烨有一次找我,说“秦昊,我觉得姜成这个角色,你现在的人物大概的感觉、气质方面都是对的。但是我特别想让这个角色有一点疼痛感的东西。我希望大家觉得这个人很心痛,很可怜这个人。”他说了这些话后,我们加了成片中姜成的女装、唱歌,在女装的时候听到男朋友去世在哭,这些都是和娄烨聊“加疼痛感的东西”后,后加上来的。加了这些东西我觉得都是为了角色个人魅力、性格服务的。但对于整个电影来说,没有脱离之前剧本的框架。基本还是忠于原剧本的。
陈思诚:我在国内拍电视剧比较多,我觉得电视剧的表演跟电影还是不一样的。通过这部电影的表演,我自己真正在表演上又有了一个进步。我跟秦昊我们俩都是一个学校,都是中央戏剧学院的。我们都是话剧演员。我觉得话剧到电视剧,电视剧再到电影,都是不一样的。表演上有些东西还是不同的。跟娄烨这次合作,对自己表演技巧真的有很大的帮助。
秦昊:这方面困难肯定是有的。我们整个剧组规模不是很大,随机性要很强。在街上如果碰到好的地方我们要马上进入状态去拍。这一点也是娄烨到现在为止见到我们都会说“哇塞,真的不知道当时我们是怎么拍出来的,你们做得太好了!”(笑)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是创造了一个奇迹。自己想可能我要再进入到那种状态都不是很容易的。
陈思诚:我觉得天性“Natural”这事儿,就是我生下来是一个异性恋,去尝试同性之间的情感。确实这对我是巨大的障碍。我需要去跨越这道障碍。我跟他们讲,我体会到了最深切的一种感觉,那天我和秦昊拍完一场激情戏,一场吻戏以后,我那天特别失落。那天忽然南京下起了小雨,我在南京那个车窗前雨刷器在不停地摇摆,那个镜头画面我至今难忘。我觉得有一种巨大的失落感。那种感觉可能就像……
秦昊:就因为我亲了你?(笑)
陈思诚:(大笑)是我亲了你!(就像)女孩失去了第一次,但第一次又是那种不情愿失去的那种感觉,巨大的失落感。所以我在影片里的那种状态我自己看都也挺奇怪的。这种感觉我和秦昊是一样的,我也是不想再去看那个东西。怎么说呢……整个影片塑造的氛围其实是挺拧巴的。我觉得“拧巴”这个词你可能翻译不过来。你能翻译过来吗?就挺……挺不舒服的这样一种感觉。
秦昊:纠结。
陈思诚:纠结,对对对。
陈思诚:印象最深的是娄烨的工作方法。他在用镜头,用这个Camera不是在拍摄,而是在捕捉。我觉得“拍摄”和“捕捉”是两个不同的动词。他尽量让我们演员也好,生活的环境也好,尽量做到最真实的还原。我觉得这样是有违于戏剧的“戏剧构成”的。
秦昊:首先从演员角度来说,让我发现娄烨导演是一个给演员很大的创作自由、创作空间的导演。作为演员能够和他合作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以至于他可能会给演员养成一种毛病,再跟别人合作的时候会有一些不适应。这是他很宠演员最后可能对演员不好的地方。通过这次《春风》电影和他的合作,我的人生观有一些改变。比如说我会变得更加宽容,在拍摄过程中、剧本遇到问题的时候,娄烨都会跟我说“你要给别人犯错的自由”。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待事情都有他的权利和自由。这样就让我觉得,我会对待身边的很多人、工作碰到的很多事情会变得很宽容。我也允许别人去犯错。另外一点就是艺术创作上面,我在娄烨身上看到了“纯粹”,这是让我非常非常感动的地方,也是我今后想要去追求的东西。
“当这样的无可奈何,春风沉醉的晚上,我每要在各处乱走,走到天将明的时候才回到家里”
当郁达夫的文字融入进娄烨的灰蒙影像,一切都是如此的自然。因为他们注重的都不是庞大的叙事,而是小人物的内心纠葛,再借由人物的心境映衬出整个时代。娄烨电影中的角色如同所有的第六代一样,大多都是社会边缘与底层群体,这些角色身上折射着中国当代社会的转型困境和意识形态的迷茫。而在《春风沉醉的夜晚》中,这种个体的困境与迷茫体现得最为强烈。
“花”作为影片多次出现的意象,象征了极其丰富的含义:绽放和凋零。
影片开头便是江城与王平伴着狂风来到一间小屋子,这是他们的私密空间,在这里他们可以剥去道德伦理从而进行爱的宣泄。这是他们爱的绽放之时。可当两人关系被暴露,王平妻子的干涉让两人关系走向奔溃,爱情也在此刻缓缓凋零。
江城、罗海涛和李静的三人在一首《那些花儿》中达成和解,形成稳固但易碎的三角关系。此刻也是爱的绽放之时。可李静的悄然离去让一切破碎,将所有人割出无法痊愈的伤疤,亦是爱的凋零之时。
绽放与凋零在影片中循环往复,始终与此产生关联的,便是江城。所以当他被玻璃划伤,倒在街道中央,流出的鲜血使他晕厥。这时娄烨用一个漂亮的蒙太奇将手术与纹身组接,伤疤很快变成了花儿,江城又穿行在街道,伫立在店门口。只不过眼神中缺少了以往的激情,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淡然与平和。当他同新恋人亲热时,我们才得知,他所念想的,一直都是那个氤氲潮湿的清晨,王平在他耳边吴侬软语的郁达夫的文章。
当江城穿上女装,李静剪去长发,我们便可意识到娄烨在这部影片中有在有意地剔去性别,从而让角色达成性别统一化。
那些在父权体制下被剥夺了性别的角色,无法被主流社会认同后的去路有两条。
1.如同江城一般,走进gay吧,换上女装,在糜烂的霓虹灯下将酒精灌入身体,在一次次性爱中走向自我放逐。
2.如同王平一般,摘下象征传统夫妻关系的钻戒,带上刀片,在黎明的光辉下走向生命的终点。
这些被社会边缘化的人物在娄烨的镜头下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体现了创作者的高度自觉以及人文关怀。当这些人物面临困境时,娄烨通常选择用身体来给予相互安慰,从而表达出爱情。
正如娄烨自己所说:爱情本身就是一个身体感觉,从身体开始,我觉得是对的......爱情的含义是那些爱不成的,或者是不知道怎么爱的,还没找到爱的方法的,或者说爱的太过分的。可能这个伤痕累累,更接近爱情的状况,而不是所谓的理想状况。
在三人唱《那些花儿》时,我们或许就可以意识到,娄烨所要表达的并不是同性恋或是异性恋,而是一种超脱性别之外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普世的,爱。
实际上城市就像皮肤一样,最好是和故事是合在一起的,希望这些故事换一个地方就不成立了,它必须有一个唯一性在那里,感觉上的唯一性在那。
正是基于这种感觉上的唯一性,娄烨的影像才会具有那么浓厚的城市气息。南京本是一座靓丽的都市,可娄烨似乎并不在意于去展现其光鲜亮丽的一面,而是把镜头对准那些阴暗的、潮湿的角落。路边的烧烤摊、朴素的办公楼、昏暗的图书馆,晃动的镜头将城市和人物制造出相同的呼吸感,达成完美的融合,碰撞出的那些火花我们便称作诗意。
这些破旧的边缘地带无疑是解构都市繁华的最有效手段,而当这种手段投射到人物时便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孤独感与丧失感,这种孤独感与丧失感也是人物内心困顿与挣扎的主要来源。所以每当城市景观越破旧与肮脏,人物内心的缺口与伤疤就越大。
郁达夫的文字流入耳角,我们恍然,又回到了那个清晨。相爱的人在互相拥抱中感受郁达夫所描绘的情绪,镜头随着情绪的延绵缓缓移向窗外,穿过茂密的钢筋丛林,直抵河岸边的点点星火的人家,好似散落在天涯的花儿。
“ 天上罩满了灰白的薄云,同腐烂的尸体似的沉沉地盖在那里。云层破处也能看得出一点两点星来,但星的近处,黝黝看得出来的天色,好像有无限的哀愁蕴藏着的样子。 ”
一花一世界。身体的记忆。前守后攻——前面偏弱、后面渐强。音乐不错。
看完以后有种夜里出门四处走走的冲动。
他爱他,她爱他.她爱着他还想着他,他爱着他还想着她.四牌楼,angry jerks,莱迪,古堡,东大的摩登天空...他失去了他,我离开了南京...
真够憋屈的,中国式的。沉醉的是春风是夜晚,而你只有无限的压抑,无限的无可奈何。而我仍觉着娄烨的叙述里一直流淌着诗意。
最后居然被掰直了?
与上一部一样,依然是情绪化的电影。模糊环境,强调个人,以便更细腻的关注个人的情感。一直觉得娄烨是6代里最有灵气的一个,放在欧洲算不上极优秀,放在内地这种类型的导演倒是极稀缺。配乐很赞。不错
“不是爱风尘, 总被前缘误”,灰色的胶片揣忖着每个人的私密生活。片名印证了郁达夫所描写的小人物的悲苦,出轨的意乱情迷,被出轨的尊严剥落,都在湿热的夜晚化作挥之不去的迷雾。好剧本,好演员。
看来,娄烨一直忘不了郝蕾啊……
娄烨是中国最有文艺气质的导演。这部电影真让我惊喜。
秦昊真是太好了,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娄烨那么爱他,为什么陈思诚跟踪跟踪就迷上他。走路的样子,微微上扬的嘴角,抽烟时的妩媚,全是戏。
鹿特丹夜晚十二点,走出影院,并没有察觉出异样。只是等一个人安静的骑车回家,电影的镜头就不停的闪烁,还有那些屏幕左边时而出现的诗句,那时才算明白了,我也只能这样看你离开。雪花飞满了一整片天,这是你我一起看的最后一场电影。
年度最爱之一。属于可以铭记这个时代的电影。
“我从来都没有问题”
“我们时常感到春风沉醉,却忘了我们仍在夜里” ——我爱你。
男主角身為出櫃同志卻得要陪著他的男人們躲在櫃子裏,而他們身後總是還有個女人在拉扯著,他必需在被抛棄之前先拋棄對方,讓肉體和心靈都留下了疤痕。主角以冷漠包裹著他的愛意,以堅決掩飾他的脆弱,卻也只能投入傷害人與被傷害的宿命之中,情慾的悸動有如加諸於他的詛咒。
我认为这是我看过最好的电影
复杂感情世界的集大成。非常私,非常自我,非常美,非常罪,也非常醉。
慢慢开始觉得,娄烨和体制最突出的对抗性其实不在于他的目光所及,而在于他是我们当中可贵的“主观性”颂者。确切地说,是拥有一种对现实场域毫不畏惧并将其掌控、利用的主观性。有多少时刻,往后退半步是纪实,往前进半步是风格化(狭义),但偏偏都不是。这种源自影像的个体性能量对于维稳、统一、大局、集体主义,本身就是最纯粹的逆流。能为表达内容的自由代言的人有很多,能为表达方式的自由代言的人很少,娄烨有时是前者,娄烨一直是后者。
明明糙着一张脸,却拍出了秦昊眉眼间的风情。明明是破败老旧的城区跟广告牌,却流淌着清冷又无可奈何的诗意。姜城说,我从来都没什么问题。全片最虐。人人都征求他意见,却从来都没把他放在最重要的地方。他在夜晚不停地游荡,心底求的还是个长久。可原来,求长久的都是傻冒。
相爱后动物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