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我原害怕你离开我,但没有想到今日竟是我离开了你。
戴思杰终究是留过法的人,那种被拉丁民族的血与沙侵染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心的淡漠,镇静,热情,清高,在影片最后的留法小提琴演奏家的形象里得到演绎。那种情感是复杂的,带着自我悲悯的惆怅和放不下架子的左右为难。
2002年的影片,今夜再看,不过如此,没想它竟获得那么多的奖。中法合拍的电影总是有一种混血儿的情调,例如在越南取景的《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儿》,例如这部《巴尔扎克和小裁缝》,还有中英?中加?合拍的《面纱》,中国温婉清丽山水之下演绎的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时代的爱情,似乎别有一种哀愁之美。
影片尽管是以那个特殊时代作为背景,但真正的主角其实只有那个深山里的女孩。大概我是迟钝,并看不出任何锐利的批判意味,即使有,在流水一般的莫扎特里也变得很淡很淡了。年轻的山里女孩,是有花一般的容颜与笑靥,她对她的离开,给出了全世界最牵强又最无法挽留的理由,是因为大文豪巴尔扎克。大概在思想如此开明的今日,也没有多少女孩能说出这样戏剧化的话,也大概是因为今日的开明与迅疾,我们已经失去了读巴尔扎克的时间。
我只是忽然想起17岁半的我,穿着高中的校服去法领馆面签,作为一个工科专业的交换生,为了确保面签结果,我本应该假惺惺地谈起绿色化学与核能使用的未来,可惜当年的我也是如此任性倔强,我说,我想去法国,学法语,是因为我太喜欢杜拉斯。
即使是今日,若不是与我的法文教授谈起,法国的年轻人中知道这位获得两次龚古尔文学奖的女作家也不多了,我开始读杜拉斯的《情人》的时候还是中学一年级,在老家祖父的书房里看到箱子里落尘的法国小说,翻开那本小说之前,西贡在我记忆里不过是幼年盛热之地,阳光毒辣,夏天之时都是青木瓜与各种热带水果的味道,直到那日,我翻开杜拉斯的文字,我便开始想象,若我也算是一个成长在热带国度的少女,那么我总该也是遇到这样一段奇情。文字的毒害作用甚大,于是,当与我同龄的女孩子还在韩国少女作家的小说中做着傲娇蛮横,与王子共舞的梦时,我已经在开始等待那个能与我在湄公河边邂逅的男子。
邂逅之后,便要像张爱玲说的那句:“能发生的关系都要发生”。
影片的最后,年轻的男孩子眼角带着泪光,他说,我那么爱你,你却一声不说就走了。
一个女人,一旦决绝便是一路到底的。都说女人是优柔寡断的动物,神经纤细如同植物细蕊,但一旦做出决定,花瓣包起花心,便很难再打开。法国影评人说,这是一部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电影,印证着大文豪巴尔扎克的那句“女人的美是无价之宝”,但要把美展现出来,孔雀开屏,是需要勇气的。我为何没有看得那么深刻,我只是觉得,他离开,她去堕胎,他在她疼痛万分的时刻拉《天鹅湖》,他为她卖掉他心爱的提琴,第一个他,和第二个他,或者,正如主人公自我的辩白,“只是我们爱的方式不一样而已”。爱得太久,忽然有一天,便发现自己不再爱了,所以,我一直都相信,女孩的离开,只是因为她不再爱了,巴尔扎克教会她,爱情不应该是这样子的。
他最终从法国里昂和图卢兹的国家剧院回到中国。他带回来一瓶香水。给一个他曾经相处的山里的女孩,或许,他已经不知道有什么可以给她了。
两个中年男人,各自功成名就,深夜伴着金黄威士忌畅谈,说起旧事,仍不禁有泪。辜负了谁都好,很幸运,他们都没有辜负那段苦难的青春。
那瓶来自法国的香水最终淹没在总归要来的三峡水中,在悠扬的提琴声中,贫瘠的青春才有一点点的馥郁,他带着香水回到了三峡,但她最终却带着巴尔扎克消失。一个女子的一生,传奇常常是因为爱情,不传奇也常常是因为爱情,女人的倔强和任性一旦发作便是一发不可收拾。
当我在法国的夜幕里看完这部电影,心怅然之。
我从前时常担心害怕你会离开我,但想不到今日,竟是我选择离开了你。
2 ) 知青文学,三峡和理性的诘辩
it's a beautiful movie.
I didn't notice in the beginning that the story took place in sanxia, a place poets give their highest compliments and writers place their moving stories. This balzac is special in the sense that it stitches the social movements, shanxia and the ideal of reason together. literatrue about young intellectrals send into the countryside, some have similiar romantic plots, is not new at all. when the story happens in a place where the gorgeous goddess wushanshennv shows up and obriginal scenery is alive, it means something else. what will happen when the natural face the modern? we know the ending of the crash from reality rather than from the film. the movement was abortive and the sanxia was submerged into water. is memory or music persistent enough to convery and reserve the past of beauty?
the meaning of balzac is very intriguing. upto the middle of nineteenth century, reaon is regarded as the motto of the whole civilization. humans is unique for its ability to reason. reaonality is the stickyard to justify the civilized and the uncivilized, as it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colonizing era, the occident and the orient. by turn of the twentith century, bearing the truma caused by the two world wars, reaon is doubted and even toppled in the world of literature. reason, as a construction of western hegemony, loses its appeal in its home land and strangely bolosomed in the east, China. Will reason bring happiness or the utopia to a nation out of nostalgia? will the little seamtress become the person she wants to be after bathing in the light of balzac and stride into modern cities?
3 )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她毅然离开?
是什么样的力量,可以让这个山里面的姑娘放弃自己的亲人和恋人而只身去外面的新世界寻找新生活呢?老巴尔扎克书中的价值人生观?这些东西解放了她,liberating!
亲情、爱情固然美好,但是巴尔扎克书中的某些思想激发了她心底的原始野性!“女人的美是无价之宝”。她有她的理想,即便是她的最爱、她的至亲也阻挠不了她的脚步!
做个自由的吉普赛女人吧!
4 ) 有关《巴尔扎克与小裁缝》
七十年代的中国,上山下乡的知青,秀丽的湘西和崎岖的青石路,时代的背景像一面缓缓拉开的大幕,在一切尚未开始的时候就注定了属于那个年代的欣喜和哀愁。接着是罗明的闹钟和马剑铃的小提琴,会动的公鸡以及莫扎特永远想念毛主席,故事就这样在不安分中铺陈开来。
这样的地方是一定要有爱情的,有关年轻,有关死水般的生活,有关于那样一个时代。于是活泼开朗的小裁缝很快走入了他们的生活,为他们带来了光亮。但这却并不能够弥补精神生活的匮乏,知识青年对书籍的渴望永远都是反映那个时代的电影里所不可缺少的。王小波早就在《思维的乐趣里》这样写过的:插队的生活是艰苦的,吃不饱,水土不服,很多人得了病,但最大的痛苦是没有书看。于是那一箱“禁书”便成了他们生活里最大的乐趣,令少年与小裁缝幻想中的世界豁然开朗。它令少年觉得整个世界都变了,天空,星星,声音,光线,甚至连猪圈的气味都变了。每读完一本都宛如一次洗礼,一次新生。“爱情是理性的放纵,是伟大心灵的享受,严肃的享受。野蛮人只有情感,而文明人除了情感还有思想……”每一句都可以让那些灵动的心沸腾的吧,作为一种挣扎,更是对沉默生活的逃生。
故事的讲述并不缓慢。接下来的事情环环相扣。先是罗明与小裁缝短暂的分离,然后是剑铃对医生的哀求以及小裁缝强大的隐忍,一切都兀自发生着,按照它应有的顺序,用应有的声音和桥段。之后出现在画面里的是四十多岁的马剑铃,脸上已经没有了二十多年前的棱角,少了锐气,多了沧桑。不变的是他依然守候着那把象征灵魂和自由的提琴,奏着生命奔放的旋律。时间来到这里时,电影已是即将进入尾声,本以为画面里接着出现的会是罗明和小裁缝,依旧是那座山,那条路,当年的少年一个选择了理想,一个留守了爱情。然后是一场二十多年后的重逢。这样以后,时代的背景,理想和爱情便可穿成一条线了。然而导演笔锋一转却安排了小裁缝的离开。巴尔扎克改变了她,她需要寻找新的生活,于是走得绝然,连罗明和马剑铃也措手不及了。所剩下的只是对往事的回首,徒劳的找寻和永无休无止的思念。
影片反应了文革时代下乡插队的知识青年的生活面貌,小裁缝更是独立自主的女性的代表。三个演员都是自己所熟悉和喜欢的,只是刘烨的四川话说得着实有些蹩脚。另外稍有缺陷的是,影片对“小裁缝”的演绎有点有始无终,不够充分,像是脱了线的珠子,只是不知滚落的那头又是怎样一番景色了。
5 ) 巴尔扎克如是说:女人的美,是无价之宝
一本书可以改变一个人。
巴尔扎克就是这样的作家。整个电影围绕这个极具感情色彩的法国作家开展一段70年代凤凰山里头的三角恋,两个知青以不同的方式共同爱着山沟沟里一个听过巴尔扎克的文学作品后,决定冒险走出山外看世界的小裁缝——注定没有结局。
文字的魅力实在是在太大了。
伴随着“莫扎特(老莫)永远想念毛主席”(这是生产队队长的原话),悠扬的小提琴声荡漾着整个峡谷。
记得罗明刚来插队时说的一句话:真想不通,难道我们就一辈子窝在这山窝窝里?
害人的文革,让多少知青失去了欣赏文学的自由。
罗明为小裁缝念书,马剑铃用画来表示自己的名字,在羊皮背心上的文学作品,老裁缝听完巴尔扎克后做了法式水手服和碎花小衬衫,还感叹“香榭丽色,多美丽的名字啊!”。特别是在第二天还要劳作的情况下,马剑铃仍读书到5点,老裁缝仍能兴致勃勃地为村里妇女做衣裳,妇产科医生左瞻右顾小心翼翼地朗读,和《朗读者》一样,让我再次回味文字带来让人会意的魅力。
周迅向来都是电影里抢手的角儿,在《画皮》是,在《小裁缝》也是。本来就很喜欢周迅,她把一个乡村小女人向往外面多彩世界那种渴望演得出神入化。非常佩服小裁缝的勇气,不论面对任何事情,都是那么直白而且清晰。爱情,只是她对生活的一个尝试,没错,她爱罗明,但她更爱巴尔扎克,更向往外面的世界。为此,她可以放弃一手抚养自己长大的爷爷,放弃自己的爱人。可见这种女人的毅力和坚定不是一般女人可以做到的,极度羡慕这种勇气!我不知道这个角色让其他人来演会表现得怎样,但周迅似乎已经把她演到极致了。特别是她那双俏皮灵动的眼神,说她是天生的演员,一点儿都不夸张。
如果有一天,我也为了一个人(一个作家,一位演员,一名演奏家。。。或是一个我深爱的平民),或是一句话,也走出现在的眼界,不论结果如果,那将会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
话说刘烨,他就是有种让人喜欢的长相,他的声音,说话的语调,眼神和他微微的一笑,就能让人无限遐想。即使没怎么看过他的戏,但对他的感觉就是很好,也许这就是影帝与生俱来的魅力吧。
《可怜的克利斯多夫》
自由的乐趣你是不能知道的
那的确值得用危险、痛苦甚至生命去交换
自由,感到自己周围所有的心灵都是自由的
连无知之徒也在内
那真是一种无法形容的乐趣
仿佛你的灵魂,在无限的太空游泳
这样以后,灵魂就不能在别处生活了
傅雷翻译
6 ) 你找得到那时的站,你要找的那个人就一定会在吗?
《巴尔扎克和小裁缝》是周迅陈坤早期的一部电影。自从看过之后,时不时会冒出一句句不地道的四川话。“为撒子嘛?”特别是学陈坤的语调说“巴尔扎克”这四个字。
宁静的凤凰山,那个老是被罗明在工作中拨快的闹钟,快乐的藏书洞,被《基督山伯爵》带来灵感改的海军衣服式样,马剑鸣傻傻的笑容,特殊年代里小裁缝的爱情。电影的大半部分就像马剑鸣动听的小提琴声,以为这样可以静静永远的听一辈子。
影片的转折是小裁缝剪了短发背着小包裹,坚定的离开了。小小的身躯,沿着山路一直走下去。她说,巴尔扎克让她知道女人的美是无价之宝。她从书里看到了辽阔的世界,美丽的生活。选择了,就再也不回头。
小裁缝没有回来,不管她找没找得到她想要的世界,从她离开凤凰山头也不回时,她一定不会后悔迈出的那一步。
影片到结束没有交代小裁缝现在怎么样,只是从罗明口里得知她去了深圳,最后去了香港。看着凤凰山的光盘,听两个不再年轻的知青在回忆过去,一个是博士生,一个是在国外弹奏的小提琴手 。我有些感伤,为罗明和小裁缝没有结果的爱情,为马剑鸣的等待。
在凤凰山即将被埋没,当地人在河里放船灯祭拜祖先时,也可以替没有回来的代放。马剑鸣跳下河,去搜寻是否有小裁缝名字的船灯。其实,他只知道她叫小裁缝并不知道她的名字。一辈子就像一直开往前方的列车,走过了这一站,想再回头寻找,即使你找得到那时的站,你要找的那个人就一定会在吗?
祖与占、朗读者。演员表现极好,周迅陈坤刘烨实在太动人了,周迅那滴溜溜的黑眼睛、陈坤那敏感的眼神、刘烨那鹿眼!“莫扎特想念毛主席”、用谷糠做了雪、连猪圈的味道都变了,为一本书去做堕胎手术,"我去抓一只凤凰山的鳖,给你老爹补身子,这样就好得快,他好得快你就能早回来了"
莫扎特永远想念毛主席
在禁忌的年代与文学偷情。
只能说刘烨的四川话说的黑恼火 好像外国人哦 陈坤是重庆人嘛 说的还是正宗啊~
周迅同学就是天生的演员啊,四川话都说得那么好。
说我爱你。重复十次!
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激动的组合啊...
戲中的馬劍鈴及羅明有沒有同性情誼?
结尾的女性独立意识稍显突兀了,再加点铺垫会更好。陈坤本来也挺小受的,可是和刘烨摆在一起就一秒变小攻啦!刘烨童鞋真是万年受啊~周迅在这里真好看~啊,四川话,陈坤表示毫无压力,另两位童鞋就有囧了,特别是刘烨。。
何尝不是中国版的《朗读者》……
在学校看的,地方话版,还不错,周迅还是那么灵。
刘烨拉小提琴的时候帅毙了.可惜現在殘了!
我亲爱的刘烨啊,你怎么就透露出这么一种背背气质呢
罗明一脸倔强地修起钟表时简直与阿坤哥哥重叠了。本来以为马剑玲爱罗明(可能跟他讲那个“中国史书上第一个同性恋”故事有关),后来他发抖帮小裁缝吸毒,才知道他是爱着小裁缝的啊...用很幽默的方式讲了那段残酷的背景故事,影片结尾处泰坦尼克号既视感。
我把心给了你,身体给了他,情愿什么也不留下~
原来刘烨爱的不是陈坤
把刘烨和陈坤摆在一起的画面还真是好看啊~
中国版的祖与占,喜欢那个时候的陈坤和刘烨,身上还保留对艺术单纯的塑造,特别是后者,尽管两人同时出现的第一个场景我的反应是,看,毛和周。
虽然刘烨和周迅的四川话实在让人焦躁,但我喜欢这个故事啊,小裁缝走了,抛下罗明去见识美丽新世界了,终于没有落得知青返城自己在爱情里打落牙活血吞掉眼泪疙瘩的结局,她比谁都先走。
每次看周迅的电影都让我很惊喜,她总是演的那么的浑然天成,陈坤和刘烨的组合给我一种意想不到的感觉。巴尔扎克的禁书,两个上山下乡的小伙子和一个不识字的小裁缝,最开始最依赖的小裁缝,到最后心灵的蜕变,她豁然开朗寻找新天地去了,可两个小伙子的心却被牢牢的困住了,一生不能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