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生活》是我最喜欢的综艺节目之一,从它,我学到的第一点便是节约的生活理念。很久很久以前,我是一个十分勤俭节约的孩子,我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节约用水、垃圾分类,那时候倒不是因为自己多么的文明,而是因为生活是在是窘迫,我必须谨慎者来。刷牙的时候,水龙头我绝对不会让他一直流着;喝完的矿泉水瓶我会收集到一起买给废品站;学校提供给学生一次性筷子,我会跑到校长办公室去提建议......后来,我上了大学,来到了重庆,我看到周围的人浪费十分严重,学校食堂旁边的垃圾桶里满是早餐后的一次性豆浆纸杯、饮料瓶子和其他。,当时的我十分的揪心,这种揪心不是为别人的浪费感到义愤填膺,而是由于自己一直以来的习惯使然,导致看到许多浪费的东西而内心十分得不舒服。回到宿舍,室友们进了洗澡间,水龙头就哗哗流动,一直不停,直到洗完澡后出来才关掉。我这种揪心的感觉大概持续了两三个月。直到后来,我自己也渐渐习惯了这种现象,也适应了这种行为。我记忆犹新的是我晚上最喜欢的就是冲着热水唱歌,那时候一唱就是20分钟,热水就哗哗地陪我流了20分钟。再后来,我仿佛适应了城市里的这种司空见惯的浪费现象,直到我看了《你好生活》,我喜欢撒贝宁和尼格买提这群朋友,我也想交这样的朋友,当看到他们在节目中所表达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时,我激动不已,仿佛以前的自己在沉睡了十几年之后被轻轻唤醒。于是我毅然决然选择做以前那个节约的自己,不浪费、环保,我拿来了自己猪呢比了很久但一直没有用的餐盒,用来代替公司食堂提供的一次性餐具、我吃干净餐盒中的每一粒粮食,只为每次有所剩余便会想起节目中在海口从事玉米育种的85岁高龄的同乡科学家为代表的一辈辈科技人,我把这种理念贯穿到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感到一种难以描述的幸福感。我认可这样的生活理念,并愿意克服自己去践行它,所以我感到很快乐。这不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么?我不禁又想起了台大的欧丽娟教授,她也一致在努力践行着环保节约的生活理念,每一次给同学们贮备讲义,都会用工作中预留下的单面打印过的A4纸,我非常清晰的记得她在给学生发讲义的时候说,她用二手纸给大家准备讲义比用新纸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这是她选择的生活理念,她愿意去践行,她感到幸福。我在践行,我也感到幸福。
其次,我还坚定了自己为奶奶修房子的决心。从小跟着奶奶一起长大,从7岁到13岁,我一直生活在村里那个黛瓦泥墙的家里,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是这样的房子,现在回想起来,仿佛生活在一个古镇里面,但是当时并不觉得。后来村里人出去打工,都渐渐地拆了老房子盖起了钢筋水泥的小洋楼,我家还一直保持着原样。记不得有多少次夏天的倾盆大雨过后,泥巴墙会倒塌,奶奶佝偻着身躯将砖块一层层摆起来将小院子围起来;也记不得多少次夜里睡觉屋顶漏水,滴答滴答的声音直到天明;更记不得多少次奶奶四处借水泥,找乡亲帮忙上屋顶补房子。后来我读书,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奶奶一个人生活在那个院子里。梨花每年一样的开放,房子也一年比一年更旧。近几年乡亲们盖房子,街巷里的地面一直被垫高,高出了我家大门口和院子,每年夏天雨季,院子里排水会成为极大的问题,还好院子是泥面,吸水快,但从巷子里跨过大门进入院子里,便留下了一个高差,奶奶每次出门都会跨过一个大坑,极为不方便。前年国庆节回家,我买了些沙子和水泥,把坑给填平了,里间重新刷了一层水泥,奶奶走路平了,我不在担心她会被绊倒。2021年7月份,家乡发生洪水,奶奶的房子再一次漏水了,看到郑州的洪灾如此严重,我揪着一颗心十分不舒服,之前萌生的想要给奶奶修房子的想法更加强烈,后来洪灾过去,自己也一直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没有执行下去。《你好生活·第三季》来到了贵州,他们帮一个带着五个孩子的奶奶重修了房子,给奶奶完善了生活配套,这无论如何对我都是一种直击心灵的警示。奶奶今年85岁了,家里还没有通燃气、也没有一个专门的厨房和洗手间,冬天也没有热水器,生活的难度我是知道的,于是我便下定决心,无论有多少困难,今年春夏之交一定要把奶奶的房子重新修整一下,把基本的生活配套完善起来。这是今年给自己下达的考核指标,如果完不成,我想我会愧疚一生。生前多尽孝,故后少遗憾。2017年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便开始排雷一样,一方面做自己的心理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尽自己的孝心。2018年春节,我们去了叫做云台山走玻璃栈道,妈妈恐高症,哭的稀里哗啦,奶奶却大步流星,昂首向前,四号没有感觉;奶奶没有出过省,也没坐过高铁和飞机,2019年春节,我们乘高铁去了西安,看大雁塔、钟鼓楼,逛大唐不夜城、大明宫,奶奶开心得像个孩子;2020年春节,因为疫情,我们被困在家里,哪里也没能去成,但是在家呆了50天,陪奶奶一起包包子、炸油条、干面条,晚饭后一起去田野边散步,看元宵节的月亮从榆树的枯枝上慢慢升起来、看孔明灯随着风从头顶飘过,看烟花颗颗,照亮天空,仿佛回到了读小学时期,和那时候依偎在奶奶怀里看天上星星的感觉一模一样,2020年的陪伴,将是我13岁离开故乡后永生难忘的幸福时光,我清晰的感知到,在我以后漫长的人生路上,这段陪伴将是让我此心安宁的一方圣土;2021年春节,我们一起去了开封清明上河园,在虹桥边的茶铺里吃面,在汴河上乘船观赏两岸的花灯。我们还去了母亲河黄河,在黄河边的滩涂上为她唱《黄河鱼娘》;2022年春节,我们一起去了《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我们一起去打开了生活了几十年的多情土地的过去,带她了解大河之南千里沃野的前世今生。2022年,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为奶奶修好房子,让他住的安心,二是带她去看大海。想起李思思面对着大海呐喊:“奶奶,看,这是大海”忍不住泪目,所以,我要带她去看大海。
最后,《你好生活》还让我坚定了自己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说起自信,必然有不自信。之前的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文艺青年,虽然我不太喜欢用这个标签来标榜自己,但我着实是。后来,我毫无准备的离开校园,进入社会。我没有能够很好地适应它,我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一个全新的生活,我的价值观收到强烈的冲击。与此同时,我也被自己的好朋友深刻地影响。他很早就实习,很能适应,在他给我教授经验和答疑解惑的同时,夹杂着的嫌弃的语气让我的自尊心也收到很大的伤害。后来我渐渐变得很能适应,因为我对我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从来不置怀疑。但适应的同时,也让我渐渐发生了变化,我开始变得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并且十分欣赏这样的自己,这也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适应了社会的我一路突飞猛进,渐渐忘记了以前那个纯粹的文艺青年。看完《你好生活》之后,关于自己的价值观,我也陷入深沉的思考,心之所向,自由生长吧。我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对未知的好奇、对未来的憧憬就足够了,其他的就随遇而安吧。
昨晚夏风吹过,我梦到了撒贝宁,梦到了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大概是心里强烈的向往,最终在梦里有所体现。但是无论如何,我要感谢这个节目,感谢撒贝宁和尼格买提,犹如一块鹅卵石,激起了千层涟漪,一圈一圈蔓延,叠加,衍射出满塘的粼粼波光。
第一季追到第三季,小撒从飞行嘉宾变成常驻mc,看着《你好生活》从一开始的实现小想法到一点点探索出自己的制作风格,作为老粉,真的很期待国综“新的探索”。
有人说小撒过于闹腾,但其实从目前节目来看,并不是这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在这个节目里是气氛担当,而且他经常能把一些观点总结的非常精炼且独特。而小尼恰好用他的温柔中和了小撒的闹,尤其是央视主持人团建的时候,大家就真的像聚会一样,聊着自己的遇见和感悟,在屏幕前显得体面且真实,也能获得观众的共情。
第三季把重心放在了体验和回馈,第二集帮老奶奶改造房子,能看到节目组和嘉宾是真正从奶奶的角度出发,在帮助了她的同时最后其实对嘉宾来说也是收获。第三集主题是稻田,嘉宾们同当地人一样光脚下田,从内容来看是很真实地插了一块地,在白天的辛苦过后晚上在秧田旁唱着《云野》,毛不易和好妹妹的梦幻联动超治愈。第四集去爬山,走红军当年走过的路,以及在千年红豆杉前尼撒对话,让我真的很想去贵州看一看。而第五集作为贵州篇的总结,是倒叙回最开始尼撒来贵州时就去过学校和奶奶家,原来很早就埋下了这个彩蛋。
最新的第六集是素颜去种珊瑚,让我想到韩综里金高银也有潜水去海底捡垃圾。其实很多综艺都会关注到环保这一点,但有的(不踩一捧一)真的就只是为了节目而呈现,愿意花时间去真实了解并体验的并不多。
可能是自己平时工作太忙,很多时候也没法静下来思考,关注自身的感受。所以推荐这个综艺给所有人,看了会有很多的反思与成长,关于缓解焦虑,关于亲密关系。
🏷️一个小建议: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电视播出原因,内容很丰富,但时长太短啦~
有人说,我们终将在某个平凡的一天与自己、与人生和解;也有人说,我们也许永远无法和自我人生和解。 但《你好生活》告诉我们:人生或许只论点滴成长,不必强求一切。 这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节目,需要熬、需要品、需要咂摸。 印象最深的是倪萍问大家,租的第一个房子是什么样子的?撒贝宁说他第一个房子租在北大对面,倪萍诧异,“离电视台很远的啊”。 撒贝宁一下子靠在墙壁上,似是回想,说“离不开学校,天天要到学校里打球,天天要到食堂蹭点饭,得天天看着学校里的那些学生面孔,才会觉得……踏实!” 那时候的撒贝宁初入社会,尽力在保护自己的安全感,所以他心甘情愿把房子租在离电视台很远的母校对面。他需要靠着熟悉的环境、熟悉的氛围、熟悉的北大来给予自己闯荡世界的底气。 后来发生了很多很多故事,撒贝宁早已搬离了那个位于北大附近的小房子,成了全国有名的主持人。 在这段旅程里,有人来有人走,撒贝宁经历着这一切。他遇到了良师、益友、爱人、孩子……失去了时间、年华,还有他最爱的母亲。 上一季节目里,撒贝宁说两个孩子平安出生后,他第一个告诉了母亲,给母亲发了一条微信:您的两个小孙子出生了。 “但是没有回复了。”撒贝宁淡淡说道。 而后撒贝宁补了一句,“现在的年轻人要好好体会这种幸福……” 这是一个经历过失去的人所产生的感悟,短短一句话,藏了多少人生必经成长。 小尼说他第一个在北京的住所是妈妈帮忙搞定的,当时他在出差,妈妈一个人满北京的跑着找房子,问哪里的房子性价比最高。最终定下房子后,妈妈一个人坐着地铁帮小尼搬家,一趟一趟又一趟……小尼只知道妈妈搬了很多趟,但具体次数,除了小尼妈妈,谁也不知道。 “那时候年纪小,也不知道心疼……”小尼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满是心疼。 看节目才知道,小尼妈妈近一年身体不好在生病,这也是撒贝宁在这一季总是找小尼“茬”的原因,撒贝宁觉得小尼需要跳出妈妈生病的不好情绪,想想别的,关注点别的。 但,情绪又怎会轻易转移呢。 倪萍问大家,什么时候觉得父母老了。很快指向小尼,对小尼说,“你的感触应该很深的。” 那么爱说爱笑的小尼,一下子哽咽了,他是那么局促,时而看向天空,时而托腮,可是眼泪还是流了下来。这让人不禁想起那句话,对一个人的喜欢是藏不住的,同理,对爱的人的牵挂更是无法隐藏和释然的。 “我是……妈妈在做手术的时候,那一刻……觉得妈妈真的老了。”小尼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出这句话,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刻的小尼特别像一个孩子,像一个没有什么办法只能用眼泪抒发情感的小孩子。 让人不禁发出疑问,是不是我们在谈及妈妈的时候,才会真的会褪去在外打拼的那副模样,一切才会回到最原始的样子? “因为疫情,我进不去,我只能在外面的车里等着。我们之间隔了好远,我得不到里面任何消息,那一刻你会觉得好没有安全感,你不知道下面要发生什么,那一刻我觉得她老了……” 这大概是小尼在当了主持人之后,说过的最不华丽的一段话,没有什么辞藻堆砌,但不知道为什么每一个字都扎在听者人心里。那么用力,又是那么轻柔。用力是我们不敢想父母老去之后的样子,轻柔是我们总要面对父母老去之后的样子。 小尼说他在妈妈生病后像是回到了小时候,在家里没了所谓成年人的稳重,反倒成了一个“调皮捣蛋”的大男孩,每天出门前要抱着妈妈亲一下,有时候会开玩笑说“没亲够!再亲一下!”有时候妈妈被亲累了,他才放手。 因为不想再感受过那种没有安全感的无助,所以要抓住一切可能的、细小的、看似不重要的分秒,去表达爱。 撒贝宁很关心小尼妈妈的病情,有一次给了小尼好多补品,小尼后来想到,大概是撒贝宁之前也曾感受过同样的无助,不忍心看到好兄弟也经历同样的心情,所以在力所能及地帮忙。 小尼讲出这些小故事的时候,撒贝宁红着眼眶看向远处,说了四个字:多陪妈妈。 这就是一个人的成长。从小孩子长成大人,再为了我们在意的人、爱的人变回小孩子。 一定要去探个究竟,自己到底有没有自我和解吗?这看上去是个很重要的人生课题,但小尼小撒以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生中的点滴成长,是这些点滴成长推着我们走在与人生和解的路上。至于什么时候走到目的地,依旧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一路上,我们有没有对爱的人留有遗憾。 《你好生活》就在做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人生阐述:所谓人生结果,不是我们要花费心思去获取的。点滴的感受带来的点滴感悟,点滴感悟促成的点滴成长,才是我们漫漫长河中最该留意的一瞬。 这一季《你好生活》里有一句很浪漫的话,是小尼说的。 当时他带着妈妈去看病,在和医生交谈完病情后,小尼扭头看到妈妈站在窗边。 “她像个少女,眼睛里全是未知,像个小姑娘一样,我不知道那时候她在想什么。那是一个很平常的画面,但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我想那一刻的小尼,在抓住一些,也在放下一些;在看重一些,也在释然一些。那一刻,就是他万千个人生瞬间里,最想留下的一瞬。
这部综艺可以带你远离城市的喧嚣,开启一段温暖的治愈之旅。当然,如果戴着作秀的滤镜去看,它也不能免俗。但是生活不易,看综艺就是为了缓解身心的疲惫,又何必去考虑更多的东西呢?不得不说,节目里对于亲情、友情的探讨真的打动了我,央视果然yyds!国内类似充满烟火气的综艺真的太少了,大多都是做游戏、选秀之类的主题,普通人看着会有很大的距离感。实际上一部烟火气十足的综艺,一样可以收割观众,只是这类综艺大概并不赚钱,也只有央视肯花钱去做了😅😅😅除了娱乐放松,我们一样需要温暖治愈,回归生活本来的味道,真实永远是最能打动人的😷😷😷
之前看了太多出世的书,看了《你好生活》之后,我更想积极入世了,如你好生活儒家的目标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道德完善的主体,进而可以更好地做事以尽可能多的产生出价值,对周围人产生正面影响。
《你好生活》这一路太多美好的风景,优秀的人有趣的人,令人神往。与之背后的故事,有笑有泪、有感动亦有欢喜。
《你好生活》,使浮躁的时代当下转为慢节奏的远离城市喧嚣,从而重新回归到生活本身中来,使得生活中时常被忽略的美好的一面得以焕发展现出来。
一直以来很欣赏撒老师。才华学识、幽默风趣、智慧且富有洞察力而又饱含赤子之心,竟能集于一身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太有魅力了这个男人。
歌声的那期大联欢,绝了,快乐轻松氛围的营造一度让人忘记了现实,直到广告的进入 …… 哈哈哈开玩笑。尤其伴随最后一首明天会更好,习惯了独处的自己在小酌两杯后沉浸在其中的久违快乐,无以言表。
而结尾情感打开,确实如撒老师所说,放下过去的遗憾,把未来可能发生的遗憾,现在当下都弥补起来,现在就珍惜吧。
最后一期的回忆,很有意义,令人很有感触。每次看《你好生活》的时候就有种淡淡的欢愉的内在体验,简单,欢喜。这本是生活原本的真味。
日渐深沉睿智的、优秀如小尼小撒竟也不自信。而自我保护的表现形式是截然相反,一个外放一个内敛。因时代的迅猛发展、信息量的巨大,内心的焦虑,只能不断学习,不敢不学。优秀如撒老师尚且如此,我辈更当加倍努力砥砺前行。而当谈起如何教育两岁的孩子,撒老师说:“你教给他们多少知识都不如教给他们学习能力,这是别人一辈子拿不走的东西”。多么智慧的洞见,揭示了内在“道”的底层规律层面而非停留在“术”,即非表面的方法。
难忘今宵,听了多年的一首曲子,而正因为是太熟了所以反而没有细细品味过歌词,今天才发现这是一首胸怀极为宽广的歌曲,意境悠远,放之四海而皆准无论放在哪个时代,皆是炎黄子孙天涯共此时的一刻。
青山在,人未老。是这一季的结束,同时又是下一季的展望。你好,生活。
我看了三季的《你好生活》,也由头到尾看完了《一夜长大》,很有些话想说说。
这档节目是小尼作为制作人制作的第一档节目,在节目拍摄和制作期间,小尼一定是特别特别辛苦,作为一个节目制作新人而不只是一个主持人,作为一个喜欢安静本性内向却要不停地去主导话题和氛围的人,作为一个想要拼命表达自我和真实却要同时顾及节目生命力的人。
小尼的努力作为观众我把每一帧看在眼里。从前出现在视野里的作为主持人的尼格买提,在央视不算资历最深,带给人的感觉却分外温暖踏实,开得起玩笑,经得起推敲,正经八百可以主持春晚,插科打诨也可以主持《开门大吉》。我跟小尼同龄,虽不是小尼节目的粉丝,却对他印象格外深刻格外好。看过《一夜长大》,顶着神童光环长大的小尼,内心里其实也有胆怯自卑和不安退缩,是个让人心疼的大男孩。生活在聚光灯下的小尼,本可以将自己的私生活严严实实包裹起来,把生活分为镜头前后就可以安之若素,但他选择了向前辈董卿学习,将自己的事业领域推向一个新的台阶,这样的突破是他自我的突破,需要很大的勇气。
《你好生活》想要表达的便是小尼对于生活的一些思考,关于得到,关于失去,关于聚散离别,关于食物,关于生命,关于亲情友情……将这些深刻庄重的元素融入到青山绿水,言谈欢笑中去,融入到每一步的行走中去,融入到每一个闪光而特别的生命中去……看似云淡风轻,实则深刻警醒。
他的用心更体现在嘉宾的邀请上,既不能过度娱乐化,又要兼顾节目的收视,我相信他已经竭尽全力。央视主持团体的频繁亮相,区别于综艺明星的点在于,没有营养的娱乐元素大大减少,代之以一些可以延续的展开的有深度的对话和思考。同时,撒贝宁的常驻加盟成为了这档节目的一大亮点。面对这位睿智幽默不按常理出牌永葆少年心的央视大哥,小尼心里是感激的,“撒尼”组合也因此让观众看到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一静一动,一正一痞,一个心里全程装着节目有些压力,一个总不按常理出牌制造惊喜……撒贝宁让节目看似无厘头,实则是用无厘头和活泼欢脱代替了枯燥残酷的真实说教。
对小尼而言,拍第一季的时候不敢想有第二季,甚至出镜的嘉宾都开玩笑说不知道有没有下一季,然而如今三季都播出了,我想就如同爱因斯坦做出了第一个蹩脚的纸板凳,小尼心里是欢喜的,虽然不完美,但完成便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我看到节目与现实、公益有了一些令人欣喜的结合,看到小尼试图去解析一抔土、一滴水的意义,听到江上竹筏间清朗的歌声悠长回荡,那是人情与山水融化后产生的轻灵的回响,……如此一些,都是节目的意义,以及第一季到第三季的进步所在。
我不是专业人士,当然不能提出一些确切的关于此节目的改进建议,关于提高收视率,关于邀请怎样的明星嘉宾,关于去到哪里,关于设置哪些主题,……但我又希望在这泛娱乐化的节目圈里,能有一种明晰清朗表明立场和深度的节目制作态度,给人启迪,给人学习,给人思考,给人示范,给人向往,不刻薄,不矫情,贴地气,有风骨。
不管小尼还会不会继续做《你好生活》,也或许他又有新的节目正在筹备中,希望小尼都能继续他的梦想,在他心里,在观众的视野里,继续闪耀。
就问你,撒贝宁的节目有不好看的吗!?
头几集真的特别让人感动,给奶奶和孩子们的白房子。
疗愈~
你永远可以相信撒贝宁✊🏻
小尼的文案小尼的字小尼的旁白小尼的心思,真是细腻。请与小撒相爱相杀下去!央视唯一好看的综艺。唯一。
第二期姐姐回来看到装修布置好的家,那种欣喜,眼睛里充满光亮,我相信此后她的人生将一片光明。希望生活中也同样充满善意。
感觉现在这个节目立意挺明确的,虽然强行上价值,但人幸福感之源泉也不过如此种种:会友人,爱家人,帮他人,亲自然,赏人文。
你好生活是如何沦为向往的生活的。。SOS国内综艺何时才能放弃庞大的嘉宾阵容。。
“做快乐的自己,所以的答案,时间都会给你”。看过的为数不多的综艺,喜欢倪萍、小尼、小撒、梓萌。看了三期,弃了。1、广告明显太多,一期一个多小时看下来也没啥内容;2、逃不了其他综艺任务式的干活作秀;3、cue流程,动不动就各种发表感悟,而且听着就是很浅不走心;4、非的把苦兮兮穷哈哈看不到希望的当地农村生活,描述成一副岁月静好生活幸福的样子。 @2021-09-02 19:47:25
超级喜欢 希望能做10季 让心灵平静的综艺
央视主持人团建真的好看
这综艺一出其他综艺黯然失色的程度 永远好看 永远热爱 永远治愈!!!
老撒怎么能这么皮。。小尼真的好温柔一男人。
这两年经历了好多,日子过的不怎么轻松,就想看看撒贝宁和冰冰💖开心一下,你要是再这么哭哭啼啼的矫情。我就弃你而去了!(我错了,其实有时候哭一下感觉也很不错)
比向往的生活好看
有撒贝宁这个节目就能一直追下去。
撒贝宁太聒噪了吧,我只想听他们讲课
「就做快乐的你自己,所有的答案,时间都会给你,享受此刻,五指山也好,如来佛也好,你就是那个孙悟空。」是的我对小撒有滤镜。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温暖,没有娇柔做作,只有随性真情,年度最佳国综非它莫属
请小撒小尼相爱相杀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