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没有什么值得你去为之杀人
我总以为人字是相抵的刀尖,总有很多很多理由,驱使一些人去杀死另一些人,欲望、贪婪、自私、绝望,甚至还有,爱和正义。
这是一个发生在两个借着爱和正义的名义杀人的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对,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尽管它那么腥风血雨,并且悲伤。
那个天真无邪的小男孩,第一次举起刀对着另一个人砍下去时,他相信自己是正义的。替天行道,仗义杀人,正是这个信念,使善良的他,能毫不犹豫地结束掉素不相识的人的生命。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安开始潜滋暗长。当那个无名的男子在他的脸上划下第一道伤口,长久回避的疑问破茧而出,这双手染满鲜血,踩着堆积如山的尸骨前行的,真的是正义么?为什么看起来像个噬人的妖怪?
那个单纯美丽的女子,决心去杀一个人时,爱是她唯一的理由。没有什么理由,比爱,更能让一个女人不顾一切的了。为心爱的人报仇,她可以变成鬼变成蛇变成冷血的杀手。
那些在他染满鲜血的刀下成为牺牲品的人,他们也有朋友,有家人,也会爱人和被爱。为什么建立新时代就一定要有人死呢?为什么为了别人的幸福就必须牺牲他们的幸福呢?他当初下山来到这个乱世,是为了救人的啊!
可是,被牺牲的,不光是他刀下的死者,还有他自己的人生啊!他就该被牺牲掉么?
她发现他并没有那么可恨反而可怜时,她心软了。她想要宽恕他,想要保护他,想要拯救他。你想要杀人到什么时候?她要做他的刀鞘。
正义到底是什么?在那个疯狂的时代,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正义。为死者复仇的正义,为保护生者杀人的正义,为维持秩序的正义,为创造新时代的正义,谁都是正义的,时代不同,立场不同,正义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他的正义是想用杀人来创造幸福。但是,她说,幸福,是不可能借由杀人得到的。
他夺走了她的幸福,却又给与了她幸福。她想夺走他的生命,却为他献出了生命。
剑是凶器,剑术是杀人术,没有什么理由值得你去杀人,可总有一些人,你必须为了保护他们不受伤害而挥剑。传说,有一个带着逆刃刀的浪人,他的刀刃永远对着自己,每次拔刀,都像在赎罪。
2 ) 感觉看这部动画的人大多都还幼稚。
为什么这么说,略看了一下以上的评论。有人说为什么巴要划他一刀,难道是情节需要???
狂汗。。。
追忆篇漫画版和动画版的剧情有点不同,但就浪客剑心追忆篇来讲,是以动画版为标准情节的。动画版对雪代巴的死安排的很合理,辰巳握着匕首准备结果剑心的性命,巴却冲到他面前夺下了匕首……十字伤的第二刀,是巴刻意划上去的,记下这一刀以后,巴才安然的长眠。于是在OVA里面,这一竖一横的十字伤,在内涵上得到了非凡的升华。如果说清里那一刀记载着仇恨与反抗,巴的这一刀则代表了爱与宽恕,两刀相加,留下的不仅是脸上的伤疤,更是剑心在有生之年难以磨灭的,覆盖着哀痛和罪疚的心灵疮疤。
所以,不要误以为是给主角加上十字伤,那样更帅。。。
然后,以下,看见很多人喜欢剑心追忆篇的原因,是出自追忆篇讲述的爱情故事,觉得浪漫,忧伤。
在这里提醒一下,追忆篇的看点不在于爱情。如果认真看人真听剑心讲的每一句话,你就知道追忆篇的真正意义了。
第一集,比古清十郎所说,在这个时代,感染瘟疫而死,司空见惯,被强盗抢劫,而被当作猪狗一样杀害,也是司空见惯。被人贩子卖入红尘,沦为妓女,亦是司空见惯。人病了,时代。。也病了。。。
大家不要管动画片描述的事情是否虚构,但日本当时的情况确实如此动荡,一切的一切都司空见惯。抛开国籍不讲,我国过去也是如此。动荡,所以疯狂,忍饥挨饿,所以渴望复苏,四处压迫,剥削,所以要反抗,要建立新中国。
志士也是人,跟我国的抗日英雄不一样,那些志士杀的是他们的同胞。他们日本人自己,是同样渴望得到幸福的日本人。所以,他们必须要有大义。没有大义,就出不了手,没有要必须去为之杀戮的原因,任何一个有正义有善良感的人,都不会犯如此大的罪过。所以剑心开始,认为自己这样做能建立新时代,不惜“替天行道”仗义杀人。
但是雪代巴让他很快就明白了,杀人的,被杀的,其实都在渴望幸福,自己杀人亦是剥得他人的幸福。该怎么办呢??整部动画描述的都是这样的事情。而不是爱情,爱情,只是衬托出这些东西鲜明的存在。剑心在维新中活下来,出自他自己的实力。但跟他同样百姓出身的志士,却身首异处。。。为了什么付出那么多,付出自己的性命,付出自己的幸福。。。???
和月把作品弄出来给日本人自己看,但是来到了中国,我们中国人看,不管谁看都是同一个道理。志士,革命家,烈士,是伟大的。不管他是哪个国家的人,他们都为了自己国家的幸福献出一切。
后人呢???????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眼睛看社会。不好听的也就不说出来了。
这就是为什么日本维新三十年内,那么多内乱,且内乱份子很多都是当年的维新志士。因为他们以前付出所有去建立新时代,但新时代建立了,发现国家还是受西方列强的火轮船的欺负,人民还是要挨饿,还是要象人家低头。所以他们觉得那个不是他们想象中的新时代,所以到了后来才有志志雄那样的人,才有人造反。。。
3 ) 当雪代巴划下那一个刀疤
雪代巴为什么要划下另一个刀疤?难道情节需要?
看到结束的时候,当初被雪代巴感动了——没有《星霜编》里死去活来的样子,而是替剑心挡了一剑,同时与音乃武同归于尽。
吸引我的,始终不是当时这些“反派角色”是幕府里多大的人,或者,剑心属于什么藩,和新撰组有什么关系。。。
而是雪代巴为什么要划下另一个刀疤?藩长跟雪代巴交待过,希望她成为剑心的刀鞘——要一个女人做谋杀自己未婚夫的“刀鞘”,岂不是开玩笑?当然,藩长不知道内幕,但雪代巴自己知道。
然而,并不是开玩笑。剑心的勤劳勇敢善良显然打动了巴,尤其看到剑心说“我会保护你”的时候,鸢飞戾天。但巴最后还是离开了剑心,没有和他隐居山林。
雪代巴知道自己不能爱剑心——她是一个老式女人。这并不是说她思想不开放——这不是思想开不开放的问题,而是她如何处理被杀的未婚夫和一个善良的杀手之间的关系的问题。若即若离固然好,但雪代巴需要做一个决断。不用说,是痛苦的。
雪代巴不希望辜负未婚夫,她想的毋宁说只是:剑心不要死。因此,当她看到自己的未婚夫显灵时,似乎看到了希望。替剑心挡下一刀,就此完成了她对剑心所有的欠负。
“对不起,夫君。”这句话是对谁说的,剑心?错了。雪代巴的意思是:对不起,我未能杀掉这个杀手为你报仇,因为我没有这个能力——和你一样,我也只能在他的脸上留下一条刀疤。
雪代巴以自己的死,勾销了所有的仇恨,她已经报了仇——剑心无法释怀,也无处解释,他或许感受到自己处在当时巴得知自己的未婚夫被杀时的位置,重要的不是巴的死本身,而是那个自己轻率杀死的人能够始终制约着在世者的行动和思想。这也就是为什么,藩长说,尽管雪代巴死了,她依然是剑心的刀鞘。
[补]我的陋见能得到这么多评论,以至于今天还有人回复,是我没有料到的。我以前这则评论无疑有些“过”,事实上,换个角度看,十字本身何尝不是一个叉,一种取消?以同样的伤来取消先前的罪——这是治愈的、最好可能也是唯一的方式。
[补2]大家有意见,这很正常,也能够理解;何况是动画片,人民有意见,可以提,大鸣大放,是很好的。可是该说的也差不多说完了,希望以后如若还有人想讨论这个问题的,在回帖以前,把别人写的意见,也看一看。有不满,可以讨论,可以补充,但是在参照了前人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也是应该的嘛。
4 ) 谁是谁的阿修罗
清里
乱世也罢,盛世也罢。男儿总希望心爱的女子能够得到幸福,并为之付诸于行动。天下男子,皆为此心。日本如是,中国如是。论及清里,其不幸并不可简单地归咎于身处乱世,而在于其以与女方之期望相悖的方式为之谋取幸福。
或许,乱世中的男儿心中难免带有那么一丝躁动。身为下级武士之子的清里不认为这样的自己能够给恋人带来幸福。遂于婚前来到京都,投身于当时的阶级斗争之中,一心只盼立下功伟,光耀门楣之后回乡迎娶那个白梅清香缠身的女子。故虽心下不舍,亦知自己剑术平平,却仍抱着希望只身前往动乱的中心。成家立业,立业成家。日本人的这一想法显然是受中华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欧洲人就这方面远不及东方人来的执着。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于是才会有清里在双方家境尚且殷实的背景下,仍旧选择了远行。
而事实上,巴的要求却是低的,清里的存在即是她的幸福。未曾意识到这一点或者即便意识到了但是仍受所谓武士之心驱使的清里在兴起动身去京都的念头之时,悲剧的种子已然悄悄埋下。为爱人找寻幸福的行动却最终埋葬了爱人的幸福。
那时的京都宛若炼狱。各方势力手里紧紧拽着各自的正义,以暴力为手段坚持着他们的理念。而事实却是其中相当数量的人并不十分清楚自己所作所为的意义,迷失于时代的潮流,陷于杀与被杀的修罗道之中。往往是今日为他人收尸,却不知明日将是谁人为己收尸。
京都的夜是可怖的。一晚,清里执行护送要人任务。行走间,该名大人询问清里即将举行的婚事并为之祝贺,清里却言惭愧,现时兵荒马乱,自己却…那大人便打断道,不论世情如何,一个人想过幸福的生活,是无需觉得惭愧的。清里由此想起了临行之前与巴的会面。然而下一秒传闻中的刽子手拔刀斎的出现,将他对于归期的承诺击得粉碎。
看着拔刀斎若斩瓜切菜般解决了自身之外的二人,清里心里只剩下了绝望以及,不甘。漫无边际的绝望淹没着他。他不想死,幸福分明就在自己触手可及的距离,然而现在,他的眼里只能看到那即将到来的死亡。强大的求生欲望帮他躲开了拔刀斎本是必杀的一刀,可奇迹是不会出现的,片刻之后他便倒下了,虽然最后的一刀奇迹般地伤了对方。
不忍看血泊中那个男子的脸,那是怎样的一种不甘。明明,明明幸福就在眼前的,他向前伸出手去,在触摸到那最后的虚幻之前,生命为拔刀斎所彻底终结。
一刀挥出,断的是三个人的幸福。
巴
“或戏清流,或游林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携手于高山流水,泛舟于清粼碧波。”
对于巴,所谓幸福大概就是如此。
只是,这个过于沉静的女子,在自己所钟情的男子向自己求婚的时候却没有表现出与内心的无限欢愉相对应的表情。拙于表达感情的她无法使清里体会到她的真实感受,这无形中助长了后者前往京都的决心。而就算心里不赞成对方的这次出行,她依然选择了沉默。
后来,噩耗传来。
于是,悲痛欲绝悔恨交加以泪洗面心如死灰。
在无以复加的痛苦中,她最终产生了为恋人报仇的念头,旨在为她那几近崩溃的悔恨之心打开一个缺口。离家后她找到幕府下属的一个暗杀组织,在组织头目的安排下展开了对拔刀斎的报复行动,以一次偶遇为契机接近拔刀斎后在其身边观察对方的弱点。
事先脑海中想象的那个杀人无数面目可憎的刽子手最终幻化为眼前这个容貌清秀的半大孩子之时,巴内心的感受我们是不得而知的,我们无法从她的表情捕捉到什么。即便是在接下来所展开的与拔刀斎的交往中,她依旧是淡淡的,淡淡的,只有那把随身携带的短刃偶尔闪出的一丝杀气昭示着她的复仇之心。随着接触的深入,她开始自然而然地,当然同时也是照计划地了解拔刀斎——能够把握到对方的思想,但不认同。
酒馆一幕表现了二人之间的思想冲突。在这个场景中,巴终于向剑心,向观众——至少在言语上——展现出了她内心部分的真实。然而她对剑心的指责并不能改变后者那单纯得近乎偏执的想法。随后在前往池田屋途中的杀戮开启之际,她甚至求他不要出手,她的眼神是那般的恐慌凄凉——即将逝去的这些人又是谁家女子的清里?谁又将是谁的阿修罗?
在地狱一般的血腥杀戮结束之后,命运的轮盘又于瞬间产生了转变。巴和剑心开始了一段平静的田园生活。正是这段时期的生活,将剑心的思想改变了,也将巴的复仇之心渐渐地淡化,她甚至不再随身携带那把短刃。然而她的痛苦反倒有增无减。当复仇这一终极目的已不再明确,她自己的存在意义是什么?清里呢?原谅拔刀斎甚至意味着否定了惨死的清里的存在价值。她在内心深处应如何面对那个她所深爱过并仍深爱着的男子?可是因为她的内敛,不止是观众,连她身边的人也触摸不到她心底的全部真实。这一切只有那本日记中始有可能窥见。可以确定的一点:因矛盾所引发的痛苦不断吞噬着她本已残缺的内心。
爱恨之间的距离或许真的仅是一纸的薄度。一夜承欢之后,在计划的执行日,巴竟试图杀死所属暗示组织的头目从而在关键处破坏这项计划。试想一下她如果成功,那她下一步应该会做什么?几可肯定是自裁,她的心已经打上了死结,只有死亡才能使她自已然臻至无以复加之境的苦痛中解脱出来。当然,她是不可能成功的。从被头目发现后击倒在地的她毅然选择咬舌自尽这一行为当中也可看出她事先已有了自杀的决心,不论成功与否。
头目在制止巴的自杀之后提起清里,迫使她不得不在这早已痛苦不堪的时刻于心底直接面对这个已逝去可对她而言仍是无可替代的男子——她甚至无力面对。她同样无法面对遍体鳞伤而至与头目展开最后一战的剑心。她的心找不到出口。
没有出口。只有死亡。谁人的死?
剑心
那个男人,在经历过一切之后,最终选择了活下去,背负着自己和他人的伤痛活下去。在维新过后的十年,他是以怎样一种心绪回首当年的自己——那个于十五岁那年的某个冬日瞬间苍老的少年?抑或伤痛的沉重已经使其无力回想往事?
单纯。这个词在我想到剑心时铺天盖日地向我袭来,瞬间淹没了他的其它属性。是的,幕末的剑心,那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年,他的单纯是如此的触手可及。
黄鹰曾经写过一个叫做云飞扬的角色。这个天下第一高手生平最大的憾事竟然是“学识不多”,因为这个缘故,他“很多事都看不透,不知道如何处置是好,也明白因而影响表达的能力与方式,纵然有机会也未必抓得稳”。
剑心五六岁间拜比古清十郎为师,十四岁便离山投身于乱世,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充斥着剑术的艰辛习学过程,剑术之外的东西比古能够教他的并不多,他在那般年龄所能领悟的东西也相当有限。剑心也对巴说过类似“刽子手不需看书”这样的话。然而,因认知的不足而形成的单纯却恰恰成为他一年多刽子手生涯的保护伞。
桂曾恳请巴充当剑心这把利刃的刀鞘,因为他不希望后者最终成为无法抑止的狂刀——而这几乎将是一种必然。在之前一年多的时间里阻止这种发展的正是剑心自身的单纯,然而经过这一年多以来的杀戮生涯,他的迷惘不断加深,他的单纯已经无力承受这样的负荷,可是他的年龄无法提供给他似桂小伍郎与高杉晋作那样的矢志不渝,随着杀戮的继续,等待着他的结局不是彻底崩溃就是彻底迷失,而后一种情况发生的几率远甚于前一种。
实际上,巴的出现并未真正给剑心的转变带来契机,杀戮仍旧持续。改变他的是后来的田间生活。
在迷陷多时之后再脱身而出于远处观望,岂非更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最初他是怀着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心态加入维新者一方的。他的确相信通过暴力能够成就改革,也愿意充当暴力的执行先锋。以杀止杀,以部分人的幸福为代价来赢得多数人的幸福,这一切没错吧?没错吗?他的坚定随着时间而动摇。暴力真的是获得和平的唯一方式吗?他看不到杀戮的尽头,更找不出矛盾的出口。突然而至的隐居生活无疑给了他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然则世人千万年都无力设法摆脱的困境又岂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可以想法解决方案的。与其说田间生活缔造了剑心全新的思维,毋宁说是将他所有过的想法分别加以肯定或者否定。他否定了杀戮作为和平手段的唯一性,但同时肯定了他作为一名刽子手仅能顺着这条不归路走下去的命运;他否定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相比的无谓以及自己能够为万民谋得福祉的能力,从而肯定了他在战乱结束之后赎罪的决心。
当然,这些转变都是在巴的陪伴之下完成的,她起着触媒的作用。只是,他不明白她的痛苦,这个被他一刀斩断了幸福的女子,她的痛苦始终沉默。他甚至试图给她幸福,多么可笑,在他最终了解到隐藏的真实之后,一切都灰飞烟灭,幸福不过是幻觉。他的心岂非也打上了死结?
一个悲剧的果化做另一悲剧的因,如是反复,伤痛不尽。
5 ) 《浪客剑心追忆篇》:十字伤的解读
这是我看过七遍的作品,也是我在时光网打分最高的动画作品。如果说宫崎骏的《千与千寻》让我感受到动画这种艺术带给人的震撼感受的话,《浪客剑心追忆篇》则是首次让我借助动画这种艺术去认识电影的作品。作为一部动画电影,《浪客剑心追忆篇》在我心中是几近完美的。
它其实只是借助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讲述了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的故事,但是它却有着让看它的男孩们也获得内心成长的魔力。
它涉及了社会的残酷,这种残酷来自于历史总是无情地沿着预定的轨道前进,即使有各种流血牺牲,也无法阻挡。它揭示了当一个人被卷入了历史的洪流中的时候,即使他再强大,也终会如沧海一粟旋转漂泊;然而,这时候人性的光辉就体现出来了,即使漂泊不定,即使如此无力,也要拥有信仰,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它还阐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这个世界的进步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落后的、弱小的事物要退去;同时,人的成长也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亲密之人的离去。事实上,此后当我每每看到美国大片那种让一个主角完成简单成长的故事的时候,我总是自问:这种成长的代价是什么?没有代价的成长能有意义和价值么?
当雪代巴以一缕菖蒲花之香,去充当绯村剑心的刀鞘的时候,我开始注意此后所有电影中的植物的意义。是《浪客剑心追忆篇》让我理解借喻这种修辞的巧妙和强大,以至于直到今天我都觉得当人们同时面对含蓄和直白两种表达方式的时候,含蓄总是比直白要有内在的张力。当绯村剑心的脸上被刻画上十字刀疤的时候,我开始注意此后所有电影中人物的面部特征。是《浪客剑心追忆篇》让我关注符号的魅力和价值,以至于直到今天我都觉得如果一张脸白白净净什么都没有的话,真的是太无趣了。
说到十字伤,这是追忆篇的核心。追忆篇最强大的地方就是它借助一对夫妻两个人的手,先后在一个刽子手的脸上画了一道伤疤这个文本。其实绯村剑心与以复仇目的来到他身边的雪代巴的爱情,本身是有一点做作的,这种做作就是剧情故意要让这对冤家最终产生爱情的刻意安排。如果没有十字伤,这种做作就会最终被展示得体无完肤,相反有了十字伤,这种做作就变成了一种无穷无尽的思考和解读的可能性,从而让绯村剑心与雪代巴之间超越了复仇身份的相生相融的人性有了一个表达的出口。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创造出追忆篇最伟大的地方不是既不是创作出绯村剑心、雪代巴两个人物,也不是创作出冤家最终成婚的戏剧冲突,而是创造出十字伤这个能凝聚追忆篇一切感情力量的符号!
雪代巴前未婚夫的刀划伤剑心的脸,是个偶然;而雪代巴最后用匕首再次划伤剑心的脸,是个刻意;所以十字伤首先是偶然与故意的结合。十字伤不是一下形成的,而是分为两次有先有后的形成的,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雪代巴也要在剑心的脸上划上一刀,为什么她又要以与其前未婚夫交叉的路线划上这一刀?或许她是想用这一刀来洗刷剑心从前所犯下的错误,或许她是用这一刀表示自己最终复仇了——这当然是一个充满爱意的表达;但是我的解读是,她用自己生命的最后力量划上的这一刀,是在划去前面的那道刀痕。因为是划去,所以必须是交叉状的。她要让剑心忘掉过去,甚至忘掉自己,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这是怎样的一种爱意的表达啊!
追忆篇中充满了人性的悖论色彩,比如剑心的剑是强大的,但是当他面对一个孱弱的雪代巴的时候,却无力坎下,这让我们思考究竟什么才是强大?比如巴的复仇是女子典型的复仇方式,女人的强或许就在于其能为心爱的人奉献一切的那种执念,但是她如此强大的执念为什么最终依然能被软化,面对剑心她也曾有机会复仇,但却也无法坎下,这让我们再次思考究竟什么才是强大?保护是否能成为杀戮和伤害的借口,一个出于善意目的的恶行究竟是否是正义?巴与剑心的交集让两个人都一直处在两难之中,我们知道两难是最能表现人性的,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舍弃某些东西来换取另一些东西,这就是代价。
剑心选择爱上了巴,他的代价就是要挑起另一份责任,拥有了一个“刀鞘”;巴选择爱上了剑心,她的代价就是放弃了自己的执念,甚至是背叛了自己的未婚夫,这会使其在内心受到谴责。当然,剑心从一个被人所利用的刽子手成长为一个有自己主见和价值观的侠士,也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巴的死,而十字伤就是这个代价永恒的烙印。
《浪客剑心追忆篇》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能激发你无穷无尽的思考,关于社会、关于爱情、关于人,它是用动画的方式书写的一段社会变迁、爱情升华、人性成长的纪实。无论是剧情、人物、历史观、色彩、动作、背景、音乐、照应、细节、符号,都那么让人感怀与回味。我将永远铭记这部电影!
6 ) 唯美的暴力与反思的暴力
自《浪客剑心》以后,已经很久没有看过日本的 anime,倒不是觉得《浪客剑心》到了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只是的确没有心思花时间在其他漫画上。这个暑假又买了 TV 版的《浪客剑心》来看,94集,奇怪么?
先说感性认识吧。看过 Animatrix 附带的导演访谈以后,才注意到日本 anime 的特别之处──大量静止画面!《浪客》剧场版也不例外。很多画面都是只有雪代巴一张樱唇一开一合,或者静止的雪地背景上,花瓣缓缓落下……日本人确实很会偷懒,每周数百分钟的动画节目就是这样制作出来的。
但是,我不是要骂他们。这种效果是动感强烈的欧美动画片无法体现的。Anime 和 animation 确实是不同的东西。Anime 有些像舞台剧,有固定的背景,有活动的演员,如果演员不出场,用背景和音乐也可以衬托气氛。而 animation 就象电视或者电影,如果出现完全静止不动的画面,你多半会觉得你面前或身后的电器出了问题……
所以,anime 天生具有这样一种舞台剧一般的宁静气氛,至于你看到的热血或者是搞笑的 anime,是其他效果掩盖了这种宁静的结果。而《追忆篇》中需要的就是这种宁静,或者说这种风格正适合它的选材。无论是大战之前的肃杀,还是乡间生活的平淡,都因为这种静止的风格而显得很唯美,能给人极为深刻的印象。
此外,声优和画师的工作也很值得赞赏。绯村的配音凉风真世在这部剧场版动画里的声音冷而硬,跟 TV 版里动不动就搞笑地“O RO~”一声变成金鱼眼的形象完全不同,他们的专业水准果然是其他国家的配音演员都难以企及的。画风与 TV 版也有很大不同,更成人化、更冷峻一些,比较接近漫画原作。一些镜头,如剑心在风雪之中的跋涉,以及最后与斋藤一的对决,都是剧场版动画中堪称经典的场面。
嗯,然后是剧情。起先仍然是乱世之中的少年被武功高强的师父所救,然后学习剑术,用自己的剑追寻自己认为的正义道路这种老套故事。但是自可怜的清里被杀之后,整个片子其实都是在探讨为了建立新世界而毁灭旧世界的一切是否恰当这样的命题。抱着以剑救世的思想担任杀手工作的绯村,也就是在与清里交手后产生了动摇和怀疑吧。
而巴的出现和他们二人在乡下的避难生活是全剧最宁静而又最紧张的部分。在宁静的二人生活之外,是各种各样的阴谋,很有些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味道。“避世”的艰难让人觉得十分无奈。
最后的结局更是无奈,不过,也许正是这种无奈让绯村认识到了拔刀斋的名声带给自己的只有不得安宁的痛苦,他才走上了不同于志志雄的流浪之路吧。从这个角度说,救了绯村剑心的正是雪代巴啊。
如果能理解一个在战争中杀人如麻的人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忏悔,而不把这种行为看做是伪善或掩饰的话,应该能理解《追忆篇》的含义。
喜欢得一塌糊涂
最記得那一句 腥風血雨.徹底被擊中.
每次看都能触碰到心灵最软弱的那部分
突然想起:希望你做一把名叫绯村剑心的刀的刀鞘……
可以看出这部片子刻意被监督独立于TV版之外,让它能够独立成篇——他不想随随便便做一部高人气TV的附赠品。幸亏是这样,我们才能欣赏到这部能进OVA史上前五名的作品。
各种隐喻、闪回、意识流画面用得太棒,再加上神一般的BGM,不愧是传说中的OVA最高作。也许因为文化关系,有些地方觉得很隐晦理解有点困难。全片的感觉只能以“令人悲悯”来形容,所以印象最深的画面竟然是巴眼中站在佛像前面的淸里幻影。以及给深爱的男人破相,这个情节我太喜欢了怎么办啊(掩面
100/100:十多年过去了,追忆篇仍然是日本动画史上最优秀的OVA。
“菊”与“刀”双重性格下的暴力美学。
最好的OVA吧,没有之一。
容量极大的经典之作。
“历史是一桩最大的悬案,对于后人而言,了解得越多越不知道真相如何。而那些参与者和目击者则通常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凶手还是受害人,他们能确认的,只有自己手上身上的斑斑血迹而已……”
春观夜樱,夏望繁星,秋赏满月,冬会初雪。此情此景,怎么会有酒不好喝?有朝一日你会明白酒的味道,到时,我们一起品尝美酒吧。
我记得。我也知道你不会还我了。
追憶篇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康德的故事,第二部分是費希特和謝林的故事,第三部分是謝林和黑格爾的故事,第四部分是黑格爾和荷爾德林的故事。
哭死我算了
动漫史上最高OVA,没有之一。
曾经让我心痛的满地打滚
OVA挑不出更经典的!
傳世之作 人設 劇本 分鏡 配樂 吹替 皆無可挑剔 從頭至尾 瀰漫著悲劇的氣氛 含蓄而不做作 最後在兩人相擁那一幕 巨大的哀慟奔湧而出 便讓人的淚水止不住 血落成冰 斯人逝矣
雪代巴....这才是真正的浪客剑心...TV版什么的弱爆了..那个年代应该还在用赛璐珞片画的动画吧...那种温和的色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