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洲、杨博导演的电视剧《嘿,孩子》,开篇便给出了极其具有张力的社会性话题,那就是“要不要生孩子”。“生孩子”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至少需要两个人深度参与,更可能影响到两代人、多个家庭的生活及感情走向。作为都市情感剧天王的杨亚洲,向来热切关注普通人的精神世界,自然对于“孕育下一代”的故事有着独到的观察和表达。
杨亚洲过去的电视剧,也是通过一个家庭作为社会、时代、民族的标本来剖析。无论是多兄弟、多姐妹家庭、外省进城务工人口的酸辛悲欢、还是胡同里的姊妹淘,杨亚洲都可以拍摄的多姿多彩,呈现出丰富的社会性,角色又具有鲜明的性格。《嘿,老头》拷问的是如何迎接老龄化社会,《嘿,孩子》则是怎样改变少子化时代。这两大社会难题,是中国(也是整个东亚地区,日本、韩国、港台地区)共同的困局,相对来说,相当比例的中国人并没有太在乎这个问题,还以为生孩子只是一个家庭的自由选择,我们不能不说,这确实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未来。
与《嘿,老头》的背景大致相同,《嘿,孩子》依旧发生在老北京的胡同里。白志迪饰演的老爷子方大同有三个儿女,目前都没有小孩子,他的苦恼当然与《八兄弟》、《家有九凤》、《浪漫的事》的老人完全不同,也与李雪健饰演的刘二铁的心境毫无相似之处,毕竟黄磊饰演的刘海皮与他的老爹都是洒脱之人,而蒋雯丽饰演的方韵(郭晓东饰演其丈夫秦拴柱)、刘天佐饰演方乐(李小冉饰演其妻子贾元元)、齐溪饰演方向(韩青饰演其丈夫尚北京)则各有其执念,看起来都不是圆融通达之人。
简单地说,即使方韵夫妇都是著名的妇产专家,但是能医不自医,失独之后彼此都处于一种危险的情感角力之中,孩子显然是难堪的未知数。方乐结婚数年,却无法得到老丈人家的认可,我们也难以猜度其中的奥妙。而方向这是坚定走丁克的路子,老夫少妻的组合自然是她说了算。这真是“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对于老爷子来说,没有第三代就是最惨痛的事儿,他必须打破当前的、无聊的、寂静的平衡,以其故宫背后的大宅子为赏格。
房子固然值钱,但是孩子更加金贵。《嘿,孩子》是对当下都市家庭观念的一次全面透视,通过生孩子这一中心性话题展现出复杂的思想交锋。生育不仅意味着生命的延续,也是不同思想的战场,围绕是否生孩子、如何生孩子的问题,几代人在精疲力竭地斗争。老大失独后双方意见不统一、老二与丈人不和、老三选择丁克,各有难念的经。高龄产妇、失独、丁克、婚姻冷暴力种种社会现象给年轻人的世界涂上了一层层厚重的雾霾,一如窗外的天气,或许正如片中蒋雯丽饰演的方家老大所说“生活就是一道道的槛,我们只能一步步向前迈”。
写实的现实主义剧集《嘿,老头》的转机,是老子病了且儿子倦了,老子成了老小孩,儿子成为顶梁柱。老头的世界逐步塌陷,原来五彩缤纷众声喧哗的世界迅速的、不可逆的、无法温故而知新,永远的告别了宽阔的外界,心灵的舞台越发局促,一遍又一遍的看《西游记》就是充分而满足的娱乐生活,过去的往事成为不知所谓的云烟,甚至情感都在弱化,越痴呆眼神越纯净,到最后完全没有开始时的杂味。摆脱了文艺男形象的黄磊,如今在暖男、居家男、好爸爸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他来演这个儿子,妥当又稳重,父子成兄弟的戏份可信,由此引发了观众讨论的热潮,究竟如何做中老年版父子。
生老病死都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我们每个人都处于不同的阶段。显然,回到人之初的《嘿,孩子》将会引领观众进行大讨论,无论你挺谁、都有话说。《嘿,孩子》依然是写实的现实主义剧集,老人对于孩子的孩子的关心,既可以说是传统社会的父子观念在现代社会的眼神,也可以说是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干扰——即使是父子,彼此都是成年人,但是我们绝对不能生搬硬套的将某些海外国家的家庭观念来比较——方韵和秦拴柱显然是校园恋情的延伸,他们的相爱和结婚在一起的年龄应该有二十多年,但是凤凰男和北京土著的三观还是有重大差异,秦拴柱无法接受借卵生子,即便他是妇产专家。老二方乐和老三方向倒是观众能够更为容易理解的课题,但是没有第三代这个老爷子现实中最大失落来说,并非是故事中的难题,而是整个社会都必须要正面的人口结构,杨亚洲通过方家人的曲折故事做出了艺术性预告。
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三十来年,中国的生育率已经低到尘埃里,北京上海东北这些发达城市和城镇化现行地区,目前都不到1.1,距离正常的代际传承需要的2.2还有无限遥远的路,当前的开放二胎事实上远远不够。按照正常的传承需要,方家第三代大约需要六七个孩子,严苛的现实是他们还没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许多人盲目的认为,到自己老了可以选择社会化养老,这是一种极其愚蠢的、自以为理性的短视行为。作为一个整体的“下一代”皮之不存,“老一代”毛将焉附?!
很好看,很感人,围绕着孩子这个词而衍生出来的剧情,也衍生了一堆现实生活中会真实出现的各种问题,剧中也有好几个剧情会让人潸然落泪,贾圆圆的父亲有病到去世这一段,秦栓柱走下坡路到正常生活的这大部分,还有很多很多,但是,最看不懂而且不合理的就是,尚北京最后被人捅了这一段,如果可以换个结局就好了
文/木易孝敦
上个月,在第28届金鹰奖颁奖舞台上,李雪健老师凭借在《嘿,老头》中的精彩表现荣获最佳表演艺术奖。一部关注社会现实情感问题的优秀影视剧再加上一众优秀的主创人员,总能够给观众带来不小的惊喜。《嘿,老头》余热未消,赢得一片喝彩之后,导演杨亚洲的又一部都市情感类电视剧《嘿,孩子》也重磅开播,从关注老人到关注孩子,新一轮的社会热点呼之欲出。
《嘿,孩子》讲述北京胡同里长大的方家三姐弟,因为“孩子那点事”而遭遇的或尴尬或搞笑的事情。尽管是姐弟三个,但每个家庭的情况却又代表着千千万万的中国家庭,年轻的不想要孩子,想要孩子的年纪又大了,怀不上的哭天喊地,怀上的左躲右藏。
蒋雯丽、郭晓东、李小冉、齐溪、刘天佐、韩青……用导演杨亚洲的话说,这些演员平时在其他影视剧里都是做主角的,如今却为“孩子”齐聚,戏里戏外都因为孩子而发现“新自我”。
蒋雯丽自出道以来一直以端庄、贤淑的形象示人,她演活了那么多荧屏银幕上的中国传统女性角色,比如《牵手》里为了家庭放弃自己事业的知识女性夏晓雪,在这个角色身上让太多每天过着柴米油盐的家庭妇女们感同身受;《中国式离婚》中,因为婚姻而变得歇斯底里的林小枫,而从林小枫的身上我们看到诸多家庭妇女切实存在的不安全感;或者《金婚》里,从极具中国传统妇女特点的文丽身上,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历经磨难看到的爱情本质。
本以为塑造过这么多荧屏经典“人妻”“人母”角色的蒋雯丽仍旧会在《嘿,孩子》中重复自己,但是万万没想到,方韵来了一个角色大逆转, 蒋雯丽在剧中饰演的失独母亲,作为妇产科专家,帮助许多人有了孩子,自己想要孩子却终不可得;为了丈夫和婚姻,想尽一切办法想要一个孩子,却落得离婚的下场…方韵这个角色的矛盾跟纠葛在蒋雯丽的一言一行之间被完美表现,而且蒋雯丽此次扮演的方韵反映了当下社会中失独家庭的悲情状态,失去孩子的悲痛、夫妻之间关系的变化、生活继续下去的矛盾…都赤裸裸的摆在观众面前,令人唏嘘。
郭晓东饰演的秦拴柱在剧中跟蒋雯丽饰演的方韵是一对几经磨难的爱人,他们因爱相聚,又因为孩子婚姻名存实亡。郭晓东的好男人形象从戏里到戏外有口皆碑,不过看过《熙和园》里周伟的狂野,《推拿》里努力奋斗的王大夫的观众常常会觉得郭晓东是个十足的文艺男。而在《嘿,孩子》里,郭晓东则扎扎实实的接了回地气,一个知名的妇产科医生却不能让自己的妻子怀孕,又不能接受妻子借卵生子,秦拴柱是中国男人尤其是凤凰男的典型代表,思想传播保守。
秦拴柱是一个十足的“凤凰男”形象,他传统守旧同样生活在痛苦跟矛盾之中,作为妇科医生他可以劝别人借卵生子,却不能接受自己的妻子这么做。他守旧不变通的思想也导致了之后夫妻感情破裂。
李小冉同样是许多电视剧中当仁不让的女一号,此番在《嘿,孩子》里饰演方家儿媳妇贾元元,她这样一个在以往电视剧中演惯了事业女强人的演员,这次却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主动放弃事业,即使心有不甘也决定作出改变。让贾元元作出决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酒吧听到方韵一席话之后大受触动。孩子代表着婚姻、家庭、生活等多层方面,元元父母不同意她和胖子的婚姻,为了帮胖子争得父母的认可,也让父母看到胖子最大的优点就是疼爱老婆,经过多方考虑才决定要留下孩子。
贾元元代表了当下80后事业上升期的女性,要事业还是要孩子,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刘天佐饰演的方胖子,则是典型的北京爷们形象,善于疼媳妇,也善于啃老,但是在很多原则问题上大男子主义尽显,和贾元元的性格形成强烈反差。但是也让人从他以往总是嬉皮笑脸的惯有形象里看到一丝作为一个生活在“女强男弱”家庭里的心酸与悲哀,不过疼媳妇这个优点倒是值得很多男同胞学习。
刚刚在《一句顶一万句》中饰演了刚烈女子的齐溪这一次饰演的方家三妹方向,生性自由,无拘无束,如此开朗的性格虽然也因为被催生而徒生烦恼,不过跟拿着农药瓶的赵欣婷比起来简直180度大反转;韩青的颠覆可算是这些演员里最大的,刚刚才从《小别离》里那个安于现状每天苦哈哈的“北京的哥”形象里跳脱出来,这回直接变成一个时髦又潮流的“大丈夫”,简直判若两人。这对老夫少妻,则代表了如今社会上思想开放的年轻群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见多识广,事业有成,不缺爱不缺钱,独立性强,丁克也是当下社会中人群越来越大的一个群体,如何看待丁克,丁克是理性的选择还是自私缺德的表现,这都是导演通过这对夫妻想要抛给观众思考的问题。
《嘿,孩子》剧中每个演员的变化都是有目共睹的,丧子、二胎、隐婚或者丁克,在一定程度上都跟孩子有关。杨亚洲导演紧抓社会热点,再加上一众优秀演员的出色表演,让《嘿,孩子》一开播就具备大热体质,目测这股猛烈的“孩子风”即将刮来,你准备好了么?
生孩子,看似夫妻两个人的事,但往大了说却是一个大的不能再大的社会性话题,特别是对于我这样的80后,甚至经历了几次给自身带来极大影响的“变革”——我们是第一代独生子女,出生的八十年代国家开始计划生育,等我们这一代人长大、娶妻、生子,又迎来二胎政策,是否再要一个孩子,成了摆在很多小两口面前的世纪性难题。
所以这时候《嘿,孩子》来的恰逢其实,人人都关注的生子话题让这部剧有着很大的广度,导演杨亚洲的功力则让这部剧有着相当的深度。看完《嘿,孩子》前20集,感慨良多。
电视剧,特别是家庭伦理剧肯定是来源于生活,经过提炼之后又高于生活。和以往的家庭剧相比,这次杨亚洲的野心特别大,以生孩子为切入点,通过角色设定和剧情编排将这个点恣意放大,就如一颗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上面枝繁叶茂、下面盘根错节,说的是孩子的事儿,实则反映整个家庭生活、乃至整个社会,更可贵的是面面俱到的同时绝不是假大空,每个角色、每处剧情都是导演对生活的观察、总结、提炼,融入了生活的智慧,直戳老百姓的痛处,其结果是,观众不再是看客的身份,更是亲历者、参与者。
电视剧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把故事写好,让人欲罢不能。《嘿,孩子》给我的感觉是人物驱动故事、故事映射现实,剧中的角色设计实在是太棒了,编剧在写剧本的时候,应该是先确定了角色,之后剧情的得来便水到渠成。剧中方大爷有两个闺女一个儿子,这是一个在一二线城市很典型也很普遍的中产大家庭,方大爷老伴去的早,一人独居小院,三个子女情况各异,大女儿失独,想再要一个孩子始终没有,在丧子之痛中走不出来;二儿子不务正业,偏偏攀了高枝娶了电台金牌美女主播,走在备孕要孩子的路上;三女儿老夫少妻,丈夫和前妻育有一女,两个人决定当丁克族。三个小家庭的设置,紧扣“孩子”这个主题,同时涵盖了面对生孩子这个问题上,最为普遍的几种情况,想要孩子的怀不上、准备要孩子的思前恐后,还有享受当前二人世界而不想要孩子一族。
一家人原本平静、和睦的生活被老头子想抱孙子的想法给搅碎了,大家开始情绪失控,陷入了无尽的争吵、挣扎和烦恼中。这不由惹人深思,要孩子就这么困难吗?孩子真是个麻烦吗?答案是否定的,生孩子是家庭生活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人伦的展现,同时还能起到维护家庭平稳、维系夫妻感情的作用,通过剧情介绍也能看出,尽管剧的前半部分略显深刻、沉重,但结果却是几个小家庭在要孩子这件事上“目标达成”,结局圆满。
《嘿,孩子》从方大爷召集的一场家宴后步步升级,围绕孩子引发更多话题性和思考。大女婿作为不孕不育专家,一边向患者介绍借卵生子,一边反对自己妻子借卵生子的计划,这是传统观念和现代医学的碰撞;二儿子方乐的状况,放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普遍,小两口看似过着小康的生活,但买房变成负资产,生孩子和工作的矛盾,加上生活的压力让人不那么有安全感,这是当下年轻人面对结婚生子时普遍遭遇的困境。虽然这部剧讲了很多生养孩子的困难,但核心观念还是积极的一面,两个人组成家庭之后还是应该有孩子,孩子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是推动生活前进的主动力。在我的老家东北,有很多年轻人都不想要孩子,从这方面来说,《嘿,孩子》具有现实意义,可以给观众做正面引导。
最后想赞一下演员,几个主角把各自的角色诠释的很传神,一直觉得,最好的表演是演员看起来和角色合二为一,没有表演痕迹,这部剧中的演员们基本都做到了,之前看新闻说郭晓东和蒋雯丽两人的对手戏有不少临场发挥,作为“过来人”两个人肯定是为角色融入了自己生活的经验和智慧,才能演的如此真实,这也是值得年轻演员学习的。
近些年来,中国的电视剧也不知道怎么了,大都来一个主题先行。大龄女青年多了就来一个大龄剩女剧,二胎放开了就来一个生二胎,似乎是导演或者制片方选择剧本的时候不是根据戏剧原则来选戏,而是根据主题来选。似乎这样就能占有市场,赢得眼球。在这样的主题先行的策划之下,不知道是制片方还是导演的一个动议,然后就找了一个小编剧写写,依照主题搭建人物,于是就有了什么伪娘,什么丁克,什么新新人类等等的相互对应,类型化极强的人物定位。殊不知人物定位之下是一具为了诠释这一类型人物而塑造的行尸走肉的空壳子而已,人物变成了道具而不是本质。这样下来的电视剧,人物没有一个能够打动人心,也没有一个能够达到刻骨鲜活的。如此主题先行的电视剧,看似反映了时代,实际上为了突出主题,扣住主题严重牺牲了人物,为了所谓的反映时代,不惜夸大人物的真实性来反应主题。
《嘿,孩子》这部剧,我是抱着试试看的角度看的。因为这些年,一些出色老导演,从出江湖似乎都丧失了之前的应有的水准。(比如曾经拍出《中国式离婚》的沈严所指导的《中国式关系》,很明显的主题先行人物空洞,就让很让人大失所望。)《小孩》一剧可是一说是一个强档配置,导演杨亚洲那可谓是家庭剧的行家里手,而蒋雯丽,郭晓冬,李小冉也都是优秀演员,实力阵容,而且都是好戏骨,如果戏好,她们演绎出来可以说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实际上呢,我们看到的是,过度煽情,过多的人物独白,没有心理过度的对话和随意操纵的戏剧节奏。
第一集,餐桌一场戏可以说是全集的重中之重。(几乎占了第一集的大概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可是我们看到编剧将这一场戏写成了一片狼藉。想要催泪,感动观众,可是“度”呢?人物的心里有了,对于要孩子这件事,中国来百姓不是不重视,而是不会如此夸大其词的展示。老人或许渴望要孩子,但是都不是这么明着来逼迫年轻人的,或许有明着来的,也不会如此的声势浩大,不惜动用死去的老伴来向小辈施压。施压可以,但是就有一个度了。所以这里面的“父亲”的做法,我们看起来就是就有些“过”。为什么会有这种“过”的感受呢?全是因为编剧想要一个压力,用这个压力还压迫剧中的三对儿人物,从而让他们对于生孩子这事展开行动。但是这种“过”让人不很舒服,因此也就丧失了想到得到的说服力。另外,剧中浓墨重彩描写的蒋雯丽郭晓冬一对妇产科医生夫妇,中年丧子,可谓人生大悲哀,可是餐桌一场戏老爷子居然这样明着来讲事,导致了大女儿没法忍受中途离场,大女婿也是喝酒买醉陷入到悲痛之中。或许老爷子是想打破他们的心结,可是如此重大之伤痛,怎么可以如此去碰女儿女婿的伤疤呢?显然不合情理,同时也不是中国人的表达方式。这样的描写,可谓不如情也不入理,很难让观众产生共鸣。此可谓编剧一大“不懂事”,其意图明显是为了达到一场戏的效果,而不惜丧失掉戏剧和人物的准确性;再说老二一家。老二媳妇不想要孩子,但是老二想要,可以说老二是很为难的。编剧餐桌一场戏浓墨重彩,但是结果却抖出了老二家已经怀孕的事实,不是不可以。可以,但是分寸呢?这场戏铺垫了如此之长,结果就以老二家已经怀孕收尾,是不是太浪费了演员也浪费了这些戏剧时间呢?老二拿着妈妈的遗像可以说事儿,但是那种煽情过度和台词的不合时宜就大大削弱了手捧遗像的效果,而且造成了观众的不适,可以说有些用力过猛。
导演杨亚洲擅长的亲情之间的细腻情感,但是在这部戏里面我们根本看不到情感的细腻,而是情感的外露,情感的铺张,情感的泛滥,之前那些优秀剧集里面人物的丰满感人完全不见了踪影,有的只是类型化的人物,过度的煽情和夸大的人物反应。究其原因,导演的责任不是没有,但是更多的是编剧的问题。这些问题,或者说是遗憾,大都是编剧观察生活体会生活不足导致的。纵观杨亚洲导演之前的作品,无论是《家有九凤》还是《空镜子》都是文学性和戏剧性融合相当出色的上乘之作。如果观众细心,会发现这些剧的编剧无论是高满堂,还是曹禺的女儿万芳,他们都是文学的行家里手,所以他们所描写的人物事态都是极为准确而且富有意味的。这些曾经是文学家的戏剧编剧编出来的戏有滋有味,人物是浑圆的是立体的,是有温度的,有情怀的。我们能够进入到人物的内心当中去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一同悲喜。但是现在呢,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些类型,女强人,男伪娘,九零后新人类,等等。
我记得著名编剧,曾经编写过优秀电视剧《中国式离婚》和《牵手》等优秀作品的王海翎曾经说过,当下编剧的问题不是技术不行,而是文学性不足,文学修养不够。我这里所谈的文学修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艺腔调,也不是抒情台词(这样的认识是极其粗浅的)而是一种准确,那种准确是你看了这场戏就会觉得,对人物就应当是这样的反应,而且反应恰到好处,甚至精彩绝伦,增一分太多,减一分又嫌太少。由于这种拥有深厚文学底蕴的老编剧的老去,或者由于各种原因退出编剧舞台,而近些年来涌现的新编剧,(并不是都不好。)普遍都不具备那种观察和书写生活的准确性和高度。因此这些剧看起来,就是不痛不痒,不能引起人们的多大共鸣。《小孩》一剧大抵就是因此而亏缺了。
《嘿,孩子》本来是一场关于生孩子的话题,但导演杨亚洲却没有将问题局限在生育这一点上,而是通过老父亲督促孩子们生育下一代这一带有喜剧色彩的话题,讨论中青的生存现状,他们不但要承受各种工作的压力,还要在家庭中承担起顶梁柱的责任,方家姐弟三人各自的家庭危机正说明这种压力之大,杨亚洲细致
剧情相当无聊 白瞎了蒋雯丽+李小冉
我觉得挺好看呀,一种戏骨演技在线,生活气息很浓,韩青和李小冉演的更讨喜一些。
显然郭嘉奴才不够用了,这文ge闹的……看看发达国家的三观水平…投胎有风险慎选
一对为了传宗接代,一对为了弥补失去的伤痛,一对为了心里的不平衡。演技在线,可是剧情就尴尬了。
低俗,拖沓,无聊,一堆妇产植入广告,又名《乡村爱情之生孩子》。片头曲明目张胆把小王子原声偷来用,国产剧真是low到没底线了。
Baby, I also want.
这两星给演员配置:郭晓冬,蒋雯丽和李小冉。很明显编剧不行,导演劲根本用不上。第一集下来煽情得尺度把握的一塌糊涂,要一个孩子,事有那么大么?显然是编剧的功利不够。
5集弃剧,第一集跟后面的集简直不是一个水平,第4集第5集甚至出现了应该出现在第一集的逻辑和时间线,而且人物动机目的逻辑什么的都颠三倒四,第一集应该是专门剪的,节奏矛盾角色都特别棒,甚至把后面的素材提到了前面,否则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我感觉挺好看的,不同人有不同人的想法,你可以不结婚可以做丁克,但你不能diss别人对孩子的执着,作为女人我也觉得如果生活没有孩子很没意思,演员演技都挺好值四星
郭晓冬(床戏)演技可以吧,每次都话剧范。一个人飙戏演一个出车祸孩子无法再要个孩子和爱着的前妻离婚解脱的父亲的时候,我都想哭。
全剧围绕一个中心点“生孩子”!三个小家庭的三种问题出现在一个大家庭里有点儿不符合逻辑
三观不正的电视剧,没孩子的女人人生很不完整?这样的台词好意思讲出来吗?
什么玩意 陪老人看了一会儿实在恶心透了 土 俗 low!
看了半集就受不了了 中国电视剧都什么三观啊 老年人自己没有兴趣爱好 就把眼光都盯在子女的身上 还哀哀怨怨的说七十多岁了没个孙子 有多么多么可怜 再找个老伴谈谈恋爱都比成天催着子女生孩子强!还有些七大姑八大姨真的烦死,人家生不生孩子 跟你有个毛线关系!
就台词来说还行啊~明显杨亚洲风格。记得在武汉大学生电影节上现场看到过杨亚洲 当时他的家有九凤在热播 觉得他挺儒雅一个人 这些年来一直在关注社会热点题材 他是个好导演!
这催生宣传工作真是一浪高过一浪…
剧情狗血,不是一般的扯淡
继《嘿,老头!》大获成功之后,杨亚洲导演又拍了《嘿,孩子》,一样的关注现实题材,一样的笑泪交加,《嘿,孩子》涉及的年龄段更广,都市里三个年龄段的夫妻的生子和育儿,折射出都市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麻辣又不失诙谐,难得的有深度有接地气之作。
老妈观剧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