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在改编薄伽丘的《十日谈》时对原著的忠实度,一直有很多的争论。帕索里尼重构了薄伽丘原本设定的框架,并改变了被选出来的十个故事。这引起了文学和电影评论家的不满,尽管他们深知,没有文学作品可以在屏幕上得到完美的复现。
帕索里尼并不想重现薄伽丘笔下人物所处的中世纪,而是想借用《十日谈》中的故事来隐晦地评论当代的意大利社会。他拆解了以资产阶级的brigata(意大利语,意为“团体”,指原作中十个讲述故事的人物)为核心的叙事框架,并用《十日谈》里的故事组成两个子框架取而代之。通过这一改变,至少在恰泼莱托(Ciappelletto)这个子框架中,帕索里尼改变了角色的社会经济观点,让他转而支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这种做法也是几乎出现在他所有电影当中的。
比如,恰泼莱托不再是薄伽丘的精英叙事视角下没有教养的堕落者。相反,从下层阶级的角度来看,他似乎是资产阶级权力运作的受害者,就跟帕索里尼电影《寄生虫(1961)》中描写的乞丐一样。在两部电影中,这个角色都由弗朗哥·西蒂饰演。帕索里尼描绘的恰泼莱托成为了资产阶级的“牺牲品”并被他们操控。高利贷者利用他来追求资本,教会也占用恰泼莱托的好名声来误导穷人阶级,利用他们无知和盲目的宗教信仰。
帕索里尼从《十日谈》中选择了一些特定的故事来扭转薄伽丘的初衷,并且对阶级冲突加以评论。例如,里卡多和卡特琳娜(Ricciardo & Caterina),伊丽莎白和洛伦佐(Elisabetta & Lorenzo)这两个故事被放在一起,用来强调由于阶级不同,对性犯罪的惩罚截然不同:卡特琳娜的父亲强迫富裕的里卡多娶自己的女儿,而洛伦佐则被认为毁坏了伊丽莎白,也就是更富有的一方的家族声誉,斗胆逾越阶级,因而被杀害。卡特琳娜的父亲,与薄伽丘小说中的描写不同的是,他不再是一个骑士,而是一个下层阶级,有可能是一个商人。他以名誉受损为借口,来获取经济利益。电影中洛伦佐是西西里人,而不是原著中写到的比萨人。帕索里尼借此,就北部资产阶级社会对意大利南部穷人的虐待和无视,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为了进一步凸显意大利南部的贫困,帕索里尼让电影中刻画的下层阶级和农民的角色都带上了那不勒斯口音。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借助各种各样的元素,例如法国故事诗传统,当代编年史,中世纪浪漫小说,意大利民俗,典故等等。同样,帕索里尼的电影文本也在原著的基础上融入了马克思主义色彩,以及对他过去电影作品的指涉。薄伽丘的《十日谈》是14世纪的“大众”文学。尽管很难想象那个时代的女性会阅读阿拉蒂[1],佩罗妮拉[2]和彼得夫妇[3]的淫秽故事,即便是在自己家里这样的私密环境中。 帕索里尼电影的大热衍生了一些同样带有色情意味的作品,这些作品也利用了薄伽丘描写的风俗故事,但却完全忽略了帕索里尼在他的作品中想传达的阶级意识。帕索里尼改编的《十日谈》,尽管引起了争议,但却让原著有了更多的读者,并鼓励人们重新拿起了这本书,让薄伽丘这部作品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译注
[1]《十日谈》第二日第七个故事。阿拉蒂(Alatiel)公主是埃及苏丹之女, 她在远嫁异国途中先后被八个男人霸占,包括贵族领主兄弟、莫里亚亲王、雅典公爵、君士坦汀堡王子和土耳其国王。因其美貌引起男人间互相的谋杀与战争。 [2] 《十日谈》第七日第二个故事。佩罗妮拉(Peronella)为了瞒过自己的丈夫,让情夫藏在酒桶里。丈夫要卖酒桶,佩罗妮拉便说酒桶已经有了买家,正在桶里检查。情夫从酒桶跳出来,让丈夫把桶刮干净,表示自己要买回家。 [3] 《十日谈》第九日第十个故事。彼得(Pietro)请求詹尼神父把自己的老婆变做一匹母马。
*文章首发于The Decameron Web。该项目是布朗大学意大利研究部门的虚拟人文实验室运营的项目,旨在思考现代信息技术如何促进、加强和创新,对薄伽丘的《十日谈》这样的中世纪文本的认识和研究活动。该文是Chandra Harris博士就Ben Lawton的论文写的一则评论。文章转载已经项目负责人Massimo Riva教授的授权。
原文链接://www.brown.edu/Departments/Italian_Studies/dweb/arts/wheel/pasolini.php
翻译 |霞婷 校对|欣煜
帕索里尼借薄伽丘之名拍自己的情色喜剧,还是有好几个时刻,看得到帕在放飞自我、耽于男色。性支配着银幕里的那个世界,也支配着镜头和银幕本身。从文艺复兴人性解放中找到性笑谈这个钥匙孔,一插一转之间,“梦比创造更美好”。喜欢那几个“葡萄”的故事。
虽然情节发展的逻辑不时会让我产生怀疑,但如此剧情编排还是让我略感新奇又颇觉有趣。故事之二:-一只公鸡可以满足十只母鸡,可十个男人也难以满足一个女人!我要满足九个女人!如果继续这样,我就离开这里。-你不是聋哑人么?-不,我是来干女人的。看我干了多少个!原来这是如此艰难!-神迹!-什么?-你是个神迹!… 神迹出现了,姐妹们!… 别担心,我们会安排妥当,让你留在修道院里,满足我们所有人,不至于逼得你自杀,更有甚者,你将成为圣人,神迹!上帝给了我们园丁说话的能力! -13811
偷情时,千万别把神父的内裤当成头巾戴脑袋上……
帕索里尼生命三部曲,新现实主义,毛胚房、非专业演员。那不勒斯、姐弟骗、盗墓贼、临终漂白忏悔、修道院聋哑园丁、卖水缸偷情、“快起来看你女儿是怎么捉住她的夜莺的”、把情人的头藏在香草花盆里、女人变母驴、偷情在地狱算不上罪名、教堂壁画师自语“在梦想更为甜蜜时,为什么要创作艺术作品呢?”
帕索里尼的“生命三部曲”第一部。导演大胆选用业余演员,放任演员自由发挥,音效均为毫无修饰的现场原声,更没有配乐;但在化妆、服装、对白和布景上下足了功夫,力图还原中世纪意大利的情景;叙事极富讽刺和娱乐性,导演擅长的赤裸情色戏也引来不少争议。但故事较拖沓,缺少张力。(8.0/10)
我们的《三言二拍》谁来拍呢?
帕索里尼就喜欢屎尿屁,让吾辈这些小清新们情何以堪。
意大利人真是狡猾啊哈哈,果然是历史越久民风越狡诈~比三部曲里的《一千零一夜》好看多了~
后现实主义,非专业演员,淡化处理与情节无关的环境,反衬出的反讽意味。通俗演绎神话题材,绝非机械照搬的八个故事,生命三部曲。X级
太迷人了!看帕索里尼的电影总能让人惊叹他的冷静。这绝不是《十日谈》代入感极强的讲故事方式,他的方式是保持场景的尴尬,他用对话中不合时宜的音强、叙述中的冷场、故事中重要信息的省略来阻挠观众对角色的认同,维持这种尴尬。尴尬强化了间离效果,让故事更显得古怪和异常。这才是高妙的讽刺喜剧!
依旧是寓言短篇故事集。生动活泼,耐人寻味。以通俗、亲切、幽默的形式讲述了人性解放的道理。呼吁人们摒弃宗教、道德、信仰束缚,大胆追求性与爱的自由、解放。喜剧元素让观众哈哈大笑,情色尺度很大,荤段子无数,看得很开心
第一部分巧妙,第二部分混乱。帕索里尼的电影总少不了藏污纳垢和丰臀肥乳,原生态而富有意喻,时不时再来把神经刀。这次他按照这样的模式拍出了一部寓言,这样的帕索里尼我是可以接受的。有时间要把他的“生命三部曲”全部啃完~
在被"索多玛"折磨到伤筋动骨的N年之后,再次看到帕索里尼是这部"十日谈",虽然薄伽丘的蓝本远不如萨德那么惊世骇俗,但PPP的取材视角还是一如既往的饱受争议.只是我可不可以斗胆表示,"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这所有极致的选择注定你成为人间的祭品.那么就读图好了,这些写在构图与画面上的颠倒乾坤和讳莫如深.
到底年代太久了。。我是很吃不消看了。。
帕索里尼"生命三部曲"第一部,通俗、有趣,反映市井,嘲讽宗教的虚伪。剧中人物经常露出天真无邪又略带愚蠢的笑容,是反映普通民众的单纯还是愚昧?
仪式感极强的影片,还原出了脏乱差却十分真实可信的文艺复兴时的佛罗伦萨,博迦丘著本书的本意,大概是响应“文艺复兴”运动,反对天主教,追求人性解放,当然,作为一名优秀的改编者,这些元素在帕索里尼的影片中得以还原,又添加了他的电影永恒的主题:性。这确实不是圣洁的事情,却绝不肮脏
【B-】原来是个喜剧,故事与故事之间没有任何转场处理一开始有些难以适应,从摄影到布景都“肮脏化”,我已经开始担心自己会看不下去索多玛了。。。
口腔卫生警示片
没有书有趣。但是的确有种原生的力量在演员中体现。还是加一颗星吧
帕索里尼“生命三部曲”的首部,本片基本奠定了后来两部的拍法,由文学名著改编而来的剧本,通俗化手法的展现,非职业演员的选取,现场音效以及脏乱化置景,但在场地与服装选取上又下了极大的心思,这点差别反倒用一种现实主义的模式讽刺了宗教的虚伪,大量情色场面的直击近乎没有任何美感,却深深的展现人性内部的复杂,而偶然流露出的真情,使“蛆虫”的意味更加丰满,并非只局限于简单的嘲讽。虽然故事配比相差较大,但依旧是古典主义式的拍法,但没有衔接硬切的模式实在是令人难以忍受,三部的故事加起来实在有点多,令人眼花缭乱,纷扰十足。非职业演员的选取,也是问题有点多,啼笑皆非的演技令本片笑料十足,大多场景的演技一言难尽,不过反倒促成了本片的通俗化目的。虽然全片看起来限制级十足,但方向还是与改编书籍的目的相同——解放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