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终于搞定了大名鼎鼎的sex and the city,当影版的讨论热潮都已经告一段落之后,我才找来剧版看,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后知后觉,但是没办法,毕竟1998年当“sex and the city”横空出世的时候,我还是个未成年呢。
坦率地讲,我很喜欢sex and the city,它用六年的时间划了一条轨迹,一条鲜亮的、自信的、逐渐明晰的、充满智慧的、永不回头的轨迹,只是最后发现,女人们讨论了六年关于“性”的问题,最终却还是回到了“爱”。能看到有智慧、有事业的女人最终也能有婚姻、有幸福,真乐观。
其实我并没有什么丰富的人生资本来谈论sex and the city,结婚也不是我的人生目标,只是觉得顺其自然就是对的,因为人的可塑性真的很大,遇到哪些人、经历哪些事,下一秒的我们很有可能就不再是上一秒的自己了。
只不过某些人太过自信、太过自我,蜕变的过程就会显得相对迟钝一些。比如Mr. Big,他花了六年的时间和一段失败的婚姻为代价,才最终确认Carrie是他的the one,不过这也怪不得Big,谁让他是个“大人物”呢。
在Carrie数量不俗的各色约会对象中,Big和Aiden是其中翘楚,他们和Carrie经历了各式的分分合合。有人说Big是爱情里的高级玩家、Carrie是中级玩家,Aiden只是初级玩家,Carrie在和“高级玩家”对垒的过程中伤痕累累、心力交瘁,时常狼狈退出、仓皇而逃,但她却沉迷其中,最后Carrie和Big善始善终的结局令我非常佩服,因为Carrie是个懂得坚持的玩家,她在挑战和失败中不断进步,而且始终把自己最真诚、最真实却最优秀的一面当外衣穿在身上。
有很多人替Aiden打抱不平,因为Aiden是如此得适合当一个丈夫,踏实体贴是他的基因,但是说老实话,Aiden和Carrie实在是级别过于悬殊的玩家,他们能够彼此吸引和相爱,却无法给对方最基本的安全感,同处一个屋檐下,Aiden却始终无法把握Carrie,大概他想要的和Carrie不同,Aiden的极乐园在“婚姻”这个终点,而Carrie的乐趣还在于寻找。
然后重点说Big,我喜欢Big,且是非常非常之喜欢,喜欢到我不禁恐慌得怀疑,莫非自己喜欢老男人?而那些替Aiden打抱不平的人都说Big很烂,好吧,我也承认,在正常的两性关系里,Big确实是个大烂人,在Carrie需要认同爱的时候他躲闪,又在Carrie需要和其他男人认同爱的时候出来搅局。我不把“自私”作为抨击Big的工具,因为人人都自私,生活或者爱情,我们通常解释说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其实是每个人都不想放弃自己的自由,却又情不自禁地希望别人能委曲求全的活在我们的“自由”里。一定要有一个人选择委曲求全吗?Carrie和Big都无法委曲求全,所以他们总是分手。
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Big的风度似乎总是游刃有余的要命,简直像尊神一样高高在上,让人望其项背,这既让Carrie景仰,又让她痛恨,但是在Big迎娶Natasha的时候,有才华的Miranda却说了:
“Men are like cabs, when they are available, their lights are on. They wake up one day , decide to settle down and they turn their lights on. The next woman they pick up is the one they’ll marry. It’s not FATE!It’s DUMB LUCK!It’s all about timing, you got to get them when their lights on!”
在我看来,这不是朋友间的安慰,而是sex and the city里最具智慧的女人说出的关于“婚姻”的最具智慧的论断。
婚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个有概率的时机问题,挑三拣四或者你侬我侬的郎情妾意都未必能嫁/娶得了自己的真爱,Carrie和Big是彼此真正的soulmate,在Carrie最需要陪伴的时候,Big始终都在,而且他的出现总是最最与众不同,即使Carrie阅人无数,在她的潜意识里,Big始终是个当作参照物的标版。
“I am someone who is looking for love, real love,ridiculous, inconvenient, consuming, can't-live-without-each-other love.”
虽然从表面上看,Big智慧、沉稳、性感、富有、从容、高深、英俊、风度翩翩,但Carrie爱的却是那个“ridiculous, inconvenient, consuming”的Big,没办法,有些女人在爱情上就是不能自已的自虐。
这是Carrie最终的定稿总结:
“I got to thinking about relationships. There are those that open you up to something new and exotic, those that are old and familiar, those that bring up lots of questions, those that bring you somewhere unexpected, those that bring you far from where you started, and those that bring you back. But the most exciting, challenging an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of all is the one you have with yourself. And if you can find someone to love the you you love, well, that's just fabulous.”
还有一句被人们说俗了的话:
“Maybe God wants us to meet a few wrong people before meeting the right one, so that when we finally meet the person, we will know how to be grateful.”
最后再形而上学一下:如果让我选择戏中的角色和婚姻,我不想当Carrie,我也不会选择Big,我情愿是嫁给了Steve的Miranda,丈夫贤惠又很宽容,让我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寻找爱并且学会妥协与宽容。最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我都还没发现自己有挑战“高级玩家”的智慧和勇气。我说过,我佩服Carrie ,却永远成不了Carrie 那样的女人,Big 这等极品男人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珍奇植物,爱他,却不会嫁给他。同时我也坚信结婚就是撞大运,只要遇到了对的人,即使是Big这样世外散仙一般的高人也会说:“Absofuckinglutely.”
(貌似没剧透。不过给这篇写时尚大剧的小文章配上几张图,就突然觉得很土炮了,哈哈)
1998年6月6日,HBO开始播放这部至今依然带有先锋色彩的作品。
一直到2003年,统共播了6季95集。
再往后,《欲望都市》(2008)和《欲望都市2》(2010)这两部衍生电影一解粉丝相思。
又过了3年,主打年轻观众市场的CW电视台推出了前传《凯莉日记》(2013-2014),回顾了凯莉的高中生活。
只是剧集口碑不佳,制作了2季26集之后便被砍掉。
在此之外,处在时尚尖端的《欲望都市》,也算得上《绯闻女孩》(2007-2012)的探路者。
而在这漫长的IP开发中,最经典的仍是最初的剧集。
《欲望都市》本是坎迪斯·布什奈尔所写的一本书,辑录了她在报纸上的专栏文章。
那时为了保护隐私权,她还用过凯莉·布雷萧这个笔名。
当这本书被改编成剧集,凯莉(莎拉·杰茜卡·帕克 饰)自然成了主角。
这名颇有名气的纽约专栏作家收入不菲,但身为一名时尚精,因为对昂贵的鞋上瘾,也有不少拮据时刻。
但怎么样都好,卖文为生的人,对于人情与世态,都有非常敏感的观察力。
而她和三个姐妹的经历与见闻,构成了这部剧的主体。
姐妹之一夏洛特·约克(克里斯汀·戴维斯 饰)是一名艺术画廊的经理,甜美,高雅,多少带一点理想主义。
而米兰达·霍布斯(辛西娅·尼克松 饰)则刚好相反,作为一名律师,常年留着短发的她干练而强硬。
年纪最大的萨曼莎·琼斯(金·凯特罗尔 饰)开了一家公关公司。
外向的她非常善于交际,也热爱交际,而且她是姐妹当中观念最开放的欢场老手。
她们关系相当密切,围坐闲聊是经常的事,而性与爱更是自然而然地张口就来。
那么多种形态与观点,都被她们用言谈与行动关联起来。
而对于自我的认同,态度的包容,思想的革新,都建立在这种认知与交流中。
编剧达伦·思达有着非常敏锐的触角,他知道这样的内容吻合当代都市人的需求,却无法在公共电视台尽情表达。
乐于探寻新鲜表达的HBO给他和《欲望都市》提供了一个大展拳脚的平台。
在那个热捧情景喜剧的时代里,思达等主创舍弃了爆笑的煽动性,而起用了一种诙谐却深刻的喜剧形式。
这种形式很符合《欲望都市》的属性,使它可以横跨喜剧与正剧,有了更广的接受度与更强的生命力。
艾美奖喜剧类最佳剧集等大奖拿到手软,也足以证明它受到了业内的高度肯定。
在《欲望都市》里,身为专栏作者的凯莉不仅肩负了叙述的责任,而且承担了探索的作用。
她是纽约这座繁华大都会的深度参与者,熟悉这里的一切规则与禁忌。
她也是一个深刻而敏锐的观察者,通过自己和姐妹的情感经历,还有延展开去的人脉,看到了情场的种种表现与走向。
有趣的是,正因为她们四个有着迥异的性格与观念,于是对各种事情,天然地具有不同的见解。
但很可贵地,彼此的不同没有引起假脸姐妹花般的狗斗,反倒是催生了最大程度的包容。
反正没有作奸犯科的勾当,许多抉择与看法都没有绝对的对错。
由此,《欲望都市》让人看到了多元的表达与需索,也让人看到了共生的自在与刚强。
比如在第一季第六集里,她们谈到了约会多少次才该上床。
夏洛特觉得,如果在乎对方,就不会在第一次约会时滚床单,至少该在第五次后。
米兰达对这种“约会守则”嗤之以鼻,但也觉得不该第一次就上手。
萨曼莎更是指斥提出这种理念的人,本身就找不到做爱对象。
而且假如对方因为第一次约会就上床而甩掉你的话,第十次同样有可能。
这又涉及到真情与假意的命题。
夏洛特认为,到第十次了,人可能已经付出真情了。
萨曼莎则说,心碎前看看性趣是否相合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很多善意的争辩,比如勾搭20岁小男生、一夫一妻制、做女人与做女神等等话题,放到今天看仍然颇有意思。
而许多看似禁忌的问题,我们直到今天也未必能够自由酣畅地与朋友谈起,但在她们嘴里,并不存在这样的困惑。
秘密的消解,让许多值得探讨的话题得到了充分的发散思考,没有谁要盖棺定论,更没有谁非要说服对方。
每个人都可以好好地做自己,可以自在地探索自己,取悦自己,而这样的境界,20年后的今天,依然有让人向往的空间。
特别是在大多数人所习惯的环境里,幸福生活与美满家庭是有范式的,而即便面对自己的身体与幻想,也有许多规矩。
于是在某种程度上,女性观众甚至男性观众都能从《欲望都市》中找到一种释怀的力量。
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看这部剧,你都能找到自己心中某扇大门的钥匙。
而从另一个层面来看,以这些女人为主导的自由与先锋,也未尝不是一种平权宣言。
它可以尖锐,可以过火,但在相对压抑的大环境中,它一定是有代表性、话题性,甚至有启发性、革命性的。
因此男性观众也很应该看看,假如真正读懂性解放表象下的平等和尊重,兴许世上也就没有所谓的直男癌了。
就像萨曼莎说自己是“试性恋”那样,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尝试一下。
或者,至少尝试去了解一下甚至理解一下。
在这个和而不同的人际社会里,大家都需要这样的共情与距离。
说到底,在时尚与观念上走在前沿的《欲望都市》,实现了物质与精神的某种融合。
哪怕过了20年,它非但没有过时,反而腾出了更多思考的空间。
(原载于“万达电影生活”公众号)
"After he left, I cried for a week. And then I realized I do have faith: faith in myself, faith that I would one day meet someone who would be sure that I was the one." 重看觉得里面各种正能量!
欲望都市是我的美剧NO.1是我的Love Bible是我的命
当年看的,年轻的时候总有mr. big这种让人又爱又恨的人一遍遍来伤害我们,长大了可能就妥协了,或者就彻底走了。
Carrie这个角色很没有安全感,当然女人陷在爱情中,三五不常地没有安全感是正常的,她过于积极主动地希望将与Big的关系向婚姻方向推动,可是Big毕竟离过婚,也有权有钱,不会过多考虑婚姻的问题。我希望她能放轻松,大都市独立女性尚且如此,且不说一般姑娘了
每一集的提出疑问产生矛盾然后释怀,前五季慢慢变成隐形人加入她们的人生分享一切。到第六季就开始准备好随时感动大哭,错过艾登这个好男人,幸好有大人物并且到巴黎带凯莉回家。之后重看一遍电影版,除了女孩们真的已经开始变老了没人能阻挡我对她们的爱。
之前在上海和米奇婶聊到这部剧,小时候看欲望都市觉得里面声色犬马光怪陆离的,年纪到了才发现,那其实是真正的生活
有纽约这种能把自由放大到戏剧化的大都会,才好用300多万单身男女做盛大背景,探讨那些20年后国内依然无法畅谈的性与爱。压缩了时间,各种男伴格外流水,可也像把世相走马观花了一回。爱情片看得再多,仍会觉得那些百出的状态可以如此出乎意料,可到头来,愿意相信爱情的还是可以相信,愿意随性所欲的还是可以随性,无关年龄与际遇,这才是最释然的。看了很多评语与质问,更觉得这部剧存在的意义,也突然明白了GG的排列组合,不是荒谬,或是大众看不得别人的艳福,而是没了那种高度与深度。话说小时候在周六晚上偷看明珠台,对一个一天要jerk off三次的男人印象极其深刻,过了十几年,终于与震撼许久的S01E11重逢,哈哈。以及,完全没看出跟Miranda做完就要立刻洗澡的天主男是TGW里的Neil Gross!
以话题构建的第一季还是比较终于专栏本身。主角不断打破第四面墙与观众讨论话题,无意于构建人物性格,除carrie以外的3个角色全部符号化。darren star所写集数多于mpk,总体而言第一季是他在掌控。但carrie的性格塑造已经表现出“现代女性”在独立和不自信之间的摇摆,这种设定将一直延续。
第一遍看剧情,第二遍看Carrie与Big,第三遍看Carrie每集说的话,第四遍看Samantha如何对待男人,第五遍看Charlotte如何真诚待人,积极生活,第六遍看girls们的友谊,第七遍反思我怎么没碰上Big这样的人……
二十年前的剧,如今看来,其中探讨的两性问题非但没有过时,反而仍显得很前卫。
很久以前看过一点点 我一直觉得尺度太大了 但是自从我问了我的英国朋友关于英剧skin的看法 他们说这就是很正常的英国校园生活以后 我才知道我太保守了;不敢苟同里面的一些理念 生活方式 但是我却是很希望有一个类似于Samantha的朋友 虽然bitch 但是很挺朋友。ps:Mr Big太有魅力了
剧荒,老友记听烂了开始看sex and the city,有个疑问,Cerrie每次一夜情都不卸妆的吗?
我嘎 九八年的剧 无论是对两性和婚姻的思想 还是时装 在现在看来都不过时 说明了什么!我国可能发展真的不快(??? 羡慕女主角们 感觉不用上班 而且没有七大姑八大姨!
惊世骇俗的开头,结尾却大家都屈服了平淡的幸福.每个人都没有找到理想当中的,或者是在现实中找到了不同的..这是很棒的剧本.就是,但愿别再折腾下去了.跟不完美的现实妥协吧.爱情是没有完美的。
一口气追完的美剧,怀疑看了这部所以现在比较爱无能
只有女人和同志能明白经典在哪里
台词实在是犀利,尤其不想错过四个女人每一次聊天。Samantha赛高,Charlotte天真得可爱,Miranda酷得可爱。Mr.Big确实很迷人呀!
真是他奶奶的庆幸自己在这种年纪才看这种剧。再早几年看也看不懂,说也说不清楚,这就是爱哎哎~~
很多朋友说,这是教女人学坏的一个电视剧。可是个人认为是女性成长的一段经历,不论是朋友、恋人还是家人,四个女主角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成长。恩,很美好。
第一季的造型师简直逆天,1998年的衣服鞋子包今天看一点也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