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八十年代喜剧,感觉比《人在囧途》要搞笑。虽然桥段大多很老套,有些桥段有点故作幽默,但依然能带来一种八十年代末特有的温馨与韵味。听说原片接近三个小时,约翰休斯剪了很多片段。
大多数笑梗都比较容易get到,但本片在国内几乎无人知晓。约翰休斯其他几部电影流传度反而更高。可能是《飞火车》里面比较多culture gap和美式幽默,很多观众都get不到。作为一个住在美国几年的人,看到里面一些梗也只能干笑一下。美国人笑点出了名的低,对于亚裔观众可能没有那么好笑(美国观众看到一些很弱智很无厘头的就会开怀大笑)。
编导上没有什么缺点,典型的八十年代风格,freeze frame ending之类的。值得一提的是塞斯麦克法兰经常在Family Guy和泰迪熊上面致敬约翰休斯的电影。
可惜胖子John Candy英年早逝,不然能在喜剧界闯出一片天。
配乐算是约翰休斯电影的一大特色,都挺带感。
类似于美国贺岁片,在冬天看其实挺暖的。
看完了《Planes, Trains & Automobiles》,应该是《人在囧途》的原型片,1987年作品,中译《一路顺疯》。 会看这部是因为它也是“金羊毛”原型的经典范例之一,主角为了“按时回家过感恩节”(金羊毛/圣杯),克服一路上遭受的种种磨难,但在达成原本的目标的同时(或之前)获得了其他珍贵的东西。 这个点上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处理,比如发现原本在意的金羊毛只是虚伪的假象,而自己在旅途中获得了更珍贵的东西。或者如本片,双丰收,男主从这个一路闯祸完全不靠谱的旅伴身上学到了笑对一切的乐观精神,而他之前的友善只是礼貌而已。再加上附加值,更多的学会和不同的人相处、和逆境相处、变通的处事、还有一份友谊。 强剧情的老片果然还是历久弥新,今天看和30年前比也没有打太大的折扣。
————————————————以下剧透————————————————
剧情起伏上有三个爆发点,第一是在飞机停运、被出租车坑完被旅店坑、最后被倒霉孩子烦的睡不着,情绪爆发。解决是倒霉孩子示弱了,并没有把受到的攻击也口不择言的返还回去。这反而使白发不好意思了,且困境是他也没有别的地方好去,只能暂时休战躺下睡觉。 第二是火车停了换大巴,决定还是要甩下胖子独自租车开回家,却发现租车公司很不靠谱根本没给车。只能趟雪翻越公路回到租车处,结果被糟糕的服务态度惹到,情绪再次爆发。最后矛盾激化到被工作人员一拳打倒,差点被车从脑袋上碾过去。解决办法是车上下来是胖子,要不然还是一起上路吧。 第三次是胖子的持续不靠谱把车开到了逆行道,差点被两辆大卡车撞死,还大笑着说还好还没死不是吗,男主就炸了(经历了生死瞬间谁都得炸)解决是居然还能更惨,之前的烟头把车给烧了,男主怒极反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终于自作自受了,我看你还车的时候要怎么办,然后回过味来,你没有信用卡怎么借的车,牵出真相,之前住旅馆的时候俩人卡拿错了。胖子是拿他的卡借的车… 这个时候是下定决心不理这个灾星了,晚上入住旅馆,穷途末路下抵押了名牌手表要了一间房,并让胖子自行解决,胖子没有名表,只能回破车上窝着,男主却动了恻隐之心,反而彻底和解,两个人喝了酒吃了零食,睡一觉明天继续赶路。 这里有个细节是胖子在车上的独白,其实是编剧为观众准备的,因为男主根本不可能听到,而为了观众情绪的转变,为了男主的行为在观众看来不突兀/圣母,才安排了这一段。 体会一下这个手法,我安排这段剧情铺垫是为了观众不觉得剧情的某个转折突兀,但为了迁就观众而导致了转折注定突兀。有意思吧。 我觉得最强的和解桥段就在这里了,后面想通一切并回头去把胖子邀请回家过感恩节反而顺理成章,危车被拦,不得不坐在牛奶车的冷冻库里回家也只是小打小闹,算是一种高潮情绪后的舒缓按摩。不过最后那个场景还是看的人眼眶发热,这就成功了嘛。
听说《人在囧途》有参考(或抄袭)这个电影。看了一下,确实是有相似的结构框架:互相嫌弃又产生友谊的伙伴情+倒霉的回家旅行,但这不至于抄袭(具体要看懂知识产权的律师怎么判)。
《人在囧途》的笑点来源于中国在转型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现象。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把穷富对比,城乡对比,放在这样一个叙事框架里面,从而把改革开放的贫富分化(两个主角),以及从城到乡的风土人情(囧途),像画卷一样徐徐展开。从而对这个时代有一个纪录,也和生活在转型时代的中国观众(尤其是生活在小城市、小乡镇,对发展不均匀更有直观感受的观众)产生共鸣。王宝强的搞笑,来源于他的土、无知、热情和质朴,这是浑然天成的中国特色,而落难见真情的胖子是烦人+坏习惯+真诚,完全是另一种感觉。这种类型的电影,笑点非常依靠一些性格上、身体上的特征,互相是难以复制的。《落难见真情》两个主角的差异更像是他们个人的差异。而《人在囧途》中两个主角的差异,更来自于城市精英和乡镇农名工之间的性格、观念、肢体习惯的差异。两个主角是两种社会背景的典型代表。《人在囧途》完全把两个不同阶级各自的感觉结构并置在一个被迫一起倒霉的剧情下,迸发出笑点和冲突。《人在囧途》这电影这么搞笑,多是拜中国的国情所赐,拜发展太快太不均匀产生的城乡差异、贫富差异所赐。
从社会意义上讲,通过喜剧和兄弟情,通过两个主角的和解,电影试图缓解尖锐的贫富矛盾。可以说在国内这样的情况下,借助了《落难见真情》的框架去改编,把喜剧冲突放大了,笑点也更密集了,甚至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切入点去描述转型中的中国。
《人在囧途》有一半以上剧情和笑料抄袭了这部电影,这种明目张胆抄袭西片的山寨国片(影片演职员表没有购买版权的提示),居然也登上了某电影手册的2010年度十佳国片,据说这个榜单的提名一部分来自于20位国内独立影评人,好想请教一下这20位独立影评人的芳名啊
7.0/10 分。初看,蓝光。老式轻喜剧,有亮点,也有槽点。整体还是全家欢的温馨套路。。。最后有一个小彩蛋。。。曾被英国权威电影杂志《TOTAL FILM》评选出的50部最伟大的喜剧电影之一。。。
作为《人在囧途》的原版,笑料上高级了不少,人物的表现上更为合理,而且80年代风格的配乐很吸引人。
1.难得白头翁严肃了一回,不过此片仍然是个喜剧2.故事结构和人在囧途很像,应该说是后者抄袭了前者,而且抄的还像模像样的3.胖子看得让人牙狠狠得,就是一贱货,不过结局还是蛮温馨的4.里面有几首插曲好听。
最佳损友。损友,表过程;最佳,表结局。国片“囧”的好莱坞原型?未必。七十年代杰克莱蒙有一部类似作品。只是,喜剧不同正剧,拷贝并不打紧,关键看疗效!表演上说,马丁与糖果算是黄金组合,具有品质保证。但这故事本身似乎不到一小时的量,再多撑半钟头就难免拖沓,比如旅馆闹贼偷钱那一段就像是导演“硬塞”进去只为拖时间……
当年那部《人在囧途》果然是抄的。估计本片导演怎么也不会想到,他随手拍出的一部小喜剧片,居然会对二十多年后的中国电影影响如此深远,以至于催生出最赚钱的囧字头电影系列,捧出新一代的中国卖座之王徐峥和黄渤。
原版人在囧途
六公主非说叫一路顺疯,唉
我再也不相信国产剧了!!!!原来《人在囧途》是抄的!!!!!
原来《人在囧途》是山寨呀
人在囧途的原版。1987年,这个创意不错。白头神探主演。一路倒霉,被人讹诈。大胖子。。。你就不能停车再动啊。偷东西,虚假销售,啊,真是人才。配乐不错。
典型的公路片,导演的编剧功底雄厚,将飞机、汽车、火车这些交通要素通过剧情都加入了电影内,很佩服,一些细节上的运镜很有喜剧效果,剪辑使故事紧凑,没有拖拉剧情出现,整个93分钟都是让观众笑着过来的,每个剧情的细节都是仔细考量制定,约翰休斯,总能给你精彩。
一路嬉闹之后以温情收场,好多流行歌在里面。难怪说《人在囧途》是抄的这个,无论人物设置还是主要的剧情走向都实在太像了。
比翻拍的那个国产片强多了,结束后还有那个二了吧唧的老板仍然在研究广告。
如果不是央6佳片有约,至今都不知道它是《人在囧途》的原型~超级喜欢双男主的化学反应,又好笑又温暖❤️“我也可以像你一样恶毒刻薄,但我并不想恶语伤人。不管你怎么说我,我喜欢我自己,我的妻子喜欢我,我的客户喜欢我,因为我真诚对待每个人,别人不需要防着我。”❤️
前半段喜剧,快到结局是悲剧,结局是好莱坞结局.不过这是观众所期望的.约翰.休斯的确为我们送上了一个好剧本.
《人在囧途》完全抄这个嘛。商务男全程嫌弃脸,胖胖推销挂环好屌,笑料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事情可能是这样的:1987年,文隽在香港戏院看了个叫「一路顺疯」的电影,二十多年后,他回想起这个有趣的故事,拉着叶伟民抄出了「人在囧途」,徐峥和王宝强的囧宇宙就此崛起。2013年,囧途招牌早被徐峥牢牢攥紧,文隽和叶伟民发狠,干脆将新片叫做「一路顺疯」。「一路顺疯」在大陆译为「落难见真情」,在流行的剧作教材《救猫咪》里,此片是「伙伴情」叙事类型的案例。无数踏进影视圈的从业者,不断地被要求搜寻参考片——从世界观到人设到结构。其中有些人,或许就梦想能找着个像「落难见真情」这样的,在中国小众又方便「借鉴」的「最佳」参考片。
《人在囧途》的原型。胖叔叔好有爱。
《人在囧途》有一半以上剧情和笑料抄袭了这部电影,这种明目张胆抄袭西片的山寨国片(影片演职员表没有购买版权的提示),居然也登上了某电影手册的2010年度十佳国片,据说这个榜单的提名一部分来自于20位国内独立影评人,好想请教一下这20位独立影评人的芳名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