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残疾父亲,单亲家庭,人生本来就没那么公平;
二、选择与女儿相依度日,本就艰辛,想要获得,必将有所付出(牺牲);
三、攒钱上贵族学校,不自知,力有不逮,勉力为之,虽能为之奋斗,奈何差距太大,且只是高中,觉得不值,可怜天下父母心;
四、敏京这样的朋友不值得交,特别是在吃了一次亏之后,识人不明,最终酿成更大的悲惨;
五、在家里被入侵,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保护自己,警惕心不够,自保意识淡薄;(比如第一次被烫伤后先报警,比如看到门外那么多人的时候先报警,而非是被几个人按着不能动弹了才想到打电话,却也是打给了不够威慑力的父亲)
六、被侵犯后不作声,默默承受,慢慢妥协,被变本加厉,渐至麻木,却不知这并不能解决问题;
七、最后懦弱地越来越不反抗,认命,甚至以死亡来结束自身,留下父亲一人,不智亦不孝,最初反抗的勇气也了无踪影;
八、结尾父亲以暴制暴,觉得只是释放观众的情绪,到了不得不发的地步,以她父亲的状态,想要做到对所有人的审判会非常非常困难,人到了被逼急了的地步,真的什么都做得出来,别小看愤怒的力量;
九、愿天下太平!
电影看完之后半天缓不过劲儿来,总感觉好像是心里有块石头堵着一样,其他的这种惨兮兮的电影最后那种复仇完之后的快感会快速消褪掉前面造成的压抑感,但是这部电影最后的复仇情节过于短暂以至于压抑感还没有完全消退的时候,电影就已经结束掉了。。
思考点:
1、自己的对手拥有强大的政zhi背景下怎么办?
这好像是是一个无解的命题,设身处地的去考虑一下,子若的死因也是由于对方的家庭背景比较大,但是并不是主要原因,只能算是原因中的一个而已,而且好像也不是特别重要的原因,但是关于背景这件事情,还是想说几句。
惠善的父亲在得知自己的女儿被别的孩子打了之后,随手做的一个动作显示了这个家庭很深的背景(给学校的校长打了一个电话,语气极其随意的告诉了校长他“认为”应该是的事情。),惠善的母亲更是不需要多说了,自己就把身价爆出来了,而且一副颐气指使的样子。
这个感觉很奇怪的说,明明是两个小孩子打架,从小就娇生惯养的惠善在与子若1vs1的真人对抗赛中败北,就想到了利用父母对自己疼爱的感情大做文章,“家族小皇帝”式的状态在中国经常可以看到,李某一对吧,你们都懂得,很大的事情在一些有背景的人们手里就会变的很简单,可能只是一个电话就可以了,而那些只有背影的人。。比如小儿麻痹老爸李元术就只能很迷茫的去申诉。。除了这个之外,面对势力弱势群体做什么都是错的,连维护正义的警察好像也这么认为,这要不是法律出现的极大的漏洞,就是这个国家已经不靠谱了。。
小孩子打架升级成了拼爹模式。
这背后可思考的事情很多,当手中有权利的那些人孩子犯了罪,是否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利去包庇孩子,甚至帮助孩子度过人生的“难关”?我觉得应该会的。。得到这个答案之后,就突然感觉到人生好黑暗,万一不幸被自己遇到了可以跨越法律的人,那这一辈子貌似就要万劫不复了。。
2、人!尤其是女人,无法学会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是很悲哀的事情!
每次想起惠善的报复,感觉好像看到了中国最近“小三”事件的感觉,常常可以在一些公众号上看到,好几个女人揪着一个小三在殴打,嘴里还不干不净的骂着:狐狸精,勾引她老公之类的话,每每看到这个就感到十分的好笑,自己的老公出轨了,你特么不去割了你老公的JJ,你去怪别人?!(当然这件事情上双方都是有问题的)一味的去苛责小三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成为一种道德绑架?惠善明显也是受到了中国公众号的影响,她喜欢的人上了别人的床,她只有折磨子若才能变得更加开心,这爱。。。有点不同凡响。。。
子若的死是一种无奈的死,也算是一种无奈的解脱,那种对前面的路一片黑暗找不到方向的无奈,看不到任何指引的迷茫和痛苦。
反过来想,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如果子若的意志是坚定了,申请已经递交上去,被QJ的事情也采取报警的方式去处理,或者多和杂货店的雇主多交流一下法律上面的事情的话,那群小王八蛋和他们的父母早就被法律所制裁了。
(1)子若不敢报警,诚如很多被QJ的女孩一样,觉得这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报警之后自己就没脸见人了,还不如死来得痛快。
(2)如同前面说的一样,子若不知道这样的事情在法律上会怎么样的处理方法,并且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并且对法律也不抱以什么希望,如果不是因为国家太腐败的原因,那我只能说这就属于法律意识太淡薄了,不会利用法律的武器去惩治这些混蛋。
(3)写下面话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一点,子若好像不敢去报警是因为被其中一个QJ她的小子的话给误导了,对方称:我们都是未成年人,即使你报警了,最多也只是将我们驱逐出校而已,去,而且他们的父母都是议员,委员什么的,他们是不会放过你父亲的。他的话淡化了之后的后果,同时加强了报警之后的危害,这真是极好的话术,凭借这个也完成了恐吓的效果。
可怜之人,必有可悲之处!第一次被QJ,我们说你是被胁迫无奈的,而后边一次又一次,各种人身攻击式的侮辱,到最后居然还被逼去援交。看着心疼的同时还恨得牙根痒痒,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自己都想要去帮子若报警了。
尤其是当她为自己鸣不平的时候,主动的请教了懂法律的店主之后,我本因为这一定是一个转折点,结果发现此女子只有去开始的勇气,却没有坚持到底的意志。。
转折点好像就是子若第一次去给惠善道歉的时候,以前那么坚强的一个小姑娘活生生被折腾成了一只任人摆布的木偶,无奈!压抑!悲哀!气愤!各种感觉都交织了。
3、识人是人生最大的事件!如何定义朋友?
敏京!又是一个可悲的人物设定!敏京这样的朋友好像在我们的学生时代都会找到一个原型,总会有这样性格的一个人,他们非常期待,也非常想融入到其他人的圈子里面去,但是收惯了压迫的人总是比其他人更容易忘记什么叫做反抗。敏京更是这其中的佼佼者,明明前脚还是玩的非常好的“朋友”,几个巴掌之后,就变成了一个告密者!垃圾堆里的老鼠一般令人厌恶!这样的人也算朋友吗?
子若,识人不明,可怜可恨!
敏京,胆小如鼠,可憎可恶!
一个导演可以拍出来一部让观众跳脚骂街的电影也是完美的,给不到高分的原因不是因为电影的情节,而是因为仓促的结尾,这复仇看的完全平息不了前面情节带来的愤怒。
(1)几个小王八蛋死的太轻松了,既然法律搞不定的事情,那么就由自己来终结好了。——子若爸爸
(2)复仇的情节极其经不起推敲,小儿麻痹,走路都会摔跤的老爸居然可以轻松搞定四个高一的学生?!还可以轻松徒手勒死一个,这也就算了,导演拍摄的时候是不是应该真实一点?主犯最后跑到水里的时候明明有机会反手一顿打的,结果就那么束手就擒式的等着子若爸爸去拍打。。搞不懂。。
最后,我宁愿相信是因为国家的腐败导致的子若惨死,我十分不愿相信是因为子若不懂法律而导致发生惨状,我更愿意相信这只是电影。。
有时候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才能一解仇恨。在女儿死后,其实我们都知道这父亲无法独活,因为女儿是他的一切,是他的全世界,他不可能再快快乐乐的贩卖自己的小摊,因为卖内衣丝袜只是为了养活女儿培养女儿。果然,电影的后面父亲选择了自杀,这是一种必然。因为女儿是爸爸的全部,所以他宁愿让那些人受到惩罚然后自尽。最后说一句吧:像电影中那样的恶人少男少女们,甚至比他们还恶的,其实电影中的惩罚真是轻的不行。古希腊神话中,有一种惩罚是白天用鹰啄他们的眼睛,让他们推着巨石上山,晚上再修复他们的眼睛,周而复始。也许,只有这样的惩罚才能对得起死去的少女。
有时候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才能一解仇恨。在女儿死后,其实我们都知道这父亲无法独活,因为女儿是他的一切,是他的全世界,他不可能再快快乐乐的贩卖自己的小摊,因为卖内衣丝袜只是为了养活女儿培养女儿。果然,电影的后面父亲选择了自杀,这是一种必然。因为女儿是爸爸的全部,所以他宁愿让那些人受到惩罚然后自尽。最后说一句吧:像电影中那样的恶人少男少女们,甚至比他们还恶的,其实电影中的惩罚真是轻的不行。古希腊神话中,有一种惩罚是白天用鹰啄他们的眼睛,让他们推着巨石上山,晚上再修复他们的眼睛,周而复始。也许,只有这样的惩罚才能对得起死去的少女。
这个比妈妈不哭拍的好,爸爸演的太好了,如果这是真的,只能说韩国有钱的都没什么教养,家长也混帐的狠,才能养出那种畜生不如的子女。
可能是我比较极端,我更喜欢《不哭妈妈》里面,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那种热血沸腾式的复仇,或者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但是作为这样一个父亲,还能怎样呢。他只能赌上自己的命,能做多少做多少罢了。这类题材的电影,真的是不能用什么标准去衡量,只是以沉默以眼泪
傻逼富二代们也太丑了点 那么有钱为啥不整整容
想到初中时,隔壁班有群男生一起欺负一个矮小男生,飞起一脚踢他的头,老师从走廊路过假装没看见。实施校园暴力的孩子都应该去死! 其实小孩的心性残酷又黑暗,真是人性之恶。很庆幸自己没能当教师,曾经的梦想是成为好老师,温暖每一个孩子,让他们的成长得到幸福,像光一样指路。现在很庆幸当了记者
脑瘫小人物父亲vs恶毒权贵死孩子,往死里揍;硫酸模特电缆鱼钩,最后十分钟太仓促,不解恨。《绿洲》X《韩公主》X《复仇的金子》,立意是不错,但感觉只是这三部片最浅层直白的临摹拼凑
以暴制暴的戏码还是大快人心,虽然现实中不可能。其实我想看的是女主奋起以暴制暴,为什么要自杀,死都不怕了,不能干掉那些人再死么?
比韩公主更令人沉重。。深深的无力感只能靠鲜血来讨回一丝尊严
这电影怎么说呢……模仿「妈妈不哭」的桥段有几处,基本从85分钟开始看比较推荐,前面的剧情都太虐了,看个电影解说都火大。片尾复仇的剧情太仓促而且好像和「蚯蚓」这个名字的深度不符,另外韩国硫酸很贵嘛,很想赞助爸爸一整桶。推荐喜欢韩剧的看看……
虽然以暴制暴并不是可取的手段,但恰恰是以暴制暴这种人在绝望中才会使用的最后手段,反映了底层人民的无助,政府的无能,和被伪装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虚伪
想起前年的那部「韩公主」。最黑暗的地方如果能被分享出来,那么即是光明。昨晚睡前看了林奕含事件的新闻,青春期最沉重的一记暴击,鲜血沿着人生的脉络一直渗进骨头里,你想让它什么时候疼就什么时候疼。当这个世界真正变得好起来,从来都不是柔弱者开始变得强大, 而是因为强大者成功地控制了自己。
复仇的桥段太奇怪了,减弱了这种悲剧的冲击力...
一直期待看个这种结果棒子先拍出来了。题材很好但是太夸张,父亲奇迹般复仇让全篇降低一个档次。我会这么拍:没有背景的女主遭遇校园暴力,学校息事宁人冷处理,警方口头警告完事。视频发在网上引发关注,各方介入调查,女主被大家骂婊子最终自杀。再探讨校园暴力的成因,法律制度、学校家庭教育等等。
不知道韩国那边是不是都这么黑暗,也许只是隐喻社会的黑暗,但真的很沉重。
复仇部分比《妈妈别哭》看着过瘾些吧…我更想看那些禽兽的父母悲惨哭喊的样子…可惜没有演…再就是…为什么找一群这么丑的演员来演啊??除了女主没一个好看的…
题材选的非常好,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撤回请愿书后被凌辱那段太脑残了)的部分过长,父亲复仇的部分又才仓促bug太多。男主演残疾人可真是绝了,看得真累。女主也很有灵气。渣男一号丑的一逼。校园暴力就是应该教育孩子绝壁不能怂,被欺负了一定跟丫往死里干,一次干翻丫的;或者保存证据,搞翻丫。
《蚯蚓》这部电影,简直触目惊心,当校园暴力事件向着杀人复仇演化,折射出很多社会问题,执法部门的不作为,学校领导层的庇护,处在社会底层的父女无处申冤,只能被人踩在脚下任其蹂躏,感觉这部电影改名叫《蝼蚁》更为确切,小人物被欺凌只能委曲求全?亦或是以暴止暴?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看完心里非常难受,为啥就有那么一批人渣喜欢欺负弱势群体,以凌虐弱者为乐?它们到底是不是人养的?!
强大的恶人用手指轻轻拨弄一下小人物命运的轮盘,无论他逃去哪里,都是满盘皆输,拿命搏也未必能赢。我看见了人性的黑暗面,也看见了小人物翻身的一百种不可能。
如果我是爸爸,我觉得我应该不会让他们死的这么简单!
结尾小船的四个鱼钩下面是四条蚯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