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有时愤怒也需要引导
愤怒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成天和别人吵架的,一种是整日默默无闻,冷不丁有一天会拿着炸弹和别人同归于尽的——Very impressive,这是本片给俺带来的最大收获。
老杰克在片中饰演的是情绪管理专家,印象中应该是舒缓别人愤怒情绪的,没想到从一开始就让人烦得不得了,影片到中段的时候我几乎和亚当饰演的男主人公一样抓狂了。知道老杰克的所作所为背后一定有名堂,但已经实在受不了了,要被他设下的一个个圈套气死了。参加个训练班,亚当几乎失去了一切……当然,结局还是大团圆的,否则就不是喜剧了。
话说这片子三分之一的笑料都集中在追求亚当女朋友的大学男同学身上,那句“他是不是在核电站边儿上长大的”惊得我差点从椅子上滑下来,简直是哭笑不得。想起不久要上映的<Funny People>里Eric Bana演的也是类似这种情敌角色,男主角也是亚当桑德勒,不禁冒出一身冷汗:不会这样搞吧,人家怎么也是个明星啊,千万不要开这种玩笑~~
名人客串也是这片子的一大亮点,且不说训练班里一众熟脸,单是亚当的邻居竟然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主席锡德·加尼斯演的,还有体育场里的老主持人,洋基队的运动员们应该也是货真价实,竟然时任纽约市长的朱利安尼也来以真实身份客串!好大的面子哦!
2 ) 学会清楚表达自己,直达自己的目标
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为什么善良软弱的人总被别人压制压制压制呢?就在于他总会为别人控制住自己的真心,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最后导致没有个人目标和尊严.
大卫最后终于在万人面前守住了自己的目标,不停地为之抗争,最后胜利地完成了自己的求婚,真是祝福他了.
其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反思造成自己柔弱的根源,为什么不愿意"直面惨淡的人生",要勇于说出自己的愤怒,不要为外物所打扰.
生活中的大卫一直为了升迁工作碌碌,忍受着老板的情绪剥削,真的从来没有把情绪爆发出来,他只是絮絮道道地自己压抑自己,自己控制自己.他为了讨好老板,为他端茶倒水,做一切琐碎的小事,就连自己的工作成果被窃取了,他还是什么都不说.
剧情很巧妙地安排了大卫一直被环境所扰,明明起因不是在他,他只是很轻微地犯下一点错误,后果就被无限放大,以致于他三次进法庭,在最后一次进法庭的时候,他终于将自己的情绪爆发出来了.
中间的三个阶段的治疗,第一个阶段,让他自己正确的对待自己的情绪,就出现了在上班高峰,主干道,临时停车下来唱"西城故事",用这个方法让他达到不受外物影响的,自我调整情绪的后果,当然这个阶段的最后一点是让他直面更真实的同性恋生活(不怎么好描述);第二阶段,先用勾引美女的过程去证明他的吸引力,带回自信,然后用他女友的电话刺激大卫的情绪,让他蕴量愤怒的情绪,随后在回来的路上找到曾经羞辱过他,并将这个阴影一直留在他心中的小学同学,通过与同学的正面情绪碰撞,舒缓了他内心的压力,解决了这个心理问题的根源;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用他对女友的爱,逼迫他直面自己的爱,大胆直接十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并对女友求婚,同时也在众人面前与女友大胆KISS,放在以前,他是绝对做不出来的.
其实,这个治疗过程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的需要(目标),不被其他事物干扰,创造自己的情绪环境(所以敢于在桥上唱歌,最后还唱出了感情),清楚说出自己的想法,最终奔向自己的目标--成功.
简单说到这里,这个片子真的很不错,愿大家都克服自己的心理阴影,最后走向成功.
3 ) 愤怒管理
这片子有意思,全部都是一个套儿,为了让Dave生气的套儿。我觉得片子里那句话说的特别对,有些人是外在的,生气就大吼大叫,有些人是沉默的,但是将来会端起枪杀掉所有人。适当的宣泄愤怒的确非常重要,感觉这个片子虽然闹腾,中间过程很多地方让人不解,但最后还是会会心一笑,想原来是这么回事。挺有意义的喜剧的,演员表演也好。最后再说Adam Sandler真心Yankee球迷啊,我一定要数一下Adam的多少部片子出现过Yankee
4 ) 大城市的人更容易失控
片子不错,让我看到了我自己有的时候。
对人也会和和气气,但是在大城市有的时候自己不知为何就会感觉很压抑,从而会有间歇性震怒!!!
人的确应该学会管理自己从情绪,坦荡荡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少一些不必要的小谎言。自己的小理论往往都不一定对的。还是相信科学,相信老爸。他们说的很多都是对的。我发现我越来越听爸爸的话了!!
5 ) 冷热暴力
自己莫名的非常喜欢亚当桑德勒的电影,很多立意就那么简单的流于表面。
很多人认为复杂的事物会更加有所意义,相较这个而言,我所相信的事情与爱因斯坦所说的一句话类似,如果你的理论没有办法让一个五岁的儿童理解,那说明你并不理解这个理论。
男主犹如大多的人,以为自己过着自己所认可的人生,实则不满生活里的许多,不满自己,不满别人,不满世界。有着自己的手段去逃脱现实
而他幸运的是有人看穿了这点,不断的迫近他的底线,帮助他去接受他真实的想法,去拥有勇气面对恐惧,以及自己所想要的未来。
上面是当时看的时候写的一点小想法。
人们总容易简单的认为那些激烈的,躁动的才是愤怒本来的模样。但实际上不是,百科的解释是
愤怒,不仅仅指当愿望不能实现或为达到目的的行动受到挫折时引起的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而如今也存在于对社会现象以及他人遭遇甚至与自己无关事项的极度反感;后者多发于社会性动物群体之中,成语如“义愤填膺”。愤怒被看作一种原始的情绪,它在动物身上是与求生、争夺食物和配偶等行为联系着的。
愤怒的本质是不满,而因为它也是一种情绪,所以会像病毒一般传染给其他人。
那些将自己的情绪直接爆发出来的人,属于热暴力。
而那些将自己的情绪压抑在心底,不断流露在自己的人生之中的人,属于冷暴力。
什么说是暴力,因为你对自己的人生的不满往往也非常容易传染到自己所亲近的人身上,因为相处的密切,所以无处隐藏,往往移情,也往往含沙射影。最防不慎防的也莫过于男主这样的类型,看似性格温和,实则压抑不满,而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自己内心的那种压抑,总是不经意之间,在自己也无法注意的地方发泄出来。当时的他认为是理所应当,而这一切的本质似乎都在于,他始终在一条自己不愿意行走的人生道路上,做着自己心底并不愿意的事情,只是长久的自我控制和压抑,令他的主意识和潜意识似乎彻底的分离。
当一个人真正遵从自己的内心所行事的时候, 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大卫不断的逼迫巴迪,将他所能逃避的范围越缩越小,直到最后,找到那个真正的自己。
6 ) 一开始让人不明白,但越想越有趣的片子
刚刚看完这部片子,总体来说还是蛮欢乐的,David从头到尾仿佛一直被迫害,一直是很被动的接受结果,不管是在飞机航班上仿佛与乘务员发生冲突,还是在pub里面撞了服务员与盲人爷爷冲突的事,本来看起来跟他毫无关系的事,就这样巧合地被撞上了,这个时候让人觉得,这一切的导火索都是巴迪这位心理治疗师,遇上他以后David的生活就被打乱了。看起来彬彬有礼温和平淡的David,在经受着如疯子一般巴迪的挑衅的时候,还是不会表达自己的愤怒,这就像是在他幼年时候,被同学当众脱裤子但没有反击一样,逆来顺受已经成为他固有的性格特征。然而,压抑自己的情绪是不好的,就像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一样,愤怒也需要及时排遣,否则将会成为心中的郁结,谁知道它会自己变好,还是恶化成瘤呢?
电影主人公David的生活一直为了升迁忙忙碌碌,忍受老板的情绪剥削。他为老板端茶送水,一番讨好,最后连自己的工作成果被窃取了,他还是什么都不说。不敢当众kiss自己的女友,性格温和平淡,从不发火。让人觉得这个人善良而又让人怜惜,他没有真实的做自己,过多地考虑了他人的感受,这样的人是软弱的,是不真实的,真实的人应该知道怎样适度地表达愤怒,知道怎样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David是幸运的,因为他碰到了巴迪。巴迪很会观察人,根据David软弱的性格特征设计出了许多场景,不断折磨他,激发他,最终让David学会了如何表达愤怒,也给我们这些观众上了精彩的一课,虽说剧中David进了三次法庭,但我觉得对他来说,挺值的。
记得David的第一堂愤怒管理课中,巴迪问了他这么一个问题,who you are?这不仅让我想起了自己高一时第一节心理课,当时跟David一样,并不了解自己的内心,因此也仅仅是我的职业、年龄、性格等等看起来特别肤浅的回答。然而,这样的回答是并不能让人满意的,巴迪从David的犹犹豫豫、吞吞吐吐中也了解到他的性格弱点,并做了有针对的治疗,让他与治疗所中另一位情绪频频失控的病人一组,就像是冰与火两个极端,让他们互相感染,激发David表达怒火,同时也平复那位病人的愤怒情绪。然而电影聚焦在David身上,另一位病人是否能压抑怒火不得而知,但是从David敢于在Yankee球队赛场外与自己女友当众接吻时,我们就知道巴迪的治疗成功了。
除此之外,巴迪带着David来到寺庙,解决之前的一些仇恨。走之前巴迪从车里拿出一把手枪(一开始还以为是真的,后来发现是水枪),然后在旁边一直煽风点火不断挑衅,最后激起了两人冲突,拿起那把水枪,指着望而却步的寺僧们说着GO GO GO的时候,让人觉得这个老头真是太逗了。同时,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人的性格特性是很难改变的,正应了那句老话“江山难改,本性难移”,已经一心向佛出家成僧的和尚,最终也还是会像过去那样,将自己的本性暴露无遗。
还有一些片段,比如让David勾引美女,David忍着泪水说那些自己一辈子都难以启齿的话,还有在上班高峰,明明就要迟到的David被巴迪逼迫唱赞歌,这些都教会我们愤怒管理的方法:第一、当一个人烦躁的时候,要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疏通,不管通过音乐也好,还是那些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转移注意力,让自己不受外界干扰,首先让自己的心安静舒适;第二、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是正常人的需求,没必要压抑。
附上一篇读书片段:
”亲爱的孩子:
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的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触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的难看,让我们心怀怨忿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富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祝福你,孩子。“
————摘自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
因此,知道如何管理愤怒的人是快乐的,不是因为他不愤怒,而是他知道如何调节自己,使得自己永远处在快乐的level上,这样的人我相信肯定也是幸运的,因为幸运不幸运全看自己的内心。
最后,从内容上看,这部片子真的很不错。至少从内容上还是蛮应景的,现有的教育告诉我们要calm down,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因此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不会发火。然而怎样发火,应当多大程度的发火,是愤怒管理的精髓。
碰到疯子真的都会变神经病,不过身边那些惹人厌的人们啊,在心里杀死你们一百遍啊一百遍。
三星的情节和剧情,不过因为最后求婚的场面还是算很煽情,走的是美国佬典型的superman路线,加上结尾也算很温馨,那就多加上一颗星。
老实说,我并没看到预期的两个男人吵架的火爆场景,毕竟JACK气场上面还是压倒了Adam。总体来说是不错的片子,笑点不太高但是还是蛮轻松的一部剧。没看到最后我一直都觉得这男主角蛮正常的,估计是因为我本身也需要Anger Management了~哈哈哈~觉得有点小拖,小遗憾。
让人吃惊的结局,剧情编排的稍显无聊。
full of bullshit.
6.0/10 分。重看,蓝光。本来以为没看过,后来看到和尚的那里,想起来了。。。中规中矩吧,结局过于童话。。。亚当·桑德勒的表演几十年如一日,总是那种傻傻呆呆慢一拍的样子。。。甚至还不如本·斯蒂勒。。。本片里,他的演技,他的表情,简直是被杰克·尼科尔森所碾压。。。“愤怒的人有两种:外向型和内爆型。外向型是那种动不动就朝收银员咆哮的人,仅仅是因为收银员不收他们的优惠券。内爆型就是那位长年累月沉默寡言的收银员,直到最后某一天,端起枪射杀了店里的每一个人。”
阿记不太清了 就记得在飞机上“you people...” "what do you mean by we people"那段……
真是很好玩!要是真有这样的情绪训管班我就去~
其实作为一部爆米花电影能这样已经还不错啦,想不通的就是亚当桑德勒难道从来没想过转型吗?
I'm sorry I was so rude before... but... it's difficult for me... to... express myself... when I am on the verge of... exploding in my pants
虽然是爆米花电影,可是每个人物都好可爱,无限正能量~~
还凑合,只是很配合mm的导演手段,居然在信噪比如此低的环境下排练没出啥差错,我服了。
这两个人哦! 狂喜换衰男 亚当桑德勒
当观众发现这只是个廉价低俗的Chick-flick时有没有一种很坑爹的感觉。我是怎么以为这是部科幻片的?!杰克尼克尔森总让我有种看老年马龙白兰度的感觉。无趣无劲。
看的有点窝火...搞得我也想去anger management了...无中生有..
2010.3.26.下载:太逗了这片儿,里面的人都特可爱,那只大胖猫还很加菲,那小眼神儿啊~适合我最近的心情。
姐姐跟姐夫一晚上在我身后看這個....我就用耳朵聽了一晚上.....
實在是 很難下咽 3星是因為ADAM長得我比較順
愤怒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发泄型,一种是压抑型,发泄属于外放,瞬间爆发,压抑属于内忍,长期隐忍。电影中的亚当属于压抑型的愤怒,敢怒不敢言,造成了自己的愤怒无处发泄和排解,扭曲了自己的性格和信心,影响了生活和工作。其实,适当的发泄可以疏导情绪,请适当的愤怒吧!
Adam Sandler废柴衰男与Jack Nicholson疯癫坏蛋这俩标志形象在一部影片里扭脖子掐架太有趣了。包括Woody Harrelson在内的诸多大腕客串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