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特岛7月22日

HD中字

主演:安德烈·伯恩森,亚历山德·霍尔门,布瑞德·福里斯达,艾丽·瑞亚侬·穆勒·奥斯本,苏陆士·萨达特,马格努斯·莫恩,张特兰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8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于特岛7月22日 剧照 NO.1于特岛7月22日 剧照 NO.2于特岛7月22日 剧照 NO.3于特岛7月22日 剧照 NO.4于特岛7月22日 剧照 NO.5于特岛7月22日 剧照 NO.6于特岛7月22日 剧照 NO.13于特岛7月22日 剧照 NO.14于特岛7月22日 剧照 NO.15于特岛7月22日 剧照 NO.16于特岛7月22日 剧照 NO.17于特岛7月22日 剧照 NO.18于特岛7月22日 剧照 NO.19于特岛7月22日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长篇影评

 1 ) 长镜头实验手法令影片沦为毫无意义的惊悚恐怖片

相当凑巧,今年有两部电影不约而同地拍摄了2011年挪威恐怖袭击事件。一部是由Netflix制作、英国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的《7月22日》,另一部则是出自挪威导演埃里克·普派(Erik Poppe)的《于特岛7月22日》。对比格林格拉斯从多角度去审视恐怖事件的视听佳作,这部《于特岛》恐怕只能沦为失败的惊悚类型片。导演采用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拍摄,紧跟女主角,几乎贴近角色的处理,让观众有身临其境感受恐怖袭击的效果。这种电影实验往往出现在惊悚恐怖类型片里,事件发生在相对局限封闭的空间里,人物视角较为单一。然而这个复杂而充满争议的故事题材运用这种形式呈现未免显得过于狭隘,除了让观众感受到剧中女主角的恐惧心理之外,根本没法让人了解到整个恐怖事件的前因后果,更谈不上引申出什么社会问题的反思,却反而有利用惨剧来充当噱头,换取感官刺激的嫌疑。长镜头的实验手法令叙事视点单一缺乏变化,同时也令角色塑造难以成型。影片最终只能沦为毫无意义的惊悚恐怖片,没能充分展现出该题材更为广阔的格局,令人遗憾。

 2 ) 这种摇曳的拍摄手法和叙事方式让人不知所云。

这种摇曳的拍摄手法和叙事方式让人不知所云。

挪威法律就是个笑话。

挪威一个法院20日宣判,因2011年屠杀77人被囚的极右分子布雷维克遭单独囚禁有违人权。布雷维克3月入禀法院,指自己长期被独囚,违反欧洲人权公约;他同时又指咖啡太冷及微波炉食品“比水刑更难受”。、法官宣判时称,禁止不人道待遇是民主社会根本价值,无论恐怖分子还是杀人凶手亦应一视同仁。

 3 ) 映后导演分享记录

1026挪威电影周观看,风度翩翩的Erik Poppe导演和观众进行了映后交流。关于该影片,导演分享内容记录如下:

1.拍这部电影目的是为了表现极端分子枪击时,那些无辜的受害者们当时都是在面对什么,拍摄意图完全不在于分析凶手,因此他根本没让凶手现形。

2.采访了很多幸存者和家长,让他们各自讲述对当时事件的回忆。然后把每个人说出的故事综合起来,串成了这部电影。

3.其中有一个受害者的妈妈电话给他,如果他拍出的电影是消费受害者,她不满意那她就会诅咒他不放过他。但拍完电影她看完后说你放心我不会诅咒你了。

4.为了寻找和真实事件相似年龄的青少年,导演用了一年时间去寻找有天分的非职业演员,因为担心拍摄重现当时情形也会对他们造成心理影响,拍摄期间,请了很多心理专家在每天拍摄结束后对他们做心理疏导。

5.为什么安排关心政治有担当有责任的姐姐作主角,以她寻找孩子气的自己管自己的妹妹为影片线索?而且最后是姐姐死去妹妹活着?导演说因为当时的夏令营很多都是兄弟姐妹一起参加的。安排姐姐死去妹妹活着,是想说明我们的社会需要有担当有责任的英雄人物,正是有了他们,才给了更多的人生的希望,也让本来不懂事比如妹妹这样的弱小者迅速成长。(听导演说后,回忆了下,在电影里可以看到不更事的妹妹已经会在救生船上照顾另外一个伤者)。

6.拍摄地点选择了和于特岛地形相似的另外一个岛屿。

7.这部电影在美国高校展映时,反应热烈,很多家长希望有更多的高校可以放映这部电影。

看完《国王的选择》以及这部《于特岛7月22日》,个人感觉摄影记者出身的Erik Poppe导演,在大事件中不但对那些尊重生命挺身而出的勇者和英雄浓墨重写赞誉有加,对弱小者也充满了人性关怀;而且即便在最危险时刻,仍不忘在电影中表现出乐观积极热爱生活的精神,不知道这是不是挪威民族的特点,比如《国王的选择》中年幼的士兵面对敌人进攻前的听音乐倒立走路,于特岛中男主对女主说逃出去以后一起吃全国最好吃的烤肉串,让她现在唱歌给他听等。

映后签名会,导演在我递给他的场刊上签名同时,还写了love shanghai !

 4 ) 看完这部电影,你也是一次袭击的精神受害者

这一次觉得豆瓣的评分和我自己的感受严重不符。在挪威电影周看的这部,放映结束后导演亲自到场,解读了很多。

首先,这是一部一镜到底的电影,拍摄难度非常大(导演说,选演员就花了一年,彩排三个月,最后有五天拍摄,每天拍一遍,最后用了第四天的版本);

第二,影片没有按照传统套路,把凶手的行凶过程还原,而是从被害人的视角来拍摄(导演说,他本身就不希望让这个凶手再获得更多的关注,而是希望人们去了解受害人,所以他采访了大量受害人及家属,最终把多人的经历整合到了女主身上);

第三,影片中有大量细节值得品味(导演说,从第一枪响到最后结束刚好是72分钟,与真实事件时间相同;一共540发子弹,在影片中也通过声音完整呈现;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拍摄到了一只蚊子在女主手上走,这是真实的蚊子,也是真实的巧合等等)。

第四,影片对于受害人的现实意义和对世界的启示意义(导演说,拍摄时他坐在一个木屋里看着监控屏幕,而他身后有许多受害者一起观看了拍摄过程,对他们而言这是一次回顾也是一种重生;影片中的“完美”姐姐最终倒在了子弹下,而“坏孩子”妹妹却活了下来并且在帮助伤者,这是一个虚构的情节,为的是告诉世人,这个事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正面的改变;一位被害人的母亲看了这部影片,感到很欣慰)

所以,看完后依然觉得这是一部烂片的话,不妨放下手机、关掉社交软件,再看一遍吧。

 5 ) 和平年代早已不再和平

片尾最后一句话应证了事实,2019年3月15日发生在新西兰的血腥屠杀,类似的事件或许即将成为普遍,人们的恐慌持续加剧,平民们何处躲藏?战争就发生在身边。

明刀易躲暗箭难防,这样的暗箭伤人如何让政府应对?是全球的监控?还是零容忍的判罚?政府正在积极努力的改变现状?欧洲疲于应对的是来自自身的拷问,人口的急剧萎缩,经济的衰退。高福利制度下的人们与饱尝战争戕害的人们在同一个地球上,后者只能被动承受这样的苦难,而后出现了毁灭的人,这部分人让前者同样体会到了战争的恐怖,并且正在肆意蔓延,出现了太多太多的恐怖袭击,就像癌症一般在地球上扩散,危险的思潮伴随着血腥的流血事件日渐加深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流血事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政府决不能容忍的恰巧正是这样的袭击,海湾战争还历历在目,为了追查本拉登的下落,耗费和动用了半个世界的资源,基地组织尚未被铲除,而由此带出了更多的组织。

当下的情形非常类似于《我的英雄学院》中的恶与善的价值观崩塌,当界限越来越不明显,我们如何来区分什么是恶?什么是善?

反恐战争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持续下去,也必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造就许多的伤亡,和平年代早已不再和平。

 6 ) 导演肯定是猴子请来的逗比。

大家不知道长镜头是神马吗?时间长就是长镜头啊?还得奖?哪个艺术家长镜头这么用的。这特么就一伪纪录片而已,跟长镜头的用法毛关系没有。而且拍的实在忒恶心,挺深刻一个题材,女主又是唱歌又是哭嚎,哪里枪声大就往哪里跑,这是实力作死还生怕杀手找不到自己。害人害己真不知道想怎么立人物,导演是哪根筋抽了?这么惨烈的事件楞给拍出了喜感,这导演也够牛比的了。人家恐怖片假装纪录片是为了增加逼真感和代入感,您特么拍个纪事片用恐怖片的手法?好,就算你也想增加代入感,你镜头跟着就跟着呗,还特么一会探个头,特意告诉观众我是摄影,我在现场,我不是演员?然后有时候还随着人物眼光方向偷瞄一下,你特么又不是摄影了?你肯定是猴子请来的逗比!这么沉重的事件,这么沉重的话题,有多少可以挖掘的东西,你特么竟然编了个找你妹?你别糟蹋行不?就算糟蹋也别这么糟蹋啊?我捯着看完都觉得浪费时间。看过这么多片子,从来没这么生气过,也从来没这么想骂过人。真是醉了。一颗星给题材。

 短评

没某“影评”红人说得那么差

4分钟前
  • .
  • 还行

杂乱的视角,失效的一镜到底。

7分钟前
  • 宇文少横
  • 较差

除了紧张气氛和摄影技术展示啥也没有

10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较差

相較於同年所拍"22 July" ,遜色許多。此片以紀錄片方式,運鏡雜亂暈眩,主角亦無重點瞎闖,兇手和動機也無半點著墨,更是結束的莫名其妙!遭

14分钟前
  • 蘋果臉
  • 较差

和数百名年轻人一起在于特岛参加夏令营的Kaja关注着奥斯陆爆炸事件,却没想到将经历72分钟令人窒息的生存挣扎。根据于特岛惨案改编,人物虚构,场景单调,剧情缺乏实质。

15分钟前
  • 音画练习曲
  • 较差

一镜到底并不是万金油,于故事来说,技术层面的决策直接影响了故事的完整性,而叙事角度更是被技术所拖累,又要饥饿游戏又要一镜到底炫技,自相矛盾。

18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较差

【2018.2.20 柏林】千万不要以为你家人没了你就活不下去了,可能他们活得比你聪明多了。反传统的结尾能给一个好评(加俩星)。其他部分真的特别没劲(值俩星)。

20分钟前
  • 李九弟Jody
  • 推荐

跟随式镜头很有现场感

25分钟前
  • 要嘛没嘛
  • 推荐

因为看前完全不知道这片讲的什么,导致我九十分钟被钉在椅子上呼吸困难。一镜的恐袭人物中心生存故事,连时长都遵照原型事件,看72分钟的mass shooting就像陪女主惊悚狂奔三小时,结尾我和我同学直接傻了,将事件的创伤性还原到观影体验当中,相当厉害了。

29分钟前
  • 烤芬
  • 推荐

柏林主竞赛补番。长镜头完成得还不错(应该还是有几个特写是接点),景别控制很细致,那么多群演很考调度能力,不少时刻比较心理化,强调沉浸感(或许拍成VR就神作了吧……),通过1:1真实时间来让观众体验枪击案中的极度恐怖的气氛(屠杀72分钟,长镜头则是83分钟左右)。不过这种环境里小哥不忘撩妹,女主又作死,还是比较成问题(剧作其实不如[维多利亚]但是气氛还是要好一些……)准备等威尼斯主竞赛资源出差不多了再补绿草那部,2018年出两部同题材影片,比稿不说,本身就是很有症候性的。

33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看了上海挪威电影周的于特岛 我明天就要写影评为豆瓣6.0平反!

34分钟前
  • 咿一
  • 推荐

或许还不如《饥饿游戏》。编造虚构人物消费真实事件受害者群体,毫无议题高度,只试图以所谓“临场感”操纵观众(而水平之差甚至不到过半就已出戏),强行还原事件时长更暴露剧作的薄弱和调度的混乱,剥去不怎么样的70分钟长镜噱头,剩下的还有什么?

39分钟前
  • Lycidas
  • 很差

一直在找妹妹,结果最后自己死了,妹妹却悄悄活了下来,太讽刺了。你全心全意为Ta着想,然而你在Ta心中根本不重要。

43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结尾真漂亮,演员们的状态调整得好这还的归功于导演。

45分钟前
  • 不在过去和未来
  • 推荐

一镜到底,基于2011年奥斯陆西北于特岛青少年夏令营的枪击惨案。人物虚构,但气氛真实。持续72分钟的压抑与恐慌,颠簸的跟拍,直到结尾字幕之前观众和人物一样始终无法确定周身环境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人感受到恐惧和创伤将是这一代欧洲青少年难以治愈的伤疤。

50分钟前
  • 踢迩达
  • 推荐

保罗·格林格拉斯的《7月22日》和本片关注同一话题,但表现方法和侧重点迥异。相比前者,本片评价更加两极分化,抱怨缺乏戏剧性而乏味和赞扬影片克制与写实的声音并存,在之前对该事件前因后果有了解的观众可能更容易代入本片

51分钟前
  • merleau
  • 还行

先不说把真实事件拍成饥饿游戏式娱乐类型片的道德问题,从技术层面来看太多槽点,一镜到底的摄影机视角混乱不堪,对人物和人物动机的刻画单薄空洞,像我这样对沉浸体验式一镜到底毫无抵抗力的人都不断出戏翻白眼。片头奥斯陆爆炸戏毫无用处,放在那儿更是凸显了创作者的心虚。

53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较差

只是你营造的戏剧性不足挂齿

56分钟前
  • 战将波舰金
  • 较差

在一个方寸小岛上发生的事件,用一镜到底的想法还是独特的。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炫技导致了剧情的单一和薄弱,远远逊于同年推出同题材的《7月22日》。后者主要聚焦在司法过程里对凶手心理的剖析,激发社会和人文思索,这才是还原这个事件较好的姿势。

58分钟前
  • 老珂
  • 还行

虽然没犯什么不可挽回的错误,但这种没有显示出任何一方面优于纪录片形式的非纪录片确实没太大存在意义,大概就是那种压根没想好怎么拍但又一根筋一定要拍出来的电影。另外,“长镜头”和“一镜到底”就快被这些导演们玩成贬义词了。

1小时前
  • 柯里昂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