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写作练习1。
我们不能因为主角小哥哥长得好看就不觉得那个莎士比亚是个渣男啊,也不能因为女主角小姐姐长得好看就忽略她的幼稚呀,而马洛小哥哥啊,您是那么的可爱,您干啥都行。
我觉得编剧似乎是更加偏爱马洛的,从出场开始他就紧紧的吸引了我的眼球。癫狂的马洛、痴情的马洛、浪漫的马洛、分裂的马洛、嫉妒的马洛、才华横溢的马洛······和有着迷人外表的马洛。编剧是喜爱着这样的马洛的,所以才在马洛短暂的出场篇幅中展现给观众一个完全的马洛,马洛有自己的追求,马洛也因才华而空虚,马洛失去了自己的缪斯,马洛拼命想要证明自己活着,想要找到自己存在的证据。他去了地狱,那里空空,他想去天堂,却发现所谓神的代言人不过是个虚伪的小人。那小人对他说:有一天你会找到内心的平静,那时候,你可以给我写一本传记。
也许编剧并不爱莎士比亚吧。莎士比亚婚内出轨,抛弃情妇,获得妻子原谅,又转头追求情妇,即使是挂上真爱、灵魂契合的幌子也不能掩盖的渣。编剧让我们看到一个全身缺点的莎士比亚,才华之下是他空洞虚无胆怯的内在。而他的才华的成长历程是那么的突然,Alice就像是一剂催化剂,有爱丽丝的时候他能写出惊世之作,但让他自己思考他却只写出了狗屎。
这部剧虽然名叫《莎翁前传》,但莎士比亚却更像是是个幌子,他串起了很多有血有肉的人:马洛、妓女和小偷姐弟、理查德和莫,甚至反派Topcliffe。越到最后越让我觉得喜欢的居然是Richard,他胆怯,但是他还是陪朋友进了被封锁的充斥着死亡的房子,我不知道他在里边待了多久,久到他知晓了生死,久到他看到了自己的渺小和无能,久到他开始直面自己的怯懦,久到他像是蝴蝶破茧,但莎士比亚却说:一个高贵的灵魂就此倒下。但我却觉得他褪去青涩和华丽的外表,脱去浮华的浪漫反倒更加高贵。他和莫的感情总是让人觉得甜甜的,他在乎莫,他珍惜莫,他一次次的给莫发着好人卡,但却不知道自己喜欢莫,在莫面前,是最温顺最天真的他。这才是爱吧。
我不擅长讨论演技,但我认为莎士比亚的演员在最后两集Topcliffe伤害了Alice之后面对Topcliffe时的演技是他在全剧中的顶峰,特别是他站在舞台的薄幕之后看着Topcliffe出丑,看着Topcliffe焦躁的寻找他的目光,看着Topcliffe手足无措的时候,怕是我全剧终最喜欢莎士比亚的时候了。
剧中最让我喜欢的设置是神父为了保全自己抛弃Alice之后和他的护卫在阴暗的地方自我惩戒然后high了的时候,神父的人设从始至终都是那么的光伟正,却在短短几分钟里轰然崩塌,没有人质问他虚伪,他也不需要承认他虚伪,但观众都已了然他的虚伪。“看,他果然是个虚伪的人”,我想着。
看剧始终,我都没怎么带脑子,一直感叹着“哇,冲这些个脸和body五星好评啊”,一路给小伙伴安利这部剧颜值之高、场景之美,看完之后冷静下来,安利变成了马洛小哥哥真可爱。
对于我来讲,莎士比亚是个虚渺的存在,但若是这样的莎士比亚,空虚更佳。
艺术是呕心沥血,是行于旷野,是割肉饲鹰,是披荆斩棘,百死无悔。
艺术是美。
还有她的兄长,智慧。
而马洛毫无疑问得到了他们的青睐。
正史里怎样姑且不提,但是在这部剧中,完全可以看出,马洛是那个走得更远的人。青年莎士比亚纯洁而正义,因此完美,如金刚钻石澄明坚毅;马洛则狡猾又通透,如此倨傲,宛如陈酿红酒抑郁芬芳。
人们大多能欣赏钻石的耀目,但少有品味得出红酒矜贵,马洛不是在追求写作,不是在追寻名利金钱。他混迹在它们之中,觥筹交错锦衣华服,而孤独痛苦,困惑不解,他将爱情和自由的心一同浸入冥河,希望能洗去凡人的根骨,超然于一切;他找寻救赎,宁可被撕碎,也要从自我的灰烬里挖出那颗火红的宝石——可他不知道,他不知道他是多么美,不知道美可以给他人多么强大的力量,不知道,这种美丽,本来就是一种救赎。
如果美不能成为救赎,那还有什么能呢?
他的金发是天堂的辉光,眼睛是天使的眼泪,精致的躯体是神明的杰作。他那颗甜蜜浓厚的心,则是圣餐的血肉——人们为他的戏剧欢呼,他们正是在咀嚼他那美丽的灵魂!
我们正是在咀嚼他的美丽的灵魂!
从已播出的三集来讲,Will 不仅仅用生活化的方式雕刻了青年莎士比亚(or戏剧大师养成记…俗透的说法),同时也在传达一个声音:旧时代已经消散,而新时代正以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在英国伦敦掀起一场文艺革命浪潮。
人们对人性的理解从此愈加开放,不再会为被旧时代所归罪的性欲情欲而感到羞耻,甚至是婚外情,人们对人性的所谓放纵不再惧怕,因为放纵亦可解为疏导。剧情就不透露了,总之进展到第三集终归是等到了肉……(原谅作者的直接)
文学得到解放,正像首集中青年沙翁的bedazzle这一造词,向旧时代的那些养尊处优的所谓文人“宣战”——我们的文学该大换血了。同时,集三中提及的hidden pattern,也就是青沙所讲的code,即从其堂兄得到的灵感,同样为即将到来的属于伦敦文艺复兴的时代开启了一条道路,在当今可称之为青沙发现了当时文学作品的套路——英雄为完成伟业却遇艰难险阻最终完成梦想的套路故事,类似我们现世的一些玄幻小说套路(打怪练级泡妹子终成神……),照莎翁的作品看,他应该不单单是要利用套路让自己成名,成名后的文学转风也会是他文学道路上的目标(毕竟这个时候有女王和贵族的支持)。
光芒万丈却也无法让人无视蒙尘的才子——马洛,剧集目前唯一的悲剧,或许是他前卫的性取向or性态度不合时代,或许是他早就厌倦了这种生活,或许自觉文学创作已到枯竭。他了解沙,渴望得到他,却又和沙之间隔一层厚障壁,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单向情人关系,发掘美玉的欣喜与渴望拥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这让他愈加放纵,也将他推向死神怀中。马洛这位伯乐、这位没落才子终将走向他的命运结尾。或许值得我们思考的不是文艺复兴之下的沙翁之成功,而是作为先导却蒙受时代灰尘的桀骜之士之殇,这里作者为他的悲剧默哀三分钟……
期待以后的剧集带给我们更多生活气息的描摹,以及对人性理解深入浅出的渗透。
莎士比亚在他的时代无疑是rock star,而这种“rockness”被视觉化到剧中成为整个伦敦、整个时代的迷狂。有人迷狂于政治,有人迷狂于宗教,所有人迷狂于自己的欲望。有人迷狂于剧场,有人迷狂于当时还约等于巫术的科学或炼金术,有人——莎士比亚和马洛——迷狂于文字。不仅是文字,为了说出想说的文字,他们要找到安心的方法。要把自己的心放在某个地方。
剧里的莎士比亚,塑造得还是比较接地气的。他把心安在爱情里,在爱丽丝身上,练习写作和后来用戏剧扳倒反派的动机都从爱丽丝那里来。这样表现非常易于理解,于是也有点草率。Will的挣扎在世俗的范畴之内,虽然他那个道貌岸然的表哥是天主教在伦敦最核心的神父,但是他对表哥的一切判断和行动都还是以世俗道德为标准。(不是说他机械地听从世俗道德,而是他所有的积极反思都还在世俗的范围之内。例如为了所谓更高的善牺牲无辜的生命到底合不合法,这个问题对他来说不是一个道德命题,而是梦魇,是道德情感。)所以以Will为主角抽出主线来看的话,这个故事的内核是爱情故事,甚至有点玛丽苏。他心路历程的完成是(靠采访原型写出的)《理查三世》。
而更加精神性的部分则写给了马洛这个角色,他是配角,所以晦涩一些也无妨,不影响观众对主线剧情的理解。马洛的迷狂在所有人中最为外放,最为生猛,最匪夷所思,也最深刻。为了寻找信仰,寻找安心之处,他无所不用其极。为了测试恶魔是否可信仰,他最大限度地尝试死亡。为了测试上帝是否可信仰,他跪在他看不起的神父脚边学语般地忏悔。他也靠爱情活着,但和Will不同的是,爱情也是他对地狱和天堂的怀疑的一部分。天主教,新教,甚至撒旦,选择一个并按照教义生活是容易的,但对真理好奇的灵魂不会止步于此。浮士德博士是马洛书写的内心信仰。地狱就在此间,我完了——这就是他的结论。他心路历程的完成是(靠向内自省写出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文艺复兴本身就挺摇滚的,后人依然受到这些迷狂的影响,或者说这些迷狂本来就深植于荒谬的人类本性之中。
戏剧的意义或许就是把它牵涉到的所有人——作者、演员、观众等等——内心深处的迷狂激发出来,推向极致。所以把文艺复兴的剧场完全表现成朋克的形式,这个逻辑太通顺了。
私心说说JCB,他把他作为老伦敦摇滚人的火焰燃烧在了马洛这个角色里,黑暗,恐惧,狂傲,舍我其谁。但在他的歌里依旧听得出太阳,莫名地让人感到非常欣慰。人人有权痛哭流涕、撕心裂肺,人人有权心如止水。只要不停止怀疑、求索、真诚地质问,都是同路人。
马洛 JCB 《青年莎士比亚》最早是在高二时 它刚出来我就看了 然后看到大二期间一共看了三四遍
不管是在剧里 还是真实历史,我都觉得马洛是比莎士比亚要闪耀太多太多的存在
而这部剧我自然也没有太关注对于莎士比亚的演绎 说句大逆不道或许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或许可以有伍尔夫笔下的格林给我撑腰?)我觉得相比之下莎士比亚无非是个平庸之辈 马洛留下的作品不多而我也只看过帖木儿和浮士德 可是读后的感触却比我读过所有的莎翁都作品深得多—-
而剧里对马洛的演绎完全满足了我对马洛这个人物的想象——危险人物 无神论者 疯子 天才 他所拥有的创作热情是温润的莎士比亚所欠缺的(也许是我个人有偏见不喜勿喷
而除了JCB能够演Marlowe我真的想不出来还能有谁!青年格林德沃是他 吸血鬼凯厄斯是他 再到马洛..... 总而言之我是马洛以及jcb的铁粉
《青莎》这部剧整体来讲并没有很好 莎士比亚的剧情以及塑造我不是很能接受 但是因为马洛我认为是完完全全值得看的——为了写出浮士德 他欲亲身体会死亡和地狱的疯魔实验;让基督徒show him paradise 让术士show him hell;他因为没有亲眼见过天堂或地狱从而没有任何信仰而产生的由内而外的空虚无助、疯魔暴躁——在那一刻我知道马洛就是浮士德,浮士德也是马洛。
我也和马洛和浮士德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之前的我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从而对于一切“世俗的知识”产生不屑和怀疑然后短暂地研究过神秘学 所以当我读到浮士德的时候我会深刻地代入 好像他就是我一般——总之就是一种奇妙的缘分和共鸣
其实这部剧和马洛的剧本我已经看完过去好久了 今天晚上突然就想说一下hhh
最后一句:JCB yyds 马洛yyds
啃啦6集熟肉,4集生肉,把这部剧看完。总体来说还可以,这部剧的颜值没得说,有些台词看着有些吃力,特别是看生肉的时候(英语水平有限啊)。剧中某些情节感觉在强行灌鸡汤。。看他们在剧院演剧中剧,说真的看得我有些尴尬。。说是为了展现艺术效果,但是有些太浮夸了。。男主女主真真是年少轻狂啊,挺同情男主妻子的。女主有点搞不懂,说去追寻自己的道路,为啥还要跟那个神父一起走。。。保不定之后又会被抓,被卖什么的。。。这部剧看着娱乐娱乐可以,但是要以历史剧的眼光审视它,还真不能太当真。
马洛对威廉是真爱了
被这部剧迷得不行。 肮脏的伦敦,下流的剧场,却配上炸裂的摇滚和美丽的男女。莎士比亚并不是那么高深难懂的东西,只要你hold up a mirror to the nature.
明显后劲不足了,追到第四集毫无吸引力,另一条线就是卖弄血腥虐待暴力,前两集如果还值3颗星,第四集一颗星,弃剧
Punk version of Shakespeare男主小哥长得真的很不可信,不信他能写出这么多传世经典。其他演员都很到位,强烈建议TNT在这个系列基础上出一部衍生剧"Marlowe"
BGM实在出戏,尤其开头London Calling一出,感觉串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剪辑节奏也有点小问题,整体气质不够英国。女主挺美,莎士比亚和马洛超级帅(而且JCB的马洛不知道为何让我想起萨聚聚,也许是那种见到天才时的占有欲?……cp搞起来🌚
有这颜值你还要啥?
作为你威本尊迷妹我很满意了(这对太ggad了不喜欢不行,可惜被砍了
非常的基
这剧颜值,妈呀,不看剧情不听台词光看脸也好满足的啊!
有点过于注重声色了,我想看一点创意和激情狂飙的感觉,但好像就迎面全是人物景之美。
为什么男女调情离得那么远,而两个男人拌嘴却靠得那么近?按头党表示手好痒!台词衔接得不大幽默,缺乏灵气,可惜了超预期的颜和气质,长发的杰米是亮点!特别喜欢刚到市场的那段配曲(the clash的London calling),原来是摇滚版的莎士比亚。
就这个颜值,还要啥?
可以看一下。故事比剧本精彩,设计比演绎精彩,细节比表象精彩。这是一部底子很厚实,构建却很肤浅的剧。挺有趣的。喜欢狗血剧情的人,自然有他们喜欢的调调。喜欢文艺的,也有措手可及的泼墨。喜欢历史的,可能就麻烦一点了。。。似乎是一盘时间的散沙,还缺少一个沙漏来细细得梳理。
四星给剧情,一星给马洛,杰米坎贝尔鲍尔,真的是,除了他的美貌,还让我感受到了真正的疯狂和脆弱
"You owe me your life, Master Shakespare. " 站男一男二这对cp.....www
一群16世纪的人围在一起唱perfect day可还行啊。想学巴兹鲁赫曼可是技术不过关,调度、剪辑甚至转场都差,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喜欢俯拍和偷窥视角镜头。人物转变都没铺垫的,念几句台词就行了。而且不想看婚外情啊,还不如把和马洛的关系拍成主线,反正都不是historically accurate了,还怕改得更狠吗
又名摇滚青年莎士比亚为理想自由出轨伦敦剧院老板女儿并结识n多长腿朋友。这剧光看颜听歌就五星了吧
其实男主演技也就那样,长得也完全不像是个会写东西的,但如果我是选角导演,试镜的时候看见这么一张脸,我也保证手上不管有什么角色都任他挑选……
颜值……没错,这部剧一点也不值这个分数,打分就是为了威廉和马洛的颜值
为了颜值码,到最后果然也只剩颜值。既然都大刀阔斧了,何不直接把马洛和莎士比亚凑cp得了。前两集简直就是忽悠人,后面一路狂泻,尤其马洛那条线完全游离于全剧。婚外情也一点禁忌的罪恶感和触动都没有,倒是原配人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