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粤语

HD

主演:陈慧琳,张家辉,任贤齐,林雪,任达华,许绍雄,邵美琪,张兆辉,尤勇智,丁海峰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英语,汉语普通话,粤年份:2004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大事件粤语 剧照 NO.1大事件粤语 剧照 NO.2大事件粤语 剧照 NO.3大事件粤语 剧照 NO.4大事件粤语 剧照 NO.5大事件粤语 剧照 NO.6大事件粤语 剧照 NO.13大事件粤语 剧照 NO.14大事件粤语 剧照 NO.15大事件粤语 剧照 NO.16大事件粤语 剧照 NO.17大事件粤语 剧照 NO.18大事件粤语 剧照 NO.19大事件粤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大事件粤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香港警队被元(任贤齐 饰)率领的悍匪打得无力还击的一幕被电视摄制队拍了下来,全港市民哗然。为了声誉,全港3万多的警员都投入到缉拿重犯的行动中。重案组督察恒(张家辉 饰)跟踪元到了一栋大厦,在他们正想行动时,副指挥官Rebecca(陈慧琳 饰)却打算把整个过程通过电视现场直播。恒与其他队员都带上了微型摄影机冲入了现场,大厦内早已躲着另一班劫匪,形势凶险,Rebecca却想剪掉此片断。在大厦内挟持人质的元把在闭路电视上录到的警匪搏击片段发给了传媒,警方更加尴尬了。元挟持人质对抗警察,恒救出了人质,逃跑了的元遇到了Rebecca,Rebecca从未见过恒跟元,便误以为元是警察恒,元将计就计,想借此脱身。面具舞者女子监狱 第二季萤火之爱走火枪辛巴达历险记2少女椿狂武藏神奇的护裆煤气灯烈血狂沙亚马尻一家犯罪现场调查第八季摩天营救(原声版)保姆大冒险第四公民伊丽莎白1998叫我玛蒂娜就好西德尼樱桃(2012)最后一杯酒地铁风情画情深无尽寻宝囧途分裂大师新喜剧之王(粤语版)赌城绝杀奇幻精灵事件簿反击者监狱风云第三季东京犬爱情故事狂怒2003同学来了俄国小说真心想让你幸福麻雀变王妃2某僵尸少女的灾难屋顶上的男孩生活大爆炸 第九季

 长篇影评

 1 ) 杜琪峰电影:被误打成低分的作品,最被低估香港经典影片《大事件》,这可能是你读到的该片最全面的解读

大导演杜琪峰的作品本来就不多,许多电影都不知道刷了多少遍了,但今天大隐者要给大家介绍的电影,是一部在思想高度上比《暗花》《枪火》这些影迷奉为圭臬的电影要高出许多的《大事件》,一部被打成低分的经典作品。(全文5000字左右)

我们看看《大事件》的评分:

这部电影探讨的问题很多、很深,所以在人物刻画上面笔触不多。要看懂这部电影,首先需要你懂,你懂这部电影侧重的东西,然后才能品出味道,这可能是被打成低分的原因。

一、为什么选角启用了两位杜氏电影的新人:陈慧琳、张家辉

1、陈慧琳:饰演Rebecca

片中的Rebecca年轻,气盛,行事风格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别人感受,出身上流社会,与上层领导关系匪浅,这个和陈慧琳本人有什么关系呢?先看看介绍:

90年代香港娱乐圈很乱,各种威胁绑架事件层出不穷,但陈慧琳却什么事情都没有,这都是因为她有个叔叔是黑帮大佬陈惠敏,可谓有钱又有权,在香港蛮横的向华强也要让她3分,陈慧琳在娱乐界里从不怕被人包养,也不必怕要挟,压根也没有人敢打她的主意,如今的她身价已超百亿,家庭更是幸福美满。

1994年暑期陈慧琳从美国回港,偶然间接拍了两条广告。后参与拍摄张学友的音乐特辑《偷心》,被艺术指导奚仲文发现。

偶然不?你毕业别说张学友,你就是偶遇大张伟都难。

叔叔陈惠敏又是谁呢?你看看照片看看熟不熟悉:

所以,陈慧琳来演Rebecca这个角色,是有真实生活体验的,那股子不知深浅的自信除了老戏骨,只有体验过同样生活的人才能够演出来(陈慧琳为人非常nice,不要乱关联)。

启用陈慧琳,就是为了刻画社会上流阶层的一类子女的众生相,导演拍摄非常冷眼,完整的照射出一个上流富家女的方方面面。

开会的位置虽然排在最末,但你看个人气场,完全是madam的造型,旁边的是Rebecca的领导。

虽然排在末尾,但领导依然点名让Rebecca发言,虽然有人辩称,离开了个人奋斗一切都是零,但你生下来就带着十个零,个人努力就是写个1,这也能作为辩词吗?

对社会真实的写照,是不是跃然纸上?这豆瓣给的分是不是有失公允了?

然后我们看看Rebecca怎么回答的呢?直属领导说先破案吧,Rebecca就当没听到,直接抛出个人观点。

领导瞬间脸上无光,

直接喊了Rebecca的名字,然后呢?

Rebecca淡淡的表示了歉意,看陈慧琳的表情,是不是很到位?这个装出来很费劲的。

我们再看大领导怎么回应的!

说得好!!!Rebecca你说得好!!工作中有人撑腰是什么感觉?痛不痛快!为什么这么照顾呢?

谁说香港那套没复杂的厚黑来着?拖出去二十大板!紧接着,Rebecca担负起了艰巨的指挥任务!影片用了五秒的镜头展现了一个内容:

就是怕影迷看不懂,特意给了思考时间,可惜还是没能让影迷看到杜琪峰的那片心意!全场只有我们的Rebecca大小姐穿的是米白色的风衣,其他都是一身制服,什么是阶级?镜头多美妙,要不人家是杜琪峰呢!

指挥起来霸气侧漏,领导反而成了跟班。后面我会提到,最后的秀成功了,去讲话露脸的机会Rebecca让给了领导,可见Rebecca是一个不会顾及别人感受,做事认真专注的人,同时又有优秀的品质,不抢功。一个很真实的人物形象就很生动的展现出来了。

关键时刻,Rebecca面对死亡威胁,没有举起双手,因为事关警察荣誉。我们常说将门虎子,很多时候,富二代官二代不是媒体描述的那么不堪,他们也有一类非常出众,比如Rebecca,没有像那名电影开头时举起双手求饶命的警察,让警察队伍蒙羞。

我们能看到的区别是Rebecca家世好,所以荣誉更重要,那个警察还要养家,养小孩,二者行为区别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我不做解读,留给每个人思考。

然后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是一个邻家女孩,Rebecca这样的做事风格会导致什么后果呢?

2、张家辉:饰 张志恒

张家辉在拍这部片子之前在拍什么呢?

化骨龙!烂片中的搞笑角色,是他不优秀吗?他已经在圈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大隐者儿时还看过张家辉演的电视剧《赤子雄风》,后来还看过《马场风云》《洪熙官》,一个优秀的演员却在各种夸张搞笑的烂片中才有戏开拍。

所以让张家辉来演片中拼命的警官,整个就是本色出演。看看张家辉在片中饰演的角色介绍:

忠于职守的资深警官,冲动,暴躁。斗志顽强,不顾一切,违抗上级的命令也在所不惜。为了捉拿匪徒,他时常不服从Rebecca的指令,认为行动胜过所有花招,于是两人经常发生冲突。

这类人通常是社会各方面的脊梁,真正冲在第一线流血流汗的狠角色。但碍于天然的出身普通,与不接地气的上级指令常常会发生冲突。吃苦最多。

简单的的一句对话,阶层的差距、行事风格的冲突一目了然,下层干活的眼里只有追捕目标,上层指挥的眼里这场show才是更重要的,发号施令说第二遍就已经非常不耐烦了。

这部片子6.7分是不是有失偏颇了?

全部的警察、记者都吃到了高级的工作餐:

而不服从命令、真正拼在一线的哥几个,却在饿肚子。冷冰冰的镜头没有感情,就这么像流水一样真实的的记录着。

抓捕基本结束了,又是这位张警官(张家辉),不舍不弃,对不通情理的上司也没有纠结,对目标追捕到底。

这个社会,就是靠这些数量不多但忠于职守的人,撑起了社会各个层面,企业也好,单位也好。

张家辉救了陈慧琳的命,影片最后,得到了领导认可,得了一个大大的红包。

基层工作者天然的短板,老话叫规矩懂得少。

前几年流行过一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你用了十八年,才和她坐到一起喝咖啡。像不像陈慧琳和张家辉戏里戏外的真实经历?

注意看截图,陈慧琳换了黑色的服饰,张家辉穿了回白色系,镜头语言告诉我们经历过这一次,陈慧琳警官开始接了地气,张家辉警官也是走向台面的开始。

二、电影中那些刻画的惟妙惟肖的配角

看了几个高赞影评,竟然说几个配角的戏份不知所云,我的天那,现在写影评是不是小学生写日记就能来啊!

1、许绍雄 饰 海警官

一个即将退休却仍然怀有大抱负的警员,结果大案子一来,处处笨手笨脚,典型的属于机会来了,自己却没准备好。

像极了那些能力普通却整天幻想出人头地的普通人,有时间打嘴炮,谁也不服,却从没有花费时间去磨练自己,除了磨嘴皮子。

人不历练,即使老了也只是有经历,没有阅历。影片开始,许绍雄还以过来人的身份指导张家辉,与之后的表现成了强烈的对比,让人忍俊不禁。

张家辉饰演的队长和许绍雄说你还有两年就退休了,不用拼了。

本来是一本正经的励志宣言,但越往后看,越觉得这段太有喜感了。

完整的刻画了一些一辈子没经历过大风浪,到了老了还整天埋怨没遇到合适机会的老大爷。

还好遇到的是张家辉,别人的枪都顶到头上了,自己的手枪还在举起中

冲进去抓劫匪,却笨拙的一下子给劫匪的排位跪下了。

这片子拍的只值6.7分?寥寥几笔,一个人物就立住了。难道非要像韩国电影动辄150分钟,让人物立住才能拿高分吗?

一共就出场了几个镜头,却完整的记录了一个普通人的一生。看这时候的眼神,早已没有了前一秒的壮志雄心,鬼门关走了一回,终于甘心了,成大事需要的东西太多了。

2、林雪 饰 阿叶(影射各类**侠)

极致写实的一个人物,写到这感觉此片至少应该7.8分。

警察让呆在屋子里,偏偏不听,劫匪正找不到去处,自己就给开门了。像不像yi情期间不带口罩的个别市民?林雪演的角色就是一本很火的书《乌合之众》。

自己的女儿被关在了屋子里有生命危险,林雪却在捂着要去救姐姐的弟弟,各个评论区的键盘侠基本都是这个货色,各种引战、拉仇恨厉害着呢,但一遇到真的风险,怂的比谁都厉害。

连饭都不会做,还要靠孩子每天做饭,像不像各类**侠的缩影?生娃不想养娃,空有父亲之名,老了却厚着脸要儿女养老。

林雪演的角色就是活生生的抗ri时期的汉奸。大隐者觉得,键盘侠是不配嘲笑汉jian的,因为他们自己就是和平时期的汉jian原型,怼天怼地怼众生,出口伤人还沾沾自喜,这种只管自己舒服就是汉jian的基本素质。

丢下儿女,自己准备逃跑。

林雪饰演的阿叶最后的一个镜头,终于逃生了,什么女儿儿子,自己的命总算保住了。

自此这个角色就没再有镜头了,这就是这部电影里杜琪峰镜头下的众生,这么可恨也不会把你拍死,因为现实中,这类人就是这么走过一生的。

3、邵美琪 饰 周慧儿(公共关系科)

业务精通,风格干练,各种突发事件应对自如,从能力上看甩陈慧琳饰演的女长官好几条街,但服从长官,执行力强,属于现实社会中,和张家辉一样能力卓越,但服从规则,愿意放下身段,听任领导指挥。

接到质询电话,反应迅速,对答如流。

公共关系方面的应对引来领导的侧目。

现实社会中这类人能力强,放得下身段,即使领导是个低能,依然执行力强,不会质疑领导权威。

这是邵美琪影片中最后的镜头,全片从未质疑过陈慧琳饰演的女长官的指挥水平,专注工作!

4、张兆辉 饰 杨警司

一名经验丰富的中高层管理者,戏份不多,但这类角色的特点展现的比较全面。

中层领导,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小的管不了,那就是上下受夹板气。刚从会议里一脸不爽来找Rebecca,结果又遇到长官调情,只能立正稍息。

与年轻人指挥的思维方式不同,一脸懵逼却要忍气吞声。

习惯指导工作的领导被指导时的表情,表演的到位吗?这电影怎么才给6.7分呢?看不懂就这么伤人吗?

你们一顿操作,这时候想起领导?我不会!然后,

这要是没背景,Rebecca估计可以去马路上开罚单了。

直呼中文名,在香港,类似于lucy突然变李大娟的称呼。领导不爽跃然纸上。

Rebecca直女到底,继续布置工作。

忍无可忍,当着下属面,这么让我没面,怎么也得反抗一下,要不领导怎么当!

什么是优秀的官僚,就是该展现哪一面就要有哪一面,完全没有衔接的障碍。

Rebecca差点牺牲,但是作为直属领导的反应是什么呢?

形不形象!这时候了还在嫉妒贪功。

点评了几个配角,每个都没浪费哪怕一帧的画面,这样的电影功力厉害吧。要不杜琪峰是杜琪峰呢!

现在有一批影迷偏爱韩式片长150分钟左右的电影,却忽略了一名顶级导演拳拳到肉的表现方式。杜琪峰的电影就是齐白石笔下的虾,看不出神韵,悲伤的故事。

三、任贤齐、尤勇等反派的刻画

说实话,整部电影从来不是着重刻画谁,所以让影迷觉得人物展现的不淋漓尽致。要理解这些角色,要站在一定高度。

整部戏匪徒刻画最细致的一场戏就是两个匪首做饭的镜头,还被一些人批评这些镜头是浪费,天哪,反智真可怕!

两个匪首,拉家常,都是人间烟火色,坏人也是常人,也是柴米油盐,也曾经想好好过日子。他们做的坏事是什么呢?看看大导演设计的奇妙吗:一个去杀的也是坏人,一个是去抢银行(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而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比私人银行系统更盛行腐败。” 惊讶吗?你不翻书,你不学习,你能查到的信息都只有前面两句话!然后你就拿着这句话去怼天怼地,人家说的是谁都没弄清,悲桑的故事)。

看看这些细节,我们的Rebecca估计只会做番茄方便面!

都是底层的孩子,讲的也都是老理儿。

有人对最后的结尾不满意,说这个太戏剧化了,我的解读是他们已经无路可逃了,深情总是屠狗辈,无情却是读书郎。临走浪漫一回吧!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全片直接结束,连给你回味的时间都没有,没有浪费一分钟巴拉巴拉。

这,就是人间吧!

全篇完结。

大隐者的深度影评,保证每一篇都是精品!

 2 ) 从大事件谈杜琪峰的开拓和坚守。

一部《大事件》,大多数人往往都轻而易举的记住了开场技术含量十足的八分钟长镜头,确实在中国的电影里很少见到这种技术含量特别高的运动长镜头,比92年吴宇森在《辣手神探》医院里的长镜头一样的精彩但却更显叙事功力,不仅发挥出了伪纪录片式的真实感,同时也勾勒出了所有当事人角色的状态和冷静客观的叙事态度,抛去不成熟的美感以外,信息量的丰富程度堪和《人类之子》里的大楼长镜头以及赎罪里沃茨敦刻大撤退的长镜头相媲美。不像蔡明亮的《爱情万岁》以及我的《无良街区》里庸常乏味的长镜头,就算有深度又如何,看的所有人昏昏欲睡。 大家都知道,杜琪峰的经典枪战电影如《枪火》《复仇》《放.逐》《PTU》甚至《铁三角》(最后一段是杜琪峰的,里面草棚黑灯一段)最大的特点都是高度风格化的枪战镜头,所有人物以静制动取得最大的对峙感,镜头不停地切换,而《大事件》里,长镜头和手提晃动镜头比比皆是,大量的注入了写实感,可见只要是剧情和表意的需要,杜琪峰从来都是不拘一格的,所谓剧情的需要,大家都明白,这个暗讽传媒让世界更透明,实际上有更多谎言的寓意通过陈慧琳饰演的那个警官就展露无遗了,重点描写但却并不泛滥,这一点从商业贺岁片《钟无艳》等片中也有大量体现。 但是出了开拓和创新,杜琪峰却依然有一些坚守的东西。尤勇,任贤齐,张家辉三个人在电梯口里英雄相惜的戏让我十分的兴奋,也许有些唐突,可那感觉和老杜在《暗战》《枪火》《复仇》里反复用到的有些人虽立场不同,各为其主,但英雄相惜得情节完全吻合,最后任贤齐和尤勇的死略有矫情,但是为了一个萍水相逢的好友,杀手去抢运钞车,抢劫犯去杀人,舍身相搏士何其壮哉,这是中国文化里最重要的一个思想“义”,在《投名状》《十面埋伏》等片用西方的思维消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这层意思后,杜琪峰又把它拾起来了,重新包裹上商业的外衣向大家展示了出来,而且重要的是,它并不说教,这就是好电影。

 3 ) 从传播学看“大事件”

杜琪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今天的社会里,政府与传媒的关系已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如此,全世界都是如此。《大事件》的构思就来自这样一个大趋势。” 一般来说,警匪片的好看主要体现在代表正义与邪恶势力的警察与歹徒双方间的斗智斗勇,其表现的形式不外乎两点:斗智,紧张的谈判;斗勇,激烈的枪战。《大事件》不例外地落了这个俗套。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否认杜琪峰的勇气和编剧的创新,这就体现在该片抓住了媒体传播的这一新兴要素点作为关键和主线,从而使整部原本普通的警匪片闪现出了更多现代化的潮流气息以及间接折射的人文关怀。 同样是枪战,通常的手法会是通过正邪两方持枪互相扫射的交接剪辑,来达到对战激烈的效果。而《大事件》开头却用了将近七分钟的长镜头来展现环境纪录了完整的枪战,从开始直到结束,这对于观众的耐心是一大考量——尽管这一长镜头如今已被视为香港电影史上的经典。长镜头一向是导演们不敢轻易尝试的拍摄手法,因其极容易出现干涩枯燥的副作用,画面之沉闷会直接导致观众昏昏欲睡。且不说这七分钟的场面调度和拍摄流程有多么困难复杂,尤其还把它放在了开头,怎么说杜琪峰导演也是勇气可嘉。另一面,我们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这里的七分钟长镜头正完美的体现了其纪实性的功效,即展现的是现实的真实的环境,这与之后在“拟态环境”中看到的“秀”的内容是不同的,现实环境中的枪战是无保留的全能的视角,在引出开端和主要人物的同时,也交代了事件的缘故,即出现了记者的身影——抓拍到了警察举手投降的画面,从而引发出一场媒体之战。 方洁霞是一个干练上司的形象,全片中她的第一句台词是:“形象很重要,我们要做一个好看的秀,以牙还牙。这是资讯年代,我们栽在传媒手上,就要从传媒手上赢回来。”这似乎就奠定了她女主角的地位,只有不一样的目光才能解剖大事件才能驾驭大事件。也就从这里开始,已经说明了最重要的一点,即“媒体”才是“大事件”的主导,“传媒”也是贯穿全片的主线,赢了“媒体”才是真正赢得胜利。通过传媒对一次警匪交战的现场直播,把传媒力量与电影故事如此密切联系,《大事件》或许不是绝后的,却绝对是浩瀚港片里空前的。 哈德罗•拉斯韦尔是美国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创始人之一。他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来分析和研究政治现象,认为“各种政治运动的生命力来自倾注在公众目的上的私人感情”,意即各种政治运动的成长和发展,是参加这些运动的人把自己根深蒂固的个人感情导向公共渠道的结果。拉斯韦尔从研究政治传播和宣传的角度进入传播学,他亦是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拉斯韦尔提出了传播学研究史上重要的五个“W”理论,五个要素又构成了后来传播学研究五个基本内容,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 从拉斯韦尔的五个“W”,即内容分析法来看《大事件》,传播者是以陈慧娴为领导的警察、以任贤齐为头领的劫匪、媒体工作者即记者这三方为主,互相对立,最终目的和最终的受众还是电视观众也就是香港市民。从这点来看,《大事件》就不是简单的警匪交战片了,它关注传媒的力量,把焦点聚集在媒体传播上面,他们的目的是像杨警司说的那样:“是为了挽回警队损失的所有声誉,是要告诉大家,香港警察,是有能力把匪徒绳之以法。画面会第一时传送给全港市民,要市民给警队再有信心!”副警务处长也说:“不管匪徒是否在单位里,我们都要行动,起码我们要在传媒面前显一次身手,这次我们不单要对付匪徒,还要做一场面对六百万市民的戏。”所以在警察手里,媒体这个传播者成了他们对市民保障安全目的的一个渠道,而破坏他们达成这个效果的就是反方的为制造出恐慌而求自保的劫匪们。关系微妙以及巧妙就在此处,也促成了该片的一大看点。 从这个“大事件”里,撇开戏剧化情节和冲突不说,我们也能大致看到拉斯韦尔这个模式的不足,主要有四个方面: 1、该模式将传播视作劝服性过程,认为传播是传播者打算影响接受者,并且总能取得一定效果——但对此人们表示理解,因为拉斯韦尔是从研究政治传播和宣传的角度进入传播学的;从影片中我们看到警察试图劝服歹徒却被反将了一军,要不是狗血的爱情桥段出现——即歹徒爱上警察,换任何一种情境,方洁霞都必死无疑。 2、这个模式忽略了反馈; 3、这个模式忽略了传播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影响; 4、将传播划分为5个部分,忽略了传播行为的复杂性。 库尔特•卢因,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他把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引入社会学研究的同时,实际上也给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因为他研究的当人类行为场理论和群体动力学,既属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范畴,也涉及传播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在这个意识上,卢因是最早研究传播学的心理学家之一。他对人们行为和群体的研究,给传播学中的效果研究一个重要启事:在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的影响时,要充分注意社会环境和个人所属群体的作用。他提出了著名的“把关人”概念,为信息流动的复杂性等提供了圆满的解释。卢因指出,信息的传播渠道流通总是有“门区”的,即把关人所处的位置。在那里,把关人将对信息可否进入传播渠道,或可否继续在传播渠道中流通而作出决断。而事实上,在整个社会范围的信息大循环中,每个人都有意无意地充当着把关人。把关过程的实质是传媒组织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传播者不可避免的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与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传播就是把关。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是把关人。在《大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方洁霞不仅仅是网络媒体的虚拟环境的制造者,也是对整个信息加工、筛选的的把关人。她站在警方的立场上汇集了来自各处的新闻后,把对于警方不利的新闻报道剪掉,只对媒体公开一些有利于挽回警方颜面的新闻报道。这就把她作为一个把关人的位置毫无保留的暴露出来。 杨警官在剧中有一句台词:“资讯发达,有好有坏!”正如事件本没有那么大,正是因为有了传媒的传播功能才放大了使它成为“大事件”。然而资讯再发达,也因为有了“把关人”和各个步骤的复杂性以及人物本身及环境的复杂性,我们始终都看不到整个事件的全部真相。但电影终究是不同与现实生活的,从某种角度上说导演何尝不是一个“把关人”呢,他想给观众看到什么就只能看到什么。至于剧本,打不倒的张家辉、洒脱酷帅的任贤齐、冷艳沉着的陈慧娴、警察的绝对胜利、女主角的必然不会死、男二号会成为英雄……这些东西倒是司空见惯未得创新的。任贤齐死后的那个结局还不算太差,即使警察取得了“胜利”,赢了媒体,可犯罪依然继续着,为着他们的江湖义气,也是接了一把古惑仔的地气。

综上分析所述,可以看到“大事件”是非常符合这些传播理论的特点的。由电影再反观自己周围的生活,在这个新媒体时代,我们接收众多讯息,它们都太过于表象和片面。我们很难抓住真相,现实就被隐藏起来,这就活在了媒体操控的世界里了。

 4 ) 大事件觀後感

大事件觀後感
(原文於Jun 17 2004, 17:20:11 刊於bbs.org.hk香港網站)

看了《大事件》,深覺此片是唸電影、傳播理論、新聞以至文化研究的必看港產電影。無怪乎會被康城影展看中──誠然,《大事件》一片,其雅俗共賞的拍攝手法,簡單的取材(老生常談的兵捉賊遊戲)以至劇情和對白引伸出來的種種諷喻,確是杜琪峰回應當下香港社會以至回應「電影」這種藝術本身的誠意之作。


*以影像語言揶揄影像語言──真實與虛構:從長鏡頭到分裂後再拼湊*

如果錯過了影片開首的數分鐘長鏡頭,確是觀眾的損失。那長鏡頭就如一個客觀的第三者,由軍裝警員喝問悍匪「袋入面係d咩黎?」開始,由左至右,低至高,目擊整場槍戰如何發生,一如紀錄片般真實。

劇情中提及,由陳慧琳飾演的督察Rebecca,如何利用割裂後再拼湊的,經過刻意選取的影像(蒙太奇),挽回警隊的形象。於是,片開首時的長鏡頭(真實),與劇情中督察處理辦案影片的手法(不真實),形成了一個強烈的對應。

電影語言中的「蒙太奇」,本身就如督察處理辦案影片的手法一樣,是經過有目的地篩選,剪裁,拼合,以圖表達特定的訊息(在片中,要表達的訊息就是警察英勇行為)。杜琪峰以電影語言(影片本身),去揶揄影像媒體本身的真實性,其心思和精細的設計,確是港產片中少見的。

此外,影片最後安排由從頭到尾都沒有戴上過攝影鏡頭在身上,沒有在電視上曝過光的警員張家輝,成功拯救自以為叫所有警員戴上鏡頭就可以知道所有實況,可以控制大局的督察Rebecca,亦是很有心思的安排──影像訊息再廣再強也好,始終也沒有人可以知道所有真相。


*媒體與權力──誰操控媒體誰就有權力*

媒體和權力的關係,亦是影片探討的重點之一。兵捉賊,雙方鬥智鬥力各不相讓的橋段,在港產片中屢見不鮮,但杜琪峰卻玩出了新趣味。警方利用剪接後的影像,在電視發放給公眾,企圖挽回警隊聲譽;匪幫卻以互聯網這個傳播力比電視更強的渠道,發放警方被匪幫的炸彈趕入窮巷和「匪民同樂,同檯食飯」的影像,拆穿警方的西洋鏡,令警方在公眾和傳媒面前大出洋相。在此,警匪雙方的勝負,已經不僅是建立在「捉得到」和「走得甩」之上,亦建立在「誰更能操控媒體和訊息的發放」之上。在這個資訊泛濫的年代,誰操控了媒體,誰操控了訊息的發放,誰就擁有權力。這個已幾乎是全球性的權力遊戲了。杜琪
峰對這種現象的質疑和感嘆,在片中表露無遺。


*雅俗共賞──在探討與質疑以外亦不失娛樂性*

杜琪峰的《大事件》,確實做到了「雅俗共賞」。尋常觀眾可以從警匪鬥智和幽默笑位中 得到警匪類型片的娛樂趣味,對社會/媒體議題較為敏感的觀眾亦能從影片的深層閱讀中找出趣味。其實除了上述種種以外,杜琪峰對當下香港傳媒質素以至政治現實,都有諷喻,不過我且在此擱筆,讓其他站友繼續討論了。

 5 ) 新媒体你别惹

新媒体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它可以揭示险恶,也可以塑造英雄... 势单力薄的也可以和手握重权的battle,就看谁有能力让大众相信,谁有能力导出精彩的“戏”... 新媒体对于阶级、艺术、沟通、舆论等等有着自己独特的作用。群众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当很多人合起来,歌颂赞美你时有开心,辱骂批评你时就有多扎心。舆论的压力因为新媒体也被放大了。

后面越来越有意思,特别是结尾处杀手和劫匪的微妙情谊。

影片一开始6分47秒的长镜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于是查了一下。原本专程请来的《指环王》摄像师在研究剧本后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胜任这个长镜而打了退堂鼓,于是摄制组毅然自力更生:史无前例地租用了全港共160尺的拍摄轨道,加上高达25尺的重型吊臂以适应拍摄角度的需要。这种拍摄方式也是杜琪峰电影史上的第一次。虽然这段镜头不用摄影机演练了一天,用摄影机实拍了两天。但是不得不说,这长镜好几次抖得厉害以至于出戏......

ps.张志恒(张家辉饰)真的坚持不懈,respect!and突然感觉普通话好温柔是怎么回事?

 6 ) 不很警匪的警匪片

不得不佩服杜琪峰,他竟然能把一部警匪片拍得这么不警匪。

葛优问: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旧的答案是人才;不过如今升级了,变成了和谐。然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东——某种程度上,他是人才与和谐的基础——传媒。很显然的一点就是,没有传媒,葛大爷的原玉很可能就不为你我所知,而仅仅变成他与葛大妈私下闲谈的两句俏皮话。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传媒如何培养出人才——你可以对人才有天花乱坠般的定义,但有一点,没有得到大众(包括其实为数并不小的小众)所承认,你的人才仅仅相当于自定义。为人所知,便需要传媒。

至于传媒对于和谐的意义,根本无需我在这里赘言,仅仅看当下对四川灾区的报道就行了。

其实这个也不新鲜,哪怕是在电影领域,相信没看过《明日帝国》的人,说屈指可数似乎并不过分。然而,就我而言,还没有看到过一部如此具体而专业地将传媒的作用引入剧情的影片。或者,它可以作为一部有关传媒的入门教学片来看。

一部《大事件》,与其说是警察与坏蛋之间的武力较量,不如说是双方各自做的一场秀。谁做得最好,最令观众——不是指你我,而是剧中的香港市民——满意,谁就是赢家。小时候长辈总教育我们,做人要脚踏实地,不要华而不实。在这个信息至上的时代,这些教诲同样有用,不过方式却变了:我们脚踏实地,是为了学会如何华而不实。譬如剧中的陈慧琳,以及她的那位搭档女警司——忘记她叫什么了——她们具有无可否认的实力,所以她们做的秀才会最成功。这一点上,剧中的男人们全都无从比肩。所以这部戏似乎也可以算是部弘扬女性主义的电影。

其实于我来说,更愿意看的,是戏里那些隐藏在作秀之下的真真假假的感情。很难说任贤齐在那间房子里所做的是不是作秀,然而看到他对那个小男孩说:很好,长大以后做个警察,把所有的坏人都抓光——我觉得做不做秀已经不重要了。

影片结尾,任贤齐和尤勇各自逃生之后,分别去完成对方的任务,双双被击毙。很符合警匪片的套路,最后一定是警察胜出的——说到这,不得不又扯到了传媒。然而警方虽然胜了,似乎并不皆大欢喜,最后给出的陈慧琳与张家辉在电视里作为英雄的表情,倒是蛮像通缉犯的。

正如剧中任贤齐说:我虽然丑,但是我不说谎。传媒的作用再大,还是有一种东西它无法改变:人们自己的良心。但是,真的么?

或许吧……

对于这部影片,还有不得不佩服杜琪峰的地方,是他可以把它拍得这么家常。他甚至为它配了一段“啦啦啦”的轻音乐,于是看着我就笑了起来——别误会,是很真诚的那种。剧中那个明显超重的爸爸,看的时候老想揍他,看完后却觉得很真实。在亲情、生命受到赤裸裸的威胁面前,很少人会知道应该怎么做,传媒也不行。所以可以说,他是一个戏中的局外人。

因为是局外,所以更深刻。

 短评

长镜头是唯一亮点

5分钟前
  • 品客
  • 还行

杜导是能把任何男演员塑造的man爆型爆的导演,在他手里,男人均是魅力十足的,比如一贯给人温文尔雅如同邻家哥哥的任贤齐

7分钟前
  • 空心豆
  • 推荐

片头那枪战一点紧张感都没有好吧!!!!

10分钟前
  • 小JJJJJJ
  • 较差

导演杜琪峰在《大事件》里史无前例的使用了一段长达6分55秒的长镜头表现一段枪战,这场枪战没有震撼性,有的只是纪实性,整段镜头中警察、匪徒和电视台记者有机交错、一气呵成,在视觉上给人带来酣畅淋漓的快感。

13分钟前
  • 会笑的昨天
  • 力荐

全片开头时的八分钟长镜头相当不错 只是思考机位和场面调度就感觉极难处理 可知摄像机后的一群工作人员下了多大的功夫 只可惜全片情节散乱 主题不清 陈慧琳一如既往的超脱戏外 张家辉用力过猛 任贤齐也胸有成竹的太莫名其妙 邵美琪走走过场 尤勇的印象主要在炒菜 最后只有林雪一如既往演得一手好配角。

16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重看才注意到开头和尾段(任陈二人小巴戏)两个长镜头:第一个延续杜琪峰枪火美学—人物走位少而持续火力输出营造悍匪冷酷感、静的镜头和火爆的场面对比突出后者;第二个长镜用手摇摄像传达任穷途末路的跑路迫切感。大厦枪战也很赞。故事一般,陈的演出太假,想拿网络做文章没弄好,鬼吾知系个show咩

18分钟前
  • Tacitus
  • 推荐

开场技术含量十足的八分钟长镜头就不多叙了,尤勇,任贤齐,张家辉三个人在电梯口里英雄相惜的戏让人兴奋,最后略有矫情,但是为了一个萍水相逢的好友,杀手去抢运钞车,抢劫犯去杀人,舍身相搏何其壮哉,这是中国文化里最重要的一个思想“义”,在投名状等消解了这层意思后,杜琪峰又把它拾起来了。

19分钟前
  • 力荐

节奏感很强,长镜头很帅,多方人物的碰撞依旧很精彩,不少情节有《PTU》《非常突然》的身影。影片用上帝视觉非常冷静且客观地看待着警匪双方的行径,警方的操控媒体与匪帮的忠肝义胆,“英雄”二字逐步模糊的同时,也强化了整场秀的讽刺意味,政治色彩的背后也再次印证了二者紧密相连的关系。当然在叙事层面看的话,电影确实不错,该有的银河味都有了,很多环节也依旧能看出杜琪峰仍在不断的追求与实验,但我觉得片子最大的问题就是在风格上,在技术层面的过度放浪,显然让他们忽视了文本的重要性,因而对于这样一个题材,这是非常可惜的,更别提这群人拥有的胆量和天才,我相信认真起来绝不止于现在这个成效。当然我们也知道银河映像经常是文本不足所以叙事补数的,说来能满足剧本而让杜琪峰减少炫技手法的,数来数去还是银河的两大护法游乃海和韦家辉

24分钟前
  • 回忆与否之
  • 推荐

杜琪峰为了突出《大事件》开场的整体感和真实感,设置了一段6分47秒的长镜头,为了这组镜头杜琪峰专门请来了电影《指环王》的摄影师,后者却在研究剧本后以“无法胜任”为由打了退堂鼓。事实证明杜琪峰不是异想天开,摄制组在随后自食其力,完成了这一段极其复杂和炫目的长镜头开篇。

28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还行

依然是擅长的众生相描写,警匪间、匪匪间的惺惺相惜依然,小幽默依然到位,衬着“戏”的感点,宿命的味道依然浓重,形式感不再那么大篇幅,但寥寥几笔依然遒劲够味…PS:经典语录——“命都没了还写毛作业啊”,“死不了还是要交啊!”;“不是个个都有机会吃到杀手叔叔和大贼叔叔煮的饭滴”…ORZ

32分钟前
  • levitating
  • 还行

【A-】尽管全片都被其别扭的内在逻辑所割裂,但杜琪峰的实力仍旧不可否定。开场六分钟长镜头早已载入史册,在多方视点不停转换中,空间被完美的构建与银幕之上,调度则像是影像与剧作逻辑之间的“润滑剂”,将二者的关系调和,并大肆炫耀其作为一场“秀”的本质。杜sir在影像调度上已入化境,而对城市空间的展现更是一如既往的曼妙。除此之外,那些中场休息时的日常段落更是被注入无穷温柔,仿佛无时不刻提醒着杜琪峰骨子里仍旧是极端的浪漫主义。同时也必须承认,《大事件》是他较为尴尬的一次实验,也是浪漫主义最多余的一次。但结局杀手与劫匪的身份互换的设计仍旧体现出银河映像的高级所在。

35分钟前
  • 思路乐
  • 推荐

黑社会里杜琪峰说,一切都是生意,大事件里,陈慧琳说,一切都是公关。公众面前我给你吃好的说好的我们都是一家人,背后我就是百般打压你,媒体时代的大事件,简单变的复杂,哪有黑与白?警匪与媒介的完美结合,伪大作寒战请滚粗

39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力荐

这部片场面调度很复杂,拍摄手法也很讲究。首先大家津津乐道的开场枪战长镜头可以想象有多难完成,其次影片中各种手持拍摄和分屏技术的运用也都显现出了杜琪峰的高超功力。故事情节略显散乱无味,主要是演员的表演很生硬

40分钟前
  • トランクス
  • 推荐

许绍雄两次没死成简直是对"还有两年就退休"句台词无情的嘲讽,陈慧琳最好除了面无表情外不要做第二个表情

45分钟前
  • 浑浊儿
  • 还行

想要作个秀就先拿自己来献祭,同样给现在的娱乐圈(juan)。世上没有贼叫任贤齐,世上没有杀手叫尤勇,有也死了。加一星给杜琪峰的配乐,配乐一如既往的赞。

47分钟前
  • 爱丶安静
  • 较差

开头近7分钟时长(1'20-8'08)的长镜头调度非常出彩,空中全景俯瞰城市,介绍环境,中景近景推进到人物,跟随人物上楼,由窗户进去,再随着任贤齐的目光移下来,镜头跟随报纸飘落,再自然转到张家辉身上。然后是一场复杂的枪战调度,直到镜头拉远,劫匪逃走,镜头一甩之后才切开了

51分钟前
  • 江寒园
  • 还行

这么多年过去了,此片神展开的豆瓣简介还是没改。杜sir拍的这部,可以引为“丧事喜办”教科书。长镜头是真的,蒙太奇是假的,舆论是会反转的,正义力量说的不一定是真话。最喜欢杀手和劫匪一上一下隔着电梯轿厢的镜头,昭示命运,从媒介上来看,岂非就是现在流行的竖屏视频?

56分钟前
  • 空山
  • 推荐

剧本真是神了!从编剧特性来说杜sir几乎完全站在了碟中谍等电影的背面,愿意牺牲一切基础层面合理性为张力结构和节奏服务,并建立起更深层次的逻辑。危机之中吃饭喝酒,都对

60分钟前
  • Ada的B计划
  • 推荐

现在看开场那长镜头,典型的反面教材。也许杜琪峰是想讲个大事件,但一没有韦家辉替他写具备多方斗力角力特征的剧本,二没有游达志替他提炼剧本并将之注入人物,空有骨架而无血肉。电影本质上还是杜琪峰拿手的黑帮剧警匪剧,离“大事件”相去甚远。

1小时前
  • godannar
  • 还行

大事件,并不局限于电影本身带来的这次劫持事件,而在于事件背后的一系列大的影响与意义,这才是这部电影带给我们要思考的东西。典型的杜氏风格,画面与音乐结合得依然那么地道,可能少了一些悬念性的剧情,但快速的节奏外加意想不到的发展方式还是让我们看的同时非常期待。这次加上了几名内地演员,也是演技派当前,并不减分,看杜琪峰是一种心态,绝对的全神贯注,细节不能错过,微小的几秒镜头可能决定了全剧的转折。虽然银河映像对于权威比如警察的讽刺并不算少,但这回可能是力度最大的一次。

1小时前
  • 润物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