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邮递员的权力——《新康定情歌》观后
(一)
我写的其实和标题关系不大@@
《新康定情歌》中的男猪脚李苏杰大学毕业后随军来到甘孜参与川藏公路的建设,甘孜的首府即是康定。在那里他“解放”了农奴达娃,达娃也跟着部队一起参与公路建设。期间两人暗生情愫,李说等公路修建完了,他先回苏州,然后再来接达娃去苏州。
李回到苏州后给达娃写了很多封信,达娃在参加了扫盲班后也给李写了很多封信。可是双方却只收到过一封信。原因就在于藏区那边的邮递员。
这个邮递员刘二以前也是帮达娃被解放前的头人家做事的,因为识得几个字所以也顺便做做邮差。解放军来了之后,他成为了一名专职邮递员,他也很喜欢达娃。双方写给对方的信都因为刘二的关系而没能传递到对方手中。而且刘二还给李写过一封信,告诉他自己即将和达娃成婚。当时正处在文革前夕?总之李被打成了大右派。收到这封信后虽然很气愤,却以革命同志的口吻给达娃写了信,祝她幸福快乐。而这封信也成了达娃收到的唯一一封信。
因为邮递员在信件传递过程中所拥有的权力(当然刘二是在滥用权力,甚至私拆他人信件违背邮递员的职业伦理),两个相爱的人再也没能相见(姑且不论李为什么不亲自回甘孜找达娃,或许有着诸多历史原因。)。但是让人可敬可叹的是,两人都终身没有嫁娶,因为当年的承诺而守候了一生。
一生的等候是多么的煎熬,这是可以想象却又无法真正体会到的。在现代的快餐爱情里,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能够做到遵守承诺、愿意用自己一生的幸福来等候一份或许永远无法实现的爱情?大概连给出承诺都做不到了吧。
现在通讯发达了,可是就算没有了这“邮递员”的从中作梗,爱情也没有变得比以前更容易传递给对方。“邮递员”的权力化入了恋爱双方本身,让沟通变得不易,甚至比以前更难。
(二)
电影中的另一段感情纠葛发生在小一辈身上。达娃收养了一对失去父母的姐弟,姐姐叫卓玛,弟弟叫扎西多杰。他们称呼达娃为“达娃奶奶”。而李苏杰将自己的侄女过继过来当自己的女儿,所有他也算有了个“孙女”叫婷婷。在离开甘孜的六十年后,李苏杰执意回到甘孜找寻达娃,可达娃已于十天前去世,婷婷是陪着爷爷一起去的。期间婷婷爱上了扎西,而扎西跟邻居家的梅朵青梅竹马,算是一对恋人。电影中的一个细节让我觉得扎西对婷婷并非完全没有爱意,但是显然他也不愿因此而与梅朵分手。
爱情或许没有先来后到,也没有谁对谁错。从某种角度来说,既然扎西对婷婷也是有点感情的,那么即使扎西放弃梅朵而选择婷婷也是可以接受的。当然在电影中扎西还是选择了梅朵的。我想在现实中,面对这种情况,旁人也大多会站在梅朵这一边的。因为在现实中很多时候爱情又是有先来后到之分的。当然这样一种选择或许也是伤害相对最小的。
曾经看到过说,“既然有了恋人,甚至已经结婚了,那么就不要再让别人爱上你”。以前我觉得很对,对自己的恋人/伴侣忠诚,将TA视作唯一,就不该再让别人爱上自己,不该给别人这样期望的可能。但是现在我觉得这太难做到。首先,恋爱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当产生矛盾之时,很可能会被动/主动向其他异性寻求安慰;其次,一个人似乎也是有可能爱上两个人的。最后,也不能完全排除,就算一再拒绝,仍有人死缠着不放的可能。
我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我的眼中只有你,你的眼中只有我”的境界,或许这在现实中并不太可能实现,但是至少,在我看来,恋人在心中的地位是和其他异性朋友不同的。恋人之间还可以有跟其他异性朋友不能有的亲密。我们选择一个人为自己的男朋友/女朋友,将自己的爱与温暖给予对方,同时也渴望对方能够满足自己对爱的需求。依照资源理论,当爱的需求无法得到直接满足时,通过其他资源如金钱、商品(物品)的方式也可以起到间接满足该需求的作用,但是这样间接满足的形式却会使满意度大大下降。因此,一定的情感交流是必需的,这样才能满足对方对于爱的需求。当然如今随着科技的发达,情感交流不一定只能通过face to face的见面才能达成,而有些情况下,即使见面了也不一定就有情感上的沟通。双方的态度才是最关键的。
难得写影评能写这么多,已经偏离主题了@@不过我发现蒲巴甲在这部电影里的扮相还蛮不错的~或许在遥远的未来,也能去康定走一走,领略一下《康定情歌》中的意境。
2 ) 催泪啊
说实话、看这名字不太想看这电影、在围脖上看到评价却很高、当初看《大地震》和《山楂树》的时候都没哭、、却被这整哭了、太悲催了、一看就知道是政治片、好在、这个政治片没那么洒狗血、可能还是和“爱情”有关?剧中的化妆真的是太到位了、看着达娃的脚我都觉得疼、额、李苏杰为什么不走的时候就把达娃带走呢?结果被一封信就相隔一生、太不值得了、客观的评价下、一政治片能拍成这样、算是很不错了
3 ) 很主旋律,却不影响你掉落感动的眼泪==纪念甘孜自治州成立60周年。
题外话:昨天的看片会是上午10点,路上因为五路口修路大堵车,至少徒步了两站地儿才奔到新玛特7楼的中影。还好没耽误电影。如果我们美丽的西安能错开修路,避免过多的修缮路口都拥堵的话,在这里的生活会更美好——排除物价飞涨的外因。
今年是甘孜自治州成立60周年。
电影《康定情歌》就是为纪念60周年而拍摄的。
影片将近2个小时,入场前院方很贴心地给每个提前观影的媒体人员发了瓶矿泉水。
10点多一点,影片开始放映。
简单说下剧情,呵呵,可能会有部分剧透,但我以为此片值得看得并不在于情节,而是男女主角之间的那份亘古不变的情感。
甘孜在四川的西北部,占据了四川三分之一的面积,州府就建在康定县。
1950年前后,中国解放军(没记住是那个师部)进驻康定,援藏修筑公路。大学生李苏杰(苏有朋)志愿加入部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质专业知识,帮助部队入藏修建公路。
当时的甘孜自治州还有部分未被解放的奴隶,这些奴隶从小戴着脚镣,跟随在头人和太太的身侧,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李苏杰救起了落水的头人,并以此要求头人解放了随行的2名奴隶。李苏杰亲自用斧头砍断了名叫达娃的奴隶脚上的铁链。因达娃无处可去,部队首长同意了让达娃跟着部队一起出发。
达娃每天为部队洗衣做饭,因认定李苏杰是自己的恩人,对其尤为用心。李苏杰教达娃抛掉奴隶思想,告诉她是和头人、太太一样平等的人,并且将苏州老家的糖饼送给她吃,长到20岁才知道什么是“甜”的达娃为此热泪盈眶。
在朝夕相对的相处中,达娃对李苏杰暗生情愫,而李苏杰也喜欢上了达娃,在二人互诉衷情后,李苏杰承诺修完路就会带着达娃一起会苏州去。
原本在头人家帮佣的汉人刘二,因解放军深入藏区,而有幸成为了临时邮递员。刘二很喜欢达娃,多次对达娃示爱,都被拒绝,当得知达娃喜欢李苏杰时,刘二与达娃发生争执。
因种种原因,李苏杰提前返回苏州,他告诉达娃,不久就会回来接她一同去苏州,达娃很开心地在藏区耐心等候。
岂料,这一别就是60年。
在这60年里,达娃只收到了李苏杰写来的一封“客套至极”的不足100字的信,伤心之余的达娃还是坚持守在原地等待着李苏杰有一天能回来找她。
60年后,甘孜自治州成立60周年之际,从苏州飞往成都的飞机上,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带着孙女婷婷踏上了回甘孜的旅途,他带着满腔的怀念一路追忆着60年前在甘孜发生过的每一件事,怀念着那位唱着《康定情歌》的姑娘.......
____________________宾果!!! 好了,不剧透后面了。
来说说影片本身。
这是一部主旋律影片。我个人认为这是它的“纪念性”造成的。所以,对纪念片比较反抗的人可能会为此错过一次小感动的机会。
片中会有一些诸如涉及到“解放”、“”、“自由”、“民主”的对白。也许起初会让人有看“地雷战”的旧事观感,但这只是一个不可规避的大背景。
在这个背景下,达娃和李苏杰这对青年男女之间的爱,足以冲淡很多人对“口号式歌颂”的异样情绪。
影片中也有一小段提及了“特殊时期”,李苏杰被划为右派,女邮递员送来了甘孜的信。女邮递员反复地对押送李苏杰的2位同志说,李同志是好人,他当年还去藏区修过铁路呢。但她的话却被押送的同志驳斥为:你怎么能帮右派说话呢?
任何时候都不能一竿子打死,在我看到那些淳朴的入藏解放军怎样解放奴隶,日以继夜修建铁路的时候,至少我的内心是感动的。
这是一部爱情片。背景很特殊,特殊年代滋生的爱情,总有它独有的感人之处。被砍掉了脚镣的达娃对李苏杰说,我生下来就是个奴隶,我从5岁的时候就戴着这个脚镣,除了陪小姐和少爷骑马的时候,连睡觉都要戴着。她的眼睛圆嘟嘟的,皮肤上飞起藏区女子的高原红,她真诚、勇敢、善良,如李苏杰所言,她有着透净的灵魂,这是什么也比不了的。
相比之下,影片中,李苏杰的达娃的感情笔墨有些不足,至少很多镜头中,都很难让人揣摩到李苏杰的情感。当达娃唱《康定情歌》的时候,周围的藏区姐妹们改了歌词传达出达娃对李苏杰的感情,达娃害羞地跑远了,而李苏杰也只是惊讶之后,就继续跟大家一起笑着,听着。
影片后期,老年的李苏杰一辈子穿着当时部队发的棉衣,他说,达娃如果知道我到现在还穿着她洗了无数次的这件棉衣,她会高兴的。只这一句,感情饱满而恰到好处。前面却有些单薄。
电影中有几个画面很动人。
有一些镜头,捕捉着达娃的美。达娃光脚在岸边洗衣的时候;达娃背着竹篓深入一个山壁去给受伤的李苏杰采药;达娃给李苏杰的钢笔做了一件羊毛外衣.......
藏区的姑娘们,也许你没有城里姑娘皮肤白嫩,你的高原红粗糙而干涩;也许你没有城里的姑娘手指纤细,你的劳作的手指老茧连老茧;也许你没有城里姑娘懂时尚爱时髦,你一如既往地穿着你的藏裹袍....
但你的高原红与藏区的天,藏区的云一样,在我心里透亮、温暖;
你在田间佝偻的背,你在河岸挑水的肩,你在灯下补衣的手,在我的心里是温柔,是幸福;
你扎在腰间的羊毛束封,你唱歌时拂过脸庞的宽大衣袖,在我心里都是世间最美的画面。
因着这一部电影,我重又爱上藏区——暂时可以忘掉去年去青海时一些藏民强制兜售给我们留下的坏印象。
如果你不是全盘否定“主旋律影片”,那也许,你可以去看看这部电影。
少了商业因素的冲击,少了赤裸裸的广告,撇开一些“口号画面”,你兴许会和我一样,因一部电影爱上藏区姑娘的大眼睛。
4 ) 最纯的爱情
今天在学校百年讲堂看了电影《康定情歌》,又是一部用现代的话说是“超现实”的最纯的爱情故事电影。电影场很美伦美焕,估计又是康定的旅游宣传片。
这部电影感觉很像《云水谣》,包括情节也有些像,这种片子虽然故事有些老套和不现实,但却很感动人,现场好像又有哭的了。
既然电影本身没啥太值得留恋的,那电影里映射出的这种爱情,是不是值得我们好好的思考呢?如今电影圈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广大导演都喜欢拍纯真无邪的、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比如前段日子有点火的《山楂树之恋》,《唐山大地震》讲的都是现在人看来傻不拉唧一根筋的爱情故事,情节如此雷同,但却因为傻,而令人感动。
这种最古朴最真挚的,或者在许多人看来最“傻”爱情故事的爱情故事,为什么会如此受到导演的的青睐,为什么能如此的打动观众,个人感觉还是源于这个社会上对于这种真势情感的缺失。
现代人的心理是矛盾的,比如说,我们现在很渴望爱情,渴望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结识优秀异性的机会;但我们又很麻木,麻木到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去爱;我们现在又很害怕,把自己打扮得像一只刺猬,害怕在爱情中受伤害……即便得到了爱情,也会像红玫瑰与白玫瑰一样,“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于是最纯的爱情,便成了现代人的一种美好的向往。
其实回归原始,谈一场最古朴最真挚的的傻傻的恋爱,也是挺好的。
5 ) 你所看到的,其实是一部向“背背山”致敬的片子
当我看到雪山,看到马儿在山间驰骋,看到那青青的一片下产生的不渝恋情,看到主人公最终阴阳两阁,当然,还特别提示了一下,那件带有布丁的毛衣。
我联想到的第一部电影就是“背背山”,个人感觉太像了,,
但是作为正剧,,我个人的感觉如下
首先,,,比大地震好看!
再次,,,是一部精美宏大的故事型正剧
本片讲述了一个委婉感人的故事,同以往的爱情故事不同的是,本片设置了很多悬念,情节也跌宕起伏感人肺腑。
正剧唯美化,明星化,俨然成为时下正剧的主流风格。
苏有朋的加盟显然是剧中的一个亮点,台湾小生演绎苏州秀才还是生动鲜活的。
值得一提的当然还有片中经典的主旋律《康定情歌》,在本片中是少出现了4个不同的版本。歌声与油画般的风景相互衬托唯美而和谐。
本片用回忆现实相结合的蒙太奇手法,故事化的手法阐述了汉藏60多年来的深厚情谊。
唯一缺憾是在剧情上有些脱节。
还是值得去,电影院看看的,当然,女生都得多带点纸巾。
6 ) 让人笑了哭,哭了笑的电影
如果不是因为在时光网参加会员9元观影的活动,我可能永远都不会因为这么一部电影走进影院。单单看介绍让人有些期待,还远远还没有到达兴奋的程度。
开场10分钟左右,我从微笑到出声笑,忍不住倒在了师姐身上~~师姐很严肃的说:这不是一部喜剧片!!!!!是了,但是这么爱国主义口吻的电影,到底是怎么在网上有这么多的好评的?而且,我们在影院拿到的介绍,居然这部电影的推荐指数是五颗星,太不可思议了!!!!!!
从男猪女猪溪边相遇,英雄救美的天雷情节过后,小苏同学很夸张的举起斧头砍断女猪的铁链,就在我以为会被雷得外焦里嫩时,小居同学的一个眼神儿,那黑白无暇的湛澈双眸,从小苏同学看向被砍断的铁链,两鸿泪水硬生生的在眼眶中打了一个圈儿,在看到锁链的一刹那直直地掉落,而后的两滴泪水才在脸上滑落。。。。。。我得说,这个镜头深深打动了我,它在我心中的喜剧地位被撼动了~
小居要求随队而行,光北大叔脱下自己的大衣给人家披上,还以为在LOLI和大叔之间会谱写出什么火花儿来,害我一直期待到结尾。。未果
我想,被解放的女奴对“恩人”产生好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什么时候,苏州秀才也爱上了她,而且爱的如此之深??? 就只听得小苏同学一句接一句,“你的歌声真美”OR是“你真美”,鸡皮疙瘩就在影院的地毯上累积了一层又一层。。。
然后重要角色刘二的登场,从他邮差的身份一表明,我就觉得这人肯定得干点儿什么。。。后来证明果不其然啊。。。编剧啊你也太不给力了,这么容易就猜中了么,切。。。
然后女猪受伤,男猪在我们不知道的时间和空间穿越回城,而且一举穿到了文革,马上就要发配农场改造。暂且不论电影的处理,这里我们都觉得过于草率了,比方说,女猪怎么受伤,怎么养伤的,期间如何思念男猪和抵抗邮差小三的进攻的;男猪怎么抛下受伤的女猪独自一人回城的,文革中如何获罪的,那封语焉不详的家书里到底说了点儿啥,为什么要发配农场劳动,为期多久,怎么回城的,期间难道就没有想念过小居么,为什么六十年从来没有去找过她,仅仅是写信、写信、写信。。。为什么所有的信都查无此人退回了,却一直还是往那个地址写,而从来都没有试图寻找一下,打听一下,哪怕只是确认地址也好;女猪也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去寻找男猪,也只是不停的写信写信写信,奇怪,文革之后的地址和之前的确定都是同一个么???。。。。种种疑点,不一而足。总之,我们只要知道,俩人都在不停地写信写信写信,然后等待等待等待,然后六十年就过去了~~~~
明明很好的故事框架,却被安排成了这个样子~~~~~
虽然我哭得很惨,但那绝对完全一定必须都是因为小居同学那双清澈的眼睛,还有老先生每次欲言又止的无奈,每当我见到老人的眼泪的时候,就会忍不住 也跟着一起哭,每次我看到小苏对着小居笑的时候,我就会想,她等了他一辈子呵一辈子,然后也会哭~~~~尤其是,在小苏对小居说,达娃是宝贝的时候,明明知道这种台词很幼稚,但是还是忍不住哭的一塌糊涂。。。。。。
本来以为既然小苏和小居是主演,应该主要是讲述他们的故事吧,偏偏还掺杂了许多孙辈的事物,后半部分孙辈之间的感情部分最好全部都砍掉,实在太无聊了,那么闹腾的小姑娘,蒲巴甲居然还摇摆不定,哪儿有那个藏族小妞好呀,犹豫什么?!
难道说,是为了对应爷爷辈的两男一女,所以孙辈安排了两女一男?!虽然说掺杂了很多小笑点,但是太乱了,又回到了喜剧的定位~~
总之,后半部分砍掉,砍掉,砍掉!!!前半部分加强,加强,加强!!!
最后老先生在撒了达娃骨灰的小溪边,把他写的信,带来的麻饼,一点点放在河中,然后说了一段话,大意是,等我死了,也要把骨灰撒到这里,撒到我们最初相遇的地方,然后,我就可以去找你了。虽然觉得自己很不争气,我又泪水涟涟了~~~我总觉得,两个彼此等待了一辈子的人,所要求的不过如此,生不同衾死同穴,就这么一点卑微的要求,我愿意相信,现在的李苏杰,和达娃,那个如同月亮一般美丽纯净的姑娘,一定在一起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各种傻,各种雷,然后每个人又那么一本正经的,真叫人骂都不太忍心
很喜欢居文沛。感动的眼泪哗哗的。喜欢这样的爱情故事
从头哭到尾。。。
恶。。
红色成分多了点!不过对康定完全无抵抗力!称为我心中最想去的地方,绝对无争议!啊!没想到居文沛的眼睛那么漂亮!
明知道是拍得很矫情,很主流很正规很正面,相当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片,比《水云谣》还革命样板戏。但是,甘孜州作为四川省的一部分,和阿坝隔壁而居,阿坝是妈妈的故乡,所以和甘孜也算是半个老乡,听到熟悉的川西口音,内心还是很温暖的。青山绿水白云蓝天,很熟悉的画面。以上。
歌曲亘古不变传唱在苍穹与天地。动人的紧。关于演员。无话可说。
2010,和一帆小朋友在兴城,一个投影仪。。
好一部旅游宣传片,配上苦逼爱情故事,就成了这类电影了。其实情节有些地方让我想到黄河绝恋。
据说点映时看哭了很多人,据说比《山楂树》还纯爱,据说比大地震还感动人。。。
跑马溜溜的山上
一部很感人的爱情片。。。
主流也没啥错,但是细节太刻意迎合,少了生活气。
演自己,蒲巴甲比王力宏强
下面的很多滿分好評都是槍手發的。。不信點擊用戶!!!S B宣傳方!!!
其实还是挺好看的,但是我不喜欢现代的那个女的,超不喜欢。难道不能多放点苏有朋么。。。
“康定”原来是一座城……
凑合也能看
虽然有点五毛,但还不错。各种版本的康定情歌好有爱。祖英姐姐的最V5.
女主长的不赖 剧集很狗血 但最后自己竟然哭了一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