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将莫莱蒂在10s的两部作品(《教皇诞生》《我的母亲》)称为Melodrama,无论题材还是体裁上都不太符合。但是《三层楼上》正如其片名展示的那样,以一种比喻式的空间结构组织起四组家庭的群像,并且开场就以一次车祸为切入点将所有人物带出,这样的方法注定与上述两部视点小、人物少的作品完全不同。在后续的展开中,从四个家庭中延伸出三条线索,虽然它们独立性很强、彼此交互不多,但是基于对三者的平行叙述,整部电影强烈地以情节的承递(线索之内)和切换(线索之外)作为发展方式,这与我们所熟悉的情节剧思维是一致的。
在观影时,第一个“五年后”的字幕转场出现后,难免会惊讶于情节跳跃之唐突。但很快便又发现,这样的跳跃与整部电影飞驰的行进速度相匹配。第二个“五年后”的到来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三层楼上》的主题是关于时间的,流逝的时间,以及那些与时间一同流逝的东西。
电影如何表现时间的流逝?班宁在《从贝克斯菲尔德到莫哈韦》中给出的答案是:耐心地还原那些在叙事中通常被忽略的“过程”,来表现一种真实的时间的流动。但Melodrama和真实是无关的,或者不如说它们反而意在制造一种“伪真实”,因此在《三层楼上》中,时间的流动也是被压缩的、被加速的时间,是“伪时间”,但却又恰恰反映了时间的某种本质。
《三层楼上》中的每一场戏都被写得非常精炼,人物总是以最有叙事效率、最典型化、最易于理解的面貌将他们自身展现在观众面前。在此前提之下,《三层楼上》以双人或三人戏为叙事的基本单元,因为这种规模的戏可以承载最清晰的人物角力关系(典型的如Lucio线的几场车内戏),人物往往自登场就处在关系之中、情境之中,也就能越过场景内叙事资源的限制,在交互中投射出自身的形象,并且勾连段落外的更多内容。
于是电影呈现出这样的形态:叙事单元之内,时间被压缩,人物不断高效生产着动作和言语,它们的开始和结束基本上就是单元自身的开始和结束,表意结束之后立刻剪辑至下一场,没有任何喘息的时刻。而连接着不同叙事单元的,则是推拉摇移的摄影机运动,迫近人物、围绕人物旋转、跟随人物行动,这些实体的速度和情节行进的速度的相匹配,将加速的时间视觉化。
当然,时间被压缩、加速后,也必然有一些东西损失了。使得这些人物们的具体境遇跨越了阶级身份、成为可以共情的普遍问题的,是高效的叙事和人物塑造,但它们的反面则是肤浅与刻板。如果只是不断地强调人物的功能化的外在特征,势必会使其失去内在的复杂,成为被观众一眼看穿的情节棋子。在《三层楼上》中,莫莱蒂给一些人物(比如他自己演的那位父亲)以留白的自由,但却让另一些人物被简单的、外在的诠释所绑架,Charlotte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在《三层楼上》的群像叙事中,人物成双成对,几乎没有聚焦于单人的戏,偶有的几场大多用于过渡。而在极为少数的时刻,电影的视点一旦越过群像的表面深入某个人物,便意味着关键节点的出现,而这种节点的情绪往往是负面的,比如Lucio得知Charlotte一家决定继续上诉后在街道上奔跑,或者Monica看见的几次黑鸟。又或者,这种节点就是人物随着时间一同消逝而导致的节点,比如Monica出走之后,伴随着一个人物的离开,这场戏中只剩下Giorgio,于是他茫然地寻找;又或者,这不只是一个节点,而是人物消逝的持续性后果,比如在丈夫死后,Dora的几通独白一样的电话。这几处,是电影无情的时间进程之中为数不多的几次中断。
《三层楼上》的故事以大多数人物搬离公寓结束,随着时间的逝去,人物、以及以空间结构表现的人物关系也随之逝去了。另两条线索的主要人物都在寓所之外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和解,只有Monica真的留下丈夫孩子一去不回,为什么?在结尾众人舞蹈之后,电影中罕见的主观视点再一次出现,我们看到的是小女孩Beatrice的幻觉中Monica的微笑。很难说这究竟是悲剧还是喜剧:妄想症代代相传,但同时,Monica也像她的母亲一样,在女儿的幻觉中回归,或许同样是一种和解吧。
意大利2021的片子 戛納入圍
由一次深夜車禍開始 串起來在羅馬一棟非常接地氣的 每一戶都是複式的公寓裏的 四個中產家庭 延續前後十年的故事
這樣挺起來好像當年的好萊塢Crash
But NoNoNo
每個家庭都有一個事件中心 彼此又因為各自的事件有著或深或淺的交集 圍繞著同一個事件裏的每個人 又都有各自的方向和深淺各異的心理困境
別說好壞的二元判斷 連客觀真實是啥都無從下手的時候 更談不上考究事出何因了
即便好像有些真相在慢慢浮出水面(這就不得不又膜拜一下導演和編劇了 不需要交待給觀眾 真實生活裏誰能擁有上帝視角?) 但 又能怎樣呢?
這不就是生活嘛 即便一籌莫展四顧茫然 難道就有充分理由不走下去嘛??!
走下去 走下去 即便無措 狼狽 也得把內心那份尊嚴好生地揣穩妥了 儘最大能耐 真實得體地走下去
整部片子的色調非常明媚 即便某些情節是哀傷的 晦澀的 憤怒的 但陽光照樣不改明媚 連陰天 下雨天都沒有
而整個大半部的觀影過程 我是難過的 淚水就常在眼眶打轉 又不至於滿盈掉下來 直到在父子間做夾心人的優雅老婦人 給家裏打電話 跟有亡夫錄音的留言機說著心裏話 我就失聲哭出來了 卻也說不出為了啥
即便如此 依然覺得 哀而不傷
這大概就是面對無常人生的一種態度麽? 即便找不著誰去說理討說法 即便各種無措難過 總可以選擇一個能讓自己真誠體面的方式 站著 活著
南尼·莫瑞提回歸坎城主競賽,帶來了三對住在三層樓的家庭,時間跨度高達十年總共三個章節,每個家庭在這十年裡面對著各自的衝突、矛盾、慾望,其實三對家庭互動並不多,但在十年的跨度中,他們不管想不想的都迎來了別離與轉變。
三對家庭每個故事都令人想起了不同導演的敘事風格,拿住在二樓的帥哥夫妻有,帥哥爸爸因為一起意外非常懷疑隔壁的老先生有對他的女兒做什麼,那個故事呈現出的憤怒、性、失序人生,個人覺得非常的賈克·歐迪亞。 - 然後那個永遠不在家的丈夫,總是一人養女兒的家庭,但這個媽媽總擔心著自己會與母親一樣得到精神疾病,這個片段我不自覺得一直想起阿莫多瓦,公寓裡瘋癲的女兒懷疑著自己的男人跑哪去了,又擔心自己有遺傳到母親的精神疾病,果然style is everything,個人很喜歡這家庭的第二段中處理妻子產生出的怪異幻想,南尼·莫瑞提拍出了一種懸疑感,這妻子在一個危險的人物身上尋求認同感,這是多麽孤獨的心靈狀態啊?第三段中的結尾也收得好極,當他女兒看到了自己母親的幻影,似乎應驗著這個家族傳統的持續...。 - 至於第三個家庭呢?就是那個小孩撞死人不敢道歉,一直求法官老爸幫忙的家庭,個人覺得就非常的南尼·莫瑞提,特別是第二段電話答錄機童言童語顯現出的無奈,第三段故事中妻子的選擇「變與不變」尤為精彩,兩段電話答錄機都成為了情緒的宣洩點,當結尾妻子穿上了新買的衣服迎向的轉變,令人感受到了生命中不可思議的可能性。 - 《非甜蜜生活》儘管有著三對家庭不太有關的家庭,並非我期待的交錯敘事,但在貫穿三個家庭的故事中,你幾乎都可以抓到一個堅忍的母親,不斷地在背後付出支撐家庭(除了二樓那對帥哥夫妻比較沒有強調到)也可以在十年的跨度中感受到,時間與選擇的魔力,有誕生也有逝去,物是人非或許是導演想在這電影中表達的,擁抱轉變並對未來抱持著微薄的希望,所以結尾前我們看到了費里尼式的馬戲團重現,個人私心覺得南尼·莫瑞提這樣對費里尼的致意,比隔壁的《上帝之手》好上不少就是了。
BTW導演自己客串了法官的丈夫,他其實演的挺不錯哈哈
如果有机会,我要对着答录机控诉你的残忍,竟让我从丈夫和儿子中做选择。如果有选择,十五年前我绝不会褪去那女孩的长裙,从此伤害了两个家庭。如果有能力,我不愿恍惚被夫兄觊觎争夺,弃夫抛子变成失忆的流浪者。穿上丈夫嫌贵但好看的裙子,卸下追寻女儿性侵真相的负担,牵起大街上跳舞的人露出微笑。
编剧不去写电视剧真的屈才了,就是8点档家庭伦理大戏那种。
译名有误,应去掉“上”。三层楼住着四户人,跨度十年的家庭抓马被莫莱蒂以举重若轻的形式漫漫铺开。也不是不好看就是太像肥皂剧了,几条故事线到最后也没有汇拢,中产生活轻飘飘...
三层楼四家人十年情感变故,轨迹跌宕纠缠,但看完寡淡无回味。
接踵而至的情节剧狗血抓马被莫莱蒂处理得高级又高雅,焦虑、悲伤和讽刺共存,三条叙事线在三个时间段的交错并行显得如此轻松流畅,似乎不费吹灰之力。
无法言喻的舒适体验。狗血的故事(事故)像标本一样被风干、防腐、贮存,栩栩如生,又暮气沉沉。住在同一栋楼的人不约而同背叛了他们的角色,在诱惑、期待、悔恨、怀念中,患有应激障碍般被迫习惯陌生的境遇,又被害妄想般满怀眷恋地逃离。人生是那么繁琐,又如此轻薄。
第一次“五年后”:蛤? 第二次“五年后”:哈哈哈!
3.5 虽然有个故事会地摊文学的三流剧本,但莫莱蒂技法依然到位,摄影运镜流畅,多线叙事平稳自如,音乐也是一贯意大利,这么奇情电视剧的剧情居然被音乐煽得还有点催泪。唯独剪辑还可以再紧凑一些,后半段迟迟不结束让人有点不太耐烦了,不过罗马的非法探戈是一个神来之笔,顿时给这栋楼这座城带来了别样的人情味。
#TIFF 2021# 真就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呗!可是这一切不都是里面一群自大、无脑、情绪化的巨婴男作出来的吗?(所以这届意大利男人不行?)
大脑的一个个bug堆积久了会直接改变人生轨迹;生活的一地鸡毛到底是命定的必然还是bug导致的偶然,还是说连bug导致的偶然都是命定的必然?短短2小时把3户人家前后10年的命运转变完整且行云流水般呈现出来,内容简洁紧凑、人物塑造鲜活有力、布局精密严谨,南尼·莫莱蒂牛逼!!
D+/ 前半段狗血淋头后半段力拔千钧。不过总归还是有些拖沓了。
一种欧洲的葬礼——电影的永恒话题,但莫莱蒂对此拍得精确又不失秘密,也从不伪装什么;扮演法官,他却放弃了手中的权力,也不再审判。搬家到哪?不再重要。但莫莱蒂总是能适时捕捉到人物的眼睛,镜头纯净,一切都埋藏在那闪现的光中让我们一窥。(某些评论的语气令人愤怒,真的配得上镜头下的这些眼睛吗,请和他们对视一次,到底是谁更高高在上?)
还不错,但这位拍出来,是黔驴技穷了呢,还是缺钱了呢?
间隔两个五年,三个时空交错,邻里之间的人情冷暖被刻画得流畅而细腻。把抓马的戏剧冲突处理得让人接受且共情,导演功力了得。
打破寂寞的治愈是畅然飞翔;疑邻盗斧陷入自作自受的泥潭;语音收录时光雕琢的情感纽带。稀松平常地抖出一鸣惊人的情节脉络,一副举重若轻姿态,镜头后的目光却热泪盈眶。大师匠气不过于此,应付裕如地编织着对剧作角色情深一网的表达。释放内里的含情脉脉去翩翩起舞,洒脱、浪漫、动容。
5.0 / 完全浪费三层楼上的三个家庭这个概念,看不见他们之间更紧密的关联和区别,甚至不如中间的字幕卡来得清楚,与其叫「三层楼上」不如叫「三个五年」吧。而且通篇中产的肉糜让人不适,断片式的处理就更难让人共情。另外非常介意的一点就是,既然都清楚提及了 2010、2015、2020 三个时间段,那 2020 年的主角们莫不是生活在没有新冠的平行世界里?@BJIFF2021
扩一扩拍成电视剧吧……画面质感 (风格、滤镜、配光) 不错,但各方面都没什么特别出色之处。感觉有点名不副实啊。
莫莱蒂的滑铁卢?无稽之谈。赤诚的当代Melodrama,一切在加速裂解,家庭随时崩塌,人物随时死亡,葬礼连着葬礼。莫莱蒂悲哀地注视这一下行螺旋,唤醒伟大的意大利Melodrama传统,《洛可兄弟》里吵闹的公寓,《灿烂人生》里流离的命运。法官已死,再无绝对,一头卷发的Alba如波提切利的维纳斯,从神话中向我们投来一瞥。
无法理解的创作思路的转变。莫莱蒂之前的片子(至少是新千年以来)全是悲喜剧,悲与喜不断交融,浸入生活的裂隙,人物在被剥离和被疗愈的状态之间反复切换。本片前三分之一是彻底的悲剧,没有一处cheer up的瞬间,完全浸没在痛苦之中,倘若能将这种氛围延续到结尾,那么便是毫无疑问的年度最佳,也将是莫莱蒂导演生涯的重要转折;然而,后三分之二的走向令人疑惑,是的,的确是在向纯悲剧靠拢,但却是通过文本超载来实现的,且完全摈弃了前段的余味;结尾迟到的“喜剧”时刻更为荒唐,或是创作惯性使然,或是对悲喜剧的误读。
对莫莱蒂来说是“又”一部野心之作,如果说之前的电影还是聚焦一个人物的精神危机,《三层楼上》则给出了同一栋住宅楼上三组人物四个家庭的共同危机,即意大利中产阶级家庭的精神危机,这些人沉浸在自己所臆想的世界中无法自拔,周遭的世界对他们来说缺乏理解与温度。反过来说,人与人之间必然的无法理解和交流的不可能又必然地让他们陷于孤独和幻想之中。不过当然,莫莱蒂不是哈内克。会心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