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比利时电影。打开豆瓣发现,这是我遇到的最小众电影之一。豆瓣没有中文简介,只有一张剧照。 居然在东航的航班上被撞到。 绿色作为一种意象,好像点着了心魔。这一段时间里,无处不在,无处不至。 今天凌晨,苹果新一季的产品发布会,在iPhone13 的变化上,大家照例都很失望。但我看到发布的新绿款,奇妙。 影片叫《疯狂的生活》。讲的是一个女艺术家的人生遭遇巨大挑战后,儿子,儿媳,男护工,以及同事与她的生活变化。 前两年霍珀金斯演的《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记忆犹在,这有点像困在小世界里的母亲。中途有一段压抑的情节,我都一度犹豫要不要关上屏幕逃离。 当最后那个镜头出来,她和襁褓里的孙子坐在花园里被喂食。一阵风吹来,小宝宝本能张开五个手指,感受着穿透指间的掠过。映在花园里满眼里的绿色在我脑海里拼写出“生命力量”四个字。 这就是绿色的原始感觉吧。 影片的海报用了璀璨绿,是白色碎花洒在了青青草地,他们卧室的壁纸,被子,台灯灯罩和睡衣。那就是生活的疯狂和希望。 绿色也是今年芭莎珠宝年度夜宴的主题色,SUPERNATURE。 在JW侯爵酒店,当晚的一切美轮美奂,艺术和珠宝相映成辉。 周末我参加的人工实验室培育钻石论坛的时候,心血来潮带上了天然绿色橄榄石胸针,体验了佩戴珠宝心情,也被盖上闷骚的大帽。 生活当中貌似毫无关联的事物,因为绿色神奇地串联到了一起。 飞机马上落地,眩窗外北京的夜景告诉我,新的旅程又将开始。
正准备要个孩子的小夫妻亚历克斯和诺依米,碰上了患“语义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症)的老母亲苏珊,于是原本的生活轨迹逐渐偏离正轨。
苏珊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各种随之而来的问题不断。亚历克斯不得不耗费更多的时间陪在母亲身边,这意味着他和妻子的备孕计划不得不搁置。他安慰妻子,“我们需要等一个安稳的时期”,但事实是,除非母亲去世,否则生活只会这样一路疯狂,所谓的“完美”时期并不会到来。
而疾病对人类的耐性是最大的考验,儿子与母亲、儿子与妻子之间的关系正在逐渐改变。生病的是母亲,但疯狂的却又不止是生活。
亚历克斯没有错吗?也有。
他也时常为了一些小事和母亲争执,即使当时母亲还没有患病(或者可能是患病初期)。他有他的坚持,比如诺依米提出既然有护工照顾,他们没必要推掉早就订好的周末出游计划。然而在亚历克斯眼中,这就是妻子自私、只考虑自己的表现。
反过来看,亚历克斯的行为未尝不是一种自私与偏执,是正常生活中的“疯狂”。
所谓的“正常人”与“病人”,只是处于两个不同的世界。对于患病的苏珊来说,或许此刻的她才是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快乐星球。正如诺依米所言,为何要认为生病是一件伤心的事呢?看到苏珊开心的样子,难道不就够了?
作为儿媳,诺依米在片中的理解与耐心,实在要比国内不少狗血家庭剧中的子女要更加值得赞赏。她的存在,就像是亚历克斯和苏珊之间的调和剂。比起母亲患病初期,亚历克斯的焦躁不安和过度保护,诺依米会更懂得从苏珊的角度去看世界,而不是将她当作一个痴呆的老太太。
欧洲人拍戏,不走狗血苦情那一套。即使是看上去如此丧的情境,亚历克斯几乎在崩溃边缘徘徊,片中依旧不乏笑点和冷幽默。苏珊日渐严重的病情不会单纯让人产生同情乃至怜悯,反而,在她与亚历克斯的相处中让人觉得有那么点可爱与好笑。甚至,会很有代入感的觉得那个举止或可笑或可爱或失控的人,就是自己。你看,这才生活的疯狂所在。
众人协助原本就是开美术馆(也是策展人)的苏珊办了画展。对于只穿着纸尿裤近乎全裸地出现在众人面前的苏珊,大家没有责骂、嘲笑、驱赶,而是像对待“正常人”一样和她微笑问好。就算生病,也要优雅地抽烟,高贵地行走。
想通了的亚历克斯,找到了与母亲相处的新方式,也消除了与妻子之间的隔阂。生活依旧疯狂,但他正学着与生活和解,与自己和解。(亚历克斯给母亲减少药量,让她从郁郁寡欢又变成之前的兴奋欢快,可以说是他思想上的一个转折点。减少的不仅是药量,也是他自己的精神负担。)
要想达到这样的结局,在现实中需要太多的巧合:经验丰富且用心的护工,善解人意的儿媳极其父母,上班时间自由且愿意为母亲劳神劳力的儿子,以及苏珊本人的雄厚经济实力(一间没有房贷的大宅子和一堆随时可以变现的高价艺术品)。
说实话,片中任何一个桥段放到现实,都可能让人抓狂、让人歇斯底里。看上去梦幻和遥不可及的happy ending可能只是导演“狡猾”的安排,像是悲伤过度之后的一丝安慰。一切只是刚好在最美好的时刻戛然而止,谁也不知道下一刻生活是否会变得疯狂而失控。
最后,要夸一夸导演在影片表现形式上的一些小心思。片中穿插了几个场景,看上去是主角在面对医生、政府官员或其他什么人,但更像是直接在和荧幕前的观众对话。每当这种场景,主角们的穿着色调总是和背景一致。
不是和一块背景板撞衫,而是真正隐没在了背景中,像是被生活所摆布,无法逃脱。唯一一次,主角服装颜色没有和背景保持一致就是电影的开篇:亚历克斯和诺依米,正在为备孕作咨询。毕竟,那时候母亲还没有被查出患病,生活依旧有序可控。
有意思的是,之后每一次“撞衫”的颜色总是很跳脱(天蓝、浅橙、亮黄……),过于欢快的服装颜色和主角们正在讨论的沉重话题形成了鲜明对比。丧,却不失活力。
不仅如此,在苏珊确诊前,曾执意要送给小夫妻一套藤蔓花纹的床单被套。随着她病情的加重,导演让亚历克斯和诺依米的家居服也逐渐变成了同款花色。渐渐地,亚历克斯的ipad保护套和诺依米看的书籍封面,也都变成了藤蔓图案。苏珊的病,正在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并且这种影响在不断加深。
另一个方面,片中还穿插了一幅艺术品。它是苏珊原本要放在展览中的某位艺术家的作品,被放在水中的纸寓意着无限宇宙。但随着剧情的推进,纸片在水中逐渐破碎,分裂,消失,并且最终形成了一幅“新”的作品。就像是亚历克斯一家人的生活写照,失控过后,或许会迎来新的世界。
3.5 母亲与宝宝之间形成一种对照,不仅是生命的诞生与逝去,还有母亲因语义痴呆症所变成的性格与宝宝特征的对比。开篇简短的访谈段落是一个很好的楔子,同时也直接点出命题。看似没有谈论母亲,实际上与后面的患病情节息息相关。这部比利时电影作为法语片,继承了法国电影一直的那种慵懒的艺术性,将日常生活搅碎,露出隐隐刺痛的情感关系。整体而言,这是一部充满关怀的作品。
#Cinemania2021# 喜剧加对话加持的"Still Alice",视角扩大到亲人与caregiver。虽然是碎片式的叙事,但影像中的色彩与图案元素却丰富了很多细节。生活充斥了arbitrary的疯狂,但总可以在暴风雨中找到一份平静。
如何去照顾得了“语义性痴呆”的母亲,自己的生活又会受多大影响,这部影片表达的非常准确,唯一遗憾的是母亲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更像是某种精神分裂和阿尔茨海默症的交替出现
不苛刻对待亲人以及记录哪怕只是笨拙的快乐也很好。
东航系列
快结束的时候那一幕结结实实地感动了我:艾利克斯的岳父岳母来看望外孙,妻子诺艾米抱着孩子和父母在花园寒暄,这时,已阿默茨海氏综合症的母亲,全身只着一条包着尿布的内裤出现了,加入了花园的人群,艾利克斯的岳父岳母没有因此大惊失色,屋里的艾利克斯看到这一幕,也没有气急败坏,只是出来介绍:这是诺艾米的父母。 然后母亲说:你好你好。儿子,我们去那边抽烟吧。艾利克斯:好,我们去那边抽烟。
La vie, c'est un bordel..
糖衣和悲剧底色罕见地毫无互相牵制之感,随性的跳切剪辑、与装潢顺色的服装所呈现出的微妙超现实视角不像痴呆(《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更接近于失调后的童稚。
2021.6.14 une vie abnornale m’évoque un temps qui coule sans fin @ UA梅龍鎮上海20h50-22h17
就算她不记得了,但她还是自己熟悉的妈妈啊
画纸被汪洋撕扯,龟裂,交融,消解;一如那些如意,或是不如意的事儿啊,终究会被时间,同样对待。
要看这么单调的视觉设计不如直接去看图片
标题可以取更好些 蛮黑色幽默的
一不小心又看了部与痴呆相关的电影,生命走到那个阶段,永远有数不尽的恐怖与窒息。Alex不再拍摄母亲的照片,觉得镜头下的女人,与她早已无关,最亲厚的关系,就这样一点点被排挤出去,而整个人生开始随之陆沉,又现实又虚幻。但这部电影好就好在,它有一个明快的艺术化视角,争执、纠结、痛心全都打包到色彩斑斓的外化框架中,俏皮,而又靓丽,像是黑暗中的旅途必将走向灿烂那样,很难不被那个结局打动。三星半。#CINEMANIA#5
按理来说我应该打四颗星。但是我觉得故事很舒服,片尾色调都自然起来了,一阵风席卷了树林。一切好像变了,又好像没有好转。很可惜,没有和另一位坐地铁的姐姐留什么联系方式。我很想继续把天聊下去的,因为我来到这里,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看电影,什么人都不太熟,电影院黑着灯播放演职人员表的时刻让我觉得很安心。但,以后都晚安,祝你好运。我也回到了我的城市。
喜欢。可能是有自己的投射吧。
很好啊。喜欢极简的机位,总是对着脸直给,节奏也非常好,他们被套衣服书套都是绿色碎花的这个细节太招人喜欢了。导演风格很成熟了
适当地诗化了衰老、疾病和生活的琐碎,挺有劲的。
3.5 何止音乐,视觉设计也很出色啊,服饰和布景都超有趣的。
母亲得了阿兹海默症,生活失衡并变得疯狂。照顾母亲和维护自己的生活,舍弃一方都非良策。影片给的出路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接受生活的不完美,并全力以赴,针对母亲的特殊性,尤其要调整心态,不能再以正常成年人或者自己母亲身份的标准去要求她。影片专注却并不沉重,对各方尤其母亲的表现非常生动又不失幽默,视觉和音乐的设计也很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