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豆瓣我只是没事儿来评评电影,对于我个人,豆瓣是所有网络社区里最安全的一个地方,没有熟人,没有基友,不与人交流。 像现在一个浮躁夏日的夜晚,这个电影作为导火索,激发出来了我心里的很多感情。写在这里,压在他们的评论下面,觉得特别的安心。 自己其实一点都不老,可是却总觉得真的已经不再年轻了。和“年轻人”之间产生了很大的隔阂,反而跟好多30+的很聊得来。这个绝对不是所谓的逼格高,事实是自己也觉得自卑,他们的热情他们的那种追求真的让我很羡慕,首先我没有经历过,我也不会去尝试,但是我对你很羡慕。这感觉怎么说?我很羡慕你,但我绝对不会变成你。说白了,就是懦弱,这种懦弱已经变成了一种性格,生根发芽。 我也不知道我自己到底在说些什么。 曾经吧,自己也是怀着那种年少的情怀,渴望一段纯真美好的爱情,就像《男孩》里面的一样。那个时候就已经想的很开,不在乎性别,因为我从来就知道,我对女生和对男生一样有感觉,我也从来就没有过困惑,不会把这个当做一种负担。那个时候是初中? 高中的时候,跟一个男生走的特别近,好哥们好兄弟,原因很简单,我们都爱足球。他最爱踢球,而我是超级狂热的那种球迷,死忠英超阿森纳,我也死看不上他们这种在学校瞎踢的家伙,但正因为这样,我们的“争吵”更多了起来。他属于优秀的那种人,在学校,爱运动的那种男的总是很受欢迎,何况是在男丁稀少的文科班。人家文学好,爱运动,长相身材也不赖,当然很受欢迎。俺俩一起唠球的时间多了,慢慢的走的就特别的近,最奇怪的是他开始变得暧昧。我是属于那种看着周围那些所谓“早恋”的人都会嗤之以鼻,但自己会和哥们们一起看毛片,到处散放资源的那种奇葩,外表怎么扯淡其实心里的价值观很强的那种奇葩。再加上我当时就是个肥的流油的纯爷们的爱闲扯淡的学霸,逐渐的我看出他的暧昧,暧昧到了极致,就开始远离他。跟好多其他的基友们在一起。其实我也是挺喜欢他的。 中间零零碎碎的又发生了很多事情,自己也记不清楚了,也不太愿意提起来,就记得当时的那种难得的青涩。值得一提的是,后来我撮合他和一个小女生在一起了。也是因为这件事儿,我跟他彻底的崩了,高中剩下的时间里再没怎么说过话,毕业之后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联系过。 一段无疾而终的暧昧。至今都没有任何人知道我和他的这些事儿,没有一个人知道。高中时候的同学全当我俩是好哥们,后来疏远了而已。我也从来没跟人提起过,自己也觉得是可有可无的一段回忆。不过今天把它写出来,心里总觉得有一些复杂。 有时候纯纯的感情就是这样,一方的稍稍的一点退步,都会使这点纯纯的情谊丧失在摇篮里。我们没有《男孩》里美丽的自然风光,没有可以一起嬉戏的河流,没有接力赛集训的契机,有的只是每天早7晚10的高中课程。现实就是现实,禁不起一丁点的懦弱。所以我说我羡慕。 再有,还是高中。是女生。当时远离那个男生其实还有另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喜欢上了一个理科班的女生。叫她L吧。她是真的让我很刻骨铭心的那种喜欢。一段堂吉诃德式的,单恋。 我说过我喜欢上谁不看性别。但是当我喜欢上同性的时候,如果一定要分出角色,那我一定是其中的那个T。问题就这么出现了。 她是我们整个学校都知道的LES,也是个T,她也有一个漂亮很女孩子气的一个女朋友。所以这种单恋注定不会有结果。当时我没有缘由喜欢上了她。我那一年半像疯了一样的喜欢她。简单的、单纯的、堂吉诃德式的。 我会每节课下课都去她班门口,就是为了看见她。我会去任何她可能出现的地方,也就是为了见她一面。那个时候还经常玩空间,我会每天去给她留言,就是说一说我这一天发生的事儿一些好玩的事儿,我这种大屌丝身上每天都有特别多屌爆的事儿,都记录在她那里······ 现在想想当年的自己真的太可怕了,青涩却执着····NIMA的把我自己都感动了。 可是我就是这样一个装逼的人,每当她给出了回应,我都选择装逼的走开了。 好多好多细节我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还记得高考完的那个晚上,高考的那种压力的释放,再加上对她那种刻骨的喜欢,许许多多的感情积压到了一起,给你她发了一封很长很长的email,告诉她我这一年半对她的感情,以及对她未来的祝福。情真意切的每一句,到最后我自己哭的歇斯底里的。这种辛苦真的是用文字表达不出来的,一点一滴,到今天提起来还是会觉得难受。那时候虽然年少,但是感情却是最真的。 她看过之后在qq上跟我说,你还真是装逼啊,不能早点说么。咋没憋死你呢傻逼。 这就是我一年半的单恋的最后一句话。我没有再回复。 我的装逼,我的懦弱,让这个单恋彻底的堂吉诃德了。现在想想当时真的太幼稚了。特想笑。可是我说还是会很心酸会不会被人鄙视? 上了大学以后,自己的班级里女生特别多,因此更多的接触女生,跟一个女生走的很近。贱嗤嗤的跟人家犯屌。慢慢的走在一起了。 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上了大学之后整个人好像一夜间就成熟了。自己有了自己的路。跟她之间外人看来根本就跟别人没有不同。我还是会跟我的好基友们在一起,跟她之间总是若即若离。我们俩其实就是这么不冷不热的相处。但是我是真心的喜欢她,我希望她过的快乐。 就这样的过了两年,我决定大三出国,待一年,锻炼锻炼口语。大二期末的那几天,有一天晚上我跟她聊了一整夜微信,两个人把话都说开了,我说的意思就是我不希望拉她这样的直人下水,我希望她快乐,有一个优秀的男朋友,我只想她好。无欲无求,。 弄得我自己逼格挺高似的。自己当时也把自己感动了。据她室友说她那天在她寝室哭了一宿。其实现在想想,我到底有多喜欢她? 前一段时间一直在追《寻》这个同志剧,很喜欢很喜欢。我到底在looking什么?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是觉得现在的自己想把自己变的很强大,别的什么都不会想。 不会再像高中时候那样的去跟人搞暧昧,更不会那么傻逼似的去疯了似的单恋一个人,因为总觉得累。 也正是因为这样吧,看到《男孩》这样的电影总觉得特别的戳心窝子。因为他们的爱情那么纯净那么的美好,而我们在他们的那个年龄本来也应该那么美好,可是我们也许因为懦弱也许因为自卑也许因为环境错过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但是如果时间再重新来过我们会去像他们一样的追寻么?我想我还是不会。我羡慕,可是我不会变成他们。 最后对着屏幕高呼,NIMABI的年轻真好。 去NM的,你也还年轻,你也不老,你也来啊。 想一想,还是算了。 自己都鄙视自己。 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写什么,乱七八糟的。好美的海报。美的让人嫉妒。
青春期的小心思是话在嘴边又不知如何开口
荷兰出品,质量保障。
剧情简介:男主西格性格细腻软弱,家里只有父亲和哥哥。母亲的离世让家里少了份柔情与体谅,西格正值青春期,他在田径队里表现良好,认识了新朋友马克,他们一拍即合,默契十足。在该谈恋爱的年纪,西格和朋友一样,试着和女孩子接触,反应却总是慢半拍。但和马克在一起时,他总是自在开心。
少年们美好的夏季,树林、池塘、冰淇淋、自行车还有田径训练。
没有作业、没有课堂、没有补习班。
男孩们素颜朝天,天然纯粹,穿着最简单的T恤汗衫,不硬汉不娘炮,是记忆里少年们该有的淳朴模样。
电影以西格动摇的内心作为主线。他时退时进,左右摇摆,举步不前。
认清自己的路,总是格外漫长。
他和马克在一起是自然的快乐,而当他试图和女孩约会,总是格格不入。其实西格那时候就开始好奇了吧,自己到底是怎么了,是不是有点“不一样”……
西格和马克之间的感情,自然的流露,纯洁的发光。
我的眼里只有你 你的眼里也只有我
必须谢谢马克的勇敢与坚持,如果他早早放弃,西格应该会别扭着继续和女孩子约会,默默藏下心里的感觉。软弱的性格注定了他必须有个勇敢的恋人。
马克的态度就是一句话 “你就来来回回的走吧,反正我等着。”
我也就一句话 “嘿,少年你可真酷。”
电影里没有酸涩苦楚,只是带点淡淡的气泡,像是喝了一杯雪碧,带着气清凉的滑过,留下了丝丝甜味。
这部电影不一样的一点在于,通过西格,拍出了“青春期该如何认识自己”这一点。
深夜睡不着,加倍锻炼不让自己多想,他在害怕。
和女孩子约会,模仿同学、哥哥那样亲吻女友,他在纠结。
载着马克出游,主动吻他流连忘返,他在动情。
提出约会,懦弱爽约后又发脾气,他在反复。
最后,他选择勇敢,直视了自己的喜爱和冲动。
西格在面对这份心动的时候,经历了反问,质疑,尝试,努力,妥协等等这些很多人经历过的阶段,他在摸索,在尝试,并不是一开始就找到了自己,直到电影的最后一刻,他才走出了第一步。
这是他寻找自我的过程,也是我们的。
电影表达的是如何认清自己的感情,而非刻意宣扬LGBT。
我觉得很多LGBT电影都在倾诉一点,爱无性别。
两个人之间,首先是产生了爱,其次才有了其他,爱是一切的根源。这是很重要的一点。爱无边界,我们不需要也不应该在一份爱开始前限定它。
有很多时候我们会产生动心的感觉,但因为对方是同性,因为接受的教育,因为世俗,所以我们告诉自己,这是错误,应该停止。
但其实我们是如此渺小,对待爱,要怀着谦逊的心。
感谢阅读。
自我推销,公众号:七丸子的少女
毕业前夕,逐渐得有莫名的急迫感,感觉和同学所有的相处都是生死弥留。突然我感到应该让他们知道我是同志。于是我和室友出柜了。至于其他同学,虽然没有郑重地告知,但也无需遮遮掩掩。 有个同学对此十分不理解,他也是同志,他不在乎同志权益运动,也没想过要出柜。他说,为什么要告诉他们(直人朋友),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吗。甚至在外和他玩耍的同志朋友们,也无人知晓他的真名。我不知道他为何将自己包裹得这么严密,随时一转身就再无人相识。也许他是在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他说,吴小明,你不要以为我不能和女人做爱。等玩十来年玩够了,我还是要结婚的。 这我知道。我想他还没能完全认同自己。即便他对上海的同志聚集点比我清楚得多,也时常出没同志酒吧,和天南地北的朋友们玩得胡天胡地。 在他看来,和相熟的朋友间出不出柜是毫无所谓的,反正他们知道了也没任何区别,又为什么要告知他们呢。这毕竟是自己的私事。 事实并非如此。 我在初中的时候还完全不了解同性恋的概念。记得当时有一个十分要好的朋友,我非常在意他,也强烈地渴望他能在乎我,和在乎其他好朋友不一样地在乎我。然而,懵懂的我也只是以为我想和他成为”最好的朋友“罢了。初三的时候,我有一次用开玩笑的口吻问他,你是同性恋吗?他也觉得挺好笑,当然不是。 当然不是。西格和马克第一次确认关系的时候说,我不是同性恋。马克看着他,当然不是。就像方才的一切都没有发生。当然不是。 等到我高中的时候,突然自己开起窍来。或者说是水到渠成,我在手机上浏览小说啊图片啊,自然而然便把我引向”同性恋“这个词汇。而后我开始查看一些关于同性恋的信息资料。当时我用自己小屏的诺基亚通过微弱的GPRS信号搜集同性恋最前沿的信息,了解同性恋是什么,同性恋活动的历史,以及当下同性恋的现状。由于没有电脑,所以我没能接触那些乱七八糟的论坛,只是浏览一篇篇的文献和报道。自己和自己磨合了几个月后,我便轻易接受了自己是同性恋的事实。而促成自我认同的另一个诱因是当时我正迷恋着班上的一个男生呢。 有趣的是,我高中的同桌也是同志。不过我是在高中将近毕业的时候才知道的。敏感的他在初中的时候就明白自己喜欢男生。那时候的他无从得知这是怎么回事,也没有渠道了解,感到又羞耻又恐慌。他以为全世界只有他一个男生会喜欢男生。后来他遇到一个大叔,诱奸了他。虽然很痛,和谁也不敢说,但是他却感到安心了些:至少我不是一个人。 我愤怒那个性侵幼童的男人,更加心疼那时孤立无助的初中生。 由于我的后知后觉,初中的时候虽然喜欢着同学,但追求他的过程却是无比纯洁美好。他让我的十四岁变得那样生动多彩,成为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而等我明白自己是同志的时候,已经能通过互联网正视自己了。所以我从没经历过恐慌不安的过程。相反,我第一时间发短信给初中的初恋,告诉他他是我第一个喜欢的男孩子。 高二我开始认同自己,但是还不敢让别人知道。我知道同性恋不是变态,但我对小县城的同学、老师没信心。此后孤单便不曾离开。同志这么少,大家又都不说,我只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却身处深渊。说回当时我迷恋着班上的一个男生,追求直男的经历苦不堪言,每每回想都惊讶于自己竟能委屈到如此卑微的地步,或许也有孤单、焦虑伴随着青春期旺盛的性欲在一旁煽风点火。现在想起他来还是会莞尔一笑,对其充满好感。我想如今已不是喜欢他,而是喜欢自己那段时间的奋不顾身和夜夜感受的悲欢变幻。 在小心掩饰的同时,我仍旧忍不住表达。我在学校的校刊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断背山》的观后感。电影是偷偷摸摸在舅舅家看的。(我向来乖,不敢去网吧,怕父亲责备。)当时看得心惊胆战,不时暂停支起耳朵听听附近有没有脚步声,实在是没工夫细品片中细腻的爱情。倒是恩尼斯和杰克借口钓鱼却光着身子跳水的那一幕看得我心肝儿一颤。(前一次心肝儿一颤是小学的时候《上错花轿嫁对郎》中沙溢饰演的角色脱下裤子跃入江中洗澡的时候露出两瓣大白屁股;第一次心肝儿一颤是更小的时候看《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后镜头缓缓扫过尸横遍野的赤壁江岸,大片大片赤裸的群众演员横七竖八地呈在电视上。)虽然第一次看《断背山》我没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我还是想写一篇观后感,并发表在校刊网站上。观后感本身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渴望表达。那时候我时常在校刊上发点小文章,故而那篇观后感也毫不起眼。但它是我内心不可遏制的倾诉,就像向宇宙发出的一道极其微弱的求救信号,我渴望它被接收,又恐惧它被读取。 回想起来,在出柜前所有的暗示都是那么微弱,那么小心翼翼,如现代小说中的隐喻。 在观看《男孩》的过程中,西格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言一语无不唤起我当年的记忆。那时敏感孤独、小心翼翼又向往爱情的自己。那大胆注视又小心戒备的眼神,那努力亲近又强装随意的举动,那渴望坦白又闪烁其词的言语,以及亲密的小动作,甜美的回味,恐惧的焦虑,鲁莽的伤害,和永不停歇的悔意,它们如昨日纷至沓来。 在出柜后,也许同学们和你的相处并无二致,可自身却大大不同了。你不再是自己精心编造后呈现于人前的模样,你真是你。你的表达真诚,不必再避讳什么或深怕引起别人的猜疑。同性恋,有时候和贫穷相似。你以为能够掩饰它“正常”地生活,它却会在无数个你意想不到的生活细节让你窘迫,出其不意地给你一拳。 结尾,这部影片和其他欧洲小国清新的同志影片相比,我最欣赏于它的戛然而止。如果影片结束在西格发动摩托车开出家门,就更完美了。不过只怕观众要难受死,导演自己也不忍心吧。
梅花鹿,海鸥,大海,森林,篝火,吉他,you are the sunshine,亲吻。田径赛道,更衣室,游乐场,冰淇淋。
青春健康的身体已足够承担爱情的所有美好……蓬勃的自然环境和晶亮的瞳孔又把美好无限延伸,最后结束在一条没有止境的破晓前的公路上。
当你的身体足够健康足够有力量的时候,自然就好像你的一部分,你可以和风声共振脉搏,肌肉和流水的线条相接,头发像植物一般丰沛,眼睛可以和动物久久对视而不把它吓跑。你的身体已经拥有了这一切,爱情就只是人类社会俗气的礼物了,青春傍身,放心,予取予求,无人可说什么。
这么美好的东西真的存在吗?我听过一种特别悲观的说法:美得不似真的东西,就不是真的。当我看到电影中两个男孩在水中浸泡着,身体莹莹闪光在清凉中如同琉璃,还有梅花鹿的眼睛与夜空下的吻,我真的很想相信……相信有些美好,不是假的,不存在的,只是转瞬即逝。
转瞬即逝,已是一个慈悲的词语。
梅花鹿去了夜里的丛林。
啊啊啊啊啊我对这种又纯情又纠结的最没有抵抗力了!跟自由坠落感觉好像,但这个结局比那个甜多了,喜欢体育生的故事,喜欢在水里接吻那段、蹦床那段,最喜欢在树林里接吻那段!那小心翼翼的试探啊好揪心,鹿表示我眼被你们闪瞎了!后面有一段好虐好捉急但是最后进度条君撑住了!撒花。好喜欢~
妈蛋,荷兰的基片就是清新,一点儿肉都不给吃
北欧小清新青春片,纯情耽美的美少年之恋,夏日,长跑,荷尔蒙,性取向,试探,犹豫,徘徊,勇气,又是传说中的豆瓣口味。小格局的电视电影,故事很简单,两个少年的纯爱故事也总是那么的似曾相识,让少年犹豫的不是出柜的外部压力,而是他不太确定自己究竟更喜欢女人还是男人。★★★
好美的摄影,虽然已经不习惯过于简单的叙事和小清新的出柜片,但还是很享受看电影的过程,又因为是荷兰片加一星。
男主萌的我肝颤
当你年轻,做什么都是天经地义,青春无敌。
少年少年的初恋,世间最美不外如是。萌得快哭的节奏啊,初春晚上看这种小清新,结果就是整晚不停的踢被子~年轻真好!
其实那根“接力棒”很邪恶……
年度Twink大赏,青春无毛的肉体跳跃在夏日撒满阳光的操场,田野,树林,池塘,夜色下静谧的沙滩上,没有一个地方要穿衣服啊!再也不要和满场中年秃头基佬一起看肉了,时不时此起彼伏的猥琐笑声,身边大叔每次看到吻戏就没了呼吸声,估计这九十分钟够他们撸一年了!
没字幕完全无压力,全程痴汉笑容
所有人都来拥抱我的时候,我的眼睛却只有你
很符合独立小青年的调调,没有作业和手机,只有单车和森林,这样的青春多美好
最深刻的是,夜晚里两个睡不着的男孩出来骑车玩,偶尔发现森林里的鹿,他们憋住呼吸注视着,表情满足,切换镜头近拍,他们居然接吻,这个镜头太赞到连我憋住呼吸了…
不行了我被萌的死机了,cuteness overload…整个电影用两个词形容就是美好,舒服,两个满脸胶原蛋白美好得像小鹿一样的小少年小清新的甜蜜初恋,小清新的画面加上小清新的配乐,观影过程就像在喝一杯清甜的薄荷水,字幕都出来了还在那不能自拔的傻笑…啊啊啊老娘也想初恋!!!!!
我快被原声和摄影美哭了!!!!!!!!!!!!!!!!!!!!!!!
网上有个在线链接~试着发一下~http://www.npo.nl/zappbios-jongens/09-02-2014/NPS_1238783 不知道能不能出来~结局真好~
在我看来,一堆男孩子比一对男女有趣许多,这和他们性向没关系,男女间总有表演的成分在,男男间才算得上有趣,男女关系小心翼翼,大多雷同而套路,男男相处放飞自我,生出许多忍俊不禁的瞬间。
夏日长跑 水中游弋 暧昧撩拨~池塘里试探一样的吻太好看了啊 夜晚偶尔发现森林里的鹿 他们憋住呼吸注视着 转头就吻上了> < 还有sieg扯marc的帽衫抽绳别扭示好~荷兰小崽子们的眼珠都是这么清澈好看的么!好想去!sieg的哥哥也是帅~~家庭戏难得拍的真实不乏味~比赛的长镜头拍的也是厉害~还有队友神助攻~~
我喜欢和你聊天,我喜欢和你游泳打闹,我想确定你的爱,我喜欢你给我弹唱的 you are my sunshine ! 我想和你躺在海边看鸟儿从天空飞过,我想和你共同赢得比赛,我不想在庆祝胜利时身边没有你,我不想再把你推开,我想骑上摩托带你去远方!我要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