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个时代,社畜、奋斗逼、过劳死等新词已然屡见不鲜。去年年底23三岁的拼多多员工加班到凌晨一点半下班途中猝死,刚刚又看到新闻在河北再发疫情,警察却抓到有人从河北跨越潮白河冰面偷渡北京,就为到字节跳动去996(真伪待考),拼到这个份儿上,确实可悲可叹。
做着被剥削阶级,却自以为是为着更高大上的人生而不懈奋斗——普通人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幻觉,自以为努力工作、不断提升工作技能就能按部就班提升生活层次。于是新的一年开始了,新一轮的社畜拼命跳槽也就开始了。大家都想上进,都想升职加薪。工作本不是生活的全部,可工作常占据人心全部把人变得面目可憎。
有一部HBO去年出的短剧我本想要推荐给那些想挤进伦敦投行的孩子看,在这个时候似乎也可以推荐给所有上班族看。剧名《投行风云》(Industry),讲述投行血汗故事,聚焦在挤破脑袋想留在投行的大学毕业的新人实习生身上,也掠过被公司淘汰的银行老员工,人人自危的VP之间的办公室政治。
故事一开始,第一集就来了个一心留在投行的印度裔奋斗逼过度加班搞出过劳死。
这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家庭出身资源优秀,不用拼命,从容自在,一种没有背景,便没有安全感,削尖脑袋往上爬,而且他们往往即使赚钱够花也不敢停歇还要赚更多。故事中死于过度加班的这位社畜Hari就是后者,他没有社会背景,太想通过实习,工作过度甚至睡在公司,最终被一点工作错误压垮,年纪轻轻就死了。可对于公司来说,员工什么都不是,他死后公司人事立刻开始调查他是否有其他疾病以撇清关系。
黑人女主角Haper也毫无背景,跟剧中另一位家庭教育背景优秀的白富美实习生正相反,女主角可以算黑穷挫,她并非来自银行招聘目标名校,甚至都没成功毕业,靠成绩造假挤进投行,唯一进入投行的原因还是恰好遇到了来自底层奋斗成功的亚裔上司,亚裔上司认为背景不应该成为绊脚石,处处点拨栽培这个新人。通常从未享受过丰厚资源的底层小人物一心向上爬时,就会自私自利,毫无任何合作共赢意识,只有竞争意识,因为这类人就是靠竞争才好不容易抓住机会的,生活不曾教会他们其实资源有的是,是可以大家共享互利的。剧中女主拼命想留下,吃相极度难看,出了一些不甚高明的交易点子,居然也被同事认可、客户垂青,后来自我膨胀不按流程办事,给客户交易错了币种还耍小聪明想要瞒过,坑害中后台同事要求人家保密,并以前台销售身份鄙视这位帮忙的中后台系统服务审查同事。这位女主以为,一进投行前台,她还真就是精英了。可是这工作的本质也不过就是销售,而且是公司随时可以踢走的销售,同样是社畜,谁比谁高贵呢,所以小人物过度膨胀是很可笑的。
你可能在职场也经常纳闷,那些毫无可取之处的人怎么就成功了呢?这个故事中也是这样,毫无衣品、相貌平平、出身校一般(还没及格)的女主不知怎么就被认为工作能力超群,在伊顿生与其他社会精英云集的大投行前台受到上司照拂,同事善待,可惜她却毫不感恩,就是这种人在办公室政治里为了自己的利益坑害了苦心栽培过她的亚裔上司。可没了亚裔上司她最好的靠山就没了,另一位白人VP早就受够了她天天撒谎,客户也嫌她吃相难看舍弃了她,这时又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她立刻转过来帮亚裔上司赶走了白人VP。
在职场中,你可能遇到很多看似工作努力的同行或是新人,想要多帮助他们,可是一定要擦亮双眼,看清这个人懂不懂感恩与资源共享,请严防职场小人,他们自私又自卑,事事想要抢你的。
白人小哥Robert也是普通出身。他的上司资格很老,是90年代的销售明星,可是公司一旦不需要他了,就让他提前退休了。公司不是员工的家,公司是要赚钱的,哪个老员工性价比低了,就让HR谈话赶人好了。Robert本人最后也没能成功留下,还因为过度紧张吸过可卡因在工作总结现场流出了鼻血。
Yasmin与Gus,一个富家千金,一个伊顿牛津顶级线路出身,这两个人出身决定了底气,从容不迫。Yasmin即使受着上司的职场霸凌也能在招新时淡定撒谎吹嘘公司氛围有多好,她可以轻松拉到熟人客户,擅长社交,她愿意多帮助别人,并给穷困的黑女主提供住处。Gus有底气在加班文化盛行的投行里晚上10点就下班走人,虽然他大学学的是古典学跟投行生意毫无干系,也照样有精英范儿的不紧不慢。焦虑、气馁、抱怨,这些是下层人的,Yasmin与Gus就很难生出这些情绪。
在英国爱尔兰这些国家,许多事看出身背景,办事靠关系,社交搞定工作。这部剧其实是没有背景的小人物奋斗为了留在投行的故事,讽刺在同样是奋斗逼,一心加班干活的印度裔第一集就累死了,给客户交易错了币种还耍一堆心眼搞办公室政治的黑人女主最后倒转正了。这是一部办公室讽刺集。
公众号:穆尔登格
文章首发于深焦DeepFocus,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投行风云 | 性、酒精和毒品之下
作者:特洛伊
微博/豆瓣:@dasisttroy
莉娜·邓纳姆在一次采访中提到:“我可能是最懂这个时代年轻人思想的创作者之一”。或许真是如此。早在2012年,邓纳姆自导自编并自演了《都市女孩》。通过描绘四个不同女生的都市生活,《都市女孩》横向展示了20岁年轻人在大都市中的愤怒、无助、迷茫和希望。邓纳姆作为一名女性创造者,非常善于从女性或少数群体视角单方向地展示社会群像,体现着非同寻常的人文色彩。人们常说《欲望都市》是女性的恋爱圣经、时尚宝典,时隔十年,邓纳姆代表80后群体发声,构建新一代年轻人的抽象社会,传递着当代青年的悲与喜。在《投行风云》里,作为制片兼导演的邓纳姆将故事群体转移至另一个更多元、更具有代表性,也更贴近现实的团体,讲述一个情感与职业交叉影响,充满性、酒精和毒品的都市故事。
2008年金融危机后,好莱坞电视编剧们纷纷将这个人间惨案看为另一个娱乐题材,在凸显现实无情的基础下,逐渐揭露着人间惨案背后的逻辑和阴谋。金融题材的故事常常围绕精英阶层的无形斗争展开,在一个个不见刀光剑影的竞争下,展露着精英阶层唯有的血性和暴力。《投行风云》的主角群体虽不是传统定义上的精英阶层,但在相对定义上他们都为精英阶层的候选人。在这类设置下,部分主角群体,比如哈珀,的人物走向是动态的,如一块橡皮泥,在多方作用下最终成型。同时,固态人物也在群体的磨合中逐渐融合,逐渐体现出人物的真实形象。不仅仅是人物性质,在人物背景构造上,《投行风云》也尝试触及多个不同社会背景,抛开金融剧集固定的精英阶层叙事,搭建一个阶级流动的新型叙事模型。
四位主角中戏份较多的哈珀便是《投行风云》的新型叙事者。她出身平凡,相貌平平,带着自卑心理和远大目标进入码点银行,凭借三倍努力一步步得到部门主管的欣赏。另外三位主角都出身高贵,背景雄厚,却分别拥有着各自致命的弱点——罗伯特工作能力较弱,古斯过于心高气傲,亚思敏则心薄性弱,这让他们在码点银行的比拼中频频遇难。哈珀和其他三位人物成功构造了在阶级上的比较,为剧集本身拥有的激烈竞争增加更戏剧性的元素,这一对三,偶尔二对二的暗中较劲让我们体会到更具象的阶层斗争和职场较量。阶级之间的差别将四位主角放在一个更混乱的大熔炉里,让他们碰撞、摩擦、融合并理解,本不应该出现在金融剧集里的人物发展扩大了以往剧集专一刻画的矛盾。
抛开特殊的人物设置,《投行风云》同样顾及了当今剧集应有的政治性。四位主角中,三位主角都为少数群体——黑人女性、男同性恋和二代移民,这同样为剧集中的阶级竞争提供了第二种叙事。在如今被白人男性主导的社会体系中,这类少数群体在一波又一波的筛选淘汰中,最终在金融丛林中获得一席之地,宣扬着少数群体在主流社会中的胜利。
哈珀和她主管艾瑞克的职场关系为这第二种叙事增添了另一番厚度。首先,美剧历史上亦敌亦友的异性关系少之又少,对这类关系刻画比较成功的有《广告狂人》中的唐和佩吉,以及《风骚律师》中的索尔和金。这类异性关系横架于两种性别认知之上,在无尽的道德、情感、价值博弈中取得一个平衡点,届时,双方已将对方待为精神上的陪伴,展示着男女两性关系中纯粹的美和信任。哈珀与艾瑞克则有往该方向发展的趋势,两人既为师徒,同为同事,利益关系在其间穿插,共同在日常的贸易斗争中追求平衡。他们的关系有力展现了剧集政治正确的立场,也展示了当今精英象牙塔的可攻克性。在参杂众多政治因素后,《投行风云》并没有将政治正确发挥到极致,而是将政治正确与背景现实融合,为人物铺陈一个更现实且更真实的职场道路,而非将政治中的正确复制粘贴至职场,描绘一帆风顺又平平无奇的职场经历,丰富了剧集的可观性。
金融类剧集往往搭建于一个特定群体。《亿万》瞄准的是中年职场精英,《继承》体现了家族在金钱、权力与个人之间的斗争,《投行风云》则定位于当代年轻人(一个片段显示哈珀出生年份为1998年,也就是目前刚入职场的95后)。因为邓纳姆擅长捕捉年轻一代的思想和行为,在这次实验中,她则将价值体现群体定位在社会职场的新生代。年轻一代时常会被前辈挂以“经验不足、浮躁、自傲”等负面标签,以表示对年轻一代的不信任,代代皆如此。而在剧集里,四位主角网状的发展路线全方位地体现了当代年轻人面对职场压力的韧劲和勤奋——哈珀努力调研,罗伯特捍卫导师地位,亚思敏容忍职场暴力,古斯守卫尊严。互不相同的四位主角以小见大地描写了当代年轻人进入职场后的矛盾状态,他们时而进取时而退缩,在心理建设上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一步一个脚印,打下属于自己的职场江山。《投行风云》是一个混合品,它冗杂了年轻一代所有烦恼和困惑,在性、酒精和毒品的副作用下,催化着职场矛盾、情感纠纷和生活琐碎共同的化学反应。
《投行风云》的表现形式则沿袭了传统该类题材剧集的手法。在亚当·麦凯执导的电影《大空头》和剧集《继承》里,麦凯惯用“突发聚焦”氏手法,不断将画面拉近,分秒之间扩大人物在剧情中的微变化,给出接二连三的特写,呈现一副赋有现实主义色彩的画面。迅速变化的镜头同样侧面反映了镜头下人物的情绪变化,仿佛人物情绪与镜头一样起伏不定,镜头语言转变为人物的第三语言,传递着人物形象在动荡中逐渐多面的主观意象。该镜头语言常被运用于纪录片中,目的是为了真实记录影像的细节,当被运用至金融题材剧集时,该镜头语言则显得更加地道,因为它不仅加强了剧集的现实性和客观性,同样拉近了剧集与观众的距离,为观众营造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与镜头语言同作为表现形式的物质媒介——性、酒精和毒品,作为人物压力和情感宣泄的出口,反映着以伦敦为例子的现代都市生活。描绘都市生活最具体的方式则是展示闲暇生活的日常,这类表现手法在许多剧集和电影中都有体现。性、酒精和毒品在常人看来非常极端且及其不健康,但随着时间推进,进入当下社会,过大的压力迫使年轻人麻痹自己,在不存在的幻想里释放压力。直白的裸露镜头、吸毒场面和通宵狂欢的画面都是主角追寻第二自己的过程,特别是在性爱镜头里,更能体现角色之间权力的转变。剧集中罗伯特和亚思敏之间一直存在暧昧关系,逐渐升温的爱恋让他们有了更多的亲密接触;古斯和西奥,这对隐秘的同性恋情人,在职场上玩着紧张而又令人兴奋的猫鼠游戏。通过这些“不平衡”的性爱画面,我们则发现亚思敏始终处于权力上方,罗伯特处于下方,而处于游戏中的古斯则是猫,西奥则是鼠,展现了角色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剧集里大尺度画面有许多,但每个画面分别有它存在的意义,这些充满肾上腺素的画面串联在一起后,仿佛一块破碎的镜子,万花筒般得体现每个角色的一切,没有丝毫遗漏。诚然,过度放纵的镜头也许会对部分观众引起心理不适,但他们才是角色,或者是观众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不过在生活中,真实写照常常只被展示一半,另一半则藏在心里,而在剧集里,每个角色的白天黑夜都一览无遗。配上鼓点分明的蓝调音乐,聚焦于伦敦的《投行风云》实则是每个都市男孩女孩的生活复制品。
本剧披着金融职场剧的外壳却主要在讨论人性和西方社会中所谓的privilege。毕竟投行嘛用金钱把人性的丑恶欲望都照得一清二楚的。
同为伦敦打工人(同时也创过业),虽然不在金融领域,但非常能体会编剧对各个角色的塑造的良苦用心。一看豆瓣评论才发现原来这么人讨厌女主,然而同在异国打拼事业的少数族裔的我其实对她的选择和倔强都太理解了。毕竟黑森林法则,在无背景无学历无颜值还是扎着辫的移民有色人种,各方面都毫无优势的情况下想要在大城市靠自己打拼出一方天地(注意不是简单的过日子),一心打好自己手中的牌当个办公室甜妞是不够的(一般就等着公司以ethnic diversity的政治正确的原因来给你用爱发电吧),所以这也是野心勃勃的Harper做的:极力去发现那些可以产生杠杆效应以小搏大的机会,所以编剧在描写Harper的时候也多次描写她在工作成就中一点点养成的“赌徒心态“ - 从与女客户的求助谈判的情节到压力大就到老虎机前散心的镜头 。同是从金字塔底端奋斗到投行高管的Eric可以说是像是看着曾经的自己一样看Harper,所以当Eric被Harper揭发被踢出局的时候,我当时还在想他会如何报复,但第一季结尾设计得太巧妙了,因为Eric大概也推测出了Harper当初被赶鸭子上架同时出于自保所以对他违规行为的揭发,他捏准的是Harper是那个能在关键时刻让他卷土重来的那张牌,因为本是同根生都是踩着别人往上爬 “吃相不好看”的两个人是心心相惜的,他最后也如愿做到了。所以全剧我喜欢的是编剧对二人关系的情节处理。
另外一种常见的大城市外来少数族裔性格就是“小镇做题家”型的奋斗逼Hari了,很心疼他的结局虽然drama但也值得警醒,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没有影射任何人的意思,但曾经朋友圈里天天打卡跟伦敦说早安天天汇报学习/面试/社交进展的鸡血学弟学妹们很多最后也没能在英国获得一份工作offer。
对比之下,反观我们privilege组:说着PR,从小在伊顿读书,牛津毕业的少数族裔Gus则是在谈笑风生中去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天地了;Yasmin在职场中逐渐从在投行体验生活的白雪公主的形象一步步“探索到了”原本阶级背景赋予自己的对人脉建立和运作的能力;另外Robert这样的男孩在现实生活中不要对亚洲人发表种族歧视言论我已经谢天谢地了。他们的privilege撑起了全剧感情线的半边天,毕竟也只有这帮孩子还有时间谈恋爱。
另外对于Daria和Sara的角色理解,说实话 Daria 和 Sare这两个人是非常常见的hypocritical (伪君子)。Sara打着男女平权和种族多样性等各种政治正确的旗号打造着同样以小部分人为主导的办公室政治,所以她根本不care Gus和Harper是谁,而是在意他们的种族和性别多样性是否能让公司tell a better strory, 所以来自上层的Gus不屑一顾的揭穿她而Harper则是在最后“Do you know me? like personally know me”的问题中发现了Sara虚伪的真面目。哈佛商学院毕业的Daria虽然看似给了Harper无数次工作机会,但其实大多数也就是正常范围内line manager对下属的提携和帮助,站队Sara的她同样也只是更在意这个“政治正确”的narrative是否完整,所以她要做的是让Eric出局同时让Harper服从(然而更多是因为harper是少数族裔加女性)。这两个角色设定多少也有点代表白左思想的意思。各位体会吧。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吐槽Harper无底线莫名其妙背叛全天下,我觉得她做的两个选择从她的角度都很好理解。
第一次“背叛”Eric:Harper帮助Daria和Sara作证,把Eric踹了,一半是因为被Daria赶鸭子上架,另一半是因为这样唯一知道她学位黑历史的人就不在了,同时职场上也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的压力。这时候我还有点感慨Harper出身让她习惯了四处为敌的战备状态,不能像Yasmin一样贻笑大方,拥抱周围的人并告诉她“My success doesnt have to come at a cost of yours.”。有的时候包容的心态也是一种特权,是挨过饿受过惊的人没有机会接触到的眼界。就像Eric说的,跨越阶层的概率真的很小,所以底层的思维根本不可能是合作共赢,而是踩着被自己利用过的人上就完事儿了。
谁知道站队公正的那一方后,2w5的奖金直接被夺走(这里她没有归因于自己大嘴巴,而是像Yasmin说的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子去仇视别人)。导致Harper意识到利益上自己做了一件蠢事。
第二次“背叛”Daria:事发前Sara在大楼下用女权主义来拉拢Harper的战略一开始起了效果,但Harper很快意识到她的自我认知更能跟Eric共鸣(少数族裔、出身低)。回想一下第一单生意完成后Eric的那句“I see you” ,搞砸后Eric的那句“They’re scared of us.”也就解释了为什么Harper反问了Sara一句“Do you know me? like personally know me”之后果断站队能看到她本人,除了性别之外更像她的Eric。从做事情手法上来看也是,对于像Gus和Daria这种自身能力不需要搞阴暗手段就能证明、可以挺起胸膛在团队合作中找到自信的人来说,是理解不了为什么Harper不按规矩走、搞些低级小聪明却还引以为豪的。因为Harper过去的成就都是从“not following the rules”来的(假成绩),所以自然工作手法上也不会养成Gus和Daria那样的好习惯。
最后一击,Harper终于意识到自己不过是Daria阵营或是Eric阵营的棋子。如果Daria跟Harper真的有友情,那么Daria是不会不经过Harper允许就直接把锁门事件并报上级的。既然两边都不是朋友,那当然是选择Eric那个更能给予她想要的、赞许她小聪明、真正“看到她并且接受、夸赞她本我”的那个人。
退一步分析Harper这个人,因为她没有过Gus和Yasmin所有过的特权,自然思维模式也没有机会养成他们那样。当然,已经爬到这个高度后,Harper本身是有问题的,总把自己当成受害者,以伤害别人的赢法为荣。这种“不优雅”的样子,让她和上层环境格格不入,因为底层出身已经在她心理上和思维模式上烙下不可逾越的鸿沟。(再加上她本人不好学,不会归因自身)
朋友们都跟我说四十岁左右做投行的,基本上都萎了,所以他们特别喜欢极限运动以及各种药丸儿。原来以为这种说法很夸张,现在看看其实就是一行行业的工伤特点吧!这种政治正确的电视剧也算是生逢其时,里面的黑人和印度人、华人都是非常好看的(在行业内的平均水平而言),除了女主角特别普通之外。投行的压力除了平时的光环以外,主要是和同事收入的相比带来的挫折感。不用说什么商务舱、五星级酒店以及各种高级餐厅,最要命的是你和隔壁的人对比时候带来的那种失落感,是最大的压力。
女主Harper身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到了自负程度的自信。这样的自信让她可以不顾自身学历的硬伤挤入一个金光闪闪的投行,勇于以一介实习生的身份向各个客户pitch各种交易。然而与自负同样持续了一季的还有她的心虚。她对各个富二代同事冷眼旁观,拒绝拿Hari来开玩笑甚至不惜拿自己本应保密的bonus数额来压过话头,都是因为她知道自己出身底层。当那个替她造假学历的前男友顺走了酒吧里他人的夹克时,本是一件小事,她却雷霆大发,前男友讽刺她现在说话做事都十分white。她的上司Eric对她的赏识不仅因为类似的自负,还在于Eric也是少数族裔,但他(毫不意外地)在性别问题上翻了跟头。把提携自己的伯乐卖了,Harper看上去镇定自若,实际上,她的自信和心虚都极度膨胀了。当Yasmin和Daria有了一场秘密会谈,她马上怀疑要被人背后捅刀;曾经似乎总是欣赏她冒失举动的大客户Nicole决绝离去时,她想故技重施用扳倒Eric的技俩来说服Daria,却被当面拒绝,Harper一时失去了所有的自信。她本应在一众高层面前重述准备了多时的裁员日演说,可临到头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于是她选择立刻出卖刚刚惹到她的Daria,哪怕迎回之前已经翻脸的Eric也要secure自己的留用。她的心虚让她的决定总是倾向于短期利益,甚至有些反复横跳,若不是主角光环早就game over了。Harper婊吗?是的。Nice Girls Don't Get the Corner Office。毕竟,底层想跨越阶级向上奋斗的样子总是不体面的,尤其在投行toxic的环境里。
Yasmin,女二,标准的富家女孩,新人入职显得束手无措。从一开始打扮得漂漂亮亮为同事取咖啡和食物,到被上司Kenny言语骚扰进而打压,最后被boss施压就放弃了曝光,无不显示她在职场上的稚嫩。然而她实际上是一个manipulative的人,她的长处在于处理人际关系。这群实习生很多次的聚会都是Yasmin牵头的,她也利用私人关系为公司拉来新客户(虽然因为Kenny失败了),整季吊着备胎Robert,。有人指责Yasmin当女主是朋友真情流露,女主最后为什么要在她前来道贺时反而指责她hypocrite。其实只要看看Yasmin对着Harper一番鸡汤之后从容冷静对着镜子补妆的镜头,就知道这是她打小锻炼自然无痕的社交辞令罢了。当她发现备胎Robert近乎被Harper撬走后,马上提出了3p的建议,把之前一直欲擒故纵的Robert搂住深吻,却驱使Harper去做blow job,Harper于她只是个sidekick并非什么真心的朋友(突然想到帕丽斯希尔顿和金卡戴珊是怎么回事……
Robert,一个头脑空空的new money,既没有Gus这样对自己阶级稳固的自信,又没有来自底层Harper的sales skill。他跟着的经理也是个看似牛逼哄哄,总是吹嘘当年和谁吃过饭(还被Gus当面嘲笑),结果落得被公司裁员的职场混子。整部剧下来除了记得他不停给Yasmin当舔狗之外都没干过什么正事。虽然顶着伊顿白男光环还是留用了,但Robert和他的经理其实是一类人,也可能有着类似的下场,他们都是属于中上层白人中没能跟上时代步伐的那一批。
Gus有着所有实习生中最上层的家世。因为同组Hari意外去世而被从MA组调走,但也因如此受到了HR Sara的关照。他本应是最能得到留用机会的人,却在裁员日自己放弃了机会潇洒地离开。Gus的游刃有余和Harper的睚眦必报正是因为两人来自天差地别的阶级,有着不同的底气。
Hari没啥说的,亚裔做题家+自愿996的标准写照。
整部剧估计因为是HBO出品的缘故,有多到没必要的裸露、吸毒、做爱的镜头,相反真正占据投行人大部分时间的工作戏份较少,集中在一开始就便当的Hari身上,可见996猛过可卡因(误)。这也是IMDB观众给这部剧打低分的原因,描述了一个toxic的环境和一群brat,要怎么让观众与他们共情呢?
剧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转角、每个工作内容熟悉到爆炸,啊,以前的自己好棒啊
这部剧真的很真实。坐标nyc,好多在投行的朋友都是凌晨两点下班,在citi做intern的朋友有时候昼夜不归。唉,都是金融民工,都是螺丝钉,何必选ibd呢。
一个黑女主,学历造假,见风使舵,见谁都骗,但是能力出众,深得喜爱!政治正确?
大约五分钟后你就会忘了英音因为这实在是太纽约了。野心升级,群像数量激增,豪华版升级套餐味道,骨子里依旧是她,无论那些小智慧还是恶熏熏白左气味。季终“死掉谁”是经典小悬念,人物组合的不同可能是留后路。专业部分不懂但感觉幼稚充满局外人的想象,我国的两次被出现说明无论喜不喜爱我们已经是版图里必然被触及而且有不小影响(至少市场)的一个小中心点了。后半段的一个情节说明调子不同了,不再是爱情喜剧。总之观望且期待,毕竟你知道看到那些有意识的“作者性”,我们就知道,Lena Dunham回来了。
这片子我是推荐想挤进伦敦投行的孩子看的,投行血汗故事,第一集就来了个一心留在投行的社畜加班压力搞出过劳死。主角是没背景的奋斗逼,通过学历成绩造假挤进投行,没有任何合作共赢意识只有竞争意识,自私自利,拼命想留下,吃相极度难看,就是这种人在办公室政治里为了自己的利益坑害了栽培过她的上司。讽刺在同样奋斗逼,一心干活的第一集就累死了,给客户交易错了币种还耍一堆心眼的女主最后转正了。
一种难以名状的无聊和乏味,甚至都不像一部电视剧,像拍砸了的导演系毕业作品
女主太劝退,且于行业剧而言抓马浓度过高… HBO!你就不能拿出拍硅谷的attitude来拍投行吗?
做完作业想着放松一下看个剧…没想到更焦虑了…
第一季写得很乱,除了女主和富家妹还有老一辈的宫斗其他人物都没有生动的刻画。印象最佳的线是2个女中层打着女权主义虚伪幌子实际搞办公室政治搞minority,编剧真敢写
好坏都是对比出来的,对待污点证人HARPER,ERIC发过脾气之后还能涨5万英镑年终奖,靠诱导HARPER做伪证、玩办公室政治搞掉强势的ERIC才新上位的原VP大姐,居然让HARPER退还多拿的2.5万英镑。投行这种业务能力代表一切的地方,ERIC显然不会那么简单被排挤掉,否则按照他那么跋扈的作风,MD这个位置根本做不了那么久。
我靠投行这么乱的吗(ノ=Д=)ノ┻━┻和长辈一起看的,场面相当尴尬
就这?就这?就这?要不是eric太吸睛了要不是daria人设太丰满了要不是R&Y调情副线太有意思了冲这傻逼女主分分钟一星
那个留在办公室加班的,一定是中国人,如果不是,他一定是印度人。
看到每天上班走过无数遍的街出现在电视剧里 还是挺怀念伦敦的 看完这部剧就三点感想:1)感谢当年劝我别进投行的墨大教授 买方的公司文化确实舒服很多 2)站在场外指责别人真的很容易 自己站在局中里外不是人 就像Yasmin口口声声说Harper是个伪君子却不敢在RIF上说出自己的真心话 就像Harper看不起Yasmin的委曲求全却跟着Eric排挤走了Daria 3)女孩子在职场尤其是金融行业真的很难 很难融入职场文化 在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业极其难以切入核心圈 更神奇的是 男性习惯抱团相互包庇 女性反而更容易为了保护自己互相捅刀
《商科毕业生如何卷进金融行业》,投行券商就是这个样子,总有人想进去,总有人想出来。性、酒、钱,阶层跃迁不容易。看出来其实欧美大学生就业也挺卷的,卷法不同罢了。女主真欣赏不了。
入行十年的投行女,其中伦敦七年上海三年,剧情有些夸张,不准备追下去。上海的投行跟伦敦也是完全不同,毕竟金融方面...有待发展
Yasmin演员和Robert演员在ig发#YOBERTforever,好的这也是我想说的!!!
挺无聊的,女主真的很烦,颜值低不说性格还很诡异,要死不活的感觉。Banking那么多drama活生生得拍成了真人秀和纪录片取各自缺点
所以,黑人女主是怎么拿到女主角色的?完全不出彩,相貌身高平平,连妆都没有,其他角色目前还行。
这才是令人心“冻”的offer啊,四星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