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瓦城

HD中字

主演:柯震东,吴可熙,王兴洪,赵德富,郑梦兰,潘正丽,匡嘉恩,李万武,徐德伟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国语年份:2016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再见瓦城 剧照 NO.1再见瓦城 剧照 NO.2再见瓦城 剧照 NO.3再见瓦城 剧照 NO.4再见瓦城 剧照 NO.5再见瓦城 剧照 NO.6再见瓦城 剧照 NO.13再见瓦城 剧照 NO.14再见瓦城 剧照 NO.15再见瓦城 剧照 NO.16再见瓦城 剧照 NO.17再见瓦城 剧照 NO.18再见瓦城 剧照 NO.19再见瓦城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再见瓦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忧郁的热带,女孩莲青(吴可熙 饰)遇见少年阿国(柯震东 饰),都是从缅甸跋涉至曼谷的偷渡客,他们连边界都穿过了,却迟迟等不到一纸身分。想新生他方为人,如今却飘荡城市边缘成鬼,日子剩下反覆的劳动,小吃店、成衣厂、工厂熔炉,无处可洩的闷热,高烧一般的爱。当连呐喊也瘖哑,吸毒、残身,贩卖身体⋯⋯。一切不是旧,只是逐渐败坏,不是没有期望,而是竟然还有期望。探底了,又还不够底,少年少女眼神纯真,身强志坚,就此一步一步通往无光的所在。 银幕再见柯震东,赵德胤续《冰毒》后持续以影像射击,大量真实移工入镜,长镜头视野,近距离人生,写实影像锤打底层生活成炽烫影像,触目都生烟,偏又有爱情浇铸其中,卑微又仰望,炼成钢,更成绕肠柔,所求无非一点馀温,经过便都是馀生。独女君未见第一季婚礼客人单刀直入(美版)破事精英 第二季夫人,大可不必纯白的声音恐怖系统我所有的朋友都死了父子战争魔法教母柯莱特鬼马小天使逃兵X医生:外科医生大门未知子第6季爸爸喜欢女人热重启爱在罗马婚礼上的玛戈特世界的末日汉娜・盖茨比:那些美好的事致命玩笑3好莱坞妈妈的奥秘无耻之徒第十季无辜者 第二季新版嫉妒的密码Gossip #她想知道的真正的○○比赛完毕冲锋战警粤语艾德私人频道畸变中年好声音第二季她的神话大官 小官总裁在上2:恶魔情人蓝烟火2000我的天才宝贝筋肉人THELOSTLEGEND猫头鹰山外的彩虹好姻缘曼哈顿谋杀疑案三等国民天堂岛疑云第十二季恋文我的子弹会转弯

 长篇影评

 1 ) 爱情故事的描写有失偏颇

这部算是赵德胤迄今为止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不仅是因为当年入围威尼斯电影节,而且更得益于被封杀多年的柯震东。自从吸毒事件后他的事业一落千丈,幸好有赵德胤大胆地力排众议,令他冲破封锁线重回到大银幕,让观众欣赏到他的扎实演技。令我浮想联翩的是导演上一部剧情片《冰毒》里男主角因毒品陷入悲剧,不知是事有凑巧还是导演慧眼识珠,找来柯震东担任这部作品的男主角。 看得出这部作品要比早期的“归乡三部曲”有更充足的制作成本,有别于早期粗糙的画面和独立拍摄风格,更接近主流电影的影像质感。然而,导演拍摄的主题一如既往没变,依旧坚持瞄准缅甸华人这个备受忽视的群体,继《穷人•榴莲•麻药•偷渡客》后再次拍摄他们在泰国生存的艰苦状况。尽管不再依赖以往那种随手拈来的素材和生猛粗砺的真实感,也没有晃悠的镜头与偷拍的失焦画面,但是导演着眼于环境刻画与场景调度,偷渡者经常出入的餐馆后厨、制衣厂、狭小的宿舍、远离市区的边郊地带,相比之下的是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高楼大厦。 这些环境的强烈对比为女主角后面的行为埋下层层铺垫,同时引出跟以往作品如出一辙的主题:背井离乡偷渡前往异国,不惜一切只为获取身份。这条线索的刻画体现出导演日益成熟的风格,对枯燥的日常工作展现,不时融入幽默的细节,比如在制衣厂里吃泡面加冰块的情节。另一处则是在卧室里出现大蜥蜴的惊悚情节,精准地勾勒出女主角的复杂心理变化,这个徘徊于梦境与扭曲心理分析的场景算得上是近年来华语电影里的神来之笔。 相比之下,剧本里爱情故事的描写有失偏颇。尽管导演解释这是他听说的真人真事,然而前半段两人的感情铺垫并不到位,可能是删减了男主角众多戏份,无法凸现出他角色中阴沉、老谋心算、具有控制欲的一面。我只能看出他是一个单纯憨厚,暗生情愫及偶尔冲动的大男孩,我也只能感受到两人感情不深,只是在异国他乡因为身份而互相扶持。两人爱情的命运跟《冰毒》一样均以悲剧收场,反观《冰毒》里的男女主角因为毒品而堕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既是可以预见,也在情理之中,相比之下,《再见瓦城》的悲剧结局就稍显突兀了。与其说两人迥异的价值观和追求导致最终的悲剧,倒不如说这是导演在惊悚类型套路上刻意增添的噱头。这个突如其来的结尾反而令影片的格局瞬间萎缩,难以在原本严肃的主题和立意上有更深刻的挖掘。

 2 ) 用舉刀殺人便可以搪塞過去?

早早就安排好的結局,可以讓人信服嗎?

我一直認為這一類題材要很小心地處理,因為一不小心就會犯上知識分子/精英階層的濫情想像之嫌。知識分子/精英階層只有通過俯視/同情才能確認自己的超然地位,而好一些電影都自覺或不自覺地為這一套路推波助瀾。而且,並非出身其中的人,如何懂得所謂低下階層其中的甘苦呢?很多都是靠想像出來的。華人導演在展現這類議題/人物的時候,很少有經過抽絲剝繭、仔細審視過的立場,許鞍華是有的,但趙德胤,沒有。

我相信人的韌性,尤其是華人,在這類境況中度日的還會少嗎?是不是每一個都會變成“牯嶺街少年”呢?我自己也長年廁身所謂低下階層之中,不管是在曼谷還是其他城市,其實大家都是一樣的,即便再辛苦,也有一種東西撐著在,即便那東西是虛妄,也無可如何。我相信華人面對生活的韌性,遠大於那所謂脆弱的一面。這樣看來,也許阿花,阿國等眾的故事,會比蓮青的故事更貼近真實。

可是導演早早就決定要為主角安排一個出路,一個結局:好像她必須要殺人,這部電影才可以成為一部電影一樣。好像這電影就必須要有一個結局,那麼,柯震東必須死,好吧。

如果是我來拍,也許蓮青下意識地舉起刀,可是又慢慢放下來了,放下來了,衝突之後相對無語,然後再往後發生故事,也許會離真實更近。畢竟現在,其實蓮青的面目是模糊的,更不要提別人,尤其是柯震東。柯震東這個角色完全是導演為了殺人結局的臆想而生造出來的,在全片中的存在感很低。他對劇情的參與只有:帶女孩進工廠,反對女孩辦身份證,和最後的被殺死。前兩項的參與是可以被別的角色取代的,那麼,柯震東的存在,就只是為了最後的被殺死。這樣的角色,在已經被規定了結局、規定了步數的情況下,還能有多少內涵呢?於是他的面目模糊也不為奇了。

更不必說旁人,都是在害蓮青嗎?不是。大家也算是互相照顧的,只不過是有條件的而已。身份證幾經周折最後還是辦成了,軍官是壞人嗎?不是。五娘是壞人嗎?不是。大家都在自己的圈子內互相照顧,都有善意,但導演一再表現蓮青倔強、狐疑的鏡頭,意思就好像是環境把蓮青逼上了絕路。是嗎?阿花,還有其他打工的女孩子,都如此憤世嗎?也許這只是導演的一廂情願。

且不說許多場景的設置僵硬得很,“安排”感太強,太“乾淨”了,離真實的境況差得太遠,一望而知,連只能靠吃麵搪塞過去的段落,吃麵都吃得很不自然。

我以為這是個大好題材,但是被一定程度地浪費了。不過,話說回來,很敬佩兩位台灣主角的緬甸/雲南華人口音,想必是花了大力氣,語境恢復得真好。

 3 ) 亚细亚的孤儿

生于缅甸,求学台湾,汉族身份......放眼世界都很难找到身份标签具有如此巨大张力的导演。赵德胤,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在讲述类似出身的缅甸华人的身份焦虑、理想现实。经历《冰毒》的稍显稚嫩、《翡翠之城》的家庭情结,到《再见瓦城》可见赵德胤导演意识、文本写作、社会观察的逐渐成熟,也可见他试图写就缅甸华人的生活面貌、总结缅甸华人当下生存困境的野心。

1.被抛下的与被孤立的

跟随导演贯穿全片的固定长镜头,我们看到莲青一路辗转来到泰国。进入到朋友毛妹、阿花等人的家中,她热情地拿出塞满一整个背包的家乡腌菜酱菜。与其说是给阿花带去的礼物,不如说是给自己的安全感。这一闲笔带出的是这些偷渡异国的缅甸华人的一大焦虑——民族认同。缅甸国籍但说得是我格外熟悉的西南官话(个人判断是滇西口音的方言),但在异国却又不熟悉当地语言,这是当今全球移民问题中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全片一共出现了三种语言,除主人公所说的西南官话,本质上是华语以外,还有缅甸语、泰语。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语言的出现是贴合人物的具体处境的,或者说,导演是将不同的语言当作了电影中的符号进行使用的。就拿莲青在泰国两次领取薪水的戏为例吧,为什么莲青在最开始阿国劝说她去待遇更好的工厂时拒绝了,希望留在餐厅工作?除却二人在情感维度上的矛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餐厅老板说的是她熟悉的乡音,在言语和行动上比较关怀乍到泰国的莲青。在餐厅领取薪水时,老板亲手将薪水递到每个人手中,不忘嘱咐两句。而从画面来看,人物站位非常随意,呈现出轻松的样貌,色调也偏日光式的黄色柔光。但当莲青跟随阿国来到工厂时,同样是领薪水,呈现的是完全不同的样貌。首先,工头大声叫到每个人的工号而不是名字,说的也是缅甸语而不是西南官话;其次,工人们以老板所在的桌子为圆心,整齐围坐;然后,画面中唯一光源是老板面前的小台灯,映射出怡然自得把玩手机的老板与站在两侧发薪的工头。声画皆表现出在工厂发薪时,雇主与工人间机械冰冷的距离感与雇主形象强烈的俯视感、压迫感,很难说收到工钱的那一刻,莲青会发自内心的高兴......

当然,片中还有非常多的细节以展现主人公与整个群体的民族认同焦虑,比如多次出现的女主角乘坐公车、十分信赖同乡同源的工友、为办理身份证被骗以及最后在警局假装补办身份证“扮演”泰国人......可以说,他们是被抛下、被孤立的一群人,国籍上渴望摆脱缅甸,融入泰国,甚至有去台湾的机会;文化上,会说本国语言与族群方言,但缅甸人并不认可、泰国人难以接纳他们。这样的民族认同焦虑,不会因阶级跃升而改变,将会长久地伴随这些亚细亚的孤儿。

2.被规训的与被物化的

回到上面所提及莲青拿出塞满一整个背包的家乡腌菜酱菜的情节,阿花——也许是莲青旧日最好的玩伴,漠然地说:“这些城里都买的到。”结合这一场戏中所出现的除莲青外其他的女性,我们可以看出她们的衣着、言语、态度都在整齐划一地与莲青划清界限——在城市中生活,即使不算真正意义上城市居民,也不自觉地有了优越感。这是这些偷渡的缅甸华人又一大焦虑——城市化困境,他们大都生于乡野,长于乡野,自出生伊始贫困便如影随形地跟在他们身上。所以,他们渴望成功地城市化、远离贫困潦倒的原生地的意愿是如此之强烈,但往往他们又不具备被城市所接纳的特质与技能。电影中,莲青不断询问毛妹能不能介绍她来做毛妹“轻松又愉快,钱赚的又快”的工作,也不断尝试办理合法身份证和工作证以获得在城市中光鲜企业的工作机会。而实际莲青所能获得的工作只是在小餐厅与纺织厂,她并非没有任何在城市中大企业工作的能力,她会英语也会销售,只是没有那张小小的身份证。注意莲青穿上那套浅蓝色西装的时刻:第一次是同乡带她去找之前工作过的服装公司面试销售,经理以莲青没有工作证为由拒绝;第二次是付出巨大财力、精力在乡野拿到的身份证明,结果被经理证实为假冒证件再次被拒绝;第三次,可能也是本片最为华彩的段落,莲青下决心走上毛妹的老路——卖身,一只蜥蜴猥琐地对她的身体上下其手。三次着西装,呈现出的是莲青试图城市化被拒绝——为能城市化努力行动但仍然被拒绝——最后不得不出卖自己的肉体的清晰脉络。讽刺的是,当她决定卖身时,没有任何的外力因素干扰她,也许这就是像莲青一样的女性实现城市化的唯一出路,就是自我麻痹,物化自己。最终我们看到,换来一张象征“大城市”的泰国身份证,莲青付出的代价是贞洁和与缅甸家乡的彻底决裂。

说到这,不得不谈谈电影中那个著名的超现实片段:莲青尚处于生命中的迷茫时刻,对自己即将卖身的事实难以下咽。突然发现床上有一只蜥蜴,跳下床迅速地朝莲青爬过去,并且体型诡异地变大,爪子与舌头肆意游走在莲青的身体上。这一幕好就好在导演没有笨拙地去拍卖身戏,而是用蜥蜴的运动造型比拟嫖客的猥琐,同时也将女主角内心的紧张恐惧外化了出来。但蜥蜴不仅仅只是嫖客的隐喻那么简单,之后还会谈及这只可怖的怪兽。

如果说莲青所面对的最大困境是难以合法路径实现城市化,那么阿国以及其他工友所面对的则是工厂的规训与物化。像阿国一样的偷渡华人,只是希望攒够钱就回缅甸,因此对于身份证并不奢求。但他们却潜移默化地被工厂繁重的工作与冰冷的工厂制度所齿轮化,无论是代替姓名的工号,还是为加班提神的“麻药”、工伤所换来的微薄补偿……对于阿国来说,日复一日要靠“麻药”提神的加班只是为了换取回缅甸开服装店,还有娶莲青为妻的本钱。接近电影尾声有一场戏:阿国近乎疯魔地发泄心中的戾气与不甘,将木材扔进火炉中。不仅是与莲青关系破裂的应激反应,更是长期过载劳动的精疲力竭。阿国并没有像莲青一般出卖自己的贞洁,但本质上,他们都将肉体交予他者,被其驯化与物化。

3.被控制的与被困住的

《再见瓦城》虽然涉及缅甸华人当今的种种困境与生存状况,但主线却是较为商业化的处理——阿国与莲青的爱情走向。可以看到,二者并不是一类人,矛盾与决裂对于观众来说是可以预判的。但仔细回看阿国在片中对莲青的种种关心,不难看出实际上还是精神控制。为何阿国希望莲青离开餐厅到工厂打工?因为工厂有阿国的亲戚。同样偷渡打黑工,阿国相比莲青是要有一定的优越感的,在泰国他还有可以让莲青借宿的大姐。他的单纯体现在他以为莲青接受了自己给予的帮助就会跟他回乡结婚,于是乎他可以瞒着莲青那通家乡打来、可以改变命运的电话。不可置否阿国对莲青的感情是真挚的,但令人伤感的是,生存的压力、贫穷的影响,让这个男人不懂得如何去爱,或者说也没有时间去懂怎么爱人。

电影结尾,阿国顺着楼梯爬进莲青的房间,“向上爬”这个动作也出现在莲青失去贞洁的蜥蜴片段中。可以说,那只蜥蜴也是阿国的隐喻。无论是嫖客还是阿国,莲青都成为了他们欲望的投射,他们也都在向莲青索取他们需要的东西。刺向莲青的那一刀,写满了阿国对于生活的愤懑与绝望,沾染了阿国莲青这一代缅甸华人血泪。很多评论都对阿国的行凶殉情困惑不解,在我看来,行动是唯一能够理解底层失语症结的所在。他用自己的鲜血,向房顶的佛陀发出了最后一声嘶吼与尖锐的质询:你的慈悲呢?

《再见瓦城》,缅甸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与片中的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情节都未曾发生过关系。但又似乎跟每个人息息相关:坐进偷渡货车的那一刻,他们已经与家乡愈来愈远了。难将异乡当故乡,故乡却又成为遥不可及的存在,只能在这世界的角落,苟且过活,变成曼德勒的游魂,变成亚细亚的孤儿......

 4 ) 一寸希望风

很有时代和胶片感的叙事节奏,一个满足于深山野林寥寥度日,无谓炎热工厂灼灼汗粒,纯情又踏实的男孩,一个向往繁华闹市人生可能,不惧爬上床沿的张舌蜥蜴,执着而不甘的女人,

一起忍耐过偷渡车里的幽暗与封闭,感受过工厂里透凉的冰水,淋过街头的泼天大雨,也在追逐身份的荒郊路上,吹过带着一丝希望的风,怎奈道向不同,安分守己的初心,与人往高走的追求,是注定走不到一起,

既然心爱的姑娘她不爱你,大可相忘于瓦城,各花开各田,各人走各道,为何要带着她和整个肮脏破败的世界一别两宽,何不干干脆脆的放过她,放过彼此

 5 ) 如果你是阿国,你会如何抉择?

我的确是因为柯震东才来看这部电影的。我不会写影评,这是第一次写,也不懂关于电影技巧、画面和镜头的知识。影片的前面大部分给我的最大感觉就是平实,刚开始看的时候我是真的觉得索然无味,不能给我想看下去的欲望。大概是自身的阅历太浅,涉及的影片类型又太少的缘故吧(其实我觉得这是大多数青年的一个通病,被如今国内没多大意义的,题材除了爱情还是爱情的矫情文艺片带偏,看电影的原因多半是因为被演员阵容以及花重金砸出来的场面感吸引。) 影片里人物对话都是用方言,以及蹩脚又生硬的普通话,却让人觉得很真实,真实地展现了一个片区人的生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偷渡人,拼命努力想要获得一张身份证,想在异国他乡有立足之地。无论是当洗碗工,在成衣厂工作,还是在工厂里,甚至卖淫。他们活得麻木,可麻木却不代表没有期望,他们是有期望的。可于他们而言,有期望却成了一件可悲的事情。莲青决定去卖淫,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蜥蜴出现的那个场景,我先是觉得很突兀,后来仔细一想,才明白那是莲青失贞的象征。结局对我而言是意料之外的,影片还剩最后十分钟的时候,我还在想,故事又没有波折,导演到底要怎样来结尾,会不会是个烂尾呢。然后就看到了暴力和血腥的一面。我怎样也不会想到阿国会在杀了莲青之后又割颈自杀。阿国的眼泪,莲青的挣扎和喷涌而出的鲜血让人动容。溅在天花板上的血还在往下滴,影片至此也就结束了。阿国和莲青的爱情很纯洁,而莲青在还没有和阿国发生关系的时候就选择了去卖淫,我想,作为一个男人,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吧。如果我是阿国,我不知道我会怎么做。我不知究竟是与莲青分道扬镳,各自生活,还是一同死去,在黑暗的生活里解脱。也好,正好也是一种解脱。 关于演技,我觉得吴可熙和柯震东都是在线的,他们把人物形象塑造得很成功。两个人的眼睛里,都是故事。

 6 ) 磨砖作镜,积雪为粮

看台湾导演赵徳胤《再见瓦城》,有点结合了《离开拉斯维加斯》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意思。作为一个后现代风格电影,加上热带元素,卡夫卡的“变形”也理所当然成为了题中应有之义。

人的困境是无法改变的。底层,闭塞,一无所有。努力是没有用的。都是磨砖作镜,积雪为粮。社会的结构性压迫,也许只有命运才能拯救他们。然而你知道的,视万物为刍狗的天地从来不仁。在被榨干了一切希望、努力和血汗钱依然无望之后(当然了),于是歇斯底里,于是堕而落之。那是谁说过的,孩子,如果你走投无路,你还有一条路,那就是犯罪。这不是你的错,这是社会所迫。女主角在酒店里等待性交易时被一只蜥蜴缓缓缠绕身体,最后还挑衅似的用尾巴拍了拍她的脸颊,与其说是拍打,不如说是扇耳光。是羞辱。是行驶对另一个人身体完全支配权的快感。人类社会的一切行为都与性有关,除了性本身——它代表权力。男主角,也许更为痛苦。他在更早就看清了努力的徒然。然后,可能也出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他杀死了女主角,然后自杀。仿佛这样就能恢复爱情的纯洁。从某种层面,是的,死亡治愈一切伤口。但也不是,地狱只不过是苦难倍增的人间。但这一切阿国和小四都无力去理解,也许是太过年轻。

人融化在环境中,或者说命运中,变形,扎根在不同世界的模糊界线上。与命运相互渗透也并非是阶级性的,而是一径地夹缠不清,力量在之间冲撞或抵消。

困境是无法解决的,但有人爱你,确是存在的尊严。

 短评

偷渡有风险,办证需谨慎。易换新工作,难防眼前人。

7分钟前
  • 艾晨
  • 还行

#BIFF# 惊喜之作。赵德胤越拍越好了。只是一个缅甸移民在曼谷的打工/爱情故事,但讲得张弛有度。简洁、准确,蜥蜴戏更是神来之笔,现实基调中的超现实特别有力。得几个金马没问题。

11分钟前
  • btr
  • 推荐

吃面都这么假惺惺 整部电影都是一厢情愿

15分钟前
  • 较差

正常发挥吧。赵德胤的片子也越来越剧情了,倒少了之前的粗糙和记录感。剧情其实在内地小众片倒很常见,底层小人物的苦难与都市梦。演员之间的差距好明显,很多配角和客串演员完全状况外。吴可熙作为赵的御用正常发挥,柯震东能看到努力,可惜剧情给的发挥太少,戏份有限。蜥蜴一场是亮点

1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赵德胤其实不见得有太大突破,吴可熙是一如既往的稳,最大受益者是柯震东,简直脱胎换骨!也不对,他本来就是有演技的…

22分钟前
  • zitsunari
  • 还行

题材不算冷门(异乡打工者生存艰辛),但换了滇缅泰边境语境,所以工作方式、场景细节等充满新鲜感,生活流叙事平稳流畅,有较强纪实风格。固定长镜头中的大西南风光秀美,以巨型蜥蜴扑食比喻失贞,结尾血溅佛像有象征意味,只是这个结局太过血腥和突兀了。柯震东演技颜值均在线,这才像回归的样子嘛

24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云南人表示,口音还算挺好的,还原了云南的一个片区的口音和用词,导演调教费心了。蜥蜴肯定是大亮点。之前完全没有预期剧情的走向,所以整个观影过程悬着一颗心。世界真的是很残酷的,庆幸自己不用这样的悲惨。

26分钟前
  • 被套牢了别浪
  • 推荐

第一次看赵德胤,不是我杯茶。过份渲染第三世界的落后贪污,单调又有讨好海外的嫌疑。尤其表演指导很粗疏,素人演员和两个专业演员搭配节奏诸多格格不入,结尾的戏剧高潮像是学《牯岭街》,但人物这种极致转变其实在动机上欠缺合理

30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还行

台湾缅甸华侨导演赵德胤的第二部故事长片,去年看过他的纪录片《翡翠之城》。都不错,坚持以自己的风格表现特定的生活与人,朴素而有力。柯震东复出,合格。

34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很厉害,看出心理阴影了!看到一半感觉爱情真是既美好又纯粹,无论你多么穷困多么窘迫,完全没想到最后会是决绝到尽头的可怕结局。影片大部分都极其现实,于是两段超现实的表现就特别精彩,蜥蜴可能是年度最佳片段之一了。还有个细节印象深刻:饭馆儿老板去警察局保释女主的时候,他一直都不敢弹烟灰。

38分钟前
  • 雪后林中有鹿
  • 力荐

赵德胤终于修炼成了缅甸(或台湾?)贾樟柯,干瘪平淡的台词,机械木讷的群演,脸谱化严重的人物,呆板僵死的镜头,无处不透出一股第三世界影人投机欧洲艺术电影口味的“人文精神”和“生活气息”。值得肯定的是里面的云南话非常地道,包括两位主演的口音。

41分钟前
  • 风间隼
  • 还行

因为某件事对一部电影做出偏见性评价 呵呵哒

42分钟前
  • 别回头爱迪生
  • 力荐

电影情节和气质靠近着《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同样关于宁为玉碎的少年面对相约瓦全的世界

44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题材不错,演员不错,难得台湾青年吴可熙、柯震东灰头土脸,把我们云南和缅甸交界处的方言讲得这么好,剧本烂了点,导演更是太烂,想象力不够,文化底子单薄,呈现方式平庸生硬,人物显得扁平无力,地理空间感,情绪层次感,故事纵深感,以及整体的电影感没出来,所以,还是拍坏了,可惜了。

4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因為柯震東打一星的腦殘去死好嗎…整個故事節奏漂亮,隱忍,張弛,到最後那一刻,有種「本該如此」的感覺:我從沒有想過故事會這樣結局,但是真的!就該是這樣的結局,不會有任何其他的結尾了。一幕畫布最後徹底拉開的感覺。再說一遍,柯震東演得真好~

52分钟前
  • 楊不歡
  • 力荐

赵德胤这剧本不行啊,人物关系干瘪生硬,镜头也缺少应有的温度。倒是柯震东真的发光了,虽然演的是个卑微的民工仔,但在他身上我居然又看到了“那些年”里为爱磕得头破血流的气势。赶紧回归电影圈吧,不想再看国内那些没演技的白斩鸡霸屏了...

5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自然 ,简洁,有力,清凉的幽蓝,沉郁的血红。导演对两个青年演员的调教相当成功(感染力和准确度远胜侯孝贤早期电影里的钮承泽和张世),那份天真和朴素太可贵了。

56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tiff 柯震东口音不对的时候略跳戏,但是他演的感觉还是蛮好的。蜥蜴真的特别赞,导演QA说是因为一个是觉得太残酷了,另外也希望是做成一个梦的感觉(下面一个场景是女孩在公车上疲惫的醒来)。全片配的声效也是很赞。虽然故事节奏相对较慢,但还是绝对值得看的片。

58分钟前
  • Lessie W
  • 推荐

@东京Filmex 难看!今天太多的台湾文艺片沉迷手法表达而拒绝踏实打磨故事本身,在日新月异的华语电影世界里依然深陷在上世纪的新浪潮里自慰

1小时前
  • 这货是牛奶
  • 较差

再次感叹柯震东真的是白瞎了。这个颜值和演技还是比现在几个小生高啊!

1小时前
  • 小狐狸要回本📈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