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本是一片树叶,最初与人类相遇时,它被当做一味解毒的药方。几千年前,它经由中国人的双手,变为一道可口的饮品。它步入唐朝诗人的殿堂;它成为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它藏进僧侣的行囊,与佛法一起东渡日本,并在那里上升为一种生活的信仰;它登上大航海时代的货船,与瓷器、丝绸一道,满足着欧洲人对东方古国的想象;它丰富了英国文化中最精致优雅的礼仪,并跟随日不落帝国的脚步,在世界各地生根;它走过漫长的旅程,生命历经枯萎、重生、绽放,或许只是为了提醒匆忙行走的人们,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也可以感受到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
第一集《土地和手掌的温度》 第二集《路的尽头》 第三集《烧水煮茶的事》 第四集《他乡,故乡》 第五集《时间为茶而停下》 第六集《一碗茶汤见人情》
台本摘录: 茶的世界,人来人往,有的人找到了人生的归宿,有的人实现了灵魂的救赎,有的人发现了生命的诗意,有的人重建了与祖先的联系,而更多的人把茶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 茶的馨香,让我们停留下来,或者,奔向远方。 茶是一种人生。按中国汉字的书写方式,茶,是人,处在草木之间。茶,是人类面对自然的态度,也是面对内心的态度。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而融合是茶的天性,茶与奶,茶与油,茶与药,茶与花 中国人认为,茶如人生,苦尽,甘来。 它本是一片树叶,最初与人类相遇时,它被当做一味解毒的药方。几千年前,它经由中国人的双手,变为一道可口的饮品。它步入了唐朝诗人的殿堂,它成为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它藏进僧侣的行囊,与佛法一起东渡日本,并在那里上升为一种生活的信仰。它登上大航海时代的货船,与瓷器、丝绸一道,满足着欧洲人对东方古国的想象。它丰富了英国文化中最精致优雅的礼仪,并跟随日不落帝国的脚步在世界各地生根。它走过漫长的旅程,生命历经枯萎、重生、绽放,或许只是为了提醒匆忙行走的人们,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也可以感受到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 内容梗概(部分取自网络): 第一集 土地和手掌的温度 布朗族的小茶罐 布朗族人一年四季不熄的火塘边,总是少不了小茶罐的身影。 布朗族人把茶看成是生命的一部分来保护,将茶作为一种图腾来崇拜,他们视茶为祖先的恩赐,灵魂的盛宴。 意大利人唐云,带您体验最真实的龙井,和茶农一起做茶。 茶是一门功夫——龙行十八式 长嘴铜壶,翻转腾挪,提壶把盏,准确将水注入杯盏中。每一式均模仿龙的动作,式式龙行云动,招招景驰浪奔,令人目不暇接,心动神驰。 濒临失传的绝技——蒙顶黄芽 一种分寸感极强的茶,一道含蓄内敛的茶,制作考究,稍不留神就功亏一篑。 那紧结的茶形,高昂的香气,清甜的滋味,宛如窗外春雨飘洒的气息自心底发起,又仿佛那山野间茶树发枝抽芽的声音,这,正是桐木关的气息… 茶香之路走得最远的,非乌龙茶莫属,武夷岩茶中,说起“岩骨花香”之韵,人们最先想起的总是大红袍,是什么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 人与阳光的合作——白茶 一道茶,便是一种人生,一杯耐得住岁月的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品味茶之香,精彩可期待。请你随着王冲霄总导演的镜头,一起穿越全球,探访茶人茶事。
——绿茶: 零发酵茶,清汤绿叶, ——黄茶: 微发酵茶,黄汤黄叶, 成都蒙顶 ——白茶: 不炒不揉 福建福鼎白茶 白毫银针 ——乌龙茶: 半发酵,香气千变万化 武夷岩茶(大红袍) 绿叶镶红边 ——黑茶: 发酵时间最长 游牧民族,甘露之海 老枝叶,耗时长,反复揉捻,溜茶,渥堆发酵 四川雅安毛茶 ——红茶: 全发酵,兼收并蓄 鼻祖——正山小种红茶,福建武夷 销量最大,black tea 第二集 路的尽头 讲述茶在中国如何从产茶的地区向无茶之地传播的过程。讲述一片看似普通的叶子把中国不同地区和民族,不同背景的人群连接一起的故事。 茶,是一段旅程。 从茶的产区,到无茶之地。从对茶的期盼,到创造属于自己的茶。人们在永不停息的脚步中,寻找传统,寻找希望,在路的尽头,有安放我们心灵的家园。 昆仑雪菊——以生命为赌注的寻找 前面的陡岩峭壁,有希望,也有万丈深渊,为寻找那朵小黄花,不惜以生命为赌注,无茶之地,路,却因它而生。 广州凉茶——传统也嘻哈 年轻的群体,通过自己的方式寻找着与这座城市及古老传统的关系。 南糯山斗茶——为部落的荣誉而战 斗茶,斗的是人与茶融合的深度,并能以最细腻的方式,将这种理解表达出来的人,才是当之无愧的茶王。 古道背夫——肩膀上的茶路 走一趟需要半个多月。后背是三百多斤的份量,脚下是仅容一人的小路,一不留神就会跌入万丈深渊。这一条茶马古道,不是马蹄踏出来的,而是靠人的肩膀背出来的… 马背上的民族,除了放牧外骑马外,融进他们血液的,还有奶茶。一碗奶茶,见证成长的喜悦,也饱含了亲人的祝福与期望。 茶叶被虫吃掉,经过虫不足两厘米的身体,被虫排出体外。走过这不足两厘米的路程,茶叶发生了怎样神奇的变化? 酥油茶——朝圣路上的生命之饮 偏远的藏北高原是人类生存的极限地带,也是信仰与生命的融合之地。五十岁的卓玛,因为一个简单的愿望,在最寒冷的十二月启程,踏上了朝圣之路。信仰给了她心灵最坚定的力量,而茶则是她一路上必不可少的生命之饮。
新茶昆仑雪菊 非茶之茶:保健,广东凉茶 斗茶:杀青,揉捻 茶马古道:川藏茶道,茶背子 奶茶:蒙古族,马背上的民族,奶酪 虫茶:以茶叶为食的虫的便便,豹皮樟 西藏酥油茶 第三集 烧水煮茶的故事
茶走出国门,讲述茶从唐宋以来在东方传播的故事,首先传播到了日本,在日本上升到了美学宗教的日本茶道,讲述的是中国茶文化的演变和日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演绎的故事。 她从小闻着茶香长大。十七年前第一次接触到日本茶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专程去日本,学习感悟茶道的精神,如今已是职业茶道师的她说:“日本茶道动作规定太多,太程式化,但我觉得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
虽然中国人已有几千年的饮茶历史,但茶从饮料上升为道,是从唐代的陆羽开始。陆羽在《茶经》中详细叙述了唐代煎茶的仪式,每一件器物,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细节。唐茶,对当代以推崇茶道的整个东亚地区,都有深远的影响。 恩施玉露——唐茶的滋味 蒸青工艺,是唐代制茶的重要工艺,目前中国主要的茶产区,以炒青工艺为主。唯独在湖北的恩施,仍然保留着这项唐代制茶的工艺。 径山寺——日本茶道的祖庭 浙江余杭的径山寺,在日本的名声要远盛于国内。日本人奉径山寺为禅宗的祖庭,日本禅宗流派大部分都起源于径山寺。日本僧人将茶与茶道带回国,径山寺自然也成了茶道的祖庭。但曾经闻名的径山茶宴,却在国内失传,在日本以四头茶会的形式保存下来。 白玉酥油茶——宋代点茶法的痕迹 宋代点茶法在中国几乎已经绝迹,但在偏远的高原,因为某种机缘巧合,点茶法竟然保存在一个藏族部落的习俗中。 茶道里千家——武士与茶人 这是日本最受尊敬的茶道家族,四百年来,这个家族一直以茶道的“和敬清寂”,制衡着习武之人的恐惧与暴力。 合欢树——抚慰灵魂的茶道 一个花园,一个老人,一间茶室。年近九十的宫城美惠子,用茶道安抚着他收养的残障儿童。
功夫茶
发轫于明代的潮州工夫茶,是泡茶法的活化石。在这里,可以看到潮州城中洋溢的茶香,看到中国当代泡茶法之美,工夫茶也是功夫茶。
——日本茶道:规定严格程序繁琐,茶粉茶汤,形式即内容即态度 ——功夫茶:茶馆茶楼,随性散漫 潮州功夫茶——中国茶艺术的活化石 凤凰单丛——乌龙茶 ——唐茶:茶圣陆羽《茶经》,茶程式的形成 恩施:茶油汤,玉露茶蒸汽杀青 ——日本: 静冈茶:取自中国的茶道——浙江余杭径山寺,点茶,宋朝 茶道与禅宗、剑道、武士精神、 第四集 他乡,故乡 他乡,故乡。他讲述茶种植和生产技术在世界传播的故事,探索急剧扩大的茶叶版图对世界的影响。 每个民族对茶的喝法都有独到的见解。东南亚地区的人们习惯喝加冰的奶茶,而在曼谷小哥尼克的手里,奶茶不仅是一道饮品,更是一道魔术。如果想要领略泼水节期间,天使之城曼谷欢乐至上的味道,请不要错过第四集。 美斯乐——金三角的救赎 金三角一直是很多领域充满迷雾和禁忌的话题。金三角里的故事,不是香港枪战片里毒枭那么简单,茶与毒品有怎样的关系,中国人不忍诉说的历史,都讲述在美斯乐的故事里。 茶叶猎人——从中国到印度的茶叶旅程 茶叶贸易在历史上一度为中国人主宰。西方人为了获得茶,尝试了各种办法和手段。 马凯白瑞庄园——印度人的乌托邦 大部分的印度茶园被英国人主宰。而一位印度王子,励志要将自己家族的茶园,打造成这个世上少见的乌托邦。 祁门香——风靡世界一百年的中国红茶 为了对抗印度红茶对中国红茶市场的冲击,一款来自皖南的红茶横空出世,它是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的祁门红茶,在这里可以看到祁门茶人的辛酸与骄傲。 格鲁吉亚刘茶——一个中国人创造的奇迹 一个世纪以前,一个姓刘的中国年轻人,来到黑海地区,他带来了茶种和茶苗,从此以后,高加索大地上风靡了一款刘茶。
茶——拆字:草木之间的人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关于茶的渊源 ——东南亚 奶茶 拉茶 在泰国美斯乐种茶的中国老兵 东方美人茶 ——印度 殖民时期开始的茶产业 印度大吉岭红茶 ——中国 祁门红茶:世界三大顶级红茶: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锡兰红茶,祁门香 ——苏联 格鲁吉亚 刘茶 第五集 时间为茶而停下 讲述了英国的茶文化
饮茶皇后——爱与孤独之茶 她是一位皇后,从她嫁到英国后,英国从不知茶为何物成为世界上人均喝茶最多的国家。这位皇后一生寂寞,丈夫情妇无数,陪伴他的,只剩茶而已。 松萝茶——最早风靡欧洲的中国绿茶 虽然英国人最推崇的是红茶,但他们最早尝到的还是绿茶。如今这款茶依然在国外倍受欢迎,最远甚至卖到了非洲。 贝蒂茶屋——因茶而变的摩托骑士 一个茶屋,见证了一段刻骨的爱情。一位摩托骑士为妻子选择平静的生活。如今,斯人已逝,茶让他走出阴霾,端起爱的茶杯。 英式下午茶——时间为茶而停下 随着时代的变迁,一直到今天,英国已经形成了深入人心的下午茶文化,成为了一种社交方式。英国的下午茶里的茶只是个“前奏”,它奏出的是随之而来的各式点心和一系列有关下午茶的传统。 茶舞会——当淑女遇见绅士 在中国,琴棋书画是茶的知音,而在英国,一场尽兴的下午茶会,怎么能少了舞蹈呢? 川宁——服务皇室一百年 川宁茶引以为傲的,除了最传统的英伦风味,更重要的是,他们为英国皇室服务了一百年。 泰格斯南——英国惟一的茶叶种植园 几乎所有人都认定英国不适合种茶。但在泰格斯南,有人几经周折建起了英国唯一的茶园,这些茶,嗅着海风,与古堡为伴。
英国: 下午茶文化,不種茶卻全民飲茶的國家 下午茶:4點后,茶屋,茶,點心,茶舞會 第六集 一碗茶汤见人情
讲述各类与茶打交道的人 观音阁——四川老茶馆的最后时光 四川彭镇,老茶馆观音阁是彭镇人久未醒来的一场梦,这场梦里,茶馆的市井味、泥土味和人情味,正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中逝去。 茉莉花茶——九窨的芳香 一道好的茉莉花茶,有着极其繁琐的工艺步骤。采花人要在八月的三伏天工作,制茶师傅几乎整个夏天都在熬夜,因为茉莉花不但生长在三伏天,还只在夜间开放。 寻找茶魂——美国摄影师的寻茶之旅 一个美国摄影师,他认为茶叶有自己的意识,这些意识被人所传递,他希望从无数中国茶人身上,寻找茶的灵魂。 百岁茶人张天福——只为一道干净的茶 他是中国茶界的泰山北斗,他历经北洋、抗日和解放,身体在一天天老去,不变的是推动中国茶叶现代化的一颗拳拳之心。 方守龙的有机茶——好人做好茶 有机茶是很多茶人的理想。为了做出一道干净的茶,方守龙在寻找最有机的肥料。 峨眉山茶农——一片茶叶的历练 这是一片茶叶的视角。一片茶叶,从采摘到走上茶桌,它经历了怎样的波折和历练呢? 丹下明月——治愈战争创伤的茶 她是一个日本人,但她也认中国为自己的祖国。因为身世,她怀着对中国复杂的情感,走在自己心爱的茶道教学的道路上。 李曙韵——茶席是造梦的舞台 她是一个行走的茶人,在她的眼 里,天地万物都可以成为茶席的一部分,她要用这一切打造一个茶人的梦想。
老茶馆 茶人:种茶人,采茶人,制茶人,饮茶人 茉莉花茶:茶叶→茉莉花→窨制→篩茶 張天福:茶葉現代化 有機茶: 福建安溪鐵觀音:春、夏、秋三季(一般茶只春一季) 四川峨眉竹叶青
一壶正山小种泡到底,一口气看完
放大了茶的历史和人生,却欠奉极致的纯度,隐约间,还是上纲上线的老路。
以物为主角免不了放大对象突出其美而缩小并模糊了其他事物的存在。日常生活的茶大概没那么多美与感悟,更多的可能只是习惯。烧开水泡一杯搁在手边,平凡到没有太多存在感,只是不知不觉这习惯就断不掉了。。
过年的时候 每天都看 CCTV9记录片频道真的不错
草木与人。一种草木做出那么多名堂,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1、正山小种(世界红茶之祖,桂圆、烟熏);2、贵州赤水虫茶(就是虫屎茶,东方美人茶是虫咬出的茶叶,猫屎咖啡、湖南牛屎酒);6、李曙韵的剧场茶会(李曙韵实践创制融合茶道、音乐、建筑、文学等各种跨界艺术)
秀的成分多了,但是结构、画面、节奏、主题绝对规矩工整,就差那么点感染力。
画面真的美哭了好吗?有很多人的故事都非常动人......当然我必须说下还是有些地方过于煽情了,没必要说得那么高上大,就以简单纯朴的感情打动人即可。点到为止,过了就显得画蛇添足。不过总的来说文案还是不错的,过分文艺的段落比较少。
茶是中国的千年文化,然而越看越伤心,中国对环境的污染,使中国不再是适合种茶的国家
东方树叶。
这个语速简直恨不能四倍速……日本老师来华教课不收钱的例子见过好几个了、英国第一个本土茶园Tregothnan现任主人的母系祖先是Earl Grey
本以为会只介绍中国天南地北的茶,没想到却是放眼世界,讲述了不同国家的茶和茶文化,包容之心十分可贵。无论是来自中国,还是日本,亦或是英国、印度等,人们都对这一片树叶饱含浓浓的情感,茶承载了我们的生计、文化、历史,人们对生活的那些苦楚和骄傲更是都浓缩在这茶叶里了。
茶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更多的是人文的情怀
第五集
黄茶讲一点点,红茶讲一点点,还没说完又到绿茶。到头来哪种咱都没弄清楚。
开了眼界 长了知识 英国的精致 印度的市井 日本的禅意
央视的纪录片真的越来越赞了
每天喝,必须看。闭路电视的纪录片越来越有范和人气了。印象最深的非茶之茶应该是“虫茶”了,可以和猫屎咖啡给人的感觉一比。
各集水平参差不齐
CCTV拍的纪录片虽然有点刻意做作但还是不错的,对第一集里做白茶的长净师傅印象深刻,深谙佛法的世外高人。如果说看欧洲纪录片是为了涨知识了解世界,看本土纪录片就是为了增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历史悠久就是好啊,有点理解棒子为啥老爱偷别人的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