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从色调构图美术音乐上面都显示出了极强的厚重感。演员表演也很贴合电影人物。然而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对于历史人物的解构,这些人物不单单代表电影中的人物了,而是代表了一种人。所以三个主要角色上升为了符号。其中秦始皇代表当权者,高渐离代表文学和艺术,栎阳公主代表人民。所以电影实则探讨了当权者,文学艺术和人民三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人民(公主)和当权者(嬴政)之间的关系是,首先当权者是爱人民的,就像嬴政爱自己的长女栎阳公主,但是这种爱是建立在父权似的控制和利用上,所以嬴政可以为了自己的政权为了自己棋局利用和牺牲公主。而人民对于当权者也是爱的,这种爱更多是一种崇拜之爱,因为她从小被控制,她接触的男人只有秦始皇,也就是说当人民只能听到一种声音时,他们对政权是一种崇拜之爱,也正因为这种畸形的控制与被控制,干脆让公主失去了双腿,变成了一个不能自由行动的废人。
再来说人民(公主)和文学艺术(高渐离)之间的关系,公主因为被自己父王控制而变成废人,但是后来她遇到了高渐离,并且接受了他,并爱上了他,公主奇迹的从一个废人再次变成了一个能自由行走的正常人了。这里看似荒诞不经,实则我们结合我说的那些元素一看,就并不荒诞了,因为首先文学艺术本来就有治愈的作用,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文学艺术能让人民不愚钝,能让人民变成一个完整的人,变成一个渴望能挣脱当权者枷锁,自由行动的人。但是也正因为人民(公主)和文学艺术(高渐离)的碰撞与结合,导致人民(公主)最后和当权者(嬴政)分道扬镳……
最后来说说电影里最重要的一层关系当权者(嬴政)和文学艺术(高渐离)之间的关系,嬴政在自己还没有当权时也是被文学艺术治愈心灵的人,所以那时候嬴政和高渐离是真正的好朋友,好兄弟,但是嬴政当权之后,他们的立场变了,就不可能再回到从前了。文学艺术变成了当权者统治工具,希望能让文学艺术为自己歌功颂德让人民心悦诚服,但是那杨的文学艺术是空洞的,所以高渐离一直拒绝为秦始皇谱写大秦颂的请求,他更希望的是用艺术表达自己的内心,所以他打动了公主,他更执着于为人民为苍生去发声,所以当万千燕国子民血染大泽之时,那些人唱的他创作曲子才如此震撼人心。而这恰恰也正是秦始皇不想看到的,文学艺术成为当权者的影子,成为教化万民的工具的愿望最终没有得逞,在两个人一直争了一辈子之后,才发现没有赢家……当权者天真的以为自己赢了,其实到头来是孤家寡人,而且他自己天真的认为他作为胜利者可以左右历史,可以谋杀掉文学艺术左右后世人民的思想,可是事与愿违,值得讽刺的是他不可能永远是胜利者……总有一天他也会落败,他也会书写在胜利者的史书上成为陪衬,而之前所被他谋杀消失的文学艺术会再次原原本本得呈现在后世面前……
嬴政要用女儿的婚姻笼络住大将王翦父子的心,从而确保军心;要用高渐离的《秦颂》凝聚起天下人对一个大一统国家的认同感,辅之不服者杀的暴戾,以获得人心;最后还要善待高渐离和自己的女儿,以温暖自己因背负使命而杀人如麻日渐扭曲的内心。他要做个好父亲,好大哥,证明自己还是个人,不是野兽。他要对高渐离这个非亲非故的外国人极端忍让,证明自己还有善心。要对这两个人好,他才能避重就轻地让自己认同自己的杀戮。使命使然,非我本意。如果我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我也会是一个好人。但是我毕竟不是老百姓,我不在乎老百姓,老百姓愚昧而容易受人煽动而利用,我只要抓住有军权的,有才华的人,就是抓住了所有的人心。但高渐离和自己的女儿搞上了,一切就成了悲剧。 这就是影片的前大半截。 影片在这一截的编排和连接上有很大的问题,给人一种想起一出是一出的感觉。这是影片的败笔。但到了栎阳死了以后,所有矛盾在此集中成一条线,影片由此开始堪称杰作。 明天就是登极大典,嬴政的女儿殉情自杀,引得大将王贲虐尸泄愤,为保尊严嬴政不得不将王翦王贲捕杀,他要保的军心有崩溃的危险。他的亲情被撕掉了。而他一直想要笼络的人心的代表高渐离此时还过来嘲讽起他。外面还下起了大雨,仿佛六国冤魂的哭泣在阻扰他明天的登基大典。他被王贲打脸,被女儿打脸,被高渐离打脸,被老百姓打脸,甚至被看不见的天道打脸,他所实行的大棋至此一败涂地。可他振作精神,借那换衣服的架子而摆成的至尊又无畏的姿态,他骄傲地宣称,天道就是胜利者的脸,我就是天道。他想通了,不单老百姓愚蠢,就是这些上层人士也不过是短视的困身于男痴女爱的肉身凡胎。如若一统天下要孤独,我就算孤独又如何,我何必讨好这些愚蠢的人类。第二天六国冤魂的哭泣似乎也被他的决绝和霸气所驱散。然后高渐离用琴袭击了他,临死前终于叫了嬴政一声大哥,希望最后再把他从他杀戮的世界中拉出来。但嬴政不为所动,了结了 高渐离的痛苦后面不改色地在澎湃的《秦颂》的演奏中点燃祭坛。但在这一刻他终于还是向祭坛所祭的天跪了下来,音乐也变成悲凉的古琴。他最后还是孤身一人了,不由得哭了起来,似乎是在向天认输了。在天所代表的爱、和、宽、仁上他全都失败了。可突然,他一抽鼻涕,壮怀激烈的鼓声再度响起,他笑了两声,嘲讽自己懦弱,也嘲讽上天着一团摸都摸不到的空气。我是政治家,我是皇帝,天的游戏规则我玩不转,其实也就是老百姓的俗世观念我玩不转,我就掀了他的桌子,另开一盘,全按老子的规则来。老子的规则就是暴、统、同。你们这些凡夫俗子,老抱有这样的幻想,统治者既要让人屈服,又要服从所谓善的守则,让人屈服得有理有据。其实没有暴力没有人愿意屈服。凡夫俗子们把政治家的表面和本质混成一谈,我就要表里如一。过去的暴君是个人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违背了所谓天道,因为他们是天的不孝子。我的残暴与我个人喜好无关,我的残暴是另一个准则在驱动着我,那就是无条件的大一统才能得到安定。我不是天子,我是另一片天。 自此,在中国第一个皇帝登基大典上,这部影片就基本总结了专制君主的一切逻辑。用现今的观点去看,嬴政似乎与希特勒等独裁者们很像,而嬴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那能否认为希特勒也能推动历史的发展呢?当然不行,我们不能用民主世界的逻辑去理解专制社会的发展。如果用现今的观点去理解这部影片也会得出不少背道而驰的结论。高渐离在当时是社会的逆流,在影片中的形象也是猥琐而倒退的,而他放在现代社会能够被人认可而成了正流,是因为我们现在或多或少地和那个绝对专制的世界说再见了。
1.嬴政实力高渐离吹,奈何被大大本人开除粉籍 、2.仿佛看见WB掐架,嬴政同志逻辑链捋得杠杠的,嘴炮max 3.高台之上哭泣和背影的最后一幕简直神来之笔!4.古琴真好听啊
许晴演姜文女儿…………其实她岁数当时不大,但怎么看着就像大妈呢
始皇爱上了高渐离,可惜高渐离却搞上了始皇的女儿,我操,人家始皇容易嘛~~
服装道具美术皆是上乘,古朴雄壮,大气!台词写得好,尤其是嬴政的台词。演员演得好,剧情因题材所向,显得弱,是最大短板。还是可以说,国内同类题材,此作处于顶尖!姜文的嬴政演得很好,葛优演高渐离就不大适合,演赵高的那个演员,绝了。
影片讲的是知识分子替统治者粉饰太平唱赞歌的事。嬴政和高渐离的关系是又爱又恨的,统治者需要知识分子的影响力,又忌惮他们狂妄不羁,不好管束。同样,知识分子向往独立自由的人格,又总是对明君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两个人相爱相杀了一辈子,在登基大典上,高渐离用琴砸向秦王,完成了一次最无力的刺杀。
(8/10)某篇热评把本片捧得太高了,实际上这部片子缺点还是满多的而且很明显,不过它的确是部挺内涵的片子,编剧芦苇也是同期《霸王别姬》和《活着》的编剧。片中的秦始皇、高渐离、李斯、王贲……无论形象还是事迹,其实都与史实相差很远,当你看到儿歌变军歌、强奸可以治疗瘫痪、秦始皇和李斯争吵法庭案件、徐福和秦始皇互相睁眼说瞎话……你就知道这哪里是讲述秦始皇的故事,这是文人和艺术家向强权下跪的故事。姜文演的秦始皇温柔、亲切,但如果你不愿意跪,他就有无数种方式可以逼你跪下去、并给他唱赞歌。读书人终究是要跪的,不可能不跪,只是最后怎么跪而已,如果你不信,那么请看豆瓣。
很有内涵的一部电影 如果说大陆没有史诗电影的话 那么这部就是了 不管是人物还是人物之间的联系都是有深度的 表现了导演对历史的独特的视角 姜文的秦始皇和葛优的高渐离单独拆开都可以作为一部电影的主角 电影美工出色 大到金戈铁马 小到衣饰礼节 无不考究可信 粗砺中尽显上古豪迈的风骨 周导造就好片
秦始皇想用他最疼爱的女儿和最信任的兄弟换来他的千秋霸业,可惜他始终没懂得天道,一味的杀戮,最终只让秦朝在历史中只停留17年。
视觉不如英雄,内涵不如刺秦,但在大陆电影前大片时代诞生的本片却远被低估,虽然软件硬件、制作创作粗漏之处俯拾皆是,甚至某些地方还潜藏着cult式的雷点笑点。但是喷薄而发的情感力量、宏大开阔的历史视野、虚化而丰富的意象符号,剑走偏锋的表演手法,跳脱了史书陈述的窠臼,勾勒出了历史背后的逻辑
20年后看此片:姜文的气质一直没变,许晴的美从来没变,只是葛优在当时少了后来岁月历练后的沉稳。电影从另一个角度讲述秦朝的历史,有点独辟蹊径之感,里面的台词也是少有的精炼和有趣。
#补遗#跟古琴有关的电影可不多。看到了一个非常不一样的葛优,有时有点为他揪心但想来这个角色就是为了让人心疼的。艺术家和政治的不调和往往都是悲剧。姜文演秦始皇真是太对口了,有时候流露出天真的一面这才像个任性的暴君。场面真够盛大,周晓文是神人,芦苇编剧也很对路,总体来说阵容很适合这片儿
芦苇的剧本功底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能把非亚里士多德戏剧和史实题材融合得如此巧妙,虽是以秦颂的创作推进秦王统一大业,但在结构上却神奇地用到了布莱希特的历史唯物主义,高渐离和嬴政的四次辩论完全把故事推上了古典悲剧的高度,立意拔得又高又巧,心服口服
记得当时曾有影评,说姜文演的皇帝不脱山大王气,葛优作为大音乐家却怎么看怎么像腹中空空、色胆包天、滥竽充数者。这部电影在我看来是第五代导演想做鸿篇巨制却用过劲儿变成搞笑烂片的早期代表作品。
一个关于征服的故事,我比较欣赏从这样一个角度讲,而并非千篇一律的讲荆轲刺秦王。美术、音乐都比较合胃口~台词蛮聪明的~
没必要这样来黑嬴政黑高渐离吧。。导演编剧俩sb,纯的。自以为是也给我适可而止吧!!
“渐离,是天道把你赐给了我,你已经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你必须陪我深深地忍耐,再陪我重重地惩罚。”“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一群无头的鬼在追我,我跑,一直跑到你身边,鬼就不见了。你正在操琴,这不就是秦颂吗?稀里糊涂的我飞上了云端,我还是跑,一直跑……跑马了。”——如果这都不算爱
这故事真是够cult
有人性的皇帝,漂亮的女儿,演喜剧的葛优。
基片。。。。
90年代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期,出品了不少《活着》《霸王别姬》《蓝风筝》为代表的口碑佳作。取材面和创作视角越来越开放以后,麻烦也随之即来。国家意识到政治正确的严重性。本片当年上映四天即被撤,可能涉及政治影射。自此,电影的自由表达逐渐受到了限制,几位曾挑战禁区的导演分别被禁拍和限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