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婚睡一个炕头开篇,转接从正片故事,慢慢的叙述,到感情逐步萌动靠近。导演采用的倒叙方式,也在这里埋下一个伏笔,跟随镜头细品故事进展。
老式胶片摄像机抖动的画面,以及不均匀弹跳的噪点,秉承了西影厂从建厂时候一直延续的胶片时代,从现在看那个年代满满的质感便能够有很强的带入感。带入到那个年代,与之而来的则是离我们远去的时光,骤然跃入眼前银幕。
美术、摄影、剪辑、台词,十分的讲究。
转场的时候剧情节奏控制得很到位,感情带入恰到好处。【除了男主结业回家,路遇拉羊大爷那段明月几时有,音乐戛然而止之外(但是,也不觉得有什么违和的地方,反而觉得那种美好的情愫随着结业,各奔东西,此生江湖再见的感觉)】
实景拍摄,也应验了吴天明厂长的真理。深入记忆的生活场景,不仅能把观者带入情境,也从视觉和色彩上面一点一点激发着生理上面的认同感。
而台词方面,着实可以看出来片中那个年代的每一位演员,都有着十分出色的台词功底和表扬技艺。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但是每一句台词都能反应出每一个角色相符身份和气质。
男主的腼腆和过分内敛、女主的涵养和家境优越以及病痛带来心理障碍、拉羊大爷的西北粗狂和豪放、狗狗的市井小霸王、其他扫盲同学的朴实、李妈妈的气质等等
遗憾的是,在故事结尾的时候,狗狗的死出乎意外。在美好的憧憬之下,突如其来的车祸,让我有一点懵,前后戏份有一点接不上。有一些蒙太奇的镜头处理,但是这里有一点捉摸不透。
片中有很多经典不错的桥段,特别是拉羊大爷的戏份和李卫华的对话,以及李卫华去大戈壁找马建新,啥也没说,相拥在一起。此时无声胜有声。
纵观整部片子,字里行间的话语都深深地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平淡而不平凡。还有二十四节气贯穿的每一段故事,用艺术谱写小人物的真性情与情感流露。结尾惊蛰的片段,蒙太奇镜头含蓄、艺术。男女主的结合,加上鱼化石融化复苏,两条鱼儿游弋。一个美好欢喜+开放式的结尾,让人沉浸。结尾的音乐也延续了片中男女主的情感。
当马建新接受李卫华的那一刻开始,原本平淡的生活开始有了新篇章。他不再沉默不语,转而是用仅有的笑话来打消两个人之间的默不作声。最终,李卫华的生活也被改变了,先天性心脏病折磨了她好多年,但看到马建新的时候,这种折磨便成了一种甜蜜,这甜蜜只有在看到马建新的时候才存在。李卫华决定跟马建新结婚了,但两个人的考验还没有结束。
如果《一个勺子》没有获得成功,大概谁也不会料到陈建斌居然曾是一个不错的编剧,影片《菊花茶》是陈建斌的编剧作品,这部作品非常不错的展现了陈建斌扎实的编剧能力。对于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情往往倾注最大的热情,创作者就会发现其中美好的一面,陈建斌这一点上是负责任的。
《菊花茶》讲述了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这段美好的爱情故事就如同我们所期待的那样,有情人终成眷属,且稍微有些琼瑶式的回环玩转但却不乏味。马建新是一个铁路工人,因为组织上安排学习,因此他邂逅了美丽的讲课老师李卫华。李卫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太激动,不能结婚生育等等。马建新在第一堂课上就从学生中脱颖而出,且获得了李卫华的青睐。之后的故事水到渠成。
在经过了并不怎么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马建新与李卫华喜结连理。新婚的夫妇本该有的快乐却没法延续。日子平淡,李卫华却在一次晕倒中住进了医院,心情就更加郁闷了。马建新与同事巧妙配合后,开着火车头带着李卫华浪漫了一次,换来的却是被发配到偏远地区反省自己。报纸上,新闻中传来了噩耗,马建新所在的地区发生了车祸,李卫华心急如焚的赶了过去,她终将面对什么?
《菊花茶》用着最简单的故事,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最不简单的情感过程。马建新与李卫华之间的感情很淳朴,同时也是当今时代之下,很多人所向往的。或许这段感情在二十多年前并没有让人觉得眼前一亮,但是时过境迁,这样普通平凡的故事换一个时代背景,似乎击中了很多人内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是啊,谁不向往这样简单的感情。
马建新的身份设定是一个铁路工人,如果在二十年前,这样的工作可能是让人羡慕,但如今的话,我国的技术工人基本上没法在影视剧中以一个主角的形式大放异彩。影视剧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社会精英,对于普通的民众再也没有像之前那样有好过。当然,如果这个角色放在二十年前,当新兴产业并没有获得很好的发展前景的时候,这样的角色同样属于“社会精英”。不过在崇尚劳动获得价值的时代,这样的社会精英也比很多当代这种纸醉金迷的精英阶层更能获得大众的认同。
角色的设定往往决定了一部作品的整体基调,想要获得观众认同,首先得有一个观众认可的角色,马建新这个角色与李卫华这个角色相互成就,一个普通的铁路工人,一个兼职的代课老师,两个人的职业并不光鲜亮丽,但却能收获更多人的共鸣。因为这样的角色就在你我之间,感触起来并不困难。
角色设定后让普通人感觉到认同的另一点来源于角色的性格确立。马建新是一个简单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木讷的人,他的性格很是内向,且不具备油嘴滑舌的腔调,同时也不具备任何可以集中所有优势性格的基础,这样就更加深化了普通人对于这个角色的认同。
现实生活中没有几个人是具备完美的恋爱技巧以及能言善辩的,马建新刚好满足了这一点,在性格习惯上太过于普通且具有着我们现在所被鄙视的真诚和坚定,最重要的一点,他曾经因为爱情受过伤但依旧对爱情充满信心。这一点弥足珍贵,且能获得更多人的认同,现实当中的每个人不就是向往这样的爱情吗。
人物的设定完成之后,影片《菊花茶》用一个简单的故事,充分展示了细节之后,便紧紧的抓住了观众们的心。两个人的恋爱生涯并没有像我们现在看到的那样轰轰烈烈,也没有更多的别的情感的介入,一切都是以两个人为中心,用两个人爱情中间的经历来填补整个大框架下的小细节。比如木讷的马建新用路上学会的笑话来逗李卫华开心,凭借着自身的优势的马建新的同事,偷偷开车带着两人外出游玩以及刮胡子的细节和李卫华送给马建新的剃须刀等等。
这些细节并不起眼,但却足以填满这个简单爱情故事的所有面。复杂从来不是一个电影的根本,只要是用一种最为简单的方式来细节满满的讲述完成一个故事,我们同样能获得一部不错的作品。陈建斌做到了。在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期待的或许并不是一个架空了的内核,而这些非常接地气的普通人的生活则会让人更多的共情。2000年的电影中的爱情,似乎准确的抓住了现代人的心。
……
你好,再见
【有剧透】 意料之外,是一部很浪漫和甜蜜的爱情片(因为剧情简介写得“朴实无华”,所以感觉意外)。 比起现今时代的爱情片多喜欢用“强烈的矛盾冲突和戏剧性灾难”(往往都是编剧“人为制造”的巧合,看多了这种套路就觉得可笑和只想吐槽,而不会产生共鸣)来吸引观众集中注意力看下去, 此片“润物细无声”、“娓娓道来”式的“中式纯爱片”让我“旁观”到了爱情的美好,就像喝凉开水一样,味道不浓烈刺激,但甘甜回味。 不过有个很不满意的地方是,剧情收尾阶段出现了一个“突然性悲剧”,和本片整体上的“温和(馨)有趣”风格形成强烈反差。虽然是为了成为促进之后剧情发展(转折)的契机,但是这种“牺牲别人(配角)成全主角”的编剧方式我个人很不喜欢和赞成。 PS:片中吴越的声音很“特别”,很好奇是本人的原音还是配音(如果是配音,是否故意选择这种风格)。 ———————————————————————— 【观影时间和人数: 2022年8月9日,星期二(源点西部电影展), 傍晚(1人)】
谁能告诉我,陈建斌最后为什么没和吴越在一起?
看到结局我也松了一口气…这个狗血的爱情故事我还挺喜欢。但是陈建斌啊,我每看一次就想起这段感情里,他这个渣男。但我也真的太喜欢马建新和李卫华了…
纯。从那时候喜欢吴越。
吴越不适合演电影,气质过于清淡了,没有故事感。这个电影倒是很配她,不是清淡而是寡淡。想着陈建斌肯定演得提不起劲,再一看编剧就是他本人。
“你手真凉。手凉没人疼。有我疼你。”高中时候认为最经典的对白。那时候真好。牵手已是最梦幻的情节。
陈建斌自编自演,他身上有种木讷而超然的气质,呈现一些概念化的角色时不显得突兀,就比如像本片这种——笨笨的找不到女朋友的男人,愿意基于承诺坚守与心脏病姑娘的无性婚姻。在2000年前后,大陆电影出现过一股不鲜明的风潮,拍了一批有诗情、纯情的文艺片,本片也属于其中,并且在形式上把若干种元素协调的挺好,整体基调轻松、写实,混杂一些冷幽默,比如陈建斌在课堂答吴越的问题,他答上了第一个答不出第二个,同学们发出失望的叹息;又如医院里吴越不吃陈建斌削好的苹果,旁边床的小孩默默伸出手。调色明显,布光也人工化,但都不会显得太刻意,机位和配色把西部蛮荒的环境也拍的斑斓(吴越和陈建斌机车那段也要配个红色的鲜艳头巾)。用冬天节气串联故事的用意不明,直到二人初次行房时由吴越喊出“惊蛰”时,这个舞台剧式的幽默感就出来了
很谢意的一部爱情剧
这种不为人知的片子其实非常美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不记得内容了,只记得很矫情
淡雅纯情的爱情故事。看完就像是在苍凉的戈壁滩上,喝了一杯菊花茶,暖、香、沁人心脾。 只是美好的爱情就让它永远留在光影里吧,“祖国那么大,好看的花那么多。”戏外那个人,已经不再爱喝菊花茶了。
为了爱情,不怕牺牲,还是跟他好了,还给他生了个娃。我记得~
记得是上高中的一个冬天看的,那时候手里也捧着菊花茶,慢慢地就被感动了.
突然想起这部片,实际上我应该是2000年大一时看的,北理旧礼堂,好像导演还来了,但场上场下交流不多,我刚来大学,啥也不懂,不错的电影,手凉没人疼,刮胡子是对别人的尊重,等等,这些生活俚语,却记忆犹新,和菊花茶一个味。
清新淡雅。喜欢吴越清澈的眼神。
我们祖国真大 3.5/5
这部影片其实没有太多惊喜 没有什么确实过人的地方 就是故事编得不错 虽然有部分情节略显生硬 画面挺清新的 导演对镜头的控制能力也可以 最精彩的就是陈建斌的演出 当时觉得演得真不错 值得称赞 不愧为实力派 虽然当时他还没成名总之是一部充满小情趣的爱情片 看完感觉很温暖 西影厂少有的感情片佳作吧
很温馨,很平常的电影。平淡中透出生活的真谛
虽然我很喜欢蒋勤勤,但陈建斌和蒋勤勤在一起的时候,我就会想,我喜欢的吴越呢?
我居然没有标记这部!我是有多喜欢陈建斌啊,看过他好多作品。多年后我终于明白勺子的含义。
电影本身讲的只是淡淡的爱情..但是两位主演的羁绊却延续了下去..这是起点..结局我们也已经知道..在时间的角度上..现实冰冷又强大..让人无奈..人走茶凉..那句简单质朴的“有我呢”是否还时常会在耳畔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