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用谎言揭露真相,政客用谎言掩盖真相。
必须自己提出是疯子的申请才不用出勤,但说自己是疯子的人一定没有疯,所以必须出勤!
是我兄弟就可以不加班九九六,但你要提出这个要求就不是我兄弟,所以你还是要加班九九六!
第二十二条军规出版于美国上世纪60年代。当时的大学里人手一本。作者约瑟夫•海勒也因为这本书,被誉为“黑色幽默的泰斗”。在此之后,约瑟夫•海勒又写了两本书,但都没有第二十二条军规这样光彩照人。
1、情节与人物
小说的故事背景设在意大利以西的一座小岛上,美军的一支飞行大队驻扎在这里,他们的任务是向敌军投放炸弹。主人公约塞连就是一名投弹手。一开始,他是爱国且乐观的,每次飞行任务都积极完成。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他对飞行的意义产生了怀疑。
之所以这样想,原因有两点:第一,在约塞连所在的大队,长官卡斯卡特上校为了自己的政绩,故意不放他们走人,强行提高飞行上限,并且还把牺牲人数的提高当作政绩。第二,轰炸本身也并非完全为了国家利益。米洛所在的果蔬产品联合公司,甚至跟德国签约轰炸自己的大队。
所以约塞连想尽一切办法保全自己的性命:一扔完炸弹就疯狂逃命;故意拔掉对讲机,迫使飞机中途返航;装病;装疯;到最后,甚至干脆拒绝执行飞行任务。
装病的时候,约塞连因为审查信件无聊,恶意删改。可见:一、士兵家书是没有隐私的;二、在战争的机器下,家书已成为公式化的表达。
装疯失败。因为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凡是想逃避作战任务的人,绝不可能是真的疯了。
在罗马,约塞连又得知,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援引这条军规的人不用证明这条军规存在。
因为压根不存在明确的条文,所以无可反驳。但虽然不存在,却人人都对它的存在深信不疑。
军队里其他的与军规同质的一些命令:只有当梅杰少校走了的时候,别人才可以进他办公室来找他;只有永远不提问的人,才有资格提问。
由此可见,它要讲的不是战争,而是官僚权力机构中的个人关系。
人在这种机制中,陷入了语言和说理的无力:“克莱文杰自然是有罪的,不然就不会遭到指控了。而证明这一点的唯一办法就是认定他有罪。”“我们要指控你,犯了目前我们尚未了解的罪行和违法活动。”
在英语里,“第二十二条军规”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表达,用来形容,因自相矛盾而无法摆脱的困境。
约塞连拒绝执行飞行任务后,在罗马街头游荡,因为没有准假条而被捕。上校给他两个选择:要么回国,替他们说好话;要么上军事法庭,接受制裁。
约塞连珍爱自己的生命,也珍爱战友的生命。所以两难之中,选择了逃往瑞典。
约塞连有没有死,小说没有明说。但是作者说:约塞连还活着;即使将来年岁渐长,不得不死去,也绝不会死在我手里。
约塞连是一个有缺点的普通人,是小说当中的“反英雄”。他对官僚机制的怀疑和反抗,引起了二战后迷茫的美国人的共鸣。
2、语言和叙事
小说的语言和叙事,是它刚出版时备受争议的主要原因。
在语言上,作者故意营造出一种看似合理,实则经不起推敲的感觉,与“第二十二条军规”同质。
比如,“卡斯卡特上校深具民主精神:他相信人人生而平等,因此他以同样的态度鄙视大队司令部以外的所有士兵。”
比如,梅杰少校的父亲,专长种植苜蓿。只要他不种苜蓿,政府就会付钱给他。他不种的苜蓿越多,政府给他的钱就越多。于是他把政府给的钱用于购置新的土地,以增加他没有种植的苜蓿数量。
再比如,约塞连爱上了妓女,可妓女不愿嫁他。因为她觉得,愿意娶她的人都是疯子。
这种语言逻辑上的混乱,直观地表现出了一个颠三倒四的世界。
叙事上,它不是传统的线性结构,而是以军规为圆心的放射性结构,因此给阅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但正因为这种困难,这种不断回忆和抽丝剥茧的过程,使得读者的阅读体验是积极参与而非被动接受,也即罗兰•巴特所说的“可写的文本”。
结尾处,约塞连离开了,但在那座小岛上,相同的权力机制还在运行,更多的人依然挣扎在无孔不入的军规之下。
正如约塞连本人所说:“我抬起头来,就看见人们在捞钱。我看不见天堂、圣徒和天使,我看见人们利用每一次高尚的冲动和每一场人类的悲剧大发其财。”
这部七十年代的电影阵容强大,公民凯恩,精神病人、阳光爷爷、午夜牛郎、现代启示、菲比爸爸,还有那些美丽的意大利妓女。
这是一篇不是很清晰的影评。看过了书再来看电影,唯一想法就是荒诞很荒诞非常的荒诞,还带有强烈的反讽。
故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空军一个飞行大队为题材,但实际上并没有具体描述战争,却从细微处讽刺了战争的残忍。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什么,疯了的人才可以停止飞行任务,而只能自己提出停止,但是有意识提出证明你没有疯,这有强烈的逻辑性思维,放在今天,我们会说禁止套娃!电影中出现了三次第二十二条军规,第一次主人公约塞连向医生提出想要他写申请,引出了第二十二条军规,第二次医生请求他假扮别人的儿子,第三次与妓院老太太的对话(其实这里我不太懂为什么)。因为卡斯卡特上校想要晋升,所以他不停的提高了作战次数,约塞连从积极战斗到消极战斗,他只想活着国家,但却因为第二十二条军规,他们不得不继续作战,然后身边的伙伴一个个的死去,这让他急切的想要逃离,想要获得自由,这里面似乎全都是疯子。与其说被第二十二条军规禁锢,不如说他们是被权力所禁锢。
荒诞的幽默,战争的残忍,不需要拍出打仗场面也可以生动体现。比如开头的卡斯卡特上校与米洛对话,一架飞机坠毁,他们看也不看一眼,似乎是司空见惯了(这一点电影描述的极好)。人物的荒诞,卡斯卡特上校随意任命了一个连战场都没有上过飞机没有开过的梅杰上校当了指挥官,米洛做起了商业帝国,在德国与美国之间周旋,为了获得钱财,与两个国家签订协议,炸毁对方。
小说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不朽之城,描写希腊战争场景。约塞连一路走来,路上遇见了佝偻的老妇,被打的狗,被欺负的女人,以及被打的儿童一段极其压抑的描写。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极其丰富,可是电影却没有完全展现,这是不太好的一个地方。电影中看到小孩被打他停下来看了一眼,然后转过身走了,小说里说他心里想真想给他一拳,打死他。或许,死,才是最好的解脱。
而我认为,唯二有温度的描写,一是奥尔为约塞连修东西弄烤炉给他取暖,二是约塞连寻找内特利最爱的妓女的妹妹,可以电影第二处并没有刻画出来…
说一说最后画面,约塞连逃跑了,听见奥尔一路划到瑞士,他认为他也可以。背景音乐也很欢乐…(说不出的感觉他奔向了自由)
好了差不多了,极其幽默讽刺的小说与电影。但是小说比电影丰富,可以先看小说再看电影。
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同时又规定,凡能意识到飞行有危险而提出免飞申请的,属头脑清醒者,应继续执行飞行任务。第二十二条军规还规定,飞行员飞满上级规定的次数就能回国,但它又说,你必须绝对服从命令,要不就不准回国。因此上级可以不断给飞行员增加飞
首先从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 很大程度上还是很好的保留了原著的内涵 再说作为1970年制作的电影 在镜头的剪辑上能够将人物的意识作为线索的 将这个故事以非正常顺序讲出来 不管怎么说还是很少见的
跳跃,回闪,恶搞,荒诞。不是很好看。
影片一切的优点全部来自于原著,剩余的便全是垃圾。《第二十二条军规》是无法拍成电影的,这是Mission Impossible。不过既然要拍,至少可以从一个角度给出解读。很不幸,这片什么也没做。前一小时很搞笑,后一小时很沉重,so what? 指挥官很蠢某些领导很小人战争很残酷——每一部战争片都这么说。
“墨索里尼在台上,我是法西斯主义者,德国人来了,我挺德国,现在我支持美国!你会发现整个意大利没有比我更忠贞的党徒了。”“机会主义者,有点不知羞耻。宁可站着死,不要跪着生。”“你说反了,应该是最好站着活,不要跪着死。”
荒唐一荒到底,黑色幽他一默。
(7/10)虽然两小时无法还原小说的篇幅,但电影版的情节取舍还是很有问题的,主线也不明确,每个角色的篇章都引用了一点,但却都引用不全,导致每个角色都个性不突出、戏份不完整,其中米洛的形象比小说版更差(19版电视剧虽然有美化米洛的成分,但至少人物塑造是非常好的)。氛围也没有还原黑色幽默,相较之下19版就做得比较好了。总的来说这个故事看19剧集版就行了,虽然19版存在过度删除牧师、奥尔等人戏份的弊病,但总体上还是值得一看的。
单个的荒诞情节可能稍显用力过度,可是数量的堆积导致了质的变化,从军营的轰炸开始,这个upside-down的世界的一切逻辑标准和世界观都真实且令人作呕起来。你甚至会喜欢上这个严肃起来有点像教父里的阿尔帕西诺的男主和他消极的表演方式。另:奥森威尔斯气场太强。
原著是我大爱!
没看过原著,也不喜欢荒诞片,这玩意真是充满诡辩做作无聊。
3.5 怎么会这么奇怪哈感觉19剧版跟这个岔着来的这个拍了的剧版全没拍这个没拍的剧版全拍了...电影质感还是高级很多,至少乱序的剪辑跟不时出现的意识流视听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老yo的内心活动,与插叙的原著相称,而且也保持了整体喜剧的基调。删减和整合还算是可以接受的程度,但多多少少因此缺了情感的沉淀和交代,没看过原著的或许觉得情节人物混乱。摄影不错。演员阵容很强大,鲜肉马丁·辛虽然戏份少但是把我迷死了!!Tony的戏更多一点就好了,没有着重点出老yo跟牧师love at first sight还是挺遗憾的。Arkin和Abbott各有千秋,风格不同。Orr两个版本都是我的最爱,鲜肉巴拉班太棒!最不满意的是删掉柴斯科夫和克莱文杰,以及我期待有朝一日能看到一个把yo和露西安娜拍得好一点的版本叭。
真的很乱跟书不能比…算了反正我就是来花痴又甜又娘炮的塔普曼牧师而已( ̄y▽ ̄)╭ ~~~♥
“你不想为国家捐躯,做点贡献吗?...你不想为我跟X上尉捐躯吗?” “你俩跟我的国家有什么关系。” 不陌生。国家想要强权,就用悖论建立所有的社会规则,也不陌生。
8.5 尼科尔斯这一部采用闪回拼贴的结构组织叙事,转场多沿用上一部作品《毕业生》的剪辑方式,它通过荒谬的充满黑色幽默色彩的情节设置刻画出了战争丑恶的一面,揭示出战争的金钱本质,其剧情之荒诞讽刺性之强都可以与同年奥尔特曼的MASH一起被称为最好的反战电影之一
发现上次看是06年。。可能当年期待太高,电影没留下啥印象,这次二刷倒觉得挺好看的。。可惜没看到我期待的Orson Welles跟perkins对戏>< 话说刷了二十多个perkins片包括psycho的三部续集,只有这里像norman bates,无害的那个,十年后的样子。。
黑色幽默,演员选的比较中性的喜感,不得不幽默。
6/10。叙事沿用小说将闪回、联想杂糅拼贴,开场别具特色地在朝阳升起、山水显露的生气中展开,经过的飞机一阵黑一阵白的阴影笼罩着约塞连,此时约塞连为回国与上校同流合污又被荒唐的刺杀昏迷,飞机阴影暗示约塞连的良知被吞噬,多次闪回战友濒死时的白光,约塞连良知苏醒发现遵守与官僚的协议只会葬送生气勃勃的战友,身穿白裤、划着小艇纵情大笑,在斗志昂扬的乐声中逃离了光荣的欢送队。晦涩的视听形式极大渲染了荒唐气氛,譬如梅杰少校来回渡步的背景墙照片由罗斯福变换成丘吉尔和斯大林,而米洛说服上校做鸡蛋生意,高举的鸡蛋占据构图主体吸引了上校的势利眼,远处坠毁的飞机成为谈话的陪衬,对士兵的生死视而不见。当空荡荡的屋子里老妇解释为何军警有权无理地带走全部姑娘,她埋藏在烟雾阴影的脸猛然转向光,扯下了‘‘军规’’和官僚的遮羞布。
名著改编战争片。以喜剧形式讲述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故事。很黑色,很讽刺,也很悲哀。有很多宏大壮观的长镜头摄影场面,尤其是开场。跨时间线支离破碎的剪辑一度让人不知所云,但同一场景、台词反复出现作为转场的处理十分绝妙。首尾衔接呼应。军队变成伪君子、贪官谋利的商场,左右逢源者方得生存之道。而正义善良之人则成为人人另眼相待的疯子。荒诞不经,也发人深省。可惜目前并无较好版本的中文字幕。三星半
重量级的文学名著改编电影,几乎不可为之作。战争片版的飞跃疯人院。这样一部黑色疯狂的讽刺电影,你可以把它当作对所有封闭系统的隐喻,作者巧妙地控制了故事中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的界限,混乱的气氛构成了独特的文学气质。看完电影便有了阅读文学原作的冲动。
冲着小说看的电影,总不如小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