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1926

DVD

主演:格斯塔·埃克曼,埃米尔·雅宁斯,卡米拉·霍恩,弗里达·李察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2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浮士德1926 剧照 NO.1浮士德1926 剧照 NO.2浮士德1926 剧照 NO.3浮士德1926 剧照 NO.4浮士德1926 剧照 NO.5浮士德1926 剧照 NO.6浮士德1926 剧照 NO.13浮士德1926 剧照 NO.14浮士德1926 剧照 NO.15浮士德1926 剧照 NO.16浮士德1926 剧照 NO.17浮士德1926 剧照 NO.18浮士德1926 剧照 NO.19浮士德1926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浮士德1926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上帝和魔鬼梅菲斯特(爱米尔·强宁斯 Emil Jannings 饰)以浮士德的灵魂为赌注打赌,梅菲斯特坚称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大学士浮士德(格斯塔·埃克曼 Gösta Ekman 饰)会在欲望的引诱之下日渐堕落,而上帝则相信浮士德的理性终究会打败欲望。  梅菲斯特化身成为一条黑狗来到了浮士德的身边,并且成为了随时随地满足他任何愿望的仆人。在梅菲斯特的带领下,浮士德返老还童成为了神采奕奕的青年,并且邂逅了单纯善良的玛格丽特(卡米拉·霍恩 Camilla Horn 饰),在梅菲斯特的作弄之下,玛格丽特坠入了爱河,却在意外之中误杀了自己的母亲,她的哥哥亦死在了浮士德的手中。绝望的玛格丽特最终因为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而被关入了监狱之中,而浮士德的旅途却并未走到尽头。胡同凯哥之狂暴西门町没有妈妈的10天惊弓之鸟邮船大浩劫宅门里的女人们星期天的多明哥黑袍1991羔羊医生优雅的朋友们无声世界 Todo el silencio神探驸马请接嫁好梦连床猎人之夜虎尾凤凰劫山河月明摇曳露营△第三季豪斯医生第二季最后的旗帜丝路少侠 下部天外者大卫·莱特曼:谢谢捧场第一季杀死父母的女孩贼巢.未分级替代者2混沌梦魇朱丽叶与梁山伯(国语版)闯天下我欲为人第三季陪你一起长大亡命母侵双面疑云守护童年隐蔽之美:孕育地球的爱的故事时空悍将1995卡拉的抉择狩猎2020汪洋中的一条船柬爱探长薇拉第五季乔·皮克特第二季玄笔录前传之怨妖坛小森林 冬春篇

 长篇影评

 1 ) 【169】《浮士德》——鲸鱼推荐872部好电影

深入浅出

《浮士德》 Faust - Eine deutsche Volkssage 年代:1926年 / 国家:德国 /导演:F.W.茂瑙 / 主演:埃米尔·强宁斯、格斯塔·艾克曼

    歌德的不朽史诗《浮士德》被称为欧洲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创作过程长达60年,直到临终前不久才告完成。浮士德原本是十六世纪德国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在传说中,浮士德是一个追求世俗享受而把灵魂出卖给魔鬼的术士。歌德借用这一题材,把浮士德塑造成一个德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形象,既总结了自己一生的生活经验,也概括了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探索的历史。
     在电影发明后的30年间,由《浮士德》改编的影片多达上百部,同样身为德国人,导演茂瑙并没有全盘照搬原作,而是进行了大规模的删减。在影片中,浮士德与魔鬼墨菲斯托签订协议之后,重获青春,爱上了一个叫格里琛的姑娘,借助魔鬼的力量占有了姑娘。被魔鬼唆使前来的哥哥愤而与浮士德决斗,浮士德杀死了他,也导致格里琛被火刑处死。为了解救她,浮士德被魔鬼打回原形,但他们最终在天使的庇护中升天。这是一个十分简化的浮士德,影片展示了茂瑙营造奇观的能力,但同时也将故事的深度削弱了。据说当时拍摄时采用了双机摄影,其中一台的素材专门用以剪辑海外版。本片在德国国内票房不佳,评论界也有不少贬低之声,但是海外发行时却备受赞誉,好莱坞还邀请茂瑙到美国拍片。因此,当《浮士德》在德国首映时,茂瑙不得不缺席,因为他已经踏上了好莱坞的土地。

笑点
    第65分钟,魔鬼通过魔法以及一些小伎俩,让女仆人春心荡漾了起来,竟然爱上了这个魔鬼。于是这位大婶就对魔鬼各种示好,甚至打情骂俏,实在搞笑。




亮点
    第96分钟,流离失所的格莱顿失去了孩子,落魄到了极点,她大声呼喊着:“浮士德!浮士德!救救你的格莱顿!”为了凸显这呼喊的迫切,导演使用了一个叠画,画面上方是格莱顿惊慌的表情,下方则是镜头在山丘树林的模型上快速倒退,从视觉效果上看颇为震撼。


加我微信jingyurizhi

 2 ) 其实这影片要表达的意思很简单。

上帝之所以允许魔鬼肆意的破坏,之所以让魔鬼这样做而放任不管。上帝之所以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们懂得 学会怎么样去用上帝赐予你的武器去对付魔鬼。而这个武器是就是“爱”。这是让魔鬼最最害怕与绝望的武器。这也是这部影片所强调的重点。如果你还不知道如何使用这样武器你就等着被魔鬼找上门来吧。
所以如果要与魔鬼征战,就必须让自己利用好上帝赐予武器。用上帝赐予的装备把自己武装起来。就像以弗所书6章11节到18节所说的那样。
要穿戴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就能抵挡魔鬼的诡计。
因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
所以要拿起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好在磨难的日子,抵挡仇敌,并且成就了一切,还能站立得住。
所以要站稳了,用真理当作带子束腰,用公义当作护心镜遮胸。
又用平安的福音,当作预备走路的鞋穿在脚上,
此外又拿着信德当作藤牌,可以灭尽那恶者一切的火箭。
并戴上救恩的头盔,拿着圣灵的宝剑,就是神的道。
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并要在此儆醒不倦,为众圣徒祈求

这样魔鬼就奈何不了你了。
魔鬼的武器也无非就是利用人的私欲望,自私,怀疑,憎恨,忌妒,以及利用人的恐惧。

 3 ) 怀念经典"表现主义"

造型与光影的完美结合~~在那样简陋的技术下, 茂瑙造出了这些和现在好莱坞巨片产生同样心理效果的电影. 的确,对于电影来说,额外的技术可以引发堕落. 计算机不是万能的,它只应该用在万不得已的时候.

 4 ) 不仅仅是爱情

      从电影的内容上来看,这并不单单是一部爱情片,影片结尾少女怀抱婴儿在冰雪中泪流满面的身影像极了圣母玛利亚,这便暗示了浮士德即为上帝,然而浮士德并非是一个我们理解意义上的上帝,他衰老、不被理解、懦弱,满腹经纶最后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子民们被瘟疫折磨死去,在浮士德不知为何生存几欲崩溃时与魔鬼做了交易。魔鬼满足了他的私欲,他变得年轻漂亮、逢赌必赢、艳遇连连,最后和长辫少女有了一段短暂且深刻的爱恋。这便暗示了即便是如上帝般的人,在内心中也期待着在私欲中寻找快乐。然而此导演对这一行为并没给予否定,在浮士德火中与少女最后一吻和天使大声的说出“爱”这个字的时候,浮士德所有的罪都被赦免。所以,从此片来看,导演已经将无可触及,布满神圣光环的上帝降低在于一个有着欲望有着罪恶同时也有着深刻爱的有血有肉的人的身上。虽然在此片中,虽然电影的主角从恶魔、浮士德、少女中来回旋转,但是,画面是如此美轮美奂,如梦境一般,确实是一部黑白色的视觉盛宴。致敬!
      

 5 ) 走向“爱”,茂瑙对时代的解决

表现主义大师F•W茂瑙很聪明地选择了“爱”这条主线,避开了过于宏大难以驾驭的原著,使电影流畅地进行下来。

虽然名叫《浮士德》,但是本片并没有完全“忠实”地继承歌德所赋予浮士德的一切形象,浮士德与摩菲斯特关于人类、艺术、知识等一系列的矛盾也被茂瑙忽略。但是这可以理解,毕竟《浮士德》本身即使有一部韩剧的长度和一部好莱坞大片的预算也未必足够,更何况还处于默片时代的1926年了。

此外,如果从时代背景来分析的话,那么茂瑙采取这个角度——瘟疫和浮士德与玛格丽特的爱情——也就可以理解了。一战后的德国,百废待兴,战争几乎摧毁了整个德国,人们极度恐慌。同时社会贫富差距极速拉大,造成社会矛盾日益严重。表现主义应时而生,在社会现实的压迫下,表现主义电影将人的扭曲、痛苦完全展示在了荧幕上,以极度风格化的影像语言诉说着导演的不满与思考。从这,也就能够看出茂瑙为什么会在结尾,放上一个大大的“爱”字了。

如果说摩菲斯特是与上帝打赌,其实在我看来,不如说是摩菲斯特只是被上帝利用。在对浮士德的考验中,如果浮士德真得堕落了,摩菲斯特赢了的话,那么对于上帝而言,人类也没有什么拯救的必要了,他不会损失什么。而如果浮士德抵住了诱惑,那么上帝自然而然也就赢了,更不会有丧失什么。所以,上帝对赌局其实非常有把握,而摩菲斯特,或许只是考验浮士德的工具,上帝对浮士德的考验正像《旧约》中上帝对约伯的考验一样。而在影片中,茂瑙对基督教的态度的矛盾也昭然若揭。一方面,摩菲斯特轻而易举地杀死了极力祈祷的牧师,轻而易举地烧书而且在这过程中似乎还达到一种狂欢,渴求上帝拯救的瘟疫中的居民也什么都没有得到,反而是依靠魔鬼的力量的浮士德拯救了城市。然而另一方面,最终浮士德的拯救却还是通过上帝的出面才成功的,魔鬼的诱惑也没有战胜代表上帝的爱。茂瑙的这种矛盾可以通过尼采在关于“上帝死了”的表达来理解,上帝死了,然而人们(指当时的西方社会)并没有准备好后基督教的生活。这是现代以至于后现代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

在茂瑙这里,最终他似乎还是回归了传统的基督教的爱中,这也是他提供的对于社会问题一种解决方式。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道德的残忍与不公,这尤其体现在玛格丽特身上,由于她与浮士德的爱情导致了母亲和哥哥的死亡,她只能流落荒原,独自生下她和浮士德的孩子,后来她又被认定为杀死她孩子的凶手,不由分说就被判处火刑。至于最终跃进火堆浮士德,也同样如此,为了拯救瘟疫中的民众,他与魔鬼签订了契约以此获得了力量,然而他却被认为是异端或者可以说是巫师而被驱赶。在当代社会,社会舆论,尤其是网络,与之何其相似!网络暴力的力量又何其强大。

但是另一方面,这个爱也是说给资本家之流听的,在极大的贫富差距下,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状况下,在这些暗流涌动中,茂瑙试图用爱来唤醒将工人异化的大工业时代的老板的人性。从这点出发,《浮士德》似乎也是对《大都会》的解决。结尾处浮士德越入火堆,舍弃了“博士”选择拥抱爱情,也可以被视作是对浮士德放弃现代社会的名利的象征。在火光中,老迈的浮士德再次年轻,然而这种年轻与摩菲斯特给予他的易逝的年轻不同,这种年轻属于永恒,就像原著中的“永恒的活力”一样,是不朽的,是神圣的,是在浮士德舍弃肉身去追求更高的价值时上帝所应许所交托的。浮士德的年轻最终代表了上帝的允诺,关于拯救的允诺。这与摩菲斯特在签下契约后不断在浮士德背后搞阴谋,甚至是违约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代表了归属上帝的爱。如果我们进一步解读,或许摩菲斯特的行为也可用来代表当时的资本家们丧失道德的逐利行为,契约只是一种经济,是资本家逐利的工具,可以随意破坏,而不是双方所确立且必须遵守的。因为资本家与工人的力量的绝对的不对称导致资本家可以任意撕毁或更改契约而不必付出任何责任。摩菲斯特的力量是作为凡人的浮士德远不能及的,因此浮士德实际上可以对契约任意行事。而这也就是为什么摩菲斯特和资本家不能胜利的原因了。因为他们缺少爱,而对于人类来说,只有爱最终才能拯救。而在现实的一切不公,只有上帝能够为人洗刷冤屈,让人各归其位,才能履行审判都职能,才能对契约的效力和结局做出评断。而摩菲斯特之流最终会在商店的力量面前失败。或许,这就是茂瑙和一批表现主义导演在信仰上的归宿。

本片既是对原著显而易见的背叛,但同时又有所继承。比如浮士德在火中玛格丽特相聚时突然年轻,并依靠与玛格丽特的忠贞爱情得以解除契约,摆脱魔鬼升入天堂,这似乎正呼应了原著结尾的合唱:“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上升。”在中途道路的分离后,茂瑙最终又走回了歌德。我们不妨将这视为茂瑙对这句一直以来争议不断难以理解的诗的一种解读。

 6 ) 浮士德 8.0

     这部电影制作于1926年,取材自德国著名诗剧《浮士德》。那时的电影刚刚起步三十年,没有太多相关类型的影视作品作为参考。如果从恐怖电影的角度来参考,这部作品做出了一些相当有用的创意。
    首先是恐怖元素的创作。虽然这个剧本是借用诗剧的一部分,但是编导在电影中加入了了一些恐怖元素。1926年,几乎没有什么电影作品涉及到恐怖元素,编导首先尝试将恶魔搬上荧幕,通过视觉效果来使观众体验到一种感受,一种对与未知事物的一种感受。介于对于恐惧的定义,我们暂时把这种感受成为恐惧。以当时的技术水平,片头的特效人偶给观众带来的震撼应该说是不低的。
    剧本方面因为必须保证一定程度上的忠于原著,所以整个电影出现了一个主基调上的脱节。原著中主角浮士德相恶魔出卖灵魂的部分中可以大量穿插恐怖元素。后段影片中受剧情限制成为了一部爱情诗句。主基调的调整或许会让那些冲着恐怖片名头去看本片的观众有些尴尬。但换一种角度,在九十多年前世没有人会去看一部纯粹恐怖片的。
   片中有段场景不得不提,就是浮士德刚刚召唤痛苦之源场景。因为当时的摄像机是不能移动的,而且为了成象不能离演员和场景太远。所以要表现“追逐”是很困难的。于是编导采用了一连串场景替换,来表达“逃走”的压迫感。在这些场景中,两名演员的动作几乎是不变的,一个负责惊慌地逃跑,另一个则一直重复脱帽致敬。顺便说一下,“逃走”是人类在处理未知事物时的几种本能反应之一。对于恐怖电影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
    Keys:1.片头的出现的恶魔骑士。
          2.恶魔发动黑死病的场景。
3.浮士德召唤恶魔的场景以及之后的追逐戏。
          4.灵魂交易的场景。
5.恶魔带着浮士德飞往意大利时的特效。
6.浮士德在地狱威胁女魔鬼。
7.浮士德和爱人一起烧死。

 短评

9.表现主义最后的巨投。目不暇的叠映,组合着一些停机再拍、推镜、倒放和微缩模型的方式来表现变身,梦境等奇幻世界中的邪术时刻。海量的叠映确实给次年《日出》打好了基础。550

4分钟前
  • 杨小槑
  • 力荐

巨作改编得非常通俗了。梅菲斯特刚出现是是个下等人的打扮,却又有特别的礼数,后来还相当逗笑。我走了一点神在想,能成功召唤魔鬼,其实已经承认了上帝一定存在吧,所以最后落结在爱的救赎上。不过人类把魔鬼当成仆人,还是很傲慢哪。镇子上狂欢时候的节目很精彩。魔鬼的瘟疫和火焰都很震慑。女主角后段更好

6分钟前
  • aga四不象
  • 推荐

侯麦评价说:jamais œuvre cinématographique n’a spéculé si peu sur le hasard la puissance de l’expression plastique prend manifestement le pas sur l’anecdote, (…). Les contemporains l’ont goûté, et nous le goûtons nous-mêmes comme une sorte d’opéra visuel, la

8分钟前
  • tomshiwo
  • 力荐

开篇的神魔对峙可能是我至今看到最生猛的默片特效,随后茂瑙继续完美利用他魔术般的表现主义光影,制造压抑的气氛,管弦乐版本可能也是最适合于本片的辅助,整个结尾部分简直就是为之后的《日出》作预演,感情极为丰富,同时又是一出对女性的悲悯和歌颂。

13分钟前
  • TWY
  • 推荐

默片时期,特别是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的过程中,电影更是从表现的方式来描摹故事的。假定性的手法,风格化的造型,灯光渲染都在此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18分钟前
  • 非了
  • 推荐

恶魔是乔杉演的吧

21分钟前
  • 凹凸
  • 还行

魔鬼作为一支邪恶的催化剂,将人性的崇高推向深渊,挖掘内心深处阴暗面。其用金钱女人青春等手段诱惑浮士德,并使其逐渐堕落。因其再次年轻产生的爱情,而摧毁了一个幸福家庭,并扼杀少女的一生前途,愚民们却不断摒弃她,士兵们惩罚她,他们却用一个永恒的字得到救赎:爱。战胜了魔鬼,登上天国。导演运用明暗的光线分布,古典的房屋,怪异的场景,精美的文字的来形成一幅幅诡异,魔幻,压抑,诗意的构图,整体格调沉闷,配乐渲染人物情绪,表现人物深层次的复杂内心。

26分钟前
  • Wander
  • 力荐

魔鬼给予人年轻、财富、地位、女人,上帝只教给人类“一个全世界都在回响的字,一个带着悲苦和忧伤的字,一个化解人类所有罪恶的字,一个永恒的字。”——无法衡量的爱。

29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我看的是两个小时版本,配乐非常好,应该是“原配”。和原著比,电影几乎只是撷取了关于爱的片段,抽掉了深刻的哲学思考。所以,本片的价值尤在光影气氛的高超渲染,摄影棚里也制造出了宏大叙事,从茂瑙其他的电影如更早的《诺斯费拉图》里也能看出同样氛围的瘟疫及狂欢,相似造型的魔鬼等。

33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20年代默片的视觉特效享受。Emil Jannings的表演出神入化,特别是魔鬼跟老妇人谈情的那一段,太喜欢他的表演了,奸诈、恶毒、冷酷。Camilla Horn好美,末了的那个崩溃瞬间仿佛圣母玛利亚。不过描写爱情的那段实在是有点煞风景。

38分钟前
  • Chicology
  • 推荐

【20190713天山虹桥 2013修复版】茂瑙的最后一部德国影片,表现主义佳作。1.特效技术华丽奇崛,将微缩模型(片头魔鬼张开黑袍睥睨全城一手遮天的场景与构图极为震撼)、叠印、遮片与多重曝光等技术运用得炉火纯青。2.光与影的盛宴:浮士德招魔后所遇见者的双眼、教堂圣光(想及[日出])、雪地埋婴(摇篮幻象的遮片合成)等场景令人难忘。3.Emil Jannings的演技十分出彩,塑造出一个既狡猾邪恶又搞怪可爱的梅菲斯特形象。4.喜剧性段落的穿插(魔鬼与女仆的相互调戏),舒缓情绪并延宕剧情。5.美中不足的是将《浮士德》改编得十分肤浅,不过为了电影化也可以理解。(8.0/10)

4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前半段的视效放在今天看依旧惊艳,秒杀一大把新世纪同行,只是后半段全然没了浮士德什么事。如果“爱”算神圣的一种,那为什么要骂人家小姑娘堕落?强行“爱最大”的结尾。飘雪那个镜头好美啊

44分钟前
  • 黑特-007
  • 推荐

2019-7-13重看;20年代的布景、特技、用光、场面均不输于21世纪任何一部大片,令人叹服,茂瑙的想象和调度、控制能力委实先锋!教堂里斜射的荣光如神性显现,女主温婉柔美,是为引领浮士德走出迷障心灵的天使;与魔鬼做交易的条约,抵不过真爱焕发的光芒,这个永恒不朽的词语拯救了人类。

4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開場的確氣勢萬鈞,令人為之一亮,中後段以後只剩茂腦的搧情,瞬間變得不堪一擊

51分钟前
  • 踢你小腿骨
  • 还行

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飞升。

55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快要百年前的魔幻大片,无CG特效年代的胶片光学化学特效,不仅不逊色,就此题材而言反而有种类似老照片里散发的超越时间、神秘迷蒙、越凝视越诡异的魅力,天空中恶之翅膀遮天蔽日,骷髅骑士耀武扬威,“航拍”镜头更是效果惊喜原来《大师和玛格丽特》情节都早已有之;除魔幻也涉及多种类型片模式,神展开处莫名爱情喜剧,胖胖的恶魔都不叫人讨厌了,以及摘花瓣念叨喜欢不喜欢缘起于此麽?凭一部电影仿佛看了多部片,爱能破解一切的大团圆 ,更符合观众欣赏习惯的原著改编,可见电影世界的初期,各位先驱制作者们为吸引更多的观众,竭尽全力拓展电影剧情尤其是表现手法的疆域,为之付出的努力促使了电影技术的“茁壮成长” 20190713@天山重看

59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力荐

惊人的开篇。当凭借信仰和知识都不能拯救世人,是否可以借助魔鬼的力量?当召唤出魔鬼后,是否还可以保持内心的纯粹?人类是否能够战胜无尽的欲望?魔鬼降临村镇、空中俯拍人间,这两段借助片场内搭建微缩模型拍摄出的画面,气势如虹,表现效果丝毫不逊于后世的高科技数字特效。而后一小时简化为一桩爱情悲剧,原本营造的史诗感坠落凡尘,本来是对男人的考验,偏要放在一个柔弱女子身上受苦受难。一切堕落的罪恶,最后都因为”爱“而得到救赎——这样的辩解未免有些不能让人信服了。

1小时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在我目前看过的黑白默片中,深觉这是最好看的一部。作为一部爱情剧,本片有些失败,但若以思辨的方式来看待这个故事,则非常出色,尤其女主角被绑在柱子上时,围观群众的各种表情,堪称神来之笔。个人感觉魔菲斯特更像是主角,浮士德始终很被动,没有起到主导剧情的作用。

1小时前
  • [己注销]
  • 力荐

Faust凝望鏡中笑靨,豈止是渴望青春,簡直滿眼是愛意

1小时前
  • 有未始有始也者
  • 推荐

好都源于表现主义,却也止于表现主义。技法上的优点到了极致,也无法掩盖由时代因素带来的解构不能,集中体现在人物侧重上。#今天凌晨#

1小时前
  • Fa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