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只有在怀孕的时候才不会蜕皮,因为有了孩子,它想着这辈子就这样了吧,就算没有脚也没关系。”当《谎言真探》第二集中,杀死丈夫的周若君说出这句遮遮掩掩的台词时,相信许多观众已经泪崩。
《谎言真探》是一部体量很小的刑侦剧,总共16集,只有几个故事(基本时每2集一个故事),但每个故事都如电影般的精致。
它该算是本格派呢,还是社会派?
《谎言真探》的故事源于生活,其中最催人泪下的部分,恰好与城市生活中的种种无奈契合;可它的叙事诡计又非常新颖,凭借微表情、测谎仪等“高科技元素”,经常推翻已有结论,构成了随立随扫、层层递进的结构,给观众以强烈的悬疑感。
也许,将《谎言真探》归入哪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不炫悬念,不卖关子,不装深沉,也不刻意烧脑……与此同时,它融汇了幽默、生活流、高科技、揭示人性等因素,故能左右逢源,颇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风。
怎样把悬疑写得“恰到好处”
刑侦剧的风险,在于故弄玄虚。
刑侦剧必然要“烧脑”,但常入两种偏颇中,即“为烧脑而烧脑”,或“低水平烧脑”。刑侦剧在类型剧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基本情节只有三种,即密室杀人、失踪之人、失踪之物,想出新,只能在这三种之上变形、叠加,或引入爱情剧、家庭剧等其他类型故事,以冲淡其单调感。
除了戏剧结构天然简单,刑侦剧的人设也比较简单,一般是七种,即:刑侦、罪犯、助手、警察、嫌疑人、知情人、公主或父亲。这七种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很简单,互相对立的是英雄与罪犯、嫌疑人与刑侦,其余是互补关系。
种种简单,所以刑侦剧一上来,都是好坏分明、任务清楚、结果确定。一般故事流程是:叙述背景—发生罪案—侦查推理—真相大白。
在这些“约定俗成”的限制下,刑侦剧易入千人一面、彼此重复的窠臼。想拍出不一样的作品,只好在诡计上多做文章,使其成为一个“设谜—破谜—再设谜—再破谜”的游戏,可谜越深,与现实生活的脱节就越明显——在生活中,本没有多少谜,绝大多数人类行为不合逻辑,这是生活趣味所在,偏偏这个趣味是刑侦剧的“死穴”。任何一部刑侦剧都不会给“偶然”留下空间,在刑侦剧的世界中,只有必然。
在这个故事越讲越复杂的时代,《谎言真探》的妙处在于“恰到好处”的悬疑。
那么,什么是“恰到好处”呢?这就要从源头去找答案,我们会发现,刑侦文学的诞生与城市化进程同步。随着人们从乡村的熟人社会,进入城市的陌生人社会,个体与环境间的联系被切断了,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失控感。刑侦小说则告诉读者,把握住逻辑,就依然能掌控世界。此外,城市原本就是“理性为王”,现代城市让每个人都对理性有了更高的期望。
所以,“恰到好处”的悬疑就是要忠实于城市生活的时间,写出“白领味”“城市味”。刑侦剧应该是城市的镜子,反映城市人的生活,而不是沉浸在小众逻辑套路中,自娱自乐。
写出城市感,是刑侦剧的责任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就会发现:《谎言真探》与现代城市文化高度契合。
一方面,它呈现了城市生活高度不确定、人与人沟通渐少、社会分层等问题。从目前看到的几集《谎言真探》中,几位受害者都是边缘人,因无法融入一个具体的社会群体中,所以无法保护自己,全靠单打独斗,更容易在时代的潮起潮落受伤害。
正如美国牧师钱宁所说:“在大多数大城市中,可以说有两个国家,他们相互之间很少了解,也很少来往,就像生活在不同的土地上一样……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疏远,是大城市悲哀的特征之一。”
正如前文提到的周若君,她未成年的女儿被变态后夫蹂躏,且拍了不雅视频。周若君想报复,但投鼠忌器,担心视频被公开,毁了女儿的一生。她不得不变成谋杀者,精心做了一个局,可在高科技侦破手段下,这些局很快被揭破。
该不该说出实情?世上真有正义吗?为什么要惩罚周若君?如果有别的选择,周若君又何至于此……弱者反抗的失败,构成了这两集最大的悬疑点,而它又是快速发展社会中内生的问题,只能通过博弈获取答案,可弱者又有多少博弈空间呢?
另一方面,《谎言真探》呈现出人性的复杂。在一些案例中,犯罪者本身就是受害者,还有一些案例中,犯罪者源于自身的错误,比如富家公子看上女孩,反复追求不得,却突然发现对方是援交女。
富家公子较少经历挫折教育,比较任性,一遇挫折,三观彻底崩塌——最终,他开车撞死女孩,却让他公司的员工去顶缸,员工是外地进城的打工者,心理原本就脆弱,在结婚买房的压力下,他铤而走险,结果毁了自己的生活。
《谎言真探》的故事都不是架空的,而是在生活中真实存在。写出城市感是刑侦剧的基本功,因为那是观众们熟悉的生活,他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嫁接在这些角色上,有了主动入戏的可能。
引入新诡计,但不依赖它
虽然《谎言真探》带有社会派的内容,但它也没有“为社会派而社会派”,而是努力与生活保持距离,以免被它吞噬,这也体现出创作者的专业度——拍一个刑侦包装的社会剧很容易,可从结果看,这种尝试往往两边不讨好:
社会剧的观众会质疑:想拍社会剧就直接拍好了,为什么要套上刑侦剧的外衣呢?
刑侦剧的观众也会质疑:为什么要加那么多杂七杂八的内容?把整个诡计都搞乱了。
《谎言真探》采取了一个聪明的手段——高科技。用大家不太熟悉的微表情、测谎仪实现陌生化,而越陌生,诡计的空间就越大,越容易带节奏。
从专业研究看,2012年之前,关于微表情的专业研究论文寥寥无几,随着AI技术发展,微表情开始受重视,因为较容易数据化,为AI替代人工、提高审讯效率创造了可能。不过,从具体实验看,只有21.95%的受试者有微表情反应,而能做出全部微表情的受试者仅2%。
那么,微表情是否就意味着撒谎,怎样的谎言才能引发微表情?目前专业研究者也还没达成共识。《谎言真探》将这一前沿科技引入进来,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在具体使用中,《谎言真探》的表现也很突出,比如在审讯教授女儿时,虽然最后认定对方在说谎,但在审讯过程中,女儿一直没有崩溃。这符合微表情研究目前的水准——如果被审讯者自信心强,已熟练背下标准答案,则很难判断他是否在说谎。
至于测谎仪,自1921年被发明后,很快便在刑侦剧中出现,傻瓜都知道,它无法作为证据,只有极端外行才觉得这个很新颖。《谎言真探》中将测谎仪与微表情结合,形成了高科技感。
微表情、测谎仪的引入,在场景带来挑战——无非是几台电脑、几段测试波浪线,拍出来既单调又不好看,但可以用它们为由头,推动证据链的发展,这就要靠台词来补戏,《谎言真探》则大开大合,每段审讯时间都很短,只呈现关键交锋。
引入新诡计,却不过分依赖它,保证了全剧的节奏。
在多元时代,如何建立道德高度
《谎言真探》不是完全的本格派,也不是完全的社会派,由此产生一个问题:如何赋予角色道德高度。
影视创作与人类的道德敏感息息相关,好作品必须在道德上有合法性——如果正面角色杀人,必然要用相当篇幅表现反角“该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就会浪费颇多笔墨,且有较强的人为斧凿痕迹。
《谎言真探》突破了传统的“非黑即白”的二元叙事,剧中大多数罪犯本是普通人,在生活的拨弄下,加上个人修为不足,办下错事。比如帮周若君杀夫的老同学,本是出于同情,而这份同情源自创业失败、生活一落千丈,他因而少了轻狂,多了悲悯。可周若君的丈夫死后,不雅视频也丢失了,老同学不惜冒着巨大风险,几次回到杀人现场,试图找到那些视频,而买下这套房子的普通人却贪图专业照相机(可摄像)的“外财”,刻意隐匿真相……
太多“平庸的恶”,给彼此带来寒冷,这寒冷又会激起新一轮人性恶,冤冤相报,永无止期。于是,《谎言真探》找到了自己道德立脚点——悲悯。
这悲悯有两层含义:
一方面,坚信人间正义,“抬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在周若君案中,女主角凌然(余男饰)在当事人已放弃的前提下,继续探求真相,她在法庭上,对周若君的老同学说:“刑满了,就娶她(指周若君)吧。”标出了人性的温度。
另一方面,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也不是一切以有用为准则,女主角凌然始终站在弱者的一边,不论是无奈自杀的小保姆,还是替富家公子顶缸的打工仔,乃至不得不杀夫的周若君,从而在多元、复杂的犯罪者中,找到了道德立场:法律应站在鸡蛋一边,不能站在墙的一边。
城市生活最美好之处,在于它是人性的舞台,但每个舞者都有伤痕、都有疲惫,唯有更大的宽容与适应,才能与之匹配,换言之,在今天,除了善善恶恶,悲悯可能是更重要的营养,《谎言真探》将它呈现出来,是迈出了有里程碑意味的一步。
今年国产剧真的好剧频出,前有《觉醒年代》《叛逆者》《小舍得》,实力派演员云集;六月刚到,又刷到了这出良心好剧《谎言真探》,一口气追看了12集。
《谎言真探》是侧重社会情感向的刑侦短剧,每一集约莫20分钟,节奏明快,情节紧凑,人物刻画得很真实立体,演员的演绎也真实到位。在前12集里,已交错呈现了5个不同案例,全然不给观众喘息机会。
每个案件的作案动机不同,死亡方式不同,测谎采取的问讯方式不同,但相通的是这些案件涉及的都是社会中层甚至底层人民,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带着真实情感的人物。没有绝对的恶人,谎言背后试图掩盖的,有爱,有忏悔,有遗憾。
在细微末节之间寻觅真相,又巧妙地折射出众多灰暗的社会问题。
01
电视新闻里播放着轰动全滨州市的杀人案件二审进程,死者男方朱小东父母以故意杀人罪向女方提起诉讼,期望判处死刑;而女方周若君的辩护律师则以男方作为丈夫经常性实施家庭暴力,女方出于自我保护而防御杀人予以反驳。
家庭暴力,一个社会高关注度的话题。
原以为四个字足以给案件定性。然而在接下来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案件经历了几番反转。
刑警介入,主角相继出场。刑警支队技术科测谎专家凌然(余男饰),一位冷静理智,细腻的观察者;重案组组长陈虎(邢佳栋饰),性格火爆,正义凌然,虽然生活粗糙但执行力强;还有警队新人,“脑子转得比口快”有口吃但思维敏捷的莫晓杰(高玉玺饰)、认真严谨且执着坚持的妹妹秦心怡(王薇饰)。
走廊间,陈虎正押着另一起疑似闯入装修工地偷窃案件的嫌疑人张一唯准备审讯,遇到凌然。仅靠张一唯与陈虎之间简短一两句对话,凌然便知悉此人并无偷窃嫌疑。正准备让陈虎放人的时候,迎面走来了家暴杀夫案件的嫌疑人周若君。张一唯与周若君对视的瞬间,凌然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问题,并决定对两人分别进行测谎。
秦心怡问凌然,为什么又把张一唯押回来?
凌然说,“刚才这两人迎面走过来的时候,女的眼神躲闪,脚步放缓;男的眼睛看向墙壁,双脚并排变成一前一后,典型的逃离反应,这两人认识。”
测谎室里,给嫌疑人带上测试心理体征变化的监测工具,测谎审问开始。
每个问题只需回答“是或不是”,凌然在不透光的房间里主导提问,其他人在隔壁的观察室里观察。从常规问题开始,判断正常心跳值,到进入案情关键问题,你来我往,若是尝试隐瞒和说谎,曲线便会有大幅度波动,从正常的白色折线变成红色。
周若君与张一唯明显认识,却又互相保护。张一唯在提到周若君时面部微微的变化,便让凌然获悉他们的恋人关系。
是家暴导致的过失杀人?还是早有规划的谋杀?案情至此有了些变化,但又似乎并没有这么简单。
“能不能请你转告我的女儿,妈妈是坏人,但妈妈爱她。”
周若君对连刺朱小东19刀供认不韪,却在提起女儿时留下了真挚的泪水,分明在保护着一个深藏的秘密。
刑侦队沿着死者朱小东的线索持续深挖,终于在二审法庭即将宣布判决前的最后时刻挖掘到了全部真相——朱小东长期性侵儿童,更把对女儿的侵犯记录在相机中,甚至威胁周若君要把这些视频照片传播于众,毁掉女儿。周若君在无法夺回朱小东拍摄的素材,无奈之下制造了家暴过激杀人的假象。
第一个案件结束,家暴、性侵儿童,短短2集,便已勾勒出人性一角。
02
剧情打动人的在于,不是浅白脸谱化的演绎,每个案件都取材改编于真实案例。这些案件背后所揭示的社会问题,覆盖了家庭暴力、性侵儿童、骗保杀人、流浪汉、酒家撞人、援交,无一不是让人凝重的社会问题,却又那么真实地正在发生。
几个记忆深刻的片段:
第二个案件里,贫穷的农村人赵宏四,与富二代朱世豪形成强烈反差;前者作为社会弱者,并无犯事,为了能够有一套房与心爱的女友结婚,被诬陷醉酒驾车杀人;而朱世豪,有钱有势,在倾慕的女生Maggie身上倾注金钱,却没能得到人心,发现对方真实身份是援交女后一怒之下冲动杀人。
第四个案件,不幸去世的江雅丽(演员张月曾在之前大火的《三十而已》里饰演被全网diss的林有有,但在本剧里演绎出了全然不同的角色),从外地来滨州市打拼,在送外卖工作中邂逅了正在低谷期的梁辉,一同经历了一段很甜蜜的时光,却阴错阳差地在江雅丽怀上孩子后分别。江雅丽身体状况并不佳,却毅然希望冒着高风险把孩子生下来,那种对新生命的期盼与为之作出的牺牲,让人动容。
第五个案件,虽然是关于骗保杀人的案件,让人印象深刻的却是副线警队新人莫晓杰与流浪小孩小猴子之间的信任与爱。莫晓杰虽然一紧张说话就口吃,性格也内向,却在小猴子身上看见了自己年幼时的影子。因为弱小而被欺负,不敢反驳反抗,他鼓励小猴子勇敢保护自己,也由此让自己走出了童年阴影。
03
最后再说一下测谎这个题材,很多年前有一出经典美剧《Lie to Me》便是从测谎角度切入破案,是我当年反复翻看的一出侦查剧白月光。一直在期待国内影视剧涉猎,总算等到了《谎言真探》,且在期待之外又多了一丝惊喜。
与测谎紧密相连的,其实是微表情心理学(micro-expression)。每个人的脸部都是信息传递的媒介,因受到事物刺激,下意识的神经本能反应会牵动肌肉作出非常细微的表情变化。害怕的时候鼻孔放大;厌恶的时候嗤鼻;愤怒时嘴唇紧闭;惊讶时眼睛微睁……而当人尝试隐藏或抑制某些情绪时,微表情也会产生与常理反应不符的表现。
这些关于微表情的分析,《谎言真探》都透过凌然的观察来侧面呈现。比如在前面提到,第一个案例中的周若君和张一唯。张一唯在提及认识周若君时,嘴角微微上扬,即刻被凌然识破他们恋爱的身份。
在剧里,对于微表情的分寸感拿捏得很好。演员表情的呈现并不会过分夸大,自然由细微,很多时候一闪而过,却足够让处在上帝视角的我们一目了然。
而凌然亦没有被赋予“天眼”,所有的观察都合情合理贴合人设。演员余男在把握角色时无可挑剔,将一个事业为中心,犀利、敏锐、冷静但不失人情的角色刻画得十分到位。可攻可受,在飒爽霸气与风情万种之间自然切换。
不得不说,今年的国产剧质感真的让人欣慰。
越来越多的题材被挖掘,深入到不同层面的社会问题,犀利拷问间不乏人情关怀。
期待《谎言真探》后续的剧情,也期待看到更多高质量的国产剧。
都是因为妻子常年遭受家暴杀丈夫,所以本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丈夫被用电熨斗砸头(这剧里外加刺了19刀),都是丈夫没工作,家暴,酗酒,外面的女人也都是妻子介绍的,律师拿出家暴铁证一审辩护成功轻判,妻子都有另外的真爱,知道家暴轻判的法律条款,才故意设计了一切。
不过《等待一年半》的杀人动机是妻子要和真爱结婚才要除掉丈夫,因为当时的社会离婚拿不到孩子抚养权,这里是丈夫对继女做了不能播的事,显得妻子的杀人动机更感人更凸显母爱。
《谎言真探》让我有点感动,不只是因为制作多么精良、演员表演多么精湛,而是里面的每一个案件都脱胎于那些令我们所震惊的真实社会事件,关注社会底层生活,每一个涉案当事人的所作所为都能够让我们对现实有所反思,这一点尤其重要。
从已播的几集来看,涉及的社会范畴非常广,家暴、儿童性侵、富二代、网红、婚房、进城务工、忘年恋、传销、网贷、快递行业……每一个都是街知巷闻的社会热点话题。创作者本可以借此大打情感牌,却非常清醒,没有过分煽动观众情绪,而是将这些社会问题渗入错综复杂的案情发展中,把观众的注意力牢牢地控制在“谎言”和“真探”两个关键词上,而“真探”的“真”,说的就是反映真实社会问题。
作为一部以微表情和测谎仪辅助办案的刑侦剧,测谎机在整个剧里的戏份比任何一位主演都要重,但导演并没有把它设定为破解案情的关键(不然也太便宜行事了吧!),而是再三地强调它仅仅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从而为我们的女主凌然(余男饰)以及主角团提供了一个完美发挥的舞台(非常的Lie to Me的feel)。
主角团里每个人的性格都非常分明,分工也极其明确,绝对不会撞型,冷静干练理智的凌然、大大咧咧的吃货陈虎(邢佳栋饰)、得力助手秦心怡(王薇饰)、话慢脑子快的莫晓杰(高玉玺饰)、横冲直撞的耿宁(袁福福饰),每一个人对案件都有着自己独到的作用。
另外,女主凌然与男主陈虎一个冷静一个热血,超有化学反应。
另外一个值得给主创团队送鸡腿的是,剧中和主角相关的感情戏几乎可以算是没有,全部焦点都在一个个应接不暇的案件本身,看得让人大呼过瘾。如果硬要算的话,陈虎的家庭戏是其中不多的主线之外的感情线之一,但时间不多,而且谁不想看邢佳栋穿成小猪佩琪那样穿街过巷呢?
开局的第一二集就直戳敏感话题,编剧采用层层剥茧的方式让一个看似“证据确凿”的犯罪不断出现新疑点,看似是家暴惨案却又带着婚外情事变的隐情,从激情杀人到蓄意谋杀,最后却是一个关于保护儿童安全的社会问题。
有时候,善意的谎言,可以拯救一个人的一生。
“蛇只有在怀孕的时候,它才不会蜕皮”,突显了母爱的伟大,但是,母爱再伟大,当她遇到困局的时候如果没有他人、社会的帮助,有时候单凭自己是很难走出来的。
周若君的委屈求全在某种程度上也暗示这方面的社会机制的不成熟和不完善,张一唯的相助更是凸显了这种走路无门的无奈和绝望。
但是,《谎言真探》并没有通过虚构的故事来渲染情感,更是通过理性的呼吁和宣传来达到强化效果的目的,尤其是第二集结尾的相关社会援助知识,更是非常实用,不仅澄清了一些在遇到同样情况下父母无意识犯下的错误,还非常清晰无误地提供了直接有用的建议。
剧组请来了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儿童性教育专栏专家白璐,讲解当儿童受到侵犯之后、在专业力量介入之前,家长应该做到的三点:
1)不要在孩子未完全准备好披露的时候下,过分地询问细节,这样会进一步压垮受害者的心理防线;
2)不要给孩子施加多余的压力,比如说,这件事情千万不能够让任何人知道,一旦被别人知道你一辈子就毁了。这就让本来对这件事没有过多的负面评判的受害者,在家长的不断强化之下产生或增强他对这件事曝光之后的负面担忧;
3)家长不要把自己(对孩子未来)的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因为这样会特别容易对孩子采取一个指责的态度:你为什么没有好好保护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跟他们说,这样的情绪性表达会对孩子造成新一层的伤害。
这不仅在情感上与观众取得共鸣,还在理性现实中提供精准合理的意见和解决办法,一石二鸟,不可谓不用心。
当你以为每两集一个案件的时候,第3-6集又打破了观众的定性思维,一反前面单线推进的模式,网红被撞+保姆堕楼两个案件交叉进行,密集进行,看似独立的两个案件随着剧情推进慢慢地有了交集,大呼过瘾。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网红被撞案中两位涉事人对待爱情的态度,富二代朱世豪自小养尊处优,自以为了解女人,以为世间没有东西是钱买不到的,却偏偏买不了爱情,发现自己被别人玩弄于股掌之中恼羞成怒;打工仔赵宏四兢兢业业工作,与女友两情相悦,本以为皆大欢喜,却无奈在婚房要求面前毫无招架之力,除了爱情,他一无所有,最终铤而走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保姆坠楼案算是目前案件中个人情感刻画最多也是最为出彩的一个,苗秀丽父亲失去女儿的痛苦在老先生的精彩演绎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这种无奈和痛苦又隐隐透露着城市与农村贫富两极化的社会痛楚。
芒果台这次在短剧上有了一个新的尝试,而且从目前来说,效果还不错。
和爱艺奇迷雾剧情的迷你剧不一样,《谎言真探》不采用传统剧情片的45分钟时长,而是大刀阔斧地将每一集时长控制在30分钟之内。
30分钟短剧一般都是情景喜剧独霸天下,但这次用在悬疑刑侦剧上反而收效奇佳,不仅大大地拯救了整个剧的节奏,还适时且密集地留下爆点吸引观众继续观看,单集耗时短,半小时轻轻松松就过去了,每一集最后的剧情新进展也让观众更有动力追看下一集。
赶紧去看吧~~~
前段时间看了《猎狼者》,因为对类型片很感兴趣,一口气刷完后,看见夹片里的广告第二部《谎言真探》已经上线,趁着周末,又把这部追完了。
《谎言真探》被称之为首部女测谎师刑侦短剧,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宣传的方向,但是,仅仅以此为期待的话,可能预期与结果不会太相符。
事实上,这部剧进行了更多元化的尝试,有悬疑的外壳,职业的设定,半纪实的风格,以及强烈的社会关注,甚至我还隐隐地感受到了一种潜伏的文学性,特别是看完全剧,再回顾里面的几个案件,会发现故事切入的角度高度一致,都是一些并不离奇的社会事件,但是对牵扯其中的人的展现非常的精准和到位,这里面不仅仅是受害者和施暴者,而是每一个人,即使是配角们,也可以通过不多的镜头,迅速接收到人物的社会信息。
所以,我看这部电视剧最大的特点,不是猎奇的案件,也不是缜密的寻凶,而是囚徒困境背后的人性挣扎,这点也暗暗扣上了测谎师的主题——人性的审判。
《谎言真探》选择了内在的驱动力,而测谎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这点与十多年前风靡一时的美剧《LIE TO ME》截然不同。在这部电视剧里面真正推动情节发展的是社会的困境,而不是被神化的测谎行为,倒是把测谎师这一个真实存在的职业拉回到了他应该有的位置。
全剧涉及了五个案件,追凶的过程以重案组组长陈虎的刑侦工作和凌然的测谎工作交替呈现。因为我认识一个作者,他是重案组的刑警,聊过天儿,了解了一些刑事案件真实的侦办情况,从此对高能神探的事情不那么感冒,也不再会把罪犯想得多么精明,就像这部剧里,没有刻意制造冲突和反转,而是通过对涉案者身份的追溯,一点点拨开真相,因为来自真实事件改编,每个故事的内在逻辑都是自洽的,所以,也许没有猎奇,没有烧脑,但是都少不了唏嘘,是属于受害者的,也是属于犯罪者的。
「蛇只有在怀孕的时候,它才不会蜕皮」
在第一个案件里,强弱身份进行了互换,作为弱势一方的妻子周若君以极其残忍的方式杀害了二婚丈夫朱小东,一共19刀,可想而知,背后一定藏着巨大的秘密,让受害者摇身变成了施害者。
家暴,是剧里给出的最直接的信息,也是我们这个社会女性面临的最大的困境,人生的十字路口在这里伸向了无尽的黑暗。
成年人的忍耐超出想象,可是阅尽了世间的艰难,却还努力想要给骨肉一份美好的未来。
「人生就这样吧,因为有了孩子,没有脚也罢,一辈子在地上爬也罢,总是会想,为了孩子,人生就这样吧。」
随着更大的秘密浮出水面,朱小东由受害者变回了施害者,可以想象,那对也曾经想给予自己儿子美好未来的父母,成为了幕后的推手。
「她所有的要求,我全都满足,她反而开始拒绝我了,除了我的钱,她什么都不需要。」
情感纠葛,是刑事案件最经常出现的犯罪动因。
在第二个案件里,有明暗两条感情线,一个是富二代求而不得就毁掉对方的激情犯罪,另一个是为了守住爱情铤而走险的利益犯罪,无论是毁掉还是守护,最终都断送了各自的幸福。
「我做了不该做的事,但是相信我,我们马上就有房子了。」
在爱情与面包的选择上,时常难以两全。
「努力工作,改变命运,有朝一日要坐在办公室工作」
与感情纠葛同时进行的还有一个小保姆坠楼的案件,这不再是选择的问题,而是没得选的命运的问题。
宿命般的人生最是充满无力感,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不但要被原生家庭牵绊,还要背负起身份的重担。
「人活一张脸,走也要走的干净」
在这个故事里,最终留下的是生而为人的尊严。
「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干净的一张脸,就像是在黑暗中,看见了一束光」
文学的藏匿在第四个案件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江雅丽身上仿佛能看到《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只是她更加的纯真和纯粹,所以她的不幸越发打动人心。
「我感觉我已经过上好日子了」
不得不说,将她推向深渊的,除了那些刻意而为的恶和那些不经意的伤害,也有自己的纯真,在这个污浊的世界,又怎能不沾尘埃呢?
「一定得反抗,反抗那些欺负你的人,因为如果你不反抗,受伤的不只你自己,有可能是那些真正爱你的人。」
最后一个案件很明显是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注,在案件手法上,能看到《嫌疑人X的献身》的影子。
而刑警莫晓杰的介入,也让自己的童年伤痕露出水面。
「你大哥对你来说是很重要的人,那个瞎老头对那个孩子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人,那个小孩对我来说,也是重要的人。」
没有身份的人,也是有人牵挂的,而施暴者的行为恰恰来自于唯一的牵挂,并且在为恶的行为中,伤害了别人的牵挂。
可以看出,这五个案件的受害者大多数是弱势群体:女人、小孩、流浪者,而穿插其间的帮凶和推手们也只是普通的小人物,是一点点自私、一点点冷漠助燃了恶意。
没有人要对别人的人生负责,可是也不该有人随意的去践踏别人的人生。《谎言真探》测试的不是谎言,而是人心。
也许因为各种原因,这部剧的最终呈现还是有一些不足的地方,特别是受时长所限,主线人物(刑警队)的故事都浅尝辄止,但是,以不多的镜头表现出的样貌都是丰富多彩的。气场十足又成熟稳重的凌然、不拘小节又很直男的陈虎、脑袋比嘴快观察力很强的莫晓杰、外表大大咧咧很有行动力的耿宁、漂亮可爱心思细腻的秦心怡,甚至于那个好像只有两场戏的女法医也让我印象极为深刻,感觉是非常直肠子的性格,已经能够脑补出镜头之外的形象,总觉得生活中是个心大且会怼人的人。
总之,无论是主线人物,还是分线的涉案人员,这部剧最突出的还是在人的展现上,因为把人置于合理化的身份里,符合行事逻辑,所以没有工具人,而都是血肉丰满的人,没有绝对的善和绝对的恶,只有人性的复杂。
其实,从《猎狼者》到《谎言真探》都能看出明显的社会关注,期待能看到更多更好的国产类型片。
看完了前六集,和国内外高水平悬疑侦探剧相比真的不太行,叙事不严谨、情节不真实,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多四星五星,这些人真的看过这部剧吗?
第一个案件,法院一审结束、马上要到二审判决,居然仿佛是在第一次取证、尸检和调查,不知道一审前调查的那些警察们需不需要被找来聊一聊是怎么结的案。女主团队“帅气”的出现在法庭上递交一份应该由检察院上交的文件时,真心感叹居然2021年了还敢这么编。如果这是一部戏说成分大于追求现实的影视作品,无可厚非,拍这部剧的时候就不要走偏纪实路线。
周若君最初不愿意告诉女主凌然她杀害丈夫的是担心事件一旦公布出来,会伤害自己的女儿。完全不能够理解她的行为,所谓保护女儿的行为只是宁愿自己重罪也不愿把加害者暴露在阳光之下。可能创作者是想放大这个案件,起到警示的作用,但是人们的行为和剧情都应该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我并不认为有逻辑思维的人类会做出同样的判断。
第二个案件,先不说爷爷辈的人床上掉出个tt的剧情有多令人不舒服。可以理解想拍出两个案件交织在一起看起来“高级“的感觉,但这种尝试真的要注意场合。这两个案件能够联系到一起的就是卖淫集团,但实际上小保姆之死的案子和这个集团关系不大,只是王宗旺之前找过一次。硬生生的把两个案件穿插在一起,只会让人感觉不知所云。
第三个案件,看得出突显秦心怡,编剧是认真的。飞速成长的测谎技术,不专业审案,和“林有有”感同身受,“你吹过她吹过的晚风”,庆祝生日,真的太莫名其妙。仿佛角色跳出来塞给导演一车人民币,求你给我加加戏。明明是悲剧,却看得无语。
第四个案件,同样的,突出一个人可以,但突如其来降低了接受度。
关于人设,女主男主都是可以的,一个没头脑一个不高兴,一个四肢发达一个主攻头脑。但是女主和男主手下的配置有点无语。而且两个人都“离异”有孩子,是想表现警察不配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吗?
对于测谎仪=心电图这件事,我不了解不做评论,但是居然测谎也能够成为现代断案的标准吗?
如果看到最后一集没有出现所谓的“反转”或降前几个案子集合在一起的“炸点”,那我可能会觉得整部剧都不过关。
想要拍写实的剧,但又编得不那么符合现实。想要拍得有高级感,但又不太合时宜。还是稚嫩了些。
看海报时的第一直觉,余男这次饰演的是一个很飒,很贴合的角色,但追完更新发现这个剧里的人物跟想象中其实不一样,凌然这个角色走心又细腻,一直在大荧幕呆着的余男,并没有出现电影人转战小荧幕的水土不服,反而是用演技撕掉了所谓性感,冷艳,魅惑的刻板印象,影片节奏和故事走向都很不错,要是之后的刑侦剧都是这个水准那可就太好了。
短剧,刑侦,测谎,真实案件,这都是热点,可是:标签化痕迹较重,人物较薄。邢佳栋演出游离态,对刑警身份把握不住,余男表演略外化,有些台词不在人物之内,就像编剧在说自己想说的话~用镜和后期喜欢弄成浅景深及强制焦点,室内拍摄都是手持抖动(莫名的偷窥感),很像是拍校园青春剧的班底,质感不太对~还老喜欢对着余男粉嘟嘟的嘴拍,是要卖色号吗?
从警官人设开始,每一集都想往爆点上踩,因为工作而导致家庭问题的警察(随时蹦出心理学术语)、儿童淫秽录像、富二代情杀网红美女、老教授恋上小保姆……根据真实案件改编没什么问题,就是拿恋爱网剧的景拍的剧,从头到尾透露着不和谐的干净。
不算真正意义的刑侦/心理(测谎和微表情)/悬疑剧,20多min一集,人物面具化,更像轻松的小品剧本。更有意义的是这部片子用戏剧性简单的故事,像把社会新闻搬上了屏幕。老婆“扮演”家暴处刑老公/恋童癖,老爷子让保姆怀孕女儿闹房/父亲和女儿谁更自私,网红卖淫+富二代付真心网红说只认钱,一具集装箱里的女干尸/人死了可他们谁都没杀她,杀流浪替死鬼骗保/孩子和老人流浪汉。PS:配角一点都不垮,还有不少惊喜。
虽然有点美剧lie to me的感觉,但是总感觉拍的很奇怪,可能是因为照搬变成四不像了,甚至故事都没讲好。已看6集,后面嘛再找时间看吧。
主题曲好听,余男和邢家栋的演技都很好(可是邢家栋演这个角色真是大材小用了),第一个案子不错,法官判决时真的看哭了,可惜往后几个案子都不尽如人意,最后一案的作案动机也很牵强,国产悬疑剧总有一种尴尬,本格推理山寨模仿,社会推理则煽情大于逻辑,不是说立意好就等于故事好,故事都讲不好那还是影视剧吗,那我还不如看今日说法和法律讲堂呢,起码还能讲清楚,另外男女主各自的家庭线也有点多余
可以理解团队想把剧做的有质量,但是粗糙的服化道和像群演的配角着实让人提不起兴趣,主角特点也不明显,看不出演技。我的理解是警察们的吃是为了补充体能,而不是为了吃而吃,犯罪题材的影视剧不一定非得案子有多大多变态才能看,再小的案子都有它的发光点,但我觉得这部剧在这一点上做的非常不好。
看了三集,挺失望的。表演差,导演差。不知道是不是拍摄非常赶,全是室内戏,内景大白光。单集掐头去尾三十分钟,然后一场对话戏前面过肩正反打拍五分钟,不带关系正反打又拍五分钟。服了。
余男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大陆女演员,几乎没有之一。邢佳栋也很喜欢,不过他的这个角色,个人觉得更适合雷大头来演。不过要说全片最佳的话,不是余男,也不是虞啸卿(哦错了,虞啸卿是《我的团长我的团》中邢佳栋的角色),而是那个结巴跟班,哈哈哈哈,全剧亮点。故事嘛,芒果TV太善于迎合,没有新意,说教意味重,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看央视法制频道。
迷雾追踪之后,又一部大女主刑侦剧,案件也同样都是涉及女性社会问题。甚至连女主的家庭问题和过往身世都惊人的相似。同一个模板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吧。
在警校的时候对这类片子无感,离开警察这个大环境后又很感兴趣这类题材。电视剧是想走真实路线,但还是略显尴尬
可看👀,案子是今日说法的味道,女主演的是美剧,男主演的是重案六组,不在一个频道。但剪辑和编排都有明显bug。
——“妈妈,老师说我要再撒谎就把我开除了”——“嗯,那我们就换个学校,我们把他们开除”多么霸气的台词啊!
明明可以做成精品剧,却浪费了好故事,很多证据一审前就可以调查出来,也没有好好利用故事的矛盾制造戏剧性,挖掘不深刻,后面强行升华也很尴尬,真的很可惜啊,气死我了,中国编剧究竟在干嘛,芒果你能支棱起来吗,太失望了
emmm,剧本质量不行。案子简单,也没多层次的设计,深度么更是没有的。演员演技被浪费,余男明明可以驾驭更复杂和更接地气的角色!)不过第一单元最后的科普比较不错、虽然我不会因此给作品加分。
只能说白瞎了题材和演员了,太粗制滥造了,剧情漏洞太多
前两集一个案子,看完完全懵逼,这剧情和测谎、刑侦、探案有任何关系么?没有!勉强是个青少年保护宣传片。4集弃。
完结撒花。最后一个案子可能是篇幅原因略显仓促,有些地方没交代清楚靠自己脑补吧。总的来说质量肯定比不上之前的国产悬疑剧天花板,然而这剧是靠女主撑起来的,余男不愧是影后,太能扛特写了,以女性为主导角色的悬疑剧希望多多益善。////一口气追完6集,是近期以来能看进去的国产剧。全程主角都在查案无多余剧情,余男演的警花好飒,邢家栋演的吃货逗比警察大叔太可爱了,案件中的配角演技也不拉垮,好几处都看哭了,尤其是第一个案子。
以测谎、观察微表情寻找疑点和方向,在国内刑侦剧里题材比较新颖抓人。前几集不仅关注了社会问题,同时涉及了法与情的深度。环环相扣悬念做的还不错,节奏适中。邢佳栋的喜剧部分略微有点硬,余男的人物依然有魅力。
余男好性感!只是可惜剧本不太好,太平了。第一个案子有点扯,国内女性杀夫根本不会轻判只会重刑,所以从一开始作案手法就很有问题,虽然制作组努力做到真实,但悬疑片的受众恐怕不吃这套为了过审连核心事实都扭曲的剧,有点可惜,毕竟出发点非常好,最后的幼女性侵后如何应对的科普很有意义,可惜大家都知道没法实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