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怀着十分忐忑的心情看完这部电影的。
一是对这部电影到目前为止的沉寂有些不安,并没有像《时时刻刻》那样引起轰动,也没有在头条新闻里见到,这让我有些怀疑。
二是对它有太大期望了,从《墙上的斑点》开始,对伍尔夫,对她的文字,对她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对她这些动人心弦的经历故事,我有太多热爱了。我了解她的途径太少,我很害怕,在电影里见不到我想看到的。
尽管 Elizabeth Debicki演的伍尔夫的确是有些太被动(受)了,但并不影响,整部影片在氛围营造和音乐伴奏是十分动人的,诚恳的讲述着伍尔夫的故事。在主线剧情之外,对于两个家庭之内的故事很少提及,有些不太合适,因为这个故事就应该是发生在家庭的背景下的,难道编剧认为所有人都应该早就知道那些背景故事吗?
关于维塔个人形象的塑造,开始于她接受的一次访谈,她在电台节目里作为畅销书作家,极陈自己的女权观点,“Independence has no sex”,她对此的观点更像是一位胜出者站在颁奖台上讲述自己的成功经历,而不是一位传统的争取权益的女权斗士,她的威严和自尊让她的丈夫、母亲觉得不敢侵犯。但我的第一次触动还是那个记录在册的历史,因为是女性,她无法继承自己心爱的贵族庄园。
自始至终,她是相当现实主义的那一方,她男性化的那一面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如伍尔夫所说:“她的文字缺少坦诚,太过偏重于技巧。”最后的对白之中,维塔说:“我只是从外表观察事物,而非用心感知。”相比于人,她更偏重于物,就像那座庄园,她尽管可以随意出入,随意居住,但得不到总是让她最为伤心。
维塔的形象如果放在现代,那她一定会是一个成功的女性,有着独立的人格,有着成功的事业,有对爱情的持续追求,也能处理好与丈夫与朋友的关系。她和丈夫的相处方式是令人羡慕的,丈夫始终对她保持着一种尊重,在她的选择面前始终有着理解,他们之间也不需要过多解释,“我爱你”,记住这句话,哪怕我到天南地北,哪怕你爱上了别人,这也不会改变。只是一种哪怕放在现在也值得众人羡慕的爱情:夫妻双方都有自己的爱情,都尊重彼此做出的选择,但最终的归属,如同最初的婚礼一样,是属于对方的。
自始至终,她的现实感与伍尔夫总显得很格格不入,伍尔夫并不喜欢维塔一次又一次目的明确的邀请,也不太喜欢她充满欲望的小动作,那时我觉得,这两个生活态度完全不同的人是不可能会相爱的。但后来,我发现她们爱的出奇的自然,没有太多激烈的碰撞,在维塔的追求下,自然而然的便开始了恋爱。其实她们两人的爱情,更像是互相补足了对方的缺口。一个对爱情漠然,一个热情似火;一个缺少对肉体的欲望,一个对性爱执着肆意。这多多少少让活在虚构世界里的伍尔夫有了现实的体验:性。她在此体会到了快乐。
电影中间,我又看见了那个我想看见的伍尔夫。当灵感来临,出离人群,急忙地来到一个偏僻的海边,感受海浪静谧的拍打在海岸,将自己代入已经来临的虚构世界中,匆忙的赶到工作室,抓起羽毛笔,开始写作。思路如泉水般涌出,手像脱离了控制。这就是伍尔夫,一个永远无法被操控的女人,一个活在自己意识里的女人。
《奥兰多》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漫长的告白。但直到故事最后,维塔才真正意识到伍尔夫的爱,直到最后,伍尔夫才挑明她自己真正的想法。原来维塔一直以来的追求,邀请伍尔夫和她一起私奔,一起度假,只觉得自己得到了身体意义上的伍尔夫,她没有看出伍尔夫对她隐匿但诚挚的爱,她很害怕,害怕自己的躯壳之下空虚的灵魂,无法得到伍尔夫的欢心。这种担心显然是多余的,但也是她的爱的体现。伍尔夫,其实也在为自己弱小的自尊心,为自己书中隐匿的感情,对未来的预期感到担心。她说结局已经在书中写好了,也在想象着死亡来临的感觉, “像闪电击中了城堡”,可能那是她能够想象的最好的结局。
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人,最后的分手也是可以预见了。
————“世界上大概没有比Virginia写给Vita的史诗性情书更浪漫的事,可是Vita转手就送给了她的新情人”————
《薇塔與弗吉尼亞 Vita and Virginia》是 2018 的電影,描述暢銷作家 Vita Sackville-West 與文學明星 Virginia Woolf 之間的故事。Woolf 在 1928 寫的傳記型式小說 Orlando 就是基於描繪 Vita。
還沒有時間做功課了解真實的 Vita Sackville-West 與 Virginia Woolf 是怎樣的人以及事實上她們的關係如何,只側面聽說這電影情節就如同兩人的「同人文」,劇情大多是腦補、美化?所以我就大膽也不敬地,先把它當做一步純粹的愛情片欣賞。以後我會彌補,好好去查她們的歷史並讀讀 Orlando 這小說。
電影一開始我一直驚嘆 Vita 做為「瘋狂粉絲」的行為,熱情主動、狂烈表白、
毫不保留、不斷地稱讚,然後製造機會能相處。
但後來我覺得這更像個「大亨與花兒」的故事:
Vita 如同愛情的大亨,她有無數的愛,全力傾灌在一株漂亮又孤單的的幼苗上,當它開苞綻放時,她與花將會盡情享受最美麗的愛情。
Virginia 是朵孤芳自賞、覺得自己不漂亮但清高的花。她習於接受稱讚,但心裡有部分並沒有真的接受,尤其當涉及愛意,她的愛與慾一直只是埋在土裡的苗,就算接受到了,也只是時不時地沖走、只一點點累積下來。羞澀的小苗從不回應索愛,就好像性冷感一般。
有無數愛意能揮灑的大亨此時很有耐性,因為這是她在汙濁俗世中能發現最純淨最美的一朵花,她執著地不斷投入追求和努力。
花兒因為大量的愛灌注,不自信和愛慾的小苗總算突破了冰封土壤。她充滿活力地奔跑擁抱愛情,活得圓滿、自在,快樂得不像自己,當她綻放時,才華上澆灌了愛情的蜜,能比任何人更華麗、絢爛。
在 V&V 裡,兩人都已婚。脆弱的花兒 Virginia 甚至有個如同生來是自己的四肢一般、適合自己又全心支持的好老公 Lenard。或許是這份負罪感,或許是社會氛圍不容,她遲疑了而擺盪著。大亨說了:如果你讓我懸著,我會讓你受傷的。
這句是威脅?或是大亨了解自己而好心劇透?
習於愛情波濤的大亨,當大量付出已得到認可與回應,但對方竟然在此刻不投入,這份不理解會傷及她的自尊而想傷害對方嗎?當她終於獲得心中最美最棒的珍品後,就沒有耐心再等待擺盪靜止了嗎?
愛情大亨的設定,很可能放眼她的花園時會關注其它花兒。但這不影響她與孤嶺之花之間可以是絕對的真愛,只是與其它花之間也有可能是。真愛並不一定是獨占的,尤其大亨的愛像是無窮盡能生出來。
在 V&V 裡,Ginia 最後說 Vita 不夠真誠,也造成 Vita 作品的特色與問題。但我認為她追求 Virginia 是十分真誠、坦露而且也毫無保留、致自己於險地、把心臟都剝出來獻上的,這不是真誠的話是什麼?
或可能是 Ginia 覺得 Vita 對生活、對生命不真誠,這倒很有可能。Vita 做為土財主之女 (物質上的大亨),作品也銷售好 (地位上的大亨),又是熱情主動的雙性戀,夾在這其中的價值觀及謀生方式,都可能會養成她對生活及社會諸人諸事的態度,與孤芳花兒的非常不同。大亨雖然灌注給花的是金黃豐潤的愛,但自己心裡可能有黑洞、很空虛或扭曲的部分,不知此兩人最後走向 Happy Ending 時,美麗的花是否順利拯救了空虛的大亨。
電影前三分之一,需要耐心習慣當時的生活與溝通方式及裝束,而且也還在了解眾多的人物關係,會有點無法投入劇情;但習慣之後就開始體會她們關係迷人之處,經典的配對、美麗的文字及演員,還是十分推薦給各位朋友。
我们曾把爱写成诗歌。是轻轻吟唱的如梦令,是早上和太阳一起洒进来的鸟儿的歌声。我试图向你诉说我走过的地方。那些我本期待有你在身边的城市。明信片上简短的文字,不愿承认的思念。因为你的出现而欣喜若狂,因为自私而牵住了要离开的你。我已经渐渐淡忘了和你在一起时的那些小心思,只能凭一腔模糊的赤诚,回忆我们的相遇,重逢,分离。
每次和荧幕里的故事产生共鸣,就会庆幸自己曾经吃过的糖,让我想到曾经拥有过的幸运,我不用羡慕故事里的人,也不会质疑故事的真实性。然而,因共鸣而泪如雨下的时候,是深知那糖已经化掉了。
我的感受仅基于电影,对现实的《奥兰多》写作年份以及两个人的真实情感相处不做依据
看完电影,我偷着乐了很长时间,就像喝一杯浓度很高的酒,韵味绵长,这种绵长感体现在2个方面。
第一:vita 和 Virginia爱情之间的推拉互动,你抛给我,我又抛给你,就像两个爱情高手在爱情这张桌上打乒乓,乒乓一直没有掉,爱情的推拉一直贯穿电影始终。这是我看女性之爱电影中唯一一部两个高手的推拉,两个成熟睿智女人互撩谁不愿意看呢!
其中最有意思的莫过于初次见面二人之间的推拉和试探。vita真是一个社交高手,太会说了。
v:vita vi:virginia
v:i heard you on the radio this morning 今早我在电台上听到了你 vi:i just read your latest novel 我刚读完你最新的小说 v: why do you think your books sell more than mine? 为什么你觉得你的书卖的比我好 vi:popularity was never a sign of genius 人气从来不是才华的标志 vi are you going to somke that? 那根烟你还抽吗?
感受两人之间的写信往来(基于电影,不基于现实)vita真的很能撩呀,她的文字就像细水一样,非常对文艺女青年Virginia的口味,一撩一个准!
爱情电影,看的就是推拉互动,有互动才有看头,更何况两个有才华的人相互撩起来,真是销魂!
第二:电影最后Virginia借《奥兰多》与vita告别,让我看到伍尔夫本身对人性极深的洞察。文学即人性,伍尔夫最后的理解与放手,是对人性弱点的彻底承认并与之和解(vita注定是多情的,就好比我可以为你死,但我却不能只爱你一个,只为你一个人死。一个热爱冒险,喜欢挑战的人,总是无法专注于一个人,更何况,让一个人专注一个人一辈子本就是违背人性的,人性就像自然规律,你只能承认它、尊重它)。这种人生境界,给了我极大的启发,甚至于激发了我阅读伍尔夫所有作品的强烈动机。
电影中的台词是如何诠释伍尔夫对人性的理解呢?
在受到伤害后Virginia说:我一直在倾听你,listen这个词用的极好,因为倾听,所以理解,最后放手,与一个人分手最优雅的方式莫过于此,当然,这是基于真正爱过。
电影对白:when i loved u felt as if you could not reached it too to take my hand as i held it out to you. i stil do but not in the same way . i'm listening you. you are an exploding star reflecting light across the universe and it means you are incapable of shining your light on one thing on one person alone and not in the end on me
【译文:当我爱你时,我向你伸出手,你遥不可及。现在我依然爱你,却是不一样的爱。我在倾听你。你如同一颗爆炸的恒星,光芒照耀整个宇宙,因此,你没有办法让你光芒聚焦在一件事,一个人身上。最后,也不会聚焦于我】
我曾看过《奥兰多》序言里一句话:维吉尼亚.伍尔夫,写完《奥兰多》后对人性的理解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
深以为然,这是电影中最触动我的地方,给了我很多启发。
前些日子,看到一个gif图,据微博文案所言:是“正妻”打“小三”的画面。
带着“正妻”的title,就可以理直气壮的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在公众场合对另一同为女性施以暴力和人格羞辱(被打女性已经曝光了呀,居然没有人上前加以阻止,这个动图给我感受太多了!!!),人何必把自己弄到如此难堪的境地,想来也是极为心酸和悲剧的。(我个人认为,一个出轨的故事里,三方都没有谁绝对的正确,也没有谁绝对的错误,更没有谁有资格站在所谓道德的制高点上对他人进行人格的羞辱,甚至人身攻击!!!)
想来,人还是要多读些书的,你遇到的人生问题,早有智者为你答疑解惑了,有了知性和理性,才不至于丧失人性!这是维吉尼亚伍尔夫通过《奥兰多》给我最大的启发!
无关乎历史上的Virginia是怎样的人,只写演员所演角色给我直达心底的触动和感想。
这位作家骄傲、敏锐且感情丰富。
不知为何,伊丽莎白·德比齐演的弗吉尼亚竟然这么动人。不是明艳四射的人,而是万般可爱之处需要用心感受和安抚的小傲娇。
我对这样的人总会多留意几分。哪怕人群之中她不是最耀眼的存在,也会为她多留一些关怀。我仿佛能感受她细微的复杂情绪。对她每一个眼神和姿态下传达的信号全部接收,只要她出现,所有的注意就都给她了。
同样的,她眼角含泪的皱眉、绞紧双手的颤抖、无声的委屈、甚至是那一点小小的幸福和惊喜,无一不让我头脑发热、为之一颤。
这些描述很老气,我试着更明朗地表达。
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能准确传达出感受,无比真实,让我情不自禁代入情境,一时分不清是为她难过,还是把自己当成了她而为自己难过。这种体验十分难得。
我接受一个设定:她总是能感知更多,并且感受更深。既然幸福能加倍,痛苦自然也不会少。我不想这样的人受到伤害,不敢想象她经历这些抛弃和背叛会有多难过。所以我不愿她难过,甚至想给她永远的幸福和安宁。宁愿她做一个快乐的平凡女子,也不要她承受这么多,将自己推向深渊。
刚下了一场雷阵雨,三月,天气渐暖,不过此刻阴冷的天气正好很配写文的心情。如果我有理想型和梦中情人,应该就是她这个样子:富有才华,骄傲又敏感。而我负责为她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她尽情绽放,我在一旁欣赏就好。
哪怕这样的人生阴雨天多过晴天,我也愿意去承受。天知道经历了这么多阴冷后的晴天有多敞亮,天知道阴冷天两人相互取暖有多美好。
为什么呢?大概是,她的声音、语气、措辞、思想、性格、脸部线条、每一滴泪、每个叹息,都刚好是我喜欢的样子,并且这种喜欢多过承受苦难的痛苦,两个人契合到骨子里,所以我愿意与她苦中作乐,携手尝尽一生的悲欢。
(收不住了,平时写文也不这样吧,可是遇到真喜欢的人就只能将一颗真心奉上,虽然只是一个电影角色,谁知道以后会不会遇到真人版呢?哈哈)
When Violet was 14, she confessed her love to Vita and gave her a ring. (这个剧情好熟悉,Anne Lister和Tib在寄宿制学校时也干过)In 1910, after the death of Edward VII, Mrs Keppel made her family observe a "discretion" leave of about two years before re-establishing themselves in British society. When they returned to London, the Keppels moved to a house in Grosvenor Street. At that time, Violet learned that Vita was soon to be engaged to Harold Nicolson and was involved in an affair with Rosamund Grosvenor. Violet made it clear that she still loved Vita, but became engaged to make Vita jealous. This did not stop Vita from marrying Harold (in October 1913), nor did he curtail his own homosexual adventures after marriage.(没想到名流谈恋爱也这么小学🐔。Vita的老公本身也是同性石锤不断,两个人是开放式婚姻。)
Violet made Denys promise never to have sex with her as a condition for marriage. (Violet是纯种姬佬)
The climax came when Harold told Vita that Violet had been unfaithful to her (with Denys). (Denys是Violet的老公)Violet tried to explain and assured Vita of her innocence (which was in all likelihood true). Vita was much too angry and upset to listen, and fled saying she couldn't bear to see Violet for at least two months.(Vita这里很渣,明明自己都和老公生了两个孩子了,却还对Violet子虚乌有的“innocence”感到生气)
In January 1921, Vita and Violet made a final journey to France, where they spent six weeks together. At this time, Harold threatened to break off the marriage if Vita continued her escapades. When Vita returned to England in March, it was practically the end of the affair. Violet was sent to Italy; and, from there she wrote her last desperate letters to their mutual friend Pat Dansey, having been forbidden from writing directly to Vita. At the end of the year, Violet had to face the facts and start to build her life from scratch.(可以看出来1921年两人关系的破裂与Vita老公脱不了干系,Vita是贵族女子,无法承受被离婚遭受的名誉损害)
一些关于Vita老公Harold Nicolson的题外话:
(1917年约pao染上性病怀疑传染给了老婆)
In December 1917 Nicolson had to explain to Sackville-West that he had contracted a venereal disease as a result of an anonymous homosexual encounter, and he had probably passed it to her. As it turned out, he had not.
(1921年棒打鸳鸯的心路历程在1920早有铺垫)
In the same year, Sackville-West become involved in an intense relationship with Violet Trefusisthat nearly wrecked her marriage; as Nicolson wrote in his diary, "Damn! Damn! Damn! Violet. How I loathe her".
电影中的内容应该基本都是真实的。上图所示的便是奥兰多第一版原版中配的Vita的肖像画。
整体不太行,浪费演技和颜值,不过姬出屏幕的高妹实在是太诱人了can’t take my eyes off her
在BFI 伦敦LGBT电影节上看的,全场好多les couple,而且多数是奶奶的年纪,成双成对一起来支持lgbt电影,真是太甜了。服装美极了,vita好撩~而且同去的朋友说床戏难得的用手…2333
差点看不下去。不清楚vita本人是不是这样的气质,没有看过vita写的作品,电影里塑造的这个Vita完全没有让我对她本人的好感增加一丝一毫。我想象中的,或者说我希望的vita更具贵族风度,更潇洒不羁,更优秀一点,这样才值得伍尔夫的感情。电影对vita和伍尔夫的这段感情的解读是正确的:vita仰慕伍尔夫的写作天才,伍尔夫爱vita的成熟和示好,而不是vita的思想内在;vita把伍尔夫看作一个有待征服的猎物,伍尔夫却把vita看作一生唯一所爱。这是一个富二代挑逗矜持才女,得逞后拔指无情的故事,只因伍尔夫才情光辉的万分之一照耀在了这些对话书信上,才让这故事脱离了平庸。哦~我爱伍尔夫。
认识Vita那时候Woolf已经40岁了吧 这样一个聪明加神经敏感的人 竟然硬生生被塑造成了楚楚动人小可爱?【是夸 是真的好可爱】 不过谁能禁得住Vita这么撩 而且Woolf想念恋人时候那个眼泪汪汪的样子 哇真心让人母爱泛滥 扯这么多 还不是因为导演编剧毁了一个好素材
后面半个小时挺难看,剧本不怎么样。两个女主之间的感情和她们与丈夫的羁绊都没描绘好。高妹刚出场还是很耀眼的,可是看着看着就觉得Harold和leonard要比两个女主有魅力。vita和她丈夫的相处模式才更让人羡慕,她们需要彼此,而且还拥有比普通夫妇更深厚的感情,也比靠着情欲才能维持的情人关系更牢靠。当然virginia的丈夫也很不错,“嫉妒心理就应该像没用的手稿一样被揉做一团扔掉”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很了不起。P.S:因为elizabeth debicki非常美,多加一颗星(颜控的无奈)。
读过了奥兰多,看过了时时刻刻,再来看VV,内心充满了诸多难言的情绪,Virginia的台词每一句都仿佛是一句诗、一句哲言或一段内涵深刻的文字,但丝毫不觉得做作,原本奥兰多就是一个有着复杂个性的人物,而看得出,Virginia特别宠爱这个人物,即便他或她做了许多的荒唐事,最后依然赋予了她新生,看完VV就更能体会了,Virginia的疯狂也是必然,她太特别了,如果不是她疯了,就是我们都疯了,她才不会和我们一样平庸且无趣
Eva不演真的是暴风哭泣啊啊啊啊啊啊~~~~~~~~
说不清哪里不对,大概就是没有化学作用吧。当看到导演上一部作品是“烧烧烧”就觉得仿佛应该找二小姐来演。
天哪,这是两个多么复杂、绚烂、澎湃的灵魂。朴素又华丽的短句,让人感觉语言似乎就是为了这样的人而生的。论写给前女友的最后的情书,莫过VW的《奥兰多》和席导的《烧女图》。普通人出于肉欲的爱情过于苍白和单调,即使大多数人口口声声说爱上的是对方的灵魂,然而事实是这种灵魂实在不值得一提。我以为此片是拍的极好的,为了引用原文作台词难免会有些不连贯的地方。看完此片后对凡人失去了兴趣,感觉自己从未真正恋爱过。结尾有点让人想流泪,有些人就是这样的,她像一颗恒星,照亮所有人,但是永远不属于任何一个人,更不会属于你。
“时时刻刻”之后我觉得再没有演员能演好伍尔芙了,结果这部女同电影另辟蹊径,把两个女作家性底交锋的故事演绎得精致复古,文学性也比另一部“柯莱特”要强。不过这段“双V恋”的主被动太明显了,反而让我有点怀疑像在看GL文...
我实在是太喜欢伍尔夫的全部了,也喜欢两位演员,无理性的给五星。
厚积薄发是在我看来最能描述Virginia这个女人对待感情对待事物的态度 不是无动于衷 不是藏得很深 只是在所有的情绪彻底爆发之前 会给外人带来一种feel nothing的错觉 而真正爆发的那一瞬间 就像是白纸上的泼墨 什么都改变了 什么也都回不去了 如果要用什么词来描述伍尔夫 我想她应该属于土壤 不同于根系 因为她更脆弱 不同于鲜花 因为她有思想 不同于星星 因为她是真实存在的 可能多的只是时间需要让别人去感受 是土壤 也像海绵一样拼命吸收所有的感知 这种人的感情像是没有被止血带束缚而自由流淌的血液 没有循环 没有停止 只有唯一一次的结束 这也就是我最喜欢Virginia Woolf的原因:她其实有着100%的纯粹和执念 Once starts it ends
通过电音和臆想来突破历史剧的体裁,尝试是大胆的,但不应景的尴尬也是无疑的。vita的演员出戏很重,该是个女王形象地来诱惑我们的Virginia woolf,可老在历史剧里嘟嘴卖萌,完全感受不到她们的热恋。只是沦为历史壳下的爱情戏码,也没有描绘好与创作文学的关系。
就那个时代而言,俩人都嫁对了人,才有这段“无伤大雅”的美丽情缘。伍尔夫看得很清楚,薇塔就像太阳一样,周身散发爱与光明,却不会聚焦于某一个人,所以不如让奥兰多不必停留,永远青春永远前行。俩女主实在好看到发光,剧本是什么节奏是什么没在在乎了。
整部片子弥漫着浓浓的悲剧情绪,Virginia永远拥有让人钦羡的才华,却也永远摆脱不掉被爱人伤害、一击即中的崩溃命运,敏感的人总是拥有最极端的人生。(btw我好羡慕一百年前这种开放式婚姻关系,夫妇双方各自拥有lover,而又归于对方🙂)
世界上大概没有比Virginia写给Vita的史诗性情书更浪漫的事,可是Vita转手就送给了她新情人。V&V就是这么两个太不一样的独立个体,太超越时代的先锋女性,两人之间的感情真的是复杂又微妙。值得说的是Vita晚年写作的书桌上刻得有3个名字,其中一个就是Virginia。 Chanya Button是个值得关注的导演。超爱电音的使用!
最后一幕哭到崩溃 "I fell in love with your vision of me" "you spark like a thousand candles" #tiff18
感谢弯弯字幕组,译制相当用心了。// 其实英国人普遍嫩牛五方的长相我一直get不到正面视角的美点(当然侧面无敌),但是演员的气质属实卓然,尤其用英伦腔念出那些充满书面语的台词,听感上就十分大气享受;同性情节不可或缺但点到为止,更加注重合理铺垫作家的创作灵感来源,也确实表达得敏感易碎、细腻温婉;镜头语言颇具宫廷风格,构图古典严谨,景深变化丰富,互通情书的段落拍得暧昧又甜蜜。/ 只是表演痕迹还是有些明显,剧本的完成度还能再提高些,7.5/10分。
唯美,感性,热烈,富有诗意爱情是毒药
我一个人看的这个电影。伍尔夫是我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的挚爱,无论她写的书还是她这个饱受精神疾病困扰神经质却才华横溢的女人。一直想知道她和Vita的故事,终于如愿以偿。她与VIta之间那么多年浪漫又轰动的爱情,背后还有一个完美丈夫对她无条件地支持,照顾,包容和成全。这样纵情恣意的一生,放在那个年代,多么幸运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