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西部片和类型片的鼻祖。奠定了西部片的元素:枪,宽沿帽,奔马,追捕,狂野,强盗,抢劫。
1903年,埃德温鲍特,美国。之前拍摄过《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
美国电影在此之前的十年中发展缓慢,大都抄袭欧洲影片的构思,争夺机器的专利权。持续上映十年,美国观众很喜欢,刺激美国电影工业发展。西部片以19世纪下半叶美国西部拓荒时期为故事背景,反映文明与蛮荒,个人与社会,本民族与异域民族等矛盾。
电影史上第一部舞台化转向电影化的影片。镜头剪辑很丰富,以往的影片总是一个镜头一个段落,每个段落有较为完整的逻辑性,意思完整,本片充满时空转化和交叉,把发生在不同地点的平行动作交替切入的方法,摆脱传统戏剧顺时序的叙事原则,列车发报员被绑,火车抢劫,舞会跳舞三个情节被叙述在一起,创造了真正符合电影艺术的叙事时空,直接剪辑没有转场技巧。
结尾强盗面向镜头开火,也是向观众开火,某种程度打开第四道墙。也是某种意义影史第一个特写。
叙事性
逃跑的强盗,企图挣脱绳子的电报员,舞厅中跳舞的不知情的人们,把同一时间点的不同空间并列展开。
将发生在不同地点的平行动作交替切入,在同时性的运动关系上的处理,摆脱了时间的束缚,打破了传统戏剧顺时线性叙事的原则,创造了真正符合电影艺术的叙事时空。创造性地发展了电影叙事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二、西部片简介
西部片是好莱坞特有类型片,又称为牛仔片。
1⃣️背景:以19世纪美国开发西部为背景,表现拓荒者的生活,表现过程中各种势力的斗争,以及白人驱逐屠杀印第安人的场景。
2⃣️人物形象:人物善恶分明,有明显的特征区分。正面人物通常是头戴宽沿帽,腰挎左轮手枪的伸张正义的流浪英雄;伸张正义的中年男性警长;生活放荡但心地善良的妓女;吝啬刻薄胆小的银行家。
反面人物通常是鲁莽原始未开化的土著印第安人,抗拒文明凶恶可怕的非人形象;横行霸道的地痞歹徒恶棍。
3⃣️故事情节:充满打斗,枪战,追逐等动作场景,穿插英雄美人的爱情故事,加强荒凉壮美的美国西部景色。结尾往往好人好报,坏人被惩治,英雄带着美人离去,过上幸福生活。
4⃣️著名作品:第一部西部片1903年鲍特的《火车大劫案》;30年代约翰福特的《关山飞渡》,《正午》《红河》
1)铁路控制室。-内景- 画面中央控制员坐而看报。画左强盗2人破门,拿枪威胁控制员。画右窗口可见列车行驶而过且正在减速。火车停下,可见乘客在车上往外张望。窗口张望进一个头就停车事宜与控制员交谈,此时强盗一人卧倒桌下一人紧靠门边。此人离去后,强盗两人把控制员击倒并进行了捆绑。火车开进站台。🎵1
2)控制室外。站台-外景-画中 X型和楼梯结构。画左 强盗4人 。画右停止的列车和出现在车顶的工作员。强盗向画右移动,钻进车厢,列车启动。
3)列车车头车厢。-内景-画中列车员在工作。画右窗口外可见飞速移动的树影。画左强盗试图破门。🎵2工作人员警觉,关箱子,扔钥匙。强盗破门,工作员火力反抗。被枪击。强盗抢箱子。用炸弹炸开箱子。拿走钱。此处爆炸产生的烟雾被着色。
4)列车车头车顶。-外景-可见行进中的列车和周围环境。强盗2人。其中一个与第二幕出现过的一个工作员搏斗。工作人员被制服,在被块状物拍打头部后昏迷,被该强盗扔下列车。画面展示了火车行进在空气中产生的压强。人像纸片一样消失。另一个强盗威胁另一个工作员停车。(摇晃)
5)列车车头地面。胁迫此工作员下车断开车头和车身的链接。-外景-强盗两人。再次上车。
6)列车车厢地面。-外景-一个强盗在车门前拿枪胁迫乘客下车。两个在车上赶乘客。群像。音乐变🎵3有人要逃。(向观众方向)被击毙。两个强盗向剩下的乘客勒索。三个强盗向画右逃。乘客一哄而上围着被击毙的人。
7)列车车头地面。-外景-三个强盗跑上车头。车开动。由画右行进至画中消失。
8)几秒后,-外景-列车再次在画右出现。然后停下。强盗4人下车。向山林逃窜。(摇 俯拍)
9)强盗带着赃物来到林间。越过小溪流。到达来时的驻马地。骑马逃走。期间一个强盗摔倒,为后面做了铺垫。
1)控制室。小女孩。红裙着色。救控制员。
10)舞厅。警察和女人跳舞。红裙和黄裙着色。画左进来吸引女人目光的跳舞能力者,警察朝他脚边地面开枪驱逐。烟雾着色。异者离开。控制员进入。报告案情。警察出门追捕。
11)山林里的追逐。画中向画右撤出。开枪。烟雾着色。强盗1人被击毙。警察1人停马查看。
12)山林。强盗以为摆脱追捕,下马分赃。警察形成包围圈。把强盗击毙。开火烟雾着色。警察继续强盗之未竟事业:分赃。
13)红领巾绿衬衫的牛仔形象。面对画外观众开枪。着色。
*警察和强盗的装束并未明显区别。
*其实数来数去都是14次切换。13个场景。
*应枪倒下的每个人都在释放表演欲。
*12幕的一个bug:枪响马未惊。
埃德温·鲍特导演,类型片的鼻祖,第一部西部片/警匪片/犯罪片。连续剪辑转场、蒙太奇的初步探索。结尾对着屏幕开枪真是棒——打破第四堵墙&间离效果&“影史第一个特写镜头”。(8.5/10)
当梅丽爱还在以舞台化的形式拍电影时,埃德温已经将影片带入电影化的时代了。这样的意义不言而喻。什么蒙太奇、染色影片都不重要了
8/10。 影视基础课:在画面内部的运动关系上打破了戏剧式规则,著名的第一镜以景深镜头为视觉线索(劫匪捆住电报员、窗外火车车速放慢),构成人与景多种层面上的相互关系,接着场景是一座木塔分割画面,躲在木塔下的劫匪从画左向右运动溜上火车,把紧张的外部动作同情节联系,时空运动关系上的同时性(舞厅和被解救的电报员两个不同地点的平行动作交替),摇拍和俯仰拍、外景的摄取都在强化运动的戏剧性(如骑马逃跑),也使用了当时的特效(枪膛射出的烟雾和近身搏斗),剪辑的局限性在于景别的使用不丰富,缺乏近景和特写。
景深产生信息和人物关系,构图增强观众注意力,摇拍俯拍仰拍带来“最美山谷”,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人物的平行剪辑扩大叙事空间,最后“打破第四面墙”的几发子弹击穿人心
我不知道除了学习电影历史的人,为什么会有人自动自发看这些片子。给五星是因为我也在学电影历史。这片子开创太多历史里程碑,第一部运用了相机外剪辑的片子(惊讶梅里叶居然没想到这点),第一部发掘出平行剪辑的片子(虽然其实并不是第一部,鲍特之前拍过平行镜头,但反正都是他搞出来的)。
「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警匪片,也是美国西部片的开山之作。」中远景,固定机位,用十一个镜头完整叙事,以及最后一个朝电影观众开枪的惊艳特写。试图建立一些基本的语法,把电影从“杂耍”的地位中拯救出来。尽管在表演上还存在夸张的成分(如人中枪后花式倒地),但无疑为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觉得这是美国一切商业片的鼻祖
20世纪初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发现时期,不仅有相对论、潜意识、勋伯格、马蒂斯,而且刚刚诞生不久的电影也在迅速更新自己的表现手法。本片甚至具有思想史意义,彼得•沃森《20世纪思想史》:“在当时,观众们完全被迷住了,甚至开始议论电影是否能够阐明意识流、柏格森的时间概念或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因为并行剪辑为影片增添了无穷的心理紧张,于是越来越多的实践性想法得到了实施,而这样的效果是戏剧无法达到的。”影片让我最觉莞尔的是看出来搏斗时被扔下火车的是个假人,像纸片一样被迅疾刮走,反倒表现了火车的动感与速度。
The.Great.Train.Robbery.1903.DVDRip.XviD-AEN
之前看了《凯撒必须死》再看《火车大劫案》,想想电影自身的语言一点点建立到今天的模样,真是令人感叹的事。
交叉剪辑,电影到了美国就往故事片方向发展了,影史第一部西部片,开了好头。片尾开枪经典了。
影史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为西部片在美国的统治地位打下了基础,发展了卢米埃尔的户外真实表现方法,改变了梅里爱的戏剧叙事的创作方式,揭示了令人信服的剪辑技巧的潜能。 为叙事电影开辟了道路,直接影响了格里菲斯的电影叙事观念的形成。
火车大劫案在电影史上的地位和历史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史上最早的西部片,也是较早地利用蒙太奇来组接镜头从而达到流畅叙事的,平行剪辑和一镜一幕。尽管放在现在看有些无趣,演员的表演甚至还很浮夸,但是其地位却是无法撼动的。
还算紧凑,有几个镜头比较有意思,但晃得眼晕,再短点能接受
影史著名的分镜头影片,已经突破了之前一个镜头一个故事的叙事方式,在平行叙事上有了突破性的表现。虽然每个镜头中仍然以一个中远景到底,但车厢那段已经很丰富了,表演也多了些细节和流畅性。看到史上最矫揉造作女演员,就是那个救了铁道员的斗篷小女孩,囧得可爱了。整体感觉比老肖的1st大劫案给力
后来的犯罪片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填的吧?印象深刻的几处:手工上色太写意了😂群演居然这么多🤣每个演员倒下的那一刻都很拼🤣以及最后一个镜头~又及,这部片子之所以载入影史,需要了解一个前提,此前是一个镜头讲完一个完整的故事后再进入下一个,而本片运用的剪辑手法虽然在现在已经习以为常,但在当时确实划时代的。
短評談剪接的都是拿來補作業的吧?不只剪接,全片十三幕十三構圖,從窗框到藍天,無所不動,這調度竟然不惡。
手工上色,平行蒙太奇,有运动镜头(摇),一场一镜,全景镜头。最后一个镜头打破第四堵墙,在银幕上“向观众开枪”,很有趣。演技很好玩,西部片/黑帮片混杂喜剧类型么?【看到5碟早期电影集里面收录的版本,开头的彩色字幕版还是很重要的】
看早期电影总免不了有种在博物馆欣赏原始文明的心态:看啊那时候的人类竟然已经会制造工具了!好评!五星!
影片共分14段,每一段都是由一个镜头拍摄下来的完整事件中的一部分。镜头之间空间交错和切换,创造了电影叙事的流畅性和连贯性。被誉为西部片的鼻祖,而本片所带来的西部风,使得西部片盛行到今天。而因为大受欢迎本片也连续上映了十年,是美国第一部卖座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