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的原名是My friend Dahmer,直译应该是我的朋友达默,但是我在看到这个电影的时候却被译成我朋友是杀人狂,本着对悬疑恐怖片的热爱点开了,结果发现是个标题欺诈。
剧情按照真实事件改编,特意去查询了故事背景,达默确实是个杀人狂,作为同志他只杀害男性,在杀人以后还会奸尸,并且肢解尸体再吃掉,被警察抓捕后死在监狱其他囚犯手下。
但是电影几乎没有描述他杀人的过程,或者他被捕以后的经历,而是把所有的笔墨都放在达默的童年学校生活,可能是根据他同学的回忆录,也可能是导演故意另辟蹊径,描述是什么让一个人逐渐走向自我毁灭。
如果这是一个电视连续剧,一直从一个普通人,变成杀人犯的描写,我觉得这可能会是一部很精彩的作品,但是只讲到他高中毕业就戛然而止,那实在太吊人胃口了,加上标题欺诈,只能给三星了。
杰夫瑞·莱昂内尔·达莫可能是犯罪史上最冷血、最令人发指的连环杀手。他的外表就有如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男孩子,即使你在街上遇见他,你也不会特别注意他,但他却做出如恶魔般的罪行。他堪称是《沉默的羔羊》里食人博士汉尼拔的真人版本。他会把他有兴趣的猎物绑架,然後杀害、强奸,最终吃掉。和安德烈·奇卡提罗一样,他只有通过奸屍才能获得性满足和高潮,偶然也会望著犯案的宝丽莱自渎。在食方面,他也非常讲究,只会选择想吃的部位贮放於雪柜,其馀的全放到他於厨房特制的硫酸池处理掉。在 10 多件案件当中,他曾经试过先後杀害两兄弟,最恐怖的一次试过把被害者的头盖骨凿开,并灌入水银。虐完奸尸然后肢解食用。生殖器等爱吃的就冷藏。其余用硫酸池里处理。1991年警探在他家发现大量人头和残肢。还有切好的人肉片。
影片的名字叫我的朋友是杀人狂,但是视角并不是那位朋友,还不如叫我是杀人狂,或者年轻的Jeffery这是根据美国著名的连环杀手杰夫瑞·莱昂内尔·达莫改编的传记片, 杰夫瑞被评为最残忍最冷血的杀手之一,他的罪行如同恶魔一般,但是影片里除了动物尸体和标本的血腥镜头,没有丝毫的看点,虽然演员演得还算可以但是真的太平淡了,107分钟的故事片,显得如此的冗长,故事没什么发展,冲突就是杰夫瑞父母离婚的事件,作为传记片真的有些失望。
破裂的家庭、自闭的性格、成长的痛、被压抑的性,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一个突破口来宣泄。这部电影独到之处在于他的角度和立意,它不是去讲述一个杀人狂大开杀戒的故事,而是从小处着眼带领观众去观察一个少年如何一步步的走向这个自我毁灭的过程,并试图探讨其社会根源。这是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对Dahmer的诠释与刻画,也充满了人性关怀。这是一个痛苦与纠结的过程,理智让他多次放弃行动,但被欲望唆使的冲动愈渐强烈,最终使他走上了不归之路,电影也到此戛然而止。整部影片节奏明快流畅,男主角的衬衣好美,眼花缭乱,可以来一场复古的时装秀。
本人是个恐怖片的热衷迷,起初看片名,哇,杀人狂耶,还是朋友呢!嗯!一定会是血浆狰狞挑战人极限的片,然而我完全想多了,其实是一部剧情片。苦等反转黑化的我,看着时间一分分的过去,直到最后也没等来发狂的杀戮。
男主在原生家庭里是个不被重视和关注的可怜娃,他的父母更爱的是他的弟弟,几乎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这个弟弟。为了迎合父亲,他不得不放弃自己对生物学的爱好,对骨头的迷恋,去努力成为父亲想要的样子,就为父亲能爱自己多一点。
当所有人都嫌弃母亲做的饭难吃的时候,男主为了得到母亲的关注和爱,说他喜欢。他本来爱吃的鸡腿,也为了迎合母亲偏袒的心,让给了弟弟。就为母亲能爱他,不讨厌他。
有一天在课堂上被点名回答问题,男主发现装傻能引来别人的关注,像他这样的小透明,瞬间喜欢上了这种感觉,后来他验证了这个想法。只要装傻搞怪,大家都会注意自己,喜欢上自己,就能得到更多人的爱。男主成功的交到了几个好友,也组建了一个小团体,男主第一次被肯定,第一次被这么多人夸赞,让他开心无比。因此为了保持这样的感觉,他迎合着大家,不断的搞怪,又想着各种点子装傻,只为大家能够更愿意靠近他,喜欢他,爱他。
当男主认为自己已经成为父母想要的样子时,家里发生了变故,父母要离婚。本想着总算是能得到父母的爱了,却得到了如此结果。随后男主终于明白自己只是朋友眼中取笑逗趣的小丑,本以为大家是真的喜欢自己,结果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最后男主试着和女生接触,想解决自己被同性吸引的迷茫,然而在舞会上他彻底失败了,他对女孩没有任何感觉,对于他来说,女孩还不如快餐来得可口……
为了迎合所有人,换来的或是空亦或是一个大笑话。压抑着真实的自己,只为奢求得到卑微的爱,是谁也会瓦解崩溃,人卑微到一种极致也就变态了。从此男主爱上了喝酒,喜欢上了恍恍惚惚。这个时候开始,已经埋下罪恶的种子,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还有一点男主若是当初得到父母的关注,一定会发现他为何没有交往女友,要是这个时候能疏导让他正视对于同性的迷恋,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也许了……
总之这片不是在给杀人狂洗白,而是想让所有人看别人的故事,去体会,去感受,去反思,去有所收获,去对身边人做些什么……
原型的dahmer这个人无疑是邪恶的,他自己在各种采访中明确表示自己知道自己做的是不对的,但依旧这样。在这部电影里面,他的高中生活包含了家庭生活,这让人惊觉还有这么惨的人生?吵闹的家庭生活,抑郁症的母亲,学校里面被欺凌,自己是gay还不会被接受。无论如何,每个人都有各种不幸,以自己的兴趣夺走他人的生命,作出非常严重的伤害是很多人都下不去手的。所以他非常evil,就是邪恶。
影片结尾被杀掉的第一个受害者其实和dahmer是同龄人。在看过的一段报道里面,这个受害者hicks的家人在他失踪后疯狂找他直到dahmer认罪才知道真相。这个人其实也是个直男,他在要离开的时候被dahmer“强行”留了下来。在dahmer杀掉他之后dahmer的父亲曾回到房子里去看他,说他在空无一人的房子里游荡,眼神空洞成天酗酒。杀人以及如此血腥的场面是会对人有很大的刺激,在后面采访是dahmer说到这个第一次时说到他把hicks敲昏就说不下去了,直接带过。dahmer的这个第一次和很多变态杀手的第一次一样都是没有很好规划过的。这个人是在他长时间情绪累积之后的一个发泄口,但这个发泄口把他带入了罪恶的深渊。dahmer最后是在监狱的健身房里被另一个囚犯拿着跟他杀掉hicks相同的杠铃砸死的。这种凑巧性真的让人唏嘘。
估计dahmer从来都没有真的爱过哪一个受害者,他只是短暂的被这些人的外表吸引,然后就不加掩饰自己控制狂的本质。他不会真的表达感情,只会偏执。其实dahmer有很多选择,但他有些神经质的性格一直把事情都往最坏的方向引入。他不会善良也不会呵护,只能破坏。dahmer这一生就是“如果所有事情都往最坏的方向发展会怎么样”。
dahmer最后没有反抗,估计是已经明白这辈子一点意义都没有于是放弃抗争了。对他来说真的是最好的选择。
杀人狂的故事总离不开家庭这一环啊,校园中毫无缘由的恶意基本也是青春片必备了。。真人事件百度百科竟然有几千字,太可怕了!男主的颜值巅峰就这个片子了吧。。。
不看到结尾绝对看不出是一部传记片
这么狠的内容,就配这么平淡的内容吗?内心和外在都平的呦。不可说。
有现实的底料,就是叙事上冲突稍显不够,镜头上也没有很暴力,不够带劲。
本以为是暗黑血腥风结果就是一小清新前传,整个一流水账。。
立意是好的,每段戏单拿出来也是拍得很不错,但是真的太长很慢很无聊。。。
喜欢这部电影,真实故事改编。连环杀手的前半生,漫画作者真是无耻没品,你从来没真的把他当成朋友,他也一样;你把他当玩物炫耀,他只是把你当寂寞时的陪伴。生活即是偶然也是必然,一次偶然事件的发生也许只是长期积蓄的情绪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悲剧是从他诞生到一个不幸福的家庭开始的。
原型彪悍,电影拍的挺平。剧本故事来自于Dahmer年少时期的好友写的同名Graphic Novel,视角还是显得稍有限。
拍得有点平淡了,而且这中文译名也让人有错误的期待。maternal rejection 真是害人不浅。
高中买的第一本外语书吧虽然是漫画书那时候特别偏激总在各种horror figure中侦察自己...这竟然出电影了
蛋挞
真的看不下去。美国历史上最变态的杀人狂的人物前传。嗯,得出结论是,没有杀人狂是天生的,总还是被什么激发了,被无视的耻辱感之类的,他好可怜。
非常沉闷的一部传记电影,全片没有血腥的镜头,就是记录杀人狂上学时期的养成记,在学校一般都是性格比较内向缺乏朋友最不起眼的那个人,但不代表他以后干不了大事。估计杀人狂的朋友就是给他画像的那个同学。
结果一点暴力镜头都没有,小清新的变态。。。
角度很新颖,但觉得还不够压抑。过于青春明快了~
弄臣
76/100 从各种角度剖析了一个杀人狂的养成史,这让我联想到当我们挖掘一个罪犯的不幸经历时,并不是为了替罪犯开脱,而是希望社会能够引以为戒,在环境上减少造成悲剧的可能性。如果不结合人物原型,这部电影和其他注重细节表达的青少年校园drama看似无异,但正因为一直有一层阴云笼罩在电影之上,才让它的结局和气质如此特别。
不再是一被提及便联想到其嗜血模样的杀人狂Dahmer,而只是一个处于coming-of-age的内向青少年Jeffery——有家庭问题,有私人恶趣味,会三五成群地恶作剧,又会对成熟男性暗中迷恋,但却在数不清的孤独、落空与不被重视之中走过自己的青春,也让人有些同情。
烂。
男主神似少年时期的River Phoenix。以校园片的形式讲述美国著名连环杀手的惨绿高中时代,天生杀人狂也是有青春期的呀!不见杀戮但有杀意,隐隐约约流淌基情。嗯,查了下资料发现原型真的是同志18岁就大开杀戒,难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