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斯先生

HD中字

主演:詹姆斯·诺顿,凡妮莎·柯比,彼得·萨斯加德,约瑟夫·马勒,肯内斯·库兰汉姆,费奈拉·伍尔加,米哈利娜·奥利尚斯卡,塞林·琼斯,贝娅塔·波兹尼亚克,朱利安·刘易斯·琼斯,理查德·艾尔芬,简·豪,克日什托夫·皮耶钦斯基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琼斯先生 剧照 NO.1琼斯先生 剧照 NO.2琼斯先生 剧照 NO.3琼斯先生 剧照 NO.4琼斯先生 剧照 NO.5琼斯先生 剧照 NO.6琼斯先生 剧照 NO.13琼斯先生 剧照 NO.14琼斯先生 剧照 NO.15琼斯先生 剧照 NO.16琼斯先生 剧照 NO.17琼斯先生 剧照 NO.18琼斯先生 剧照 NO.19琼斯先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琼斯先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影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1933 年,一位野心勃勃的威尔士年轻记者加雷斯·琼斯(Gareth Jones)来到苏联旅行,发现了共产主义乌托邦神话后骇人听闻的现实。由此他开始进行一项常规新闻调查,但试图在政府掩盖下挖掘乌克兰饥荒的真相很快变成了生死攸关的探索。  他的努力不仅受到苏联审查机关的挫败,而且受到对斯大林政权抱有好感的西方记者的阻挠,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时任《纽约时报》莫斯科分部的总编辑沃特·杜兰蒂(Walter Duranty)。  在现实生活中,琼斯是第一个在西方媒体报道苏联 1932-1933 年大饥荒的记者。但由于很多知识分子对苏维埃政权持同情态度,他的报道并不受欢迎。当时隐瞒了大饥荒事实的杜兰蒂也在此后招致批评,他因对苏联的持续报道而获得的普利策奖也被《纽约时报》称为是“我们为之感到惭愧但可以做出解释”(Guilty With an Explanation)的一个奖项。银幕上的展览:霍珀惊魂今晚夜克拉科夫异世界小宋当家查佩尔明星队 - 路奈尔:奥克兰起家新绅士的成长星界死者之书与魔鬼共骑一不小心赖上你终站秘密的爱暗夜情报员任凭时光沸腾万万没想到第三季黑马银翼杀手国语老女人的钱财古惑仔之街头悍将沁感未知的秘密天杀菠萝蜜2022星际之门SG-1第五季僵尸新人仔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真爱旋律母性(剧版)永夜2020狂欢之夜云顶天宫玉帝传奇灵魂刺杀令深深地恋爱学习中!烽火连城决百色起义孤独的美食家2023除夕特别篇灵妖书店:九斩修罗我心飞扬白宫风云第二季乱世瓢丐坏心肠

 长篇影评

 1 ) 从未改变

看过影片我的第一反应是查百度百科,我想看看更多关于琼斯先生的生平。

令我没想到的是,百度百科居然没这位先生的词条。这真的让我极其震惊,要知道百度百科什么犄角旮旯的人物都会或多或少的收录些信息。

于是我只能去看了下维基百科。其实也没能得出更多信息,大部分电影里都讲述了。有点不一样的是,琼斯在深入乌克兰村庄调查前,也曾两次到过苏联,并且也曾写过苏联可能存在饥荒的文章(第三次,也就是电影里的这次,应该是要坐实之前的听闻)

不可避免的,我会想到59-61。从这个角度来看,曾经苏联做过的,又重新发生了一遍。现在苏联解体了,于是有些事情才可以如此“公之于众”。而我们有些事情显然是有人至今不愿意让人知道的。

我希望我们的年轻一代愿意从各个角落获取更多元的知识,独立思考,培养独立自主的价值观,不要被一种声音一以贯之。

 2 ) 孤勇者永远值得我们珍惜

电影《琼斯先生》讲述的是一位热血记者——只身揭露1932-1933年乌克兰大饥荒真相的英国记者加雷斯·琼斯(Gareth Jones)。他的报道不仅收到前苏联当局的强力阻挠,也为众多常驻莫斯科、得到当局“长期优待”的西方记者所不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国纽约时报主任记者沃特·杜兰蒂(WalterDuranti)。琼斯于1935年被前苏联当局刺杀于中国热河地区,而与当局长期“合作”、掩盖真相的杜兰蒂却名利双收,获得了新闻界最高奖普利策奖,并于1950年代寿终正寝。在琼斯身后,乌克兰大饥荒等前苏联统治的真相陆续被披露或证实,杜兰蒂和他的普利策奖也就此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

片中有大量令人震惊的镜头:琼斯的好友、同行克莱布(Kleb)被暗杀后,杜兰蒂的公馆却一如既往地举行着声色犬马的宴会;在初入乌克兰的火车上,众人疯抢琼斯偶然掉到地上的橙子;琼斯在农村的第一天,就发现了一对已经饿死在床上的老夫妻;负责收拾饿殍的工人,神情木然地把饿死在路边的母亲和守尸大哭的孩子一起装上运尸车;饥寒交迫之下,三个小孩给琼斯分享的肉块竟然来自她们已经饿死的哥哥的肢体;他与一只饿坏了的狗久久对视,终于谁也无力攻击对方……

当然,琼斯并不孤独,例如克莱布的女友、德国记者艾达(Ada)最终拒绝了杜兰蒂的收买和威胁,返回柏林继续坚持初心。琼斯被当局拘捕后释放,但被威胁不能说出真相,否则就会“撕票”扣押在莫斯科的六名英国人质。他的编辑在伦敦的一家小咖啡馆里介绍了一位新朋友给他,赫然就是乔治·奥威尔,正是他鼓励琼斯不要向“恶”低头。这次见面及琼斯随后发表的报道,从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奥威尔后来的名著《1984》和《动物农场》。这可能就是真相的魅力——只要人们知道了、听到了、看到了,一定会在某一天、甚至以一种意想不到的形式,开花结果。

 3 ) 琼斯先生

害,我打三星是因为我个人喜欢三这个数字,别介意哈,不叨叨了,哈哈。在现实生活中,琼斯是第一个在西方媒体报道苏联 1932-1933 年大饥荒的记者。但由于很多知识分子对苏维埃政权持同情态度,他的报道并不受欢迎。当时隐瞒了大饥荒事实的杜兰蒂也在此后招致批评,他因对苏联的持续报道而获得的普利策奖也被《纽约时报》称为是“我们为之感到惭愧但可以做出解释”的一个奖项。

 4 ) 【转】李燕:“苏联1932—1933年饥荒”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苏联1932-1933年饥荒问题最早由在西方的乌克兰流亡者提出,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在西方国家进行研究,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这个问题在乌克兰被公开提出。苏联解体至今,乌克兰和俄罗斯学界以及政界就因饥荒死亡人数、饥荒发生的原因、斯大林对饥荒应负的责任等问题展开争论,从形式和内容上看,这既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5 ) 斯大林的黄金填不饱肚子

乌克兰大饥荒,有关苏俄的书籍中多有提及,但是拍成电影,我还是首见。所以《琼斯先生》的片源一出,就立刻下载——长久的网络经验早有教训,很多东西不即时保存,就事过无痕。

乌克兰大饥荒不是天灾,而是人祸,现已有很多证据表明是斯大林主导的种族清洗与灭绝,已出不少专著。1930年,苏共在乌克兰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遭到不少农民的抵制与反抗,导致了对农民阶层尤其是富农的大规模抓捕与流放,而富农恰好是耕作经验与技术最为娴熟的群体,由此导致田地荒芜,仓廪空虚。且未被逮捕的贫农也怕戴上富农的帽子,恐怖压力之下,根本无心生产,两项因素叠加,直接后果就是粮食产能暴跌。雪上加霜的是,苏共在此时还颁布盗窃集体农庄财务的新法令,禁止农民拥有任何农产品,导致有7.9万名农民因该项罪名被逮捕,其中7.8万人被判处死刑。这还不算,苏共又出台密令将全乌克兰的所有生产资料(农具、牲畜、种子)收归公有,禁止将任何粮食和制成品运入乌克兰农村,并在全乌克兰禁止商品和农产品的异地买卖。此外还向乌克兰农村派出了搜粮队,没收农民的余粮、口粮和种子粮,直接把乌克兰人推向地狱的深渊,死亡人数有历史学家评估有七百多万(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

但影片并非直接描述这一历史事件,而是通过琼斯先生的眼光展开。琼斯是英国记者,因想采访斯大林而来到苏联,却意外从朋友处得知乌克兰正发生饥荒的消息,于是他甩开官方的监控,私自前往乌克兰调查,由此牵出影片的第二条线——获知真相的他想向世人披露这一惨剧时,却遭遇《纽约时报》记者沃特·杜兰蒂的阻拦与施压,原因是美国正准备与苏联建交,通商贸易,此时报道乌克兰大饥荒自然不合时宜。基于外交的配合,沃特·杜兰蒂向全世界隐瞒真相,并在报道中宣称乌克兰根本未发生饥荒,而且也不可能发生。

讽刺的是,沃特·杜兰蒂因此而获得普利策奖,琼斯的朋友因追查饥荒线索而死于街头。至于琼斯本人,落魄潦倒回国后,抵抗各方压力发表了文章,最终在内蒙考察时,死于苏联人手下。

影片其实拍得一般,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之所以想写这篇影评,除了回溯这一值得关注的历史事件外,还想谈点别的东西,即:普世价值、国家利益、大众民意之间的关系。

这三者在现实之中,往往并不一致。

沃特·杜兰蒂违背记者良知,隐瞒真相的做法虽然让人厌恶,但在国家利益层面,他却无错。在美苏建立的关键时刻,披露饥荒无疑向苏联捅刀,以往所做的外交铺垫,可能前功尽弃。

粉饰太平能维护国家利益,但在普世价值的层面,无疑被人唾弃。

琼斯抗住压力发表文章,报道真相,符合于普世价值,但在国家利益层面却不可取,这也是英国政府一再施压于他封口的原因。

至于民意,往往受当时的社会环境、舆论风向、集体情绪所左右,并不可靠,也不一定正确。但国家利益,却是真金白银,所以国际外交、地缘政治,多是以国家利益为原则,而非普世价值为导向。

民选政府为民众负责,不为上帝负责,在人间不可能建立天堂。

普世价值、国家利益、大众民意三者之间的对立、冲突、纠葛,形成各种繁杂驳乱的局面,直接导致很多人思想混乱,大脑变残。正如本片,美苏建交,是1933年,其时乌克兰正在发生大饥荒,美国政府难道不知?特别是琼斯先生的文章在媒体公开发表后,想装不知也不可能,然而对美苏外交又有何影响?

很多自由派之所以难以面对价值观与事实的对立,除去他们方法论的僵硬,就是其理念难以解决这种问题的两难。

如果不敢于面对自身思想的缺陷,便宜的方法是责怪责怪讲出真相的人,为什么不能客观地看待问题?为什么不抱有积极正向的态度?然而这种口吻与五毛有何区别。

再有就是当价值观与事实发生冲突时,修改事实迎合自己的认知,这实际上已走向心理扭曲。

现实世界之复杂,非是几条简单的原则,或者单一的一套理论所能认清,尤其是在政治这么复杂的领域,抱着肤浅的认知介入,打个不当的比喻,就好比懵懂少年进入骗局,不是被人玩死,就是被人玩残。梳理了普世价值、国家利益、大众民意三者之间的关系再来看《琼斯先生》,或许会有不同的发现。

注:斯大林的黄金意指乌克兰的粮食,是影片中的台词。

 6 ) 【转】闻一:乌克兰的三次大饥荒

【作者简介】闻一,1937年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研究员,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毕生研究苏联、俄罗斯历史。主要著作: 《俄罗斯通史(1917--1991)》(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光荣与梦想——2010,重读俄罗斯》(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年)、《乌克兰:硝烟中的雅努斯》(中信出版社,2016年)。

乌克兰国立大饥荒受害者纪念博物馆

 短评

情节编的非常可疑,体验了欧美政府与媒体对华这次疫情的操作后,信它们一成都有问号

6分钟前
  • 捉҉依҉茵
  • 还行

以此片纪念无数在斯大林统治下死于乌克兰大饥荒的人

10分钟前
  • 郑允昶
  • 推荐

看得出阿格涅丝卡·霍兰拍政治惊悚片已经轻车熟路,最近几部摄影也都挺别具一格的,当然部分桥段还是拍得太电视电影。

13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电影前半段节奏掌握的很好,后半段直接垮了。深入乌克兰,在前线探查饥荒真相的部分应该用更大的篇幅和更有冲击力的画面来表现,这个片子什么都没有拍出来。像这种片子拍成这个样子只能说浪费了好题材,这种程度的传记片也不知道是怎么进的竞赛单元。电影内容还不如电影海报好看呢,谁设计的海报应该加个鸡腿。

14分钟前
  • 抱抱
  • 还行

I feel so related... 霍兰的美剧底子挺适合这个故事的(虽然还是略有点太美剧),融合了film noir风格(noir好像在波兰近来很流行?),效果比两年前的那部好太多;在这里,Communism绝望,Captalism自私,爱情的火星从理想与信仰中燃气终灭于难以跨越的距离/鸿沟,最后是一个hopeless的结局,多么contemporary... 感觉导演的solution有点是,现在能想到的好事就是让更多人看到更多信息,有个能更全面思考的机会

15分钟前
  • 力荐

外来视角下的乌克兰大饥荒,重点是讨论英美媒体人的操守和良心。苏联对乌克兰的滔天罪行,几百万条命的血海深仇,还需要乌克兰人自己来讲述,让外界理解他们对莫斯科政权抵触之必要,融合之不可能。(乔治奥威尔和《动物农场》疯狂输出弹幕…

16分钟前
  • 肖浑
  • 还行

乌克兰的累累白骨,对这个民族来讲是一个灾难,对某父来讲是一个统计数字,对鼓吹USSR的欧美左壬来讲,则是一个“子虚乌有”的骗局。主角揭露了这个骗局,为此遭到了伊曾经同侪们的抛弃,AKA皇帝的新衣和左壬对苏的迷恋,在二战后变得更加鲜亮,真正终结这两者的,反倒是麦卡锡和赫鲁晓夫了

20分钟前
  • Fal Conde
  • 推荐

特意在俄乌翻脸的日子看了这部电影,唉,有这样的历史,还指望乌克兰能和俄罗斯真正愉快玩耍吗?

22分钟前
  • 麻绳
  • 还行

69th Berlinale 相当期待,也就难免失望。对男主角那种聪明超群又“天然瞎”的人设,是观看这部电影的障碍。这么好的一个人物原型,有点可惜。

26分钟前
  • 無邊無際
  • 还行

#69th Berlinale# 主竞赛。目测有奖。阿格涅什卡·霍兰又一部苦大仇深揭露苏联黑历史的影片,影片非常迷人的复杂之处——真相与利益的纠缠,也恰好指向今天的“后真相”时代,琼斯的悲剧就在于说出了“不合时宜”的“真相”——二战前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使得英美政府必须与苏联达成某种利益交换。奥威尔现身并且撰写《动物农场》的过程成了影片的一个结构。虽然片子在前三分之一比较像美剧,不过从琼斯先生摆脱监视混进闷罐车厢开始,到一整段乌克兰集体农庄调查,拍得真是荡气回肠。这大概又是一部内地大银幕无缘得见的电影。因为:“动物们是平等的,不过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

28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詹诺在我心目中已经是半个俄国人了。

29分钟前
  • 脱氧核糖十三
  • 还行

开头有些慢热,但进入乌克兰之后对饥荒的展现触目惊心,以及归来后被一众pinko同行的诋毁阻挠(#FAKENEWS NYTimes点名)也不禁让人浮想联翩。这片的主题其实并不在Holodomor本身,题眼依然是记者对真相不惜一切的追求。从头至尾用奥威尔《动物农场》来串联做的并不是太好,为数不多的几段配乐大赞

31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这部电影不评论了,因为好的作品会不言自明 ⭐️⭐️⭐️⭐️⭐️

32分钟前
  • Q
  • 力荐

关于新闻自由、被历史掩盖的真相和《动物庄园》背后的故事,又一段似曾相识的苏联黑历史。琼斯先生在乌克兰的那段游历如同地狱写生,为说真话而付出生命的人永垂不朽。

3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报假新闻的人得普利策奖了,报真新闻的人被污蔑和暗杀了……

42分钟前
  • Z叁0
  • 力荐

莫斯科衣不蔽体,用鸦片躺进上帝怀抱。斯大林诺饿殍遍地,靠树皮躲进共产温床。西方经济萧条,资本盘剥民众。东方一片繁荣,权力蚕食人民。饿狼尚不吃人,饥民彼此啖养。谎言编织出普利策奖杯,真话却在威尔士被孩童投石。耳边响起婴儿的啼哭,胃里装满孩子的人肉,这里是动物的农场,还是人间的炼狱。

45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我看到的第一部直接表现1932-33年前苏联乌克兰大饥荒史实的历史电影,导演是和我们同时代的48年出生的波兰女导演,她的作品一直关注历史现实。仅从这两点,我就该给影片高分! 历史真相不能忘记,更不应埋没。 该片描写的第一个在西方世界揭露大饥荒的英国记者琼斯先生,揭示真相后,不仅得罪了苏联,在西方世界政客中也不被认同,被社会讥讽为“疯子”,之后他在中国热河采访时,年仅30岁就遇刺身亡,猜测是前苏联特工干的,但无定论。由于史料限制,影片对主人公开掘得并不深入,是作品的不足之处。

47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纽约时报们,你们不会赢!

49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真人传记片,记录了英国传奇记者Gareth Jones潜入乌克兰并第一个向西方曝出乌克兰大饥荒的经历。电影前半段稍闷,到乌克兰之后那段惊心动魄:在火车上几瓣橘子遭饥民疯抢,被村里三个孤儿款待,结果被告知吃的是他们哥哥的肉,到处饿殍遍野...而这一切的真相是斯大林欲通过农业集中化达到对乌克兰种族清洗的目的。那个年代的记者真是值得敬佩,通讯落后,单枪匹马,一个人的“看见”揭穿整个苏维埃的谎言。而真实历史其实比电影拍的还要残忍,现实中的琼斯在30岁生日晚被苏联人刺杀了。影片插入了很多叠画画面和默片素材,再加上全片墨蓝偏暗的色调,复古味浓。

51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在这个时刻,我觉得应该给满分。

54分钟前
  • tintin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