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蕾的声音,带有一种娇嫩的小女孩质地。然而小慧已经不是当年那个21岁,围着彩色毛线围巾,一脸懵懂四处好奇张望的小慧。她疲倦而焦灼地问对面的男人,你还爱我吗? 他用力地咀嚼,用力地咽下最后一口饭菜。像是要吞下所有明知自己无法消化的苦果。他同样伤恸地看着她。 “你还爱我吗?”他也这样问。 少年拍了一卷胶片,上面记录着所有他对她的爱意。我知道你叫天爱,我很喜欢你。你愿意来见我吗?他青涩鼓起勇气的发问。高圆圆对着阳光的脸,有一种鲜艳而清朗的懵懂。她再次出现在空旷的列车上,手指沿着一排吊环抚摸过去,在地铁和谐规律的轻微晃动中点亮奇特的音乐。她走到他面前,问他:你为什么不来见我? 那么天真,直接,真诚,爽朗的脸。 她下车,顺理成章地以为他会跟下来。但是他没有。 他打手语的姿势被呼啸的地铁带走。留下她一个人,依然站在正对车门的地方,痴痴地涨红了眼眶。 他说,我不是你等的人。 明明再勇敢一点,就可以说出口。再靠近一点,就可以牵手。 却都做不到。 最终还是承认了自己的无能为力。 很多时候,世界其实真的不是想象中那般复杂。所有的人,都有血有肉,有心有肺。爱这个东西,始终存在。 所有的爱,都是用来珍惜和共勉的。不是用来彼此伤害和质疑的。没有一份感情该这样。 能理解,却未必就能接受或原谅。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并不傻,他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 既然能做,为什么不做? 然而的确是这样。我们总是有很多话,很多事,说不出,做不得。 在漫漫的长夜里,举着火把执意前行。其实没有人知道出路在哪儿,甚至不会知道有没有尽头。但是还是要往前走。直至最后,火焰熄灭,发现自己手上只剩一簇灰烬,才惊觉这一路,急于前进,都忘记要给它添加柴火。 没有了照明,能走下去吗? 也许也能。但是情况已经不一样。 世界的能量是守恒的。没有一样东西,能在不摄取能量的情况下,无止境地发光发热。 感情也是一样。 整个电影里,最喜欢的是老虎和天爱。两个真诚而勇敢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合适。感情不是偷来的,自然更无关是非对错。 徐静蕾和高圆圆的年轻,仿佛树枝梢头鲜嫩清脆的苹果。饱满,健康,明亮。而正因为要述说的是一个这样惆怅的故事,这些年轻润泽的面容,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他们都还年轻。正是生命的春天。一切在蓬勃展望。 一部好电影。放到今天来看,依然让人心动。 一开始只是听到羽泉的这首歌。如泣如诉的二胡加上了清澈流转的钢琴,以及两个男人激越隐忍的声线。 电影。2002年的北京地铁。然而我是记得的,记得每次坐车去学校,路过省艺术剧院,看见的大幅海报。 2002年的电影。和人一样,因为年轻,所以一切都可以原谅。没有硬伤,没有噱头,只有那些年轻的容颜,在时光的彼端闪烁着温柔动人的光泽。 我不怕受任何惩罚。只是我害怕,有天你不和我说话。 年华不再。春天还是一样的来。
十五除以三等于五,看完张一白新片《开往春天的地铁》,心里发狠地算着一笔账:这部用300多万元人民币拍出来的品质上佳的片子,如果将其投资数额乘以5倍的话,差不多就是前些日子一部票房惨淡的国产动作"大片"的耗资数目--1500万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拍一部所谓大片"烧"的钱,足够四五个像张一白这样的小心翼翼对待投资的"小"导演拍出四五部像《开往春天的地铁》那样的真心实意面对市场的"小"电影。 ~ 7 / 91 ~ 《开往春天的地铁》"小",是相对它的先天来说,除了投资少,还因为它的导演张一白,是拍MTV、广告、电视剧的"出身",在电影的行道里,算个小导演;它的场景,相对地封闭在地铁、病房、居室等窄小的空间里;它讲述的故事,也都是些鸡毛蒜皮……然而,在陆陆续续的几次小范围放映后,该片却收获了观影者们许多由衷的夸赞。 记者看到此片的时间迟了些,看过之后,观影情绪在心中狼奔豕突正待发泄,已然看见有媒体记者对该片的评价:"《开往春天的地铁》具有中国电影少有的细腻感。这其中包括小压抑、小自卑、小逃避、小嫉妒、小移情别恋与小情感煎熬。它向人们展示了平凡生活之中的种种小的、但最终累积却能造成很大心理冲突的微妙矛盾。"这个评价如此贴切,分毫不差地描写了《开往春天的地铁》中,有关人物情感的"姿色"。 这的确是一部颇有姿色的电影,除了人物情感的姿色外,人物内心活动的姿色、环境的姿色、音乐的姿色、结构的姿色……斑斓交织。先说人物和内心活动,徐静蕾与耿乐,都是在一些时候能流泻出性感的那种"有质感"的演员,电影中他们的奔放、压抑或欲语还休,每一时刻的性情表露,带出的均是一种尖锐的有刺痛感的美,而环境的姿色,仰仗的是摄影的良好把握,但焕发其神采的,又是人物内心的波澜。音乐,张亚东的音乐,在整个充满情绪的片子中,对角色和观众都是一种释放和抚慰。片尾曲是羽·泉唱的,非常好听,但刺激影片情感更加饱满的还是片中常常出现的张亚东那几声旋律简单的配乐。最后是结构,三对恋人的几段情感涡流,被很好地控制在了"徐静蕾"与"耿乐"的爱情主线里,自然得像我们心灵中的别处或眼角余光之所见,不突兀、不别扭,却可以让人参照着想一想电影中"徐静蕾"与"耿乐"那随着时日渐渐怯懦的爱情,是不是也正发生在你的身上? 《开往春天的地铁》虽然是部小电影,但它提供观影者一个情感能够真实游荡的地方:我们依靠多年的爱情,实际是个脆弱的孩子,如意的日子他浪漫迷人,失意的时刻他怯懦茫然,我们总是需要一起克服怯懦……反正,看花大钱拍的"大片",我可没想那么多。
终于看了,好虐心啊。。。唉:(
音乐很好啊,念白也不错,就是情节差点,不过这种片情节永远不是最重要的,它们追求的是一种叫感觉的东西~~
主线,吐槽果然是我的最爱。男主里里外外除了比我瘦比我帅比我高,恩,性格基本一类人,共鸣点。副线,农民工不想谈,拉低片子分数。20岁的高圆圆放现在还有他妈的章泽天什么事?
就一加长版MV。小时候的自己常在电视上看这原声MV,被迷得七荤八素的。
MV可以这么拍,广告片可以这么拍,电影嘛,勉强可以忍受的矫情,因为那一年小资这个词刚刚流行,就像徐静蕾手中的小灵通。
她用手指拨过一个个拉环,她走到他跟前,她故作镇定、大方、无谓、洒脱地捉住他躲闪的视线,她问道:你为什么没来?她以为试探了,得先手,棋胜一招,看他怎么下台。
在路口枯坐的感情,和黄灯同时闪烁。对蟑螂许下的决心,都会被生活击落。信任的报纸,烧掉了漫天灰烬;回忆的龙头,拧紧了水已流光。这地铁里每天有人来来往往,有孩子吹着泡泡,踢着易拉罐,用雨伞遮蔽的伤容易愈合,用胶卷说的爱不用讲话。拆开纱布,我最害怕不是你不爱我,而是我们都爱不起了爱情。
怎么能够那么雷人啊那服装
“健斌,我想好了,我要和你一起死!”这样场景的蹦迪感觉忒棒。里面的健斌太挫了,猜疑胆小,有些话有些事应该摊到台面上讲,互相臆想终究不是个事儿,相比还是老虎来得坦荡而大气。聋哑人那段,印象蛮深刻的,隔着玻璃隔着两个世界
很直接,很形式化,但我喜欢。在爱情里两个人或许都是这样,总是埋藏自己等待对方的主动,爱不肯说,怕不敢说,痛不想说,好像是为了对方好,怕对方担心,怕对方伤心,其实只是自己胆小而已。于是造成一个又一个误会,最终毁掉一份爱。
电影开场有个细节,两个人正讨论交房租的事,厨房水管一直漏水,徐静蕾说你要找人来修啊,耿乐没理。在故事进行中,那些无味的枯燥的煎熬时刻,提到旧日恩爱情景就像端出一盘隔夜菜的时刻,水管始终在自顾自地漏水,滴答,滴答。一直到影片快结束时,徐静蕾无意间得知恋人已失业,了解到他的退缩软弱和那些层层叠叠的误会。她学着他的方式,坐着环线地铁循环整天。对面的孩子吹出美丽肥皂泡,在封闭车厢缓缓上升。孩子在笑,她泪流满面。最终二人冰释前嫌,紧紧拥抱。当天夜里,恋人熟睡时,耿乐悄悄起身,拿起工具,到厨房专心修水管。它不再滴水了。有时,我分明也能清晰听到那滴水声,有个部分已经坏掉,有些情感被浪费被忽略,它缓慢而不懈地流走了。起初惊慌,渐渐习惯,最终麻木。悲哀的是,我们都没意愿,也再没力气起身去修这坏掉的水管
歌更好听
其实张一白这片还是不错的。放那会儿能有4星,现在能有3星。起码很真诚,想表达什么,怎么表达,都是想过的。现在那个从你的全世界走过,是个啥?14年过去了,节操掉了。丢人。
喜欢耿乐。讨厌徐静蕾穿的那双白色的中跟大妈鞋。破坏美感
这是天蝎和摩羯的爱情,这是隐藏与面具的对抗。这是被踢来踢去的易拉罐,这是被亲手触破的泡沫。这是暴雨,这是黑暗。这是飞速向身后而去的隧道,这是一直闪烁的黄灯。这是生活,也是爱。
其实我最喜欢的是 大明追天爱那一对儿。。。特别是她那么傲气的盯着他。。他却不是故意不说话。。。。震撼了一下。。。喜欢这小子。。。涂强 他的介绍太少了http://www.baidu.com/s?wd=%CD%BF%C7%BF%20%BF% 配乐不错~片子有点糙~一地鸡毛和碎片~
张亚东的配乐很美,电影里的人暧昧又疏离,死死生生的爱情游离在一辆又一辆来来去去呼啸而过的地铁车厢里。时间总是让你走了一圈后又回来……亲爱的,我爱地铁。
张一白离王家卫最近的一次,对都市男女疏离的情绪有极细腻的拿捏。碎片化剪辑加大量内心独白,抒情配乐与情感一样浓烈。对比之下,简直让后来的《匆匆那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沦为笑柄。总之我爱这部电影。因为我爱春天,我爱地铁,我爱北京。我爱爱情。我爱爱到深处的欢欣,也爱不能再爱的绝望。
那些我们爱过的青葱岁月。我爱你,是一辈子还是七年,这都不重要。
那我是真的无法理解张一白的爱情观了,为什么一个男人失业三个月交不起房租银行卡里只有三百块的时候,不是去找工作而是坐在地铁里瞎晃悠了三个月并且这一行为还感动到了女主??文艺片主角吃空气就能活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