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为我更关注人物的造型设计和场景设计,另外两个男主角间的互动和对话很足,满足了我隐藏的观影需求……
按照原著的基础,本来以为剧情到中后段他俩要死一个然后被活着的那个做成怪人,没想到俩人都活到了结尾,警探死的着实惨……
与其说是原著改编,不如说直接套了个原著的壳,讲了一个新的故事,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让这个故事英伦味够了,但是新意不足,蒸汽朋克的整体设计风格展现的不够,如果是想展现一个科技树点歪了的一个世界观,对怪人的剧情需要展现的更多,而不是影片最后几分钟活过来马上就被当场反悔被杀死,
故事的创新剧情浅尝辄止,整个世界观浮于表面,既不够童话,也不够怪诞科幻,在一个小时50分钟里同时在影片塞进了爱情,宗教,科幻,和过多的台词,造成了不管哪一方面都深入不了的后果,
喜欢看爆米花电影的观众看完后得不到观影的爆米花快感,喜欢看大场面的观众看完后会发现场面不够,也引发不了喜欢解析电影的电影爱好者得出有深度的影评和思考,票房惨淡也有它必然的原因,
但是,詹一美出演的疯狂的天才科学家弗兰肯斯坦这个角色很立体,比哈利波特演的善良天真的天才要立体的多(这个角色更像童话书里的主人公,角色设定有点虚浮和不充实。)不知道为什么詹一美演的角色总是精力旺盛,惊世骇俗的那种类型,虽然也很有魅力。
对比小说胡乱分析下低分原因)
在玛丽雪莱的原著小说中,主角弗兰肯斯坦出身于上流社会,他热爱电化学和生命学,决定着手制造生命。他从停尸房偷来尸体并加以组装,然后并用电激活。一个高达8英尺的怪物产生了,但是这个怪物却长得奇丑无比,弗兰肯斯坦被吓昏了过去,醒来之后发现怪物已经失踪。
怪物刚刚诞生时还是十分热爱这个世界的,他通过观察被流放的一个贵族家庭的生活受到了感化,他不再偷这家人的食物吃反而帮助这家人砍柴,同时自学了人类的语言,甚至读了一些文学和哲学著作,他十分热爱人类社会,然而他热爱的人类却并不愿意接受他。他遭到了人类的厌恶和打骂,最终丧失了对融入人类社会的期望,并对人类进行报复。
怪物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又嫁祸于女仆,然后要求弗兰肯斯坦给他制造一个伴侣,
弗兰肯斯坦同意了,但在最后关头他突然产生了犹豫,他担心如果他再创造出第二个怪物,怪物会繁衍出一个新的种族,对人类种族产生危害。于是他马上毁掉了女怪物。怪物暴跳如雷,对人类社会和自己的前途彻底绝望,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好友,又在他的新婚之夜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新娘。
在结尾,弗兰肯斯坦在追杀怪物的路途中死去,怪物找到他的造物主,然后消失在冰原上。
小说名为弗兰肯斯坦,这造成很多人以为怪物的名字就是弗兰肯斯坦,其实弗兰肯斯坦只是创造怪物的科学家的名字。
事实上,小说有两条线索
1.怪人线
这是影视剧改编最关注的,许多演员以出演怪物角色展现自己的演技(康伯巴奇和米勒都凭借这部剧获得过奥利弗奖最佳男演员)。
怪物生来是善良的,却因人类而一步步地走向罪恶。他渴望归属感,渴望被人类群体认同,但人类却因为他的外貌恐惧他、伤害他,他受挫之后对人类绝望并展开报复,但内心仍旧渴望爱与认同,因此他要求博士给他制造一位怪物妻子然后隐居。
怪物本身是个矛盾体,他的悲剧不仅仅是因为他的遭遇,还有他自身的特质。他的自卑不仅仅来自于他的丑陋外表,还有他的背景,他的身份,都只能作为一个异端,他孤独,当他再也忍受不了这份孤独时他就爆发出强烈的愤恨情感。
关于怪物这个角色,可以探讨的点有很多,例如身份寻求,人性的本质等等,读者们喜欢分析怪物的心理转变,很多时候却忽视了弗兰肯斯坦——他的造物主的心理。
2.科学家线:
弗兰肯斯坦在最开始是一个聪明而自负的科学家,他追求知识,探寻智慧,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但他却又剑走偏锋,热爱研究那些超自然的东西,他说他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主要建立在幻想之上,他探寻生命的起源,欲求打破生死的界限,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译者在序中写道弗兰肯斯坦创造怪物的原因只是为了让别人崇拜他,我认为这是片面的,身为科学家,他首先追求的东西是科学,当然,他也有着一种想当至高无上的造物主的心理。
然而这个造物主又是极端不负责任的,他创造了怪物,看见了怪物长相丑陋后,便抛弃了他创造的新生命,即使怪物在后来向他剖心阐述了自己对美好的渴望,弗兰肯斯坦也因为他的脸,恻隐之心化为厌恶和仇恨,因此,在前期,这个人物是高傲的、自私自利的。
在接连失去亲人朋友的过程中,他开始自省,开始忏悔,反悔自己没有尽到照顾怪物的责任,他为了人类的安全而毁掉女怪物,在临终前告诫别人,要保持平和的心境,不要冲动,不要自负。
科学家其实和怪物一样都有着成长变化,然而科学家的心理转变往往不是影视改编的重点。因此,当我知道要拍一部聚焦科学家本人的电影的时候,我是非常期待的。
电影的编剧对剧情进行了极大的改动。
一个年轻人从小在伦敦的马戏团长大,他自幼驼背,总是扮小丑供人取乐,而青年却很热爱医学。在某次演出事故中,青年用自己的学识救下了一个女演员。他得到疯狂科学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的赏识,后者把他从马戏团带走,为他治好了驼背,并取名为伊戈尔。弗兰肯斯坦一直盗取动物园死亡动物尸体,为了进行实验制作人造生物。
弗兰肯斯坦和伊戈尔利用闪电使死尸复活,然后与死尸展开了搏斗。
电影的剧情到怪物被创造后戛然而止,怪物在出生之后便立刻被打败,没有之后的故事,可以说,电影只是弗兰肯斯坦小说的前传。
电影剧情跟小说原著有几点不同:
1.删掉了弗兰肯斯坦妻子、弟弟和好友还有德拉赛一家等人物,增加了助手和警探两个原创人物。
2.丰富了弗兰肯斯坦的经历背景,解释了弗兰肯斯加想要创造生命的直接原因——偿还哥哥亨利的生命。
不得不说助手和警探两个人物是十分精彩的。
伊戈尔,作为这个故事的叙述者,弗兰肯斯坦的观察者,我觉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也是弗兰肯斯坦的作品之一,弗兰肯斯坦的“怪物”。一个被人玩弄的小丑驼背,在弗兰肯斯坦的帮助下治愈了疾病,改头换面,给予了助手甚至合作伙伴的身份,还得到了自己的爱情,在思想上也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成为了一个可以正常在社会上生活的个体。他完全就是原著中怪物的反面,同样丑陋,原著中的怪物被他的造物者憎恨、抛弃,而伊戈尔却被这个电影版本的弗兰肯斯坦关心、照顾。
我在想,如果原著中的怪物在出生之后得到了很好的照顾,那么他还会不会觉得孤独?如果原著中的怪物得到了他想要的配偶,他还会不会选择杀人?伊戈尔的结局会是怪物最好的结局吗?
但是,既然没有了怪物堕落的情节,那么弗兰肯斯坦对于生命的理解应该是本片的重点。在电影中,与弗兰肯斯坦作对的警探是一个因为妻子去世而坚信上帝才是完美的造物主的人,他认为生与死之间有严格的界限,生命是神圣的只有上帝才能创造的,而弗兰肯斯坦则是另一个极端。原因出于他对死去哥哥的愧疚,他想要偿还哥哥的生命,这个原因,事实上,有点失望,令死人复活和凭空创造生命之间也是有一点区别的吧。
而且,最令人失望的是,维克多与警探之间的矛盾化解的太简单了。弗兰肯斯坦希望从怪物身上找到死去哥哥的慰藉,而怪物并没有回应他,这时候他很突然地醒悟过来,这并不是真的生命。或者是因为怪物没有记忆,没有所谓的灵魂?弗兰肯斯坦从坚持他可以创造生命到放弃,整个过程转换如此之快,对生命的本质并没有再深入探讨下去,故事就戛然而止,以他将要再去寻找而告终,高潮部分乏力,大概是很多观众打低分的理由。
C‘est dommage
看完後的第一時間,覺得電影沒有善用「科學怪人」這個經典IP有些可惜,但後來想想,編劇馬克斯蘭迪斯(Max Landis)的改編其實很有意思,他以怪物與酷兒的連結為出發點,重新寫了一部酷兒羅曼史。
異性戀羅曼史裡,女主角通常是無知的處女,等待男主角的救贖或引導,進而獲得成長。《怪物》中,丹尼爾雷德克里夫(Daniel Radcliffe)飾演的駝子就像受制於父權家庭裡的女人,是團長的財產;沒有名字的他,儼然是物品般的存在,而非人。當詹姆斯麥艾維(James McAvoy)飾演的科學家維多弗蘭肯斯坦闖進馬戲團救出駝子時,他頓時成了王子,成功解救困在城堡高塔中的公主,並賦予他一個名字:伊果。伊果固然就擁有醫學上的天賦,卻沒有專門書籍和研究器材可以精進自我;換言之,他仍可視作「無知」。而維多則提供他這些資源,讓他能更為深入科學領域之中。如若以安娜和格雷為例子來看,伊果就是安娜,維多則是格雷,帶領他探索自我(知識、情慾),然後獲得成長。
不過安娜與格雷所處的位置並非那麼絕對,主動/被動、S/M在兩人之間總是來回擺盪。格雷掌握安娜,安娜控制格雷。維多和伊果的關係也是如此;雖然維多嘴上不說,行為裡總流露出伊果是他「創造出的物」的感覺。故事中,瘋狂的維多宛如一輛失控出軌的火車,不斷朝著自己的信念衝去,絲毫不顧可能造成的傷害與後果;而伊果固然被他拉著往前衝,卻總試圖踩煞車,拉住維多。無論結果如何,兩人之間的一拉一放形成一種有趣的節奏,同時也讓他們產生一種微妙且緊密的連結。
電影中的酷兒形象隨處可見,但最有意思的當屬維多替駝子矯正身形的一幕。將駝子從馬戲團帶回家後,維多強行將駝子壓制在柱子上,撕裂他的上衣,用大型針筒捅入他背上的腫瘤,並以嘴引出白色液體。這一幕雖然沒有任何有關性的行為發生,卻處處是性的隱喻。然而耐人尋味的是,經過這場激烈的「男男性愛」後,駝子卻從怪胎變成人;一個挺直身體、可以自在行走的「正常人」。這是在為酷兒除魅,就像蔡康永所言「我們不是怪物」,抑或只是暗示了活在父親巨大陰影底下的維多,必須強行矯正自己的情慾,以「正常人」的姿態過活?還是?
據說,《怪物》只是故事的開端,身為「拜倫式英雄」的維多背負的過往陰影,雖然由伊果揭開了謎底,卻似乎沒有完全解開這層厚重的枷鎖。關於維多的父親與兄長、特爾平督察,以及維多和伊果聯手創造的怪物,應該還有很多故事可以述說。
寫於2015/11/27
按理来说电影以“维多克弗兰斯坦”来命名,应该主要是描写怪诞天才维多克弗兰斯坦如何创造怪物的故事,但2015版本是把更多的篇幅及描写放在了其助手Igor(丹尼尔.雷德克)身上(貌似原著小说是没有这个角色的,这里比较诡异)。看完整个剧,我个人感觉就是助手Igor的激励人生史,一开始在马戏团做小丑,由于驼背而且走路怪异故大家对他一直都是呼呼喝喝,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但是私底下对医学十分专研。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其心仪的女孩在做空中表演的时候不慎坠落,躲在一旁的Igor利用平时专研的医学解救了女孩,也这样邂逅了Victor(詹姆斯•麦卡沃伊)。接下来就是比较俗套的剧情,Victor解救了Igor并医治了他的驼背,让他成为自己的助手,而Igor也充分利用了他的医学天赋帮助Victor圆其创造怪物的理想,最终抱得美人归。而Victor创造怪物反而成了电影的副线,而对于创造完的怪物也是点到即止,创造不久后又被毁灭。而在人物的描写中Igor是正面的一派,善良、冷静、富有天赋,Victor是反面的一派,鲁莽、自负、心理扭曲、执著,这些特征还是跟原著小说是相符的。不过此版本没有太多的惊喜和亮点,与原著的偏离还是挺大的。个人还是倾向于1994版本《科学怪人》,除了其更忠于原著,对怪物的描写,以及之后女怪物的诞生等等的情节都是让人揪心而又无奈的。值得一提,被女主角(即Igor心仪女,詹姆斯•麦卡沃伊)的美色迷倒了,电影也赋予了她挺好的人物性格,善良,勇敢,能为自己喜欢的人牺牲。
【了生死,需要了的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自己对所爱之人的牵挂。】
这个故事又是一个戏外戏,是用了弗兰克斯坦故事的壳,写了另外的一个新故事。原书主要讲了被创造的怪物得不到社会的接受却又具备了社会属性从而导致的一系列痛苦,类似后来阿西莫夫机器人系列中的某些部分,也类似电影AI中表达的一些感受。而这次的电影,更多地集中在讨论如何面对死亡,以及当会挑战到旧秩序的科学创新出现的时候,很多时候不同价值观(信仰)的人是怎么对待这样的创新的。这一类的讨论是很多传统科幻小说的关注点,我个人蛮喜欢的。【关于弗兰肯斯坦原书,我觉得这篇影评写的很好“怪物・女性・上帝 ——从弗兰肯斯坦的怪物看人造人的社会设定悖论”
http://book.douban.com/review/5627265/】
>
>>
>
-------------------------以下开始有剧透-------------------------
>
>>
>
>>
>
>>
>
剧情如果换成正序,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年少的维克多·弗兰肯斯坦有一次下雪天邀约哥哥亨利一起溜出门去玩儿,小哥俩却不幸遭遇了暴风雪,被困在外面。虽然第二天维克多最终获救,哥哥却因此事故身亡。从此维克多出于自己的内疚,为了缓解自己的痛苦,致力于学习和研究创造生命的科学(医学)。
主要剧情发生的时候,维克多已经成为了在读的医学院学生,富有才华,不屑于考试与课堂内的学习,用尽所有的精力继续自己的梦想。从死亡中创造生命的技艺自然通常是被视为巫术,取得材料极为不易(不易程度可以参见某真实存在的美国连环杀手,也是医学院学生起家,靠贩卖尸体出道)。在一次外出收集动物尸体的过程中(对,他打上了经常有动物死亡的马戏团的主意,brilliant!好怕出现掘尸一类的剧情),恰好遇到了马戏团表演中途事故,参与了马戏团驼子拯救自己小伙伴的简易手术过程,发现了驼子对人体了解程度和把握程度的精湛天赋。
马戏团驼子没有名字,就叫马戏团驼子。就像所有电影中的小丑一样,他爱慕着马戏团中表演空中飞人的美貌少女。他的医术来自于自学,在没有任何线索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和编剧一起,接受这个天才的人设。少女从高空坠落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驼子在医学生面前意外展露了惊人才华,医学生打起了驼子的主意,马戏团主担心驼子离开马戏团导致自己受到损失,烧毁了驼子珍爱的书籍,关押了他还愤愤地提起了少女黯淡的前景(反派们总是不是拖延症就是话痨,sigh)。
这些因素混合起来最后导致了驼子跟着医学生落跑,并最后成为了医学生创造生命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伙伴及助手。而少女也因为驼子的自由得到了帮助,混出了一点样子。然而科学研究是需要钱的,特别在有违社会道德的情况下,还需要权力的保护。医学生和驼子的威胁来自于某个信仰虔诚而职高的警官,保护则来自于没有道德感却信奉科学以及科学可能带来的利益的权贵。
这样的人设很有趣。
警官是有才华的人,并不富有,还有可能因为过于虔诚而导致举动失常,进而丢掉饭碗;这样的人忠于社会标准的道德和宗教,对自己的行为十分坚定,却活得痛苦而愤怒。虽然宗教似乎给了他关于爱妻死亡的答案和安慰,从他的行动里,却能看到这些痛苦并没有真正离去:他一定要把自己的信仰推到极致,甚至用自己的前途冒险,在没有搜捕令的情况下也要强行搜医学生的家;也在违背自己职业操守,明知驼子没有任何犯罪行为的时候,发布通缉令,只为继续追踪意学生。为什么?如果信仰不是真的,就不再能跟忘妻在自己的死亡后团聚。所以信仰要得到完完全全的捍卫,捍卫信仰,也就是捍卫自己幻想中的未来。【这个推理我自己觉得略有点牵强附会,不过考虑到“了生死”这个主题,也有可能是设定中存在的。妻子的照片出现了两次,手中把玩的十字架仅出现了一次,所以觉得“妻子的死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而Finnegan家族是国家内排名前几最有权势的贵族,包庇通缉犯,用最有效合理的方法没有用处的人(譬如把知道太多却没什么用还没真实身份的驼子扔进水里淹死),对他人的死亡视而不见(譬如点评医学生因为吸毒过量而身亡的前室友)。简而言之,就是总是把资源用在最有利于自己的地方,以便进一步掘取更多的资源,其他的事情,他们真的不是很在意。另外一个有趣的点,是Finnegan是第一场展示中,唯一坚持看完维克多实验的人,尽管在过程中冷嘲热讽并且不耐烦地想要离去。要我来评说的话,大概就是在这类人的教育中,Patience is a virtue, but love isn't. 非常有趣而真实的贵族教育产出的青年男子设定,让人联想起巴尔扎克小说中的人物,以及我们生活中的各类关于权贵的新闻。这样的精神其实大概也是跨越国界和时间的。
相较最近大热的《火星救援》,火星一剧的人设是“没有一个asshole”也“没有一个坏人”,我更偏好本剧的设定。因为真实,所以喜欢。
警官这样的人,精神世界不够丰富,内心探索走的不够深入,所以用社会标准来了生死;Finnegan这样的人,站在了社会顶端,社会标准是他们用来约束和麻痹别人的,他们所到达的社会阶层高度本身,已经成为了他们人生中重于别人生死和所谓牵挂的东西。
所以本剧中,需要了生死和情谊的,只有维克多和后来站直了的驼子。抽丝剥茧,最后只剩下两个少年和一个少女之间的情谊。少年需要了生死,了情谊,是因为尚未被自己的平凡所击溃,还没有堕落成警官这样依靠宗教和社会评论而过活的人;亦是因为尚未被自己得不到社会认可的恐惧所击溃,所以不需要遵从向上爬得越快越好的路子。只需要跟从自己的心,即使所作所为统统全错,即使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所有的孩子都会长大,除了一个人”,那一个人是彼得潘,不是维克多·弗兰肯斯坦,也不是我们。维克多的幻觉,是他借用了哥哥的命所以活了下来,所以总有一天他要创造出一条命来还给哥哥。另外一部类似题材的杰出作品,我们都知道,是荒川弘的《钢之炼金术师》。《钢之炼金术师》里,最终兄弟俩分离,活在了两个平行世界里,即使已经历经了千辛万苦。而电影的最后,写下分别信的维克多好似恢复了之前的轻松任性,把寻回哥哥生命这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用实验失败一笔带过。
也许这就是了生死的真正意义所在:不是泯然众人麻木自己,忘记自己曾经有过的善良和热情,而是终有一天可以面对和承认,人生中总有一些不能了结的情谊和不能挽回的死亡,即使不甘心,也能继续认真地生活下去。
ps,关于电影中生死的讨论,让我想到的是哈利波特中的死圣。关于哈利波特中的死亡,我很喜欢这一篇豆友评论“荆棘丛生的魔法世界----浅谈《哈利波特》系列的黑暗面”
【
http://book.douban.com/review/1219014/?post=ok#last】
一美要不要演得这么用力(和这么基。剧情什么鬼要创造生命为什么不致力于研究怎么跟蛋妮生一个(不。 拍得再糙一点还能乐呵呵的当B级片看啊(现在只能乐呵呵的当基片看
情节空洞,除了卖腐没别的了,血腥惊悚,难看死了...
好啦,一美的鬼畜系又一部力作,腐得让人不知说什么好。但是和哈利波特站一起,俩小受能搞出什么来,嗯,毕竟两人还是一起生了个猴子,分手以后一美跟富家少爷男小三跑了自己又生了个儿子。
没想象的难看啊,可能我是一美的脑残粉有关,一美真是身高170,演技180,气场2米2
一美出场时的背影一下让我想起了becoming jane里的Tom,这片看完也没什么好说的,no comment,要是一美这么水汪汪地看着我别说一个怪物,十个我也陪你造。好几个地方都让我想到了ruling class里的他,嗯,这是一美告白贴。
这片子基的我从头到尾眯着眼睛看的。女主那么漂亮,汉子还要去搅基!!!
詹聚聚终于高大威猛了一回,吼蛋泥的时候狂喷口水气势磅礴,气场一百七十米都不止!
一美二美,美美美。but没什么剧情,剪辑还乱套。
看到莫娘演苏格兰场的警官真是超级出戏…… 可是故事真的。。。 烂。。。 如果不是一美跟莫娘我都撑不下来了=。=
搅基大片,台词惹火,口音性感,眼神暧昧,想象力和意淫度爆棚,弹幕解读刷出CP新高度,故事服务于情感,情感丛生章杂,剧本就是彻头彻尾的bullshit,多线头形式呈现,削弱主线,主题也不够明朗,是为复活哥哥还是实验野心?一美演技毋庸置疑,复古场景考究精致,高潮轰泄,对比经典不够过瘾
这剧情,,基本只是原著的前传,monster老可怜的刚被创造出来就被杀了,连个跑龙套的武戏都算不上。不过一美和莫娘的对手戏很精彩!发现一美的演技很棒而且古装扮相很帅!看到泰温兰尼斯特和麦哥都来串场我眼镜都要掉了
学霸一美不想混本科,找个助手一起搞研究。
看了俩月终于看完了。。前面讲啥都快忘干净了,就记着搅基了,从头搅到尾。。一美演个拔屌无情的男人,刚造完人就翻脸→_→二美一边服侍一美一边又转脸泡妞,简直红杏出墙。总之就是个莫名其妙的片。ps,金发小哥好美~pps,英伦演员表演的舞台剧感普遍很重啊╮(╯_╰)╭
一美好喜欢喷口水……
这个怪物就是怪物,并不可怕,如果这个怪物能更像人一点,就是真怪物。
平均身高170cm英伦美人俱乐部,剧情什么的,无所谓了。一美你能好好挑本子吗
我对丹尼尔是怀有极大敬意的。谁都知道他可能一直要活在【噢,他是演哈利波特的那个人】的阴影里。然而从《复仇之角》开始就看到了他的转变,更别提棒呆的《一位年轻医生的笔记》。这部剧,他的演技在一美和安德鲁·斯科特挤压之间也不逊色。哪怕剧本不够尽善尽美,但瑕不掩瑜,仍要肯定他的表演。
……每次他们一对视,我都以为他们要接吻……
一美全程打了鸡血似的,他现在接戏的标准大概就是非神经病不演吧
丹尼尔的身高_(:з」∠)_腐腐的啊2333剧情吧就那样,后面简直闹剧,但是时代背景无法抗拒,衣服建筑都好美,金发小哥也挺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