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从2012

HD

主演:安·唐德,德瑞玛·沃克,帕特·希利,Bill Camp,Philip Ettinger,James McCaffrey,马特·索维托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服从2012 剧照 NO.1服从2012 剧照 NO.2服从2012 剧照 NO.3服从2012 剧照 NO.4服从2012 剧照 NO.5服从2012 剧照 NO.6服从2012 剧照 NO.13服从2012 剧照 NO.14服从2012 剧照 NO.15服从2012 剧照 NO.16服从2012 剧照 NO.17服从2012 剧照 NO.18服从2012 剧照 NO.19服从2012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服从2012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Becky和Sandra并不是最好的朋友。Sandra是一家快餐店的经理,而Becky是一个希望得到收银员工作的年轻女孩。一个忙碌的日子,一个警察来电,指控Becky从一个顾客那里偷了钱,但是Becky强烈的否认。Sandra以她作为经理的责任感,遵从警察的指使拘留了Becky。这个选择开始演变成一场噩梦,悲剧模糊了合法性和理智,私权和谨慎之间的界限。美丽新世界节礼之日解放富贵逼人国语版对她说2002臻于至善犹大与黑弥赛亚绝命派对白骨之路器灵第一季就是这样南城警事第四季夺命追捕2022白教堂血案 第四季家裂第二季龙虎戏凤等你爱我2016大师兄 大師兄巅峰人生雍正与年羹尧1980部长和社畜的恋情令人着急35米厘凶心人(粤语)守护者第四季我在窗口遇见他绑架女明星大汉英雄恶梦小姐 梦影版冷血十三鹰 冷血十三鷹不实梦境死亡直播荒野迷案第二季赌神(粤语版)错位青春第一季下一站:幸福年龄差婚姻大雪无痕爱恨之巅青鬼2留痕第一季杰克·怀特霍尔:我只是在开玩笑

 长篇影评

 1 ) 这是一部深刻的心理片

  这是一部低成本的电影,电影故事开始有点单调和不合理,随着剧情的发展,故事开始步入轨道,于是越发地阴暗。然而总体来说剧本本身很具有启发性。
  从开始看了二十分钟基本上把这部片归类为心理片。演绎了心理学中的权威效应等一系列的心理学现象。电话一头通过话语确立了对sandra等人的权威形象从而实现了接下来的一系列故事。当人在忙乱中的时候,人的控制型思维能力降低,从而更容易产生自动的服从现象电另一头通过诱导性的语言逐渐探知了各人的情况并且在他们心理上树立了权威的形象,从而为他们的盲目服从提供了条件。电话另一头的几个人虽然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人都有一个自我合理化的过程,他们自动的为自己找了一个推脱的心理安慰:我只不过是在做一个警官叫我做的事情,我不是故意的。于是就产生了逐渐接收了电话中的指使的一幕幕,最后导致了犯罪事实的产生。
  从里头也可以看到,妇女,醉酒的人这样控制型思维较薄弱的人容易接受各种语言诱导而服从权威,而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比较不容易服从权威。这是一部深刻的心理片。剧本中时时刻刻都体现出了心理学的痕迹和对人性的探讨,剧本中电话中罪犯的语言中也体现出了一些刑讯审问的诱导问题和心理暗示手法。综合来说是一个有水平的剧本,值得推荐。

 2 ) 在那位糙大叔面前,文明终于变简单了

看到一大半,我都怀疑起编导是不是个变态,为了说明人性弱点,竟然把自己脑子里那些不合情理、荒唐透顶的黄色想象搬上银幕。可这影片后来却告诉我们是发生过70多起的真实案例!好吧,那就严肃地总结一下对我的两点启示吧:

1、在权威面前,人们最有可能放弃道德底线;在麻烦面前,人们都想早点脱离麻烦,于是会本能地配合权威做出逾越常轨的事情。因为他们没把自己当作自己,而只当作权威的授权者或化身。消除了责任感,就可以说服自己的良心。

2、只有一个懂得时时刻刻要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存在主义者”才是现代文明中真正成熟的人。比如影片中后来那位外形很糙的大叔(好像是便利店司机),断然拒绝了“警察”的猥琐命令,他理直气壮地表示:我不认为这是得体的事!

他的头脑清楚地知道,在执法之上,还有文明底线、公序良俗不容践踏,而且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行为负责。这位大叔应该没读多少书,但他比人类中许多饱受高等教育却在类似情况下只知服从的人更像一个知识人、文明人!

因为人类的知识教育就是为了让人明是非、懂廉耻,脱离禽兽的行列。否则,教育何用?还比不上这位外形粗莽的司机大叔!

而“成熟”意味着独立。独立的人,会为自己每分每秒的行为负责,知道它们都是自己的一部分,绝不因为某种外力原因而与自己无关。

现代文明的伦理是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上的,前所未有尊重个体、强调个体。所以它对一个人独立、成熟的要求比以往几千年的要求更高。

 3 ) 《快餐店陰質事件》:失去理性與辨證思考的人

《快餐店陰質事件》(Compliance)是一部相當有啟發性的電影,從中可以看到人在特有的環境下會做出怎樣的判斷與處理一些問題。或者觀眾會認為戲裡的情節是很荒唐,但世界那麼大,更荒謬的事仍有很多。當看過在影片分享網站上那些真實的新聞片段,更覺得這部電影有它的存在價值,就是要警醒我們保持警覺與懂得說「不」。觀眾不要妄自菲薄的只笑別人的無知,當設身處地時或者無知的正是自己本人。

  更諷刺的是同類的「整人電話」並不是發生了一宗半宗,而是有接受七十多宗的案件。而在快餐店發生的這宗最具代表性,現實裡的主人公獲得了麥當勞公司的賠償,總值五百萬美元,另加補償費百多萬美元。此案中牽涉的不只是冒警、還有是性侵犯與強姦,最引起我們思考的是到底這個責任應該是誰負,是年輕受害人的上司?是麥當勞公司?是打出電話的人?還是受害人本身?本來這件事情只需要多打一個電話就能證實,但只欠了一步就釀成了後果。

  案件是發生在2004年4月9日,而大約在四年後的香港也發生了一宗真實的「快餐店陰質事件」,兩者同樣都是有強姦的成份,也有的是受害人為何不懂說「不」,年輕不是無知的藉口,無論是任何一個人都不應該屈服在強權之下,也要懂得保護自己。荒謬的事情的確何其多,記得有一宗的新聞初中生被朋友操控當援交女,小時候在學校不是就有教過我們要保護自己嗎?為何受到傷害之後都不懂向人傾訴,反而都變成「服從」了。

  無疑這部電影是很適合喜歡心理學與社會學的人士觀看,當人失去了理智與批判思考的時候,會不理會前因後果做出一點事,而權力也會使人腐化。電話騙案到今時今日依然有人上當,所反映的是罪犯利用了人的同情心與同理心,為了追求正義而達到自己的私利。

  基本上可以把《快餐店陰質事件》當成是一部心理學的教材多於當它是一部電影,戲裡主要是重現當時的一些情況,也可以當成是一個心理學的實驗來看。而我們可以用「囚徒理論」作為解釋,首先很多人都會把罪名推到SANDRA的身上,原因是她接受另一位主事者的操控,假如她不遵守規則或許她會被控告阻差辦工,SANDRA是一位良好公民,因此她只有順服在權力之下。而我們這裡講的受害人BECKY,同樣有這樣的擔心,而她是相信SANDRA的,因此只想快快解決這件事,SANDRA在某程度上是從讚美之中獲取了認同,而她也相當的享受其中。而我們也可以從戲中看到有人是服從的,而有人是選擇拒絕的。這就是實驗的可取之處,究竟人會否順從在權力當中,拒絕的人自有他們的勇氣,而接受的人到底在想什麼。這是相當有趣的也很難解釋的,或者是慾望、又或者是對權力的渴求,特別是人在其位是未必能抽身。特別是SANDRA當時是分店的話事人,她希望一切都是順利又能保得住名聲。至於在戲中「雪櫃問題」與「神秘顧客」並不重要,只是帶出店裡繁忙的景象。

  這部電影從一開始就展現出張力,呈現了一個只有服從,沒有說「不」的世界,對電影的定位其實不必執著它有沒有什麼橋段與製作。本身這個世界就很荒謬,於是電影世界把這種荒謬與無知推到極致,也使這部電影成了話題之作。另外,可以看到的是「老大哥」的情意結,在觀看、窺視、探聽之間製造了有層次的戲劇效果。《快餐店陰質事件》令觀眾想起《實驗囚室》的路西法效應,好人與壞人是可以一念之間的形成,SANDRA的角色從來沒有想過做壞人,反而她是一個好市民,而後來在真實的事件中DONNA SUMMERS(是事件裡的經理),她在訪問當中提到她只是想協助警方,而後來據知她也在麥當勞公司中得到了賠償。無疑她並不想當加害者的,只是當潛意識與當下的判斷超越了現實,反而會為別人帶來了傷害。

  當看過真實事件的報導再比對這套電影並不感到意外,事實上《快》片只是一個再現,談什麼戲劇手法都是白費心機的,當然無論怎樣也要塑造一點的懸念,但最重要的是還原了案件的事發經過,對它的要求大約是止於案件就已經足夠了。而看過電影的人,應該把這部片推介給身邊的人觀看,以儆效尤。

文/Dorothy

 4 ) 诈骗不图钱,只为夺取你的贞操,这又是一部让人恶心的好片

前几天,加拿大一连发生了多起华人学生失踪案。

后来经过警方判断,这是一系列针对中国留学生的电话诈骗。



电话诈骗,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

虽说手段各式各样,方法大多又拐弯抹角的,但最终总少不了类似「银行账户」这样的关键字。

说白了,还是为了钱。



然而总有一些更加高级的骗术。

它不图钱,只要你的贞操——

《服从》
Compliance



故事发生在一家快餐店。

那天正好是个忙碌的周末。



在开过早会之后,所有人都按部就班的进入了工作状态。

可就在这时候,店长桑德拉却突然接到了一个来自警局的电话。



根据对方描述,她很快就锁定了目标。

金发,年轻女孩,大约19岁?

那无疑就是收银员贝奇没错了。

尽管贝奇坚决的否认了这个罪名。



尽管他们每天朝夕相处,也都互相了解对方的人品。

但桑德拉还是选择相信警察。



警察说,如果严格按照流程,贝奇也许会被关上个几天。

但要是立刻就能搞清楚状况,事情就用不着那么繁琐。



好。

那到底怎样才能立刻处理好这宗案件?

警察说,搜身。

就这样,在警察的遥控指挥下,桑德拉搜了贝奇的包,也摸了人家的口袋。

然而结果却是,她根本没有找到所谓的赃物。



没有找到并不代表她就没偷啊。

反正警察很执着就是了。



你没看错,他说的就是脱衣搜身。

而贝奇,居然也答应了。



这全身都光溜溜的……可以证明清白了吧?

当然不能。

因为警察说——

小偷总爱在内衣和内裤里面藏东西。



接下来你们应该能猜到。

按照这位警察的尿性——

贝奇确实是裸了。



看到这里想骂人?

先别慌,因为这才刚刚开始。

“有时候有人会在衣物里面缝上夹层,没有受过训练你是看不出来的,所以在放她走之前,我们还要再检查一下。”

简单来说,就是在警察赶过来之前,贝奇她不能接触到自己的衣服。



没办法,桑德拉只能给她一件围裙,很勉强的才遮住了贝奇的身体。



后来,因为店里特别忙的关系,桑德拉只有通过和别人「换班」的方式来监看贝奇。

而这个别人——

警察他又出了一招。



终于,变态按捺不住了。



而且每换一人,他的命令都是一样。



他不停的发问监管人。



从胸部检查到私处。



然后再对贝奇施以暴力。



直至最后的——

性侵。



真·哔了狗一样的心情。

但我并不想用压抑来形容我感受。

为啥呢?——

用一通电话遥控作案几十分钟?是导演太傻逼还是把我们观众都当蠢逼了?



而就在我质疑他们外国人智商的时候……

这一行字,可以说是非常的触目惊心了


现实中,当事人总共获得了600多万元的赔偿

不仅如此,在美国的30个州有超过70起的同类事件曾被报道。



更可怕的是,这些施暴者,他们还拥有强有力的帮手。

比方说贝奇一案,桑德拉就算是一个。

作为店长,她平常很有指使人的派头。



似乎不管什么事,都能在她的掌握之中。

就连“警察”都夸她——

协助办案,你很专业。



通话的过程中,她能和对方谈笑风生。



可在贝奇向她求助的时候,她却也能冷漠无情。



她相信警察的话,只是想着赶紧了事。

她说,只要他需要,她都会照做。



很明显,这场悲剧,桑德拉是施暴人之一。

而至于贝奇自己,她也不是单纯的受害者而已——

“当他让你脱衣服的时候,你为什么没有拒绝?”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必须得这么做。”



记得有人说过:人的抉择本来就容易被情绪,权力,智力,社会规则等等所影响。

也就是电影中所提到的洗脑。



尤其是在面对警察这样的权利象征。

因为人性的脆弱以及对权威的恐惧,所以有不少人都会丧失最基本的自我反思能力。


在面对不听话的人时,“警察”就会强调自己的身份

这事儿,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被印证过。

“那时候,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曾进行过一系列著名的实验,来探讨人们对于权力的反应。他找了40名来自不同职业的市民作为受试者,参加一项名为“惩罚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受试者充当“教师”,在实验者(斯坦利及其助手)的指令下,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受试者便对“学生”施加强度和痛苦程度不断增加的电击。尽管学生以各种形式反抗,可还是有26名受试者在实验者的命令下,坚持到了最后。”

很明显啊,在强权下,最轻松的做法大概就是服从。

至于底线。

就算了吧。



都说生活中人人冷静智慧,可灾难一至,又都是无头苍蝇。

所以,请你无论何时何地,请你都能保持警觉,勇敢说「不」。

 5 ) 平庸之恶

对电影工业有几分异样贡献的戈培尔曾经这么自豪的感慨自个的创作团队,即,他们能使德国民众”遵守一种他们其实根本不了解,但却在梦中都能背诵的法律。“以拍摄《意志的胜利》等片蜚名着身的里芬斯塔尔在戈培尔组织的团队里算是翘楚了。许多年之后,耄耋之年的她还在坚称自己只是以电影导演的身份参与纳粹政府的电影创作,自己偏重的艺术美学只是与当时法西斯主义的精神美学恰巧吻合,战后几十年来舆论界和评论界的牢笼似乎并没有磨抵多少老太太的意志,终年101岁的老太太”拒不悔过“的大半辈子倒是成功的熬走了一票战时恭维,战后戏虐嘲讽她为乐,除了评论,终身无影片著作等身的平庸艺术家。

影片里那个自称警察的人如戈培尔一样,为实现自个的政治计划抑或什么莫名计划布下一盘棋,店长则如同里芬斯塔尔一样,以己之力,全面组织配合。而此陌生来电,对店里员工来讲虽说荒谬但并不陌生,店长以及员工们似乎此时需要一个缓解店内紧张空气的新事件,无论其是好,是坏,是善,是恶,似乎它的发生就可以吸纳当下所有的问题,摆脱失业,上级追查,顾客投诉等等可能发生的一切困窘。作为受害者的贝蒂起初的想法也是这样。
于是,”一种被不寻常所具有的诱惑力所迷住的人民“(里芬斯塔尔)所主导悲剧发生了,更可悲的是,那个拨打此神秘电话的犯罪者,不曾出现在在此事件的平面维度里。面对面对峙的两方,其实从根本上都是一类人。事件发生后,大多数幸存者们纷纷声称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更不明白这一切为什么发生;一小撮牺牲者们则沉湎于对事件的感伤,只是还在懵懂却坚定的认为这件事即便发生也不能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所经历的是一种”即时性的假象“。

平庸之恶如若开花会像蒲公英一样,怕的是此花开不在一时,其种子会轻飘于周遭很多人的身上,心里。熟视无睹是常态,再其后是记忆失调的幻觉。除非此花开在自己的身上,我们不会意识到每一个人在细小事件里承载的,看似不重要的,也许正是他人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6 ) 《服从》:被低估的意义

随意的翻看了一下豆瓣上关于这部影片的影片,大部分人都纠结于这个故事有多大的意义,或者反应了多少人性问题。这篇文章主要回答这个故事有多大意义,至于那些热衷于讨论反应多少“人性”问题的部分,大部分是为了炫耀逼格的喋喋不休。

影片片尾指出故事源于真实案例,并且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全美各地大约发生了70多起类似案件。但这样的样本大小似乎仍不能说明问题:大部分人可能仍然认为在这样的问题面前势必会扮演年迈卡车司机一样的角色。毅然拒绝“警察”“不合体”的要求,从而引发了对于故事意义的怀疑。

为了说清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米尔格兰姆著名的“电击实验”。以下部分文段来自百度百科。

电击实验(Milgram experiment),又称权力服从研究(Obedience to Authority Study)。这个实验本意在验证关于参与对犹太人大屠杀的纳粹分子可能是出于单纯的对权威的服从的假设,但实验最终却得到了轰动当时心理学界的结果。

1961年,米尔格兰姆的实验小组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并寄出许多广告信,招募参与者前来耶鲁大学协助实验。实验地点选在大学的老旧校区中的一间地下室,地下室有两个以墙壁隔开的房间。广告上说明实验将进行约一小时,报酬是$4.50美元(大约为2006年的$20美元)。参与者年龄从20岁至50岁不等,包含各种教育背景,从小学毕业至博士学位都有。

实验小组告诉参与者,这是一项关于“体罚对于学习行为的效用”的实验,并告诉参与者他将扮演“老师”的角色,以教导隔壁房间的另一位参与者——“学生”,然而学生事实上是由实验人员所假冒的。

实验小组告诉参与者,他被随机挑选为担任“老师”,并拿到了一张“答案卷”。实验小组并向他说明隔壁被挑选为“学生”的参与者也拿到了一张“题目卷”。但事实上两张纸都是“答案卷”,而所有真正的参与者都是担任“老师”。“老师”和“学生”分处不同房间,他们不能看到对方,但能隔着墙壁以声音互相沟通。有一位参与者甚至被事先告知隔壁参与者患有心脏疾病。

“老师”被给予一具据称从45伏特起跳的电击控制器,控制器连结至一具发电机,并被告知这具控制器能使隔壁的“学生”受到电击。“老师”所取得的答案卷上列出了一些搭配好的单字,而“老师”的任务便是教导隔壁的“学生”。老师会逐一朗读这些单字配对给学生听,朗读完毕后老师会开始考试,每个单字配对会念出四个单字选项让学生作答,学生会按下按钮以指出正确答案。如果学生答对了,老师会继续测验其他单字。如果学生答错了,老师会对学生施以电击,每逢作答错误,电击的伏特数也会随之提升。

参与者将相信,学生每次作答错误会真的遭到电击,但事实上并没有真的进行电击。在隔壁房间里,由实验人员所假冒的学生打开录音机,录音机会搭配着发电机的动作而播放预先录制的尖叫声,随着电击伏特数提升也会有更为惊人的尖叫声。当伏特数提升到一定程度后,假冒的学生会开始敲打墙壁,而在敲打墙壁数次后则会开始抱怨他患有心脏疾病。接下来当伏特数继续提升一定程度后,学生将会突然保持沉默,停止作答、并停止尖叫和其他反应。

如果经过四次回复的怂恿后,参与者仍然希望停止,那实验便会停止。否则,实验将继续进行,直到参与者施加的惩罚电流提升至最大的450伏特并持续三次后,实验才会停止。

到这时许多参与者都表现出希望暂停实验以检查学生的状况。许多参与者在到达135伏特时暂停,并质疑这次实验的目的。一些人在获得了他们无须承担任何责任的保证后继续测验。一些人则在听到学生尖叫声时有点紧张地笑了出来。

若是参与者表示想要停止实验时,实验人员会依以下顺序这样子回复他:

请继续。这个实验需要你继续进行,请继续。你继续进行是必要的。你没有选择,你必须继续。 如果经过四次回复的怂恿后,参与者仍然希望停止,那实验便会停止。否则,实验将继续进行,直到参与者施加的惩罚电流提升至最大的450伏特并持续三次后,实验才会停止。

在进行实验之前,米尔格拉姆曾对他的心理学家同事们做了预测实验结果的测验,他们全都认为只有少数几个人—10分之1甚至是只有1%,会狠下心来继续惩罚直到最大伏特数。

结果在米尔格拉姆的第一次实验中,百分之65(40人中超过27人)的参与者都达到了最大的450伏特惩罚—尽管他们都表现出不太舒服;每个人都在伏特数到达某种程度时暂停并质疑这项实验,一些人甚至说他们想退回实验的报酬。没有参与者在到达300伏特之前坚持停止。后来米尔格拉姆自己以及许多全世界的心理学家也做了类似或有所差异的实验,但都得到了类似的结果。为了证实这项实验,也有许多更改了架构的实验产生。

从这个实验中不难看出,出于对于”权威“(负责怂恿参与者的实验人员,依据实验设计,该实验人员身穿白色大褂)的顺从,65%左右的人都选择了不断电击。这样的结果甚至震惊了米尔格兰姆本人,引发了他对于人性的怀疑。而电影故事和这个实验的契合程度让我觉得已经无需再赘述。65%这个数据也充分说明了这个故事的意义:人群中的大多数在面临这样的情景的时候,都难以做出旁观者眼中正确的选择。

除此之外,还要说明的是电击实验中无论是拒绝电击还是持续电击的人都不具备理想化的人格特征。可能有人理所当然的认为拒绝电击的人应该是一副典型自由派精英的样子:吃有机食品,提倡环境保护,反对战争等等等等。而服从于权威的那部分则是典型的保守派:有坚定的信仰,反对堕胎更不用说同性婚姻。

而根据在21世纪初对当时实验参与者进行的一项采访中,一位拒绝电击的人在回答为什么要拒绝时首先提到的是”他的心脏受不了“,同时,他已经是一位参加过越战,反对环境保护主义,在石油公司担任高管的老人。而另一位在当时选择继续电击的受访者则在纽黑文地区的一所小学担任老师,是一名同性恋,和一名固定的同性恋人过着不追逐物质的平静生活。

他们均表示应为参与了这项实验而对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拒绝者更多的是对于自己拒绝行为的自豪,而服从者则在日后积极参加维护同性恋权益的运动,成为一个地区性的活跃分子。

所以,整个故事的意义绝不在于简单个案所反映出的人生悲喜,而是通过实例阐述了一个社会心理学派所坚持的观点:人类行为只有部分源于稳定的内在性格(人格),而绝大部分受外在力量决定(情境)。

 短评

只能说老外都太实惠了,在中国,法院传票的电话谁没接过?

5分钟前
  • 赵无乱
  • 还行

天哪

9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很荒谬,但确实是一起真实事件,不是心理实验啊。

10分钟前
  • 哆啦哆啦
  • 推荐

导演的出发点是很善良的,他想通过解析一件电话诈骗案来告诉大家谨防骗子,或者更进一步,分析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当然这正如他自己放映后说的,他自己也不懂。所以很简单,电影没拍好,更别期待大家看出什么所以然了,这就是一群笨蛋做出的傻逼事。。。就是台上试图解释的几个心理学专家实在太可怜了

14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本片再次证明了两个简单的道理 1)脑残者周围都是脑残 2)没有什么比脑残更可怕 另外 看好导演成为第二个迈克尔·哈内克

19分钟前
  • 背包上学上成驴
  • 还行

小成本不错的配乐和群戏,从露点戏开始有点失控,好在没有烂尾。娱乐性的不适感大于实验性。

21分钟前
  • 高压电
  • 还行

看得我这个生气啊!警察办案都用电话指挥啊!?说脱光了搜身就让搜啊!?女生衣不遮体时不相干的男士能在场啊??片子讲述的如此漏洞百出、低级的犯罪案件,所谓的经理就如此应对啊?就算小学不毕业智商低,那以上的人之常情都不懂吗!?悲催的是:本片根据真实案件改编,且不止一起!

25分钟前
  • 十个斗的眼窝浅
  • 较差

圣丹斯佳作-题材非常好,一个恶作剧导致了一场不可容忍的性侵犯事件. 看完片子第一个感觉是片里面的人的行为都很白痴. 回头想想, 其实我们都在服从, 很多事情别人说你应该做, 我们就去做从来没有想到黑白对错. 服从, 短时是一个行为,长久就成了习惯

28分钟前
  • 包子岛
  • 还行

煎熬的观影经历。注定成为年度最受争议电影之一。放映后引发了强烈争议和讨论,也算是本片的成功。看得出导演也是带着疑问和好奇来拍,喜欢这种心态。演员出色。至于内容,汉娜和浪潮学生们的盲目与本片展现的日常“蠢事”受到相差千里的舆论待遇,但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为我们展现出两者间惊人的联系。

29分钟前
  • 怪盗巴金斯
  • 推荐

还行。"咬咬牙赶紧了事""我可不想和这个事有啥关系"促成了事情深度发展,也没有多荒诞,第一个人相信"警察"然后对接下来的每个人这么介绍时就造成了一种信任暗示,所以说愚蠢又自以为是的中年妇女是社会不安定元素阿

34分钟前
  • 米没了
  • 还行

硬了。

37分钟前
  • 永泽
  • 还行

他们吃的炸鸡了加了什么吗。。。

41分钟前
  • hakkaking
  • 较差

这部电影看得实在让人太不舒服了,让人有忍不住想打人的冲动。同时,由于这个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你似乎又不能将问题归罪于创作者。因为确实有很多类似的事件发生。或者,唯一能解释的原因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有时遇到类似的事情,兴许也未必会很清醒。所以,还是多长点心眼儿吧。

4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哇!太对我个人胃口了。从电影的角度来说,小格局,极少的出场人物,极具现实性的题材和意味深长的结尾。结构精巧叙事直白紧凑。但从真实事件的角度来说,故事中的人都好白痴,很容易被揭穿的骗局却落得如此悲剧。但是细想下来,特定的工作场所铸就特定的人群和思维模式。服从其实有时是人的本能,可怕

45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推荐

赤裸的讽刺与深刻的警醒。这个看似荒谬的真实案例,一方面是对人性丑恶和愚昧的自视检醒。另一方面则是对机械行为与惯性思维的直面讽刺和批判。非常优秀的低成本剧作。

46分钟前
  • Muto
  • 推荐

怎么连最起码确认执法人员身份都不去做!

51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还行

一通电话居然能骗过那么多人进行那么长时间的性骚扰。人要时刻保持理智,不要被强势所吓怕!

56分钟前
  • ibelieve
  • 推荐

在此片播放近大半的时候我开始骂人了,讨厌这处处不合理的故事,胡编乱造!当片末提到此案件在美国发生七十起时,我他妈彻底懵了!我相信这世上像片中人物如此傻逼的人是极少的,所以我更愿意相信是这电影没有还原真实案例,给一星,去你妈的,表示我的厌恶!!

60分钟前
  • Ares
  • 很差

Sandra其实是出于对Becky的反感才一直配合的吧!

1小时前
  • Giosuè Ψ
  • 推荐

这片中国人来拍就是《法治在线》,有那个必要浪费胶片吗?

1小时前
  • matchbox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