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原谅我打了三星。你要说演员的演技,那绝对五星没错。作为一部戏剧改编的电影,各种冲突啊表现内心啊,各种走心的暗示啊,那都是少不了的,演员演技真没话说,唯一的问题是,那么多我喜欢的演员在一起,说哪个角色的坏话我都舍不得,以至于看到半截,隐约觉出人物的私心来时,内心冲突是剧烈的:诶,他这么做不大好吧,也许只是我多心了?这样反复想,看到片尾也舍不得讲出个所以然来,要说看演技当然过瘾,各演员说台词可是真好听,但是它到底说了啥?不知道,完全不知道。
和所有戏剧一样,故事发生的时间都比较集中,这部影片就更集中,就发生在一晚上。这一晚上,化妆师诺曼给名演员(在剧中被尊称为Sir,故意地,连个名字都不给)上装,哄他上台。其中穿插担忧而又气恼的演员夫人(尊称为Your Ladyship,同样,不给名字,顺,Sir喊她叫pussy,这个是昵称,不算名字哈),反复确认是否能开演的剧院经理Madge,试图讨好Sir而获取主角的年轻演员Irene,企图扳倒Sir的另一演员Oxenby,晚年得到提升倍感欢喜的Geoffrey ,以及中间演出的《李尔王》片段(李尔王真是部好剧,BTW),这基本就是整个剧情的梗概了。
其中万众焦点肯定是Sir,他是整个剧院的核心,说所有人观众都是冲他来的一点也不过分,也就说,这剧院所有人的生计都仰仗于他。他被称为暴君,这一点安东尼·普霍金斯表现得比较少,虽然的确喜怒无常,但是看着就是个生病的老头,被迫进行着一夜又一夜的演出。虽然里面也有骚扰年轻女演员的举动,虽然也有拿诺曼撒气的时候,但是看着他可怜兮兮地道歉,真是瞬间就原谅了Orz,完全恨不起来。安东尼·普霍金斯童鞋把这位名演员悲凉而孤寂的情境表现得太好了,以至于实在不能理解剧院的人为啥叫他暴君啊囧。不过,如果是另一个人演,我估计就能看出是暴君了吧。
诶,你要说Sir是被迫每夜演出呢,Her ladyship肯定不同意。她看着丈夫发癫疯狂消瘦却劝不住他放弃演戏安心休养。她是他的妻子,可又不是。她的丈夫生生被剧院/诺曼抢走了。在诺曼口中,Her ladyship非常碍事,他极力阻止Sir和Her Ladyship见面相处。但仔细想来,夫人困境不由得她不恼火。一方面她怨恼Sir的薄情,甚至不演戏时她也无法知晓丈夫的行踪,形同陌路却不肯离婚,要封爵嘛;而另一方面她又确实担心Sir的身体,完全经不住折腾,哪怕神经各种错乱还硬要按时演出;而生活的窘困更让她难受,被尊称为Sir,Her ladyship却贫困如此。安东尼·普霍金斯和伊恩·麦克莱恩两位大拿的夹击下,艾米丽·沃森显得有点气力不足,不过她的戏份本身也不算多。讲道理,她本该是被Sir辜负的女一号,但气恼有余,委屈不足。顺,她在《梅林传奇》里演女巫师哦。
但你要说Sir不是被迫演出呢,看诺曼的举动又像是。剧院经理和夫人都认为Sir身体不适应该放弃演出时,是诺曼坚持演出没有问题,当Sir诉说不适退缩时是诺曼哄孩子似的给他打点好戏装,用无数的赞誉粉饰这位老人的处境,哄他上台。你要说诺曼是Sir的真心好友?恐怕有点悬。戏一旦落幕,诺曼就没那么好说话了,诺曼大发脾气,在Sir恳求他不要再说“他的朋友的故事”时,他并不会就此停下。在Sir离世之后,他破口大骂,并情绪激动地马上谈起了工资必须按星期发放,并不能因为主演离世不演,就按天发。然则诺曼的演员是Ian McKellen啊,这么可爱的老头子,我是不打算讲他角色的坏话的。他干啥都有理,真的。哦,顺说有的版本有关于诺曼的gay向暗示,这样很多剧情都更好解释了。
后面的角色就随便提提吧,嗯。
剧场经理Madge大概是Sir辜负的第二个女人吧。(有没有第三个?第四个?据对话看来会有)我只想说这角色好暖心,是本电影我为数不多能看懂的角色。顺,她演《幸福谷》里干事超级利索又超级负责的酷酷女警官哦。
那个年轻演员Irene想攀高枝嘛,但是她长得那么俊秀完全怪不起来,而且对方是安东尼·普霍金斯嘛,要我也要各种找借口去他化妆室,咳咳,我在说什么。
Geoffrey童鞋老来得了个比较重要的角色,突然就想试试自己潜力多大。我没太懂这个角色在剧情中的意义,也是是Sir对新人的不信任和严格(严厉)要求?也许是说明很多人仰仗Sir维持生计?也许只是两个老人对照?我不懂的。
Oxenby这个角色倒是很好理解,就是看不惯Sir,看不惯大家哄着他。
总之,想想这人物关系,就替Sir累得慌,反正没人关心他是不是油尽灯枯。也不是哈,her ladyship 是关心的,但是他drive her away。Madge也是关心的,但是两人从未挑破,也从来没可能,导致故意疏远。身边只剩下诺曼,抱怨的诺曼,喝醉酒了的诺曼,满心不高兴的诺曼,生怕他不演了的诺曼。
哦,顺说,里面Sir无数次表达对戏剧的热爱,对莎翁的热爱,然则,哎呀,看着还是难过。
犯懒,就写到这吧,总之,勉强推荐看这部剧,然则,看不下去真不是你的锅。
sir是个成功的话剧演员,有天赋,有激情,有魅力,也是个独裁者。sir让夫人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自知没有演员天分,也随着sir四处巡演,做个成功男人身边的默默夫人,your ladyship,听起来高贵,谁知道她本来的名字呢?所以也能理解夫人最后的决绝。
整个剧组以sir为尊,小姑娘想通过sir找到一条捷径,其他演员有人敬畏sir,有人不屑sir。
诺曼像个好朋友一样陪着sir,别人要放弃时只有他鼓励sir,甚至像哄孩子一样,可当sir去世时,我们观众才看见真实的诺曼。他说了那么多“我有一个朋友”的故事,其实都是他自己的故事。他想通过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报幕后他迫切的询问别人自己表现的是否还好,sir去世后,他喃喃自语“我可不想回到科尔温湾的寄宿公寓终老一生”。他比任何人都希望sir能一直成功下去,所以当他看见sir的自传没有感谢化妆师时,心里咯噔了一下。
好像只有玛琪,不知道暗恋仰慕sir多少年了,才会为真正的缅怀sir。诺曼说她冷静、井井有条、枯燥乏味,如果不是这样的外表,怎么能包裹住那颗炙热的心,还好有一颗戒指能陪她终老。
有一种人,这一生都不会停下来,马不停蹄地在证明自己,能让他们停下的,只有死忙,话剧演员sir是,化妆师诺曼也是。
爵士很清楚的知道诺曼不是自己的朋友,所以他感到孤独,来来往往的人靠近自己,无非是为名为利为机会。爱自己的人除了好话也比如有坏话,剧场经理。厌恶厌烦自己的人会简单的把话说明白。而诺曼则让令人恐惧,一个能够压抑这么久自己内心情感的人,一个只会说好话,却掌握每一出话剧每一句台词的人。
诺曼辛苦奉献所等待的,也不过是一个机会,多年前他在爵士的帮助下得到过一个机会,抱住大腿日渐习惯已然离不开大腿,期待着也许下一次会有的机会,所以在缺人而上的报幕都他都万分重视。只可惜这机会始终没有来临,所以在给弄臣酒的时候,他嫉妒得发狂,不再掩饰,将酒瓶子拿在人前。
诺曼是爱戏剧的,也许是没有天分,他只能紧紧抓住有天分的爵士,丧失了独立,爵士也因为离不开他忘记了他的存在,真实的诺曼的存在。
诺曼其实也可以看作是老了以后的依琳,所以他嫉妒,他要追问两人交谈的一切细节。他嫉妒,所以他对爵士夫人不那么好。他唯一能欣慰的,就是还有许多的人如他一样无法出头,可惜这一切在爵士的死亡下破灭了:对每一个幕后人员的感谢,对没有感谢的经理也有戒指。
唯一什么也没有得到的,就是诺曼。他很可悲,但他不是小人,他只是想出头又丧失了自我的可怜人而已。
会不会诺曼就是爵士的另一个自我,是一个不会对未来感到迷茫的自我,一个小心翼翼充满希望的爵士,毕竟他关怀感谢到所有人甚至莎士比亚,却唯独忘了自己与诺曼。这是已经无法离开彼此的两个人。
战火燃烧,都城陷落,剧院摧毁,英雄末路。疾病苍老的双重摧残,记忆力急剧下降的痛苦折磨着年迈的“King Lear”。
戏剧、现实及梦境杂糅在一起,童年痛苦记忆不断闪现。演了226次李尔王,却记不起自己的第一句台词;给自己画了50年的妆,却忘记了上妆的顺序。
Struggle and survival,正是Sir的现状。那些sober的瞬间,他还会大喊“Norman,准备一下我要上台了”,他还想大展身手坚持为大家奉献一场精彩的演出,他还会认真叮嘱Irene仔细保管李尔王的三钻王冠,他还会开心的嘲讽那些演技拙劣的同行,他还想对自己的爱人再多一次说Thank you。
但当他自己一个人,他又是那个惧怕苍老惧怕死亡内心孤独彻夜难眠的老人了。
他忧心:我可以面对自己王国的分裂,我可以应付弄臣,我可以容忍随从的减少,我可以接受必须说出的诅咒,我甚至可以面对风暴的洗礼,但我害怕最后一次演出,抱着我的考狄利娅。死亡,死亡,哭得像风在嚎叫。嚎叫,嚎叫,把她轻轻放在地上,死去。我有这样的勇气吗?
他挣扎:老天啊,给我耐心吧,我需要忍耐!神啊,你们看见我在这儿,一个可怜的老头子,被忧伤和老迈折磨得好苦!你认为我会哭泣,不,我不愿哭泣,我虽然有充分的理由哭泣,但我宁愿让这颗心碎成万片,也不愿留下一滴泪!
他几乎在乞求了:经常谈谈我,为我说些好话,演员仅仅活在其他人的记忆中,所以为我说些好话吧。
但说到底,他还是幸福的吧。
至少最后一次登台,他得偿所愿,依然用臻入化境的表演带给所有人最精彩的李尔王。
至少生命最后一刻,身边还有爱他的人和他爱的人。夫人爱他,虽然已经无法再忍受他继续演戏的痛苦;dresser爱他,给他讲了一辈子的“I have a friend who…”; Madge爱他,在他身边当了一辈子默默支持他事业的冷脸人。
在Sir临终的时候,他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吧。但Norman却不见得,他可以讲一辈子自己朋友的故事来安慰Sir,当Sir走的那一刻,他却想不出一个故事来安慰自己。
下载这部电影的初衷是为了一睹Anthony Hopkins与Ian McKellen两位老牌演员的超级演技、飙戏。个人对于演技派演员十分推崇,因为他们是用心在演戏,戏剧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赚钱,而是一种价值与人生境界的体现。相比之下,看看现在某国搔首弄姿的艺人们就感觉不爽,没有演技,全靠床计,太可耻了。
烂番茄新鲜度:100%(这是对于两位主角演技的最高褒奖)
剧情简介:
影片根据Ronald Harwood1983年的同名戏剧改编,Richard Eyre导演。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巡回演出剧团打算在一家小型地区剧院排演莎士比亚的名作《李尔王》,但这个夜晚在后台发生的事情影响了所有人的命运。故事从始至终体现了Norman对于Sir的友谊与忠诚。
该剧的原型人物就是Ronald Harwood本人——他曾是著名英国演员Donald Wolfit爵士的化妆师。
主要演员:
Anthony Hopkins,饰演Sir。爵士头衔,因主演《沉默的羔羊》而获得奥斯卡男主角奖,演技与职业素养兼备。
Ian McKellen,饰演Norman。爵士头衔,出色的莎士比亚剧演员,演技不亚于Anthony Hopkins。
影片看点:
1. 戏中戏,片中的Sir,就是一个莎士比亚剧演员,演绎着剧中的悲喜剧,而现实中的Sir就像戏中的人物一样,经历了许多。最让人唏嘘的是影片接近尾声时的场景”被盖上李尔王斗篷的Sir“,想一想,不禁感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2. 影帝飙戏,影片大段的情节聚焦在Sir与Norman身上,从两人的对话,两人的表情,两人的内心活动,及最后Norman面对已经离开的Sir的内心独白、自言自语,无不将人物的特性和内心最深的感触表现的淋漓尽致。
3. 经典莎士比亚台词赏析
不一一列举,点到为止,名句在下面截图中。
致敬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
推荐人群:莎士比亚名著爱好者
详细影评+剧照首发于”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
怀着对两位老戏骨,尤其是麦克莱恩爵士的爱看完全场没快进。演员演技超5星,剧情减2星
看得我一脸蒙蔽。
很戏剧化的形式,两位老戏骨的表演自然无可挑剔,但看起来略显枯燥。关于一个名演员身边形形色色人的悲哀和他自己的悲哀。默默忍受的妻子、暗恋名演员的女人、特别是化妆师,一直像哄孩子一样照顾他服侍他,而名演员的临终致谢却一句也没有提到化妆师。很多人的牺牲成就了名演员,而他大概也是因为一生致力于挚爱的事业忽略了太多人的感受,兀自感觉自己孤独。这一切让人感觉一将功成万骨枯。
除了看演员的表演,还能看什么呢?导演还是太懒惰,只是将戏剧原封不动地照搬上银幕,忘记了这两者的异同。打一开始就难以让人入戏,幸得几个老戏骨硬撑着,否则惨不忍睹。
几个老家伙叨逼叨
沉淀的台词和老戏骨的诠释 太多瞬息万变的情绪置入 看哭
在飞机上哭出一把鼻涕纸。
看俩爵士飚戏,舞台感明显强过电影感
这剧本比鸟人好看多了 还有一堆戏精!
两位老艺术家舞台张力使莎士比亚经久不衰
光是听台词就很享受了
看他们飚戏挺爽的!!
「Where... where are we sailing for? → Heaven, sir. And hell, too. It's the same place, you see.」
没看过原版戏剧,但剧情的张力十足,完全可以脑补出原卡司戏剧(如果有的话)要比BBC出品的本片更为过瘾;仅在电视上欣赏两位老爷爷精湛的演技有些可惜了
虽然没有太过吸引人的亮点,但是光看这两个爵士头衔的老头演戏就已经够让人心旷神怡了,何况还是演莎翁。
直到表演的那一刻,痛苦才被铸就。
梨园春秋。。。
看了一半还以为伊恩会替霍普金斯顶下半场,原来不是,毕竟他的李尔王也非常赞👍🏻
跟1983版相比更紧凑,但老版“stop the train!”那一吼真心好棒啊!还有白天给票老人说戏剧可以给你慰藉也很喜欢。整个故事更以男演员为核心,Norman、Madge、Her Ladyship只是他身后忠诚或不忠的男人和女人,尽管Ian狠狠吐了一舌头,老版的那位Norman可真的是浑身解数又嗲又哄又跳又敲又搂又抱呢。
看这两个老戏骨飙戏真尼玛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