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HD
导演:潘礼德
主演:Rebecca Marder,安德烈·维尔姆斯,Bion
类型:电影地区:柬埔寨,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20
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在战争中幸存者的电影,潘礼德的新作《辐射》将关切投向整个人类灾难史,犹太大屠杀、南京大屠杀、越南战争、南斯拉夫战争、广岛核爆炸、福岛核泄漏等事件都成为了构成影片内容的素材之一。他还用影像装置艺术、融媒体艺术将影片的风格进行重构与升级,使得自己的创作超越了单一纪实的局限,并更具抽象色彩。详细 >
visually attractive eassy film, cruel
“I know the lowest place on earth. It’s man.”
2.9,除了题材比较令人震撼,宽屏拍摄手法比较新颖之外,其他也没啥亮点了
#mymovie 人类苦痛三联画,对装置和拼接没有更多想象力了。但看的时候在想自己时而痛苦时而抽离的状态是不是一种刻奇。
老潘真的是典型法国电影专业读出来的 一个活在五十年代和直接电影里的纪录片导演 Archives filmique想要作出新意是极其困难的 所以题材的选择和呈现方式才更加重要 很显然这部电影诗是美的也同时透着一种老旧和过时 无法苛责的理由只是因为总有人要关注被遗忘的人和事 (tmd这个海报谁改的 太恶心了
【缅甸】“但必须生存下去,面对邪恶的照射”。对于残忍事实与阵痛历史的提醒、警示或是纪录;即使炮火、杀戮可以抹平一切,也终将留下些什么。安插舞踏Butoh舞者的出现加重了某种不安,也是很特殊的地方;但随意跳跃各种历史区域,却变得有些难以跟随镜头的叙述。
3.5 前半程雷乃后半程马力克(连黑洞和染色体都出来了),算不上拙劣但也没啥新鲜,对装置形式的理解比较肤浅。三分屏吸引眼球是可以的,但总体看并不是很有效,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呈现同一画面,一方面减弱了大银幕震撼力(在美术馆或许还好),另一方面让本该触目惊心的影像变成某种复制品,将近一个半小时的屠杀的灾难场景本身已经过剩,又因为三倍的叠加和缺乏实际语境而令人麻木。无调性声音还不错,有点日式恐怖片的感觉。相比起导演,其实更佩服柏林选片的魄力。
#Berlinale20-31 从二战到冷战到越战,汇集了有关战争中非人道的影像,尸体、爆炸、活体实验,声讨的对象明确但老套。三屏更适合在美术馆做装置,观众可以来回走动,不分始终、自行决定长短的观看方式似乎更适合本片。
Competition 比如潘礼德,比如Patricio Guzmán,身体里都有着破碎无法重建的废墟,所以才穷尽一生用各种方式不断回到同样的母题。历史需要被讲述被记起,这无可厚非。但在档案电影形式内容想出彩都格外困难的现在,这部片捡拾和拼贴记忆的方式就显得过于缺乏想象力了。三联屏毫无新意装置感也过强,放在电影院看效果很混乱,沉浸感并不明显。
等于没看。
#2022TIDF
#Berlinale2020# 可以与克里斯马克相提并论的影像诗,三屏并置带来重复、变奏和延展的眼睛,当然更适合在美术馆观看。红色高棉-燃烧弹-希特勒-原爆-广岛-广岛之恋,唯有如何与苦难和解是最后仍未解决的命题,现实比DAU更可怕。
#Berlinale2020 视觉影像的堆积+自说自话
前半段超宽画幅和三屏分画以全景的视角划过近代史上的种种战争暴行,血淋淋的、死亡腐蚀的白骨陈列眼前,哑口无言的震撼。爆炸的蘑菇云与宇宙恒星的光辉反复出现,这样的能量互动一种带来毁灭,一种带来新生。邪恶的伤害过后转向一种更为诗性的和平。
有评论提到Hieronymus Bosch的名画《人间乐园》,但我认为这种联系颇为牵强,这部实验性的作品在各方面都更接近Francis Bacon那些黑暗而现代的三联画,它们都借由这个古老的艺术类型的特点,延长了暴力与权力的结合所带来的可怖。在这些作品中,真正恐怖的并非死亡的影像本身,而是死亡的影像如何萦绕在我们世代的梦魇里。
berlinale2020 最佳紀錄片,理所應當。看到很多都在討論這個片子的形式,結構,你們都特麼瞎了,將近90分鐘觸目驚心人類歷史上的巨量暴行。
老生常談,mondo值普通略偏高。
#Berlinale70最佳纪录片 分屏/装置艺术(建议潘礼德导演去拍历史恐怖片)
艺术馆电影+论文电影,就不打星了
#70th Berlinale#主竞赛。潘礼德又双叒叕拍了一部关于柬埔寨红色高棉军政府的纪录片…影像绝大部分时候是三屏并置,少数时候是超宽银幕画幅比,主要内容则由档案影像及少数新拍摄的数字影像构成;音轨上则是男女配乐诗朗诵(感觉重回法国电影新浪潮年代)。整体而言更像一个视频装置艺术作品,放映空间也比较适合在美术馆。但是在大银幕上看有非常奇特的体验:三屏并置在很多时候会因为宽高比特殊,形成一个无限循环和延伸的视觉效果,尤其是在构图上有竖线条或者有规律排列的物体时,各种“希特勒三连”看得眼花缭乱。分屏的时候大多数时候是左右屏同步而中间屏的画面不同。文本上面的创作思路也主要是把一系列人类的灾难影像,尤其是红色高棉与日本原爆并置起来。片头还有一段[残缺影像]式的做手工。视觉上颇有新奇之处,配得上主竞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visually attractive eassy film, cruel
“I know the lowest place on earth. It’s man.”
2.9,除了题材比较令人震撼,宽屏拍摄手法比较新颖之外,其他也没啥亮点了
#mymovie 人类苦痛三联画,对装置和拼接没有更多想象力了。但看的时候在想自己时而痛苦时而抽离的状态是不是一种刻奇。
老潘真的是典型法国电影专业读出来的 一个活在五十年代和直接电影里的纪录片导演 Archives filmique想要作出新意是极其困难的 所以题材的选择和呈现方式才更加重要 很显然这部电影诗是美的也同时透着一种老旧和过时 无法苛责的理由只是因为总有人要关注被遗忘的人和事 (tmd这个海报谁改的 太恶心了
【缅甸】“但必须生存下去,面对邪恶的照射”。对于残忍事实与阵痛历史的提醒、警示或是纪录;即使炮火、杀戮可以抹平一切,也终将留下些什么。安插舞踏Butoh舞者的出现加重了某种不安,也是很特殊的地方;但随意跳跃各种历史区域,却变得有些难以跟随镜头的叙述。
3.5 前半程雷乃后半程马力克(连黑洞和染色体都出来了),算不上拙劣但也没啥新鲜,对装置形式的理解比较肤浅。三分屏吸引眼球是可以的,但总体看并不是很有效,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呈现同一画面,一方面减弱了大银幕震撼力(在美术馆或许还好),另一方面让本该触目惊心的影像变成某种复制品,将近一个半小时的屠杀的灾难场景本身已经过剩,又因为三倍的叠加和缺乏实际语境而令人麻木。无调性声音还不错,有点日式恐怖片的感觉。相比起导演,其实更佩服柏林选片的魄力。
#Berlinale20-31 从二战到冷战到越战,汇集了有关战争中非人道的影像,尸体、爆炸、活体实验,声讨的对象明确但老套。三屏更适合在美术馆做装置,观众可以来回走动,不分始终、自行决定长短的观看方式似乎更适合本片。
Competition 比如潘礼德,比如Patricio Guzmán,身体里都有着破碎无法重建的废墟,所以才穷尽一生用各种方式不断回到同样的母题。历史需要被讲述被记起,这无可厚非。但在档案电影形式内容想出彩都格外困难的现在,这部片捡拾和拼贴记忆的方式就显得过于缺乏想象力了。三联屏毫无新意装置感也过强,放在电影院看效果很混乱,沉浸感并不明显。
等于没看。
#2022TIDF
#Berlinale2020# 可以与克里斯马克相提并论的影像诗,三屏并置带来重复、变奏和延展的眼睛,当然更适合在美术馆观看。红色高棉-燃烧弹-希特勒-原爆-广岛-广岛之恋,唯有如何与苦难和解是最后仍未解决的命题,现实比DAU更可怕。
#Berlinale2020 视觉影像的堆积+自说自话
前半段超宽画幅和三屏分画以全景的视角划过近代史上的种种战争暴行,血淋淋的、死亡腐蚀的白骨陈列眼前,哑口无言的震撼。爆炸的蘑菇云与宇宙恒星的光辉反复出现,这样的能量互动一种带来毁灭,一种带来新生。邪恶的伤害过后转向一种更为诗性的和平。
有评论提到Hieronymus Bosch的名画《人间乐园》,但我认为这种联系颇为牵强,这部实验性的作品在各方面都更接近Francis Bacon那些黑暗而现代的三联画,它们都借由这个古老的艺术类型的特点,延长了暴力与权力的结合所带来的可怖。在这些作品中,真正恐怖的并非死亡的影像本身,而是死亡的影像如何萦绕在我们世代的梦魇里。
berlinale2020 最佳紀錄片,理所應當。看到很多都在討論這個片子的形式,結構,你們都特麼瞎了,將近90分鐘觸目驚心人類歷史上的巨量暴行。
老生常談,mondo值普通略偏高。
#Berlinale70最佳纪录片 分屏/装置艺术(建议潘礼德导演去拍历史恐怖片)
艺术馆电影+论文电影,就不打星了
#70th Berlinale#主竞赛。潘礼德又双叒叕拍了一部关于柬埔寨红色高棉军政府的纪录片…影像绝大部分时候是三屏并置,少数时候是超宽银幕画幅比,主要内容则由档案影像及少数新拍摄的数字影像构成;音轨上则是男女配乐诗朗诵(感觉重回法国电影新浪潮年代)。整体而言更像一个视频装置艺术作品,放映空间也比较适合在美术馆。但是在大银幕上看有非常奇特的体验:三屏并置在很多时候会因为宽高比特殊,形成一个无限循环和延伸的视觉效果,尤其是在构图上有竖线条或者有规律排列的物体时,各种“希特勒三连”看得眼花缭乱。分屏的时候大多数时候是左右屏同步而中间屏的画面不同。文本上面的创作思路也主要是把一系列人类的灾难影像,尤其是红色高棉与日本原爆并置起来。片头还有一段[残缺影像]式的做手工。视觉上颇有新奇之处,配得上主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