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电影《封神》终于回家了。 从立项拍摄,到疫情期间搁浅上映,再到今日窥见真容,我为乌尔善导演和整个团队的坚守喝彩,为他们把中国人自己的神话史诗搬上大荧幕起立鼓掌! 当毛阿敏或谭咏麟“花开花落”的歌声响起,30年前的我应该早已坐在电视前,一集又一集看起姜子牙、妲己、哪吒、闻仲和十二上仙的传奇故事。除了西游记,我愿意称封神榜为带我走进中国玄幻故事的最重要途径。 近年来,追光动画风生水起,把姜子牙、哪吒、杨戬轮番拍一遍,可都是从个体出发的动画电影,直到这次,乌尔善带来了一个完整的“真人”故事,他把所有神仙、妖怪、帝王、将相编排在一起,就是那个对味儿的上古神话世界。 电影抛弃了大而全的叙述模式,对旁枝末节的故事和人物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但故事合乎情理,自然顺畅。它把帝国崩坏归因于人性之恶,而不是简单的红颜祸水。它把父子对立揉进了家国矛盾,最终用温暖的“归家”终结所有猜忌。 影片服道化精心考究,堪称国产电影一流水准。配乐时而鬼魅阴郁时而雄浑瑰丽。演员表演上乘,殷寿的癫狂与傲慢,姬昌的仁爱与挣扎,妲己的阴柔与魅惑,连新人演员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姜子牙杨戬和哪吒贡献了很多笑点,算是紧张情节里的缓冲与调节。 最值得夸的,还得是特效。推荐IMAX,CINITY,巨幕等特效厅观影,攻城大战,神魔斗法,奢华的鹿台,十二金仙现身,不值得细节观看吗? 欢迎筹备尽十年的《封神》,终于回归观众的眼中。它不是什么中国的权游,它就是刻在国人基因里的封神榜,独一无二! 祝电影票房大卖,我疯狂期待第二部,第三部早点到来。
今天微博热搜#失败了要用十年还债你还敢做吗#下第一条微博就是采访乌尔善说到封神…但是看了一眼先导预告,充满了封神传奇既视感……前有tvb版经典封神榜,后有动漫哪吒魔童降世大火,作为家喻户晓的封神故事,如何让故事更出彩情节更吸引人,电影要做的可能要更多。希望后面的预告片和成片会成功吧。
新经典的塑造是需要创作人员和观众双向奔赴的:优质创作者殚精竭虑打磨剧本,从传统故事中挖掘新认知新思路,推陈出新,找到适合其表达的形式加以展现。而观众需要有一定鉴赏能力,能读懂电影文本背后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理念。《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正是这样一部书写华彩新篇章的经典重塑!乌尔善导演善用道教水陆画,给人物以符合其内心世界心理状态的服装肌理和色彩,其文脉也是《全相武王伐纣平话》一以贯之的,足见其功力!未来还有第二部,第三部,让我们拭目以待!
一般来说,续作总逃不脱逊于前作的宿命,而对于本作这种早早规划好续作的系列电影,首作的宿命,则通常是沦为大型预告片。 大型预告本不是问题,因为创作者应当在系列叙事框架内为每一部单独的影片设计结构完整、高潮迭起的独立文本。 而本片的问题正在于其沦为了纯粹的系列预告。作为一部类型化商业电影,本片似乎并没有独立、具体的麦格芬(姬发回家也许是,但这个麦格芬基本在片尾才揭露),这使得观众缺乏基本的观影线索。 而全片在第一幕攻城先声夺人之后再无任何一场戏能精彩过开场,第三幕高潮(姬发劫法场)更是疲软无力,整部电影仿佛就是为了系列最终的“武王伐纣、开榜封神”所进行的漫长铺垫,主创俨然遗忘了自己制作的本是一部独立的电影作品。 前30分钟的攻城大戏基本囊括了全部亮点:精致的服饰、道具;考究的声效;宏大的阵仗声势。 之后逐渐露怯:昆仑山场景的页游质感暴露了CG技术和美工设计的双重不足;CG大象和前景的真人演员似乎不在一个世界;姬发纵马奔向黄河的远景镜头更是“人在画中游”,这样好的场面设计为何不花心思取景实拍呢;成年雷震子更是一言难尽。 最后,元始天尊如果明确指示“封神榜让姬发打开”,那姜子牙大抵会少许多麻烦。所以,谜语人领导误事!
大气磅礴的场面,奇幻史诗的格局,拉开了一个专属于神话世界的序幕。影片以反叛的觉醒为核心,以信仰与鲜血淋漓的斗争为起始点,将耳熟能详的封神故事改编的张弛有力。然而缺乏逻辑的台词,叙事的流水账,烘托过满的音乐,不够惊艳的实景,都让原本令人金玉其外的壮丽场面,变的败絮其中。 《封神演义》作为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想要合理又出彩的改编,无疑会有很大的难度,然而封神可以恰到好处的将经典得以诠释,同时将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与此同时,影片塑造了专属于封神的世界观,在姜子牙出场之时完成"愿者上钩"的计划,而当姬发自愿去当质子之时,便是他想在纣王身边大显身手的开始。 由此可以看出,纣王对妲己的态度,对狐妖的看法,都足以将原著的历史还原,然而在妲己出现真身之时,视效的瑕疵,让原本精彩的画面变的略显苍白,但是影片所呈现出的世界观,都足以表达姬发对纣王态度的转变,而这个转变,便是他与父亲和解的过程。 当纣王成为了明君,这个充满着魔幻的世界便开始了真正的权力冲突,而其中的法术,则是背景与细节的开端,由此看来,姬发所代表的质子团,本质上是将宏观上的权力斗争得以诠释,而当青年看透了权力的虚伪,人与人之间的纠纷,便重新领悟了从仙魔变成人的千辛万苦。然而人物线的乏力,四大伯侯不分场合的出场,纣王诛族的不合时宜,都让原本精致的细节,变的流于表面。 片尾彩蛋的四大天王称场,将影片的壮丽史诗得以诠释,同时弥补了世界观架构的缺失,而对于完成真正的神话史诗故事,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个人评分:7.5
首先要替玛丽珊卓小姐感谢乌尔善导演。他成功的在《封神》开头完成了本应呈现在第八季的凛冬之战,夜王他老人家可以瞑目了。其次……开始槽多无口系列……西岐那一望无际的麦浪啊……道具组分不清玉璧玉环与玉珏的的区别啊……冕啊……服化道就一言难尽啊……鹿台真的是个台啊……还TM是个xxxl版的玛雅神庙啊……大司命啊……人牲只是百人祭啊……遥想武丁只是问卜个"我媳妇还好吗?她想我吗?"都不止这个数啊……文王上来就会八卦啊……最最不能忍的是,没有空心菜,没有炮烙,没有虿盆,没有酒池,没有肉林。就……为什么呢…真是靠"真爱"祸国殃民吗?人之匮乏啊,贫穷的想象力呀。妲己只需要魅惑和活儿好就足以撼动人心吗?不知道该说是这种流于表面的劣质情欲是对女人的想象太匮乏还是当今男人的情欲太贫瘠。但是这片值得看吗?值得,只有做好三点。第一不要带史实考据脑子,第二不要带小说的考据脑子,第三不要带脑子。怎么说呢?内核就是"爸爸去哪儿了"的故事。表现形式呢……就……虽说港片没落之后再无艳情电影现世了,但是花那么多钱拍个情欲片实属大可不必。我觉得企宣快上吊了,给的礼包也是大方了。点心,手办,饮品和一罐子冰糖燕窝。真的是满满的求生欲~可以去看,满屏的一言不合即露肉。群男卖肉还是算是养眼,并且费翔帅爆了。对了,还有台词。不挑李雪健难的病后恢复的声线,费翔再不标准的发音也是百老汇范儿。(但确实一张嘴我就秒回吴彦祖的口音"原来是小瘪三")其他原音不可原谅,中文其次无边,且申公豹是北京胡同腔儿这事儿太恐怖了!
国产奇幻片我只盲信乌尔善
看到李云中做人物设定,冉平写剧本,感觉找的人靠谱,应该不至于弄成捉妖记或者说中国话的指环王那种东西。期待
北京文化主投,乌尔善导演,我预测此片将会填补中国魔幻大片的空白,必将留名中国电影史,2020年将会是中国大片元年。
乌尔善不会让人失望。
不求媲美指环王三部曲,但求无小鲜肉当主角
乌尔善算是最近几年最靠谱的魔幻题材导演了,期待三年后的成片!
整体阵容:高水平导演、有远见的投资人,看看了。
讲道理,我不希望这部电影仅仅只是“中国的《指环王》”而已,我真正希望的是,在以后人们谈到它时,可以大大方方的称呼它为“封神”。
只希望一点,千万不要拍成《指环王》。别搞那些中国没有的神魔,矮人,精灵什么的,否则肯定扑街。尽量按老版《封神榜》拍就好。
2012年我就评论过这个电影条目,没想到一晃眼5年过去了!还以为这片子泡汤了,乌尔善竟然真的还在拍着,等到上映八年都要过去了,这样的坚持,是现在中国电影缺少的精神。
省钱出名的乌尔善联姻最烧钱的IP,祝福他吧
值得期待他开创出一个属于中国的《指环王》系列。
封神榜里所有的人物选角都不难,唯独妲己,别再是范爷了,虽然她真的像狐狸,可也只是长得像而已
什么鬼“中国的《指环王》”,老子有老子的名字,老子叫封神……2019.12.30更新一下:看了预告想说上来标记一下,发现原来一年多前出概念海报的时候已经标记过了,还写了这么中二的留言,明年见啊!要对得起我当年的这份中二哇!
黄渤演的我一下子期待着,希望妲己不要让fbb演了
希望能拍出中国的指环王
中国的类型片指你了
看到网上一些阴阳怪气的嘲讽声音很不开心,如果我们都期待更丰富更多元的东西,那就应该积极肯定所有敢于迈出第一步的勇气,仅仅因为无知和偏见冷嘲热讽、置身事外的全盘否认电影工作者的努力,才是阻碍中国电影发展最大的障碍,我非常期待《封神》系列
哇塞。。。真心期待冉氏父女编剧能编出豆瓣过6分的魔幻电影,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很期待,剧情别再把观众当弱智了好吗?
发布会很酷,制作团队很豪华,态度也很用心,野心非常大。但是从头到尾都没听到最核心的故事,持保留态度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