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我理解中的Kubo,一个充满死亡哲学与救赎的悲喜剧
2017.1.17 我不想回复留言,也懒的去争辩,以下就当统一回复。
---
你要真觉得我是水军,我也没办法了。还有不要纠结是爷爷还是外公,i don't give a fuck.
这片子中国还没上映前我就写了,那时候评分人数1000好像都不到。你要反驳可以,不要给我套不爱国的高帽子,谢谢。说我文笔不好的我在这里再说一次,不是秀优越是你一定要逼我说,我初一读完就移民美国了,爱信不信。
最后,一部动画有没有诚意,你自己去感受。我的影评骗了你或者谁去看这部片的,你自己好好想想,说的好像我真的能挣个五美分一样。我不是说别人有多幸苦,或者说你行你上,而是作为一个观众你能感受到一个在用心做事,有热情有诚意的人出的作品,单单这一点,就可以感动我。
我尊重你不喜欢的意见,我也无所谓你在下面也跟我叨叨哪不好,我没删一个说不好的留言,我也从始至终就没逼着谁一定要喜欢这部片吧,那请你尊重我,喜欢这部片也是我的自由。
---
长篇,话痨。PS,反派妹妹真的好吓人,我会说其实一开始我是为了反派去看的?!
装逼开始于说完那句你没看懂 - 各种剧透 - 想看电影的就不要往下阅读了
Kubo and Two Strings(魔弦传说)这是我近年看过的动画电影之中最好的那一部,并且相比较Zootopia(疯狂动物城)我更喜欢这部影片。
Z是一部用来反映和记录这个时代的改变而必然产生的结果,讲实话Z唯一的笑点就只有树懒那个部分,有些地方看得我甚至有点尴尬,因为太过于政治正确。虽然按道理来说“这是在体现正确的三观”,但是总觉得是在迎合大家认为正确的三观而让观众产生了某种共鸣。更不要说其实一眼就能看穿的结局。当然最后我还是给了五星,毕竟不可否认确实是一部好动画。
反观拍摄Kubo的公司(也是拍摄了鬼妈妈的公司 - Laika @小明),还是专注于微观的家庭观念,而不是宏观的时代观念。加上可能因为是东亚文化(日本)所以更能让我产生共鸣。但是!它又有些不一样,之前说了,虽然是东亚文化,但是主打日本背景,所以我无奈且惊讶于豆瓣某个打了一星的人的无知,他说了一句,“非常不推荐能看懂中文的人去看——不被气死也会被无聊死的。”
讲真的,一个人是有多无知且自大才会把日本和中国混为一谈。不管历史上发生的种种与曾经中国对日本的文化的影响,客观而言日本完全是一个独立并且有自己一套成熟的文化背景和国风民情的国家。还有,欧美有很多对东亚文化的接触,在早期很大一部分上都是通过日本才了解的,接着才是中国和韩国。而韩国现在的流行文化对外(国际)一样比中国的影响力要大。我只想说有大国梦不可耻,可耻的是把无知当荣耀。
画外内容:讲实在的功夫熊猫对我而言才是庸俗的故事,不过是做到了卖萌(熊猫)加热点(功夫),一样是成长加历险,最后打败大魔王,就因为是用了中国做为故事背景所以能够获得更高的分数吗?能不能不要这么不要脸。能不能不要一看到以东亚文化为故事背景的就往自己(中国)身上贴?特别是贴完之后还以一个中国人身份说这个(日本/东亚)文化刻画的“不正确”或者文化背景了解的不够深刻,知不知道这很不礼貌?说到底日本不过是和中国有共通性,别人其实并不是在拍中国人的故事,好吗?你就是放大了来看,别人也只是在拍一个历险故事,不一定要和日本有关系(那不过是等同于选择了一个风格)但是和日本没关系也不一定要和中国有关系。
PPS,还有些人觉得日本人在用中国字,别人用的只不过是汉字而已,和现代中文无任何关系。
讲回内容,以我所受到仅有的历史知识里来判断制作方刻画的日本精神和东方家庭观还算是蛮正确的。
首先他们融合了几个元素,第一个是,日本 - 猴子的形象并没有让我想到孙悟空,而是桃太郎(为什么每次有的人一看到猴子就要联想孙悟空我也是不懂)。第二个是,欧美 - 甲虫,它让我想起了暗杀教室的某一集好像说到日本盛产某种天牛(Beatle甲虫)然后当时还有人特意捕捉收藏,当然这个或许联想的有些牵强了,因为我也不知道那个是不是天牛,但是主题曲是Beatles(披头士)的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真的很好听强烈推荐!),所以更可能是因为披头士,哈哈蛤。第三个是,中/日(东方) - 宝莲灯加七仙女的感觉,七仙女只不过是因为故事里的妈妈没有兄弟(二郎神)只有两个姐妹,主要核心故事和宝莲灯相似度有80%以上,所以共鸣非常大。我一直都觉得能把一个老故事,甚至很容易俗套(在国人眼里要是国产这样的故事目测只能卖个情怀)的故事说得有趣,还是很厉害的。更不要说这还是一部定格动画。
再说说其它细节,为什么我说这是一部悲喜剧,因为首先这部片子通篇贯彻了死亡哲学(日本有涉猎这样的题材,但是中国大部分都是很反感甚至没有这方面的教育的)。
这是我目前看到的第一部从故事开始到结束呈现了父母陪伴孩子从生到死的动画。
主要说几个点:
1.
一开始母亲背着还是婴儿的Kubo在海上逃难,那个时候母亲都以为父亲已经为了保护她们而“牺牲”了。隐喻一点来说,这更像是全职母亲在家带孩子,父亲一个人在外打拼。动画没有更多的表达母亲是怎么把孩子带大的,因为后期很明显母亲有痴呆的症状。但是动画早期因父亲形象的缺失,这就更像一个单亲家庭。加上母亲磕到头,神志一直不清,反而要孩子照顾母亲。
听上去很狗血,非常像东亚(特别中国一些家庭电视剧)凸显孝道的设定。但是这种故事的设定却非常符合东亚文化对家庭的幻想和对孩子(尽孝)的期望。
2.
接着说Kubo去集市卖艺换粮食(用魔法表演纸人打斗说故事)。纸人虽然没有明显表示会痛,但是会带有目的性的(被Kubo操控)去杀害敌人,而结果是会戏剧性的用红色碎纸当成血洒满天空。而观看的他表演的群众中反而大多镜头都是成年人,其中一个成年男性看到砍杀一幕捂住了嘴巴一副要吐的样子。反观他作为一个儿童,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感觉,而是更加投入的在如何说好这个故事。仔细想想就会觉得,一个小孩在这么小就知道杀伤会带来死亡,并且流血,却依旧能冷静的说完一个故事,也是被迫早熟。
(PS,纸人和minion属性类似,包揽了本片80%的卖萌。可它的卖萌更有“技术性”。)
3.
我喜欢对白里有句台词说,when you grow stronger,the world become more dangerous。
当你(的魔法)变得越强大,这个世界(反而)会变得越危险。
类似的句子出现在蜘蛛侠里,不过相对更“正能量”,那句话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对于我而言,前半句我会理解为,当你长大后,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着危险。
我更喜欢这句话,因为我喜欢直接点破现实的真理。
当然,这部电影里面还有一句话是,memories are powerful too。
即使你爱的人(家人)离你而去(往生),但是你们对对方互相的思念和爱会让你变得更强大。
简言之,这个世界最大的力量不是来自于他的魔法,而是爱与思念。
but of course magic is big part of it, and that makes the show happen, and more dramatic。
4.
其实电影看得不少的都能猜到那就是爸爸(美国动画的套路),我对日本不那么了解,但是就以我所了解的日本文化,最大的耻辱不是死(按道理来说中国人应该也明白这个道理,从历史上来说切腹=荣誉,因为你觉得你死的很有意义,特别对于一个武士而言)。你不杀他,抽掉它的记忆,变成一只虫让他苟活,这就是羞辱,应该比死难受。
但是即使变成了一只虫,他还是选择了猴子。
5.
有的人也质疑说明明技能是琴艺施法还硬是要去找那三样东西,最后毛用没有为什么还要去找,真是为了推动剧情而推动剧情。不过在寻找的过程中,母亲说,当时自己选择跟父亲在一起,因为四个字,那就是:you are my quest(你就是我人生的目标/意义/征途)。而征途是为了把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并且在过程中认识自己,寻找自我。
因为最强大的力量一直都在身边,就好像最后需要那个头盔其实一直就在村子里一样。
而放弃了征途上获得的武器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意义。
武器 = 暴力,而Kubo最后选择了琴(自己和父母的记忆与爱)来打败反派,这个选择更符合东亚佛教/儒家文化的感化。
主流动画里被打败的反派,要么变成烟火(看不到血腥),要么就关押到某个地方(让反派搞笑一下或者暗示有第二部),只有这个地方有救赎:所有村民都原谅了反派,甚至说他是一个好人。东亚文化倾向于忍,而忍即推进到容忍,接纳,给予他人第二次机会(理想化的看法,现实生活中当然是两码事)。
母亲憎恨爷爷因为他夺走了自己丈夫的生命,和孩子的眼睛。
父亲憎恨爷爷不让他们在一起(并且换个角度来看不打败爷爷就不能和母亲在一起 = 父权的争夺)虽然戾气不高,毕竟是动画,但是深入的话这部片其实完全可以成人化复仇向。
孙子憎恨爷爷因为就是他破坏了自己的家庭。
所以原谅不只是救赎了爷爷,也救赎了自己和自己的父母。
6.
东亚文化非常喜欢把神拟人化,潜意识里神就是人,人就是神。
这个故事里的设定是,被神挖走了眼睛你就能成为神,而神是完美的,不死的。
其实老爷子讨厌父亲是个凡人,害怕被打败(死),看到了孙子之后夺走他的眼睛一个可能是怕他变得强大打败自己,另外一个可能或许是因为如果不死,对方就能一直陪伴在身边,可以永远是一家人。(而第一种可能是典型的父权/食物链所描述的社会)
作为凡人的你会经历生老病死,看到深爱的人离你而去,短暂的一生都是痛苦的。只有神能看到真相(虽然是瞎子)。
Kubo说,有眼睛才能看到灵魂,你想把我的眼睛夺走是因为你害怕我看到了世间的色彩。
最后Kubo把神变回了人。
老爷子只有一只眼睛能看,一只眼睛是被Kubo一开始划伤的,而另外一只能看见的眼睛或许是之前夺走Kubo的那只,也就是说,Kubo成了他(神)的眼睛。
7.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跟父母渐行渐远,而他用来修复琴的线就是用的关于父母的回忆(遗物)
这是永远无法被切断血脉中的羁绊,再被他重新再连上。所以片名为什么叫Kubo and Two Strings,就是为了点题Kubo和他爸妈。
最后,
为什么我说这是一个悲剧是因为它拍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即是,父母是会离开你的。
当然这个故事里表达的更强烈,父母的一生为了你,并且因为你,而死了。当然这个不是故事要传达的理念和目的,但是确实是一个理解的方向。虽然主要还是因为故事设定而走的过程,可是对于东亚文化而言,似乎是一种所被广泛接受的道德理念和三观。所以孩子应该也为父母做出牺牲。(Kubo的眼睛被爷爷抢走了)
包括里面几次提到消逝的谈话内容。
比如放水灯的时候是为了让往生的人去他们该去的地方。
母亲肉体的死亡(可能也因为魔法被分散出去,所以造成了老年痴呆的症状),之后变成了猴子,甲虫问她为什么不告诉Kubo她就是他的母亲,她说因为她(在魔法用完之后)也是会离开的,不想让Kubo太伤心。猴子等于是母亲把自己的精魂或者某个部分注入到猴子木塑里面。
在路上天空的鸟在唱歌,Kubo问鸟在唱什么,我不记得猴子是说,是在为死去的人唱,还是为了带领他们离开,差不多是其中一个意思。
最后父母双亡。所以说其实整改故事都贯彻了死亡这个元素。
在船上一起吃饭的时候,Kubo很开心,因为以前他都是自己一个人吃(因为母亲会进入痴呆状态也就不存在任何的互动)现在有人陪他吃饭。让我想起了最完美的离婚里面那句,两个人吃饭才是吃饭,一个人吃饭只是在吃饲料。
其实回头想想那是很温馨的一幕,即使他当时不知道座在他对面的就是他的父母。
最后从欧美文化中看到他们理解中的亚洲文化不是很有趣吗?
----------------------
其实这个才是我的目的哈哈哈哈:
有个评论说
故事就是讲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用爱战胜了邪恶的故事。披着东方文化外衣,内核是欧美最流行的家庭观念(这个好像还真是缺什么就要表达什么)。
我同意这句故事就是讲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用爱战胜了邪恶的故事。其他的完完全全都只是我的个人观点,过激之处纯粹是因为我不希望别人错过这部好片。如果我写的能够激发别人去观看的欲望,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哦。。。还有我写爷爷真的只是因为顺手而已。。。= L =
然后我对于亚洲文化的片面了解是因为我13岁就移民了。
其他的我就不回复了,谢谢抽出这么多时间来看,因为我知道我写的很长,而且很话痨。嘿嘿。
2 ) 别找资源了,比起那些垃圾它绝对值得买票
《魔弦传说》无疑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家庭型奇幻冒险电影。
它的英文名字直译应该为《久保和二弦琴》,讲述了一个叫做久保的小男孩,以二弦琴为武器,在随从的帮助下战胜恶龙的故事。而故事的转折和结局表明,电影的主题是对家庭和亲情的颂扬。
《魔弦传说》是莱卡动画的第四部长片动画。在我的眼中,莱卡动画一直是个理工男,他们逻辑缜密、精益求精,感情真诚,但是缺一点浪漫。
作为一个专攻定格动画的公司,它早已经口碑在外,这很大程度上来自他们对技术的偏执和执着。完美主义的性格渗透在莱卡动漫的每一帧画面之中,《魔弦传说》也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莱卡动画的技术水平自然无可挑剔,但正如上文,他们的作品有共同的缺陷,就是表现情感方面略显呆滞。所以,如果愿意牺牲一点点情感诉求,着迷于大银幕的精美画面,《魔弦传说》绝对是好选择。
莱卡动画在这部电影中用了很多类似折纸动画的技巧,不同于《鬼妈妈》《盒子怪》等黏土动画,折纸形式为电影增加了更多精妙的轻盈。这种飘逸的感觉与电影日本文化的背景相得益彰。同时与电影中鬼魂、亡灵的奇幻风格成为一体,将武士的战斗刻画得更为灵巧,会给人非常好的视觉体验。
电影最出色的部分,还包括日本风的结合。从某种程度上说,《魔弦传说》所表现出来的好莱坞对日本文化的理解,甚至有逼近《功夫熊猫》中的“中国风”的意思,是好莱坞对神秘的东方文化的优良继承。
《功夫熊猫》的中国细节细致而入髓。仔细听两遍乌龟大师圆寂的配乐,就会明白为什么好莱坞是地球上电影最高水平的代表。好莱坞配乐大师对中国民乐悠长深邃的理解,强于99%的中国音乐专家。
《魔弦传说》将视野对准了武士。
日本是世界上动漫文化最发达的国家。然而,尽管出了今敏、宫崎骏、押井守等一干动画大师,武士题材的动画长片却并不多见,得到世界性认可的就更少。这可能源于武士道文化和日本侵略历史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武士道精神与时代发展的格格不入,早已凋零。
在我的印象中,只有细田守的《怪物之子》用日本动画电影的形式对武士道文化进行了现代性的解读呈现。如出一辙,它也用了一个奇幻的故事,使用平行空间穿越的设定,以设计出独立的故事空间,避免现代社会可能对电影主题造成的道德捆绑,并且只留下武士道精神中的积极元素。
好莱坞的《魔弦传说》就更进一步。电影虽然用了武士的符号,但它的主题核心全部剔除了武士道,还是好莱坞电影最常用的家庭观念。
好莱坞的日本小子久保,上演的是一出中国的“劈山救母”。
3 ) 定格动画 叹为观止
今年的上映的动画片质量特别出色,比如《疯狂动物城》、《你的名字》、《海底总动员2》,《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回头想一想,如果一年之内有三到四部让你还能想的起来,觉得好看好玩的动画片上映,基本就会觉得今年的动画电影质量上乘。今天要向大家推荐一部不同于以上几部动画片的定格动画大作——《魔弦传说》。
说起定格动画,80后的第一印象应该是咱中国自己制作的动画片,比如《阿凡提的故事》、《神笔马良》(那个时代的中国动画,连日本人都羡慕不已),近期的定格动画有《玛丽与马克思》、《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僵尸新娘》、《鬼妈妈》、《小羊肖恩》系列等等。
由于电影技术的发展和CG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定格动画超长的制作周期以及其表现形式的受限,导致了定格动画发展相对缓慢,而且产量不高。不过这部《魔弦传说》却打破了我对定格动画的认识,感觉叹为观止。
关于制作团队
美国莱卡工作室,公司CEO特拉维斯·奈特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富二代”,他老爸叫菲尔·奈特,耐克帝国的总裁。
也许是继承了老爸不安分的基因(老耐特在24岁斯坦福商学院毕业后,决定去卖鞋,着实让自己的老爸数落了一番,不过他依然坚持,最终成就了耐克帝国)
他毕业之后去了一家动画公司,名叫威尔·温顿,当然那时他只是个打杂的。不过不同于屌丝们的实习经历,他去的公司是老爸参与投资的,公司CEO也是碍于面子,让小奈特来公司实习的。这家公司有一个牛逼的创始人,“粘土动画之父”威尔·温顿,正是这样的环境,让小奈特对玩偶动画有了兴趣;再后来公司濒临破产,老耐特干脆把公司买了下来,让儿子做CEO。
小奈特将公司名字改为了现在的莱卡工作室,接连参与制作了提姆波顿的《僵尸新娘》,制作并发行了《鬼妈妈》、《通灵男孩诺曼》、《怪盒子》等风格统一,定格动画结合CG技术的电影,这些动画也奠定了《魔弦传说》的制作基础。
关于故事情节
故事讲述了一个背负着家族仇恨的独眼少年Kubo,原本和母亲生活在海边的一处洞穴里,过着白天集市摆摊卖艺,晚上照顾母亲的日子,偶然一天因为忘记时间回家,结果引来了自己的杀父仇人,也就是他的阿姨以及外公的追杀,被迫与母亲分离,踏上了寻找传说中的神器和复仇的奇幻旅程,并最终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和自我成长的故事。
有人觉得剧情是这部电影相对较弱的地方,估计是认为结局太容易猜测。不过在我看来,其实瑕不掩瑜,故事里有我们熟知的少年的成长冒险,有对东方式亲情和孝道的温柔表述,有莎士比亚传统戏剧中对父权权威挑战的影子,也有印第安纳琼斯般的各种过关斩将。
故事里Kubo的母亲和父亲分别化作了猿猴护身符和甲虫武士,时刻陪伴在前往寻找神器的Kubo身旁,而的父权象征——外公,则是冷冰冰的月亮王的形象。
最后Kubo战胜外公的武器并不是苦苦找寻的神器,而是分别用母亲和父亲的头发制成琴弦的三弦琴,透露出浓浓的东方禅意——对于敌人最好的结果不是杀戮而是宽恕。
关于幕后制作
在曝光的幕后制作中导演透露了制作的秘籍“实物模型+熟悉特效+3D打印技术”,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画面的风格与传统的定格动画有那么大的不同,虽然是定格动画,表现力不逊于CG动画的原因。不过因为基础依然是定格动画,所以制作模型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且是超多表情,超大尺寸的模型,每一个都是精雕细作。
因为定格动画的特点,每一个场景的改变,每一个动作的改变需要人工进行,每一帧的变化都需要在电影中最后呈现出来,因此平均每天只能完成2-5秒的镜头,制作周期总共花费了5年的时间。
电影总共包括70多个场景,400多位工作人员,每一天他们的工作就是按部就班的将每一帧变化用人物模型表现出来,枯燥又无聊,最麻烦的要数人物的表情变化了,单单Kubo这一个角色就拥有4800万个表情,而且绝大多数只使用一次。
制作团队在传统定格动画的基础上也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比如用3D打印技术将模具打印出来,大大节省了手工制作的时间同时也避免了手工制作中出现的偏差。比如利用CG动画展现在传统定格动画中少见的广阔全景镜头。
在这个一切都讲究投入产出比,强调快速投入,高效产出的时代,还能有人如此任性的用5年的时间制作这部可能收回不了成本的定格动画长片,着实让人感到敬佩。而电影展现出来的东方禅韵和呼唤亲情至上的基调,也更能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感谢这个执着于匠人制作的富二代,才让我们能够看到这么出色的动画,所以大家趁着国内上映,赶紧去看看吧~
4 ) 美国人心目中的日本元素大集合
早上去看了,在昨晚只睡了六个小时不到的情况下没睡着而且还被催泪了(我是不会说哪部分把我催哭的)。大骷髅好明显的歌川国芳,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巨浪也好多次。日本输出价值观了,看了片尾名单,主创一个日本人都没有。有点竹取物语的感觉,不过日式传统是仙人必须回到自己的世界,这个就不一样了(不剧透了)。猴子和甲虫打情骂俏的剧情有点呃……当然这条线埋得很好,就是这种交流完全是美式的嘛……美术真的很不错,大铠甲废墟什么的还有点宫崎骏。极简风格的画面很多,很美。大概是美国人心目中的日本元素大集合吧……
但是故事真的挺弱的。。。我觉得我被催出眼泪一定是因为太困了
5 ) 美的惊心动魄
故事特别简单,男孩子复仇并打败大反派的冒险故事。
男孩的特殊技能很可爱,弹奏时能控制纸片变化演绎故事。
在冒险的路上,男孩有同伴,三个人一起成长,体现美国动画向来的家和爱。
定格动画,很久没见过这种制作方式了。而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动画片,画面却美得比电脑制作的还好看。
6 ) 日本外衣,哥特皮肤,美国性格,东方内核
在美式动画的世界里,一向以真正童真的想象力,和对个人成长的真诚关怀,和成熟的CG技术为标杆。然而,在这片大海里,有另一座异军突起的小小山峰,它不搞合家欢,不搞三维CG,不与主流正面对抗,却以独特的哥特阴森画风,和令人拜服的定格动画技术,最重要的,坚决不卖萌100年不动摇,从而吸引了一批粉丝,我也是其中之一。它就是LAIKA动画。
这个名字你也许感到陌生,但说到《僵尸新娘》和《鬼妈妈》,你也许会有些许印象。看似恐怖片,实则是阴森高冷中带着童真和真挚朴素的情感,再用定格动画来展现,就是它的特色。所谓定格动画,就是动画内容都是由实景模型一帧一帧拍摄出来的,极其费时费力,但却有别样的真诚感和朴素的生动气息。
在LAIKA的最新作品《久保与二弦琴》里,哥特风和定格动画的传统都得以保留,更令人惊喜的从日本文化取经,获取了丰富的东方美学元素,这份东方的神秘和哥特风的阴森相结合,形成了这部动画独一无二的迷人气质。主角自然不是阳光男孩或萌萌的怪物,而是一个被一路追杀的独眼丑小子。然而丑小子自有他的魅力,弹得一手三味线(一种日本三弦乐器),讲得一口好故事,更重要的是,他会让纸片变成活物的神奇魔法,来演绎他的故事。
这个神奇魔法也打破了观众心中的那一套常识所建起的藩篱,从而更为投入这部动画中各种“无视常理”的奇幻秀。无论是六指琴魔的巨大能量,还是万千红叶组成的航船,水底的迷幻巨眼,还是纸片依托着梦境在现实中飞舞,或是从北海道温泉里爬出来的猴子,甲虫与日本武士的神奇结合物,都是那样的令人陶醉,以至于本片那缺乏交代、有些莫名其妙的剧情,都不会再遭到质疑,而在这样的氛围的烘托下,反而更像是古老的传说或老人讲述的睡前故事。要我说唯一的败笔,还是大Boss的大虫形象,太没创意且与全片风格违和,哪怕请来了伏地魔给配音也没用。
尽管有这些东方元素的外衣,每个人物看上去也都像是来自日本,但他们一开口,又顿时变回了美国人的原形。
这并不突兀,反而让这东方神秘背景更好地烘托出了片中的一些美式冷笑话的效果。东方的背景,美式的人物,至于故事,是个并不复杂的美式冒险征途。但最后令主角战胜敌人的,又不是西方常见的神秘宝物或爱与正义,而富有浓浓的东方气息--对亲人的记忆,而引发的思念与祭奠,所形成的强大意念和巨大能量。片名“Kubo and the two strings”,two strings似乎是指“二弦琴”,实际上主角弹奏的是三弦的三味线。所以这“二弦”指代的是对短暂重逢而又永远逝去的父母的追忆,以及象征自己的第三根弦,凝聚在一起形成的无限能量。
<图片9>
这也解释了本片的结局,记忆既是力量的所在,也是罪恶的源泉。而当一个穷凶极恶的人,最终失去的记忆,就成了一个善良的无辜者,对他的救赎就是重新注入美好的记忆。
而这一切的光怪陆离,竟是实景模型逐帧拍摄的,栩栩如生。
更有强大的配音阵容--查理兹塞隆、马修麦康纳、拉尔夫费因斯、鲁妮玛拉……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7 ) 定格大片《魔弦传说》六千万美元的制作经费都花哪儿啦?
定格动画《魔弦传说》终于来到中国的大银幕上了,可以说这部片子在东方文化的语境里塑造了一整个巨细无遗的背景,讲述的却是典型的主角以爱与信念获得最终胜利的完美故事。撇开剧情相对老套,技术一流等评论。老动君今天想从细节传承方面带大家领略一番片中的东瀛味道。
在东方文化中,家族观念是重中之重的事情。为了保护下一代,长辈们可以说是想尽办法,甚至耗尽心血。
片中我们可以从母亲留给久保的两件珍贵的拥有魔力的物品说起。一是猴子形状的根付(netsuke)。根付,长2至5厘米,是和服(kimono)带子上用来挂饰品的物件。这个木刻猴子,在母亲与月神手下最后一次厮杀时,化身为一只日本雪猴,在久保的旅程中一直保护着他。
其次是身上所负的二弦琴,原型是日本传统弦乐三味线(shamisen),是歌舞伎主要的伴奏乐器。十七世纪开始流行,反映了浓郁的江户气息。片中月神、母亲及久保都有弹奏此琴的情节。母亲因为看到了人间的爱,逃离了冷漠、残酷的原生家庭,却一直使用着这件趁手的武器。
久保身上稍有年代感的和服是父亲留下来的,背面的甲虫图案是父亲及其麾下武士们的标志。这件和服借鉴了日本平安时代和奈良时代的款式。那个时代的皇宫贵族们会选用上好的丝绸或有凸纹的织锦来做和服。而这也成了久保身上这套衣服的灵感来源。虽然衣服并不具有强大的魔力,但在其中我们能感受到父亲一系留下来的武士精神。
不管是从服饰,还是头盔、盔甲、剑三件宝物,都能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父亲想要留给久保的不仅仅是物件,更是能够继承下去的意志和信念。
除了家族传承以外,邻国的文化传承也是不一般的。剧中母亲所穿的和服是完全有别于西方款式的古老衣裳,下摆很长,装饰丰富,用的布料也很讲究。因为和服穿着之后的摆动都有其特殊的动态,比如说袖子有一定的重量,所以移动缓慢。制作组专门请人穿着和服,来采集其动作。
母亲身上的和服是华贵的,而贵族和平民之间服饰的区别,也体现出阶级制度森严的情况。
![]()
斎藤清(Kiyoshi Saito)水印木刻 穿着和服的女人
在看过制作组的参考资料后,不由得感叹日本浮世绘的流传可以说给人类留下了一笔巨额财富。让我们得知历史上的景色、人物、穿着、生活等方方面面。在场景角色的设置上,让我们探一探有哪些是浮世绘中也出现过的熟作呢。
电影开篇就有我们熟悉的版画家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中的《神奈川沖浪里》般的巨浪引入故事。
故事中最为庞大的骷髅怪物不是很像版画家歌川国芳的《相马旧王城》中的形象呢?
而导演特拉維斯·奈特也在访谈中表示,对《魔弦传说》艺术创作影响最大的是版画名家斎藤清。他的画多以建筑见长,所有的房屋都经得起生活。
除了在正片当中无处不在地用到了这些元素,在片尾我们也能看到浮世绘感强烈的各种风景。
莱卡工作室近400名员工,按照每两到三年发布一部电影的规律,花费6000万美元创造了《魔弦传说》,在美国创造了大概1亿美元票房收入,获得包括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在内的各种大奖提名。走入幕后,能发现莱卡团队高额制作经费都花在了哪里!
《魔弦传说》有超过70个分离场景,一些复杂的水面特效和很多高速物理动作。莱卡工作室内最多有15英尺,被从天花板垂到地板的黑色幕布划分为一个个单独又闷热的小房间。
“在破旧的仓库中央,制作这样一个在精致布景上摄影的小规模电影,并让它看起来像是个拥有无限宏伟景观的大型史诗梦幻作品,对我们是一个挑战。”
“每个动画师都要准备好三个布景——一个正在进行动画拍摄,一个准备好等待进入下一个场景,还有一个正在准备。”27个动画师同时在他们自己的场景中工作,每一个人都为实现每周完成4.3秒动画的公司目标而努力。
莱卡工作室里摆放着两条独木舟一样大的船,细节一点都不少。桅杆、皱皱的船帆、放在边上的小小船桨和微型复刻的楼梯连接着的小甲板。每条船上都有耀眼的橘色、黄色和红色的波点,这些波点其实是精细的落叶贴纸。这就是电影中,久保在刮落秋叶的狂风暴雨和汹涌的浪潮中作战的场景。
“就算有更简单的途径,我们还是采取具备超多细节的最耗时间的途径来挑战自我。”这就是定格动画人普遍认可的价值观。
一切都新鲜的传说,造型、故事、配乐、特效…样样出彩,情感满满,莱卡走出小格局的集大成作。
惊喜的原创奇幻故事,最东方美学的好莱坞制造,放在定格动画中可称神作了。中段有点萎靡,构筑的世界有点小,但这画风和配音阵容真是要日天啊~~~
这哥们明显技能是琴艺,为他妈什么非要找个啥用没有的铠甲和宝剑?
非常有特色的日本风美式定格动画,虽然剧情就那样,但各种披着日本外衣的美学元素,三弦琴说书,折纸动画,树叶大船,阴森的东方魔法,注重回忆的祭奠文化,和美式冷幽默结合在一起,除了大boss的大虫较差,都光怪陆离而不生硬,引人入胜。大boss伏地魔配音,拉尔夫费因斯真是定型了..
技术很好,但叙事幼稚得看不下去
西方视角的东方元素总是那么别扭,画风美,故事糖水。
土法炼钢,让人不忍心批评……
LAIKA的集大成作品。虽然很多台词太直白,主人公也没什么内心挣扎,但实在太美。关键这是定格动画,一帧一帧拍出来的,细节精致得吓人。都不敢想象他们是怎么拍摄这些动作戏的。这依然是一个以家庭为主题核心的美帝动画,东方元素只是皮毛。
技艺10 创意8.5 剧情7 有了rapid prototyping和3d打印技术 定格动画再也不用一个一个小模型的上颜色啦 于是Kubo有了11007种嘴部动作……厉害!动作戏非常干净利索(有几处甚至有点可怕)反而是感情部分显得中规中矩 海浪部分也是实景拍没靠CG好惊艳!
致敬雷·哈里豪森的三个巨型怪兽,莱卡工作室这是要逆天的节奏,融合哥特与东风元素,这么黑暗的动画这年头绝对算异类,而故事却是满满的温情,讲的是救赎和治愈,一家三口的主题旋律好有异域风情。
日本版沉香kubo参加了一场只有一个人的三强争霸赛。拥有着伏地魔声线的大boss姥爷一怒之下变身暴鲤龙,难怪跟“爸爸”和“妈妈”在海上奇幻漂流的时候要抓鱼吃,真是一部细思恐极充满“bug”的电影啊!所以主角真正的名字应该是【久保·沉香·派·波特】
老用鬼怪志异讲爱与和平的laika还是每一帧都那么有心。弦乐为引,枫叶为船,纸人翩跹,尽管日本元素仍是包裹西方价值观的外壳,但对于东方浪漫的理解无疑更深了。很怀疑他们把力气都花去做片尾,又是老歌重编又是平面动画又是幕后花絮又是设定画稿,连最后出logo都有惊喜,好喜欢!
当小主人公把破损的双弦琴修复成三弦琴的一刻,定格动画的新高度就此诞生。这一班定格动画的神将们不但乐此不彼的贯彻了自己黑暗奇妙的哥特童话风,还把这个深得东方精髓的故事讲的丝丝入扣。绝不亚于之前奥斯卡提名的“鬼妈妈”。
剧透:又是一个种白菜的对于猪拱了他的白菜感到震怒而引发的血案。
画面和配乐极具东方韵味,相得益彰。故事没有什么大哲学,但很感人。不输Zootopia,只不过后者在主题和制作风格上更主旋律。不足是东方元素的外衣下依然是美式内核,沉醉在东方韵味的美感中,却突然听到一句how was your day going(以及美式的面部表情)实在很出戏。一定要看片尾。
简直被评分忽悠了
音乐很赞!效果赞!中文名的翻译不赞!现在我要提出我的疑问:为什么叫two strings而不是three???我仔细看了,就是三根呀!
鬼子版沉香救母的故事,因为鲁尼马拉那个酷似移花宫主女妖乱入恍惚成了动画版《绝代双骄》。画风其实还不惊艳,动人的是一个美国富二代居然拍出了徐克电影的飘逸感这也太牛了。同为公子哥,王思聪你好意思么?
Ahhh...I'm sorry, but this story is boring so much. I'm even foresee every part of it. Seriously.
《魔弦传说》本年度最大的观影惊喜!光怪陆离天马行空地展示了一个想象中的日本美学,说了一个很东方的接近虚无主义动机的主题。Focus Feature敢给Laika投这个题材真是有胆有识,不由得心生敬佩#怒赞业界良心!请务必看结尾花絮,话说天朝做动画的看这个不汗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