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女人最怕年长色衰,于是,说一个女人变成了“中年妇女”完全是对一个女人最恶毒的贬义词之一。当我们说谁是“中年妇女”时,除了外貌上的青春不再,更重要的是在说这个女人内心:嫉妒、虚伪、怀疑、控制欲、经验主义、心理失衡、由自卑而引发的刻薄、为了掩藏挫败感而强装的傲慢以及明明白白写在脸上的苦情……如果没有这些既令人厌恶又令人同情的心态,一个女人即使到了中年也不会被用以“中年妇女”来形容,形容词会是“成熟”和“优雅”。
但我们明显忽略了的一个情况是:男人们的中年情节完全不亚于女人,反而因其隐秘显得更为诡异和汹涌澎湃。刚才所列举的所有词汇统统适用于男人,除此之外,还有几个特质在“中年男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固执、虚弱而又虚伪,他们甚至可能为了抵挡“中年”这个可怕的词汇拼死一搏。
在斯蒂芬•金的这8个噩梦里,无一例外的,主角全是中年期(或者更老)的男人,有几个女主角也不过是为了烘托的陪衬。于是,我们难免把这部戏看成是属于斯蒂芬•金本人的恶梦:一个中年封笔的、盛名之下的小说家面对自身的难以突破、面对家庭、面对人生、面对自己内心的种种难以言表却又隐秘至深的恐惧,在一个个夜晚无法抑制地冒出来,幻化成虚幻又真实的恶梦——这才是最可怕的恐惧,源于人性的恐惧。
第一个故事《战场》(Battle ground)的主角是一个职业杀手,杀人冷静熟练残忍趋于完美,当他完成一笔“业务”从容地回到家时,他没有想到他如日中天的杀手生涯会被一群小小的玩具兵给终结掉。整部戏从头到尾没有一句台词,完全用音乐和演员出神入化的表演营造出一种冷峻又爆发力十足的效果:一切都在暗中涌动——突如其来的危险、奋力的挣扎、以及始料不及的败落。是否每个事业成功的男人心里都有如此的恐慌?在自己春风得意的时候被防不胜防的某个豪不起眼的小人物赶超而过,然后眼睁睁看着自己败得一塌糊涂。
类似的主题也出现在第七集《第4号验尸房》(Autopsy Room Four)中,只是,故事完全换成了冷幽默的笔调:一个成功的中年商人在打尔夫球时不慎被毒蛇咬到,于是,失去了全部知觉被误送入验尸房做“活人解剖”——同样,一个男人在鼎盛期忽然遭遇变故的故事。只是,一种嘲讽的另类喜剧效果在这里上演了:这个上流社会的男人在乡下的一间小医院的验尸房里眼睁睁看着男验尸官与女验尸官调情,看着另一名粗鲁的助手对着自己的裸体进行调侃和挖苦,看着在这个冰冷的验尸房里发生的搞笑的一切,却不能动弹。他内心的呼喊用一个中年男人歇斯底里的语调作为画外音,而画面则是几个工作人员不紧不慢的工作着、调笑着、相互抱怨着……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当这个商人终于在内心许愿:只要自己能被救活,他就捐出巨款改善这个医院的条件时,奇迹发生了,他们终于发现他没死!——这个靠吝啬精明而发家的商人,在自己生命危机的关头终于想到了别人,想到了要把自己的财物分享出去或许能换来余生。
第二个故事《蹲尾区》(Crouch End)和第八个故事《摇滚天堂》(You know they got a hell of a ban)比较相像:夫妻俩因为丈夫的坚持而迷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都可看作因为一个固执的男人坚持己见而引发的悲剧。在《摇滚天堂》里,妻子问丈夫,“为什么你一生就从来不肯问路呢?”——这完全是对这两个故事的暗喻:男人们为了要在自己的妻子面前保持自己的权威而不肯承认自己内心深处的迷茫。于是,在第二个故事里,走入“薄点”的夫妻中只有妻子生还了,丈夫被“另一个世界”所吞噬;而第八个故事里,夫妻两人在一个虚幻的“摇滚天堂小镇”被无限期滞留了,与丈夫所倾心的那些早已死亡的摇滚巨星们和摇滚音乐们一起存在。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故事中,夫妻之间曾有一段对话,妻子质问丈夫为什么老需要自己牺牲职业生涯而随丈夫四处迁徙,丈夫回答说,你的职业的适应能力强,到哪里都一样——丈夫对外界变化的惧怕导致他所喜欢的音乐全是早期的摇滚音乐,而对妻子所喜欢的流行音乐不屑一顾,于是,他们误入这个虚幻的小镇完全可以看做是丈夫内心的欲望——回到过去,回到他所熟悉的、不再变化的过去。
第三个故事《艾米的最后一案》(Umney's Last Case)中,一个中年男人的失落就表现得更加一览无遗了:中年小说家面对无法突破自己和无法安抚家庭的双重压力,于是,干脆选择了让自己进入自己小说中的虚幻世界,而把小说中那个遇事冷静机智的虚构人物置换出来,让他代替小说家本身来处理现实中的种种矛盾——这个异想天开的解决方法。有趣的是,类似的主人公,在第五集《寒路迷毒》(The Road Virus Heads North)中再一次出现——迷茫、内心充满恐惧感的著名恐怖小说作家。或许,这就是斯蒂芬•金最真实的恶梦。
选自《MOKA视线》第12期:
http://www.moka.cn/public/magazine/detail/164/1186/index.jsp本剧是每集一个故事的形式,但说实话8个故事里我只觉得其中三个比较好~可能是因为恐怖题材完全不是我的菜的缘故吧…喜欢的3集里有两集都是史蒂芬•金的原著改编,而且也应该是全剧所有史蒂芬•金原著改编的。
下面分集简评
⭐1《战场》全片没有一句正经的对白,只有字幕,但是故事却很容易理解也很精彩!兰博出场真是惊艳~说真的真想看看文字是怎样描写这个故事的!史蒂芬•金原著
2《伏尾区》不喜欢这种随便扯个概念就装神弄鬼的故事…五毛特效贯穿全集…
⭐3《最后一案》作家和作品人物对调的设定还挺有趣的~但又和《Re:CREATORS》有很大不同。说实话这作家也是猛…把自己创作的角色搞到现实世界去绿自己…不过最大的问题还是没有尾…结局太突兀。史蒂芬•金原著
4《乱世终结》设定还有那么一点意思,但这个表现形式实在是无聊…
5《魔路煞星》恐怖氛围还不错,恐怖小说作家遇到了灵异事件,不过果然我还是适应不了这类恐怖剧…不是因为恐怖而是因为没缘由。
6《第五份地图》一个黑吃黑的小故事里面又夹杂一些绿帽情节。
⭐7《四号解剖室》能把解剖室的戏拍成喜剧也是不容易啊!很有趣很搞笑~自白情绪很到位~
8《地狱乐队》真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分明不认路但又不问人还猛往前拱…我还很不明白一群乐队的鬼非要困住一群普通人是图个啥子…
这是噩梦工厂的第一个故事,同时也是一个无言的故事。其实我还是没有理解为什么演员没有台词?是否是为了让大家去更专心的品评,似乎也没有什么能够发人深思的体悟。但是将其作为一个开场,奠定了这个电视剧集奇幻诡异的基调。我想这大概是它最大的作用。
很俗的一句话,故事开始于一场murder。职业杀手很轻易地干掉了一个热爱玩具的玩具商CEO,并拿走了他生前手上的一个舞蹈娃娃,这似乎是杀手的一个习惯,死于他手上的人,他总要拿点什么当做记录。紧接着复仇的开始就是他收到了一组玩具兵人,它们突然活过来并开始攻击主角,主角顽强反抗,却终究抵不过这无尽的攻击。死在那颗热核模型爆炸之中。
我为自己的译名骄傲一下~
你有想过玩具士兵们的感受么
有几个故事像那么回事~
fabulous……
如此豪华和诡异的战场,却只有两句无声的对白:投降,我去你吗的。其实细心点就可以通过笑脸发现大兵是死去的老板的母亲寄来的。最讽刺的就是结局,附送了突击队长和热核能武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职业杀手应该来说在心理上是非常强大的,可是最终他受不了这些梦幻般的现实,安详的抱着炸弹而去...
男主角「心中的吶喊」很逗趣
第一集最好 有想象力
这是短小精悍类似童话的一部。
某年暑假
由美国TNT电视台全力打造的全明星演员阵容,拍摄完成了史蒂芬·金的《梦魇幻境录》。故事据原著小说分成了8集,各自独立地讲了一个或恐怖或惊悚的故事。与之前由几位电影导演联合摄制的电视系列片《恐怖大师》相比,《梦魇幻境录》更加耐看,因为每集都改编自史蒂芬·金的小说,整体叙事风格更统一
格列佛战记。话说主人公把玩具兵冲进马桶那段比较搞。
玩具兵大战
编剧是史蒂芬金,好剧啊
喜欢第一部和第七部 最后一部让我想起伊藤润二的《马戏团来了》
总体一般,不推荐
刻意没有任何台词。
貌似是反战片。当可爱的玩具们被赋予可怖的使命,阴测测的感觉,老金调皮了
这个8集的系列 就这第一集最牛逼
酷!!!!!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