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比较喜欢的设定是白日儿子的设定。一开头的婚礼让人误以为是一个趋炎附势,想要借助岳父的影响力发展仕途的“凤凰男”。但通过婚礼还结束就来保释父亲,也并没有为父亲走后门,而是按照流程,再到后面知道为父亲捐肝,对父亲的爱与付出,都让人动容。两对父子之间的感情和矛盾冲突如现实中父与子女的投射,相似又被放大。白日最后没有陪伴青春一起偷渡,也是清楚了儿子对自己的爱与付出,自己也应该承担起作为父亲的责任。青春也有自己的人生要过。
另一方面,个人感觉故事深度还不够,还可以深入挖掘父子情或命运或失去身份的他乡人。结尾戛然而止,感觉还有很多故事没讲完,当然也是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高先电影院 本来看到只有6.8分以为会一般,结果观影完感觉真的很不错,像偶然捡到宝藏,感觉是今年看的最佳。黄秋生演技没话说,包括我觉得他本人的性格应该也是跟里面人物是有一定像的部分的,冲动、冒失、不管不顾但又有真性情在里面。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他亲儿子说他说很羡慕他对南亚小孩那么好那部分处理的很仓促,但是我觉得这个地方反而是很隐藏的一个亮点,反而更是凸显了他对自己过去行为无法弥补的悔恨,所以才会更加想要通过弥补这个南亚小孩来补偿自己当年对儿子的缺憾。这个是我前一阵子悟到的一个道理,我自己青春里的疼痛缺失和遗憾,我都想让我弟弟不再经历。包括很多人生孩子,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治愈童年少年时期的自己。里面的空镜和配乐实在是太棒了,让我想到《蓝宇》结尾的神来之笔。香港的鳞次栉比的高楼,隔着海看到对岸的灯火通明,九龙的物流仓,的士行驶在立交桥上看向车窗外的风景。都是我来香港这一年看到的,格外有感触。包括香港这个城市,人丢进去就像沙子丢进沙漠,水珠落进海洋,茫茫人海,谁也不算什么。但是这座城市里又有着那样多的故事,不同的人种不同的工作不同的生活,但不管多光鲜的人,背后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各式各样的烦恼。还有巴基斯坦难民申请,香港难民申请很难,这个内容我们在constitutional law课上学过,让我再一次感叹,我们笔记里那些case的短短几行字的事实,构筑成了别人的人生。真的要认真对待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成绩或是工作,更是对这一份学习和工作背后的责任的承担,是对别人人生的尊重。 这个电影真的很棒 。我爱香港。我爱她的矛盾复杂,爱她的折叠,又爱她冷漠又温情。不后悔来到这里,不后悔拼命努力,因为我想留下来。
香港有数以千计的难民等候难民资格审批,往往要等超过十年。
哈山是香港出生的巴基斯坦裔男孩,但他知道自己未来不属于这里。他的梦想是移民到加拿大,可是一场车祸夺走父亲生命,也让他梦想破灭。陈白日是七十年代偷渡到香港的难民,他是的士司机,与哈山父亲的意外有关;陈白日有个和他关系疏离的儿子陈康,在香港当警察。
失去父亲照顾的哈山, 加入一个由难民组成的黑帮,因遇上警方反黑行动而惹上麻烦。目睹整个过程的陈白日,决定协助哈山偷渡到台湾。讽刺的是,追捕他们的,正是陈白日的儿子陈康。逃亡路上,两个没有血缘且不同种族的人,建立有如父子般的感情。
然而,哈山却发现陈白日正是撞死他父亲的凶手。最后,哈山会不会跟陈白日继续逃亡?
“
导演的话:我是第四代的马来西亚华人,高中毕业后,不懂广东话的我到香港追寻电影事业。身为华人,我也要克服许多困难,才能够融入香港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剧本中在港漂泊的巴基斯坦裔的艰苦,我极有共鸣。因此,我想拍一部难民和香港人的公路电影,一个最终由难民作出选择的故事。
在我离家之前,父亲唯一教会我的就是开车,因为他曾是货车司机。我和他从来都不亲近,但当我独自一人在香港时,我却希望父亲可以教我剃胡须,或者指导我该如何成为绅士。
《白日青春》是关于一个渴望父爱的孩子,以及一个挣扎着想去理解儿子的父亲的故事。这两个角色反映了我的移民生活,而我视这部作品为我及父亲之间的对话。
有兩種語音、不同種族,說真的電影前半段的時候還不習慣這兩群人是被放在同一個電影跟故事裡(似乎跟影片呈現的社會現狀是類似的)。但後半段兩個種族的人開始有了交流,特別是車禍發生之後,整個故事開始融為一體,不管是角色的關係、故事的發展、劇情線的交織,好似電影跟香港這個地方本該就如此多元、包容與關懷般,那時我也被電影吸了進去,很享受電影帶給我的人文關懷與溫柔的力量。
在這樣多元的電影,演員們的表演體系融合是非常重要的,其中黃秋生與林諾他們如何走到一起,幾乎是本片最重要、最關鍵的部分。這不是一兩場戲就能夠交代清楚、說服觀眾的。但編導劉國瑞很巧妙的透過情節發展、表演調度,甚至加上演員們自己的傑出表演,讓人相信這麼一回事。舉例來說,關於如何鋪陳讓他們兩個遇到彼此,並不是一場車禍而已,編導事先埋了很多次黃秋生與林諾爸爸的相遇與爭執劇情線,黃秋生的愧疚與轉變,層層推進,再加上對自己兒子管教的無力(我們甚至可以從黃秋生跟林諾的對話中得知黃秋生以前想教兒子開車,兒子卻不領情);另一邊,林諾一個城府深的男孩如何一次次相信黃秋生,也是經過多次建立關係。兩個人的關係從黃秋生的彌補親情轉移、林諾的錢財利用,開始變化。我也好喜歡連肢體上的都從疏離走向勾肩搭背,兩人慢慢的接受,都淺嚐即止,毫不煽情。甚至我覺得這個父親彌補兒子的轉移(贖罪?)比《一家子兒咕咕叫》更明確、更有層次變化、更溫暖一些。
在這樣細膩的情節裡,兩人有幾場表演一定要拿出來講。首先是黃秋生在聽到林諾想學開車,順便抱怨兒子以前都不願意學的時候,我們能很明確的發覺黃秋生動情了,把林諾當作自己乾兒子。黃秋生聽聞之後有個非常淺、但很有層次的笑容,而且畫面並不短,表演非常精彩,內斂又深情。而林諾的重頭戲則是在人行道的水泥柱旁、最後的船上道別,兩場哭戲都好強,他或許不是眼淚嘩啦嘩啦流下來的那型,但可以每一次想哭的時候總有隱忍,角色的堅強跟不服輸便能有所展現。哭之前都會忍一下或許是人之常情,但能表演出這個狀態的演員其實也不多。(雖然林諾在幾場生氣的戲,特別是要舉槍的時候,情緒都不太對,也或許這樣的兒童演員面對與生活經驗差太多的戲,無法拿捏精準,但林諾好的時候真的非常好,幾場尷尬的戲我也私心的原諒)
本片梁銘佳的攝影也真是一絕,去年以《濁水漂流》入圍金馬獎最佳攝影之後,這次《白日青春》又更上一層樓了。一樣有《濁水漂流》精彩的手持攝影,但這次跟燈光的配合更成熟、具有美感,在手持運動的時候,能夠即刻捕捉演員們的表演,以及導演想要呈現的重要資訊。有時候我也覺得手持攝影的魅力不在於有多穩定,而是那些抖動跟搖動,能夠帶給觀眾彷彿第一視角中影像想要呈現的模樣,而梁銘佳這次則真的更厲害的表現出這些攝影魅力了,令人佩服。
其實林鈞暉、陳玉彬做的配樂也滿觸動到我的,但以金馬獎競賽來說,有些地方做的太滿會容易不被認為是好的,但我自己覺得電影後半頻率一對到,幾場中遠景拍開車的戲那些配樂一下都好感人。(但我沒有非常喜歡開車戲的幾場剪輯,很抱歉)·順帶一提,我也好喜歡最後結局(包括最後那幾顆在船上的鏡頭),雖然已經看到不少人跟我持相反意見,但我備受感動。黃秋生知道自己以後應該做什麼、林諾在短暫的交會中,我很樂觀的相信他能有得到些什麼,未來一定會更好吧。·最後,我想說《白日青春》是目前我在金馬影展看時間次數最少的電影,且在最佳劇情長片入圍的作品中,我覺得是缺點最少、也最讓人接受的影片,或許大家只是主觀上的對故事喜好與否,但也難以編導對他想談的核心價值與故事轉化也相當清晰、完成度高、整體成熟。
这部电影不管内容,叙事还是电影手法如何,仅仅因为主题我就想给5星。我也是一个这个城市的移民。镜头里的那些地方、那些人、那些事对我来说太熟悉也太真实。
在香港的第一年,我的生活日日所见的都是那个已经营业30多年却一切闪闪发光如近期刚开业一般的华丽商场,那个每年圣诞节圣诞树点灯都有大明星来站台的商场,那个随便路过都能碰到曾志伟,刘德华的商场。而深水埗对我而言是只有在帮闺蜜老公买游戏碟和wii的时候才会去到的地方。
但渐渐的,我爱上了这个香港最贫穷的区,正如我后来爱上了油尖旺,那个人们口中的旺角黑夜。
我貌似去过深水埗夜市两三次,有一次好像是和老公一起。但其它两次都是一个人。我还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彷佛自己掉进了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兔子洞,只是随意这么走着,突然过了一个拐角,就来到了一片黑暗森林却又并不会让我不寒而栗的地方。
那是一个黄昏过后的初夜时分,我误打误撞的来到了深水埗夜市。
这个地方虽然叫夜市,却绝对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内地或者台湾那些满街都是小吃摊的夜市。也绝不像旺角的女人街或着油麻地的庙街那样,有着搭好的一个挨着一个的棚子,挂着闪耀(女人街)或着不那么闪耀(庙街)的灯。深水埗的夜市的所有摊位都是非常随性的(或者说简陋的)。所有物品都是堆在地上。有的甚至无人看管。因为是夜市才刚开始的时段,并无太多顾客,摊主们好多也不见踪影,可能正忙着在别处往夜市运送货物吧。
那灰黑灰黑似大雾笼罩的色调和异常安静的环境与几条街以外的黄金电脑商场门前的热闹彷佛是两个世界。前一秒的喧闹,灿烂霓虹灯,和车水马龙,与下一秒的谧静和昏暗让我瞬间有了那种进入另一个时空的错愕感。
在还有一点懵的状态下,我慢慢的走在街中央,望着两边地上的货物,那种自己错入另一个时空的感觉瞬间更加强烈了。地面上的货物好多是我平时直接会扔进垃圾桶的东西。我的理解力瞬间不够了:这些东西真的有人买吗?
带着好奇又逛了几圈,偶尔也会发现和多数商品格格不入的物品,例如,看着并不便宜的崭新的山地车。。。。一双双的运动鞋。。。。
所以,电影里的一切对于我来说实在太真实。
那是一个让我会想起《北京折叠》的地方。那是让我亲眼见到的和我的生活圈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后来,即使不帮闺蜜老公买游戏机游戏碟,我也偶尔会去黄金电脑市场买买电子产品,或着去吃吃深水埗的美食,例如,刘森记的竹升面,合益泰的小吃,坤记士多的零食,公和豆品厂的豆腐。也和老公去过明哥食堂(明哥从2008年就开始给社区的老人家免费派饭)。
有时我一个人在路边吃着小吃,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旁边就是抽着烟聊着天的南亚裔人。也一如电影里一样,那里是南亚帮的地盘之一(例如下面最近的新闻)。但这就是香港神奇的地方,我完全享受这个区的纷扰,杂乱。这就是九龙的气质,是粗犷的,吵杂的,密集的,也是生动的,活跃的,最接地气的。
香港另一个神奇的地方是,黑社会是它的历史和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但香港好像是唯一一个在凌晨一两点我一个人夜行也从不担心安全的城市。凌晨一两点的旺角在我的生活里是亲切又温暖的。
我搬出学校宿舍,在出租屋里每天从早上6点到凌晨1点不停写论文只靠面包和麦片填饱肚子的那一年里(不是没钱吃饭是没时间吃饭),最温暖的时光是室友有时下班回来默默地煲好汤让我去盛一碗的时候,而最轻松的时光是有时凌晨一两点结束一天的论文写作后,下楼,走过两条街,到旺角的24小时营业的粥店静静的喝晚粥,聽其它的顧客和老闆悠閒地聊著天。
2019年的时候给老公的第一封家书就是纪录我们的旺角黑夜。(我把它贴到了豆瓣,感兴趣的可以看看://www.douban.com/note/847351159/?dt_dapp=1)
电影里的旺角黑夜是冷酷又混乱的。有数不尽的麻雀公司(黑社会开的),挂着五颜六色霓虹灯的夜总会,和楼楼都有的粉色招牌。而我的旺角黑夜是平静又温暖的。
之前住在狮子山隧道附近,而后搬去旺角住在西九龙走廊附近,我太知道香港是座不夜城了。车辆飞驰而过的声音昼夜不断。狮子山隧道的特点是每天都有巨吵无比的超级跑车凌晨飙车呼啸而过,西九龙走廊的特点是货车大卡车夜间最繁忙车水马龙。可那些凌晨旺角24小时营业的粥店却让我感受到了难得的几小时的宁静,让身居闹市的我也能看到有短短几个小时休息的九龙。
南亚裔在香港的存在除了电影里的numan大叔那种混帮派的,还有小主人公那样的难民家庭以外,对于像我一样的普通市民来说,他们是call gogovan的时候多花100块(10年前的价格)就能请到的搬东西的劳力,是某些老式酒店的门童,是穿梭在街道上的外卖骑手,是保安公司里身型高大的安保人员(非大楼常驻的保安,那些多为本地大叔),是在重庆大厦门口像你兜售A货劳力士的商贩,有时也会是你的邻居(尤其是佐敦尖沙嘴)。
即便是有身分证的合法居民,他们最常遇到的困难是租不到房子。多數的房东一听说租客是南亚裔都會拒绝出租。
另一个巨大的南亚裔群体是来自菲利宾或者印尼的女工们。她们来港只能在市民家里做工人,并且只能住在雇主家里。不可自己单独租房,并且不可转换工种。她们是你在周日和公共假期的时候在人行天桥上、街心公园里,街道边,任何有遮蔽的地方可以随处看见的正在快乐的享受放假日的人。
所以,这个电影的出现对我来说就是5星。它也许是香港第一部以南亚裔为主角的电影了吧。
关于内地移民的电影,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看看《今宵大厦》和《過春天》。
P.S. 重庆大厦
如果有人感兴趣的话,我有时间或许也可以写点这个大厦的见闻。
电影里出现的红色的士:近几年很多红色的士(经营范围:九龙和港岛)的司机的服务态度一言难尽。。。经常不高兴就骂乘客,管你黄皮肤黑皮肤白皮肤,只要不爽就开怼。我同事,一个体重近200的白人中年男子,被的士司机已经骂习惯了。。。🤣🤣🤣少数心情不好的司机还会宰客,知道你是本地人也一样。。。
香港晚上12点半地铁停运以后,接地铁班的红van司机也是一群超级有个性的人。。。
感兴趣的可以看张柏芝和刘青云的《忘不了》。那个是过海红van。还有陈果的《那一夜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红van》
与儿子疏离的陈白日(黄秋生饰演),70年代从中国大陆游泳到至中国香港,如今已是垂垂老矣的出租车司机。 原名哈山的莫青春(林诺饰演)是十岁的巴基斯坦裔难民,跟随父母抵港十年,等待前往加拿大过上安稳的生活。 一场车祸让白日与青春命运交会,白日想起年轻时的际遇,决心帮涉入黑帮的青春偷渡,却引来旁人的质疑。
《白日青春》入围金马奖六项大奖,勇夺最佳男主角、最佳新导演与最佳原著剧本,导演刘国瑞聚焦香港难民的困境,以写实又平易近人的手法,没有华丽的场面与曲折的情节,而是用自然光影与些微晃动的镜头刻划人物的不确定感,凝视身分未明、缺乏土地认同也没未来感的底层人。
白日和青春,一老一少,一黑暗一光明,一沧桑一活泼,众多对比下,却同是天涯沦落人,用彼此的故事为船票、丧亲之痛为戳记,短暂共乘人生这艘小船。
陈白日沧桑厌世,不爱惜身体,也跟儿子阿康不亲,却愿意为了素昧平生的哈山铤而走险。 阿康一句:
「你为这个毫无关系的小孩付出这么多,你自己的儿子呢?」
道尽其对父亲的矛盾,渴求丢失已久的亲情,既羡慕又嫉妒哈山,是全片令人感慨万千的戏。
三度获得金马奖最佳男配角的黄秋生,以《白日青春》拿下金马最佳男主角。 他以内敛却充满张力的表演征服观众,外表苍老到让人认不出来,随便一个看着后照镜的眼神都是戏。 他与小童星林诺搭档,不用太多说教跟显眼的肢体动作,光看他借酒浇愁和对哈山心怀愧疚,到动念奔走偷渡,整个人站出来就很有悲凉感。
戏精当前,林诺毫不逊色,在一票大人面前,不用炫技的表演,而是恰如其分表现难民小孩失亲又遭警方追捕的困境,却在逃亡中极其聪颖,惹人怜爱,令人期待林诺未来的作品。
如果能在故乡安居乐业,谁想冒险离乡背井? 故事揭露香港作为难民中继站,底层悲歌数不胜数,根本无法奢求法律维护基本权利,哈山没有身分证的父亲便是一例。 哈山爸爸由于无法合法工作,只能靠食物券和同乡的杂货店老板换东西,偏偏一次跟老板借车载冰箱却遇上擦撞,逼不得已打黑工抵债,还要担心警方查缉,待在香港跟坐牢没两样,令人同情。
努力奉公守法,不违背自己的良知,是哈山父亲坚守的原则。 然而,故事呈现难民黑暗的另一端--南亚帮,大人怂恿小孩偷拐抢骗,再把到手的赃物拿去黑市贩售,赚进大把银子。 单纯的哈山在一次行动中遇上警方追捕,导致事情愈滚愈大,甚至母亲可能被迫遣返,显现难民漂泊异乡难有选择的处境,被大环境的巨浪卷入。
人为了安稳,宁可冒险远赴异乡,哪怕成功机率渺茫,也甘之如饴。 殊不知一离家,便永远成了异乡人,抵达的了彼岸或心目中的天堂,心依然漂泊不定,宛若失根的浮萍,没有真正靠岸的一天。
一场陈白日和人商议卖掉出租车牌照换钱的戏,谈起当年一个牌照只要二十万,如今已经上百万,若是要领现还得被杀价,可见这些难民、偷渡客的生存成本节节攀升,有了钱却也没能保证绝对安稳的日子。
结尾陈白日和哈山道别的戏,充满感伤与不圆满。 哈山就像当年的白日,也像一直在等待父亲的阿康。 白日已经老到忍受不了漂泊的冷和孤寂,他只能以满满的祝福和暂时的责任送走哈山,算是从哈山身上弥补年轻时对儿子的愧疚,让自己从黑暗深渊中爬出来,不愧对白日二字了。
看惯大场面或激动表演的港片,可能不习惯《白日青春》的温和,甚至会嫌弃里头不少能发挥成精彩动作戏或浓烈情感冲突戏的地方,没好好大书特书一番搞成能卖钱的商业电影。 但是,作为一部省思人与土地的关系、勾勒底层人民日常的电影,不用张牙舞爪,而是以气氛和演技取胜,再佐以今时今日已不多见的道义和责任,足够让人看完后沉思许久。
手持攝影太晃,但是晃的毫無意義。劇本問題很多,像是學生寫的劇本:這種家庭結構對照和父子關係互補的處理太刻意而且老套了;南亞非法移民的題材本來可以講的更有趣,在這部片里卻像蜻蜓點水,與之對應的黃秋生角色從大陸偷渡來港的背景,也只是plain character background,沒有更深入的發散。兩個主角其實演的都挺好,可是劇本真不行,社會議題蜻蜓點水,人物塑造也乏善可陳。
设计感略强
不要骂了 你们知道什么
除了剪辑平以外,剧本作为首部长片很成熟也处处有设计,工整绵密,再也不是香港导演守着老本的狭隘视角和情怀,拍摄得很稳,看到了《孤城泪》的影子。但少了点力
看的時候不斷因為不合題材的細節出戲,感覺是先有了劇本想法而缺乏田調的作品,但是扯上真切存在在身邊看得到的群體,總有點“利用”感。還好雙主角的演技和攝影還挺好,能調動情緒,但卻沒辦法代替真情實感。3.5歸3。
一次勇敢的尝试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高先電影院//4.10二刷加一星
抵制黄秋生,抵制叛国贼
(补标1.9)这个黄爹太可爱了!很奇妙,换个视角也能带到 离开或留下 这一永恒的hk母题。结尾总在想如果八九十年代拍会不会有更违法的有创意的方式两全其美
2.5。在離散不安的大時代背景下,本片卻將目光投注於在港的南亞難民。片頭計程車廣播揭露著,因為香港並非難民收容地,所以對難民們來說,香港至多只是「中轉站」,「他們都需要離開」,不僅絕妙點破難民處境,也呼應今日香港時局,實在是相當點睛的片頭定拍。當然,本片不是唯一一部將南亞難民納入敘事的香港電影。然而其可貴之處卻在於,它讓這些經常被置於社會暗角、被獵奇窺視的他者,突破性地成為了故事的前景人物,我們也因而得以一見他們的生活樣態——男孩哈山的偷竊日常、情竇初開、父子關係、家庭背景。故事中的兩線人物,是以交錯平等的方式並陳的。所謂的邊緣人物,終於不再僅是作為某一類人的標籤——如南亞幫——存在於敘事語境中,而是真正成為了敘事主體。本片雖質樸平順,但構建出富張力的角色矛盾,和解看似輕易,更襯得行至絕境。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并不会说有多好,因为涉及到的和想表达的东西都太多了,却又哪一方面都没有讲好。难民问题,单亲家庭,父权责任,失足儿童,偷渡海外,身份的归属和认知,全都如同淡泊的影片色调般在开放式结尾戛然而止,所有一切都消散在片尾曲的绵长旋律里,终了。但怎么说,却又有一些碎片吸引了我,某一时刻突然抓住了亚洲人那种如浮草一样漂泊一生的感觉,最后的画面就产生了一种无限的遗憾的痛。我不会说这是安东尼的生涯最佳,于他仅仅是很正常的发挥,全程甚至都过分收敛的演技,但是直到结束后才在内心溢出的情绪共感却如此真诚,这也是我永远的私心吧。
兩個家庭對仗工整(同為第一代移民家庭,失父對喪母),但前面鋪墊略多,最後收束又有些急促,計程車司機和警察兒子那條綫最後也沒什麽交代。對於長片處女座而言,已經不錯了。警匪追逐拍得稚嫩。2012.11.13,2022.11.13,微風影城,金馬59,觀衆票選最佳影片試映。
1206 高先 / 很对不住,前一天刚好看了达内兄弟的难民题材新片,相形之下打三星都是鉴于长片处女作 / 车祸、堕胎,故事情节工整却俗套,人物及其动机个个都有点离谱,部分台词又过于僵硬,一如几次三番地直给点片名。
乐色
轮椅影帝黄月球。长时间坐在轮椅上,可以拿金像奖影帝(《沦落人》);短时间坐在轮椅上,可以拿金马奖影帝(《白日青春》)。
3.5。M+戏院个座位5知系边Q个设计既…监制郑保瑞,配乐不错。白日不到,青春也来,这就是人生的残酷吧。黄秋生已经是老神在在的化境了,就是越老越似番鬼佬。平行叙事时比较行货,两条线交汇之后产生了些戏剧效果,剧情走向也愈发充满意外性,但编导显然志不在此。透过本片也可以窥见港人某些扭曲的价值观,南亚裔难民坑蒙拐骗偷,但是可怜,大陆人送钱送物,但是水鱼。
覺得關鍵在於其實主創沒有真正了解人物,可能是因為田調不夠也可能是單單因為閱歷,感覺如果開首人物有了好的立足往後很多走向不會是這樣也不用利用類型推進也更好看。不過如今有好的表演撐住,可能乍看還是合理吧,但其實很多硬傷。
拍得还是挺好的,虽然此前完全不了解南亚人在香港生活的情况,看完这部才知道他们那么惨,不得不说,黄秋生真是演得太好,影帝名副其实
#高先电影院#“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藓在太阳照耀不到的地方生长,也能开出美丽的花朵。暗示了本片中香港的移民群体,香港只是他们的中转站,他们也在这里有着自己精彩的生活。导演是马来西亚人,18岁来到香港生活,因此对移民题材情有独钟。但是影片的前后观感比较割裂,前半部分浅浅讲述了南亚移民在香港生活的不便、文化差异和遭遇的歧视。但车祸之后的部分变成了逃亡公路片,虽然有温馨的黄秋生和小孩子相处的戏份,但却和电影主题有着明显偏离,反而有一些疑似刻板印象的部分出现。黄秋生的人物弧光不够精彩,也有些牵强,父子关系的变化也没有交代。香港历史上也有类似的越南难民问题,对这个题材的关注非常难能可贵,但影片在现实问题上不够深入,作为商业类型片也不够有趣。
不知道导演怎么接触少数族裔构思剧本的,毕竟全片这部分最单薄,刻板印象也有点多。其他的还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