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ual 其实说的是一个关于依靠的故事,是那种你在一天辛苦烦躁工作下班之后,想在窝在床上慢慢回看的温馨,上一次有这种感觉可能也就是看 Gilmore Girls 的时候了。
<图片2>
Valerie 在婚姻失败后,Alex 毫无条件地接纳了她和她的女儿,在对父母失望透顶之际 Emmy (Alex 的女友)牵起了她的手。
面对父母的各式不靠谱,Alex 幼时惊慌失措,唯一的依靠就是姐姐 Valerie,在发现女友 Emmy 竟然把姐姐睡了,再得知狗狗给人道毁灭之后,几乎自杀,但木讷的 Leon 不离不弃地守在了他身边。
Laura 暗恋的老师竟然喜欢自己老妈,失望之际,连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 Dave 都会是温暖的港湾。
所以,这是一个关于依靠的故事。
人在绝望之际,若能出现一个依靠稍做休息,会是人生多么不可多得的小确幸。
这样,才不至于一时不开,了结生命;也不至于日后变得愤世嫉俗,觉得人心黑暗,虚假遍地。
这样适时出现的依靠可以是交心好友、萍水相逢的朋友、素未谋面的路人、甚至常规或非常规炮友,他们未必需要知道你的苦,你的困惑,你的无奈,但他们的适时出现,却实实在在让你觉得世上的孤独感原来是可以得到救治的。
人心奇妙,当无法阻挡的孤独感涌来之时,这种无助感强烈到即使你日夜相见的丈夫、妻子、父母、好友也无法排解,但路边的一只狗的依偎、餐馆服务员会心的微笑、网络上陌生人一个信息、等红灯时老奶奶的喋喋不休却让你浮动的人心稳定了下来。
这样的救命稻草,或许只占我们生命里的8秒10秒,但也正是生命这种不可思议的无常感,才是支撑我们继续前行的美好。
要处理好如此涌动的情绪表达,一不小心就如国内编剧那样通过一句“我很寂寞我很痛苦”+60集超拖沓剧情来处理,幸好有 Zander Lehmann。
将夸张狗血的剧情设置和鼓动暗涌的感情冲突处理得如此和谐,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压抑的,与整个剧的喜剧色调又是如此的南辕北辙。
是的,剧名 Casual 就在明显地说明了情节和人物的开放程度,Open Relationship 完全不是一个事儿,4P也是毫无压力。
相对夸张的人设和关系,人物的感情和冲突却显得相当的克制,戏剧性的爆发也从来没有老套地用上。
即使如第 8 集感恩节的 8 人大战,Valerie/Laura/Alex/Emmy/Valerie前夫及情人/从未曾结婚的父母相聚一堂,也只以 Valerie 愤然离桌结束,没有对骂、没有掀桌子、没有打架,就这样地结束了。
而那一段 Alex 为避免半夜撞破陌生成人在自己家客厅里XOXO而只能在自己收集的玻璃瓶里尿尿的童年回忆,更是让人觉得心酸。
但依然,Alex 就这样让它过去了,并不是因为它不再对他产生影响,而是再解释清楚,那个造成伤害的人还是不会变。
全剧最激烈的反应,可能就只有 Laura 对着她妈和老师大声说的那一句。
<图片1>
最后,Valerie 和 Emmy 上床的原因也实在是太暖了~
文| 石欣 心理咨询师 专栏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我们花一辈子的时间等待父母给我们道歉,他们花一辈子的时间等我们说谢谢,而我们都得不到想要的。”——美剧《随性所欲》第一季
《随性所欲》的片名乍一看散发出诱人的情欲味道,虽然这部2015年出产的美剧被分类到喜剧的范畴,但就像我们通过贴标签的方式给一个人的心理障碍命名时,却忽略了当事人症状背后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它其实是一部有趣又深刻的生活剧,围绕一个功能紊乱的家庭展开。
姐姐Valerie——离异的女心理医生
先是在网上寻找性伴侣,然后是治疗病人时不断看手机,只为等待一夜情对象的回复短信。这个生起气来就把前夫反锁在车库里的神经质女人,偏偏是个心理治疗师的设定。
上一秒还是对患者淡定微笑的睿智女神,走出治疗室却不得不面对自己焦头烂额的世俗生活。尽管Valerie在治疗中分神的表现有失专业风范,但不可否认她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祈祷上帝,我们的女儿不要像你一样”。在离婚事宜的协商谈判中,仅拿到微薄赡养费的的前夫对Valerie极尽嘲讽之能事。“我怎么样?Draw?”Valerie摇晃着脑袋挑衅道。“冷漠,冷漠又孤单。”听到前夫的挖苦,伶牙俐齿的Valerie竟未反击,或许是被戳中了痛处。当晚,Valerie便精心打扮前往酒吧寻找一夜情,这是原本指向前夫的愤怒被见诸行动,也是对内心痛苦的性欲化。性欲化是指人们可能会在潜意识里将恐惧、痛苦或其他难以接受的感受随时转换为性兴奋。虽然Freud倾向于将性驱力作为一种原始欲望的表达,但在他之后的许多心理学家已经通过临床经验和研究证实(Stoller,1968,1975,1980,1985;Ogden,1996;Panksepp,2001;Celenza,2006),性很多时候其实是一种防御方式:用来控制焦虑、维护自尊、补偿愧疚或回避死亡焦虑。
不知该说编剧垂怜还是狠心,第三集便让Valerie如愿以偿和年轻的男侍应生巫山云雨了一番。可当Valerie醒来看见身边熟睡的男孩,却母性大发,忘了初衷,给人家叠起了衣服。自从拥有了和年轻男孩的肌肤之亲,Valerie的心中似乎重新燃起了恋爱的火花。直到Valerie不请自来地再次出现在男孩的合租房,一个坐在男孩身边的年轻女孩不耐烦地边打游戏边问:“这女人是谁?”看见男孩茫然和尴尬中竭力压抑着不快,Valerie自知讨了个没趣,转身就走。进入空荡荡的电梯间后,先是自嘲地笑了几声,没一会儿便嚎啕大哭起来。Valerie傻吗?不,她能轻而易举地将生活中的琐事用心理学术语给出准备解释。但理论从来无法帮助一个人实现真正的内心丰盈,情感体验才可以。与其说Valerie是在找恋人,扮妈妈,倒不如说失婚的Valerie就像被抛弃的孩子般绝望着,极力寻求一个情感依附对象弥补自己的创伤。
当从一向关系交恶的母亲那里得知前夫出轨的细节后,Valerie冲到以前的家里恶作剧般把前夫锁进了车库,这举动退行得够厉害。隔着厚厚的墙壁,曾经的两夫妻终于有机会坐下来进行一番推心置腹的对话。前夫坦言失业后压力太大,面对拼命工作的Valerie觉得自己很多余,自然而然出了轨,因为他需要快乐。“我得一直工作。”Valerrie显得很无奈。“也许你不该那么辛苦。”“可那是女儿需要的。”“你考虑过你需要什么吗?或许你为这个家庭牺牲了太多……我爱过你,Val。”前夫哽咽了,墙壁另一边的Valerie更是泪流满面……Valerie为家庭为女儿贡献巨大,却换来了丈夫的背叛,最主要的原因在于Valerie没有照顾到昔日枕边人的感受,这对于身为心理治疗师,每天小心翼翼照顾着来访者的她而言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为什么你要背叛我”的桥段在生活中也屡见不鲜,或许原因就在于问话的一方做得太多,多到让另一半感到失去了边界,丧失了存在感,于是逃亡别处。
故事发展到后来,Valerie在嗑药后和弟弟的女朋友上了床。面对自己的女助手,Valerie大吐苦水,“他很快乐,而我把他的快乐毁掉了。”“你不希望他快乐吗?”“我当然希望他快乐,他是我弟弟。”“但你不希望他跟别的人快乐。”女助手一语道破天机,Valerie哑口无言。这就像现实里为人父母者嘴上常挂着为孩子好,但当孩子真正过得好,又难掩被遗弃的伤心失落之感。健康的父母能消化自己的这种情感,领悟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从大手牵小手直至目送孩子渐行渐远。而内心匮乏的父母便会通过各种方式摧毁孩子成长的可能性,以确保自己不是孤单一人,未免悲剧了些。
弟弟Alex——情感障碍的孤独男人
虽然身边永远不缺和他上床的漂亮女人,但却无人能让帅哥Alex倾吐心声。这个黄金单身汉试图通过和众多女性上床缓解自己的孤独感和绝望感,结果却事与愿违。
Alex当真是一个用下半身思考的男人典型吗?当他不断刷新自己写满诚意的交友页面,却依旧换来匹配异性数为零的显示。那一刻,这个男人的无边落寞无法通过性来治愈。
当Alex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真名天女,就在二人温存的房间里却忽然闯进了女孩的男友。女孩笑笑说希望男友没有破坏气氛,Alex方知自己爱上的是一个“花花女郎”。接下来他依旧选择了和女孩继续约会,像正常情侣一样交往,虽然内心酸楚,却表现得不介意做她的N分之一。
是什么让Alex抓住这样一段畸形的亲密关系不肯松手?想起Wurmser写过的一本书名《你可以折磨我,但请不要遗弃我》(2007)。对于童年遭受严重忽视的人来说,坏的关系常好过没有关系。
一天,在脱衣舞俱乐部里,Alex饶有兴致地出口讽刺一个刚刚当上母亲的脱衣舞娘。脱衣舞娘却一本正经地告诉Alex,自己不工作的时候都会陪着刚满一岁的孩子,并对母婴关系进行了科普:“如果一个母亲不在小孩的最初几个月陪着小孩的话,她的孩子就不会和她产生亲密关系。”随后,Alex身旁的好基友也附和地认可说有50年的相关研究支持这一论点。“那小孩长大后会怎么样?如果他们和母亲不亲。”Alex满脸严肃,眉头紧蹙。“他们会有情感障碍,基本上维持不了任何关系。”脱衣舞娘像个心理治疗师,轻轻地感叹:“很悲哀的。”
Alex立即回家质问母亲,追问为何没有小时候和母亲在一起的照片。当年沉迷于追星的母亲却轻松地举起酒杯,敷衍地给出了“我希望留给你们姐弟一个空间”的冷淡回答,和当年一样留下混乱、愤怒又无助的Alex站在原地。比起对孩子犯下过错,父母拒绝面对自己的过错,往往对孩子造成了更深的伤害。自身的脆弱使这样一群父母无法承担应有的责任,通过合理化自己的问题,防御了内心的罪疚,却导致孩子深陷痛苦。我们无可否认那位脱衣舞娘是一个比Alex的母亲更称职的好妈妈,因为孩子幸福与否并不凭借父母的身份,而是来自于父母的情感。
剧情进行到一半,横空出世了一个消失多年的父亲。父母二人就像年轻小情侣一般,多年来想分就分,想合就合,从未想过给Valerie两姐弟提供一个安稳的成长环境。而这位大腹便便的父亲更是在众人齐聚的餐桌上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儿子年幼时的糗事并予以嘲笑,全无愧疚之情,将Alex本就脆弱的自尊再一次踩了个粉碎。这也不难解释为何剧集一开始Alex就会梦见父亲的葬礼了:梦是通往潜意识的最佳途径,所有的情感都需要一个出口,Alex对父亲的强烈愤怒导致他在潜意识里制造了父亲的死亡。不禁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成年人就存有一种逗小孩的怪癖,不仅要逗,还要看小孩哭,我经常会想象这样一群人都是在儿时遭受了怎样的心灵创伤以至于变成了此种施虐狂。
女儿Laura——早熟的青春少女
16岁的少女为了赢得男摄影老师的关注,不惜将自己与前男友的性爱录像上传到网络,她深信这能为自己塑造一个受害者的形象,并借此获得梦中情人的怜爱。
一种带有自虐性质的行为经常不为世人所理解,甚至被嗤之以鼻视为“自作孽”。然而 “自虐”的因子实际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心理学家Salzman(1960)和Baumeister(1989)均指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任何人都会在特定的环境下表现出受虐行为。我们不难发现,一旦儿童为获得照料者的注意,往往使自己深陷苦境。
Valerie的女儿Laura从来不是让家长和老师头疼的不良少女,但在一个关系存在缺陷的家庭,孩子身上被忽略的问题终将浮出水面。母女二人同时看上男老师的戏码未尝不是一出俄狄浦斯恋父情结的变形记。眼前让自己心动的男人和之前劈腿的毛头小子可不一样,Laura选择了一个年龄成熟、身份权威的男老师作为自己的爱恋对象,似乎不仅在寻求一个理想化的父亲弥补生父的缺席,更在自我身份同一性模糊的青春期里试图证明自己的女性魅力。
“这不是你的真心话”,当男老师向Laura解释自己并无非分之想时,Laura运用了一个相当原始的防御机制——“否认”。平时,当我们遭遇重大打击,第一个念头经常是“不,这不是真的。”婴儿处理不愉快体验的方式之一就是拒绝承认负性体验的存在,早年的逻辑信念令儿童掌握了这样一个经验:“如果不承认,事情就没有发生。” 实际上,以Laura的智商完全可以发现男老师并未钟情于自己,但情感上的打击导致她在意识层面过滤了现实,这源于儿童自我中心式的原始反应。
最后,当男老师说出“你是个孩子”的时候,于Laura而言,用来防御的幻想被无情击破,满目疮痍。她怔怔地往后退了几步,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刚才和男老师翻云覆雨衣衫不整的母亲,愤然离去。由于不甘心接受自己在这一场母女竞争中败下阵来,Laura故意邀请已经和母亲离异的父亲及其女友,与母亲关系向来交恶的外婆一同度过感恩节,席间气氛凝重诡异,不见相爱,只见相杀……
严格来说,《随性所欲》不是一部纯粹的喜剧,它是个苦乐参半的故事。纵情纵欲的人们就像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那样,睁大一双双绝望的眼睛,观看自己生活的寂寞。像沉了船的水手一样,在雾蒙蒙的天边,遥遥寻找白帆的踪影。
倘若我们将中国汉字的“性”拆解开来,那是一颗“心”加上一个“生”——性由心生。不含情感,没有爱的性或许可以温热我们的身体,却将我们的心丢进更深的寒潭。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地下室手记》里曾写道:“我在这里并非主张苦难,但我也不主张幸福。我主张的是随心所欲。而且主张,当我需要随心所欲时,我随时都有随心所欲的保障。”如果说随性所欲意味着身体的解放,那么随心所欲则意味着心灵的自由。
到底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但愿在这悲喜交加的正剧生活中,我们随性且随心。
Men don't want nice.They want bitchy and self-obsessed, and they want a challenge. 完整的看完了第一季 说实话中国家庭可能共鸣并不是很多因为家庭问题不同吧 表达的东西挺好的
就是这种随时打开随时可以看的轻松生活剧。不用担心跟不上节奏,不用担心记不住人名。停不下来。出乎意料很好看。
一家人都有病 我喜
开场差点弃了,但是从一句I fucked my dad in my dream开始突然变得好看起来。一部以对话撑起来,主打"尴尬"的生活剧,再现了人际关系的琐碎和麻烦,当然还有温馨和爱。一整季做到首尾呼应梗很棒。
虎头稍蛇尾
前五集是贾森雷特曼标志性议题与洞察——孤僻又不成熟的成年人寻找融入世俗的路径和感情上的满足,甚至连尴尬的幽默、在呈现雷人情节时故作镇定和清新的矫情也很接近。但后半季陷入无止境的混乱关系、不真实的父母子女隔阂,季终甚至在关系暧昧的姐弟间上演姐姐睡了弟弟女友的戏码,低俗到令人瞠目结舌 @2015-12-16 15:03:59
很抓马,却并不严肃,很随意,主题却也不轻松,骨子里还是美式中产家庭功能失调的那套loser设定,一股子小清新轻喜剧的感觉,倒是虐的喜感更多一点。童年毁一生的故事,兄妹俩一直在和童年的负面情绪作斗争,但人生就是你越怕什么越来什么,生命中每个重要的人都在身边,你却孤独的要死。★★★
出乎意料地,很好看。。。
十几年前看美剧的想法是,哇随便遇到什么男人都可以上个床。现在进化到,哇随便遇到什么人都可以上个床。bravo~
最近最佳意外 简直对胃口
We spend our whole lives waiting for our parents to apologize. They spend theirs waiting for a thank you. Neither of us ever gets what we want.
今年30分钟剧集绝对的资优生,好听的BGM搭配可爱的人设再加清新的风景和优秀的演员,最终变成Hulu又一部好剧。有点狗血但又很自然,有点话唠但还很意味深长。最难忘的是虽然师生恋那里很羞耻play,但看得我不断燥热,算近年看剧难得有的情绪和时候。期待下一季。
好喜欢呀 “尴尬症喜剧” 人物真实 探讨的母题很严肃 但是故事轻松 期待第二季
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等父母给我们道歉,他们花一辈子时间等我们说谢谢,我们都得不到我们想要的
相当不错,话痨片,抓马片,有趣却又意味深长。
高级!生活的荒诞、不堪和可爱全都在各种琐碎故事里。有点像人设不那么怪异的《透明家庭》。
@2016-08-25 21:27:20
看到后面发现,说到底是童年时父母对姐弟两人的影响导致现在失败(也许不)的人生。就是想说姐姐你上床对象们也太抓马了(不剧透),姐姐你还是个精神科医生来的啊。弟弟还是挺可爱的,但我还是选Leon吧起码正常一点。
满满的孤独和依赖,像那些睡不着的夜晚一样丧,又生出几分暖。愿你的心被温柔相待。台词:我觉得自己不被需要。所以我专注于寻开心,这让你陷入痛苦。/我并不痛苦,只是没时间开心,我得一直工作。/也许你不需要牺牲这么多。/女儿需要。/我爱过你,我希望我们能坚持走下去,可是……/我们没有。
没看来到底想表现点啥